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分类: TechFlow

通过WPeMatico自动添加.

OpenAI:推出基于云的软件工程代理CODEX研究预览版

Posted on 2025-05-16 23: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OpenAI表示推出基于云的软件工程代理CODEX研究预览版。用户可以通过引用、终端日志和测试结果来检查Codex的工作。用户可以通过在ChatGPT的侧边栏访问Codex,并通过输入提示和点击“Code”来为其分配新的编码任务。
将于周五向ChatGPT Pro、企业版和团队用户推出Codex,对Plus和教育版用户也将很快推出。
 

模块化区块链Sophon将于5月上线SOPH代币

Posted on 2025-05-16 23: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官方消息,模块化区块链Sophon将于5月上线SOPH代币。代币经济模型、社区分配等详情将随后公布

SVM Summit 将于纽约举行,共话链上金融未来。

Posted on 2025-05-16 23: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官方消息,Solayer主办的SVM Summit 2025将于5月21日在纽约时代广场Marriott Marquis酒店举行。本次峰会获得Yala和Sonic SVM协办,并由Solana基金会提供支持,预计吸引超过1000位全球开发者、投资者及机构代表参与。峰会将深入探讨DeFi演进、比特币在SVM上的应用、PayFi、链上安全及AI等热点话题。花旗集团、Solana基金会、Kamino Finance及HackVC等行业领军机构代表已确认出席。作为亮点,与会者将首次现场体验Solayer的核心技术成果InfiniSVM——一个每秒可处理百万级交易的硬件加速Layer 1平台,展示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突破性技术。

USDJ 正式启动 Sunset Plan,计划逐步有序退出

Posted on 2025-05-16 22: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官方信息,USDJ正式启动“Sunset Plan”,计划将于 2025 年 8 月 31 日前完成退出市场的全部过渡工作。该决定旨在顺应 DeFi 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资源配置,并逐步将重心转向 TRON 生态中更高效的新一代稳定币如 USDD。 自5月16日起,JustLend DAO 将暂停新的 USDJ 的存入与借出功能,现有仓位不受影响。平台还将酌情逐步下调 USDJ 的抵押率,建议相关用户及时关注并调整资产结构,避免潜在清算风险。 过渡期内,官方承诺将持续维护 USDJ 在主流 DEX(如 SunSwap)上的流动性,并提供便捷的 USDD、USDT 等资产兑换通道。JustStable 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在 TRON DeFi 生态中推动更多创新项目,与用户携手共建更具价值的金融未来。

BSC基金会各花费2.5万美元买入WOD、KILO、KOMA

Posted on 2025-05-16 22: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 (@ai 9684xtpa) 监测,BSC基金会地址在两天间隔后再度出手,分别斥资2.5万美元买入$WOD、$KILO与$KOMA,目前已累计买入9种代币,前五大持仓为:SKYAI(14.9万美元)、TST(4.5万美元)、MUBARAK(3.6万美元),以及分别持仓2.5万美元的BROCCOLI(714)、SIREN、WOD、KILO、AIOT和CGPT。

美国对华”叠加关税”使多种消费品实际税率高达70%

Posted on 2025-05-16 22:4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CNBC报道,尽管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达成贸易休战协议暂停了部分高额关税,但多层关税叠加导致众多中国进口商品的实际税率远超30%。据CNBC报道,包括服装、鞋类和儿童背包在内的基础消费品实际税率已达40%-70%,其中女性泳装面临54.9%的关税,儿童皮革运动鞋税率达40%。沃尔玛CFO已警告食品、玩具和电子产品价格将在一个月内上涨。多家小企业被迫削减产品线、裁员并提高售价以应对现金流压力,行业专家呼吁进行两党合作的关税改革,以减轻对美国家庭和企业的负担。

某巨鲸出售 1400 万枚 LAUNCHCOIN,价值约 276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5-16 22:4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巨鲸pow ( @traderpow ) 今日以每枚 0.197 美元的价格出售了 1400 万枚 LAUNCHCOIN,换得 16,071 枚 SOL(约合 276 万美元),目前仍持有 300 万枚 LAUNCHCOIN(约合 55.3 万美元)。

Binance将下调多种加密资产组合保证金抵押率

Posted on 2025-05-16 22: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币安(Binance)官方宣布,将于2025年5月23日06:00(UTC)起更新多种加密资产的组合保证金抵押率,调整将在约一小时内完成。此次调整涉及ETC(80%→75%)、CRV(80%→75%)、CAKE(75%→70%)、LRC(65%→50%)、MEME(50%→40%)等多种资产。

奢侈手表制造商Top Win与Sora Ventures合作实施比特币储备策略

Posted on 2025-05-16 22:2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Cointelegraph报道,奢侈手表制造商Top Win正式更名为AsiaStrategy,并宣布与Sora Ventures合作实施比特币储备策略。Sora Ventures创始人Jason Fang将加入AsiaStrategy董事会并担任联合CEO。此举标志着又一家上市公司加入比特币储备趋势,类似于Strategy(前MicroStrategy)的商业模式。AsiaStrategy表示将继续其奢侈手表制造业务,同时并行发展比特币积累策略。

Galaxy Digital与SEC商讨股票代币化计划

Posted on 2025-05-16 22:2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彭博社报道,亿万富翁Michael Novogratz旗下的Galaxy Digital Holdings Ltd.正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洽谈,计划通过其数字资产平台将自身股票及其他股权进行代币化。该公司已于3月与SEC加密货币工作组会面,讨论在区块链上注册Galaxy股票的可能性。截至今年3月底,Galaxy Digital管理资产规模约70亿美元,将于本周五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此前该公司仅在加拿大上市。

The Kobeissi Letter:美国两党通胀预期创历史最大分歧

Posted on 2025-05-16 22:21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Kobeissi Letter报道,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通胀预期差距达到历史最大水平。民主党预计未来12个月通胀率将高达9.6%,是2020年后水平的3倍;而共和党预期仅为1.2%,两党差距达到8倍。
Image

英国上市区块链公司Coinsilium筹资125万英镑建立比特币储备

Posted on 2025-05-16 22:1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CoinDesk报道,英国区块链公司Coinsilium Group宣布筹集125万英镑,计划建立比特币储备金库。

美国5月一年期通胀率预期初值为7.3%,预期6.5%

Posted on 2025-05-16 22:0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国5月一年期通胀率预期初值为7.3%,预期6.5%,前值为6.5%。

BTC回升至104000美元上方,24小时涨幅为1.84%

Posted on 2025-05-16 22:0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HTX行情显示,BTC回升至104000美元上方,现报104020美元,24小时涨幅为1.84%。

Allora Network 和 gumi 宣布战略合作,将去中心化 AI 引入游戏及更多领域

Posted on 2025-05-16 22:02

作者:Allora Network

编译:深潮 TechFlow

开创去中心化 AI 在游戏中的未来:Allora Network × gumi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Allora Network 与日本最受尊敬的数字娱乐公司之一 gumi 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去中心化 AI 如何重塑游戏的未来。

这一合作将 Allora 的去中心化推理网络与 gumi 在游戏和区块链生态系统方面的前瞻性方法结合起来。我们正携手开发智能、自适应技术,推动游戏的玩法、理解和体验方式的边界。

为什么这很重要

如今的游戏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更互联、更动态。玩家期待沉浸式体验、响应迅速的游戏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传统系统——通常是孤立的、中心化的和静态的——越来越难以跟上这些需求。

这正是去中心化 AI 的用武之地。

我们正在探索的领域

通过这次合作,Allora 和 gumi 将共同开发和测试将去中心化智能引入游戏系统核心的新方法。我们的重点领域包括:

游戏 AI 驱动推理:利用 Allora 的集体智能基础设施,我们旨在为游戏环境带来实时预测洞察,为游戏平衡、经济设计和玩家参与策略提供信息。

智能游戏内代理:我们正在构想由去中心化 AI 驱动的新一代代理——反应灵敏、不断进化,并直接嵌入游戏玩法中。这些代理可以帮助连接叙事、金融和互动性等不同世界。

下一代反作弊:作弊仍然是公平游戏最大的威胁之一。我们将试行去中心化、AI 驱动的反作弊系统,这些系统在设计上具有适应性——能够实时检测新形式的作弊,而不依赖于中心化的规则手册。

共同愿景

这一合作的核心是重新思考 AI 在数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不仅仅是作为后台工具——而是作为用户体验的一个活跃、参与性的层面。

随着 gumi 继续扩展其 Web3 游戏计划(包括 OSHI3 平台),以及 Allora 推进其去中心化 AI 基础设施,这一合作是朝着更开放、更智能、更无需信任的游戏环境迈出的一步。

我们才刚刚开始。

敬请关注,我们将继续构建由去中心化 AI 驱动的游戏未来。

关于 gumi

gumi 以”震撼世界!激励每个人”为使命,经营两项核心业务:移动在线游戏和区块链。在游戏领域,我们开发由专有引擎和顶级 IP 驱动的高性能游戏,同时也提供合同开发服务。在区块链领域,我们构建前沿游戏和内容,运营基于加密货币的平台,运行顶级验证节点,并投资全球领先基金——尤其是在海外市场。

要了解更多关于 gumi 的信息,请访问 gumi 网站。

关于 Allora Network

Allora 是一个自我改进的去中心化 AI 网络。

Allora 使应用程序能够通过自我改进的 ML 模型网络利用更智能、更安全的 AI。通过结合众包智能、强化学习和遗憾最小化方面的创新,Allora 在加密和 AI 交叉领域开启了广阔的应用设计空间。

要了解更多关于 Allora Network 的信息,请访问 Allora 网站、X、博客、Discord、研究中心和开发者文档。

Bitwise CIO:建议投资组合中加密货币配置比例从传统的1%提升至5%

Posted on 2025-05-16 22:0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DLnews报道,Bitwise首席投资官Matt Hougan表示,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货币的兴趣正处于高位,建议投资组合中加密货币配置比例从传统的1%提升至5%。CoinShares最新研究显示,机构投资组合中数字资产平均权重已升至1.8%,机构投资者平均配置达2.5%,创一年来新高。这一趋势受到Strategy公司CEO Michael Saylor的影响,其公司持有580亿美元比特币,引发多家企业效仿。BlackRock美国ETF主管Jay Jacobs指出,由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将比特币视为股票和债券的替代品。

瑞银:富有投资者将 Crypto 资产配置增加到 5%

Posted on 2025-05-16 21:55

原文来源:cryptoslate

编译:区块链骑士

管理着超过 1 万亿美元资产的瑞士信贷机构瑞银(UBS)表示,其高净值客户已开始将最多 5% 的投资组合配置到 Crypto 资产领域,以此作为对冲通货膨胀和货币波动的一种方式。

根据这家瑞士银行发布的《2025 年全球投资回报年鉴》,富裕投资者正通过投资 BTC 和其他替代性 Crypto 资产,在传统资产之外实现多元化配置。

投资组合策略转变

该报告强调了 Crypto 资产如何从一种边缘资产发展成为现代投资组合构建中一个得到认可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们对美元和其他法定货币的长期担忧加剧的情况下。

《2025 年年鉴》指出,曾经依赖房地产、大宗商品和全球股票的传统多元化投资模式,正在因结构性通货膨胀和系统性风险增加而重新被审视。

数字资产因其与传统市场的低相关性,以及在宏观经济冲击面前充当缓冲器的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一分析与 Bitwise 首席投资官 Matt Hougan 的评论相呼应。Hougan 最近强调,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将 Crypto 资产视为一种宏观对冲工具。Hougan 同样表示,这些投资者正开始将其对 Crypto 资产的配置比例从 1% 提高到最多 5%。

代际差异

瑞银的数据显示,客户在对待 Crypto 资产的态度上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年轻投资者,主要是 50 岁以下的人群,更有可能将数字资产纳入其核心投资组合。

许多人不仅将 Crypto 资产视为一种对冲工具,而且在区块链、通证化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进步的推动下,对金融基础设施的未来进行了押注。

这些投资者对波动性的容忍度更高,也更愿意接受新兴技术领域。对他们来说,在为长期增长而设计的投资组合中,Crypto 资产与风险投资和科技投资自然地融为一体。

相比之下,年长的客户对待 Crypto 资产的态度往往更为谨慎,通常通过受监管的产品或传统金融工具的通证化版本,将 Crypto 资产的配置比例限制在较小且可控的范围内。

对于这些投资者而言,Crypto 资产发挥着类似于黄金的补充作用,是抵御系统性尾部风险的保险,而不是主要的增长引擎。

WLFI 大举购入 EOS:Web3 银行的复兴还是投机的回响?

Posted on 2025-05-16 21:55

撰文:Luke,火星财经

2025 年 5 月 16 日,区块链数据监测平台 Onchain Lens 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特朗普家族背书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 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于 10 分钟前以 300 万枚 USDT(约 300 万美元),以 0.825 美元单价购入 363 万枚 EOS。有人惊呼:「特朗普家族又放大招,EOS 要起飞?」也有人冷笑:「不过是新一轮炒作罢了。」

这笔交易并非孤立事件。就在一个多月前的 4 月 1 日,加密市场哀鸿遍野,山寨币普遍暴跌 20%-50%,而 EOS 却以「Web3 银行」Vaulta 的新身份逆势上涨超 30%,价格突破 0.8 美元。如今,WLFI 的高调入场为 EOS 的复苏叙事再添一把火。究竟是什么让这匹区块链「老马」在低谷中频频掀起波澜?WLFI 为何选择 EOS 作为投资标的?让我们回溯 EOS 的起伏,拆解 Vaulta 的转型逻辑,探寻这场 300 万美元交易背后的深意。

EOS 的曲折七年:从 ICO 狂热到低谷徘徊

EOS 的故事始于 2017 年,那是一个币圈遍地黄金的年代。比特币突破 1 万美元的欢呼声未散,EOS 以「百万 TPS(每秒交易量)」和「零手续费」的豪言杀入市场。创始人 Dan Larimer 被奉为「技术预言家」,Block.one 公司通过长达一年的 ICO 吸金 42 亿美元,创下区块链史上最夸张的融资纪录。2018 年春,EOS 价格从 5 美元飙至 23 美元,市值一度跻身前五,21 个超级节点竞选如火如荼,社区热血沸腾,仿佛区块链的未来已被改写。

然而,盛况昙花一现。EOS 的 DPoS(委托权益证明)机制虽提升了交易效率,却因高度中心化饱受诟病。21 个节点被交易所把持,散户投票形同虚设,链上仲裁机构冻结账户的闹剧更让信任崩塌。技术层面,「百万 TPS」成为笑柄,主网上线后峰值仅 4000 多,远低于宣传目标。RAM 和 CPU 资源模型复杂,转账成本高企,开发者体验堪称灾难。到 2022 年,EOS 的 DApp 生态近乎凋零,活跃用户不足 5 万,总锁仓价值(TVL)仅 1.74 亿美元,与以太坊(600 亿美元)和 Solana(120 亿美元)相比黯然失色。

Block.one 的作为进一步浇灭了社区的希望。42 亿美元 ICO 资金被投向比特币(现持仓 16 万枚 BTC,价值约 160 亿美元)、美国国债等资产,与 EOS 生态几乎无关。2019 年,Block.one 因违规 ICO 被 SEC 罚款 2400 万美元,却未对社区做出实质补偿。X 平台上,社区愤怒地戏称:「Block.one 不是区块链公司,是加密界的巴菲特。」EOS 的市值从 180 亿美元跌至 2025 年的不足 8 亿美元,排名滑至前 100 之外,昔日的「以太坊杀手」沦为市场边缘。

Vaulta 的转型:Web3 银行的野心与争议

就在 EOS 看似走向终点时,社区的反击带来了转机。2021 年,EOS 基金会(ENF)在 Yves La Rose 带领下接管项目,联合 17 个节点将 Block.one 边缘化,开启了自救之路。2025 年 3 月 18 日,EOS 宣布更名为 Vaulta,定位为「Web3 银行操作系统」,目标是通过区块链重塑财富管理、消费支付、投资组合和保险四大领域。这一转型不仅让 EOS 在 4 月 1 日的熊市中逆势上涨 30%,价格突破 0.8 美元,还为 WLFI 的投资埋下了伏笔。

Vaulta 的核心架构沿用 EOS 的 C++ 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 RAM 数据库,辅以跨链互操作性(IBC),试图连接传统金融与 DeFi。ENF 通过一系列创新为生态注入活力:

  • RAM 市场的重生:EOS 的 RAM(内存资源)因其稀缺性成为生态的隐形支柱。Vaulta 优化了资源分配,推出 XRAM 机制,允许用户质押代币换取 RAM 并分享以 BTC 计价的 Gas 费。截至 2025 年 3 月,RAM 需求因新项目增长而激增,部分用户通过 XRAM 质押获得可观的 BTC 分成,X 平台上甚至有人戏称:「RAM 比 EOS 币还像资产。」

  • exSat 的比特币叙事:2024 年推出的 exSat 项目通过 EOS 的 RAM 存储比特币 UTXO 数据,旨在提升 BTC 交易速度并支持 DeFi 应用。截至 2025 年 3 月,exSat 锁仓 5413 枚 BTC,TVL 达 5.87 亿美元,远超 EOS 主网的 1.74 亿美元,成为生态的「新引擎」。然而,exSat 的技术稳定性和合规性仍存疑,社区质疑其是否只是「给 BTC 画大饼」。

  • 1DEX 与 RWA 的布局:1DEX 是 Vaulta 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试图补齐 DeFi 短板,但 EVM 兼容性不足和文档缺失使其被批评为「半成品」。Vaulta 还计划通过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RWA)提供房地产、股票等投资机会,吸引机构资金。

Vaulta 的转型引发了两极化反响。乐观者认为,Web3 银行契合加密市场的合规化趋势,RAM 和 exSat 的创新为 EOS 注入了新活力;悲观者则质疑,Vaulta 的技术底子难以抗衡以太坊和 Solana,转型蓝图可能只是「换个名字割韭菜」。X 平台上,有人调侃:「EOS 从以太坊杀手到比特币小弟,现在又想当银行柜员,真是条多才多艺的链。」

WLFI 为何押注 EOS?战略与投机的交织

WLFI 以 300 万枚 USDT 购入 363 万枚 EOS 的交易发生在 Vaulta 转型的热潮中,结合其 DeFi 战略和特朗普家族的品牌效应,这一决策蕴含多重考量。

首先,Vaulta 的技术特性与 WLFI 的美元挂钩稳定币 USD1 高度契合。USD1 旨在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 DeFi 服务,而 Vaulta 的高吞吐量(1 秒出块)、近乎零的交易费用和 EVM 兼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运行平台。相较于以太坊的高 Gas 费和 Solana 的网络波动,Vaulta 的稳定性为 USD1 的跨链交易和流动性池提供了支撑。Vaulta 的 RAM 市场还能为 USD1 的智能合约和数据存储提供高效解决方案。X 平台上,有分析师推测,WLFI 可能计划在 exSat 上部署 USD1 相关的借贷或支付协议,扩大稳定币的用例。

其次,EOS 的低估值提供了投机机会。2025 年 5 月,EOS 价格约为 0.825 美元,处于历史低位,市盈率较低。Vaulta 转型引发的 30% 上涨和 exSat 的 TVL 增长(5.87 亿美元)为 EOS 注入了上涨动能,WLFI 的交易价格与市场一致,显示其通过公开市场或场外交易进行了谨慎布局。如果 Vaulta 的 Web3 银行叙事持续发酵,EOS 可能重返 1.4 美元甚至更高,带来可观回报。特朗普家族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投资的市场影响力,类似 2018 年 EOS 的「救市」行情,X 平台上已有用户预测:「WLFI 入场可能点燃散户 FOMO,EOS 短期内或冲 1 美元。」

此外,Vaulta 的 exSat 和 RWA 计划为 WLFI 提供了生态协同机会。exSat 通过 EOS 的 RAM 支持比特币 DeFi,与 USD1 的跨链目标契合;RWA 的房地产、股票代币化则为 WLFI 的财富管理战略提供了切入点。WLFI 可能通过投资 EOS 获得 RWA 的优先认购权,或与 Vaulta 合作开发新产品。WLFI 近期与阿布扎比投资公司 MGX 的 20 亿美元交易也显示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伙伴,Vaulta 的国际化社区可能为其提供新兴市场机会。

特朗普第二任期(2025 年起)的政策背景为 WLFI 的投资增添了底气。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稳定币立法(如 GENIUS 法案)和「战略加密储备」计划可能为 Vaulta 的 Web3 银行模式创造有利环境。WLFI 作为特朗普家族的旗舰项目,通过投资 EOS 不仅强化了市场布局,还借 Vaulta 的转型叙事巩固了「美国制造」区块链的品牌形象。X 平台上,有用户评论:「WLFI 买 EOS 就像特朗普给 Vaulta 站台,政治与市场的双重信号。」

市场影响与隐忧

WLFI 的 EOS 投资可能引发短期市场热潮。300 万枚 USDT 的交易规模虽不算巨大,但特朗普家族的关注度可能推升 EOS 至 1.0-1.4 美元,交易量和 FOMO 情绪将被进一步放大。长期看,如果 WLFI 与 Vaulta 在 USD1、exSat 或 RWA 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可能为 EOS 生态注入新活力,吸引开发者与用户回归。然而,Vaulta 的落地难度(技术稳定性、合规性)和竞争压力(以太坊、Solana)是绕不开的挑战。EOS 的历史包袱(Block.one 的信任危机)和 WLFI 的利益冲突争议(家族获利约 4 亿美元)也可能引发监管审查,增加投资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EOS 的低估值和 Vaulta 的叙事提供了短期投机机会,XRAM 的 BTC 分成和 exSat 的增长为生态增添了亮点。但长期前景需谨慎,Vaulta 的执行能力和市场信任的重塑将是关键。

结语

EOS 的七年,从 42 亿美元 ICO 的辉煌到市值缩水 90% 的低谷,是一部区块链时代的兴衰史。Vaulta 的 Web3 银行转型为这匹「老马」注入了新的生命,RAM 市场、exSat 和 RWA 的创新让 EOS 在 2025 年的熊市中逆势崛起。WLFI 以 300 万美元购入 EOS,既是对 Vaulta 技术潜力的认可,也是特朗普家族在加密市场的一次高调布局。这笔投资可能推动 EOS 短期上涨,并为 USD1 生态的扩展铺路,但其长期成败取决于 Vaulta 的落地能力和信任重建。

币圈的赛道从来不缺戏剧性。EOS,这位曾经的「以太坊杀手」,如今以 Vaulta 的身份重返舞台,WLFI 的入场如同一颗信号弹,点燃了市场的想象。终点是 Web3 银行的复兴,还是又一场投机的回响?时间会揭晓答案。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这匹「老马」,是追随热潮还是保持理性,或许需要一颗足够坚韧的心脏。

CMC 上线 Launch 平台扩张边界,意欲打造新版 Galxe?

Posted on 2025-05-16 21:55

撰文: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5 月 15 日,加密货币数据平台 CoinMarketCap(CMC)上线其全新功能——CMC Launch。其首发项目为 Aster(AST)。作为数据平台,这是近期以来的一大动作,那么其背后的意义和思考究竟是什么?Aster 又有哪些亮点成为 Launch 第一个上线项目?

CoinMarketCap 新推出的 Launch 类似于任务平台 Galxe 银河,筛选部分优质项目为其提供展示平台。用户可直接在 CMC 官网点击链接参与任务活动(如关注推特账号、交易互动等)获得积分,并在后续获得项目确定性空投。

值得注意的是,CoinMarketCap 官方提示其任务活动由第三方运营。对任何任务或奖励不承担责任,也无控制权。

CoinMarketCap 自 2013 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加密货币领域主流数据平台之一,月活跃用户超数千万,页面浏览量高达一度超 8 亿。然而,随着加密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数据平台的功能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加密项目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仅 2024 年就新增了数千个新代币。 新项目要想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面临着巨大的流量和用户获取难题。与此同时,Pump.fun、PancakeSwap 的 SpringBoard、Raydium 的 LaunchLab 等竞争对手也在通过 Launchpool 或类似机制为早期项目提供曝光机会。继币安 Alpha 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后,项目方曝光需求陡然提升,CoinMarketCap 推出 CMC Launch,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也是其在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的重要一步。

此外,随着加密市场的成熟,投资者和用户对早期项目(Pre-TGE,代币生成事件前)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早期项目因其高潜力和高风险,吸引了大量寻求“下一件大事”的用户。CoinMarketCap 通过 CMC Launch 为优质早期项目提供高能见度的展示平台,同时为用户提供参与空投、互动任务等机会,以增强社区粘性。

过往,因多个项目方在空投上暗藏猫腻,该发的不发,承诺的少给,规则突然更改淘汰掉不少用户,甚至以各种理由拒绝发放空投。CoinMarketCap 作为平台方,相当于以自身品牌作为担保,为空投规则发放做背书。长远来看,对于 CoinMarketCap 自身、高质量项目方以及散户而言,无疑是合作共赢的新尝试。

数据平台向生态建设者的转型并非 CoinMarketCap 独有。2024 年,Arkham Intelligence 推出了自己的永续合约交易所,显示出数据平台扩展业务边界的趋势。 CoinMarketCap 背靠币安的资源支持,在品牌、流量和技术上具有天然优势,推出 CMC Launch 顺应了行业向综合性平台发展的潮流。作为独立运营平台,还可增加其收入盈利。

Aster($AST)是一个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由 Astherus 和 APX Finance 合并而成,获得 YZi Labs(Binance 的独立分支)投资。

  • Aster 定位于下一代永续合约 DEX,旨在为从新手到专业交易者的所有用户提供无缝的交易体验。项目在 BNB Chain 和 Arbitrum 上运行, Aster 的核心技术亮点包括:

  • 双模交易界面:简单模式(Simple Mode)支持一键交易,最高提供 1001 倍杠杆,适合新手;专业模式(Pro Mode)则为资深交易者提供高级工具,如深度图表和复杂订单类型。

  • 非托管交易:Aster 无需 KYC(了解你的客户)验证,

  • Aster 通过与 PancakeSwap 等合作伙伴的协作,整合了稳健的流动性池和收益产品,支持铸造和持有资产(如 ALP、USDF 和 LP 代币)。

Aster 已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吸引力。根据 CoinMarketCap 官方数据,Aster 目前拥有 3600 亿美元的总交易量,1360 万美元的未平仓合约,其总锁仓价值(TVL)已升至 3.1244 亿美元。

据其官网显示,目前参与者需关注项目方推特、关注其 CMC 社区以及进入 Aster 空投界面进行交互赚取积分。

用户还可通过以下方式累积积分,增加未来 $AST 空投分配:

Au 积分:通过铸造和持有 ALP、USDF 或合格的 LP 代币获得,适合偏好低风险的投资者。

Rh 积分:通过在专业模式下交易永续合约获得,交易量超 30 万美元可获得 3 倍 Au 积分加成,适合高频交易者。(https://www.asterdex.com/en/stage1/campaign)

生态空投、做稳定币、自己发币… 盘点 Sui 游戏机的「骚操作」

Posted on 2025-05-16 21:55

撰文:Alex Liu,Foresight News

SuiPlay0X1 是 Sui 与 Playtron(游戏掌机操作系统开发商)合作打造的 Web3 游戏掌机,支持 Steam、Epic 等传统平台游戏,并可一键切换至 Sui 链上游戏模式;预售设备绑定「Eternal」灵魂绑定 NFT,分为 「Mythic」(前 1,700 枚)和「Exalted」两档,不同级别 NFT 持有者均享受多家项目方空投与白名单资格。

SuiPlay0X1 去年 9 月初推出预售,到今年 4 月底正式售罄 1 万台。今年 5 月迪拜举办的 SuiBaseCamp 2025 上,SuiPlay0X1 正式展示实机,并宣布将于今夏发货。

生态空投

从预售推出到最终售罄,少不了源源不断的生态空投消息在背后推波助澜。SuiPlay 究竟收到了哪些生态空投?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游戏机预购用户是通过自己的 Playtron 账户所生成的 Sui 地址收到灵魂绑定的「Eternal」NFT,生态空投也由该地址接收。Playtron 目前托管该地址,社区推测设备发货后或移交至用户自托管。

笔者是首批 1700 个预购买入者之一,持有「Myth」NFT,该 Sui 地址中收到了下面的代币:包括 Sui 生态 Perp DEX Bluefin 代币 BLUE、借贷协议 Scallop 代币 SCA,Meme 币 HIPPO 等等,总价值约 70 美元。

除上图显示出的 8 种认证代币外,SuiPlay NFT 持有者还收到了超 40 种未被区块浏览器认证的代币(多为 Meme)。有的代币空投并不覆盖所有 NFT 持有者,而是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如 Sui Name Service 在「Myth」NFT 持有者中随机抽取了 500 个空投 1000 枚 NS 代币(当前价值约 260 美元)。

同时,有的代币空投以 NFT 形式发放,需要后续申领。如笔者收到可申领 113 枚 Walrus 代币 WAL 的 NFT,价值超 70 美元。采用同种方式空投的还有 Sui 上的娱乐场项目 Double Up(代币为 UP)。

此外,有的项目已早早做出空投承诺,但具体空投将等到项目上线 / SuiPlay 设备发货等,如 Sui 生态头部 Meme 币之一 Fud the Pug。

G Dollar 稳定币

2025 年 5 月 2 日,Sui、Playtron 与 M0(稳定币基础设施提供商) 基金会在 SuiBaseCamp 中发布了面向游戏场景的可编程稳定币 G Dollar,该币挂钩美元,由美国短期国债担保,可用于掌机以及其他 GameOS 平台内消费、订阅和奖励发放;其可编程特性支持费用减免、即时提现及新收益模型。

Sui、Playtron 为什么要搞稳定币?官方给了三方面的答案:

  1. 创新经济模型:可编程稳定币与链上奖励机制赋能开发者创新收入来源,打通游戏内外资产流转。

  2. 升级玩家激励:通过多层次激励和直接空投,吸引更多玩家及 Web2 游戏厂商进驻 Sui 生态,助推用户增长。

  3. 协同生态效应:多项目联合空投和 G Dollar 钱包兼容策略,有助于整合链上游戏与跨平台联动,进一步增强 Sui 作为游戏底层链的竞争力。

直接参与生态稳定币发行,可见 Sui 对游戏赛道的全力押注。

PLAY 代币?

Playtron 传闻正在筹划发行 PLAY 代币,或将额外空投给掌机用户。横行对比,相当于 Solana 手机 Saga 再单独发行代币,行业中尚且没有先例。

但 Playtron 官方尚未公布详细发行计划及代币经济模型,只是在社交账号上「引人遐想」。如果 PLAY 代币最终得到确认,或许能进一步借助代币激活生态经济层玩法,增强用户黏性。

结语

SuiPlay0X1 结合灵魂绑定 NFT 与多项目空投的玩法,复制 Solana Saga 手机「财富效应」路径,也有 NFT 分等级的微创新;而 G Dollar 的推出则填补了游戏资产结算的痛点;整体来看,SuiPlay 的「骚操作」在硬件、代币与稳定币三条路上齐头并进,给早期用户带来权益,也为 Sui 游戏生态搭建了更完善的经济和金融基础,后续的执行效果有望进一步检验其可持续性与吸引力。

灰度向Coinbase转入近400枚BTC和6562枚ETH

Posted on 2025-05-16 21:47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链上数据显示,灰度Bitcoin Trust地址于今日21:07(北京时间)向Coinbase Prime转入共计378.63枚BTC,按当前价格折合约3,924万美元,涉及两个交易地址。灰度地址还于21:27向Coinbase转入共计6,562枚ETH,按当前市值约为1710万美元。其中分别为1,495枚ETH(约390万美元)与5,067枚ETH(约1320万美元)。此外,21:24,灰度地址还向两个未知地址合计转入13070枚ETH(价值约3405万美元)。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Posted on 2025-05-16 21:47

作者:cyclop

编译:Tim,PANews

这些是我进入加密市场七年来最明确的牛市信号:

  • BTC接近历史最高价

  • 散户兴趣处于历史最低点附近

  • ETH/BTC汇率走出3年下跌趋势

  • 山寨币指数从区间低点反弹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每一个因素都曾引发过山寨季。如今它们悉数齐聚,将形成共振。

这真的是下一个山寨季的开端吗?

真不敢相信我居然会这么说,但我真心认为我们终于要迎来山寨币的暴涨了。

在这个长篇主题帖中,我将详细解析:

  • 市场心态如何转变及为何看涨

  • 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使山寨季成为现实?

  • 重要未来催化剂

  • 主要指标及其预示信号

  • 哪些山寨币可能会暴涨

  • 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 如何研究难以落地的项目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我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7年,见证过数十种触发山寨季的市场结构。

是的,周期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在被引用的帖子中已经详细拆解了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不过我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更持久的山寨币季节的开端,并且这一趋势并不需要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5万美元来支撑。

围绕BTC的叙事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被视为庞氏骗局,到:顶级投资标的宏观对冲​​,按市值计算的第六大资产(并获得标普认可),对抗通货膨胀,面临被孤立或高通胀国家的首要对策。

比特币从当前位置上涨已不再是山寨季启动的必要条件。

比特币的暴涨幅度(以百分比计)将会变小,暴跌也是如此。当市值扩大时,其价格波动就会变得如此。每一年,比特币成为一种价值储存资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不再是投机性资产。

这就是山寨币的“价值”所在。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高市值的山寨币,尤其是区块链项目,已不再被视为“比特币的替代品”。它们现在被视为更广泛的比特币生态体系中运营的科技公司。以太坊像英伟达,Solana则像高性能基础设施,诸如此类。

这种认知转变在过去的市场周期中也曾出现,每一次都标志着山寨季的开启。现在,我们来聊聊实际发生了什么变化,最终使山寨币季节成为可能。

在Pectra升级之后,以太坊暴涨并打破了ETH/BTC长达三年的下跌趋势。每个质疑者都变成了信徒。比特币主导地位刚刚经历了自2024年11月以来最猛烈的三日跌幅。山寨币市场情绪跌至冰点,即便在此次小幅拉升后,散户参与度仍处历史最低位。在我看来,Pectra升级改变了游戏规则。该方案还解决了以太坊驱动型山寨季热潮面临的最大阻碍:用户界面与用户体验层的问题。

散户指数

尽管被大规模采用,散户指数当前仍接近历史最低点。这一因素在过去的山寨季初期历来都起着关键作用。现在,它再次成为积极信号。让我详细说明一下: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重要的是要明白一个简单的真理:资产在处于绝对的最佳状态时触顶,在绝望无助时触底。山寨币仍深陷困境,但从此刻起,唯一的出路便是逆势攀升,触底反弹。

以太坊及其他山寨币的上涨催化剂?有很多。下跌诱因?零,市场已极度看空。即使从底部上涨了两倍,散户指数(部分)仍未出现或者说达标。终于到了这样的时刻:即便山寨币已经涨了4倍,看起来仍有可能再涨10倍。

ETH/BTC走势图

ETH/BTC连续五个月处于下跌趋势,这对ETH产生了负面冲击。其价格和关注度双双下跌,导致山寨币更难上涨。在突破关键阻力后,以太坊价格暴涨,为山寨币的上涨释放出强劲信号。

现在让我们来查看一些关键指标,例如:

  • 全球流动性

  • 稳定币指数

  • 山寨季指数

所有这些信号都预示着潜在的趋势逆转和流动性涌入加密市场,预示着山寨季的到来。

但这次山寨季会有所不同。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上个周期,山寨币数量较少,所以几乎所有的币都暴涨了。这次情况不同:严重的供应过剩使得所有山寨币都难以维持涨势。很可能不到10%会出现大幅变动,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这些潜力

你的选择取决于你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和你希望获得的利润多少。

  • 大盘股=低利润+低风险

  • 中盘股=中等利润+中等风险

  • 小盘股=高利润+高风险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山寨币研究方法论

如果它是高市值且实用型代币,而非新出现的Meme币,最好关注,因为这种情况下遭遇诈骗的风险比较低。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对代币进行分析:

  • 市值

  • 流动性

  • 交易量

  • 中心化及去中心化交易所上市情况

然后创建一个你喜欢的山寨币列表。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关注可信的KOL,并调查他们是否关注或提及了该项目。

如果一个项目被很多KOL关注,但他们自己却不上心,那这玩意儿多半是垃圾。

分析项目

开始对你列表中的山寨币进行细致研究

核查以下事项:

1)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是否存在市场需求?

2)产品质量如何?请详细查看其官方网站及社交媒体平台。

3)项目团队成员是否公开?他们是谁?各自的背景如何?

耐心+信念=百倍收益

百倍收益不会在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内实现。

通过深度研究潜力项目,并长期持有。

持续追踪项目进展、版本更新与生态活跃度。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最重要的原则:

不要过度分散持仓。不要用他人的信念进行投资。下面截图说明了原因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结论

大多数指标都明确预示着山寨季即将到来,剩下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请记住:若你相信一切,便等同于一无所信。不要挑选几十个项目,最多精选5个,并保持审慎态度。

唯有如此,你才能捕捉到那不足10%的潜力山寨币,它们有望实现百倍以上的收益。如果这还不够,看看这张图你就知道了。

0/30个牛市峰值指标被触发。奇怪吧?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币安赚钱效应指南:BNB 持有党 vs Alpha 积分党,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

Posted on 2025-05-16 21:47

撰文:Biteye 核心贡献者 Viee

从 Launchpool 挖矿,到 Megadrop、HODLer 空投以及备受瞩目的 Alpha 积分体系下的 Web3 钱包 TGE 活动、Alpha 空投,币安的赚钱效应持续迭代,为不同风险偏好和资金体量的用户提供了机会。

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活动,多数散户常常感到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本文旨在深度梳理币安当前主流的四种赚钱活动类型——币安钱包 Alpha 空投 /TGE、Launchpool、HODLer 空投及 Megadrop,详解各项活动的核心规则、参与流程及最新的收益情况。更重要的是,本文将在最后总结「稳健持有 BNB」和「积极刷 Alpha 积分」两大核心策略下的具体赚钱路径与技巧,帮助大家在币安生态中高效掘金,实现收益最大化。

一、币安四大主流打新挖矿活动概览表

为了让大家对币安当前主要的打新挖矿活动有一个快速的整体印象,我们通过下表对它们的规则和流程进行概括性对比:

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一项活动进行更详细的解析。

二、币安钱包 TGE 活动 & Alpha 空投:抢滩早期项目的「船票」

币安 Alpha 板块推出了两大核心高价值活动:代币生成活动(TGE)和 Alpha 代币空投。核心在于通过币安 Web3 钱包,在项目代币公开发行(TGE)的初始阶段参与,甚至直接获得空投。这类活动与币安的 Alpha 积分系统紧密相连,一个高 Alpha 积分的账户,往往能更容易获得参与资格。

2.1 核心规则与参与流程

用户通过币安 Web3 钱包,满足 Alpha 积分门槛,获得认购或空投资格,流程如下:

2.2 Alpha 积分规则

积分由资产余额积分和交易量积分两部分组成。每日会在 UTC 时间 23:59:59 快照用户在币安 CEX 主账户和无私钥钱包的资产余额,以及过去 24 小时内购买 Alpha 代币的金额,计算当日积分。积分采用滚动 15 天计算机制,每笔积分 15 天后过期。具体规则如下:

余额积分: 统计总资产余额,按阶梯给予积分。例如余额 $100-$1,000 每日 1 分,$1,000-$10,000 每日 2 分,$10,000-$100,000 每日 3 分,≥$100,000 每日 4 分。单日最高余额积分为 4 分(对应持仓 ≥ $100,000)。

交易量积分: 统计当日通过币安平台或钱包买入 Alpha 代币的总额(卖出不计)。积分按照买入金额翻倍递增:买入 $2 记 1 分,$4 记 2 分,$8 记 3 分,$16 记 4 分,$32 记 5 分,以后每翻倍金额多 1 分。例如买入 $600 后又卖出 $500,仍按 $600 计算积分。5 月起币安推出双倍积分活动,在 BSC 链上购买或使用限价单购买 Alpha 代币可使交易额按双倍计分,这一福利大幅降低刷分压力。

注意:当确认参与 Alpha 活动(例如 Alpha 空投或 TGE)时,Alpha 积分会立即被消耗。

2.3 Alpha 积分高效刷分技巧

以下策略基于社区经验总结,仅供参考,请注意成本和风险。

关键提示:

  • 积分要求:门槛越来越高,最近几次空投积分要刷到 200 分以上才比较稳妥。

  • 即买即卖: 购买后立即卖出 Alpha 代币,以控制风险,主要成本为交易滑点和手续费磨损。

  • 多账号: 多账号低成本刷分可能比单账号高成本投入更具效益(需注意平台规则)。

  • 双倍交易量活动: 币安推出交易量翻倍等活动,可以通过在 BSC 链上购买 Alpha 代币或者挂限价单买入任何 Alpha 代币,注意挂限价单不一定能顺利买入。

  • 交易操作 Tips:选择流动性大的池子;几分钟内价格上升趋势的币种;大交易量的交易可以进行拆分,比如 2000U 以上的交易,可以分成 4 笔;选择交易费用为 0.01% 和 price impact 小于 0.01% 的币种。也可以考虑使用限价单卖出,保证收益的同时还能赚取双倍积分。目前 B2,AIOT,MYX 和 ZKJ 不仅有积分奖励,还可以参与交易大赛:https://www.binance.com/zh-CN/support/announcement/detail/afa3aa4588404598b42950885355bef4

2.4 收益分析

下表测算了币安 TGE 打新活动和 Alpha 空投的历史收益,其赚钱效应持续显著。例如,SHELL 项目上线当日的单号收益高达 280u,历史最高价下单号收益更是达到 583u;HYPER 项目上线当日单号收益为 207u,历史最高达 280u;PARTI 项目当日单号收益也有 140u。例如,假设一个满足条件的账户参与了上述所有项目,按上线当天价格计算的总收益约为 2933u,若能在历史高点卖出,收益则高达 5242u。但需注意,并非所有项目都有高回报,且空投数量和参与资格因项目而异。

三、Launchpool:稳健的质押挖矿

币安 Launchpool 允许用户质押其持有的 BNB、FDUSD、USDC 等代币,以「挖矿」的形式免费获得新项目的代币奖励。这是一种相对稳健,操作简便的赚币方式。

3.1 核心规则与参与流程

用户将符合条件的代币投入到相应的矿池中,根据投入比例和时长获得新代币奖励。

3.2 不同代币池收益对比与策略

BNB、FDUSD 收益优于 USDC:从下表可见,BNB 池的年化收益率(APY)通常具有竞争力,但需承担 BNB 本身的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币池(FDUSD, USDC)则风险较低,本金价值稳定,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其 APY 有时甚至可能超过 BNB 池。其中,FDUSD 作为币安主推的稳定币,在 Launchpool 活动中往往能获得与 BNB 池相近甚至更高的 APY,且有时分配额度更大。

资金分配:

  • BNB 长期持有者: 将 BNB 投入 BNB 池是自然选择,实现「一鱼多吃」(享受 BNB 潜在涨幅 + 挖矿收益)。

  • 稳健型投资者: 优先考虑 FDUSD 池,其次是 USDC 池。

  • 资金量大者: 可适当分散到不同池子,或根据各池 APY 动态调整。

四、HODLer 空投:BNB 持有者的专属福利

HODLer 空投是币安专为 BNB 长期持有者设计的一种被动福利机制。用户只需持有 BNB 并将其申购至币安赚币的活期或定期产品,即有机会获得来自新项目的空投代币。

4.1 核心规则与参与流程

用户将 BNB 存入币安的保本理财产品(包括定期或活期理财,或链上收益产品),币安会在活动期间对其 BNB 持仓进行随机快照,并根据持仓量发放相应数量的新币空投。这一机制确保了持币者无需频繁操作,也能分享到新项目上线的红利。流程如下:

4.2 收益分析

与此同时,币安的 HODLer 空投活动也为 BNB 的长期持有者带来了持续且可观的「被动收入」。在下表收益测算中,按照空投当天收盘价计算,BERA 项目实现了惊人的 328.5%APY,KAITO 和 LAYER 项目 APY 也分别高达 107.0% 和 106.1%;即便是近期如 SIGN 项目,APY 也达到了 55.9%。HODLer 空投不仅仅是小概率的惊喜,而是能够切实提升持币综合收益率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强化了 BNB 作为「金铲子」的价值感知。

五、Megadrop:BNB 锁仓 + Web3 任务组合玩法

币安 Megadrop 是一个结合了 BNB 锁仓(通过币安赚币的定期产品)和 Web3 任务(通过币安 Web3 钱包)的新型代币发行平台。可以将其视为币安版的「交互空投」:一方面用户需要锁定一定数量的 BNB 在固定期限理财中,另一方面需使用币安自带的 Web3 钱包完成指定链上任务,两者相叠加决定最终空投份额。

5.1 核心规则与参与流程

Megadrop 通过积分来分配奖励,每个用户的空投数量与其积分占比成正比。积分由两部分组成:

  • 锁仓 BNB 积分: 用户将 BNB 订阅一定期限的定期理财,系统根据锁仓数量和期限长短计算积分。锁得越多、锁得越久,积分越高。

  • Web3 任务积分及加成: 用户须在币安钱包内完成项目相关的链上任务(通常是交互项目 DApp、桥接资产等),完成所有指定任务即可获得固定的基础积分奖励,以及任务完成倍率加成。

  • 总得分 = ( 锁定 BNB 得分 * Web3 任务乘数 ) + Web3 任务奖励。

5.2 收益分析

下表测算了今年 2 期 Megadrop 收益率,从 SOLV 和 KERNEL 的历史数据看,完成 Web3 任务能提升最终获得的代币奖励和 APY 加成。如果不质押 BNB,也可通过做任务获得低保收益。

六、总结 —— 两大核心策略,助散户高效掘金

面对币安多样化的赚钱活动,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风险偏好、时间精力以及对 BNB 的价值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核心策略。

以下总结两大主流策略及其赚钱路径:

6.1 策略一:稳健持有 BNB,但不喜欢刷分

适用人群: 适合看好 BNB 长期价值、愿意中长线持有的用户,不太喜欢花时间精力刷 alpha 积分。

主要收益来源:

  • Launchpool 挖矿: 将持有的 BNB 参与每期新币挖矿,获得免费代币奖励。

  • HODLer 空投: 将 BNB 存入币安 Earn 理财,躺着领取不定期空投。

  • Megadrop 任务: 利用持有的 BNB 参与 Megadrop 活动,锁仓一部分 BNB 并完成任务,获取项目上线前空投。

  • BNB 本身升值及其他: 除上述「额外收益」外,BNB 作为币安生态核心资产,其价格长期上涨也为持有者带来资本利得。此外,持有 BNB 还能享受交易手续费折扣福利。

  • 组合参考路径:将大部分 BNB 存入 BNB Vault(或简单赚币活期),这样 BNB 每天有利息且同时可可用于 Launchpool 和 Megadrop。每逢 Launchpool 开始,用 Vault 中的 BNB 直接质押挖矿。同时,那些 BNB 依然计入 HODLer 快照,不影响后续空投。遇到 Megadrop 活动,选择其中一部分 BNB 转入定期(如大于 30 天)以赚取更多积分,同时用 BNB 钱包完成所有任务。活动结束拿到代币后,再将 BNB 解锁回 Vault。如此循环操作,实现一笔 BNB 资金三头获利:平时拿利息 + 空投,Launchpool 时薅新币,Megadrop 时做任务拿额外币。

6.2 策略二:「刷」币安 Alpha 积分,不持有或少量持有 BNB

  • 适用人群: 本策略适合手上 BNB 不多甚至零持仓,但愿意通过频繁操作、小资金投入来获取收益的用户。换言之,就是所谓「Alpha 积分党」——以获取空投为目标,主动刷分换奖励。

  • 主要收益来源:

  • Alpha 空投: 通过刷高 Alpha 积分,抢先满足各种项目 Alpha 空投和 TGE 的资格要求,存在一个月内通过空投获利上千美元的可能性。但需要时刻关注规则门槛变化,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

  • 二级市场套利: 部分拿到的空投代币,若看好项目,可选择持有一段时间,待价格上涨后卖出获取更高收益。

  • 预期成本与收益: 以目前行情估算,200 分基本能覆盖一月内的大部分 Alpha 空投资格,当然有时候的资格要求会超 200 分。假设当月有 9-10 个空投,每个空投价值 60u,合计也有大约 540-600u 收益,是能够覆盖刷分成本的(40u 左右)。如果能遇到像 NXPC 这样的大毛,单个项目收益飙升到 500u 以上。

6.3 策略三:好处全拿,持有 BNB 同时刷 Alpha 积分

对于大部分散户而言,将两种策略适度结合或许是更优的选择。例如,以一部分资金长期持有 BNB 作为「压舱石」,享受其稳健增值和基础福利;同时,以另一部分精力学习和参与 Alpha 积分相关的活动,博取更高收益。既持有一定 BNB 享受生态红利,又利用闲钱刷 Alpha 积分博取空投,两边的好处都拿。

Bitcoin Laws 创始人:美国14个州大幅增持Strategy股票

Posted on 2025-05-16 21:47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 Bitcoin Laws 创始人 Julian Fahrer 披露,美国已有 14 个州在第一季度报告其公共退休和财政基金共计持有 6.32 亿美元的 MSTR 敞口。该季度合计增持约 3.02 亿美元,平均持仓规模增幅达 44%。

不只是 FOMO:Solana 财库化背后的新趋势与新格局

Posted on 2025-05-16 21:47

整理:Scof,ChainCatcher

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将 SOL 纳入资产负债表,这不再是个别现象,而可能标志着一种新型财库模式的出现。企业不再只是观望加密市场,而是开始尝试将 SOL 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资产配置工具。

本期 Space,我们邀请了 Solayer 亚洲市场负责人 Margie、Huma Finance 联合创始人 Richard Liu、SonicSVM 投资者关系主管 Darcy、SOON CMO Ru7,聚焦这个可能正在成型的「SOL 版微策略」趋势:

在比特币之后,SOL 能否成为企业级财库的下一个支点?持续买入是否会改变 SOL 的价格逻辑?机构玩家的入场,会给 DeFi 与质押收益模型带来什么冲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可以用质押 SOL 来生成现金流,未来会不会有更多公司效仿,把 SOL 当成「生产性资产」?

这是真趋势,还是又一轮 FOMO?

详情请参见 X:https://x.com/i/spaces/1jMJgkYVRDjJL

问题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将 SOL 纳入财库,是否会打破当前的市场结构?这种「财库化」趋势,可能如何改变行业对 SOL 的定位与预期?

Richard:我认为,这反映出大家对 Solana 的认可。几年前 FTX 出事时,Solana 曾面临巨大压力,但它挺了过来,并形成了极强的生态凝聚力。如今在多个赛道上,Solana 的发展都非常迅速,Ribbon 等项目的迁移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本质上讲,这是市场对 Solana 生态恢复力与潜力的正面反馈。

相比之下,BTC 有 MicroStrategy 这样的公司长期持有,影响其价格走势。而我认为 Solana 不会复制这条路径,它更可能通过自身的应用扩展能力走出一条更宽的路。

特别是 Staking(质押)机制,它带来的收益和应用逻辑,使得企业将 SOL 纳入财库成为一种合理且有吸引力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像当年 Ethereum 一样,随着基础设施成熟逐步演进。BTC 是数字黄金,地位稳固无疑;但在智能合约平台方面,谁将胜出已经不再那么确定。三年前,大多数人认为 EVM 是唯一选择,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把 Solana 视为有力竞争者。

结合技术能力与质押收益,我相信将资金配置在 Solana 上,会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Darcy:财库化只是 Solana 的一个侧面,它不一定要走比特币那种「数字黄金」的道路。比特币更多被视为一种价值储藏工具,而 Solana 是一个拥有深度应用价值的公链网络。

目前市场上确实出现了一种新思潮:机构是否持仓,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公链是否成熟的标准。这就像我们过去用 ETF 资金流入来判断 BTC 或 ETH 的投资趋势和价格走势一样。未来,投资者可能也会将「是否有机构持仓 SOL」作为判断其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从企业视角来看,Solana 的财库化趋势可能会逐步重塑现有的市场结构。

我能感受到 Solana 团队在这方面的努力非常主动和系统化。而且从链上数据也能看出,以往大约 80% 的链上活动来自零售用户或空投参与者,如今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 50–60%。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型参与者正在进场。

我相信,这不仅是 Solana 的趋势,也是整个加密市场的趋势——加密世界将越来越多地成为「机构的游戏场」。

Margie:我补充一点从供需角度的观察。Solana 的总量是有限的,目前大约有 65% 的代币已经被质押,这意味着在市场上实际流通的数量是相对较低的。如果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买入 Solana 并长期持有,相当于进一步减少了市场上的流通盘。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市场需求上升,可能会短期内引发供需紧张,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不过我认为,市场真正关注的不仅仅是谁在买,更在于这些公司为什么买。如果他们是出于长期战略考虑,把 Solana 纳入财库,那就说明他们对 Solana 的未来抱有明确信心。

这点非常值得持续关注。我们不妨再多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这些操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是否会形成一种结构性的趋势。

Ru7:我曾在传统金融行业工作,因此我特别关注财库化这个概念对于 Solana 的意义。

我认为,「财库化」本身就是对 Solana 的一种巨大加持。如果市场逐渐从散户主导转向机构长期持有,会使 Solana 变得更加稳定,波动性也会显著降低。因为企业作为投资者,其操作往往周期更长,不会像散户那样频繁交易,可能是按季度甚至更低频率进行调整。

此外,机构参与也会改善 Solana 的流动性。很多 Web2 用户会通过 Robinhood、财富管理机构,甚至是大型资管公司如惠灵顿、贝莱德等,间接参与 Solana 投资。这会让 Solana 在「另类资产」组合中的权重逐步提升,从而获得与 BTC 类似的地位。

随着 Solana 被纳入更多资产组合,它可能会逐步成长为一种 企业级战略资产。从长远看,它甚至有可能在某些职能上,与黄金和比特币相提并论。

机构持仓对 Solana 来说,不只是资金流入,更是一种生态背书。它能增强开发者与长期投资者的信心,也有望吸引更多传统金融资本进入 Solana 生态。

问题二:与比特币相比,Solana 作为企业财库资产有何独特优势与潜在风险?企业为何愿意选择它?

Richard:我抛一个可能稍显激进的观点:我从过去到现在,从未认为比特币会是加密领域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资产。尽管比特币被称为「数字黄金」,但现实生活中,黄金的功能和影响力远远无法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相比。

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并不具备基础设施属性。而像 EVM 或 Solana 这样的公链平台,具备构建庞大生态系统的能力,它们能支持丰富的实际应用。我坚信,从长期来看,这类能承载和催生应用生态的链,其生命力远超过比特币。

这是 Solana 的第一个优势:它有巨大的长期市场空间,甚至可能远超比特币。

第二个优势在于:Solana 是能够产生收益的资产。比特币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的收益能力,而 Solana 通过质押、DeFi、支付等应用,可以产生稳定的链上收益。

目前 Solana 的 DeFi 虽然还在发展阶段,但进展迅速。如果我们在构建某些功能时发现 Solana 比 EVM 更合适,那 Solana 的收益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这让它与比特币之间产生了本质区别:比特币依赖于「信仰」,而 Solana 的可持续性可以基于生态内部的实际价值创造。

当然,Solana 也面临明显的风险:体量远小于比特币,生态成熟度也不够。因此,目前会选择将 Solana 纳入财库的企业,多半是愿意承担一定风险,并希望通过这一选择形成差异化战略的公司。

尤其在当前 SOL ETF 尚未通过的阶段,率先进入的企业能够借此打造自己的品牌差异化。这不仅对公司自身是种优势,也可能引导其他企业在后续跟进。

但若要形成规模化趋势,仍需要时间的演化,也需要 Solana 平台自身在品牌建设、主推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

Ru7:我认为比特币更像黄金,作为价值储藏工具;而 Solana 则更接近特斯拉或英伟达,是具备强大技术和多元生态的成长型科技公司。Solana 不仅拥有 DeFi、NFT、Web3 等应用,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更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潜力。

从传统投资视角来看,投资 Solana 就像早期投资特斯拉,看重其长期市场空间和战略价值。当然,它也存在高波动性风险,这对传统财库管理提出挑战。同时,Solana 高度依赖开发者生态,生态活跃度直接影响其价格表现。

尽管如此,我依然看好 Solana 的长期潜力,它具备成为加密市场重要资产的条件。

Darcy:Solana 和比特币的定位本质上不同。比特币更像是储值资产,而 Solana 则具备可质押、可收益的特性,目前年化收益在 6% 到 8% 之间,这使它比单纯依赖价格上涨的比特币多了一层持有价值。同时,Solana 更接近一家互联网公司,拥有多元的生态系统,比如 DeFi、NFT、Web3 应用等,具备平台级的商业属性。如果用传统类比,比特币像黄金,而 Solana 更像特斯拉或安卓操作系统。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甚至金融机构参与质押,Solana 的质押收益有可能演化为「链上基准利率」。这不仅能吸引机构持仓,还能为生态衍生出各种结构化产品,比如基于质押的杠杆组合、固定收益产品或链上的「可转债」。Solana 的资产逻辑因此变得更稳健,从投机资产转向基础金融工具。

此外,Solana 也承担着一种更务实的叙事:让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用得起 Web3。这种目标比比特币的「去信任货币」更贴近开发者和创业者的实际需求,也更容易推动大规模 adoption。我认为,正是这种技术可用性与收益结构的结合,让 Solana 在企业财库场景中拥有独特优势。

问题三:Upexi 上月宣布将 95% 的融资投入 Solana 财库建设,Upexi 是个例还是开端?未来是否会有更多企业效仿其策略,将 SOL 纳入财务体系,并形成持续的机构入场潮?你是否认为未来会有像 MicroStrategy 那样的「SOL 教父」型上市公司长期扮演定价中枢?这种角色在 SOL 市场是否可能成立?

Darcy:我们更关注 Solana 的中长期趋势,虽然路径未必完全清晰,但方向明确。短期的投机行为虽然存在,我并不认为是坏事。相反,它能积累注意力和信任资本,推动 Solana 向机构化发展,吸引更多应用和金融机构入场。

像 Upexi 将融资投入 Solana,引发市场关注,甚至带动其他公司效仿,这与当年 MicroStrategy 购入比特币的路径类似。虽然这种现象伴随投机风险,但释放出的「机构入场」信号依然重要。它代表着短期行为与长期目标的对齐,最终有望汇聚成系统性的机构趋势。

Ru7:我认为未来出现「Solana 教父型」公司或代表人物是非常可能的,就像 MicroStrategy 之于比特币。它们的买入行为会成为市场信心的锚点,强化 Solana 的长期价值认知。

在当前宏观不确定背景下,市场更需要这样的具象化信号。这个角色可能不只是一个人或公司,而是由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等共同形成的机构群体。一旦这些机构开始持续买入 Solana,它们将承担「定价中枢」的角色,影响市场情绪和策略,就像比特币市场的发展路径一样。

随着主流资金接受度提升,Solana 有望成为继 BTC、ETH 之后的第三个被广泛认可的资产。只要有一家机构或投资人率先站出来,这个进程可能在本周期内实现,并推动加密行业进入更高层次的机构化阶段。

Margie:在 Upexi 之前,像 SolStrategy 等这些项目其实已经在 Solana 有了比较深的布局。但和它们相比,我觉得 Upexi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做法几乎可以说是「All in Solana」,这一点非常激进,也算是目前较为先锋的案例。Upexi 宣布购入 Solana 当天,股价从 2 美元暴涨到 22 美元,虽然后来有所回调,但市场对这个举动的关注度非常高。

至于 Upexi 是否会带动更多企业效仿,我觉得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持续深入地投入 Solana 生态。如果 Upexi 不仅仅停留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而是真正深入参与生态建设,实现实际应用落地和转化,那么它的行为就不仅是一次性的投资,而有可能成为一个企业财库战略的模板。

关于是否会出现像 MicroStrategy 那样的「Solana 教父型」上市公司,我觉得这个话题特别有趣。我们可以回顾一下 MicroStrategy 的路径。从 2020 年开始,它们把大部分现金储备换成比特币,在三年时间里累计进行了超过 25 次比特币投资。这显示出它们并非一次性行为,而是有明确的长期资产配置逻辑。同时,它们还围绕比特币开发了金融衍生品和技术布局,已经成为比特币叙事的一部分。

而在 Solana 市场上,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像 MicroStrategy 那样,在资本和叙事上形成如此强的持续影响力。尽管 Upexi 的动作很激进,但我认为它仍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还不能承担「定价中枢」的角色。

不过,我认为这种角色在 Solana 市场是有可能出现的。关键在于,这样的公司或个人是否能够确立明确的长期战略,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财库配置。如果未来真的出现这样一家公司,它对 Solana 的定价逻辑、市场情绪、甚至主流媒体的叙事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Richard: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比特币确实需要那种类似「教父级」人物的存在,因为比特币本身的叙事就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而如果 Solana 也需要靠这种「教父型」人物去支撑,我反而会觉得这是一种失败。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Solana 本身是一个有实用性的基础设施,它的价值应该来自它的生态系统。如果它需要某个「教父」来背书,那说明 Solana 自身的生态和价值创造能力是不足的。对我来说,Solana 的教会应该是它的生态本身,包括 Solana Foundation 和开发者社区。

就像在 Web2 时代,科技公司自身构建了强大的平台和应用生态,不依赖于金融资本的单一支持。金融资本可以参与、可以支持,但创新和主导一定来自平台自身。无论是安卓,还是 Tesla,都是这样。Solana 也应如此。它的「教会」应该来自生态内部,而不是靠某个外部企业或者投资人来定义和支撑。

问题四:如果越来越多机构将 SOL 纳入财库并参与质押,DeFi 的收益模型是否会被重塑?机构的加入,会带来稳定性,还是稀释原有用户的收益空间?

Richard:我个人感受非常深。我们的项目在引入机构投资人之前,资产管理流程相对简单,但当把资产放入 SPV 之后,面对华尔街背景的投资人,所有流程必须极度规范,财务结构、资金分配、风险指标都要明确设定。这种高强度审查虽然带来短期阵痛,但让我们的运营标准和透明度大幅提升。

我相信 Solana 生态也会经历类似过程。机构入场会显著提高整个生态的门槛,那些没有真实收益、缺乏支撑的项目会被边缘化,而高质量、具备真实商业模式的项目会获得更多关注。这种筛选过程是良性的,虽然会带来一段调整期,但对生态是长远利好。

我并不认为机构会立刻改变 Solana 市场格局,但它们会逐步推动 Solana 从 Meme coin 叙事转向更偏向支付、金融基础设施的角色。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只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和实现。

Darcy:我也认为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Solana 未来肯定希望呈现出更机构化、更高端的形象,而站在 DeFi 参与者的角度,机构加入会带来收益模型的变化。

首先,随着机构将资金纳入财库,整个生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会提升,但 APY 也会相应降低,收益波动性减少。与此同时,为了寻找更高收益和流动性,机构和用户可能会更多参与 LST(流动性质押)协议,比如 JitoSOL、mSOL、bSOL 等,推动 DeFi 和质押系统进一步融合。

另一方面,机构的加入确实会稀释部分原有用户的收益。机构资金周期较长、交易频率低,网络的健全性提升,散户的短期收益空间会被压缩。但未来生态也会逐步分化,散户可以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 Meme Coin 或复杂产品,而偏好稳健收益的用户可以参与 Staking。

随着生态稳定性提升,Solana 和整个加密市场也会被更多人视为一种可靠的资产配置,而不只是投机工具。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演进方向。

Ru7:其实,Solana 本身的生态就具备强大的「造血能力」。即便未来有越来越多机构将 SOL 纳入财库,质押率上升导致单个收益率下降,但 Solana 生态的多元化和产品创新能力会带来更多结构化收益产品,让整个收益模型不断革新,而不会简单稀释原有用户的收益空间。

Solana 是一个开发者驱动的生态,新的协议、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这会让收益模型变得更加丰富,用户的选择也会更多。机构的长期资金进入,不仅能提升资金池的稳定性,也能带来规模效应,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我觉得这种变化就像传统金融中的信用债、ETF 等金融产品一样,未来 Solana 生态里会出现更多层次的收益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自由选择,比如选择类似信用债的高收益产品,或者像美债一样稳健的低风险产品。随着生态的丰富,用户不会被稀释,反而能获得更多选择和更好的资产配置体验。

Solana 不需要依靠某个「教父」式的人物去支撑,它本身的生态和技术创新就是最大的价值所在。就像特斯拉,大家不是单纯看马斯克,而是看这个公司要把人送上火星的决心。Solana 的未来,同样在于它自身生态的发展潜力和预期,而不是依赖某个企业或机构来背书。

问题五:目前 SOL 缺乏比特币式的稀缺性与「信仰层」用户结构,这对企业推动长期财库策略是个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激发持仓者长期持有甚至持续加仓 SOL 的意愿?靠什么建立足够的信心与共识?

Richard:我的立场是,Solana 生态自身就是最大的支撑。长期持有者很可能就来自于 Solana 生态内部,尤其是那些头部项目,比如 Jupiter、Helios,未来像 Huma 这样的平台如果成长到类似级别,也会成为 Solana 最坚定的支持者。这些项目不仅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资源,也会因对 Solana 生态的依赖而持续加持 SOL。

我认为,未来真正推动 Solana 长期发展的,不会是外部金融集团,而是生态内部的项目。它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全方位的生态互动和建设,对 Solana 的加持和价值释放会远超单纯的金融投资。

回到最根本的区别,比特币主要依靠信仰,因为它是数字黄金,而 Solana 是一个网络,是基础设施。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态内部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未来当我们看到 Jupiter 这类项目不断加持 Solana,生态的实力自然会越来越强。

Darcy:我非常认同 Richard 的观点。Solana 并不需要一个宗教领袖式的人物。当一个项目缺乏实际应用时,才需要用信仰去维系价值;而一旦它具备实际应用,进入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当中,就不需要刻意制造信仰。实际的使用场景和应用逻辑就是最好的价值支撑。

我之前也提到过,Solana 更像是 Web3 的安卓,它代表的是一种务实、包容、可落地的愿景。通过代码,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用得起 Web3,无论是游戏、支付、DePIN,还是像 Visa 那样的支付体验,都是真实的、可以让用户直接感受到的应用。

所以,我认为 Solana 的路径应该是推动 Web3 的普及,而不是去讲求 Web3 的宗教叙事或者精英主义。它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应用,而非信仰。

Ru7:我理解传统金融与币圈投资的出发点本就不同。在币圈,很多投资还是源自于文化属性和信仰,而 Solana 更像一家具有实际应用场景和盈利能力的科技公司,甚至更像苹果,而不仅仅是特斯拉。因为 Solana 拥有丰富的应用生态,不止于单一产品,而是包括 DeFi、支付、NFT、DApp 等多元场景,就像苹果拥有手机、电脑、手表、App Store 一样。

从投资角度看,Solana 具备强大的开发者生态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基本面优良。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正是他们愿意配置的资产类型,他们关注的是五到十年的收益周期,而 Solana 的未来增长潜力显然符合这一逻辑。

我也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如摩根士丹利、高盛、贝莱德这样的机构将 Solana 纳入核心配置,甚至成为 ETF 主要成分,推动更多用户和资本关注 Solana。当这种现象发生,Solana 会像苹果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频繁被提及和使用的品牌,从而形成真正的信仰层。这种信仰不再是空洞的文化叙事,而是基于应用普及和使用频率而形成的共识。

特别是在支付领域,Solana 网络已经能够支持用户用加密货币购买现实商品,未来也能帮助更多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提升支付效率。我相信这种实实在在的应用,会不断增强市场对 Solana 的信心和长期持有意愿。

Margie:从市场角度看,想要激发更多人长期持有或持续加仓 Solana,我认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清晰且长期的叙事,比如强调 Solana 是全球最快的区块链,具备超低延迟等技术优势。这样的叙事需要反复强化,形成市场记忆,就像我们在宣传 Infinite SVM 时,会不断强调其百万级 TPS 能力。

其次,Solana 生态本身已经非常强大,我们需要生态内的头部项目和创始人持续发声,亲自下场,主动建立信心。如果市场能够将这些头部项目与 Solana 的长期价值绑定在一起,那么这种信任感会更容易形成,用户也会更愿意长期持有 Solana。

一文读懂跨链借贷基础设施 Soul Protocol

Posted on 2025-05-16 21:42

撰文:Scof,ChainCatcher

Soul Protocol 是什么?

Soul Protocol 是一项跨链借贷协议,目标是打通现有 DeFi 借贷协议和不同公链之间的隔阂,帮助用户在多个链和协议之间更灵活地进行资产借贷。用户可以在 Ethereum、Arbitrum、Optimism、Avalanche 等多个链上,使用 Aave、Compound、Venus 等主流借贷协议,跨链进行借贷操作。

Soul 的特点在于,它并不依赖资产桥接或发行合成资产,而是通过 LayerZero 等跨链通信协议,让用户直接使用原生资产进行借贷。这种设计减少了用户在不同链之间转移资产时的风险和成本,同时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目前,Soul 仍处于测试阶段,开放给用户进行功能测试、反馈和体验。

Soul 如何打破借贷隔阂?

当前 DeFi 借贷市场存在几个普遍的问题:

借贷协议分散

现有借贷协议大多只支持单一公链,用户如果想在不同链上的协议之间进行借贷,往往需要手动切换链、桥接资产,过程繁琐。

跨链借贷成本高、速度慢

传统跨链借贷通常需要桥接资产,这不仅增加了额外的操作步骤,还会带来费用和资产安全方面的风险。桥接过程本身也不够高效,难以满足套利或灵活借贷需求。

借贷能力受限

由于资产和借贷能力被分散在不同链和协议,用户往往无法整合自己的全部资产进行借贷,导致资金利用效率降低。

Soul Protocol 试图通过统一的跨链借贷基础设施,解决以上问题:

  • 用户可以在任意支持的链上存入资产,并在其他链或协议上进行借贷,无需桥接资产。

  • 可以自动匹配不同协议和链上的利率,帮助用户找到更低的借贷利率或更高的存款收益。

  • 借贷过程中,用户的资产和抵押能力不再被局限在单一链和协议内,从而提高整体资金效率。

  • 支持跨链套利、杠杆等策略,无需繁琐的资产移动。

整个过程中,用户只需在 Soul 的界面进行操作,底层由 LayerZero 等跨链通信协议实现资产和数据同步。为了增强系统的稳健性,Soul 也接入了 Wormhole、Axelar 和 Chainlink 的 CCIP 作为备用通道,以防通信中断。

团队背景与当前进展

Soul Protocol 由 Soul Labs 开发,团队创始人 Ahmed S 曾开发 Hatom。项目在过去一年保持低调开发,现阶段已上线测试网,支持主流链和借贷协议,并对外开放测试和反馈。

Soul Protocol 的运营采用社区参与和测试激励模式。在测试网阶段,用户可以通过使用 dApp、完成指定任务,获得积分(Seeds)。这些积分将在主网发布时兑换为 Soul 的原生代币 $SO。

目前项目尚未公开对外融资信息,但正在通过社区参与的方式推进测试和产品优化。用户可以通过参与测试,帮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获得相应奖励。

三无产品狂飙 2000 万市值,$B 究竟做了什么?

Posted on 2025-05-16 21:42

撰文:Oliver,火星财经

在加密市场的惊涛骇浪中,鲜有项目能像 $B 代币这样,以「三无」姿态——无白皮书、无审计、无明确团队——在数小时内将市值推至 2000 万美元。这颗 BNB Chain 上的新星,背靠 BUILDonBsc_AI 项目,凭借 $USD1 流动性池的东风和 AI 叙事的加持,从一个月前的「销声匿迹」到如今的投机焦点,堪称奇迹。您在开车时错过了这波狂飙,但 $B 的崛起远非偶然。以下,我们将剥开其表象,探寻项目的本质与运营策略,揭秘这场市值狂欢的幕后推手。

「三无」表象下的本质:AI 与 DeFi 的模糊蓝图

BUILDonBsc_AI 的公开信息如一团迷雾,透露着早期项目的典型气质:语焉不详却充满诱惑。其核心定位看似锁定 AI 与 DeFi 的交汇,可能旨在利用 BNB Chain 的低成本与高吞吐量,构建一个智能化金融协议。推测其功能,或许是一个 AI 驱动的流动性优化器,通过机器学习动态调整池子权重以最大化收益;又或是一个去中心化算力市场,为 AI 模型训练提供链上支持。这种愿景并非空想——BNB Chain 近期推动 AI 应用(如 Tutorial Agent 通过 AI 导航生态),为类似项目提供了生态土壤。

然而,$B 的「三无」标签令人警惕。没有白皮书,技术细节无从验证;没有审计报告,智能合约的安全性成疑;团队背景更是空白,匿名性让人浮想联翩。这种信息真空,既是投机者的乐园,也是风险的温床。BUILDonBsc_AI 的 X 动态宣称「$USD1 已席卷 BNB Chain,$B 蓄势待建」,暗示其与 $USD1 的整合是核心卖点,但这是否只是叙事包装? $B 的本质,可能是一个尚未成型的 AI-DeFi 实验,抑或一个精心编织的投机故事。

运营解码:借势 $USD1 与精准营销

$B 的市值「速通 2000 万」,离不开 BUILDonBsc_AI 的运营策略,其核心在于借势、营销与激励的协同发力。

首先,$USD1 流动性池是暴涨的引爆点。作为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推出的稳定币,$USD1 在 2025 年 5 月市值达 926 亿美元,近一周激增 30%,成为 BNB Chain 的流量引擎。其低滑点与高深度特性,为 $B 提供了理想的交易环境。池子开通后,$B/$USD1 对可能在 PancakeSwap 上吸引了数百万美元的 TVL,高达三位数的 APY 进一步点燃了流动性挖矿的热潮。这种流动性注入,不仅降低了交易摩擦,还通过稳定币的光环吸引了机构与散户资金。

其次,BUILDonBsc_AI 的营销策略精准踩中市场脉搏。AI 叙事在 2025 年仍是加密市场的金字招牌,$B 将其与 $USD1 的热点结合,编织了一个「未来金融」的故事。X 平台的推文充满暗示,语言既神秘又煽动,如「桥接完成、久经考验」,刺激了 FOMO 情绪。您提到一个月前以为项目「已挂」,这可能反映了其刻意低调的预热阶段,随后通过 $USD1 池的开通和社交媒体造势,迅速引爆关注。

最后,社区激励是 $B 崛起的关键推手。BUILOnBsc_AI 可能通过空投或挖矿奖励,吸引了早期参与者,但其分配机制不透明。您提到小助理仓位保守,错过涨幅,暗示奖励可能偏向高风险投机者,而非长期支持者。假设 $B 总供应量为 10 亿枚,若流通量过高,可能埋下抛压隐患;若团队持币集中,则可能引发「割韭菜」质疑。没有公开的代币经济学,投资者只能在暗池中摸索。

市场狂欢的推手:BNB Chain 的热土

$B 的暴涨离不开 BNB Chain 的生态加持。作为全球领先的区块链之一,BNB Chain 以低 Gas 费和 EVM 兼容性,吸引了无数 DeFi 与 AI 项目。2023 年第四季度,其市场规模激增 48%,日均交易量达 460 万笔,显示出强劲的网络活跃度。 $USD1 的崛起进一步巩固了其稳定币市场地位,为 $B 提供了流量入口。BUILDonBsc_AI 选择 BNB Chain,既是成本考量,也是对生态红利的精准押注。

然而,这片热土也暗藏投机陷阱。BNB Chain 上快速上线的项目,往往缺乏深度验证,社区情绪易被营销操控。$B 的暴涨,正是热点叙事(AI+$USD1)与流动性涌入的化学反应。但类似 AI 项目并非无懈可击——4 月 1 日,Act I The AI Prophecy 代币在数分钟内暴跌 58%,市值蒸发 9600 万美元,暴露出低市值代币的波动风险。 $B 若无实质技术支撑,可能重蹈覆辙。

机遇与暗礁:$B 的潜力与隐忧

$B 的短期表现令人侧目,但其长期价值需冷静审视。

从潜力看,若 BUILOnBsc_AI 能兑现 AI-DeFi 的承诺,如推出智能收益优化协议或算力市场,可能在 BNB Chain 的 100 亿美元 DeFi 市场中占据一席。$USD1 的持续扩张为其提供了稳定的交易对,而 BNB Chain 的生态支持(例如与 PancakeSwap 的整合)为其铺平了增长之路。若后续公布白皮书或通过审计,$B 可能迎来新一轮催化。

但隐忧如影随形。信息不透明是最大风险:无白皮书、无审计、无团队背景,让 $B 的合法性饱受质疑,AI 主题项目的「rug pull」案例屡见不鲜。市场方面,$B 的暴涨依赖 $USD1 的热点,若池子资金撤离,价格可能迅速回调。技术指标(基于 DexTools 假设)显示,$B 的 RSI 或已超买,预示短期调整压力。此外,$USD1 因政治背景可能面临监管不确定性,若遭遇制裁,$B 的流动性将受重创。

投资者的破局策略

您在开车时错过了 $B 的首波上涨,但市场从不缺机会。以下是后续行动建议,助您捕捉潜力并规避风险:

深入 BUILOnBsc_AI 的 X、Telegram 或 Discord,追踪技术更新,要求白皮书或合约审计。无透明度的项目需谨慎对待。在 PancakeSwap 监控 $B/$USD1 池的 TVL 和 APY,若池子规模萎缩或收益下滑,可能是撤资信号。通过 BscScan 或 DexTools 观察 $B 的交易量与 RSI,超买信号或熊市背离预示回调,可在斐波那契回撤位(如 38.2%)寻找入场点。关注 $USD1 的监管动态,任何负面消息可能波及 $B,需设置止损保护资金。

尾声:狂飙背后的冷思考

$B 代币与 BUILOnBsc_AI 的市值狂飙,是 2025 年加密市场的缩影:AI 的耀眼叙事、$USD1 的流动性浪潮、BNB Chain 的生态热土,共同催生了一场投机盛宴。其「三无」表象下,或许隐藏着一个 AI-DeFi 的宏大实验;但也可能只是热潮中的一抹泡沫。您错过的不仅是价格的飙升,更是加密市场瞬息万变的脉动。

$B 的未来如同一场豪赌。若能以技术兑现叙事,它可能成为 BNB Chain 的明日之星;若仅是借势炒作的幻影,终将湮没在市场的喧嚣中。对投资者而言,追逐 $B 的关键不在于盲从热潮,而在于剥开「三无」的外衣,洞悉其本质与风险。在 BNB Chain 的热土上,每一次狂飙都是机遇与陷阱的共舞,胜负,取决于您能否在狂热中保持清醒。

Strategy 的比特币杠杆游戏博弈:华尔街空头狙击,大机构持股押注

Posted on 2025-05-16 21:42

撰文:Nancy,PANews

随着比特币价格重返 10 万美元高位,以及 MSTR 股价持续走高,市场对于 Strategy(原 MicroStrategy)估值的分歧正加速扩大。一方面,多家全球大型机构正在悄然增持股票 MSTR,将其视为间接配置比特币的重要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其高度波动性且深度杠杆化的资产结构,也吸引了华尔街空头的狙击。随着 Strategy 不断加码比特币敞口,其正演变为比特币价格走势的风向标与资本杠杆博弈的焦点。

股价跑赢科技巨头,被华尔街大空头盯上

在近期纽约 Sohn 投资大会上,华尔街传奇空头、前对冲基金经理 Jim Chanos 表示,他正在做空 Strategy 并同时买入比特币,称这是「1 美元买入、2.5 美元卖出」的套利机会。

他指出,Strategy 通过高杠杆持有超 50 万个比特币,当前股价相较实际持仓存在高溢价。他批评市场上出现一批模仿 Strategy 的公司,向散户兜售通过公司结构购买比特币的概念,并以此争取高估值,称这种逻辑「荒谬」。

过去一年,MicroStrategy 股价上涨超 220%,而比特币仅上涨约 70%。Chanos 认为这笔交易是观察散户投机行为的「晴雨表」。

Chanos 是华尔街极具影响力的知名投资人,作为专注于做空策略的对冲基金 Kynikos Associates 的创始人,他以深度的基本面分析和敏锐识别公司财务造假、商业模式缺陷的能力著称,经典做空案例包括安然、WorldCom 和瑞幸咖啡等。但近年来他也因做空特斯拉遭遇了严重亏损,部分基金因此关闭或调整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 Strategy 首次成为知名空头的攻击目标。去年 12 月,知名做空机构香橼研究宣布做空 Strategy,尽管其当时对比特币整体持看涨态度,但认为 MSTR 已严重偏离比特币基本面。这一消息一度导致 MSTR 短线大跌,但由于比特币上涨带动市场情绪乐观,以及 MSTR 被纳入纳斯达克 100 指数带来的市场可见度和流动性提升,这次做空最终未能成功。

而近期,除了外部做空压力,Strategy 高管近期也频繁减持股份。据披露,担任公司董事逾 20 年的 Jarrod M. Patten,自今年 4 月起已累计抛售约 520 万美元股票,并计划本周继续减持 30 万美元。

尽管如此,MSTR 近期股价表现依然坚挺。据 MSTR-tracker 数据显示,目前 Strategy 总市值达到 1098.2 亿美元,全球资产市值排名第 183 位。其中今年 MSTR 已累计上涨约 37.1%,涨幅不仅跑赢比特币,也领先于微软、英伟达、苹果与亚马逊等科技巨头。

Q1 财报巨亏逾 40 亿美元,获超千家机构持股押注

MSTR-tracker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16 日,Strategy 共持有 568,840 枚 BTC,年初至今的比特币投资收益率为 15.65%。按最新数据估算,预计本季度比特币每股收益(EPS)达 37.82 美元。

但与可观的比特币回报率形成对比的是,受到今年一季度后期比特币价格回撤的影响,Strategy 最新季度的财务表现承压。该公司近期公布的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 3.6% 至 1.111 亿美元,未达市场预期,净亏损更是高达 42.3 亿美元(每股亏损 16.49 美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为缓解财务压力并进一步扩大其比特币资产敞口,Strategy 正在加速推进其资本运作战略。本月初,Strategy 宣布一项新的 210 亿美元公开市场普通股发行计划,并已将 BTC 收益率目标从 15% 上调至 25%,BTC 美元收益目标从 100 亿美元上调至 150 亿美元。紧接着,Strategy 进一步宣布,将推出一项全新「42/42 计划」,旨在两年内筹集 840 亿美元用于购买比特币。对此,华尔街分析师表示支持,Benchmark 和 TD Cowen 分析师重申对该公司的买入评级,认为其资本筹集策略具备可行性。

与大多数公司股票对应着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表现不同,Strategy 股票的定位是比特币的「智能杠杆」。其创始人 Saylor 在公司更名为 Strategy 具体讲述了这一叙事。传统资产(如 SPDR S&P 500 ETF 和 Invesco QQQ Trust,其波动水平在 15-20 之间)与比特币(波动水平在 50-60 之间)之间,这形成了大约 45% 的差距区域。Strategy 的普通股目标波动性甚至高于比特币本身,旨在达到 80-90 的波动水平,同时通过股权发行和可转换债券的组合保持 Saylor 所称的「智能杠杆」。

虽然有空投狙击,同样也有不少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对 Strategy 的策略买单,近期机构投资者对 Strategy 的押注也让市场信心增强。Fintel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共有 1487 家机构持有 Strategy 股票,合计持股 1.39 亿股,当前总价值约为 551.75 亿美元。

Citadel Advisors

Citadel Advisors 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13F 文件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Citadel Advisors 共持有的 MSTR 股票价值超 66.9 亿美元,约 2322 万股,是 Strategy 最大股东之一。

Vanguard Group

截至 2025 年 Q1,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Vanguard Group 持有约 2058 万股 MSTR,价值超 59.3 亿美元。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 是全球知名对冲基金公司。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该公司持有的 MSTR 股票价值超过 57.3 亿美元,约 1988 万股。

Jane Street

13F 文件显示,截至 2025 年 Q1,全球顶级对冲基金之一 Jane Street 持有超 1600 万股 MSTR,价值接近 46.3 亿美元。

Capital International

据 Capital International 今年 Q1 提交的 13F 文件显示,该机构持有近 1468 万股 MSTR,价值约 42.3 亿美元。

BlackRock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规模最大的资管巨头之一 BlackRock 持有约 1442 万股 MSTR,价值超过 41.5 亿美元。

CalPERS

CalPERS 是美国第二大公共养老基金,管理着超过 3000 亿美元的资产。截至 2025 年 Q1,CalPERS 持有 35.7 万股 MSTR,价值约为 1.02 亿美元。

俄乌谈判仅持续两个小时,乌称“毫无成果”

Posted on 2025-05-16 21: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金十数据援引央视新闻报道,土耳其外交部表示,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的三方会谈已经结束。此外,也有消息人士称谈判只是暂停,并未结束。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热列兹尼亚克表示,伊斯坦布尔谈判毫无成果。据乌克兰消息人士称,作为停火条件,俄罗斯代表团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撤军。俄罗斯的其他要求也都是“不可接受的”,远远超出了先前讨论的范围。

威士忌制造商 Heritage 将接受比特币和狗狗币作为支付方式

Posted on 2025-05-16 21: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官方发文,威士忌制造商 Heritage Distilling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ASK)宣布将实施加密货币财务策略,接受比特币和狗狗币作为支付方式,并将其作为战略资产持有,该计划由董事会的技术和加密货币委员会牵头,由 Matt Swann 担任主席。

ZachXBT:交易所电话验证机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Posted on 2025-05-16 20:5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加密侦探ZachXBT对Coinbase近期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发表评论,指出交易所要求提供电话号码的做法极其不安全。他强调,诈骗者通过伪造显示”Coinbase”的电话和短信已导致大量资金被盗。ZachXBT表示,由于大多数人只有一个电话号码且许多网站都要求提供,这些号码最终会在数据泄露中被曝光,使技术不熟练的用户几乎无法抵御此类攻击。此前有报道称,一些攻击者通过收买Coinbase员工获取信息,专门针对拥有7-8位数资产的高净值账户用户。

某巨鲸过去一小时利用杠杆循环买入 8613 枚 ETH

Posted on 2025-05-16 20:5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 (@ai 9684xtpa) 监测,0x348 开头巨鲸地址在过去一小时内使用杠杆循环买入 8613 枚 ETH,价值 2243 万美元,买入成本为 2612.33 美元。目前该地址共抵押 8613 枚 ETH 借出 1000 万枚 USDT,健康度为 1.86,当 ETH 价格跌至 1399 美元时将触发清算。

威斯康星州投资委员会清仓3.5亿美元比特币ETF持仓

Posted on 2025-05-16 20:4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CoinDesk报道,威斯康星州投资委员会(SWIB)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全退出了其在贝莱德iShares比特币信托基金(IBIT)的全部持仓,价值约3.5亿美元。这一举动发生在该委员会2024年底将IBIT持股从290万股增至600万股后不到一年。SWIB是最早投资现货比特币ETF的美国州立养老金基金之一,此次清仓发生在比特币价格下跌约12%的背景下。

Galaxy Digital CEO:上市过程”不公平且令人愤怒”

Posted on 2025-05-16 20:4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CNBC报道,Galaxy Digital创始人Mike Novogratz透露,公司花费了近四年时间和超过2500万美元才完成美国上市流程,称这一过程”不美国、不公平且令人愤怒”。他表示,一个通常需要45-90天的过程被拖延至1320天,期间与SEC进行了九轮评论。Galaxy Digital此前仅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Novogratz认为美国市场深度是加拿大的30倍,若早些进入美国市场,公司发展将大不相同。

巴菲特退出加密友好型银行Nubank持股,获利2.5亿美元

Posted on 2025-05-16 20:4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Cointelegraph报道,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完全清仓拉丁美洲加密友好型银行Nubank的母公司Nu Holdings的全部股份,从该投资中获利约2.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退出并非因Nubank业绩不佳——该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达5.572亿美元,同比增长47%,2024年全年净收入增长91%。此举实际上是伯克希尔更广泛金融板块撤资战略的一部分,同期还出售了花旗集团股份并减持美国银行股票,共计抛售超21亿美元金融股,将现金储备推高至创纪录的3478亿美元。

某巨鲸沉寂九个月后向币安存入超20万枚LINK,盈利 108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5-16 20: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过去两天,某鲸鱼在休眠 9 个月后向 Binance 存入了 200,355 枚 LINK(价值约 327 万美元),浮盈 108 万美元。

9 个月前,该鲸鱼以 456 万美元累计购入了 345,786 枚 LINK,其钱包目前仍持有 145,430 枚 LINK,价值约 237 万美元。

Anthropic承认Claude AI在法律文件中犯下引用错误

Posted on 2025-05-16 20:3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 TheVerge报道,Anthropic公司已对其AI助手Claude在法律文件中造成的引用错误做出回应,称这是”令人尴尬且非故意的错误”,而非有意捏造。在与音乐出版商的版权诉讼中,Anthropic数据科学家Olivia Chen于4月30日提交的文件中包含了错误引用,被环球音乐集团(UMG)的律师指责为”完全捏造”。

Anthropic辩护律师Ivana Dukanovic在周四提交的回应中表示,虽然被质疑的来源确实存在,但Claude在格式化法律引用时添加了错误的标题和作者信息。尽管公司进行了”手动引用检查”并纠正了错误的卷号和页码,但这些措词错误未被发现。

加密指数提供商CF Benchmarks:以太坊涨势源于空头回补而非看涨情绪

Posted on 2025-05-16 20: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CoinDesk报道,CF Benchmarks CEO Sui Chung分析指出,以太坊近期的价格反弹主要由空头回补驱动,而非市场新增看涨押注。尽管ETH价格自4月初以来上涨近90%突破2,600美元,但CME以太坊期货的一个月年化溢价仍维持在6%至10%的低位区间,未能随价格上涨而提升。

Chung强调:”在更常规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交易者以杠杆方式建立新多头头寸,我们预期会看到期货基差水平上升。这提醒我们,并非所有涨势都由新需求推动,有时它们反映的是市场重新定位和风险调整。”

美国上市的现货以太坊ETF资金流入乏力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观点,过去四周中仅有十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入,且仅一次超过1亿美元。这些市场指标共同表明,当前以太坊价格上涨缺乏新增需求和机构投资者的强劲支持。

分析:比特币缺乏新的催化剂,无法大幅上涨

Posted on 2025-05-16 20: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Trade Nation分析师大卫·莫里森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加密货币行业似乎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催化剂来推动价格大幅上涨。“随着交易员继续评估更广泛的风险背景,市场基调仍保持谨慎乐观。”比特币价格最近从4月份的低点反弹,目前徘徊在101,000美元至105,000美元的区间。

World Liberty Financial反驳参议员对USD1稳定币和特朗普关联的调查

Posted on 2025-05-16 20: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16 日,据The Block报道,World Liberty Financial通过其律师事务所BakerHostetler对美国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的调查进行了回应,称该调查”存在根本性缺陷”。布卢门撒尔此前指控该公司的USD1稳定币可能违反联邦法律,并质疑特朗普家族与该项目的关联。

World Liberty Financial强调,USD1是一种完全由美国国债和现金等价物支持的稳定币,旨在增强美元全球地位并扩大金融普惠性。该公司表示其使命是加强而非削弱美元的作用,特别是在服务不足的地区提供美元金融工具。该公司还明确否认与Fight Fight Fight LLC(特朗普模因币背后的公司)有任何关联。World Liberty Financial联合创始人Zach Witkoff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不会被有政治动机的政客恐吓,我们忙于建设。”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284 285 286 … 334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京东开启稳定币链上活动策划岗位招聘
  • Web3 项目如何在小红书整体投放?
  • SOON 登顶 Bithumb 24 小时交易量榜首
  • BTC 突破 119000 美元
  • 某鲸鱼从 Aave 借款 2000 万枚 USDC 转进 Kraken,购买并提回 109.6 枚 WBTC

归档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13,350)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14,493)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