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以太坊 Pectra 升级悄然变革,20% 涨幅背后是新一轮狂暴山寨季吗?

Posted on 2025-05-09 17:14

撰文:Georgie Boy

编译:zhouzhou,BlockBeats

编者按:Pectra 悄然升级以太坊核心架构,提升扩展性与可用性,为全球应用铺路。真正的变革不是靠炒作,而是靠持续进化, 重心已转向以太坊。

以下为原文内容(为便于阅读理解,原内容有所整编):

他们不想让你知道这件事,以太坊上线了 Pectra,这是自 The Merge 以来最强大的升级,但几乎没人注意到。

这将彻底改变一切。让我来解释为什么。

没有标题,没有炒作,但别搞错了,Pectra 是以太坊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悄悄地升级了核心架构,为下一波全球采用铺平了道路。

Pectra 是一次双重升级:

·「Prague」(执行层)

·「Electra」(共识层)

两者共同为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升级重点强化了以下功能:

·模块化智能合约(EOF)

·社交恢复钱包(终于有可用的用户体验了)

·更轻量的节点,支持长期扩展

·更流畅的质押操作

这就像是在不停车的情况下,给以太坊换了一台新引擎。

Pectra 不只是为加密原生用户准备的,它面向的是未来:

·现实世界的金融

·AI 与智能账户的结合

·数十亿用户的应用场景

这是看不见的基础设施——直到有一天,它无处不在。

当加密圈还在拿 Sol 和 ETH 做梗图比较时,

以太坊已经悄悄迈出了成为默认基础层的关键一步:

  • 全球结算

  • 资产代币化

  • 永久运行的去中心化应用

真正的财富,不是靠炒作建立的,而是来自那些安静却不可阻挡的升级,来自不断复利的软件进化。

ETH 不需要暴涨,它已经在赢了。

如果你还在等某个耀眼的牛市信号…… 那你已经错过了。Pectra 就是风暴来临前的宁静。

一切都在向以太坊靠拢:资金、人才、基础设施。

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Binance 将向 Alpha 积分达 168 的用户空投 9873 枚 DOOD 代币

Posted on 2025-05-09 17: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官方公告,Binance 将向符合条件用户空投 9873 枚 DOOD 代币。要求如下:

符合条件且至少拥有 168 Alpha 积分的 Binance 用户将在 Alpha 交易开启后 10 分钟内陆续收到 9,873DOOD 代币空投。总计 30,271 Binance 用户将平分 298,865,583DOOD 代币奖池。

此外,Alpha 积分在 129 至 167 之间(包括两端)且 Binance 账户 UID 以 3 为结尾的用户将获得 9,873 个 DOOD 代币的幸运空投。

火币 HTX 开启 BTC 借贷超低利率限时狂欢,借出 BTC 年化低至 0.09%

Posted on 2025-05-09 17: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官方产品展示,火币 HTX 日前已启动 BTC 借贷限时超低利率活动。5 月 9 日 16:00 至 5 月 23 日 17:00(UTC+8),用户使用 BTC 作为保证金参与杠杆交易,或通过质押借币活期产品借出 BTC,可享 0.09%的超低年币息率,较活动前降幅高达 555 倍。活动旨在进一步降低用户资金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收益机会。

比特币强势回归,火币 HTX 直播携资深分析师解读后市走向

Posted on 2025-05-09 17: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官方社媒消息,火币 HTX 将于今日 19 时举办“比特币重返十万!牛市序曲还是止盈良机?”主题直播。届时,三胖、币圈小助理、金源社区等资深行情分析师将深度解析大盘 K 线,带来多维视角的市场解读与实战策略,助力用户把握牛市脉搏、优化交易决策。本次活动通过火币直播进行,更有红包雨不断,敬请期待。

预约直播:

https://www.htx.com.de/zh-cn/live/detail/h5?id=72388&invite_code=ip549223&inviter_id=11351630

LBank 将上线 GIGANT(GIGANT)和 Doodles(DOOD)

Posted on 2025-05-09 17:0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官方消息,LBank 将于 5 月 9 日 17:00(SGT)上线 GIGANT(GIGANT),并开放 GIGANT/USDT 交易对。充币业务将于 5 月 9 日 17:00 开放,提币业务将于 5 月 10 日 17:00 开放。 

LBank 将于 5 月 9 日 21:05(SGT)首发上线 Doodles(DOOD),并开放 DOOD/USDT 交易对。充币业务将于 5 月 9 日 21:05 开放,提币业务将于 5 月 10 日 21:00 开放。

以太坊全球资产排名上升24位,排名第41,据阿里巴巴仅差 1 位

Posted on 2025-05-09 16:56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 8 Market 数据显示,随着以太坊突破 2400 美元,其市值现报 2957 亿美元,在全球主流资产排名上升 24 位,现排名第 41,据阿里巴巴仅差 1 位。

美国银行:美国贸易协议引发的股市反弹将会消退

Posted on 2025-05-09 16:46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国银行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内特表示,尽管美国正在采取措施进行贸易谈判,但美国股市令人惊奇的反弹可能已经结束。这位策略师表示,由于对第二季度降低关税的乐观情绪,股市“合理”反弹。

不过,他认为股市不会进一步上涨,因为投资者“因预期而买进,因事实而卖出”。自特朗普4月9日宣布暂缓征收部分关税以来,标普500指数已上涨14%,不过今年以来仍下跌3.7%,落后于国际市场。哈特内特建议,2025年的目标是债券,而不是股票。在股票方面,他更喜欢国际资产,而不是美国资产。

他在报告中表示,相对于非美国股市,美国股市正处于结构性熊市的后期。资金流动支持了哈特内特的观点。根据美国银行引用EPFR Global数据的报告,过去四周约有248亿美元从美国股市赎回,为两年来最大水平。

Lorenzo 宣布战略升级,专注 CeFi 金融产品代币化与真实收益拓展

Posted on 2025-05-09 16:37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Lorenzo 宣布战略升级,明确定位为面向机构的链上资产管理平台,未来将专注于 CeFi 金融产品的代币化,并与 DeFi 深度集成,推动可持续真实收益拓展。

作为此次升级的一部分,Lorenzo 推出了 OTF(On-chain Traded Fund),将抽象化后的策略统一封装为收益类资产,极大简化用户参与各类链上金融策略的门槛。

同时,其平台核心系统 金融服务抽象层(Financial Abstraction Layer)将基于链上募资、链下执行、链上结算的路径,支持 Neobank、PayFi、钱包、RWAFi 等平台灵活集成收益产品。

目前,Lorenzo 已接入 20 多条公链与 30 多个 DeFi 协议,为超 6 亿美元的 BTC 提供链上收益服务。今年 4 月中旬,其在 Binance Wallet 上完成 $BANK 代币 IDO,达到 18329% 超募。

此外,Lorenzo 公布全新路线图并宣布首个合作方 Plume Network,双方将围绕新方向展开深入合作,真实收益产品将在更多场景持续落地,更多合作也将陆续公布。

以太坊主网 gas 突破 30 Gwei

Posted on 2025-05-09 16:37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Etherscan 页面显示,以太坊网络 Gas 费升至 30.132 Gwei。

华语加密用户反诈意识大调查:用户对交易所的信任依旧强劲

Posted on 2025-05-09 16:37

撰文:深潮 TechFlow

近年来,加密世界逐渐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投资领域之一,但在这片快速发展的数字疆域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安全问题需要时刻提高警惕。

基于此,币安开展了「加密用户安全与反诈骗意识」问卷调研活动,共收集到 7,967 份华语问卷结果。

深潮 TechFlow 就本次调研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制作了该报告,旨在帮助用户在这片加密丛林中找到方向,安全前行。

本次调研深入了解了用户在加密资产交易中的安全认知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旨在帮助用户提升防诈骗能力,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资产安全。币安的此次行业调研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实用的教育资源,也体现了其对用户安全教育的持续投入与承诺,彰显了币安作为行业领先平台在推动加密生态安全建设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亮点总结:

  1. 加密用户群体展现出较强的安全意识,如主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风险识别能力提升,善于借助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风控机制等:

  • 有 80.8% 的币安用户启用了 2FA 身份认证。

  • 将近五分之四的用户在每次转账前会仔细核对收款地址或智能合约地址。

  • 使用纸质媒介保存私钥/助记词的用户比例 (47.8%)远超存储在电子设备上的用户比例(30.7%)。

  • 58.9% 的用户在遭遇诈骗后首先会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对交易所的信任显著。

  • 85.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信任交易所保护机制(如SAFU“币安应急基金”这样的保护机制)。

  • 高达 97.2% 的用户有意愿参与交易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

  1. 面对新型诈骗手段,需持续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提升用户对潜在威胁的防范意识:

  • X(原 Twitter,63.9%),Telegram(38.7%)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

  • 77.4% 的用户见过钓鱼链接,60.8% 的用户接触过“权威人士”内幕消息和喊单的诱惑。

  • 明确表示未接触过诈骗信息的用户不到一半(48.9%)。

华语加密用户安全调查报告

本次报告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Part 1:调研人群概况

Part 2: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Part 3:遭遇诈骗经历与应对

Part 4:交易所安全服务的需求

Part 5:安全功能与教育偏好

第一部分:调研人群概况

本章节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加密货币交易者的交易经验、交易频率以及资产规模等基本信息,绘制出受访者的综合画像。这将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加密货币交易经验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受访者的加密货币交易经验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华语用户在加密交易经验领域的经验分布相对均衡,为华语加密市场提供了一个稳固且多样化的用户基础,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

具体而言:拥有 3 年以上交易经验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到了 27.4%;其次是经验不足 6 个月的受访者,占比为 26.8%;而拥有 0.5-1 年、1-3 年经验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 19.8% 和 26%。这种新用户入场、老用户坚守的现象反映了市场的动态性和活力。

  1. 使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频率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加密货币交易者使用交易所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每日多次使用交易所的用户占比最大,大多数交易者对交易所高度依赖。

具体来说:每日多次使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受访者占 47.6%,每周使用数次的受访者占 29.6%,每月数次的占 15.1%,而极少使用的仅占 7.7%。

  1. 当前持有的加密货币资产规模

在加密货币持有者中,大多数人的资产规模集中在 1 万美元以下,占比达到 66.0%。这表明大部分投资者仍处于较为谨慎的投资阶段,可能是由于市场波动性较大或投资经验有限。

持有 1 万至 10 万美元资产的投资者占 25.6%,这部分群体可能对市场有更深的理解和信心,因此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而持有 10 万至 50 万美元的投资者仅占 5.2%,而持有超过 50 万美元的高净值投资者仅占 3.2%。

第二部分: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在加密货币领域,安全性和信任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章节通过收集和分析受访者在币安账户中启用的安全措施,深入了解用户的安全意识和策略,涉及启用的安全措施、保存私钥的方式、遇到的诈骗类型等问题,揭示了用户加密货币交易中的安全挑战。

  1. 启用的币安账户安全措施

本次问卷调研中,我们对受访者启用的币安账户安全措施进行了详细统计。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具体来说:

启用 2FA 身份认证的比例最高,达到了 80.8%——如此高的比例表明大多数用户意识到双重认证的重要性,并优先选择这项措施来保护账户安全。此外,独立交易密码也被重视,超半数(53%)的受访者设置了独立交易密码。启用白名单地址的用户占比为 21%,这项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资金被转移到未经授权的地址。而防钓鱼验证码的使用率为29.3%,这表明部分用户对钓鱼攻击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此外,有 1.6% 的用户选择了其他安全措施,显示出用户在安全策略上的多样性。

然而,仍有 10.4% 的用户未启用任何额外的安全措施,这可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认为安全措施的设置太过复杂。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已经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币安账户,但仍有部分用户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和措施。

  1. 转账前是否会核对收款地址/智能合约地址?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用户在转账前都会仔细核对收款地址或智能合约地址,比例达到了 79.2%,表明用户普遍意识到核对地址的重要性,以避免转账错误和可能的资金损失。

13.9% 的用户在大部分时间保持谨慎,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会对地址进行检查。

偶尔核对地址的用户占 5.3%,这部分用户可能意识到核对的重要性,但没有养成稳定的习惯。

从整体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用户在转账前会核对收款/智能合约地址,体现了对资金安全的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 1.6% 的用户从不核对转账地址,需要加强对转账安全的关注。

  1. 使用去中心化钱包时,如何保存私钥/助记词?

去中心化钱包使得用户可以完全自主地掌握自己的私钥和资产,但同时也面临着管理的困难和私钥丢失的风险。在调研中,47.8% 的用户在使用去中心化钱包时选择纸质离线备份,这是一种传统且安全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数字设备故障或网络攻击。而使用硬件钱包保存私钥或助记词的用户占 10%,这部分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专门的设备来增强安全性。同时,有 8.8% 的用户选择使用加密数字文件存储,这种方法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提供了便捷的访问方式。

也有很大比例(30.7%)用户选择直接将私钥或助记词存储在手机、电脑或云盘上。虽然这种方式方便,但存在如设备被盗或遭遇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

此外,有 2.7% 的用户选择其他保存方式,显示出用户在安全策略上的多样性。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倾向于使用较为安全的方式来保存私钥或助记词,但仍有部分用户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潜在的风险。

  1. 见过的诈骗类型

我们在本次问卷调研中统计了受访者见过的加密货币诈骗类型,调研显示,虽然诈骗的种类日渐增加,但钓鱼链接诈骗仍是最常见的诈骗方式。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各选项占比为:

  • 77.4% 的用户见过钓鱼链接,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通常通过伪装成合法网站来窃取用户信息。

  • 60.8% 的用户遇到过“权威人士”所谓的内幕消息或喊单,这种骗局利用用户对权威的信任来误导投资决策。

  • 51.7% 的用户见过泄漏隐私信息的诈骗,如密码、私钥或助记词,这类攻击直接威胁用户的资产安全。

  • 56.6% 的用户见过虚假空投、赠品或代币预售的诈骗,这种骗局利用用户对免费或优惠的追求来实施欺诈。

  • 51.6% 的用户见过虚假交易所 App 或虚假钱包,这种诈骗通过伪装成合法的应用程序来骗取用户资产。

  • 48.8% 的用户遇到过庞氏骗局与传销资金盘,这种骗局通过承诺高回报来吸引投资者,实际上是靠后续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投资者。

  • 恶意软件攻击的受害者占 33.2%,这类攻击通过植入恶意软件来窃取用户信息或控制用户设备。

  • 虚假投资承诺(如高收益矿池)也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方式,被 44.9% 的用户见过,这种骗局常以不切实际的高回报来吸引投资。

  • 2.3% 的用户见过其他类型的诈骗,诈骗手段正在变得日益多样化且防不胜防。

第三部分:诈骗经历与应对

本章节的焦点转向受访者实际遭遇的诈骗事件,调研涵盖损失金额、遭遇诈骗后的补救措施及常见的诈骗信息渠道。通过全面统计这些真实发生的场景,我们旨在帮助用户提高警惕,更有效地防范加密货币诈骗。

  1. 是否遇到过加密货币相关诈骗?

我们调研了用户是否遭遇过加密货币诈骗,出乎意料的是,有近一半(41.7%)的用户曾遭遇加密货币相关诈骗;而在其余用户中,有 9.4% 不确定自己是否遭遇过诈骗,明确表示未遭遇诈骗的用户仅占 48.9%。

总体来看,加密货币诈骗依然是当今重要的安全问题,需要提高用户的警惕性和辨识能力。

  1. 在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中损失的资金规模

我们调查了用户在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中损失的资金规模,数据显示:

  • 65.4% 的用户没有上当受骗,显示出较强的防范意识。

  • 8.3% 的用户虽然上当但没有损失,可能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

  • 13.7% 的用户损失在 1000 美元以下,显示出小额损失较为常见。

  • 8.3% 的用户损失在 1000 至 1 万美元之间,表明中等规模的损失也存在。

  • 4.3% 的用户损失超过 1 万美元,显示出少数用户遭遇了严重的财务损失。

总体来看,虽然大多数用户没有遭遇损失,但仍需加强防范,以避免潜在的经济损失。

  1. 遭遇诈骗后,首先会采取的措施

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被盗的加密货币往往难以追回。我们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用户会在遭遇诈骗后首先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自认损失、不予追究的用户比例位居第二。具体数据为:

  • 58.9% 的用户首先会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显示出对保护资金安全的重视。

  • 13.6% 的用户选择向当地执法机构报案,表明他们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 10.8% 的用户在社群公开警示,意在提醒他人注意类似风险。

  • 15.5% 的用户自认损失不追究,可能因为损失较小或认为追究无望。

  • 1.2% 的用户采取其他措施,显示出应对方式的多样性。

总体而言,大多数用户倾向于采取积极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联系交易所是大部分用户的选择,说明用户对于以币安为首的交易所的信任;但仍有部分用户选择接受损失,这也反映出加密货币诈骗追回困难的特点,值得引起更多关注。

  1. 所在地区「最常见到」诈骗信息的社媒传播渠道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在传播诈骗信息方面的影响力。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主要传播渠道:

  • X(原Twitter):63.9% 是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显示出其在信息传播中的强大影响力。

  • Telegram:38.7% 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表明其在加密货币社区中的广泛使用。

  • Facebook:30.9% 和 LINE:27.7% 也被频繁提及,显示出这些平台在某些地区的普及度。

次要传播渠道:

  • TikTok:19.3% 和 Instagram:19.1% 表明这些视觉内容平台也成为诈骗信息的传播渠道。

  • WhatsApp:8.4% 和 其他渠道:6.3% 反映出用户在其他平台上也偶尔会遇到诈骗信息。

较少被提及的渠道:

  • Reddit:3%、Medium:2.5%、Kakao Talk:2.1%、Zalo:1.7%、Naver Blog:1.5% 等渠道的比例较低,显示出这些平台在不同地区用户之间使用偏好的差异。

总体来看,尽管有些平台如 X 和 Telegram 在诈骗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也不容忽视。用户需在各个平台上提高警惕,以防止诈骗信息的侵害。

第四部分:交易所安全服务的需求

本章节着重探讨币安在用户应对加密货币诈骗时所发挥的作用。问题从币安官方验证渠道、辨别币安信息真伪、寻求币安帮助、希望交易所/去中心化钱包加强的安全措施,到币安的安全产品与反诈教育,描绘了币安在防范加密货币诈骗方面做出的尝试。

  1. 币安官方验证渠道

币安官方验证渠道是币安为用户提供的一种验证员工身份的方法,用户可以输入网址、邮箱地址、手机号、Telegram 或社交媒体账号,检查来源是否经过验证并来自币安官方。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统计了受访者是否知晓可以通过“币安官方验证渠道”页面确认某人是否为币安官方员工。

数据显示:50.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可以通过“币安官方验证渠道”来确认员工身份。而 49.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知道这一验证渠道。

尽管有一半的用户了解验证渠道,但仍需加强对官方验证方式的宣传。

  1. 辨别接收的币安信息真伪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辨别币安信息真伪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确认信息真实性时所采取的不同措施。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用户的辨别方法分为三类:

主要辨别方法:

  • 登录币安官网核对公告区:最常用的方法,大多数用户(74.8%)倾向于通过官方网站获取权威信息。

  • 通过币安APP“公告中心”或“消息”列表比对:被 71.2% 的用户选择,权威的官方公告往往是用户最信赖的验证方法。

次要辨别方法:

  • 在“币安官方验证渠道”中验证发件人信息:虽然也是官方渠道,但只有部分用户(35.8%)选择很可能是因为对这一渠道不熟悉。

  • 查看币安官方或高管社交媒体认证账号所发布的官方信息:32.8% 的用户会依赖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

其他方法:

  • 与币安工作人员或币安天使进行确认:22.3% 的用户选择与社群中的工作人员沟通以确认信息。

  • 其他:极少数(1.1%)的用户会利用其他独特的方法进行验证。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依赖于官方渠道和应用程序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但仍有部分用户通过社交媒体和直接沟通等方式进行多重验证。这表明在信息辨别方面,用户采取了多样化的策略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更多用户会在第一时间确认官网信息,以官网公告为准。

  1. 在交易过程中遭遇可疑行为时,如何寻求币安的帮助?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在交易过程中遭遇可疑行为时寻求帮助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面对潜在风险时的应对措施。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我们将用户寻求帮助的方法分为三类:

主要寻求帮助的方法:

  • 大多数用户(73%)倾向于直接联系币安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 71.4% 的用户遭遇诈骗后会在币安“诈骗举报”页面进行举报。

次要寻求帮助的方法:

  • 44.1% 的用户会寻求官方人员或社区帮助,以获得额外的支持和建议。

其他方法:

  • 值得注意的是,有 7.9% 的用户不清楚如何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 0.6% 的用户会采用了其他不常见的方法来寻求帮助。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倾向于通过客服和举报页面等官方渠道来寻求帮助,币安的“诈骗举报”链接也被更多用户熟悉和选择,但仍有部分用户依赖社区支持或不清楚如何应对,表明在用户安全教育方面仍需加强,以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获得帮助。

  1. 最希望交易所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用户希望交易所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交易过程中对安全性提升的具体需求。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我们将结果按照主次分为三类:

主要关注点:

  • 有 71.8% 的用户希望交易所进行高风险交易实时拦截,显示出用户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即时风险有强烈的防范意识,希望交易所能够主动识别并阻止潜在的威胁。

  • 64.8% 表明用户希望交易所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诈骗地址库,以便在交易前进行核查。这反映了用户对已知诈骗手段的防范意识,以及对交易所提供预防性保护的需求。

次要关注点:

  • 58.3% 的用户关注设备安全,期望交易所能提供防范恶意软件的解决方案。这表明用户意识到设备安全对整体交易安全的重要性。

  • 51% 显示出用户对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提升安全性的兴趣,希望交易所加强集成生物识别认证,表明用户对新技术在身份验证中的应用持积极态度。

其他关注点:

  • 45.8% 的用户希望在发生异常操作时收到提醒,这显示出对交易所能够及时通知用户潜在风险的期望。

  • 39.5% 的用户希望有人工客服提供反诈支持,强调了人力支持在复杂欺诈情境中的重要性。

  • 38.8% 的用户希望交易所能提供更多的反钓鱼教育,说明用户对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有一定需求。

  • 0.9% 显示出其他特定的个性化安全需求。

总体来看,用户对交易所的安全防护需求主要集中在实时监控、预防性措施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上,同时也希望通过教育和人工支持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这表明交易所需要在技术和服务上双管齐下,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安全需求。

  1. 最希望去中心化钱包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

我们调查了用户对钱包安全防护的具体需求,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 在钱包侧,67.7% 的用户希望钱包能够强化私钥管理,54.7% 的用户希望加强安全备份与恢复选项。

  • 关于外部的风险,60% 的用户强调钓鱼 dApp 检测的重要性,52.3% 的用户希望增强对钓鱼交易的检测,58.5% 受访者希望能更高效地识别黑客攻击。此外,分别有 47.3%、46.7%、46.2% 和 43.7% 的用户希望加强对代币、交易、授权和相似地址投毒交易的监测

  • 0.8%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个性化的安全需求。

这些数据表明,用户对去中心化钱包的安全功能有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私钥管理和钓鱼攻击防范方面,这为平台提供了后续优化的方向。

  1. 是否信任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如币安SAFU基金)

在加密货币交易中,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如币安的 SAFU 基金)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调研了用户对这些机制的信任程度。

具体来说,39.6% 的用户表示对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完全信任;45.9% 的用户持一般信任态度;仅有 2.1% 的用户表示不信任,而 12.4% 的用户表示不了解这些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用户对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有一定的信任度。然而,还有一部分用户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增强对这些机制的理解和信任。交易所可以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用户教育来进一步提升用户对其安全措施的信心。

  1. 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可改进之处

随着加密货币相关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调查了用户认为这些内容可以改进的几个方面。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 49.7% 的用户认为反诈教育内容过于专业,难以理解,近一半的用户希望内容能够更加通俗易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 42.2% 的用户表示反诈内容的推送频率过低,建议增加推送频率以提高用户的警惕性和知识水平。

  • 46.2% 的用户指出反诈教育内容缺乏本地化案例,希望看到与自身生活环境相关的真实案例,以提高内容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 34% 的用户认为当前的互动形式过于单一,建议采用更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来增强用户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此外,2.5%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改进建议,显示出用户对反诈教育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度有待提高,以更迎合用户需求的方式提高反诈教育的效率,帮助用户更好地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

第五部分:安全功能与教育偏好

本章节着眼于用户的防诈骗意识,重点关注用户接受安全警示的倾向和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的意愿,有助于平台更有效地帮助用户识别加密货币相关诈骗,防患于未然。

  1. 接收安全警示的倾向

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用户对接收安全警示的方式有着不同的偏好。我们调查了用户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倾向。

  • 55.1% 的用户倾向于通过 App 弹窗、推送或站内信接收安全警示。这种即时通知方式被大多数用户认为是最有效的提醒方式。

  • 25.8% 的用户更喜欢通过邮件接收安全警示。这种方式适合习惯于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频繁查看邮件的用户。

  • 12.8% 的用户选择短信提醒,提醒我们传统的方式往往也不容忽视。

  • 5.9% 的用户偏好通过社交媒体或社群公告获取安全警示,这种方式不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可能是用户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信息。

  • 0.4%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接收方式的建议,显示出少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倾向于通过即时的 App 通知接收安全警示。然而,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偏好,平台可以提供多种通知方式,确保安全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所有用户。

  1. 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如识别钓鱼链接)意愿

反诈模拟测试是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我们调查了用户对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的意愿。

具体来说,59.2% 的用户表示愿意参与反诈模拟测试,38% 的用户意愿视奖励而定,仅有 2.8% 的用户不愿意参与。

这说明绝大多数用户对参与此类测试持开放态度。平台可也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用户参与度,进而增强用户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

 

欧洲央行管委西姆库斯:欧洲央行6月份有必要降息

Posted on 2025-05-09 16:37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欧洲央行管委西姆库斯表示,欧洲央行利率不存在核心情景,欧洲央行6月份有必要降息。

华语加密用户反诈意识大调查:用户对交易所的信任依旧强劲

Posted on 2025-05-09 16:37

撰文:深潮 TechFlow

近年来,加密世界逐渐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投资领域之一,但在这片快速发展的数字疆域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安全问题需要时刻提高警惕。

基于此,币安开展了「加密用户安全与反诈骗意识」问卷调研活动,共收集到 7,967 份华语问卷结果。

深潮 TechFlow 就本次调研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制作了该报告,旨在帮助用户在这片加密丛林中找到方向,安全前行。

本次调研深入了解了用户在加密资产交易中的安全认知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旨在帮助用户提升防诈骗能力,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资产安全。币安的此次行业调研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实用的教育资源,也体现了其对用户安全教育的持续投入与承诺,彰显了币安作为行业领先平台在推动加密生态安全建设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亮点总结:

  1. 加密用户群体展现出较强的安全意识,如主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风险识别能力提升,善于借助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风控机制等:

  • 有 80.8% 的币安用户启用了 2FA 身份认证。

  • 将近五分之四的用户在每次转账前会仔细核对收款地址或智能合约地址。

  • 使用纸质媒介保存私钥/助记词的用户比例 (47.8%)远超存储在电子设备上的用户比例(30.7%)。

  • 58.9% 的用户在遭遇诈骗后首先会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对交易所的信任显著。

  • 85.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信任交易所保护机制(如SAFU“币安应急基金”这样的保护机制)。

  • 高达 97.2% 的用户有意愿参与交易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

  1. 面对新型诈骗手段,需持续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提升用户对潜在威胁的防范意识:

  • X(原 Twitter,63.9%),Telegram(38.7%)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

  • 77.4% 的用户见过钓鱼链接,60.8% 的用户接触过“权威人士”内幕消息和喊单的诱惑。

  • 明确表示未接触过诈骗信息的用户不到一半(48.9%)。

华语加密用户安全调查报告

本次报告分为以下5️五个部分:

Part 1:调研人群概况

Part 2: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Part 3:遭遇诈骗经历与应对

Part 4:交易所安全服务的需求

Part 5:安全功能与教育偏好

第一部分:调研人群概况

本章节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加密货币交易者的交易经验、交易频率以及资产规模等基本信息,绘制出受访者的综合画像。这将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加密货币交易经验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受访者的加密货币交易经验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华语用户在加密交易经验领域的经验分布相对均衡,为华语加密市场提供了一个稳固且多样化的用户基础,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

具体而言:拥有 3 年以上交易经验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到了 27.4%;其次是经验不足 6 个月的受访者,占比为 26.8%;而拥有 0.5-1 年、1-3 年经验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 19.8% 和 26%。这种新用户入场、老用户坚守的现象反映了市场的动态性和活力。

  1. 使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频率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加密货币交易者使用交易所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每日多次使用交易所的用户占比最大,大多数交易者对交易所高度依赖。

具体来说:每日多次使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受访者占 47.6%,每周使用数次的受访者占 29.6%,每月数次的占 15.1%,而极少使用的仅占 7.7%。

  1. 当前持有的加密货币资产规模

在加密货币持有者中,大多数人的资产规模集中在 1 万美元以下,占比达到 66.0%。这表明大部分投资者仍处于较为谨慎的投资阶段,可能是由于市场波动性较大或投资经验有限。

持有 1 万至 10 万美元资产的投资者占 25.6%,这部分群体可能对市场有更深的理解和信心,因此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而持有 10 万至 50 万美元的投资者仅占 5.2%,而持有超过 50 万美元的高净值投资者仅占 3.2%。

第二部分: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在加密货币领域,安全性和信任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章节通过收集和分析受访者在币安账户中启用的安全措施,深入了解用户的安全意识和策略,涉及启用的安全措施、保存私钥的方式、遇到的诈骗类型等问题,揭示了用户加密货币交易中的安全挑战。

  1. 启用的币安账户安全措施

本次问卷调研中,我们对受访者启用的币安账户安全措施进行了详细统计。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具体来说:

启用 2FA 身份认证的比例最高,达到了 80.8%——如此高的比例表明大多数用户意识到双重认证的重要性,并优先选择这项措施来保护账户安全。此外,独立交易密码也被重视,超半数(53%)的受访者设置了独立交易密码。启用白名单地址的用户占比为 21%,这项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资金被转移到未经授权的地址。而防钓鱼验证码的使用率为29.3%,这表明部分用户对钓鱼攻击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此外,有 1.6% 的用户选择了其他安全措施,显示出用户在安全策略上的多样性。

然而,仍有 10.4% 的用户未启用任何额外的安全措施,这可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认为安全措施的设置太过复杂。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已经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币安账户,但仍有部分用户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和措施。

  1. 转账前是否会核对收款地址/智能合约地址?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用户在转账前都会仔细核对收款地址或智能合约地址,比例达到了 79.2%,表明用户普遍意识到核对地址的重要性,以避免转账错误和可能的资金损失。

13.9% 的用户在大部分时间保持谨慎,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会对地址进行检查。

偶尔核对地址的用户占 5.3%,这部分用户可能意识到核对的重要性,但没有养成稳定的习惯。

从整体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用户在转账前会核对收款/智能合约地址,体现了对资金安全的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 1.6% 的用户从不核对转账地址,需要加强对转账安全的关注。

  1. 使用去中心化钱包时,如何保存私钥/助记词?

去中心化钱包使得用户可以完全自主地掌握自己的私钥和资产,但同时也面临着管理的困难和私钥丢失的风险。在调研中,47.8% 的用户在使用去中心化钱包时选择纸质离线备份,这是一种传统且安全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数字设备故障或网络攻击。而使用硬件钱包保存私钥或助记词的用户占 10%,这部分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专门的设备来增强安全性。同时,有 8.8% 的用户选择使用加密数字文件存储,这种方法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提供了便捷的访问方式。

也有很大比例(30.7%)用户选择直接将私钥或助记词存储在手机、电脑或云盘上。虽然这种方式方便,但存在如设备被盗或遭遇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

此外,有 2.7% 的用户选择其他保存方式,显示出用户在安全策略上的多样性。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倾向于使用较为安全的方式来保存私钥或助记词,但仍有部分用户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潜在的风险。

  1. 见过的诈骗类型

我们在本次问卷调研中统计了受访者见过的加密货币诈骗类型,调研显示,虽然诈骗的种类日渐增加,但钓鱼链接诈骗仍是最常见的诈骗方式。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各选项占比为:

  • 77.4% 的用户见过钓鱼链接,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通常通过伪装成合法网站来窃取用户信息。

  • 60.8% 的用户遇到过“权威人士”所谓的内幕消息或喊单,这种骗局利用用户对权威的信任来误导投资决策。

  • 51.7% 的用户见过泄漏隐私信息的诈骗,如密码、私钥或助记词,这类攻击直接威胁用户的资产安全。

  • 56.6% 的用户见过虚假空投、赠品或代币预售的诈骗,这种骗局利用用户对免费或优惠的追求来实施欺诈。

  • 51.6% 的用户见过虚假交易所 App 或虚假钱包,这种诈骗通过伪装成合法的应用程序来骗取用户资产。

  • 48.8% 的用户遇到过庞氏骗局与传销资金盘,这种骗局通过承诺高回报来吸引投资者,实际上是靠后续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投资者。

  • 恶意软件攻击的受害者占 33.2%,这类攻击通过植入恶意软件来窃取用户信息或控制用户设备。

  • 虚假投资承诺(如高收益矿池)也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方式,被 44.9% 的用户见过,这种骗局常以不切实际的高回报来吸引投资。

  • 2.3% 的用户见过其他类型的诈骗,诈骗手段正在变得日益多样化且防不胜防。

第三部分:诈骗经历与应对

本章节的焦点转向受访者实际遭遇的诈骗事件,调研涵盖损失金额、遭遇诈骗后的补救措施及常见的诈骗信息渠道。通过全面统计这些真实发生的场景,我们旨在帮助用户提高警惕,更有效地防范加密货币诈骗。

  1. 是否遇到过加密货币相关诈骗?

我们调研了用户是否遭遇过加密货币诈骗,出乎意料的是,有近一半(41.7%)的用户曾遭遇加密货币相关诈骗;而在其余用户中,有 9.4% 不确定自己是否遭遇过诈骗,明确表示未遭遇诈骗的用户仅占 48.9%。

总体来看,加密货币诈骗依然是当今重要的安全问题,需要提高用户的警惕性和辨识能力。

  1. 在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中损失的资金规模

我们调查了用户在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中损失的资金规模,数据显示:

  • 65.4% 的用户没有上当受骗,显示出较强的防范意识。

  • 8.3% 的用户虽然上当但没有损失,可能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

  • 13.7% 的用户损失在 1000 美元以下,显示出小额损失较为常见。

  • 8.3% 的用户损失在 1000 至 1 万美元之间,表明中等规模的损失也存在。

  • 4.3% 的用户损失超过 1 万美元,显示出少数用户遭遇了严重的财务损失。

总体来看,虽然大多数用户没有遭遇损失,但仍需加强防范,以避免潜在的经济损失。

  1. 遭遇诈骗后,首先会采取的措施

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被盗的加密货币往往难以追回。我们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用户会在遭遇诈骗后首先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自认损失、不予追究的用户比例位居第二。具体数据为:

  • 58.9% 的用户首先会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显示出对保护资金安全的重视。

  • 13.6% 的用户选择向当地执法机构报案,表明他们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 10.8% 的用户在社群公开警示,意在提醒他人注意类似风险。

  • 15.5% 的用户自认损失不追究,可能因为损失较小或认为追究无望。

  • 1.2% 的用户采取其他措施,显示出应对方式的多样性。

总体而言,大多数用户倾向于采取积极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联系交易所是大部分用户的选择,说明用户对于以币安为首的交易所的信任;但仍有部分用户选择接受损失,这也反映出加密货币诈骗追回困难的特点,值得引起更多关注。

  1. 所在地区「最常见到」诈骗信息的社媒传播渠道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在传播诈骗信息方面的影响力。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主要传播渠道:

  • X(原Twitter):63.9% 是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显示出其在信息传播中的强大影响力。

  • Telegram:38.7% 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表明其在加密货币社区中的广泛使用。

  • Facebook:30.9% 和 LINE:27.7% 也被频繁提及,显示出这些平台在某些地区的普及度。

次要传播渠道:

  • TikTok:19.3% 和 Instagram:19.1% 表明这些视觉内容平台也成为诈骗信息的传播渠道。

  • WhatsApp:8.4% 和 其他渠道:6.3% 反映出用户在其他平台上也偶尔会遇到诈骗信息。

较少被提及的渠道:

  • Reddit:3%、Medium:2.5%、Kakao Talk:2.1%、Zalo:1.7%、Naver Blog:1.5% 等渠道的比例较低,显示出这些平台在不同地区用户之间使用偏好的差异。

总体来看,尽管有些平台如 X 和 Telegram 在诈骗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也不容忽视。用户需在各个平台上提高警惕,以防止诈骗信息的侵害。

第四部分:交易所安全服务的需求

本章节着重探讨币安在用户应对加密货币诈骗时所发挥的作用。问题从币安官方验证渠道、辨别币安信息真伪、寻求币安帮助、希望交易所/去中心化钱包加强的安全措施,到币安的安全产品与反诈教育,描绘了币安在防范加密货币诈骗方面做出的尝试。

  1. 币安官方验证渠道

币安官方验证渠道是币安为用户提供的一种验证员工身份的方法,用户可以输入网址、邮箱地址、手机号、Telegram 或社交媒体账号,检查来源是否经过验证并来自币安官方。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统计了受访者是否知晓可以通过“币安官方验证渠道”页面确认某人是否为币安官方员工。

数据显示:50.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可以通过“币安官方验证渠道”来确认员工身份。而 49.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知道这一验证渠道。

尽管有一半的用户了解验证渠道,但仍需加强对官方验证方式的宣传。

  1. 辨别接收的币安信息真伪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辨别币安信息真伪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确认信息真实性时所采取的不同措施。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用户的辨别方法分为三类:

主要辨别方法:

  • 登录币安官网核对公告区:最常用的方法,大多数用户(74.8%)倾向于通过官方网站获取权威信息。

  • 通过币安APP“公告中心”或“消息”列表比对:被 71.2% 的用户选择,权威的官方公告往往是用户最信赖的验证方法。

次要辨别方法:

  • 在“币安官方验证渠道”中验证发件人信息:虽然也是官方渠道,但只有部分用户(35.8%)选择很可能是因为对这一渠道不熟悉。

  • 查看币安官方或高管社交媒体认证账号所发布的官方信息:32.8% 的用户会依赖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

其他方法:

  • 与币安工作人员或币安天使进行确认:22.3% 的用户选择与社群中的工作人员沟通以确认信息。

  • 其他:极少数(1.1%)的用户会利用其他独特的方法进行验证。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依赖于官方渠道和应用程序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但仍有部分用户通过社交媒体和直接沟通等方式进行多重验证。这表明在信息辨别方面,用户采取了多样化的策略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更多用户会在第一时间确认官网信息,以官网公告为准。

  1. 在交易过程中遭遇可疑行为时,如何寻求币安的帮助?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在交易过程中遭遇可疑行为时寻求帮助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面对潜在风险时的应对措施。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我们将用户寻求帮助的方法分为三类:

主要寻求帮助的方法:

  • 大多数用户(73%)倾向于直接联系币安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 71.4% 的用户遭遇诈骗后会在币安“诈骗举报”页面进行举报。

次要寻求帮助的方法:

  • 44.1% 的用户会寻求官方人员或社区帮助,以获得额外的支持和建议。

其他方法:

  • 值得注意的是,有 7.9% 的用户不清楚如何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 0.6% 的用户会采用了其他不常见的方法来寻求帮助。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倾向于通过客服和举报页面等官方渠道来寻求帮助,币安的“诈骗举报”链接也被更多用户熟悉和选择,但仍有部分用户依赖社区支持或不清楚如何应对,表明在用户安全教育方面仍需加强,以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获得帮助。

  1. 最希望交易所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用户希望交易所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交易过程中对安全性提升的具体需求。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我们将结果按照主次分为三类:

主要关注点:

  • 有 71.8% 的用户希望交易所进行高风险交易实时拦截,显示出用户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即时风险有强烈的防范意识,希望交易所能够主动识别并阻止潜在的威胁。

  • 64.8% 表明用户希望交易所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诈骗地址库,以便在交易前进行核查。这反映了用户对已知诈骗手段的防范意识,以及对交易所提供预防性保护的需求。

次要关注点:

  • 58.3% 的用户关注设备安全,期望交易所能提供防范恶意软件的解决方案。这表明用户意识到设备安全对整体交易安全的重要性。

  • 51% 显示出用户对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提升安全性的兴趣,希望交易所加强集成生物识别认证,表明用户对新技术在身份验证中的应用持积极态度。

其他关注点:

  • 45.8% 的用户希望在发生异常操作时收到提醒,这显示出对交易所能够及时通知用户潜在风险的期望。

  • 39.5% 的用户希望有人工客服提供反诈支持,强调了人力支持在复杂欺诈情境中的重要性。

  • 38.8% 的用户希望交易所能提供更多的反钓鱼教育,说明用户对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有一定需求。

  • 0.9% 显示出其他特定的个性化安全需求。

总体来看,用户对交易所的安全防护需求主要集中在实时监控、预防性措施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上,同时也希望通过教育和人工支持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这表明交易所需要在技术和服务上双管齐下,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安全需求。

  1. 最希望去中心化钱包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

我们调查了用户对钱包安全防护的具体需求,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 在钱包侧,67.7% 的用户希望钱包能够强化私钥管理,54.7% 的用户希望加强安全备份与恢复选项。

  • 关于外部的风险,60% 的用户强调钓鱼 dApp 检测的重要性,52.3% 的用户希望增强对钓鱼交易的检测,58.5% 受访者希望能更高效地识别黑客攻击。此外,分别有 47.3%、46.7%、46.2% 和 43.7% 的用户希望加强对代币、交易、授权和相似地址投毒交易的监测

  • 0.8%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个性化的安全需求。

这些数据表明,用户对去中心化钱包的安全功能有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私钥管理和钓鱼攻击防范方面,这为平台提供了后续优化的方向。

  1. 是否信任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如币安SAFU基金)

在加密货币交易中,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如币安的 SAFU 基金)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调研了用户对这些机制的信任程度。

具体来说,39.6% 的用户表示对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完全信任;45.9% 的用户持一般信任态度;仅有 2.1% 的用户表示不信任,而 12.4% 的用户表示不了解这些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用户对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有一定的信任度。然而,还有一部分用户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增强对这些机制的理解和信任。交易所可以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用户教育来进一步提升用户对其安全措施的信心。

  1. 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可改进之处

随着加密货币相关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调查了用户认为这些内容可以改进的几个方面。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 49.7% 的用户认为反诈教育内容过于专业,难以理解,近一半的用户希望内容能够更加通俗易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 42.2% 的用户表示反诈内容的推送频率过低,建议增加推送频率以提高用户的警惕性和知识水平。

  • 46.2% 的用户指出反诈教育内容缺乏本地化案例,希望看到与自身生活环境相关的真实案例,以提高内容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 34% 的用户认为当前的互动形式过于单一,建议采用更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来增强用户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此外,2.5%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改进建议,显示出用户对反诈教育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度有待提高,以更迎合用户需求的方式提高反诈教育的效率,帮助用户更好地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

第五部分:安全功能与教育偏好

本章节着眼于用户的防诈骗意识,重点关注用户接受安全警示的倾向和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的意愿,有助于平台更有效地帮助用户识别加密货币相关诈骗,防患于未然。

  1. 接收安全警示的倾向

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用户对接收安全警示的方式有着不同的偏好。我们调查了用户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倾向。

  • 55.1% 的用户倾向于通过 App 弹窗、推送或站内信接收安全警示。这种即时通知方式被大多数用户认为是最有效的提醒方式。

  • 25.8% 的用户更喜欢通过邮件接收安全警示。这种方式适合习惯于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频繁查看邮件的用户。

  • 12.8% 的用户选择短信提醒,提醒我们传统的方式往往也不容忽视。

  • 5.9% 的用户偏好通过社交媒体或社群公告获取安全警示,这种方式不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可能是用户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信息。

  • 0.4%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接收方式的建议,显示出少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倾向于通过即时的 App 通知接收安全警示。然而,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偏好,平台可以提供多种通知方式,确保安全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所有用户。

  1. 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如识别钓鱼链接)意愿

反诈模拟测试是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我们调查了用户对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的意愿。

具体来说,59.2% 的用户表示愿意参与反诈模拟测试,38% 的用户意愿视奖励而定,仅有 2.8% 的用户不愿意参与。

这说明绝大多数用户对参与此类测试持开放态度。平台可也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用户参与度,进而增强用户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

 

某地址 8 小时内因 25 倍做空 ETH 损失 477 万美元,余额仅剩 31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5-09 16:1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 监测,一名交易者在 Hyperliquid 平台上以 25 倍杠杆做空以太坊(ETH),在不到 8 小时内损失 477 万美元。该交易者最初存入 508 万美元用于开仓,目前账户余额仅剩 31 万美元。

风险投资锐减 70% 后,加密行业进入并购季:买现成还是自己建?

Posted on 2025-05-09 16:15

撰文:Saurabh Deshpande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Coinbase 以 29 亿美元收购了 Deribit,这是加密货币历史上最大的并购事件。

科技领域的历史也同样如此。到目前为止,谷歌已经收购了 261 家公司。这些收购诞生了诸如谷歌地图、谷歌广告联盟和谷歌分析等产品。其中最具意义的或许是谷歌在 2020 年以 16.5 亿美元收购了 YouTube。在 2025 年第一季度,YouTube 创造了 89 亿美元的收入,占 Alphabet (谷歌母公司)总收入的 10%。与谷歌类似,Meta 至今已进行了 101 次收购。Instagram、WhatsApp 和 Oculus 是突出的例子。Instagram 在 2024 年产生了超过 650 亿美元的年收入,占 Meta 所有业务收入的 40% 以上。

是买现成的,还是自己建造?

加密货币行业已不再是一个新行业。据估计,加密货币用户数量达到了 6.59 亿,Coinbase 拥有超过 1.05 亿用户,而全球互联网用户约为 55 亿。所以,加密货币用户已达到互联网用户总数的 10%。这些数字很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确定下一阶段的增长来源。

用户数量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增长方式。目前,我们只开发了加密货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果其他应用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基础设施,那整个市场规模将会大幅扩张。获取现有用户、交叉销售以及提高单个用户收入,是现有公司实现增长的一些方式。

当钟摆摆向收购

收购解决了单纯的融资无法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首先,在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稀缺的高度专业化领域,收购有助于人才获取。其次,在自然增长成本日益高昂的环境中,收购有助于用户获取。第三,收购能够促进技术整合,使协议能够超越其原有的用例。这些问题将在后文结合行业案例进一步探讨。

我们正处于加密货币的新一轮并购浪潮中。Coinbase 以创纪录的 29 亿美元收购了 Deribit;Kraken 以 15 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的零售期货交易平台 NinjaTrader;Ripple 以 12.5 亿美元收购了多资产主经纪商 Hidden Road,它还曾出价收购 Circle,但被拒绝了。

这些交易反映了该领域不断变化的优先事项。Ripple 想要分销和监管渠道,Coinbase 追求期权交易量,Kraken 则在填补产品空白。这些收购都源于战略、生存和竞争定位。

下面的表格可以帮助你了解现有企业在考虑自建还是收购时的想法。

虽然表格总结了自建与收购决策中的关键权衡因素,但现有企业在果断行动时往往依赖于特有信号。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Stripe 在 2020 年收购了尼日利亚的 Paystack。在非洲自建基础设施意味着要面对监管细节、本地整合和商家入驻等方面的陡峭学习曲线。

Stripe 选择了收购。Paystack 已经解决了本地合规问题,建立了商家基础,并证明了其分销能力。Stripe 的收购满足了多个条件,如速度(在不断增长的市场中获得先发优势)、能力差距(本地专业知识)和竞争威胁(Paystack 成为地区竞争对手)。这一举措在不分散核心业务注意力的情况下,加速了 Stripe 全球扩张的脚步。

在我们深入探讨交易发生的原因之前,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为什么创始人应该考虑被收购;二是为什么现在是考虑这个问题的重要时刻。

成功的收购可以成为助推器

为什么现在的宏观环境现在有利于收购?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关乎退出时的流动性。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为了接入更持久的分销渠道,确保长期发展,或者成为一个能放大影响力的平台的一部分。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种避开日益狭窄的风险投资之路的方法,如今风险资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稀缺,投资者的期望更高,时间也更加紧迫。

涨潮并不能让所有船只升起

风险投资市场比流动性市场滞后几个季度。通常,每当比特币价格达到峰值时,风险投资活动需要几个月或几个季度才会降温。加密货币领域的风险投资自 2021 年峰值以来下降了超过 70%,中位数估值已回到 2019-2020 年的水平。我认为这不是一次暂时的回调。

让我来解释一下原因。简而言之,风险投资的回报下降了,而资本成本上升了。因此,由于机会成本较高,追逐交易的风险投资资金减少了。但从加密货币领域特有的原因来看,市场结构受到了资产数量大幅增长的影响。我一直关注这张图表,大多数代币业务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仅仅因为创建新代币容易就去发行,这可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互联网上的资本是有限的。随着每一个新资产的发行,追逐它的流动性就会减少,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以高完全稀释估值(FDV)推出的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代币,都需要大量的流动性才能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市值。例如,EigenLayer 的 EIGEN 代币以 3.9 美元的价格推出,完全稀释估值为 65 亿美元。推出时的流通量约为 11%,市值约为 7.2 亿美元。目前的流通量约为 15%,完全稀释估值约为 14 亿美元。经过多轮解锁,自代币首次发行以来,4% 的供应量已经进入流通。自推出以来,该代币价格下跌了约 80%。要回到发行估值,在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需要上涨 400%。

除非代币确实能积累价值,否则市场参与者没有理由去追逐这些代币,尤其是在一个有大量投资选择的市场中。大多数这些代币很可能再也达不到当初的估值了。我查看了 Token Terminal 上所有项目的 30 天收入情况,只有三个项目(Tether、Tron 和 Circle)的月收入超过 100 万美元。月收入超过 10 万美元的项目只有 14 个。在这 14 个项目中,有 8 个拥有代币,即具有投资价值。

这意味着个人投资者要么无法退出,要么必须以一定折扣退出。整体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给风险投资的投资回报率带来了压力。这将导致投资策略更加谨慎。所以,产品要么必须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PMF),要么必须是我们尚未尝试过的新事物,才能吸引投资者并获得估值溢价。一个只有最小可行产品(MVP)且没有用户的产品很难找到投资者。所以,如果你正在打造另一个 「区块链扩展层」,那么你获得优秀投资者青睐的可能性就很低。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正如我们在《风险投资追踪》文章中提到的,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的月度风险资本流入从 2022 年的峰值 230 亿美元下降到 2024 年的 60 亿美元。总融资轮次从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941 轮下降到 2025 年第一季度的 182 轮,这表明风险投资资金的谨慎态度。

为什么是现在?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收购可能比新一轮的融资更有意义。那些已经有一定收入的协议或企业将追逐那些能够弥补自身盲点的利基市场。当前的环境正促使团队走向整合。较高的利率使资本变得昂贵;用户采用率趋于平稳,因此自然增长变得更加困难;代币激励的效果不如以往;与此同时,监管正迫使团队更快地实现专业化。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加密货币领域将收购作为一种增长手段。这一次,加密货币领域的并购活动似乎比以往周期更加深思熟虑、更加集中。我们将在后文探讨原因。

并购周期

从历史上看,传统金融领域经历了五到六次重大的并购浪潮,这些浪潮是由放松监管、经济扩张、廉价资本或技术变革等因素引发的。早期的浪潮是由垂直整合和垄断野心驱动的;后期的浪潮则强调协同效应、多元化或全球影响力。我们无需详细研究长达一个世纪的并购历史,简单来说:当增长放缓且资金充裕时,整合就会加速。

来源:哈佛法学院公司治理论坛

如何解释加密货币领域并购的不同阶段呢?这与我们在传统市场数十年中看到的情况类似。新兴行业的增长往往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线上升的。每一波并购浪潮都反映了行业成熟曲线中不同的需求:从构建产品,到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再到获取用户,以及锁定分销渠道、合规性或防御能力。

来源:CBInsights

我们在早期互联网时代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都看到了这种情况。回想一下 2005 年年中,谷歌收购了安卓系统。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下注,即移动设备将成为主导的计算平台。根据安卓系统的老牌工程师、谷歌员工 Chet Haase 所著的《Androids:打造 Android 操作系统的团队》一书所描述:

2004 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为 1.78 亿台。同期,手机出货量为 6.75 亿部,几乎是个人电脑数量的四倍,但其处理器和内存的性能与 1998 年的个人电脑相当。

移动操作系统市场曾经是分散且受限的。微软对 Windows Mobile 收取许可费用,塞班系统主要在诺基亚设备上使用,黑莓的操作系统也仅在自家设备上运行。这为开放平台的发展创造了战略机遇。

谷歌抓住了这个机会,收购了一个免费的开源操作系统,制造商可以采用该系统,而无需支付昂贵的许可费用,也无需从零开始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这种民主化的方式使硬件制造商能够专注于自身优势,同时接入一个复杂的平台,该平台可以与苹果严格控制的 iOS 生态系统竞争。谷歌本可以从零开始构建一个操作系统,但收购安卓系统让它抢占了先机,并有助于对抗苹果日益增长的主导地位。二十年后,63% 的网络流量来自移动设备,其中 70% 的移动网络流量是通过安卓系统产生的。谷歌预见到了从个人电脑到移动设备的转变,收购安卓系统也帮助谷歌在移动搜索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2010 年代是云基础设施相关交易占主导的时代。微软在 2016 年以 260 亿美元收购了领英(LinkedIn),这一举措旨在整合 Office、Azure 和 Dynamics 的身份信息和专业数据。亚马逊在 2015 年收购了安纳布尔纳实验室,以构建自己的定制芯片和为 AWS 提供边缘计算能力,这表明基础设施的垂直整合正变得至关重要。

这些周期的出现是因为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带来了不同的限制因素。早期,关键在于产品推出的速度。后来,重点是获取用户。最终,监管的清晰度、可扩展性和持久力成为关键。收购是行业赢家压缩时间的方式,他们购买许可证而非申请,收购团队而非招聘,购买基础设施而非从零开始建设。

所以,加密货币领域的并购节奏与传统市场的情况相呼应。技术不同,但常识是相同的。

加密货币的三次并购浪潮

仔细想想,加密货币领域的并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由当时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状况所决定。

第一波(2017-2018 年)—— ICO 浪潮:智能合约平台刚刚兴起,当时还没有去中心化金融(DeFi),人们只希望构建能够吸引用户的链上应用。交易所和钱包收购较小的前端平台,以吸引新的代币持有者。这个时代的著名交易包括币安收购 Trust Wallet 和 Coinbase 收购 Earn.com。

第二波(2020-2022 年)—— 资金推动的收购:像 Uniswap、Matic(现 Polygon)和 Yearn Finance 等一些协议,以及币安、FTX 和 Coinbase 等企业,已经找到了产品市场契合点(PMF)。在 2021 年的牛市中,它们的市值飙升,手中持有的代币估值过高,可供支出。协议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使用治理代币收购相关团队和技术。Yearn 的并购季、OpenSea 收购 Dharma 以及 FTX 倒闭前的疯狂收购(如收购 LedgerX、Liquid)定义了这个时代。Polygon 也进行了雄心勃勃的收购行动,收购了 Hermez(零知识证明扩展解决方案)和 Mir(零知识技术)等团队,以确立其在零知识扩展领域的领先地位。

第三波(2024 年至今)—— 合规与可扩展性阶段:在风险投资收紧、监管更加明确的情况下,资金充裕的企业正在抢购能够带来受监管场所、支付基础设施、零知识技术人才和账户抽象原语的团队。最近的例子包括 Coinbase 收购 BRD Wallet 以加强其移动钱包战略和用户引导,它还收购了 FairX 以加速向衍生品领域的推进。

Robinhood 收购 Bitstamp 旨在将业务拓展到其他地区。Bitstamp 在全球拥有超过 50 个有效许可证和注册资质,这将为 Robinhood 带来来自欧盟、英国、美国和亚洲的客户。Stripe 收购 OpenNode 以深化加密货币支付基础设施。

收购方为何收购?

一些初创公司因战略动机而被收购。当收购方发起一项交易时,他们通常希望加速自身的发展路线图,消除竞争威胁,或拓展到新的用户群体、技术领域或地区。

对于创始人来说,成为收购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回报,更重要的是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的延续性。精心策划的收购可以为团队带来更大的分销渠道、长期的资源支持,以及将产品整合到他们试图改善的更广泛生态系统中的能力。与其努力进行下一轮融资或为抓住下一波浪潮而进行业务转型,成为收购目标可能是实现初创公司原始使命的最有效方式。

这里有一个框架,可帮助你评估你的初创公司距离成为 「合适的收购目标」 还有多远。无论你是积极考虑收购路径,还是只是在构建业务时考虑到被收购的可能性,在这些参数上表现出色将显著增加你被合适收购方注意到的可能性。

加密货币收购的四种模式

在研究过去几年的重大交易时,我们发现这些收购在结构和执行方面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模式。每种模式都代表着不同的战略重点:

1.人才收购

氛围编程(vibe coding)已经出现,但团队需要那些不依赖人工智能就能构建产品的熟练编码人员。我们还没有达到可以让人工智能编写代码并放心使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程度。所以,在小初创公司成为威胁之前收购它们以获取人才,确实是现有企业收购初创公司的一个合理原因。

但从经济角度来看,人才收购为什么是合理的呢?首先,收购方通常会获得相关的知识产权、持续的产品线以及现有的用户基础和分销渠道。例如,ConsenSys 在 2020 年收购 Truffle Suite 时,不仅吸纳了一个开发工具团队,还获得了关键的知识产权,如 Truffle 的开发工具套件,包括 Truffle Boxes、Ganache 和 Drizzle。

其次,人才收购使现有企业能够快速整合专业团队,而且成本往往低于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从零组建团队的成本。据我所知,2021 年真正了解零知识技术的工程师只有 500 人左右。这就是为什么 Polygon 以 4 亿美元收购 Mir Protocol,以及以 2.5 亿美元收购 Hermez Network 是有意义的。假设这些人才可以获得,单独雇佣这些零知识密码学家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相反,这些收购一夜之间将精英零知识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纳入了 Polygon 的团队,大规模简化了招聘和入职流程。与招聘、培训和人员成长时间相比,这种收购的总成本在经济上是高效的,特别是当被收购团队已经在推出产品时。

当 Coinbase 在 2021 年底以 4000-5000 万美元收购 Agara 时,这笔交易更多是为了获取工程人才,而不是客户服务自动化。Agara 位于印度的团队在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收购完成后,这些工程师中的许多人被整合到 Coinbase 的产品和机器学习团队中,以支持其更广泛的人工智能业务。

虽然这些收购是以技术为框架进行的,但真正的资产是人才:工程师、密码学家和协议设计师,他们能够实现 Polygon 对零知识未来的愿景。虽然这些团队的全面整合和产品化所需时间比预期更长,但这些收购使 Polygon 拥有了深厚的零知识技术人才储备,这一资源优势至今仍在塑造其竞争战略。

2.能力 / 生态系统扩展

一些战略性收购专注于扩展生态系统覆盖范围或团队内部能力。收购公司的定位和市场知名度往往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Coinbase 是通过收购扩展能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 2019 年收购了 Xapo,以扩展其托管业务。这为 Coinbase Custody 奠定了基础,为数字资产提供安全、合规的存储解决方案。2020 年收购 Tagomi,促使 Coinbase 推出了 Coinbase Prime,这是一套全面的机构交易和托管服务套件。2022 年收购 FairX 以及 2025 年收购 Deribit,分别有助于 Coinbase 巩固其在美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地位。

以 Jupiter 在 2025 年初收购 Drip Haus 为例。Jupiter 是 Solana 上领先的去中心化交易聚合器,其目标是从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扩展到非同质化代币(NFT)领域。Drip Haus 通过在 Solana 上为创作者提供免费的 NFT 收藏品分发服务,建立起了一个高度活跃的链上受众群体。

由于 Jupiter 与 Solana 的基础设施和开发者生态系统紧密相连,它对哪些文化产品正在获得关注有着独特的见解。它将 Drip Haus 视为一个关键的注意力中心,尤其是在创作者社区中。

通过收购 Drip Haus,Jupiter 在创作者经济和社区驱动的 NFT 分发领域获得了立足点。这一举措使其能够将 NFT 功能扩展到更广泛的受众,并将 NFT 作为激励措施提供给交易员和流动性提供者。这不仅仅是关于收藏品,还涉及到掌控 Solana 原生注意力的 NFT 渠道。这一生态系统的扩展标志着 Jupiter 首次涉足文化和内容领域,而在此之前它在该领域尚无业务。这与 Coinbase 通过收购系统地建立托管、主经纪、衍生品和资产管理能力的方式非常相似。

来源:彭博社

另一个例子是 FalconX 在 2025 年 4 月收购 Arbelos Markets。Arbelos 是一家专业的交易公司,以其在结构化衍生品和风险仓储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闻名。这些能力对于服务机构客户至关重要。FalconX 作为机构加密货币资金的主要经纪商,了解通过 Arbelos 的衍生品交易量情况。这可能使它坚信 Arbelos 是一个具有高价值的收购目标。

通过将 Arbelos 纳入旗下,FalconX 增强了其对复杂加密工具进行定价、对冲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此次收购将帮助他们升级核心基础设施,以吸引和留住成熟的机构资金流。

3.基础设施分销

除了人才、生态系统或用户之外,一些收购是围绕基础设施分销展开的。它们将一个产品嵌入到更广泛的堆栈中,以提高防御能力和市场覆盖范围。一个明显的例子是 ConsenSys 在 2021 年收购 MyCrypto。虽然 MetaMask 已经是领先的以太坊钱包,但 MyCrypto 带来了用户体验实验、安全工具,以及一个专注于高级用户和长尾资产的不同用户群体。

此次收购并非全面的品牌重塑或合并,两个团队继续并行开发。最终,他们将 MyCrypto 的功能集整合到 MetaMask 的代码库中。这加强了 MetaMask 的市场地位,并通过直接吸收创新成果,抵御了来自更敏捷钱包的竞争。

这些基础设施驱动的收购旨在通过改进工具堆栈和保护分销渠道,在关键层面锁定用户。

4.用户基础收购

最后,还有最直接的策略:购买用户。这在 NFT 市场竞争中尤为明显,对收藏家的争夺变得非常激烈。

OpenSea 在 2022 年 4 月收购了 Gem。当时,Gem 每周有大约 15000 个活跃钱包。对 OpenSea 来说,这笔交易是一种先发制人的防御措施:锁定高价值的 「专业」 用户群体,并加速开发先进的聚合器界面,后来以 OpenSea Pro 的形式推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收购在速度至关重要的情况下更具成本效益。这些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 (LTV),尤其是 NFT 领域经常花费巨额资金的「专业」用户,很可能证明收购成本是合理的。

当收购在经济上合理时,才是有意义的。根据行业基准,2024 年每个 NFT 用户的平均收入为 162 美元。但 Gem 的核心用户群体 ——「专业」 用户,可能贡献的价值要高出几个数量级。如果保守估计每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为 10000 美元,那么这些用户的价值意味着 1.5 亿美元的价值。如果 OpenSea 以低于 1.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Gem,那么仅从用户经济角度来看,这笔收购可能已经回本,更不用说节省的开发时间了。

尽管以用户为中心的收购不像以人才或技术驱动的交易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仍然是巩固网络效应最快的方式之一。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以下是过去十年加密货币收购演变的宏观视角 —— 按交易量、收购方和目标类别划分。

如前所述,交易数量与公开市场的价格走势并不完全同步。在 2017 年的周期中,比特币在 12 月达到峰值,但并购浪潮在 2018 年仍在继续。这次也出现了类似的滞后情况。比特币在 2021 年 11 月达到峰值,但加密货币领域的并购直到 2022 年才达到顶峰。私人市场的反应比流动性市场要慢,通常会延迟消化市场趋势。

2020 年后,并购活动大幅增加,2022 年在数量和累计价值上都达到了峰值。但交易量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虽然 2023 年并购活动有所降温,但并购的规模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广泛的防御性收购热潮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谨慎的类别投资。有趣的是,尽管 2022 年后并购数量下降,但 2025 年的总交易价值却有所回升。这表明市场并非在萎缩,而是成熟的收购方正在进行更少、更大且更有针对性的交易。平均交易规模从 2022 年的 2500 万美元增加到 2025 年的 6400 万美元。

Coinbase 对 Deribit 的交易未计入此图表

从目标类别来看,早期的并购目标较为分散。市场平台收购了游戏资产、Rollup 基础设施,以及一系列涵盖早期游戏、Layer 2 基础设施和钱包集成的生态系统投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类别变得更加集中。2022 年并购峰值时期,交易集中在收购交易基础设施,如匹配引擎、托管系统和增强交易平台所需的前端界面。最近,并购集中在衍生品和面向用户的经纪渠道领域。

Coinbase 对 Deribit 的交易未计入此图表

深入研究 2024-2025 年的交易可以发现并购的集中度不断提高。衍生品交易场所、经纪渠道和稳定币发行商吸收了超过 75% 的已披露交易价值。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加密货币期货的规则更加明确,MiCA 为稳定币提供了通行证,以及巴塞尔协议对储备资产的指导意见,降低了这些领域的风险。Coinbase 等巨头的应对之策是购买监管据点,而不是自行建设。NinjaTrader 为 Kraken 提供了必要的许可证,以及美国的 200 万客户。Bitstamp 提供了符合 MiCA 规定的交易覆盖范围,而 OpenNode 将美元稳定币渠道直接接入 Stripe 的商家网络。

Coinbase 对 Deribit 的交易未计入此图表

收购方也在不断演变。在 2021-2022 年,交易所通过收购基础设施、钱包和流动性层来捍卫市场份额,引领了并购潮流。到 2023-2024 年,接力棒传递到了支付公司和金融工具平台手中,它们瞄准的是 NFT 渠道、经纪商和结构化产品基础设施等下游产品。但随着监管的变化和衍生品市场的服务不足,像 Coinbase 和 Robinhood 这样的交易所又重新成为收购方,收购衍生品和经纪基础设施。

这些收购方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资金充裕。到 2024 年底,Coinbase 拥有超过 90 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Kraken 在 2024 年实现了 4.54 亿美元的营业利润。Stripe 在 2024 年拥有超过 20 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按交易价值计算,大多数收购方都是盈利的企业。Kraken 收购 NinjaTrader 以控制从用户界面到结算的整个期货交易堆栈,这是垂直收购的一个例子,其目的是控制更多的价值链。相比之下,水平收购旨在扩大同一层面的市场覆盖范围,Robinhood 收购 Bitstamp 以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就是一个例子。Stripe 收购 OpenNode 结合了垂直整合和水平扩张。

Coinbase 对 Deribit 的交易未计入此图表

还记得谷歌收购安卓系统的故事吗?谷歌没有关注短期收入,而是优先考虑了两件事,它们简化了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创作者的整个移动体验。首先,为硬件制造商提供一个统一的系统供其采用。这将消除困扰移动生态系统的碎片化问题。其次,提供一致的软件编程模型,以便开发者能够创建在所有安卓设备上都能运行的应用程序。

在加密货币领域,你也能看到类似的模式。资金充裕的现有企业不仅仅是在填补业务空白,而是旨在加强他们的市场地位。当你深入研究最新的收购案例时,你会看到在收购对象和收购方方面的逐步战略转变。关键是,我们看到了整个行业走向成熟的迹象。交易所正在巩固自己的护城河,支付公司正在竞相掌控渠道,矿工们在减半事件前正在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像游戏这样由炒作驱动的垂直领域已经悄然从并购记录中消失。行业开始明白哪些整合实际上会产生复合效应,哪些只会消耗资本。

游戏领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 2021-2022 年,投资者总共投入数十亿美元支持游戏相关的创业公司。但从那以后,投资节奏大幅放缓。正如 Arthur 在我们的播客中提到的,除非有明确的产品市场契合点,否则投资者已经对游戏领域失去兴趣。

来源:funding.decentralised.co

这一背景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并购交易,尽管有战略意图,但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不仅仅是关于收购了什么,还涉及到整合的好坏。虽然加密货币在很多方面与众不同,但也无法避免这些问题。

并购为何经常失败

在《并购失败陷阱》一书中,Baruch Lev 和 Feng Gu 研究了全球 40000 起并购案例,得出结论称 70%-75% 的并购以失败告终。他们将失败归因于诸如目标公司规模过大、目标估值过高、与核心业务无关的收购、目标公司运营薄弱以及高管激励措施不一致等因素。

加密货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失败的并购案例,上述因素在这里同样适用。以 FTX 在 2020 年以 1.5 亿美元收购投资组合跟踪应用程序 Blockfolio 为例。当时,这笔交易被宣传为一项战略举措,旨在将 Blockfolio 的 600 万散户转化为 FTX 的交易用户。虽然该应用程序更名为 FTX App 并短暂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它未能显著提升散户交易量。

更糟糕的是,当 FTX 在 2022 年底倒闭时,与 Blockfolio 的合作关系几乎完全消失。多年积累的品牌资产化为乌有。这提醒我们,即使是具有强大用户基础的收购,也可能因平台的整体失败而化为泡影。

许多公司在收购时行动过于迅速,犯了错误。下面的图片展示了 FTX 在收购时速度之快,或许这种速度是不必要的。它通过收购获取牌照,下图是其收购后的公司结构。

来源:《金融时报》

Polygon 是体现激进收购策略风险的一个显著例子。在 2021 年至 2022 年期间,它花费近 10 亿美元收购了与零知识证明相关的项目,如 Hermez 和 Mir Protocol。当时这些举措被赞为具有远见。但两年过去了,这些投资尚未转化为有意义的用户采用或市场主导地位。其关键的零知识证明项目之一 Miden 最终在 2024 年分拆成一家独立公司。曾经处于加密货币话题中心的 Polygon 在战略相关性方面已大幅下降。当然,这些事情往往需要时间,但截至目前,没有实质性证据表明这些收购的投资回报。Polygon 的收购热潮提醒我们,即使是资金充足,如果没有合适的时机、整合和明确的下游用途,以人才为驱动的收购也可能失败。

链上原生 DeFi 领域的收购也有失败的案例。2021 年,Fei Protocol 和 Rari Capital 的合并和代币互换,并在新成立的 Tribe DAO 下进行联合治理。从理论上讲,这次合并承诺带来更深的流动性、借贷整合以及 DAO 之间的合作。但合并后的实体很快陷入治理纠纷,遭遇了代价高昂的 Fuse 市场漏洞,最终 DAO 投票决定将资金返还给代币持有者。

尽管如此,加密货币领域在成功并购方面比传统行业更具优势,原因有三个:

  • 开源基础意味着技术整合通常更容易。当你的大部分代码已经公开时,尽职调查变得更加直接,并且与合并专有系统相比,合并代码库的问题更少。

  • 代币经济学可以创造出传统股权无法比拟的激励对齐机制 ,但前提是代币具有真正的效用和价值捕获能力。当收购双方的团队持有合并后实体的代币时,他们的激励措施在交易完成后的很长时间内仍然保持一致。

  • 社区治理引入了传统并购中罕见的问责机制。当重大变革必须得到代币持有者的批准时,仅基于高管的傲慢推动交易变得更加困难。

那么,我们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为被收购而打造

如今的融资环境需要务实态度。如果你是一位创始人,你的宣传不仅应该是 「我们为什么应该融资」,还应该是 「为什么有人可能会收购我们」。以下是当前加密货币并购领域的三大驱动因素。

首先 ,风险投资将更加精准

融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风险投资自 2021 年峰值以来已暴跌超过 70%。Monad 的 2.25 亿美元 A 轮融资和 Babylon 的 7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是个例,并非市场反弹的证据。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那些有发展势头和明确商业模式的公司。随着利率提高了资本成本,且大多数代币未能展示可持续的价值积累机制,投资者变得极具选择性。对于创始人来说,这意味着在考虑日益艰难的融资路径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收购要约。

第二,战略杠杆

资金充裕的现有企业正在购买时间、分销渠道和防御能力。随着监管清晰度的提高,获得许可的实体成为明显的收购目标。但这种收购欲望不止于此。像 Coinbase、Robinhood、Kraken 和 Stripe 这样的公司正在进行收购,以便在新地区更快地进入市场,获得稳定的用户基础,或者将数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压缩到一笔交易中。如果你构建的东西能够降低法律风险、加速合规进程,或者为收购方提供更清晰的盈利或声誉提升途径,那么你已经进入了收购方的考虑范围。

第三,分销和接口

基础设施中缺失的环节是将产品快速可靠地送达用户手中。关键在于收购那些能够解锁分销渠道、简化复杂性并缩短产品与市场契合时间的部分。Stripe 收购 OpenNode 以简化加密货币支付流程。Jupiter 收购 DRiP Haus,将 NFT 分发功能添加到其流动性堆栈中。FalconX 收购 Arbelos 以添加机构级结构化产品,这可能使其更容易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体。这些都是旨在扩大覆盖范围并减少运营阻力的基础设施战略。如果你构建的东西能够让其他公司发展得更快、覆盖范围更广或服务更好,那么你就在收购方的候选名单上。

这是一个战略退出的时代。打造你的公司时,要考虑到你的未来取决于别人是否想拥有你所创造的东西。

某巨鲸花费553万美元购买了390,435 枚TRUMP

Posted on 2025-05-09 16: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一位巨鲸五小时前斥资553万美元,以14.16美元的价格购买了390,435枚TRUMP代币。此外,该巨鲸两天前还花费2,492枚SOL(约37.1万美元)购买了445万枚AVA代币(约48.86万美元),目前在AVA上的未实现利润已达11.7万美元。

stickman 上线 Bitget Onchain 后最高涨幅达 1500%

Posted on 2025-05-09 16: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近期上线项目呈现上行趋势,其中,donkey 上线后最高涨幅达 5000%,stickman 达1500%,gorilla 达 1200%。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 旨在无缝连接 CEX 与 DEX,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链上交易体验。用户可直接使用 Bitget 现货账户(USDT/USDC)交易链上热门资产。目前已支持 Solana(SOL)、BNB Smart Chain(BSC)与 Base 等热门公链。

Matrixport:建议继续看多比特币,同时通过山寨币永续合约对冲风险

Posted on 2025-05-09 15: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Matrixport最新报告,比特币价格再次突破10万美元,自4月11日突破85,450美元以来已上涨约16%。报告提到,比特币在突破21周移动平均线(87,199美元)及斐波那契阻力位(87,045美元)后,加之ETF资金流入加速,形成了稳健的上涨信号框架,为配置看涨期权提供了合理依据。

当前,比特币市值占比已升至64.5%,为2021年DeFi热潮以来新高,表明资金对优质资产的偏好。相比之下,山寨币表现持续低迷,社交媒体讨论量自2024年12月以来下降超40%。报告建议继续以现货或永续期货形式持有比特币多头,同时利用山寨币永续期货进行对冲,因其资金费率仍维持低位。

$IOTA 突破 0.24 美元,24 小时涨幅 10.32%

Posted on 2025-05-09 15: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 Bitget 行情数据显示,IOTA 代币 $IOTA 突破 0.24 美元,24 小时涨幅为 10.32%。

BNB Chain 与币安 Alpha 联动效应爆发:四成为 BSC 原生项目,周交易量翻倍

Posted on 2025-05-09 15: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 Dune 和 BscScan 5 月 9 日数据,BNB Chain 生态的币安 Alpha 项目表现突出:121 个 Alpha 项目中超 70%为 BSC 代币,其中 38%为 BSC 原生项目,涵盖 AI、Meme、DeFi 等热门赛道。BSC 代币交易量占 Alpha 总交易量约 40%;周交易量飙升 122.5%,周交易额环比增长 78%,生态增长势能强劲。

前 20 大交易 Alpha 代币中,半数为 BSC 原生项目。新增活跃用户排名前 10 的 Alpha 代币中,90%为 BSC 代币,其中 6 个项目新用户占比超 20%;BSC 链上数据亦同步飙升:近一周新增用户约 430 万,连续两日单日新增地址数破百万,活跃地址超 200 万,BSC 总独立地址数达 5.52 亿。

目前,已有 12 个 BSC 项目代币通过 Alpha 上线币安现货交易,形成生态正循环。此外,正在进行中的 BSC Alpha 交易竞赛瓜分奖励,双倍计入交易量,以及持有 BSC 部分 Meme 获得币安空投等。

得益于低 Gas 费、高性能及庞大用户基数,BNB Chain 正与币安钱包、Alpha 形成深度协同,成为项目孵化、用户增长与财富效应的核心平台。

某巨鲸在 Hyperliquid 开设价值 1600 万美元 SOL 空单,清算价格为 172.96 美元

Posted on 2025-05-09 15: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某巨鲸向 Hyperliquid 存入 121 万枚 USDC,以 164.9 美元价格开设 20 倍 SOL 空单。该头寸规模达 97500 枚 SOL(约 1600 万美元),爆仓价格为 172.96 美元。

Abraxas Capital 两日内从交易平台共转出 61401 枚 ETH,价值约 1.163 亿美元

Posted on 2025-05-09 15: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Abraxas Capital 两日内从交易平台共转出 61401 枚 ETH,价值约 1.163 亿美元。

Sonic 代币 $S 突破 0.6 美元,24 小时涨幅 11.85%

Posted on 2025-05-09 15: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 HTX 行情数据显示,Sonic 代币 $S 突破 0.6 美元,24 小时涨幅为 11.85%。

BTC突破104000美元,24小时涨幅4.76%

Posted on 2025-05-09 15: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HTX行情显示,BTC突破104000美元,现报104094美元,24小时涨幅4.76%。

AVA(Ava AI)市值突破1亿美元,过去一月涨幅达503%

Posted on 2025-05-09 15: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Coingecko数据显示,AVA(Ava AI)24小时涨幅为20%,过去一月涨幅达503%,市值突破1亿美元,价格现报0.11美元。

BitsLab 旗下 TonBit 再次发现 TON 虚拟机漏洞:RUNVM 指令或导致智能合约执行环境污染

Posted on 2025-05-09 15:45

作者:BitsLab

BitsLab 旗下 TonBit 再次于 TON 虚拟机(TVM)深层代码里挖出一枚“隐形炸弹”——RUNVM 指令非原子状态迁移漏洞。攻击者可借助子虚拟机耗尽 gas 的瞬间,污染父虚拟机的库(libraries)并诱发后续调用失败,最终导致依赖库完整性的合约出现异常行为。

下面我们保留技术细节原文,为开发者呈现漏洞发现与验证的完整过程,帮助社区深入理解该问题,并提高对类似风险的防范意识。

以下是漏洞详述:

TVM 中的 RUNVM 指令可能污染调用者状态并导致库不可用。在 ‘RUNVM’ 指令代码中发现新的漏洞。该漏洞允许污染调用者的状态。相关代码片段如下:

上述代码负责启动子虚拟机。其功能是将当前VmState中的’log’和’libraries’移动到新的VmState对象’new_state’中,然后用’new_state’替换当前VmState。

问题在于该操作并非真正的原子操作。在执行’*this = std::move(new_state);’语句之前,虚拟机可能因gas耗尽而中止进程,导致’new_state’未能成功替换当前状态。此时’libraries’可能已被移出,使得子虚拟机的库处于被清除(移动)状态。

由于RUNVM指令通过isolate_gas参数实现了子虚拟机与父虚拟机之间的gas消耗隔离,这会引发以下场景:

即使子虚拟机触发gas耗尽异常,父虚拟机仍保留足够的gas继续执行。但由于失败的状态转移过程中子虚拟机已经移动/清除了’libraries’,导致后续依赖’libraries’的操作都将失败。这种情况会使得某些假定库完整性的合约出现预期之外的行为。

漏洞验证(PoC验证)

我们通过以下测试用例成功复现了该漏洞:

关键测试修改说明:

为了便于本地观察库状态,我们修改了NOP指令以强制注册一个库条目:

复现步骤:

1)将此测试用例添加到 crypto/test/vm.cpp 文件中

2)运行 test-vm 可执行程序

3)观察 XLOAD 指令执行时因空库而抛出的异常

预期行为:

NOP指令执行后:库中包含1个条目

RUNVMX指令执行后:尽管父虚拟机继续运行,但库变为空状态

XLOAD指令执行失败并抛出异常

这充分证明了非原子性状态转移与gas隔离机制共同作用时,会产生违反执行上下文完整性的不一致状态。

本次发现再次体现了 BitsLab 旗下 TonBit 在 TON 生态安全研究中的深厚实力。我们已第一时间将技术细节与缓解方案提交给 TON 基金会,并协助其完成修复。建议所有开发者在官方补丁发布后及时更新依赖库;同时在自研合约中加入更严谨的库完整性验证与 gas 管理逻辑,以防止类似问题被恶意利用。BitsLab 将继续秉持“负责任披露”原则,携手社区共同筑牢 Web3 安全防线。

关于BitsLab

BitsLab 是一家致力于守护和构建新兴 Web3 生态系统的安全组织,愿景是成为备受行业和用户尊敬的 Web3 安全机构。旗下拥有三个子品牌:MoveBit、ScaleBit 和 TonBit。

BitsLab 专注于新兴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开发与安全审计,覆盖但不限于 Sui、Aptos、TON、Linea、BNB Chain、Soneium、Starknet、Movement、Monad、Internet Computer 和 Solana 等生态。同时,BitsLab 在审计多种编程语言方面展现了深厚的专业能力,包括 Circom、Halo2、Move、Cairo、Tact、FunC、Vyper 和 Solidity等。

BitsLab 团队汇聚了多位顶级漏洞研究专家,他们曾多次荣获国际 CTF 奖项,并在 TON、Aptos、Sui、Nervos、OKX 和 Cosmos 等知名项目中发现了关键漏洞。

关于 TonBit

TonBit 作为 BitsLab 的核心子品牌,是 TON 生态系统内的安全专家和早期建设者。作为 TON 区块链的主要安全保障提供商,TonBit 专注于全面的安全审计,包括 Tact 和 FunC 语言的审计,确保基于 TON 的项目具备完整性和弹性。迄今为止,TonBit 已成功审计了包括 Catizen、Algebra、UTonic 等多个知名项目,并发现了多个关键漏洞,展现了我们在区块链安全领域的卓越能力。此外,TonBit 还成功举办了 TON CTF 比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并收获了广泛关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 TON 生态中的安全专家地位。未来,TonBit 将继续为区块链安全保驾护航,推动技术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某巨鲸高杠杆做空ETH,清算价为2343.4美元

Posted on 2025-05-09 15:37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某交易员再次向 Hyperliquid 存入更多 USDC,并继续以 25 倍杠杆做空 ETH。目前该仓位浮亏已超 260 万美元,清算价为 2,343.4 美元。

CryptoQuant创始人:比特币市场结构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Posted on 2025-05-09 15:2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CryptoQuant创始人Ki Young Ju发文指出,比特币市场已从传统的鲸鱼和散户主导模式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结构。ETF、MicroStrategy等机构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的参与,使得传统的市场周期理论可能不再适用。新增流动性来源正在改变市场动态,机构资金流入可能抵消鲸鱼抛售带来的压力。并强调当前市场正处于吸收新增流动性的过渡阶段。

ETH突破2300美元,24小时涨幅为20.4%

Posted on 2025-05-09 15:16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HTX行情显示,ETH突破2300美元,现报2301美元,24小时涨幅为20.4%。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上线 GIGANT、fog、Pingu 代币

Posted on 2025-05-09 15:16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 上线 Solana 生态的 MEME 代币 GIGANT、fog、Pingu。用户在链上交易板块即可开启交易。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 旨在无缝连接 CEX 与 DEX,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链上交易体验。用户可直接使用 Bitget 现货账户(USDT/USDC)交易链上热门资产。目前已支持 Solana(SOL)、BNB Smart Chain(BSC)与 Base 等热门公链。

德国警方关停加密货币交易平台eXch,查获3400万欧元资产

Posted on 2025-05-09 15:0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BKA)与法兰克福总检察院于4月30日成功关停加密货币交换平台”eXch”,并查获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资产,总值约3400万欧元,为BKA历史上第三大规模加密资产查获行动。

该平台自2014年起运营,专门提供匿名加密货币兑换服务,累计处理约19亿美元交易额。调查显示,该平台涉嫌为犯罪资金提供洗钱渠道,包括参与今年2月Bybit交易所15亿美元被盗案件的部分资金转移。

目前,平台运营者因涉嫌经营犯罪交易平台及洗钱等罪名被调查。德国警方表示,此次行动将有助于破获更多网络犯罪案件。

Web3 的下一个篇章:告别速度竞赛,回归构建根基

Posted on 2025-05-09 14:58

作者:Alec Goh,HTX Ventures 负责人

Web3 的叙事曾长期围绕“自由”展开——打破中介垄断、优化低效系统、颠覆陈旧规则。而到 2025 年,这场社会实验正在进入新阶段:主流机构与监管层开始承认其潜力,并为数字身份与资产管理的范式升级铺路。

从各国政府开始释放将比特币视为战略储备资产的信号,到传统机构加速入场布局,当下的Web3 已具备充沛的流动性、成熟的基础设施与全球性共识。但作为深耕行业的交易平台与风投机构,我们更需追问:如何让这场变革真正创造长期价值?

加密世界向来以“快”著称:开发迭代快、资本流动快、叙事切换更快。多重压力裹挟下,创始人极易陷入追求短期速度的惯性。但若想打造真正可持续的Web3 项目,团队必须学会“抽离”——暂时跳出代码与市场噪音,回归本质问题:我们是在为谁,解决哪些真实需求?

传统金融的历史早已证明:所有穿越周期的系统,其根基无非风险管理、透明度与用户信任。Web3 同样无法绕过这三重考验。若要构建可信生态,项目方必须聚焦可持续价值创造,而非沉迷速度竞赛或投机游戏。安全与信任必须成为基因,而非事后补丁。

在HTX Ventures 的观察中,行业已浮现值得期待的探索:

● 比特币实用化突破:如Babylon 通过质押协议激活比特币的链上安全性;

● 现实资产上链浪潮:打破传统金融的准入门槛,释放长尾资产流动性;

● 稳定币支付网络:显著降低跨境贸易摩擦,重塑全球商业基础设施;

●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以共享模式重构传统垄断领域,让 Web3 服务真正触达实体场景。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用区块链思维解构真实痛点,通过产品兑现用户价值。而要将这种趋势转化为行业常态,仍需系统性努力:

第一步:锚定真实需求,避免自嗨式创新

项目方需反复追问:用户是否愿意为解决方案持续付费?是否填补了传统体系的致命缺陷?无论是降低60% 的跨境汇款成本,还是让 10 亿人首次获得高收益金融工具,Web3 的杀手级应用必然诞生于“真实世界接口”。

第二步:设计抗衰变的经济与治理模型

代币释放曲线、资金管理机制、DAO 治理框架——这些设计需服务于生态长期健康,而非早期利益集团。例如:

● 避免“开盘即巅峰”的代币解锁规则;

● 采用动态调整的贡献者激励(如Babylon 的比特币质押模型);

● 为DAO 预留渐进式放权空间(而非代码锁死控制权);

● 引入抗黑天鹅机制(如Shell Finance 通过 DLC 技术实现公平清算)。

只有当资本流动与价值创造形成闭环,项目才能真正积累网络效应。

第三步:将风险管理写入协议基因

智能合约审计只是底线,真正稳健的系统需要:

● 去许可化的故障逃生通道;

● 多重预言机数据冗余校验;

● 压力测试至上的危机响应协议。

随着机构资金入场,抗压能力将成为区分“投机玩具”与“基础设施”的核心标尺。

结语:速度制造泡沫,价值沉淀信任

当主权基金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当打工者通过稳定币接收跨境薪资,Web3 的合法性便不再依赖口号。每个代币分发方案、每次治理投票、每行智能合约代码,都在为行业信任根基添砖加瓦。

2025 年的 Web3 终将属于那些“慢公司”——他们用可验证的透明度、可积累的用户价值、抗极端市况的韧性,证明技术狂飙之外,仍有更重要的故事值得书写。

详解 Coinbase Q1 财报:投资组合浮亏影响下净利润暴跌 94%,营收业绩不达预期

Posted on 2025-05-09 14:52

综编:Felix, PANews

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于当地时间 5 月 8 日公布第一季度(Q1)财报,由于市场交易较上一季度美国大选后的上涨有所降温,营收和净利润均未达到预期。

截至 3 月 31 日,调整后净利润为 5.27 亿美元。每股收益为 0.24 美元,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 1.93 美元。总营收为 20 亿美元,略低于预期的 21.2 亿美元,低于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23 亿美元。Q1 交易收入下降 19% 至 12 亿美元,交易量下降 10%。

或受此消息影响,Coinbase(COIN)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了 2.67%,而前一交易日则上涨 5%。COIN 自今年初以来已下跌 16.83%。

详解Coinbase Q1财报:投资组合浮亏影响下净利润暴跌94%,收购Deribit发力衍生品

收入

Q1 加密货币资产平均波动率有所上升,BTC 在 1 月份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受关税政策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加密货币价格与整体市场下跌同步下跌。相比第四季度末,第一季度末加密货币总市值下降了 19%,至 2.7 万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Coinbase 收入达 20 亿美元,环比下降 10%;净收入环比暴跌 94%,至 6600 万美元,主要是受加密资产投资组合 5.97 亿美元税前损失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为未实现亏损。调整后净利润为 5.27 亿美元,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 9.3 亿美元。

交易收入

Coinbase 财报显示,交易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占其总收入的 60% 以上。Q1 交易收入为 13 亿美元,环比下降 19%。Coinbase 现货总交易量环比下降 10%,至 3931 亿美元,但优于全球现货市场,后者交易量环比下降了 13%。在衍生品方面,Coinbase 交易量达 8036 亿美元,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其中,Q1 散户交易量为 781 亿美元,环比下降 17%。散户交易收入为 11 亿美元,环比下降 19%,与交易量的降幅基本一致。机构交易方面,机构交易量为 3150 亿美元,环比下降 9%,机构交易收入为 9900 万美元,环比下降 30%。

除宏观背景影响外,收入环比下降的第二个因素是衍生品业务。财报中称,Coinbase 正投资交易返利和激励措施,以建立流动性并吸引客户。这些返利和奖励已从机构交易收入中扣除。

其他交易收入

Q1 其他交易收入为 6800 万美元,环比持平。Base 的交易数量环比增长了 16%,但每笔交易的平均收入下降 21%。

订阅和服务收入

Q1 订阅和服务收入为 6.98 亿美元,环比增长 9%,主要得益于稳定币和 Coinbase One 收入的增长,其中 USDC 市值创下 600 多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但区块链奖励收入环比下降 9%,部分抵消了这一增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平均资产价格环比下降,尤其是 ETH 和 SOL。

Q1 稳定币收入环比增长 32%,达 2.98 亿美元。Coinbase 表示,这一增长部分被较低的平均利率所抵消。Coinbase 产品中 USDC 的平均持有量环比增长 49%,达 123 亿美元。

其他订阅和服务收入为 1.41 亿美元,环比增长 5%。 Coinbase One 的订阅用户数量在 Q1 创下历史新高,Coinbase One Premium 服务(每月 300 美元)也实现增长。

详解Coinbase Q1财报:投资组合浮亏影响下净利润暴跌94%,收购Deribit发力衍生品

支出

Q1 总运营费用为 13 亿美元,环比增长 7%,即 9100 万美元,主要原因是本季度初市场活跃导致的变动性费用增加,以及为运营而持有的加密资产的损失。技术与开发、一般及行政管理以及销售与营销费用合计增加了 4000 万美元,环比增长 4%,主要原因是营销支出增加(包括绩效营销和 USDC 奖励)以及客户支持成本增加。本季度末,Coinbase 全职员工环比增长 5%,达 3959 名。

交易费用为 3.03 亿美元,占净收入的 15%,环比下降 4%。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客户交易活动减少以及与平均资产价格下降相关的区块链奖励费用降低。

技术和开发费用为 3.55 亿美元,环比下降 4%。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员工总数增加,但人员相关费用减少。一般及行政费用为 3.94 亿美元,环比增长 9%。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支持和人员相关成本的增加。销售和营销费用为 2.47 亿美元,环比增长 10%。

详解Coinbase Q1财报:投资组合浮亏影响下净利润暴跌94%,收购Deribit发力衍生品

展望

4 月份,Coinbase 的总交易收入约为 2.4 亿美元。Coinbase 预计,Q2 订阅和服务收入将在 6 亿至 6.8 亿美元之间,因为预计稳定币收入的环比增长将被资产价格下跌导致的区块链奖励收入下降所抵消;交易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将在 15% 左右;技术与开发以及一般及行政费用将在 7 亿至 7.5 亿美元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Coinbase 发力衍生品市场,其宣布以 29 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比特币和以太币期权交易所 Deribit,其中包括 7 亿美元现金和 1100 万股 Coinbase 普通股,但需根据惯例进行收购价格调整。此项交易尚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并满足其他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将于年底完成。去年,Deribit 的未平仓合约超过 300 亿美元,交易量超过 1 万亿美元。

Coinbase 首席财务官 Alesia Haas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 Derebit 能够立即提高我们的盈利能力,并增加交易收入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此外,Coinbase 首席执行官 Brian Armstrong 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本季度,Coinbase 将启动一项试点项目,允许企业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和支出。

某巨鲸从CEX提取价值556万美元的NEIRO

Posted on 2025-05-09 14:5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在过去 4 小时内,一位巨鲸从 Bybit 和 Gate 提取了 6189 万枚 NEIRO,价值约 556 万美元。

Deribit 被 Coinbase 收购,衍生品赛道开卷?

Posted on 2025-05-09 14:52

撰文:Pzai,Foresight News

近年来,Coinbase、Kraken 等合规交易所均在抢滩衍生品交易, 5 月 8 日,Coinbase 宣布以创纪录的 29 亿美元交易收购了 Deribit,在规模上超过了 3 月 20 日 Kraken 以 15 亿美元收购衍生品平台 NinjaTrader 的交易,成为加密领域最高数额的单笔收购交易。

而近期 Coinbase 发布的财报显示其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4 %,但环比下降 10% 且未达市场预期(21.05 亿美元),净利润同比暴跌 94% 至 6600 万美元。其中第一季度交易收入下降了 19% 至 12 亿美元,交易量下降了 10%。而在消息公布后,Coinbase 股价一度涨 6%。根据 Benchmark 的分析,收购措施会加强 Coinbase Prime 平台和机构吸引力并逐步获得加密期权定价权,这样的收购是否会使 Coinbase 的衍生品业务爆发式增长,继而挽救长期股价预期?

在美国市场中,Coinbase 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而 Deribit 作为以衍生品见长的交易所,掌管着大部分的加密期权交易量。据 CoinGecko 数据,在衍生品交易上,Coinbase 和 Kraken(本站)仅排 33 和 34 位,对于交易者而言,这样的深度和流动性无法有足够的吸引力。

Deribit 作为一家专业衍生品交易平台,和币安、Coinbase 这些拥有庞大用户规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相比,其核心用户更侧重专业交易员与机构,并在该群体里拥有较高知名度。数据显示。其 2024 年的交易量接近 1.2 万亿美元,单日衍生品交易达 28 亿美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衍生品交易早已成为加密行业的支柱。根据 Coinglass 报告,2024 年全球加密衍生品日均交易量达千亿美元,远超现货市场的交易量。而在其中,各大交易所之间的市场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币安的单日交易量达 1100 亿美元量级,远超 Coinbase 国际站合约总量。故 Coinbase 需要寻找承接未来加密市场衍生品交易需求的平台。

而从总持仓量上,Deribit 常年拥有百亿量级的期权规模,占比达总体市场的 90% 以上,而 Coinbase 所看中的正是大量期权持仓所带来的资金效益(千亿美元的期权交易量)和增长空间。Coinbase 也表示 Deribit 拥有「稳定的盈利记录」,其调整后的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一直保持正增长趋势,并预计在合并后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这笔收购交易包括 7 亿美元现金和 1100 万股 Coinbase 普通股,按照 Deribit 2024 年交易量估算,其年手续费收入约 4.2 亿美元(按 0.035% 费率),收购市销率显著低于同行(如 Robinhood 的 15 倍)。分析师预计,整合 Deribit 后 Coinbase 衍生品日均交易量将增长 40%,并推动交易收入多元化,2026 年衍生品收入占比或提升至 30% 以上。从长远预期来看,这笔交易拥有实在的性价比。

而在此前的 Coinbase 战略收购策略中,包括 Xapo(钱包服务商,现为 Coinbase Custody)、Tagomi(经纪商,现为 Coinbase Prime)、FairX(合规衍生品平台,转型为 Coinbase 衍生品)和 One River Digital(现为 Coinbase 资管服务)。本次收购也体现出在现货市场的缩减之下,广袤的期货市场可以为 Coinbase 提供新的增长点。

另外,Deribit 对期权业务的长期依赖导致竞争对手通过提供高杠杆、低费率及多元化衍生品(如结构化产品、杠杆代币)吸引用户。通过 Coinbase 的收购与整合,其全球用户基础(尤其是通过 Coinbase Prime 的机构客户)可与 Deribit 的专业衍生品能力形成互补。

在如此业务规模的增长诱惑下,Coinbase 最近也在用户端狂「撒币」。近两周来,在撸毛圈内疯传 Coinbase 为新衍生品客户送 200 USDC 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用户冲入交易所,由于该活动需要特定地区参与,甚至导致地址证明的疯抢。

据 Bernstein 分析师表示,随着行业向「一站式」多资产平台发展,加密货币交易所和经纪商正在做出「并购大动作」,而 Coinbase 也正在不断拓宽合规交易所的业务边界。随着 Kraken 和 Coinbase 等合规交易所的衍生品入局,从只拿现货到多空交战,我们可以期待的是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加密业务线逐渐完善,而群雄涿鹿也才刚刚开始。

AI in Crypto:在 Meme 狂热之后是一地鸡毛还是破茧重生?

Posted on 2025-05-09 14:52

作者:瓜田实验室

引言

自从 ChatGPT 在 2022 年末粉墨登场以来,AI 版块一直是加密领域的香饽饽,WEB3 的游民们本来就接受“任何概念皆可炒作”的理念,更不要说未来有无限叙事脉络和应用能力的 AI 了。因此在加密圈,AI 概念最初是以“ Meme 热潮”的姿态爆红了一段时间,随后部分项目开始了探索其实际应用价值:加密到底能给如火如荼向前发展的AI带来什么新的实际应用?

本研究文章将叙述并评析目前 AI 在 Web3 领域的演化路径,从早期炒作浪潮到当下应用类项目开始起势,并结合案例和数据帮助各位读者把握行业脉络和未来趋势。这里我们一开始就把不成熟的结论抛出来吧:

01

AI meme 的阶段已经是过去式了,该被割的该赚的都留作永恒的记忆碎片吧;

02

一些基础类的 WEB3 AI 项目一直强调“去中心化”能给 AI 安全性带来的好处,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怎么买单的,用户关心的是“代币赚不赚钱”+“产品好不好用”;

03

如果要埋伏 AI 相关的加密项目,重点应该转到纯应用类 AI 项目,或者平台类 AI 项目(可以集中很多容易让 C 端用户上手的工具或 Agent )上来,这可能是 AI Meme 后更长周期的财富热点;

AI 在 Web2 和 Web3 中的发展路径差异

Web2 世界里的 AI

Web2 世界里的 AI 主要由科技巨头和研究机构驱动,发展路径相对稳健集中。大型公司(如 OpenAI、Google)训练封闭的黑箱模型,算法和数据不公开,用户只能使用其结果,缺乏透明度。这种中心化控制导致 AI 决策不可审计,存在偏见与责任不清的问题。总体而言,Web2 的 AI 创新注重基础模型的性能提升和商业应用落地,但决策过程对大众而言不透明。不透明的这个痛点才导致了在2025年类似Deepseek这样貌似开源但是其实是“渔箱钓鱼”的新AI项目的异军突起。

除了不透明的缺陷,WEB2的大型AI模型还存在着另外两个痛点:不同产品形态上的体验感不足和专业细分赛道上精确度不足。

比如如果要产生一份PPT,或者一张图片,或者一个视频,用户们还是会去寻找进入门槛低,用户体验感更好的AI新产品去使用,并且为之而付费。目前很多AI项目都在尝试无代码的AI产品,就是为了让用户门槛降到更低。

再比如对于WEB3的很多用户,应该都有过使用ChatGPT 或者 DeepSeek 去获得某一个加密项目或者代币信息的无力吐槽感,大模型数据还无法精确覆盖到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细分行业的细节信息,所以很多 AI 产品的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在某个细分行业把数据和分析做到最深入和精确。

Web3 世界里的 AI

WEB3 世界是以加密行业为核心的,融合了技术,文化和社群的更宽泛的概念。WEB3 对比 WEB2,更尝试走向开放和社区驱动的路线。

借助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架构,Web3 的 AI 项目通常会宣称强调开源代码、社区治理和透明可信,希望以分布式方式打破传统 AI 由少数公司垄断的局面。例如一些项目探索用区块链验证 AI 决策(零知识证明确保模型输出可信)或由 DAO 审核 AI 模型以减少偏见。

理想状态下,Web3 AI 追求“公开的 AI”,让模型参数、决策逻辑可被社区审计,同时通过代币机制激励开发者和用户参与。然而在实践中,Web3 的 AI 发展还受到技术和资源限制:构建去中心化 AI 基础设施难度极高(训练大模型需要海量算力数据,然而没有任何一家 WEB3 的项目方的资金量能达到 OpenAI 的零头),少数号称 Web3 AI 的项目实际仍依赖中心化的模型或服务,只是在应用层接入了一些区块链的元素,这些 WEB3 AI 项目还算靠谱的优秀生了,至少还在真实的开发应用;而绝大多数的 WEB3 AI 项目还是纯 Meme,或者是打着真实 AI 旗号的 Meme。

此外,资金与参与模式的差异也影响两者发展路径。Web2 AI 通常通过研究投入和产品盈利驱动,周期相对平缓。而 Web3 AI 结合了加密市场的投机属性,常出现随着行情情绪大起大落的“热潮”周期:概念火爆时资金蜂拥而入推高代币价格和估值,冷却时项目热度和资金迅速衰退。这种循环使 Web3 AI 的发展路径更具波动性和叙事驱动色彩。例如,一个缺乏实质进展的 AI 概念也可能因为市场情绪而引发代币价格暴涨;反之,行情低迷时哪怕有技术进展也难获关注。

我们对于 WEB3 AI 的主叙事“去中心化的 AI 网络”,目前还是保持着一种“低调而谨慎的期盼”,万一要是真成了呢?毕竟 WEB3 里还有 BTC 和 ETH 这样划时代的存在。但是处在目前的阶段,大家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构想一些可以马上落地的场景,比如在目前的 WEB3 项目里嵌入一些 AI Agent,从而提高项目本身的效率;或者把 AI 和其他的一些新技术做结合,可以产生适用于加密行业的新思路,哪怕是可以引起关注的概念也好;再或者就只为了 WEB3 行业服务的AI产品,不管是从数据的精确度,还是更贴合 WEB3 组织或者个人的工作习惯上,去提供 WEB3 行业里的人群能买单的服务。

未完待续,下面一篇文章将主要对 WEB3 AI 的五波热潮,以及其中的一些产品(比如Fetch.AI、TURBO、GOAT、AI16Z、Joinable AI、MyShell等等 )做个回顾和点评。

Vana启动为期9周的AI数据创业孵化计划

Posted on 2025-05-09 14:5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Vana宣布推出为期9周的Vana Academy项目,旨在培养数据经济创新企业。该项目将为入选者提供一对一的协议开发指导、技术支持及市场策略建议,并设立最高5000美元的里程碑奖励。项目主要面向Web3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及AI开发者,重点关注用户数据所有权、DataDAO及隐私数据集等领域。据悉,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5月26日,将于6月2日正式启动,入选名单将于5月28日公布。

美财长:参议院否决稳定币法案或致创新外流

Posted on 2025-05-09 14: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美国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今日发文表示,参议院未能推进GENIUS法案是错失扩大美元主导地位的重要机遇。该法案原本旨在为稳定币和数字资产建立统一的联邦监管框架,取代现有的州级监管体系。Bessent警告称,若美国未能在数字资产领域确立领导地位,相关创新活动可能转移至海外。

Hotcoin 热币交易所即将上线 SXT、FARTCOIN 及 ASR 合约交易对

Posted on 2025-05-09 14: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官方消息,Hotcoin热币交易所将于今日(5月9日)开放以下合约交易对:

合约交易对:

  • SXT/USDT(5月9日16:00 UTC+8):$SXT是Space and Time项目的原生代币,该项目致力于构建去中心化数据仓库和分析平台。最高支持20倍杠杆。

  • FARTCOIN/USDT(5月9日16:00 UTC+8):$FARTCOIN是一个迷因代币项目,在加密社区中引起广泛关注。最高支持75倍杠杆。

  • ASR/USDT(5月9日18:00 UTC+8):$ASR是AS Roma足球俱乐部的官方粉丝代币,为球迷提供参与俱乐部决策和获取专属福利的机会。

Upbit 将上线 PENGU 韩元、BTC 及 USDT 交易对

Posted on 2025-05-09 14: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官方消息,Upbit 将上线 PENGU 韩元、BTC 及 USDT 交易对。

USDC Treasury于Solana链上销毁5200万枚USDC

Posted on 2025-05-09 13:46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据Whale Alert监测,北京时间13:28,USDC Treasury于Solana链上销毁52,000,000枚USDC,价值约5200万美元。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408 409 410 … 469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吉尔吉斯斯坦财政部长计划提出法案,提议建立国家比特币战略储备
  • JustLend DAO TVL 突破 81.6 亿美元
  • 某鲸鱼一个月内在 Hyperliquid 平台亏损超 4000 万美元
  • 美民主党提出加密市场七大监管框架,包括限制在职官员通过加密项目的腐败行为
  • 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置业投资”:拟就 RWA 及其相关业务与现有业务整合和可行性进行研究

归档

  • 2025 年 9 月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17,233)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18,376)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