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分类: TechFlow

通过WPeMatico自动添加.

比特币披萨节遇上TRUMP晚宴,火币HTX送出百万USDT狂欢福利

Posted on 2025-05-20 15:30

5月22日,加密市场将迎来双重盛事——比特币披萨节与TRUMP晚宴同日上演,历史与现实交织,点燃全球关注!为庆祝这一特别时刻,火币HTX联合钻石赞助商JUST Protocol、SunPump、APENFT、BitTorrent、WINkLink及铂金赞助商Levva、ChainGPT于5月20日10时上线“加密披萨节,就在火币过”聚合主题福利活动。

多米尼克地区用户报名参与,每完成1档任务,可获得对应奖励,包括现货手续费返现券、理财加息券、合约体验金和1块披萨碎片。完成全部5档任务,可解锁抽奖机会,抽取火币HTX 12周年随行飞礼包、万张披萨券、海量代币等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H5页面还包含多个披萨节活动入口,覆盖现货、合约、C2C、赚币、社区互动等场景,累计奖励近百万USDT。无论是新手还是资深玩家,都能在本次活动中享受专属惊喜福利。

* 活动详情:https://www.htx.com.de/zh-cn/mars/2025pizza

活动1:披萨狂欢节用户红包活动:联合七大项目方限时送200,000 USDT福利

自5月13日至5月26日,火币HTX联合SunPump、APENFT、JUST Protocol、WINkLink、BitTorrent、Steem,以及MEVerse七大项目方共同推出为期14天的披萨狂欢节用户红包活动,面向平台用户发放总值超200,000 USDT奖励。活动期间,用户每日10:00可通过火币HTX App领取限量红包。5月22日比特币披萨节当天20时,还将福利加码,额外发放一轮红包。奖励包含各类代币、手续费减免券、合约体验金、杠杆币息券、赚币加息券等。

* 活动详情:https://www.htx.com.de/zh-cn/support/105001328825783?invite_code=rdmu6223&inviter_id=11353960

活动2:参与披萨节四重福利活动,瓜分总价值$200,000奖池

5月20日18:00至5月25日18:00(UTC+8),火币HTX邀请新老用户参与四重福利活动,瓜分价值高达$200,000奖池。具体活动包括:

1. 活动期间,新用户注册并完成现货/合约/杠杆交易,可获得20 DOGE空投、余币宝加息券、杠杆币息折扣券等礼包。

2. 邀请第1名有效好友,即送15 USDT;邀请新用户注册并交易,再开最高1,500 USDT盲盒,内含$BTC、$TRUMP、$HTX等热门奖励;名下好友交易量达标,额外赢最高1,500 USDT!

3. 符合活动要求的老用户,完成现货交易或合约U本位账户净入金,有机会赢BTC、余币宝加息券等。

4. 参与指定代币现货/合约交易/现货网格策略,有机会瓜分$30,000等值$HTX奖池。

* 活动详情:https://www.htx.com.co/zh-cn/mars/activity-center?callId=174728142724462

活动3:HTX Square比特币知识小考:参与答题赢200 USDT奖励

5月16日10:00至5月23日23:59(UTC+8),HTX Square推出答题闯关赢福利活动。活动期间,关注HTX Square的火币社区账号,并在活动贴评论区回复题目的全部正确答案,即有机会瓜分200 USDT奖励。

* 活动详情:https://square.htx.com/zh/htx-square-pizzaday-win-200u/

活动4:披萨节赚币日:主流资产享最高10%年化补贴

自5月20日00:00:00至5月25日24:00:00(GMT+8),火币HTX面向新老用户举办披萨节赚币日活动。活动期间,新人用户申购新人专享产品,可享100%年化收益。所有用户参与USDT等14款指定币种旗下的定期、活期、鲨鱼鳍产品申购,享最高10%年化补贴。此外,符合净新增金额门槛要求的用户,可额外获得1张5% USDT活期产品加息券。

* 活动详情:https://www.htx.com.ec/zh-cn/support/95001601423089

活动5:披萨节C2C甄选派对:限时入金瓜分10,000 USDT奖励

自5月16日00:00:00至5月31日23:59:59(UTC+8),火币HTX C2C开启“披萨节C2C·甄选派对”活动,奖池高达10,000 USDT。活动期间,用户通过甄选站C2C入金100 USDT及以上即可获得2份瓜分奖池的份额,入金越多份额越多奖励越多。另外,平台将每天进行用户抽奖,中奖用户可获得披萨免单奖励。参与用户还可通过社交平台晒单,瓜分5,000 USDT奖池,以及每日10份等值必胜客双人餐奖励。

* 活动详情:https://www.htx.com.ec/zh-cn/support/45000849870474

活动6:KOL披萨节专场:邀请好友组队交易,赢取整箱茅台

自5月20日18时至5月25日18时,火币HTX限时开启KOL披萨节专场活动。活动期间,通过专属邀请链接/邀请码邀请好友组队交易且完成指定交易量,即有机会赢取最高6瓶整箱飞天茅台。

* 活动详情:https://www.htx.com.ec/zh-cn/support/35001621553884

活动7:闪兑交易赛:参与瓜分10,000 USDT奖池

自5月15日00:00:00至5月31日23:59:59(UTC+8),火币HTX开展巅峰兑换王闪兑交易赛。用户通过闪兑进行指定交易对交易,累计交易额≥500 USDT,即可瓜分5,000 USDT,单人最高可得1,000 USDT。完成10笔兑换即可获得额外瓜分资格,交易次数越多瓜分越多。另外,历史未闪兑过的新用户完成首笔兑换,额外瓜分2,000 USDT新人奖池,最高得20 USDT!

* 活动详情:https://www.htx.com.ec/zh-cn/support/25001446791888

5月22日不只是纪念比特币第一次“真实交易”的历史瞬间,更是全球加密用户共享红利、共庆变革的特别节点。借此机会,火币HTX通过多元化玩法打造全方位福利盛宴,不仅强化用户参与感与节日仪式感,也充分展示平台生态活力。

披萨已备好,盛宴已开启——现在,就来火币HTX,尽享这场属于加密用户的年度狂欢!

某巨鲸1小时前向币安存入350枚BTC

Posted on 2025-05-20 15:2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某巨鲸1小时前向币安存入350枚BTC,价值约3717万美元,此前,该巨鲸已经在5月11日向币安存入1000枚BTC,价值约1.04亿美元。

James Wynn:比特币已两次触及支撑位并反弹,预计下周达11.8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5-20 15: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James Wynn发文表示,比特币目前处于明确的价格通道内,已两次触及支撑位并反弹,第三次触底通常不会突破。他认为近期价格下跌主要是市场操纵者清算过度杠杆多头的结果,而$100k附近存在强大心理支撑位。

技术面上,小时线出现多头吞没形态,周线MACD首次自去年11/12月以来转为看涨。Wynn预测比特币将在短期波动后上涨至$118k水平,并提醒投资者保持冷静,遵循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Fireblocks:90% 的机构正在其运营中使用或探索使用稳定币支付

Posted on 2025-05-20 15: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Fireblocks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90% 的机构正在其运营中使用或探索使用稳定币支付,其中已经开始使用的机构接近一半。

James Wynn用 40 倍杠杆增持 BTC 多头仓位,仓位总价值为5.33亿

Posted on 2025-05-20 15:0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James Wynn 增加 40 倍杠杆的 BTC 多头仓位,当前仓位价值超 5.33 亿美元。此外,其还持有 10 倍杠杆的 PEPE 多头仓位,共浮盈 2292 万美元。

CZ:管理加密货币投资风险需考虑三大要点

Posted on 2025-05-20 14:4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CZ(前币安CEO赵长鹏)今日在社交媒体发文强调投资加密货币的风险管理策略。他指出:”投资加密货币是有风险的,不投资加密货币也是有风险的。”并提出三点风险管理建议:一是评估最坏情况,思考”如果资产归零,你能否生存并维持现有生活方式”;二是考量自己能够承受多少次尝试;三是确保理解自己的投资行为,如不理解则应先学习和阅读。

超 400% 爆发增长,HashKey Exchange 场外大宗交易如何破解虚拟资产三大痛点?

Posted on 2025-05-20 14:40

随着传统资本加速布局,2025 年加密货币市场呈现显著机构化特征,企业机构级的大宗交易在加密行业需求凸显。具体来看,全球上市公司比特币持有量一季度环比激增 16.11% 至 68.8 万枚。持有公司增至 79 家,单笔 500 万美元以上大宗交易需求同比飙升 210%,超 21 亿美元比特币从散户钱包流向机构托管账户。

然而,行业合规机构匮乏、流动性割裂、资金安全隐患三大痛点制约市场扩容。

在此背景下,香港持牌平台HashKey Exchange的场外大宗交易业务(以下简称OPT)爆发式增长引发关注,其一季度交易量同比飙升超过400%、3 月单月激增 28 倍,二季度单日交易量突破 1 亿美元关口,其通过持牌合规、流动性聚合、银行级安全体系构建的解决方案,正以专业化功能创新破解行业困局。

合规真空下的信任危机:持牌经营如何重建行业公信力

HashKey OPT业务的强势增长,核心动力之一在于其严格的合规持牌经营,为交易信任构建了坚实基础。

虚拟资产行业长期受制于”无牌经营” 的信任困局。非合规交易平台往往通过伪造监管资质营造合规表象,实则以脱离市场逻辑的高收益承诺吸引投资者入金,继而通过限制提现、增设 “保证金”” 解冻费 “等附加条款实施资金截留。技术层面,这类平台普遍存在热钱包私钥管理混乱、冷热存储未有效隔离等结构性缺陷,导致黑客攻击事件频发。此类平台刻意弱化 KYC 审核流程,客观上成为洗钱活动、暗网交易甚至勒索软件赃款流转的灰色通道。这种生态环境不仅使普通投资者面临极高的决策门槛,更让机构投资者因合规风险评估成本过高而望而却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HashKey Exchange 作为香港首批持牌零售虚拟资产交易所,持有香港证监会第 1 类(证券交易)、第 7 类(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牌照及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严格遵循《证券及期货条例》与《打击洗钱条例》运营,每月接受证监会穿透式监管。这一合规资质形成鲜明行业对比。截至 2025 年 1 月,HashKey 是唯一进入 Coingecko 全球前十的香港持牌交易所(排名第 7),其合规性成为机构投资者筛选合作平台的核心指标。

持牌合规的保障,有效解决了传统无牌平台的信任盲区,为机构资金入场提供了等同于传统金融市场的安全锚点。而这,也是诸多机构和大资金投资者选择HashKey 场外大宗交易作为交易渠道的重要原因。

流动性分层困境:聚合生态如何破解交易效率瓶颈

HashKey OPT在市场效率上的突破,源于对流动性割裂困境的创造性破局,构建起极速且精准的交易执行体系。

虚拟资产市场长期面临流动性分布不均难题,中小平台订单簿稀薄致大额交易滑点高企,头部平台流动性垄断加剧市场割裂。机构投资者如果在二级市场进行大额交易时,常遇剧烈滑点,如非头部交易所单笔500 万美元以上订单,平均产生 1.5%-3% 的价格冲击;做市商报价意愿低,买卖价差扩至正常 2-3 倍,市场波动时流动性易蒸发。部分交易所采用 “柜台交易” 拆分大额订单,延长交易时间。流动性割裂迫使机构分散订单,加剧市场碎片化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机构用户需借助大宗交易规避二级市场此类损失, HashKey OPT通过‘聚合 + 创新’双轮驱动,构建起行业领先的流动性解决方案。2024 年推出‘闪兑’功能,并在 2025 年 4 月上线‘大宗交易’专属板块。HashKey OPT聚合 20 余家全球一线流动性供应商,依托专业的交易网络与高效匹配机制,为大额交易提供坚实的交易深度。确保交易高效执行且成本可控,显著提升了大宗交易的效率。

2025 年 Q1 OPT业务量较上季度实现翻倍增长,成为增长最快的核心业务板块。与此同时,平台与全球顶级银行的深度协作实现了法币与数字资产的一站式结算,大幅降低资金流转摩擦。这种 “流动性聚合 + 技术赋能 + 结算优化” 的组合拳,精准回应了机构客户对交易效率与成本控制的核心诉求。

资金安全隐患:资金安全护航下的行业新范式

此外,HashKey OPT的市场认可度持续跃升,其与全球顶级银行深度协作下对资金安全的创新守护与精密构建是核心支柱。

虚拟资产行业长期面临严峻的资金安全挑战。“黑 U” 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机构一旦涉及,资金冻结、法律纠纷与声誉崩塌随之而来。法币出入金通道混乱,非正规渠道导致资金流转效率低下,且易引发监管风险。此外,资产保管环节漏洞频出,冷热钱包比例失衡、硬件安全模块(HSM)部署率不足 10%,黑客攻击致使机构资产损失惨重。这些痛点相互叠加,使机构对虚拟资产交易顾虑重重,行业发展动能受限。

HashKey OPT构建起针对性防护体系。所有数字资产均经过严格链上检查,运用区块链分析技术追溯资产来源,从源头杜绝 “黑 U” 风险。用户直接与持牌交易所交易,持牌资质经过香港证监会等监管机构严格审核,确保交易全流程合法合规,避免卷入非法资金流转漩涡。在法币通道方面,接入渣打等主流大银行,凭借银行级风控体系保障资金往来清晰透明,这在加密领域屈指可数的优质通道,为机构解决了资金出入的合规难题。同时,强化金库管理,采用多重签名、实时监控等先进技术与管理流程,保障资产存储安全。这种 “链上溯源 + 持牌交易 + 合规通道 + 智能金库” 的多维防护,精准破解行业痛点,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资金安全的坚实保障,也为虚拟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结语: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的行业启示

HashKey OPT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 “功能合规化、交易机构化” 的市场逻辑。当行业还在为无牌乱象付出信任代价时,HashKey以持牌合规为基、流动性聚合为要、资产安全为本的功能设计,正在定义虚拟资产行业的新范式 —— 唯有将痛点转化为功能创新的支点,才能在机构化浪潮中开启可持续增长的新周期。

未来,HashKey Exchange 有望进一步推动虚拟资产市场从” 野蛮生长 “向” 价值驱动 “跃迁。其探索出的” 持牌合规 + 高效流动 + 资产安全 ” 模式,不仅为行业破解发展困局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更向传统金融体系证明,在技术创新与监管框架的平衡中,虚拟资产市场完全能够成长为成熟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尔街策略师预测欧股将迎20年来最强表现,有望碾压美股

Posted on 2025-05-20 14: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华尔街多家机构罕见达成一致预测,认为随着欧洲经济前景改善,欧洲股市将迎来相对美股20年来最佳的年度表现。根据彭博对20位策略师的调查,斯托克欧洲600指数预计年底将收于554点附近,较当前水平仍有上涨空间。

摩根大通给出580点的最高目标位,花旗集团则预测该指数将上涨4%至570点。摩根大通的预测显示2025年斯托克600指数表现将比标普500指数高出25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花旗银行的预测则是自2005年以来最好的。美银最新调查显示,全球基金经理中超配欧股的净比例已达35%,而对美股的净配置则降至两年最低水平。

Placeholder合伙人:GENIUS法案首先利好ETH,其次是SOL和TRX

Posted on 2025-05-20 14: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Placeholder 合伙人Chris Burniske表示,在所有加密资产中,GENIUS法案可能对以太坊(ETH)最为有利,主要归功于其强大的稳定币基础、完善的DeFi基础设施以及长期建立的机构关系。分析师认为Solana(SOL)将紧随其后,而波场(TRX)则可能成为被市场忽视的”黑马”。

HashKey Exchange 场外大宗交易业务破历史新高,一季度增长超 400%

Posted on 2025-05-20 14: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香港最大的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公布数据显示,其场外大宗交易(OPT)业务近期实现爆发式增长,一季度交易量较去年同期飙升400%以上,创下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OPT业务交易量较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翻倍增长,其中三月份单月交易量较2024年同期更是激增28倍。第二季度该业务单日交易量突破1亿美元大关,已成为HashKey Exchange增长最快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

为进一步优化交易体验,HashKey Exchange在过去半年先期推出“闪兑”功能,并于今年4月正式上线“大宗交易”专属板块,进一步贯彻最优价格执行与快速交割的原则,全面满足机构客户在大宗交易中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HashKey Exchange借助与全球顶级银行合作伙伴的深度协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资金流转安全低摩擦、效率更高。

HashKey Exchange未来将继续优化服务功能,为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交易解决方案,助力虚拟资产行业迈向更高效、更合规的发展方向。

稳定币法案 GENIUS Act 投票通过,哪些加密资产会因此受益?

Posted on 2025-05-20 14:24

撰文:深潮 TechFlow

加密市场的情绪,又一次聚焦于监管动作上。

5月19日,美国参议院以66-32的票数通过了GENIUS Act(《2025年美国稳定币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的程序性投票,这一里程碑式进展标志着美国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即将落地。

作为首个全面的美国联邦稳定币监管法案,GENIUS Act的推进迅速引发了加密市场的热烈反响,与稳定币相关的DeFi 和 RWA 板块,领涨了今天的市场。

GENIUS Act,是否会成为新一轮牛市的催化剂?

据花旗银行预测,到2030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至3.7万亿美元,而法案的通过更多的给了稳定币“合规”的定性和发展空间,传统公司的进入有了更加合理的理由。

市场也在期待增量资金的进入能够带来“大水漫灌”,为相关的加密资产注入新的流动性。

但在此之前,你至少应该先弄明白这个法案到底有哪些内容以及它背后的立法动机,才能为挑选相关的加密资产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

GENIUS Act,直译过来是“天才法案”的意思,但实际上它是《2025年美国稳定币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 of 2025)的缩写。

通俗一点说,就是美国国字号的立法文件。

市场之所以关注,原因在于它是美国历史上首个针对稳定币的全面联邦监管法案。而在此之前,稳定币和加密货币,一直处于一个微妙的灰色地带:

法无明令禁止即可为,但法又无清晰的规则告诉你“怎么为”。

GENIUS Act的目标是通过明确的监管框架,为稳定币市场提供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巩固美元在数字金融中的主导地位。

总结起来,法案的关键内容包括:

  • 储备要求: 稳定币发行者必须100%储备支持,储备资产需为美元、短期美国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并每月公开储备构成。

  • 监管分级: 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发行者(如Tether、Circle)需接受联邦储备系统或货币监理署(OCC)的直接监管,小型发行者可由州监管。

  • 透明度与合规: 禁止误导性营销(如声称稳定币受美国政府担保),并要求发行者遵守反洗钱(AML)和了解客户(KYC)规定,市值超500亿美元的发行者需年度审计财务报表,以确保透明性。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对稳定币的态度实际上是友好的,但前提是稳定币需以美元为储备,同时需满足公开透明的要求。

回看历史,GENIUS Act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美国多年来稳定币监管探索的集大成者。我们也快速梳理了一下这个法案的全时间线,帮助你快速的了解法案的背景和动机:

稳定币市场快速发展,但监管缺失导致的风险也日益凸显,例如2022年算法稳定币UST的崩盘事件,凸显了对清晰监管的需求。

早在2023年,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曾提出STABLE Act,试图为稳定币建立监管框架,但因两党分歧未能在参议院通过;

2025年2月4日,参议员Bill Hagerty 联合Kirsten Gillibrand 和 Cynthia Lummis 等两党议员,正式提出GENIUS Act,旨在平衡创新与监管。3月13日,法案以18-6票通过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审议,展现了较强的两党支持。

然而,5月8日的首次全票投票因未达60票门槛(48-49)而失败,部分民主党议员(如Elizabeth Warren)担忧法案可能惠及特朗普家族的加密项目(如USD1稳定币),认为存在利益冲突。

经过修订,法案增加了对大科技公司的限制条款,消除了部分议员对利益冲突的顾虑,最终在5月19日以66-32票通过程序性投票,预计很快将以简单多数通过参议院全票表决。

那么,立法走到这一步的意义在哪?

首先,市场想要一个确定性。法案投票通过基本上标志着美国稳定币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填补了长期的监管空白,为市场提供了确定性。

其次,明牌了要通过稳定币巩固美元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数字人民币和欧盟MiCA法规的竞争压力下。

最后,GENIUS Act的推进可能为更广泛的加密市场立法(如市场结构法案)铺平道路,推动加密行业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你们要的出圈有了法律基础。

利益相关的加密资产们

GENIUS Act的核心条款直接影响了稳定币生态,并通过连锁效应波及整个加密市场。这一监管框架不仅将重塑稳定币行业,还将通过稳定币的广泛应用,影响DeFi、Layer 1区块链和RWA等多个加密赛道。

而部分赛道中的项目并不完全满足法案的监管要求,如果要将法案视作一种利好,则需要在产品设计和业务上做相应调整。

我们整理了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并将受益点和调整点盘点如下。

  1. 中心化稳定币发行者:

法案的储备要求(100%流动资产,需持有美债)和透明度规定(如月度披露)对中心化稳定币最为有利。这些稳定币已基本符合要求,监管明确将吸引更多机构资金入场,扩大其在交易和支付领域的使用。

$USDT(Tether): USDT是市值最大的稳定币(2025年市值约1300亿美元),其储备构成中约60%为美国短期国债(约780亿美元),40%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数据来源:Tether 2025年第一季度透明度报告)。

GENIUS Act要求储备资产以美债为主,Tether已完全符合,且其透明度措施(如季度审计)也满足法案要求。不过重点在于 USDT 的使用一直有灰色产业的部分(电诈等),如何调整业务以适应监管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USDC(Circle): USDC市值约600亿美元,储备构成中80%为短期美国国债(约480亿美元),20%为现金(数据来源:Circle 2025年5月月报)。Circle已在美国注册并积极配合监管(如2024年申请IPO),其储备完全符合法案要求。法案通过可能使USDC成为机构首选稳定币,尤其在DeFi领域(2025年USDC在DeFi中的占比已达30%),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1. 去中心化稳定币 :

$MKR(MakerDAO,发行DAI): DAI是最大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值约90亿美元),通过超额抵押加密资产(如ETH)发行,当前储备中约10%为美债(约9亿美元),主要为加密资产抵押(数据来源:MakerDAO 2025年5月报告)。

GENIUS Act对储备资产的严格要求可能对DAI造成挑战,但若MakerDAO增加美债储备比例,则可受益于市场整体增长。$MKR持有人可能因DAI使用量增加而获利(2025年MakerDAO协议年收入约2亿美元)。

$FXS(Frax Finance,发行FRAX): FRAX市值约20亿美元,采用部分算法机制(50%抵押,50%算法),抵押资产中约15%为美债(约3亿美元)。若Frax调整至全抵押模式并增加美债比例,则可受益于市场扩张,但其算法机制可能面临监管压力,因为法案并不保护算法稳定币。

$ENA(Ethena Labs,发行USDe): USDe市值约14亿美元,通过ETH对冲和收益策略发行,储备中仅5%为美债(约7000万美元)。

其策略或需大幅调整以符合法案要求,若成功,则可因市场增长而受益,但其中也有风险。

  1. DeFi交易/借贷

$CRV(Curve Finance): Curve专注于稳定币交易(2025年TVL约20亿美元),其流动性池中70%为稳定币交易对(如USDT/USDC)。

GENIUS Act推动的稳定币使用量增加将直接提升Curve的交易量(当前日均交易量约3亿美元),$CRV持有人可通过交易费用(年化收益率约5%)和治理权获益。若稳定币市场按花旗预测增长来刻舟求剑,Curve的TVL可能同步再增20%。

$UNI(Uniswap): Uniswap是通用DEX(2025年TVL约50亿美元),稳定币交易对(如USDC/ETH)占其流动性的30%。法案带来的稳定币交易活跃度提升将间接利好Uniswap,但其受益程度低于Curve(因业务更分散),$UNI持有人可通过交易费用(年化约3%)获益。

$AAVE(Aave): Aave是最大借贷协议(2025年TVL约100亿美元),稳定币(如USDC、DAI)在其借贷池中占比约40%。

法案通过将吸引更多用户使用稳定币进行借贷(如抵押USDC借ETH),Aave的存款和借款量可能进一步增长(基于当前趋势)。$AAVE持有人受益于协议收入(2025年年收入约1.5亿美元)和代币价值提升。

$COMP(Compound): Compound的TVL约30亿美元,稳定币借贷占比约35%。与Aave类似,稳定币借贷增加将利好Compound,但其市场份额和创新速度低于Aave,$COMP的潜在涨幅可能相对较小。

  1. 收益协议

$PENDLE(Pendle): Pendle专注于收益代币化(2025年TVL约5亿美元),稳定币常用于其收益策略(如USDC收益池,当前年化收益率约3%)。法案推动的稳定币市场增长将增加Pendle的收益机会(如收益率可能升至5%),$PENDLE持有人可能因协议收入增长(2025年年收入约3000万美元)而受益。

  1. Layer1

$ETH(Ethereum): 以太坊承载90%的稳定币和DeFi活动(2025年DeFi TVL超1000亿美元)。法案推动的稳定币使用量增加将提升以太坊链上交易量(当前Gas费用年收入约20亿美元),$ETH价值可能因需求增长而上涨。

$TRX(Tron): Tron是稳定币流通的重要网络,公开数据显示 2025年Tron链上USDT流通量约600亿美元,占USDT总量的46%;法案推动的稳定币使用量增加或将提升Tron的链上活动。

$SOL(Solana): Solana因高吞吐量和低成本成为稳定币和DeFi的重要平台(2025年TVL约80亿美元,链上USDC流通量约50亿美元)。稳定币使用量增加将推动Solana的DeFi活动(当前日均交易量约10亿美元),$SOL可能因链上活跃度提升而受益。

$SUI(Sui): Sui是新兴Layer 1(2025年TVL约10亿美元),支持稳定币相关应用(如Thala的稳定币和DEX)。法案推动的稳定币生态增长将吸引更多项目在Sui上部署,$SUI可能因生态活跃度提升(当前日均活跃用户约50万)而受益。

$APT(Aptos): Aptos同样是新兴Layer 1(2025年TVL约8亿美元),其生态支持稳定币支付。稳定币流通增加将推动Aptos的支付和DeFi应用,$APT可能因用户增长而受益。

  1. 支付赛道

$XRP(Ripple): XRP专注于跨境支付(2025年日均交易量约20亿美元),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特性可与稳定币形成互补。法案推动的稳定币跨境支付需求增加(如USDC用于国际结算)将间接提升XRP的使用场景(如作为桥梁货币),$XRP可能因支付需求增长而受益。

$XLM(Stellar): Stellar同样专注于跨境支付(2025年日均交易量约5亿美元),曾与IBM合作推出World Wire项目,使用稳定币作为桥梁资产。

  1. 预言机

$LINK + $PYTH:预言机为稳定币和DeFi提供价格数据,法案推动的稳定币市场扩张将增加DeFi对实时价格数据的需求,链上数据调用量可能增长。

但这更像是一种板块利好逻辑的延伸,而非完全的强相关。

  1. RWA

$ONDO(Ondo Finance): 专注于将美债等固定收益资产代币化,其旗舰产品USDY(美债支持的稳定收益代币)已在Solana、Ethereum等链上发行(2025年USDY流通量约5亿美元)。GENIUS Act要求稳定币储备持有美债,直接利好Ondo的美债代币化业务,USDY可能成为稳定币发行者的首选储备资产之一。此外,稳定币流通增加将推动散户和机构通过USDC购买USDY,Ondo的资产代币化需求可能增长,$ONDO持有人将受益。

美元,更大的阳谋

美国推动稳定币立法,也算是一场”阳谋”。

一方面美国希望弱美元政策,增加出口,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美元全球货币的地位。

通过支持稳定币发展,美国在不增加美联储负债的情况下,以数字化方式延伸了美元的全球影响力——目前99%的稳定币都与美元挂钩。

同时,要求稳定币必须持有美国短期国债作为储备的监管规定,巧妙地为美债找到了新的买家,正如Tether持有的美债规模已经超越不少了发达国家。

这一政策既维持了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又为美国庞大的债务寻找到了可靠的购买者,可谓一石二鸟。

GENIUS Act的通过,无疑是加密市场的一个里程碑,它通过稳定币和美债的绑定,为美元霸权的延续提供了新路径,同时推动了加密生态的全面繁荣。

然而,这一“阳谋”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其对美债的高度依赖、DeFi创新的潜在压制以及全球竞争的不确定性,都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

不过,不确定性总是加密市场前进的阶梯。

风险可以不确定,但参与者们都在等一个确定性的牛市到来。

分析师:多项技术指标显示比特币上涨动能减弱

Posted on 2025-05-20 14:2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分析师Ali发文警示投资者关注比特币(BTC)当前价格走势的潜在风险信号。尽管比特币接近历史新高,但已达到主要阻力位,同时出现上吊线蜡烛图形态、看跌RSI背离以及MACD看跌交叉等多项技术指标。这些信号综合表明市场动能正在停滞,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态度。分析师强调,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建议密切关注这些技术指标的进一步发展。

因经济衰退风险缓解,丹麦丹斯克银行推迟美联储降息预期

Posted on 2025-05-20 14:2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丹斯克银行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近期关税驱动的经济衰退风险正在缓解,该机构推迟了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测。丹斯克银行现在预计美联储下一次降息将在9月份,比之前预测的6月份晚了一个季度。然而,他们维持对终端利率的预测为3.00%-3.25%。随着美联储开始每季度降息一次,最终利率现在要到2026年9月才能达到。宽松的金融环境、较低的关税以及4月份强于预期的宏观经济数据降低了近期降息的必要性。但长期来看,结构性增长放缓和信贷增长依然低迷,继续预示着未来将进一步降息。

HTX DeepThink:加密山寨轮动季,谁能接住比特币的溢出资金

Posted on 2025-05-20 14:04

进入5月中旬,宏观数据空窗期带来短暂平静,加密市场情绪却持续升温。在主流资产震荡上行的同时,资金开始向基本面扎实的优质山寨币轮动。本期HTX DeepThink#5,HTX ResearchChloe(@ChloeTalk1)带来市场宏观展望与策略布局分析,重点聚焦SUI 生态与 AttentionFi 赛道的板块轮动潜力。

宏观展望:市场情绪升温,短期仍偏多

本周美国缺乏重磅经济数据,市场焦点集中在美联储官员对“年内或仅降息一次”言论的回应上。期权市场显示多头情绪占优:Call/Put 持仓比高达 1.55,看涨合约的溢价持续走高;而短期隐含波动率(IV)却被压至 35–40%的18个月新低。

这意味着市场“情绪高涨,波动平静”——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30–45天内或将再度上攻新高,往10.5-11.5万美元区间突破。然而,这种“高情绪 + 低波动”往往掩盖着高杠杆累积的风险,一旦波动率飙升或 BTC 有效跌破 10万美元,可能引发去杠杆踩踏式调整。

行情策略:轮动布局优质山寨,借势承接溢出资金

操作上,在控制总仓位的前提下,如将部分资金轮动配置至基本面扎实、流动性强的优质山寨币,或能承接比特币上涨带来的溢出动能。本期HTX DeepThink #5 为您精选潜力赛道标的,仅供投资者参考。

SUI生态:主链新高,龙头项目仍处估值洼地

近期SUI 主链市值创下历史新高,但其生态项目尚未出现系统性补涨。当前或是低位布局生态龙头的关键窗口。火币HTX已率先上线两大高潜力 SUI 项目:Haedal与Bluefin。

● Haedal:SUI 链上龙头 LST 协议,占据 76%市场份额,具备极高网络效应。

● Bluefin:SUI 生态主力 Perp DEX,市值仅 3,160万美元,却已实现820万美元 年化收入,市销率仅3.8x,相比GMX(9.1x)和 Drift(12.4x)明显低估。其即将上线 V2 升级,引入veToken 模型和用户激励,有望带动交易活跃度与协议收入双升。

在SUI 主链热度持续上行的背景下,Haedal 与 Bluefin 作为核心基础设施项目,具备估值修复与Beta 上行的双重潜力,可中线关注与布局。

AttentionFi 赛道:牛市流量红利的捕手

在当前牛市阶段,随着新项目层出不穷,Web3 世界的流量成本迅速提高。以传统买量模型来看,用户获取成本通常由流量× 转化率决定:例如在Telegram、Google 或小红书等平台,每次点击成本约为 0.5–1美元,平均转化率为10%,意味着项目需支付 5–10美元才能获得一名真实留存用户。而Kaito 提供了一个效率更高的「流量引擎」:其 API 基于「声誉× 高质量互动」计费,同样预算下获取的真实用户留存提升3–4 倍,单用户成本压至2–3美元,显著低于其他渠道,同时早期与多个热门项目合作空投积累了巨大的用户池。这种降本提效也带动Kaito 快速扩张——近 3 个月内接入项目从 30 增至 120,调用量翻了 4 倍。

与此同时,$KAITO 社区质押量已达 1,970万枚,协议已累计回购并销毁370万枚代币,进一步提升币价上限。在Base 链 IDO 平台 Virtuals中,用户只需质押≥5,000 枚 $KAITO,即可获得 Virgen 积分用于兑换 IDO 额度,构建出“质押 → 积分 → 套利”的闭环。需要注意的是,项目若希望上线 Kaito 的 Yapper Leaderboard,需投入不低的拉票成本和$KAITO 质押;对此,团队可通过 GiveRep进行零成本的声誉筛选与种子社区构建,后续再接入Kaito 进行爆量操作,类似于大小型交易所关系。GiveRep与SUI Foundation关系密切,与 ika、Typus 等SUI热门项目合作,并有一定空投预期。当前,火币HTX 已上线 $KAITO,在牛市流量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Kaito 通过低成本精准触达用户与协议通缩设计,成为值得关注的潜力资产。

注:本文内容并非投资意见,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产品之要约、要约招揽或建议。

关于HTX DeepThink

HTX DeepThink是火币HTX倾力打造的加密市场洞察栏目,聚焦全球宏观风向、核心经济数据与加密行业热点,为市场注入新的思考力量,在变幻莫测的加密世界,助力读者“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关于HTX Research

HTX Research 是 HTX Group 旗下的专属研究部门,负责对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及新兴市场趋势等广泛领域进行深入分析,撰写全面报告,并提供专业评估。HTX Research 致力于提供基于数据的洞察和战略前瞻,在塑造行业观点和支持数字资产领域的明智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凭借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前沿的数据分析,HTX Research 始终站在创新前沿,引领行业思想发展,并促进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的深入理解。

HTX DeepThink:当前加密市场情绪高涨波动平静,比特币或突破新高

Posted on 2025-05-20 14: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HTX Research研究员Chloe(@ChloeTalk1)在最新一期HTX DeepThink专栏中分析指出,近期加密市场正处于“情绪高涨,波动平静”的阶段。期权市场显示多头情绪占优,Call/Put 持仓比高达1.55,看涨合约的溢价持续走高;而短期隐含波动率(IV)却被压至 35–40% 的 18个月新低。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30–45天内或将再度上攻新高,可能突破 10.5-11.5万美元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高杠杆累积的风险,一旦波动率飙升或 BTC 有效跌破 10万美元,可能引发去杠杆踩踏式调整。

Chloe表示,面对当前行情,在控制总仓位的前提下,如将部分资金轮动配置至基本面扎实、流动性强的优质山寨币,或能承接比特币上涨带来的溢出动能。值得关注的赛道包括SUI生态龙头项目代币,以及以Kaito为代表的AttentionFi。

注:本文内容并非投资意见,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产品之要约、要约招揽或建议。

币安Alpha将上线TOKYO GAMES TOKEN (TGT),交易开放时间为5月21号

Posted on 2025-05-20 14: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Alpha将上线TOKYO GAMES TOKEN (TGT),交易开放时间为5月21号,符合条件的用户需要使用币安 Alpha 积分在 Alpha 活动页面上领取空投,该页面将于 5 月 21 日公布活动规则。

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999年首次推出以来的最高水平

Posted on 2025-05-20 13: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999年首次推出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跃升至2.555%,为2000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某新钱包从币安提取超 20 万枚 TRUMP 代币,价值约 262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5-20 13:4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某新钱包从币安提取 203230 枚 TRUMP 代币,价值约 262 万美元。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上线 NANI、KIWI

Posted on 2025-05-20 13: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 上线 Solana 生态的 MEME 代币 NANI、KIWI。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旨在无缝连接 CEX 与 DEX,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链上交易体验。用户可直接使用 Bitget App 中的现货账户(USDT/USDC)交易链上热门资产。目前已支持 Solana(SOL)、BNB Smart Chain(BSC)与 Base 等热门公链。

专访以太坊基金会联合执行董事 Hsiao-Wei Wang:探寻以太坊的未来

Posted on 2025-05-20 13:25

ETHPanda Talk 是一个聚焦于如何基于以太坊构建美好数字未来的节目。我们会邀请杰出的以太坊建设者,分享他们建设以太坊的动机和正在推进的项目,以及相关的经验和收获,包括他们对未来的展望。希望通过挖掘这些背后的故事和理念,为大家带来更多元的一些视角或者灵感,激发大家共同参与以太坊的建设。

本期 ETHPanda Talk 的嘉宾 Hsiao-Wei Wang 在 2017 年以研究员身份加入以太坊基金会,并在过去将近 8 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以太坊基金会内部任职,参与了包括 The Merge、Shapella、Dencun 等多重以太坊重要升级,在 2025 年 4 月,她刚刚接任以太坊基金会的联合执行董事,这也是她上任之后对外接受的第一个专访。

本期我们与 Hsiao-Wei 共同探讨了她的成长经历、以太坊技术路线图确定的细节、社区构建的亮点与难点和她在以太坊基金会的工作。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新的想法和思考。

Hsiao-Wei Wang 个人的成长经历

Bruce:

你最初是以研究员的身份加入进去的,一步一步成长,所以我相信很多观众对你的这个人成长经历比较感兴趣。你刚刚提到 17 年进入这个行业,有没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一些人,或者说时刻把你带到这里,以及你是什么原因加入以太坊,有哪些心路历程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Hsiao-Wei:

我的个人背景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到电信领域。Base 在台湾。在这期间有一天公司内部的一次培训主题刚好是区块链,主要都是讲比特币。

2016 年的时候,当时在台湾没有几家区块链的初创企业,主要都是交易所,让一般人可以在台湾买比特币的平台。我正在想是不是该转换跑道的时候,我的大学同学刚好跟我说,他们公司刚好要成立一个区块链的研究部门,就投了自己的履历过去。后来很荣幸的遇到在这前一份工作的期间,有一位我的前同事,也是我在后来在以太坊基金会的前同事 Chen Chang-wu 老师(现在在 ImToken)。他先去了以太坊基金会当研究员。2017 年左右的时候,基金会在亚洲地区在招聘研究员,所以我也投了。基金会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特别的机会,因为我在前公司的时候,有学习到以太坊的知识,也感受到了以太坊的社群文化,我感觉这个世界上除了比特币以外,还有很多区块链的创新。以太坊是特别吸引人的,所以说加入了以太坊基金会。

Bruce:

在这么多年的一个研究员的生涯中,做了哪些事情或者学了哪些东西,让你感觉突然一下子升级了,获得了巨大的突破或者是成就感?

Hsiao-Wei:

作为以太坊研究员,我们有一半的研究会被采用,另外一半可能不会被采用。Beacon Chain 有很多次的路线图改变。我觉得直到 Beacon Chain 上线才觉得我们终于找到一个确定的路线。不管是 PoS,也有 Sharding 的部分找到一个整合性的路线。那在之前的其他研究也没有说白费了,有部分应用到,但是我觉得当时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Bruce:

我们也知道就是在 22 年的时候以太坊完成了 The Merge,然后从 PoW 正式转为了 PoS,这个难度经常被比喻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换引擎。全程参与之后,你觉得当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没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一些小故事?

Hsiao-Wei:

因为我们已经有很多东西在链上,很多的人参与了这个项目。那么有很多的客户端,我觉得协调人力这件事情真是最大的挑战。

有一个小彩蛋,Deposit Contract 前面有很多个 0,因为是一个未来好几年大家都会一直用,要记得这个地址。所以当时负责 Deploy 的人花了一些时间计算生成这个独特的地址,降低钓鱼诈骗的风险。我们也在很多地方去防止其他 Scammer 利用 Deposit 这件事情去骗钱。所以说有花一些心思来产生这个合约地址,让这个合约地址前面很多个 0。

(Deposit Contract:

0x00000000219ab540356cBB839Cbe05303d7705Fa)

Bruce:

我记得 The Merge 有一个熊猫 meme,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Hsiao-Wei:

这是七龙珠的梗。当时我刚好要给做一个讲演介绍 The Merge,然后我在想要如何让大家了解的我们不是把原本的链给打掉,而是说让含 Consensus Layer(共识层)的 Beacon Chain 去合并,这个合并用什么方式具像化出来。刚好找到有一个熊猫合并的 meme 图,就是一只黑熊的一个白熊。这是一位泰国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就拿来做这个比喻,后来红极一时。

The Merge Panda meme

所以 ethPandaOps 在那时成立,他们当时是 The Merge 背后非常强大的 DevOps 团队,负责以太坊网络运维,后来他们就取名叫 ethPandaOps。

Bruce:

其实在这几年我们也能看到,整个行业有一些比较大的一些波动,也经常会有一些所谓的以太坊杀手,你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 emo 过,或者说质疑过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你如果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你是怎么样坚持下去的?

Hsiao-Wei:

有的人用区块链技术做不好的事情,可能给了社会大众很负面的观感,导致普罗大众讲到 Crypto 认为有一点投机的意味。我们在这个行业中,希望技术进步,这个现象是我们有更好的愿景的人比较哀伤的事情。

幸运的是,我身边的同事们,大家的氛围很像,当然教育也很重要,但我们可能没办法一瞬间改变大家对链上的一些负面的印象。但是有区块链或者是以太坊上有什么好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把发扬光大,这是我们能做的地方。

Bruce:

我其实也有感受到,选择跟建设者一起,环境还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如果你情绪比较低落的话,你可以大家一起抱团取暖,然后一起做一些研究和尝试,慢慢的可能就好了。

Hsiao-Wei:

但是另一个部分还我想才强调的是因为有的时候需要离开象牙塔,去听听一些负面的意见。因为最近比较有在努力。

以太坊技术路线和未来发展

Bruce:

我们能够经常看到 Vitalik 每年会更新,发一个很复杂的充满各种术语的路线图,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路线图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怎么定下来的,以及怎么推进?大概流程是怎么样?

Vitalik’s Ethereum Roadmap in 2023

Hsiao-Wei:

Vitalik 前三年多都有发这个图,去年我们也有催他发,结果他后来选择的是写了 6 篇文章:《Possible futures of the Ethereum protocol》。

他的技术的 Roadmap 是一个 High Level 的引导,他指出我们想要做这个方向,那其实内部又有 A、B、C 三个计划,然后哪一个比较容易取得成功是今年开发者、研究员要去思考的。他给的是一个 High Level 的想法,然后同时算是一个看社群沟通的渠道,不过实际上的开发进度的方向,其实还是我们社区的 Core Devs 去决定的。他画这个图的时候其实很简单,然后研究员的想法去切入。后边如何实践这个路线图又有不同的选项提出来。

有很多 EIP 在被放到链上前可能已经存在了 3 年、5 年之久。先有了一个提案,提案被采纳时间非常的广。也许几周前才被放进去,像 EIP-7702 可能是比较晚期才被采纳。

以太坊的 GitHub 上有个 EIP 的 Repository,任何人都可以去这里发一个 EIP 提案,用 Template 去写提案,内容是你对 Protocol 有的一个具体的要怎么改,然后当这个提案受到比较多的关注,比较多 Review 之后,就有机会去 ACD(All Core Devs 周会)上面讨论,让所有客户端的开发者还有研究员讨论。

通常会有以为特别支持这个 EIP 的人会参加会议做演示,其他人会给出一些反馈和信号,这个 EIP 如果有很大的声量的话,就更有可能被采纳。提出到在 ACD 上讨论,再到最后的 EIP Inclusion(包含)的会议。在上个月的时候,因为 Pectra 已经即将在 5 月初硬分叉,大家已经开始在计划下一个硬分叉的内容了。

当这个 EIP 非常有可能被采纳的时候,我们会给它一个 Tag 叫做 CFI (Consider for Inclusion),释放出更大的信号,让业界的人也去关注一下。

简单总结一下,Vitalik 会大概定路线,但是不会涉及到特别具体的内容,由研究员去这些方向上做一些推进。同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提交 EIP 的方式来向社区告诉大家想做变更,然后再通过 ACD 开会,再通过社区的反馈改进,最后定稿 EIP 发布,之后各个客户端团队开始开发变更,然后在既定时间上线。

Hsiao-Wei:

ACD 历年主要的组织者都是 EF 的人,EF 也在思考我们需要领导到什么程度。每一次硬分叉不太一样。像 Pectra 升级的 Core Dev 他们都各有用户希望被采纳的东西,所以最后范围其实是颇大的,但像 Fusaka 大家的共识就是给我们需要 PeerDAS,大家有比较凝聚的共识,这个过程简化不少,每次的协调都不太一样。

Bruce:

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它不像一个公司运作,而是由整个社区大家一起参与去推动一个影响非常广泛的一个升级。你预期 Pectra 升级在 5 月份就是会上线,会带来哪些实际的变化?里面这些 EIP 你最看好哪一些?

Hsiao-Wei:

EIP 各自有各自的用途,不过对开发者、对应用上影响最大是 EIP-7702,它能够让你在对你原本的 EOA 地址去设置一个代码,如果原本代码单位是空的话,你可以去改变它的值。它只是提供的功能,但要是什么代码,这就是有非常广的设计。我们希望这个改变能够解锁账户抽象的一些设计,铺了一条很广的路。那你 Layer 1 上要怎么样设计这个 AA 的合约 ,还有 Layer 2 要怎么样设计,有非常多的选择。

以太坊基金会也非常积极地在协商一个能够业界通用的标准。当然这也很有趣,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设计、更多创新。不过同时还希望大家用的都是安全的合约。

Bruce:

我最近也在看 EIP-7702,我觉得想象空间确实是非常大,以前我们要点各种弹窗,可以合并成一笔。包括 Gas Fee 和 Sponsorship 代付,但同时我也觉得如果特别灵活的话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你有什么看法,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保护安全性?

Hsiao-Wei:

首先就是 AA 的合约,它必须要经过完全审计。基金会也有提供实现案例,通过基金会提升大家用合约的信任度。在钱包的标准上,我们很多团队在钱包去整合这块功能。

Bruce:

其实在以太坊扩容是一个非常长久的话题。我们经也能经常看到包括像分片、ZK 一些词或者概念。从你的视角来看,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ZK rollup、分片大概是什么概念,还有哪些重要的工作,以及主要挑战在什么地方?

Hsiao-Wei:

分片的概念其实是来自于数据库的设计。我们以前比较早设计,会有开放的主链,然后其他有一些 Shard Chain 在底下,但现在我们的同时有一个 Rollup-centric 的路线图,不是往下,而是往上,往上层有 Layer 2,所以说可以看到 Sharding + ZK rollup 上下层同时去扩容 Layer 1 的开发,近期来说主要是我们要怎么样去增加 Blob 的数量?Blob 是以太坊的资料层(Data Layer)一旦增强后, Layer 2 能够定期传入到 Hash 值到 Layer 1 的空间,整个频率也希望能够增加。

所以说如果我们扩容 Layer 1,其实同时也帮助了 Layer 2 的,两个乘起来是整个以太坊的输出。

Bruce:

主要挑战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加速这个开发进展呢?

Hsiao-Wei:

近期的话目标主要是在测试,我们有很多客户端。研究部分,设计密码学算法已经差不多,但是网络层的话,这是一个工程上的问题。需要更多测试和参数调整。还有也许一个客户端内部测试是 OK 的,但是到了互操作的时候可能有一些问题。所以说定期主要目标就是测试。所以大家有时有空去测试网多刷一刷也是挺好的。

以太坊生态、应用和社区的发展

Bruce:

以太坊生态不仅仅包含协议层,还有应用、社区等,你觉得那些应用有爆发潜力?你有什么观察或者想法?

Hsiao-Wei:

我个人觉得有趣的方面可能是 Identity(身份)或者是 SocialFi 的设计。近期我觉得有趣的是 Farcaster 上的小程序。因为你看到你朋友在用什么,在玩什么游戏,马上就可以分享给社交平台。这种小程序反而是蛮容易渗入一般用户的生活之中,但要爆发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里创新的话,可能马上就会找到一些用户群去使用。

更大型的项目的话,可能未来一两年金融上设计的部分不知道能不能有些有趣的设计,一部分是 DeFi,那希望有能看到更有创新的应用案例,另一部分是近期比较火红的是 RWA,应该也能归类在一部分的应用范畴。

Bruce:

以太坊的社区很多都是由当地的以太坊爱好者、志愿者自发的成立。但是通常人力或者资金有时候并不会特别稳定。从你的视角来看,你们觉得社区他们有没有更稳健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你有没有见过社区做得比较好的案例?

Hsiao-Wei:

我其实同时是台北 Seminar、ETHTaipei 的联合发起人。台湾蛮多社群的成员是开源的社群,可能有些是 Python PyCon 的成员,或者说之前在其他社群有一个开源软体的精神在。所以很多人想用开源精神去做以太坊。

2018 年 3 月 19 – 21 日 Ethereum Sharding Workshop in Taipei

台湾比较有趣的是大家对于做公共利益的事情没问题,我们白天工作,晚上带大家在一起挖坑、补坑、做事。

但是这个行为模式非常需要带新人进来,你要怎么样把这个精神传下传递出去?我觉得不断的 Onboard 新人进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是开源的社群,个人在这个社群之中没有太大的 Ownership ,每个人做点事。如果没有人,那这就是你的工作。如果没有开源的背景,的确在其他地方可能不太容易推行这个模型。

中文区有很多有趣的设计,各自有个不同的风格。可能因为台湾比较小,好像做事的人都是同一群人。多元性就比其他地方低一点。其他的大地方的话就各自雨后春笋之类的冒发出来,我觉得这也很好。

Bruce:

聊到这种各种多样性的社区。从 18 年以来,你就一直在推进一些相关的以太坊社区,包括 ETHTaipei 发展。亚洲的开发者社区有哪些优势或者挑战?我们在全球 Ethereum system 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Hsiao-Wei:

我觉得亚洲开发者其实有很多很厉害的人。亚洲的强项是做产品,做用户体验是比较厉害的。我感觉欧美也许研究以太坊的历史比较悠久一点。所以说两边就是有时候文化上是有一点差别。我觉得一方面来说保有特色也其实蛮重要,如果能够更好的交流的话更好。以太坊我们要做世界计算机,必须面对全球的用户、全球开发者,所以说文化想法的断层,我希望能够透过沟通去了解对方。

Bruce:

我这个也有同感,因为整个亚太区人非常多的,而且大家文化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说我们在用户体验,应用层面还是会更有经验一些。我们再从整体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社区相关的工作有哪些是你觉得缺少推动或者支持,或者换句话说哪些尚未开发或者比较空白的部分是大家去推动,能够让整个以太坊生态变得更好呢?

Hsiao-Wei:

近几年因为 AI 太方便了,所以说阅读英文信息好像不是太大的问题。感谢 ETHPanda 马上就会提供中文的重点摘要翻译在推特上,响应的速度很快。不过我觉得可能翻译在这几年的,需求会下降,这是大家都享有 AI 的福利。我们需要能够推动带进更多的新血加入。我加入社群 7 年就是真的是老人了。那我们要怎么样去 Onboard 更多的新人进来?那新人的话主要希望能在学生社群去做推广。

以太坊基金会的工作内容

Bruce:

现在你在以太坊基金会担任联合执行董事,你从这个研究员到今天执行董事职位变化之后,你的日常工作有没有什么变化?遇到了哪些新的挑战?

Hsiao-Wei:

变化的速度必须要接受。我以前的主要工作,主要的活动主要是在 Consensus Specs(共识层标准)层面。我当时还想说我以后没事还是可以回来 Review 一下 PR。但是上一个月内的核心都转移到管理上。同时需要去再紧密地去发现在研究的最新发展。挑战真是四面八方而来。

我觉得也非常荣幸和感恩的是我的工作上的搭档 Tomasz 一起作为联合执行董事,他非常的积极在社群上收集反馈,并把反馈转换成 EF 的一个比较广大的路线。在这个困难的道路上,我觉得并不孤单。

Bruce:

我也非常有体会,Tomasz 他会在推特上发一些这个呼吁让大家可以联系他。我其实也发过一个,然后他第二天马上就会拉着一个群跟 EF 的同事做对接,我觉得是很好的积极变化。

在过去的这个一个季度,或者说这几个月,EF 在组织结构上和人员上频繁的调整,包括非 EF 的比如 Etherealize 或者是新的外部的组织成立,更加丰富多元了,你可以介绍一下这些变化的背景和目标吗?

Hsiao-Wei:

我可以先介绍一下 EF 大概的架构。首先我们有董事会,再就是 Management Team,之下有三个事业集群,非严格定义的部门。第一个是 Operation 部门,包括 Finance、 HR、Legal,这些是一个公司或一个基金会日常运营需要的。 第二个就是 Development 部门,在近期一些比较大的 Spin-off(分拆出去)之后,现在主要都是 Protocol 的 R&D 为主, Research Team 也在这个开发部门。第三个就是 Eco Dev 部门,就是生态发展相关,那这个部分可能就包含像 ESP 、Next Billion Fellowship 这样的发放 Grants 的部门。

Bruce:

EF 更外部的一些组织你可以大概介绍一下吗,比如说像 Etherealize。

Hsiao-Wei:

没记错的话去年 Etherealize 其实就成立了。基金会和 Vitalik 在他们成立初期有稍微支援过他们,他们在美国主要是华尔街的活动。同时也反映了世界政局对于 Crypto 的路线转换,他们的成立能够去在华尔街去活动,然后去做一些我觉得对我们也非常有帮助的,做一些 EF 可能不会直接执行的事情。他们的 BD 的部分能够更好的去直接面对美国的用户,还有美国目前的传统金融或者是传统大公司,他们要去推广这一块,我觉得是很好的。

Bruce:

我刚才也听下来,就是说 EF 并没有一个 Marketing 的团队对吗?

Hsiao-Wei:

对,我们只有做 Communication。**因为像 Josh Stark 说,Ethereum doesn’t have BD team, Ethereum has one hundred BD teams。**其他的应用上不管是 Layer 2 或者是一些 Dapps,他们的 BD 团队,同时也像是我们的 BD 团队。

我们不把以太坊当成是一个自己的品牌去看待的。比如说像 Twitter,我们就在最近推特上有一些账号的转换。从今年初开始,现在有一个 Ethereum 的账号,还有一个 Ethereum Foundation 的账号。

我觉得分开蛮不错,因为以前我们每次要在用 Ethereum 这个账号发些什么,好像大家会觉得这就是基金会的意思,非常受限。现在就用这个账号去做类 BD 的事情,做一些帮助社群去了解现在发生什么大事件的宣传工作,反正这个分开我觉得很好,两边两个账号都给各自活用起来。

Bruce:

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因为 Ethereum 的这个官方账号是我们很好的一个翻译引进内容的源头,可以获取到最新的一些变化。可以给社区更好的宣传。

刚才也提到 ESP,它作为这个 EF 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直对整个生态的发展起到一个助推的作用。这个新的架构之后,EF 的预算分配设计,ESP 会更多关注的领域,有没有一些变化?

Hsiao-Wei:

我刚刚有讲到我们有 Eco Dev、Development 这些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开发者和研究员的 Team Lead 已经有能力去管理比较大笔的 Grants。ESP 和其他的 Eco Dev Team 就是其他的部分。主要几个比较大的领域的话,可能一个是 AGR,这不是 ESP 内部的,不过和 ESP 算是某种绑定,这是学术研究的部分,每年有一次 Grant。今年申请应该结束了,目前在审核之中。

其他领域,我觉得 ESP 其实就是我们一个收取 Inbound Request 的门面担当,所以其实他们的选择上我觉得还蛮广的,都不会说一定要给活动设置多少预算,可能不会这么严格定义。

以太坊基金会想支持的东西有时候不一定是 Grants 支持,不一定是钱的部分,而是基金会的 Shout Out(宣传扩散)。

基金会对于判断要不要给活动 Grants,有的时候不一定是直接考虑活动能够为我们带来多少直接用户,而是说什么样的 Grants 分配是能有更大的影响力,哪些活动或者项目是只有基金会去支持,而且它是有用的,是能够带来对大家有帮助的一些公共物品。

Bruce:

总结下就是这种活动或者项目,基金会可能是唯一愿意支持的组织,东西本身又是必要的。

我其实也有看到 EF 引入更多的外部组织来参与影响决策,比如说最近林业协会(The EF Silviculture Society)?

Hsiao-Wei:

他们有点像一个理事会,我们选了一些在不同领域上非常公共利益的 Adviser,我们非常感谢他们,所以我觉得他们主要是代表了 Cypherpunk 的精神,然后还有就是安全、隐私。

The EF Silviculture Society

如果我们把 Ethereum 当成一个 Business 的话,有 Business Adviser 的话,我们其实是很容易可以听到非常多意见的。我们要怎么样去更好的聆听社群的声音?这就是这个理事会组成的意义。

其他方面的话,我们近期也是有在聆听一些 DeFi 专家的意见。然后近期 EF 也做了很多 Twitter Space 去跟不管是 Layer 2 Interop 还是说一些 Dapps 上比较成功的项目,都有积极的交流。同时外部的项目团队负责人也会来给 EF 内部做 Seminar。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听取专家意见和社区的反馈。

Bruce:

其实有人一直建议就是以太坊基金会通过 DeFi 的方式获取收益,而不是继续公开的卖币。你怎么看待 EF 的资金运营模式,有哪些潜在的输入渠道可以保证这个基金会的长期持续性?

Hsiao-Wei:

今年基金会开始积极的参与 DeFi 了。在 2 月初的时候有一波部署,我们放了一些开始尝试 ETH DeFi Lending,第二阶段也有在计划中。我们在评估是否加大 Lending 的投入,或探索更具创造力的 ETH 资产活用方式;第二个比较大的领域就是 Staking。我们也在探索不同的 Staking Options,同时思考 EF 参与 Staking 是否可以带来正面效益;第三点还在探索阶段,就是 Tokenization,比如参与一些 RWA。我们的参与话主要就是一些比较保守的 Fund,或者说对 L1 比较好的 Fund。

Bruce:

看起来还是有很多新想法和尝试在这个方向上。其实社区也有一些反馈,包括时不时的去卖 100 个 ETH 的这种操作,虽然它不会造成多大的抛压,但是它可能会给大家的情绪造成一些影响,基金会内部是什么看法?

Hsiao-Wei:

怎么讲嘞,对我们来说是不得不卖,因为我们现在基金会有两三百人,支出上 75% 左右都是需要法币支出的,25% 是 Crypto。所以说第一点是基金会需要营运,就需要去做一个资产的再平衡。

第二个是说我们可能社群不太清楚我们有这个需求,可能在沟通上我们会加强。还有一点要先说一下,我们卖币并不是说卖在高点,常常有人说我们卖在高点,其实很多次是卖在低点的。低点的时候大家没有去把它放大出来,我们没有太大的设计在这里。

Bruce:

其实也有看到社区的声音说可以通过 OTC 这些方式,或者一些更隐蔽的方式,你们怎么看待?

Hsiao-Wei:

我们的主要的 Treasury 其实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所以说也许短期内这样做可以,但是主要 Treasury 的变动大家都可以看在眼里。

Bruce:

关于以太坊基金会的工作,有人推测 EF 可能会在完成一定的使命或者阶段之后慢慢的淡出或者解散,让社区驱动以太坊运行。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方向?假如真的到了那一天,你理想中以太坊社区是怎么运行的?

Hsiao-Wei:

首先对于基金会,今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我们在整个组织的转变投入特别多预算,或许明年的话,基金会发现其他在社群里面的能够取代基金会角色的主体增加的话,我们可以以一个保守、收缩的状态运作。比较有趣的是我们每年都需要去改一下策略,基金会每年关注的主题可能是不太一样的。也许基金会关注在 Protocol 的时候,存在感会比较强一点。

所以说也许未来专注的点比如说应用层或者说是 Wallet 上的时候,那也许我们不需要这么大的存在感,所以说这个存在感每年变化。**我个人是希望基金会能够时刻思考我们要怎么样增加其他人能够做我们今天做的事情。**未来哪些事情是只有我们才能做,也许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比如 Coordination 的部分,非常仰赖未来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来自社区的一些支持。如果社区能够做得很好的话,基金会就可以转向更复杂,或者说更没有缺少人关注的事情。

Bruce:

我们差不多这个访谈快到尾声了,我们前面也聊了非常多,包括个人经历、技术的路线图社区,还有基金会的工作。我们可以用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来收个尾。因为我们的观众有学生,还有比较年轻的开发者,你作为在以太坊的一个“老人”,对这些刚刚入行或者说想入行的朋友有什么建议?

Hsiao-Wei:

**我觉得很多人说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我觉得可以加一个,你要选择你能有更多选择的地方。**以太坊有非常多、非常大的社群,非常有活力的开发者已经铺了一些路在前面。希望新加入的小伙伴,你们都可以在这领域开发,不管你是开发者、教育者、是做产品的、或者是用户,你都可以找到一些像导师的人在社群中,让你能有更多选择。

Bruce :

推荐对于构建 Web3 的思维,或者说对于个人成长比较有帮助的书或者资料吧。

Hsiao-Wei:

最常看可能还是 Vitalik 的 Blog Post。因为如果思考程度是两级,那你可能要去看到思考程度四级的人是怎么想的,就是一个平方上思考度的人。

近期也有在看经营管理的书。有一本书叫做《原则》,里面就是写了一些大方向和原则。我觉得这本书重要的收获就是你要建立自己的原则。他的原则也许不是这么受用于我,可是重要的是你要建立原则,如果原则建立起来的话,如果你能遵循原则的话,那之后做的事情也许就简单很多。

Bruce :

工作之余你还有一些比较喜欢的一些运动或者其他休闲方式吗?

Hsiao-Wei:

我非常的宅,主要看电视剧、下国际象棋,都是一些静态的活动。但现在近期休闲时间大幅减少,有很多工作要做。

Bruce:

谢谢今天 Hsiao-Wei 的这个分享,非常感谢给大家带来一些比较有趣的,有深度的一些思考。感谢大家观看或者收听本期 ETHPanda Talk。也特别感谢 Hashkey 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免费的场地。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关注与分享支持,让我们下期再见!

TON生态DEX Tradoor宣布完成320万美元融资,TON Ventures和Kenetic Capital领投

Posted on 2025-05-20 13:1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Cointelegraph 报道,TON 生态 DEX Tradoor 宣布完成 320 万美元融资,TON Ventures 和 Kenetic Capital 领投,Sigil Fund、Protagonist、VentureSouq、T Fund、TONX、Re7 Capital 和 BitsLab 参投。

加密老兵们,谁是你的交易对手?

Posted on 2025-05-20 13:15

撰文:Tulip King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Alpha First:

  • 散户没有参与本轮周期

  • 你的交易对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 顺应共识而行

每场战争的开端都如出一辙。老人们因信仰、权力和资源陷入无法调和的争论,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派年轻人互相残杀。我们都知道 「老人宣战,青年赴死」 的谚语,但无人谈及战后之事。

随着战争消耗持续,人力锐减,各国不得不从更大年龄群体中征兵。突然之间,战壕里出现了青少年和中年男子。到了最后阶段,你会看到孩童和老人颤抖着紧握步枪。这就是我们如今在加密货币战壕中的处境。

我们早迈过了 2021 年的巅峰时刻

「加密货币」 的谷歌搜索趋势在 2021 年 DeFi 夏季达到峰值,此后再未恢复。即便 「加密兄弟」 帮助特朗普当选,也只能将 「加密货币」 的搜索热度拉回至前高的 61%。不得不说,加密战壕里几乎没有新鲜血液。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恭喜,你已是仍在战壕中战斗的 「老人」 之一。接下来,让我们制定生存计划。

不要害怕顺应共识

「共识总是错的」 是常见的谬误,何时从众是一门微妙的艺术。还记得沃伦・巴菲特 2016 年开始买入苹果股票时,它已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而不是他典型的 「深度价值投资」。在这个市场中,你要做一只顺从的羊,不要逆势而为。

在过去的周期中,新散户的涌入拉低了加密战壕的整体智商和经验水平。这让你可以轻易利用自身经验,将新的庞氏骗局抛售给他们。如果我们有 2021 年规模的散户参与,Launchcoin 可以轻松突破 10 亿美元市值,而如今它甚至未能突破 4 亿美元就开始回落。

请记住,加密推特只是行业的一个小众角落。我们都在读相同的文章和吐槽,盯着 DEX Screener 上相同的 5 分钟图表,交易相同的代币。这也意味着 Launchcoin 之类的项目已是我们见过的第五代收割型 memecoin,人们实在没有兴趣再玩一次这种游戏。

这种现象的反面也同样成立。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币和 Hyperliquid 表现优于其他网络。战壕里的每个人都达成了共识:我们确实看好这些代币。比特币从未让我们失望,Hyperliquid 也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产品。只要这些代币保持积极的共识情绪,你就可以继续增持。

在本轮周期中,对比特币和 Hyperliquid 等共识资产的新资金流入将来自机构和放弃逆势操作的资深加密交易者。

不要逆势而行,要及早行动

如今市场缺少没有经验的散户,这也意味着你很难通过逆势操作赚钱。本轮周期中,你的交易对手和你一样聪明。如果你的逆势交易尚未开始获得共识,那它就不会成功。

以太坊持续跑输其他网络

这就是为什么 .eth 的拥趸们无法改变以太坊的叙事。我们已经听 Bankless 唠叨过无数次相同的陈词滥调。除非我看到 Vitalik 把以太坊 L1 扩容路线图纹在额头上,否则你永远无法说服我再次买入那个 「诅咒之币」。我很聪明,在你们大多数人之前(2023 年初)就把以太坊换成了比特币,但我仍为持有它这么久感到后悔。我想市场上的其他人也有同感。

与其逆势而为,不如趁早介入尚未被讨论的领域。不要押注自己能与市场对抗,而要押注自己能更努力地研究和挖掘潜力项目。真正的优势在于,在共识形成之前发现优质标的:

  • 投资桥接功能不完善的新网络

  • 买入滑点高的小市值代币

  • 寻找用户体验极差但创意极佳的项目

联系你身边最深入比特币和 HyperEVM 生态的朋友,询问他们认为哪些新兴项目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并深入研究项目文档。策略不是对抗共识,而是比所有人更快地深入共识。

机构资金将流向何方?

尽管散户在场外观望,但机构实际上正在入场。好消息是:机构本质上是 「共识市场参与者」:

  • 它们无法投资流动性差的资产,必须聚焦最大的资产

  • 它们无法向投资者证明 「逆势押注 Memecoin」 的合理性,他们有做出合理决策的受托责任

  • 它们行动缓慢但资金庞大,会形成可预测的趋势

更妙的是,机构的动向相对容易预测,因为大规模业务模式只有两种:

资产管理 / 托管:贝莱德等机构希望托管最大规模的资产,以获取最高收益。它们的 ETF 资金流入首先利好比特币,可能外溢到 XRP 等其他大盘资产。

交易量 / 波动性:Citadel Securities 等机构通过在订单簿中比你更精明地交易赚钱。它们需要流动性充足且波动性合理的市场,这正是 Hyperliquid 在衍生品领域提供的。

所以问问自己:共识最大的托管资产是什么?比特币。再问问自己:交易所有新资产的共识场所是哪里?Hyperliquid。不要耍小聪明试图胜过 机构,有时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把自己置于机构资金将流向的地方,而不是你认为它们该去的地方。

散户可能入场的领域

AI 热度仍在上升

最后留一个对冲策略。「AI」 的搜索热度在 ChatGPT 推出近三年后仍在攀升至新高。加密货币与 AI 的交叉领域有可能吸引资金流入。

然而,具体会如何发展尚不明确。散户会真正买入加密项目,还是继续追捧英伟达?他们会买入 Bittensor 等加密项目,还是 Sam 的 Worldcoin?AI 叙事可能是唯一有足够力量将散户带回加密市场的催化剂。但它可能只会利好特定项目,而非普涨。

老兵的优势

散户的缺席并不意味着本轮牛市无法盈利,只是它将奖励不同的技能。仍在战壕中的老兵有以下优势:

  • 能够在叙事完全形成前识别趋势的转变

  • 对市场周期的理解和何时获利了结的判断

  • 与其他老兵共享信息的网络

  • 经过实战检验的风险管理策略

本轮周期将奖励耐心、纪律、顺应共识,同时提前布局新兴叙事的能力。它不会奖励对抗既定趋势的逆势押注,或试图复活已死叙事的努力。

在加密战壕中作战并不容易,但对于适应新战场环境的人来说,回报将非常丰厚。老兵军团可能比 2021 年的散户大军规模更小,但我们更聪明、更有经验,也更善于捕捉价值。

微软将Grok AI模型引入Azure,强化云服务AI生态

Posted on 2025-05-20 13:05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TechinAsia报道,微软在其Build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已将xAI公司开发的Grok 3和Grok 3 Mini模型添加至Azure AI Marketplace。此举扩充了微软云平台上已有的1900多种AI工具选择,这些工具已包括来自OpenAI、Meta和DeepSeek等公司的模型。

美国演员工会对Epic Games子公司提起AI配音投诉

Posted on 2025-05-20 13:0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Decrypt报道,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于5月20日对Epic Games的子公司Llama Productions提起劳工投诉,指控其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使用AI技术替代《堡垒之夜》游戏中的配音演员。此投诉发生在AI生成的达斯·维德角色因使用种族歧视性语言引发争议后。SAG-AFTRA要求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介入,强调雇主在使用AI替代人工工作前必须与工会协商。

孙宇晨将作为TRUMP最大持有者出席特朗普晚宴

Posted on 2025-05-20 12: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孙宇晨发文表示,将作为 TRUMP 的最高持有者参加特朗普晚宴,共同谈论加密货币,并探讨我们行业的未来。

某巨鲸向AAVE存入6053枚ETH,并借出100万枚USDT

Posted on 2025-05-20 12: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某巨鲸向AAVE存入6053枚ETH(价值约1543万美元),并借出100万枚USDT存入Bybit。

Lido DAO 推出以太坊辅助提议者机制(APM)框架

Posted on 2025-05-20 12: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Lido官方消息,Lido DAO发布了“辅助提议者机制”(APM)框架,旨在帮助节点运营商安全采用以太坊区块构建新工具,如提议者-构建者分离(PBS)和预确认机制,提升效率与奖励,同时保持去中心化。APM框架分为三层:机制(如PBS)、协议(如MEV-Boost)和辅助工具(如Commit-Boost)。为确保安全部署,Lido提出成立APM委员会,负责评估、批准并维护可用APM列表,确保其符合以太坊和Lido的价值观。目前该提案已提交至Lido治理论坛,社区投票即将启动。

对话 Blockworks 研究主管:从 Pump.fun 到 Believe, Meme 正在成为“点子变现”的新方式

Posted on 2025-05-20 12:15

整理 & 编译:深潮TechFlow

嘉宾:Ryan Connor,Blockworks 研究主管

主持人:Jack Kubinec

播客源:Lightspeed

原标题:The Solana Token Launchpad Coming for Venture Capital | Ryan Connor

播出日期:2025年5月16日

要点总结

我们邀请了 Ryan Connor 一起探讨 Believe 应用的发布。这次讨论涵盖了多个热门话题,包括:Believe 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全新的风险投资模式、资本市场的 Meme 化、如何找到产品与市场的最佳契合点 (PMF)、以及 Pump 平台的抢单问题等。

精彩观点摘要

  • 科技行业的惯例是抢在法规前行动。关键是要抢跑,让监管体系适应你。如果你等待,机会可能会被别人抢走。

  • Believe 发行的是实际稀缺的价值单位,比如现金流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 Believe 并不是一个社交应用,它更像是一个金融应用,它不需要像社交应用那样的日活跃用户。

  • 消费者加密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它非常具体且高度金融化。消费者加密已经到来了,而且随着监管逐渐明朗化,这个领域的前景会更加令人期待。

  • Pump 非常成功,我是它的忠实粉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参与那种激烈的竞争模式。市场中有一部分人正在寻找更具筛选体验的平台。如果能够将独立开发者的创新能力与用户对高质量体验的需求结合起来,Believe 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平台。

  • Believe 可以帮助独立应用开发者发行他们的代币,这些开发者通常会与他们的独立应用项目一起推出这些代币。供给方有潜在的需求,希望能够实现一些股权的盈利或筹集小额资本;而需求方显然对在这些小型项目中获得风险投资似的收益有强烈需求。

  • 想法能否成功才是关键,而 Memecoin 是一种非常快速、即时的资本形成方式。创始人可以“vibe code”一个应用或提出一个想法, Memecoin 能更快地为想法定价。

  • 是否适合发行代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你决定发行代币,就需要明确如何管理社区的期望,并且要制定长期的策略,为代币持续创造价值。

  • 一个合格的发行平台需要能够发行价值单位、支持交易、提供价格图表和网格视图,用于评估不同代币的投资回报率 (ROI)。然而,Zora 将这些功能移除,这导致了 Zora 的功能设计与代币发行平台的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因此它的产品逻辑无法成立。

  • 目前我们处于监管尚未完全明确的阶段。这让代币发行者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他们需要保持合规,同时也知道发行代币对产品、用户和代币持有者都有好处;他们想赋予代币更多功能,但又受到限制。

  • Pump 是一个有趣的“胆小鬼游戏”(chicken game),并且已经找到了很好的产品市场契合 (PMF),人们会继续玩这个游戏。而 Believe 则吸引了一部分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增长黑客式”的初创项目投资,比如投资那些超小市值但有真实未来的代币。

  • Believe 策划层上的项目确实有可能会枯竭。市场时机不好,用户不够多,或者资本和创意不足,都可能导致项目减少。

  • 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有各自的问题,但归根结底真正重要的是核心功能。对于 Pump.fun 来说,这个核心功能就是让用户能够参与这个游戏。

  • 新颖性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Pump.fun 并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东西,只是将过去十年中加密领域对任意资产发行和交易的强烈需求打包成一个易于使用的产品,减少了用户的使用门槛,结果就取得了成功。

  • 消费者应用都是这样,它们不是创造需求,而是优化现有需求的实现方式。

Solana 的最新项目孵化平台

Jack:

我们想聊聊最近非常火的 Believe 应用。这是一款新的 Solana 应用,它是一种新的 Memecoin 启动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类似“伪股权”的模式。

我今天早上发了一条推文提到,本周在 Solana 上新推出的 25 个代币中,有 14 个是通过 Believe 平台发行的,而 Pump.fun 只占了 7 个。如果你对比过去一年的 Memecoin 交易情况,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根据社区开发的追踪工具 Believe Screener 的数据,Believe 平台过去几个月的 24 小时交易量达到了 7.24 亿美元。

这对平台创始人 Ben Pasternak 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他之前创立了一家替代食品初创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 Nuggs 的仿鸡块产品,非常有创意。而现在,他又推出了 Believe 平台。

Ryan,我觉得你可能比我更喜欢 Believe,我们从简单的问题开始。Believe 是一个 Memecoin 启动平台,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启动平台。那这个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Ryan:

这是个好问题,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下结论说某个初创项目会失败。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区分那些注定失败的“坏点子”和那些如果执行得当,就有可能成功的项目。

我坚信 Believe 属于后者,我认为这个项目能够成功。

它与其他 Memecoin 启动平台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它的市场策略非常明确,目标群体是独立应用开发者和增长黑客 (growth hackers)。这些人通常在历史上很难通过自己的项目获利。而 Believe 通过发行代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货币化方式,这对开发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创新。

第二个原因是它有一个额外的筛选层。很多过去的启动平台因为缺乏对项目质量的筛选,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而 Believe 的筛选层正是为了满足那些希望参与优质项目的用户需求。

Pump 非常成功,我认为它将继续非常成功。我是它的忠实粉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参与那种激烈的竞争模式,市场中有一部分人正在寻找更具筛选体验的平台。如果能够将独立开发者的创新能力与用户对高质量体验的需求结合起来,Believe 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平台。

风险投资的新模式?

Jack:

简单介绍一下,Believe 的运作方式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发行代币。你只需在启动时标记一个代币,输入代币的名称和代码。Believe 团队会对所有启动的代币进行筛选,只展示那些与有趣的初创企业或应用想法相关的代币。

我认为这里的复杂性在于,它有点像股权投资,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股权,你可以对公司进行投资。我很好奇为什么像这样的项目应该用 Memecoin 进行融资?在我看来这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匹配。

Ryan:

这里的有趣之处在于,很多独立开发者无法获得传统的风险投资,而风险投资对这个群体也不太感兴趣。因此,这个项目的吸引力在于,Believe 可以帮助这些独立应用开发者发行他们的代币,这些开发者通常会与他们的独立应用项目一起推出这些代币。

那么,什么是独立应用开发者呢?他们通常不在大公司工作,或者有自己的副项目,每年会推出一些应用来赚取收入,甚至可能获得高额回报。以 Steam 为例,他们的数据表明,大多数独立应用开发者的收入都不到一千美元。只有前10%的高收入者每个应用的收入在15万到18万美元之间,而前1%的收入者则能达到700万美元。因此,从独立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能获得风险投资的项目少之又少。因此,他们通常不筹集资金,也不进行大规模营销,而是通过精准的市场营销来让他们的应用走红。

我认为这种商业模式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能创建一个每年产生几十万或几百万收入的应用,虽然它可能不会成为下一个 Facebook,但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你很可能无法通过股权价值进行获利。如果你认真研究,你会发现这个平台的未来潜力。这是一个被资本市场忽视的细分市场。供给方有潜在的需求,希望能够实现一些股权的盈利或筹集小额资本;而需求方显然对在这些小型项目中获得风险投资似的收益有强烈需求。这种需求在 COVID 期间的交易和加密市场中都很明显。因此,供需双方都存在明显的需求,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Jack:

我其实对 Believe 确实有很多顾虑,但我还是想给这些项目一个机会。因为对所有事情持怀疑态度要容易得多,这样你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的。但我想问,这样做有什么乐趣呢?

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是,这是一种在“vibe coding”时代的资本形成模式。过去你有一个想法,可能会为此筹集资金,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编码,创建一个可用的应用,然后将其推向市场。与用户互动、了解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实际创建应用时存在很多摩擦。而现在,如果像 Cursor 这样的工具变得更好,你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新应用,所以实际的人力资本,比如创建事物的能力不再那么重要。

现在,想法能否成功才是关键,而 Memecoin 是一种非常快速、即时的资本形成方式。创始人可以“vibe code”一个应用或提出一个想法,基于此在 Believe 上推出一个代币,看看它是否能引起市场共鸣。如果这个代币的交易情况很好,那么我就会创建这个应用并将其推向市场,看看效果如何。如果这个想法的代币交易情况不好,那么你就知道也许应该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地方。因此,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vibe coding”变得更快, Memecoin 也能更快地为想法定价。

我还想补充一点,Memecoin 交易者的行为往往非常疯狂,他们的要求可能会让创始人感到难以应对,最终可能得不偿失。比如,上周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Jeffy Yu 假装自己去世,似乎是为了摆脱他所处的那个环境。我的猜测是一旦你接受了 Memecoin 投资者的资金支持,他们可能会提出许多过分的要求,而这些人未必是你理想的投资者。所以我不禁在想,这种方式虽然有趣,但是否值得付出如此高的代价?

Ryan:

确实,发行代币会带来许多复杂的问题。我们在一些深度项目中看到,创始人不仅需要管理业务、销售、开发团队和市场营销,还要额外管理一个社区。而这个社区的成员可能并不是你理想中的那种成熟或耐心的投资者群体。

此外,发行代币还可能带来一些负面信号。比如,在传统股票市场中,如果公司股价下跌,人们通常会认为这是市场对公司前景的负面评价。但在加密货币领域,情况并不一定如此。这里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测的价格波动,比如因为高杠杆操作导致的剧烈变化。所以,发行代币可能会为创始人增加许多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我认为,是否适合发行代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你决定发行代币,就需要明确如何管理社区的期望,并且要制定长期的策略,为代币持续创造价值。

目前的确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比如 Believe 平台的相关文档还很少,显然它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仅仅上线了几个月,而最新的版本也不过运行了几天或几周。那么,这个平台未来会如何发展?比如,代币分配是否会有统一的标准?归属期(vesting)是否会标准化?我注意到团队在 X 平台上曾公开讨论过这些问题,并表示他们正在推动这些规范化措施,说明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Believe 团队为代币发行者提供了一些最佳实践的指导和预期管理,这在目前的市场中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要记住,Believe 的主要客户是来自传统 Web2 领域的从业者,这些人对加密货币并不熟悉。因此,Believe 需要通过引导和教育来帮助这些客户适应。我看到了一些迹象表明,他们正在认真对待这个任务。

资本市场的 Meme 化

Jack:

JellyJelly 曾在一夜之间暴涨,但随后又迅速下跌。今天早上我看它的价格虽然还远低于之前的高点,但最近几天随着 Believe 应用的走红,它的价格又有了回升。部分原因可能是市场对它赋予了过高的期待,但实际上它的流动性很差,几乎没有人愿意交易它。所以我在想,做 Memecoin 的时候,是否任何宣传都是好宣传?还是说这种方式可能会对他的视频应用上市后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Ryan:

我对 JellyJelly 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不过我认为,现在加密资本市场和 Memecoin 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Memecoin 市场往往充满了“胆小鬼游戏”(一种博弈论中的概念)、市场操纵和散户的非理性行为。因此,市场中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当某些代币在中心化交易所 (CEX) 上市时,价格会出现极端波动。就像 Bonk 在 Coinbase 上市时,价格一度飙升到 50 美分,虽然没有那么离谱,但这类疯狂的价格波动确实很常见,因为很多投资者总是先买入再了解详情。

不过,市场正在逐渐走向规范化。像 Jelly 这样的极端案例越来越少,Layer 1 (L1) 代币以高溢价交易的现象也在减少,而通过简单推出 Layer 2 (L2) 项目就能获得数十亿美元估值的情况也变得不再常见。虽然市场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正常化,但它确实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话题供人们讨论,或者在 X 平台上抱怨,但总体来看,市场正在逐步规范化,这是一件好事。

Zora 模型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Jack:

Ryan,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之前你参加播客节目时,对 Zora 模型提出了一些批评。你当时的观点是,内容本身的价值趋于零,因此在 Zora 上发行代币没有意义。按理说,大多数初创公司或创意的价值也可以说是趋于零。那么为什么你看好 Believe,却对 Zora 持悲观态度呢?

Ryan:

我对 Zora 的悲观态度主要源于内容的特性。内容高度丰富且非稀缺,因此价值不应该归属于内容创作者,而是归属于聚合者,因为他们负责内容的策划和整合。

更重要的是,Zora 本质上是一个代币发行平台 (token launchpad)。但为了迎合以太坊社区的一些用户群体——这些人通常关注“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对抗以及创作者货币化问题——Zora 移除了代币发行平台的关键功能。一个合格的发行平台需要能够发行价值单位、支持交易、提供价格图表和网格视图,用于评估不同代币的投资回报率 (ROI)。然而,Zora 将这些功能移除,转而强调一些视觉化的功能,这些功能虽然看起来美观,但对评估财务回报毫无帮助。这导致了 Zora 的功能设计与代币发行平台的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因此它的产品逻辑无法成立。

Believe 则完全不同。它发行的是实际稀缺的价值单位,比如现金流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它会推出某种收入分享机制或代币持有者的权益。最重要的是,Believe 应用提供了价格图表和其他工具,使用户能够评估代币的财务特性。这是一个真正的代币发行平台,具备交易和评估潜在财务结果所需的功能。因此,Believe 与 Zora 有着本质的不同。

Believe 则非常不同,因为它实际上是稀缺的价值单位。现金流是稀缺的。如果你展望未来,可以想象某种与代币持有者的收入分享或权利关系。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 Believe 应用上查看价格图表,评估该应用中代币的相对财务特征。因此,Believe 是一个具备交易和评估潜在财务结果所需功能的发行平台,这就是它与 Zora 的区别所在。

Zora 如果愿意,随时可以修复这些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坦诚地承认自己是一个代币发行平台,而不需要伪装成一个社交媒体工具或创作者货币化平台。他们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他们采取行动。

监管套利的机会与挑战

Jack:

我想补充一点,其实 Memecoin 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比如访问 Pump 网站时,我并不喜欢它的内容,大多数 Memecoin 看起来都很荒谬。但在 Believe 应用中,所有代币都经过策划,显得更有意义。点击代币后,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初创项目。我看到有一个项目是一个可以访问你社交媒体历史的 AI 智能体,这让我感慨 Grok 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也许是因为隐私问题,但我总想让 Grok 根据我的推文给出建议,但它做不到。

不过,我也想为加密社区的用户发声:这种模式是否有些不道德?

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创始人推出 Memecoin,吸引投资者投资这些代币,而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实际的股权权益。我们都知道 Memecoin 的价值最终会趋于零,关键在于进入和退出的时机。虽然 Believe 提供了反狙击机制,但我不确定它的效果如何,而且内部人士可能还是会找到交易的办法。我查看了 Believe 的创作者文档,其中提到,如果创始人没有承诺回报、所有权或财务权益,并且代币显然只是为了娱乐,那么可能处于一个法律安全区。这确实规避了法律风险,但也像是在鼓励普通投资者参与,却不给他们实际权益,而创始人可能从中获利颇丰。

Ryan:

我认为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资本市场是自由开放的,有人发行了一个任意的价值单位,我相信市场会对其进行合理定价。

但目前我们处于监管尚未完全明确的阶段,虽然可以看到监管清晰的趋势,但尚未真正落地。尽管立法者和监管机构已经发出信号,但我们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框架。这让代币发行者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他们需要保持合规,同时也知道发行代币对产品、用户和代币持有者都有好处。他们想赋予代币更多功能,但又受到限制。

那么他们该怎么办呢?等待法规明确的那一天吗?但科技行业的惯例是抢在法规前行动。想想看,如果 Uber 或 Airbnb 一开始完全遵守规则,这些公司可能根本不会存在。关键是要抢跑,让监管体系适应你。如果你等待,机会可能会被别人抢走。比如,Believe 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成为开发者的代币发行平台,可能会被其他人取代。

当然,应用开发者如果选择等待,也可能会落后。因此,我认为这非常依赖具体情况。显然,每个案例都需要具体评估,因为确实会有人试图利用这种开放的市场做一些欺诈行为。但我看到 Believe 提供了策划工具,同时监管清晰的未来也不再遥远,这让我感到兴奋。我愿意给大多数发行者一些信任。

Jack:

但这样做的风险似乎是转嫁给用户。创始人或许可以增加一些承诺,比如为持有 Memecoin 的人提供未来股权的访问权。比如特朗普的 Memecoin 提供了某种类似证券的功能,比如为前 220 名持有者提供晚宴机会。但看起来特朗普本人可能不会因此面临法律问题。所以,Believe 可能也没事,但你还是把法律风险转嫁给了用户。他们持有这些代币却没有任何实际权益或收益,但他们似乎也接受了这一点。即使像 Zora 那样,再三强调代币不会有价值,仍然有人愿意交易它。

Ryan:

如果你访问特朗普的代币网站,会发现他们明确声明这些代币“纯粹是收藏品”。很多代币发行者通过提供某种“门槛访问”来规避法律问题,比如把它设计成会员卡,而不是证券。只要代币不涉及未来现金流权益,法律上还是有辩护空间的。

但归根结底,我不会将责任归咎于创始人和平台。问题在于过去几年我们缺乏明确的法律框架。其实,监管清晰性应该在八年前就实现了,但一直没有发生。

Jack:

当我在 Believe 上浏览时,注意到它有“新项目”和“精选项目”两个标签。正如你提到的,Believe 对 Memecoin 的策划确实比 Pump 更有优势,提升了用户体验。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核心用户可能很快就会耗尽可以投资的代币。而且虽然“vibe coding”时代允许快速创建许多迷你应用或项目,但它仍然比不上 Pump 那种“上传一个 JPEG 然后发行代币”的简单模式。这种模式曾推动 Pump 的快速发展。

Believe 是否存在上限?比如用户会不会在三天后觉得没有更多有趣的想法可以投资,然后回到 Pump?

Ryan:

我觉得不会。对于早期用户来说,每个平台都会有自己的定位。Pump 显然是一个有趣的“胆小鬼游戏”(chicken game),并且已经找到了很好的产品市场契合 (PMF),人们会继续玩这个游戏。而 Believe 则吸引了一部分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增长黑客式”(Growth hacking,指的是通过创新、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快速推动初创企业增长的一种策略或模式。这种方法通常聚焦于用户增长、市场扩展和产品优化,强调利用数据驱动的决策和非传统的营销手段来实现快速突破。)的初创项目投资,比如投资那些超小市值但有真实未来的代币。当然,这两个市场之间会有一些重叠,因为很多加密用户的目标都是追求 10 倍甚至 1000 倍的回报。

我认为这些市值应该保持较低水平。比如,一个 2000 万美元的市值,对于一个合理估值的项目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代币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市值,对于 Believe 瞄准的这一小众市场来说显然过高。因此,Believe 当前代币市值的任何下调,我认为都是健康的,因为这更符合财务现实。

至于 Believe 的策划层上的项目是否会枯竭,我认为确实有可能。比如,市场时机不好,用户不够多,或者资本和创意不足,都可能导致项目减少。如果因为用户、资本或创意的不足而导致 Believe 的热度下降,我不会感到惊讶。但我欢迎市场对 Believe 当前代币市值的任何调整,因为它们确实有些超出实际水平了。这些代币的市值应该更接近小型初创企业的水平,而不是动辄达到更高的估值。

Believe 应用是否找到了产品市场契合点?

Jack:

我认为大多数社交媒体应用都有“无限滚动”(infinate scroll)的概念,算法,它们会不断地给用户推送内容,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但是 Believe 是有终点的,我在想,这会不会像 Zora 一样成为我们讨论一周后就被遗忘的东西。

Ryan:

Believe 并不是一个社交应用,它更像是一个金融应用。因此,它不需要像社交应用那样的日活跃用户。我认为理想的情况是用户每周或每月活跃一次,而不是每天都使用。如果不以每天使用者为目标,就不需要“无限滚动”这种设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金融应用没有这种功能,因为用户不应该每天都进行投资。在这些非常小众的市场中,这样做没有意义。

Pump.fun 的抢购问题解析

Jack:

我也不太清楚具体的运作方式,但听说 Believe 与 Meteora 合作,引入了一种带有反机器人机制的债券曲线 (bonding curve)。简单来说,在代币达到一定市值之前,交易会收取较高的费用,而当市值超过这个门槛后,费用会降低。

这种设计是为了应对 Pump.fun 的一个核心问题:绝大多数代币在发布后立即被抢购,甚至是在同一个区块内完成。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用户,想通过浏览 Memecoin 找到 1000 倍回报的机会,可能代币刚发布你就已经错过了。如果能通过提高成本来阻止大规模抢购,那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改进。不过,似乎没人真正讨论这个问题。你觉得用户是否真的在意?

Ryan:

我觉得在这些超低市值的情况下,用户并不太在意。作为一个用户,同时也观察过很多 Memecoin 用户行为,我的感觉是大家投入的金额普遍较小。这更像是一种类似体育博彩的行为,尤其是在 Pump.fun 上,用户追求的是类似多重投注的高回报。因此,支付额外的费用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参与这个游戏的人通常都有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可能会输掉这些资金。所以,这种费用对他们的决策影响不大。不过这种机制本身还是挺有趣的。我认为在 Believe 上,确实需要更强的“反抢购机制”,因为这些代币可能涉及未来的股权属性,而被抢购可能会导致价格大幅波动,这对市场健康是不利的。而在 Pump.fun 上,抢购行为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在这种模式下依然有效。

Jack:

我觉得抢购行为依然会发生。即使费用稍高,如果某个硅谷的增长黑客推出了一种代币,有人完全可以设置脚本,在代币发布的瞬间完成购买。这种情况很可能继续存在。虽然这种机制可能让抢购行为不再像 Pump.fun 那样“随意撒网”,但在 Memecoin 的发布中,依然是可行的。如果你知道被你狙击的创作者很可能会被 Believe 平台推荐,并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市场表现,那么即使支付更高的费用,狙击仍然是可以获利的。所以我不确定这种机制是否真的能杜绝狙击行为。当然,正如你提到的,这种机制可能是必要的,但最终它更多是为了提升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度,而不一定会显著改变用户行为。很多代币确实被狙击或内部交易,这让我个人对这些代币的使用感到失望。但市场的目标始终是抢在别人之前找到下一个 1000 倍回报的机会。

Ryan:

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有各自的问题,即使是那些表现良好的应用也不例外,比如漏洞、不道德行为以及账户滥用等。但归根结底,真正重要的是核心功能。对于 Pump.fun 来说,这个核心功能就是让用户能够参与这个游戏,因为它既有趣又可能带来财务回报。我相信开发者会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找到缓解方法。这将是一场猫捉老鼠的博弈,但最终这些问题并不会阻碍 Pump.fun 的成功。就像 Mev (最大可提取价值) 并不会阻碍区块链或纳斯达克的成功一样。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相比之下,收益显然更大。

总结与未来展望

Jack:

我想再提一个观点,Believe 让我想起了 Kickstarter。虽然我们在讨论 Believe 时觉得它很新颖,但它更像是 Kickstarter 和 Memecoin 的结合。它的理念是为那些无法获得风险投资或其他筹资渠道的人提供众筹支持。这种模式在 Web2 中已经存在,但奇怪的是它并没有真正进入 Web3。而且回到我们之前讨论的证券法问题,Kickstarter 通常承诺给支持者一些回报,比如 T 恤或资助的桌游,而他们似乎运营得很好。

Kickstarter 和 Believe 之间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 Kickstarter 能在证券法下合法运作,为什么 Believe 不行?

Ryan:

我对 Kickstarter 的具体模式了解不多,但我猜测它可能有一些 KYC (身份验证) 或认证投资者的筛选流程。此外,我认为法律中可能有一个豁免条款,如果筹资金额足够低且投资者人数有限,就不需要遵循常规的证券法流程。不过,我不是法律专家,这只是我的猜测,但这些可能是它与 Believe 的主要区别。

至于新颖性,我觉得这并不重要。比如 Facebook,它的名字最初来源于大学的 Facebook 名册;Snapchat 的 Stories 功能后来被 Instagram 抄袭并改名为 Reels,最终也取得了成功。所以,新颖性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Pump.fu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并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东西,只是观察到过去十年中加密领域对任意资产发行和交易的强烈需求,并将这些需求打包成一个易于使用的产品。他们只是减少了用户的使用门槛,结果就取得了成功。许多消费者应用都是这样,它们不是创造需求,而是优化现有需求的实现方式。所以,虽然 Believe 并不算新颖,但通过一些细节上的优化,它完全有可能脱颖而出。

Jack:

过去几天的 Believe 热潮是否改变了你对消费者加密领域的看法?你能否总结一下这对这个领域的意义?

Ryan:

我认为消费者加密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它非常具体且高度金融化。我不认为它是去中心化的 Instagram 或 Twitter,而更像是一些与博彩相邻的、有趣的消费者应用,并且具有独特的创新能力。Pump.fun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自推出以来,它已经累计生成了 7 亿美元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创始人正在专注于这种高度金融化的体验。所以消费者加密已经到来了,而且随着监管逐渐明朗化,这个领域的前景会更加令人期待。

Coinbase CEO:《GENIUS法案》跨过首个程序障碍,加密货币迎来重大监管突破

Posted on 2025-05-20 12: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Coinbase联合创始人兼CEO Brian Armstrong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的首个程序性障碍是”加密货币和美国链上创新未来的巨大胜利”。该法案获得了16位民主党参议员和共和党人的支持,标志着稳定币立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Armstrong特别感谢了所有投票支持该法案的参议员。Coinbase首席政策官Faryar Shirzad也称这是”历史性的早期胜利”,展示了加密货币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跨党派议题之一。

火币HTX“火星计划特别版”新晋候选人出炉,用户太空之旅进入冲刺阶段

Posted on 2025-05-20 12:04

5月19日,火币HTX正式公布“火星计划特别版”5位新晋太空旅行候选人名单。根据官方公告,平台依据用户注册时长、交易活跃度、资产实力、邀请贡献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本次新入选的5位候选人,其UID分别为:269****10、394****24、448***68、470****46、545****46。他们将与前七期“火星计划”产生的7位候选人(UID:305****92、416****94、427****63、436****64、449****70、464****24、471****74)共同成12人终极候选团队,角逐太空旅行的名额。

* 公告详情:https://www.htx.com.ec/zh-cn/support/85001963095003

“火星计划特别版”由火币HTX全球顾问、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全额出资,提供总价值高达600万美元的太空旅行名额。最终获胜者将与孙宇晨于2025年7月共赴历史性太空之旅。这是加密行业首次为普通用户提供探索宇宙的机会,突破了用户权益的上限,也展现了火币HTX将技术理想转化为现实体验的创新能力和“用户至上”的核心理念。活动启动后,吸引全球大量用户参与报名。

随着12位终极候选人出炉,活动已进入最终冲刺阶段。接下来,候选人将参与平台安排的特训,经过进一步评估,选出1名太空代表。最终名单和活动后续进展将于近期通过火币HTX官方渠道公布。

火币HTX表示,将通过持续创新的形式回馈用户,为平台生态注入更多活力。本次活动不仅是火星计划的重要延续,也是推动平台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粘性的重要一步。

美元数字化转型,稳定币正迅速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Posted on 2025-05-20 11:59

作者:赵颖

美元霸权摇摇欲坠,稳定币市场快速扩张,正成为美元新的支撑点,重塑全球金融体系?

据追风交易台,德意志银行全球宏观和专题研究主管Jim Reid在最新报告中提到,稳定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张,企业财务高管们已感受到变革浪潮。Reid表示:

我这周在美国西海岸参加一个企业财务会议,所有财务主管都注意到他们业务中稳定币交易的增加,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

所谓的“稳定币”是一种数字资产,其中超过99%的稳定币市值都与美元挂钩,其实际上充当了支持美国短期债务市场的货币市场基金的角色,例如Tether已跻身美债主要持有者行列。

目前,美国正加速推进稳定币监管立法,其中支付是一个大用例,监管可能为更广泛的采用打开支付大门。最近GENIUS的稳定币法案被否决,但德银预计该法案今年将取得重大进展。

分析认为,稳定币市场潜力巨大,支付应用可能使加密基础设施获得更广泛接受。花旗预计,从长期来看稳定币的潜在市场规模庞大,2030年基本情景和乐观情景下可达1.6-3.7万亿美元。

什么是稳定币?它如何运作?

稳定币是一种数字资产,可用于支付,由于与”稳定”资产1:1挂钩,波动性低于其他加密货币。德意志银行的报告指出,稳定币主要有四种类型:法定货币支持的、资产支持的、加密货币支持的和算法型。

目前,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超过99%的稳定币市值都与美元挂钩。这些稳定币持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美国储备资产,实际上充当了支持美国短期债务市场的货币市场基金的角色。

花旗银行的报告进一步解释,稳定币已成为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首先,它们是去中心化金融的入口——跟踪稳定币发行增长有助于确定整体数字资产环境的健康状况和增长情况;其次,稳定币可以被视为没有原生代币固有波动性的价值储存手段。

稳定币一个用例是储备,其“安全港”特性使其在当前市场波动中作为价值储存的吸引力增加。另一个潜在的用例是支付和跨境交易,而监管明确性可以为更广泛采用支付开辟道路。

稳定币——美元霸权的数字延伸,美债的新需求来源?

稳定币对美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日益扩大,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3月,Tether持有的美国国债已达到985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20年几乎为零,现已跻身美债主要海外持有者行列。

花旗也指出,大型稳定币提供商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更大持有者:

特别是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正在成为美国国库券需求的一个不断增长的来源。美国商务部长和财政部长提出通过立法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增加对短期国债的需求,加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大型稳定币提供商,如Tether,已经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由于拟议的立法要求稳定币持有者必须持有短期美国国债,这种情况为美国短期债务创造了新的需求来源。

不过,花旗银行的分析师也指出了两个缓解因素:首先,如果任何资金流入来自现有的美国国债持有者,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需求效应都会被削弱。例如,从货币市场基金转移到稳定币的资金将代表替代,但不会对整体需求产生净效应。其次,虽然支持短期需求,但长期债务需求可能不会受到影响。

稳定币在数字美元基础设施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德银表示:

美国最符合其利益的是增加稳定币需求,从而加强美元,特别是在稳定币采用加速的时候,由于其“安全港”特征,使其在当前市场波动中成为有吸引力的价值储存手段。

花旗报告指出:

目前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仍占主导地位,美元稳定币的主导地位不仅源于先发优势,更反映了美元作为首选储备货币的”过度特权”。稳定币市场潜力巨大,花旗估计到2030年可能达到1.6至3.7万亿美元规模。

同时,花旗提醒,自欧元稳定币在欧洲MiCA立法框架下推出以来,非美元稳定币市值有所增加,这与美元走弱和”美国例外论”叙事的裂痕相吻合。虽然目前基于欧元的稳定币仅占很小份额,但这一领域的变化可能是美元地位变迁的前瞻性指标。

美国稳定币立法正加紧推进中

美国正加速推进稳定币监管立法。根据媒体报道,美国参议院的GENIUS法案未能进入全面投票阶段,但预计将获得两党支持。众议院法案已通过委员会,等待全院表决。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指出,美国目前正在加速努力,计划在今年8月前建立受监管的、美元支持的稳定币生态系统。名为GENIUS的稳定币法案最近被否决,但预计该法案今年将取得重大进展。

花旗银行的分析显示,目前有两个稳定币法案正在美国立法程序中进行:众议院的STABLE法案和参议院的GENIUS法案。两者在消费者保护和储备方面有类似规定,但仍存在需要协调的差异和需要修订的内容。

两项法案都关注支付功能,所谓的”支付稳定币”,并包含与反洗钱(AML)、国家安全、消费者保护和储备要求相关的条款。储备要求是1:1的使用短期美元国债和回购的受保存款。

分析认为,稳定的监管环境将为稳定币的广泛应用扫清道路,支付领域将成为稳定币的重要用例。

昨日比特币现货ETF净流入近6.67亿美元

Posted on 2025-05-20 11: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Trader T监测,昨日比特币现货ETF总净流入达6.6654亿美元。贝莱德IBIT净流入3.0502亿美元,富达FBTC净流入1.8808亿美元,Ark Invest ARKB净流入1.5525亿美元,Bitwise BITB净流入1602万美元,VanEck HODL净流入744万美元,Invesco BTCO净流出527万美元。

黄仁勋:美国对华H20芯片禁令“令人深感痛苦” 限制措施是短视行为

Posted on 2025-05-20 11: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援引美国《巴伦周刊》等媒体报道,美国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黄仁勋19日就美国收紧对华芯片出口最新举动作出表态。他表示,美国就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实施的禁令“令人深感痛苦”,英伟达也将因此减少150亿美元销售额。此外,黄仁勋认为,相关限制措施是短视行为,从长远看反而会助推中国技术发展。

某交易员四天花费180万美元布局30余种Meme币,浮盈超10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5-20 11: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某交易员于过去 4 天内花费约 180 万美元购入 30 多种代币,目前未实现利润超 10 万美元。其主要持仓包括:484600 美元的 LAUNCHCOIN、265300 美元的 COLLAT、124500 美元的 WIDI、99800 美元的 BUIDL 和 85800 美元的 FITCOIN 等。

特朗普签署法案打击深度伪造与网络侵害

Posted on 2025-05-20 11:3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Decrypt报道,特朗普总统于5月20日签署《Take It Down Act》,该法案将非自愿发布的私密图像(包括AI生成的深度伪造)定为联邦犯罪,要求科技平台在接到通知后48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参与签字仪式并称此为”保护儿童的国家胜利”。法案获得国会近乎一致通过,是美国应对生成式AI威胁的重要举措,旨在保护包括未成年人和公众人物在内的深度伪造受害者。此举发生在泰勒·斯威夫特等名人以及未成年人遭遇AI生成色情内容侵害的报道激增之际。

Hotcoin热币交易所将于5月20日上线XTER及BADGER合约交易对

Posted on 2025-05-20 11:30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官方消息,Hotcoin热币交易所将于今日上线:

  • 合约XTER/USDT(15:00 UTC+8):$XTER是Xterio项目的原生代币,该项目是一个跨平台游戏生态系统,致力于打造下一代Web3游戏体验。该合约最高支持20倍杠杆。

  • 合约BADGER/USDT(15:00 UTC+8):$BADGER是Badger DAO项目的治理代币,该项目专注于为比特币带来DeFi功能,通过各种产品提高BTC在DeFi生态中的效用。该合约最高支持20倍杠杆。

真正的 Web3.0 属于 00 后

Posted on 2025-05-20 11:17

撰文:刘红林

在加密行业里,「年轻」早已不是一种标签,而是一种现实。

红林律师网上冲浪时,看到一张「Crypto 行业年轻面孔」榜单在社交媒体传播,从 BNB、SVM 到 Infini,从研究员到 VC,从交易所运营到 Meme 社区创始人,满眼望去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最小的 19 岁,最大不过 27 岁。他们不仅是项目的代言人,更是叙事的主导者、圈层的组织者,甚至资本的调度者。

看的红林律师直感慨:「一个残酷的事实,Web3 其实是 00 后的事……」

为什么是「年轻人」赢了这场比赛?

这不是情绪化的感慨,而是一个冷静的正儿八经的时间推演。按照目前行业不争气的(尤其是以太坊稳定币项目)发展进度,区块链行业如果真的想迎来应用大爆发,乐观起见还要 5~10 年——那时候的 00 后正好 30~35 岁,正是既有技术力、又有资源力的生猛且成熟的黄金年纪。而 80 后、90 后呢?他们大多已经过了能拼的阶段,无论是体力还是心力。如果还想在行业内不服老的折腾做点事,大概率只有转型做投资人、或者凭借多年摸鱼打滚踩坑经验贡献职场狼人杀甄嬛传等技能,留给他们冲锋陷阵的机会是越来越少。

原因在于:今天的 Web3 早已不是靠经验赢得席位的行业,而是靠话语权、社区感知和信息敏感度。而这些,往往不在年长者手里。

名单上的那些年轻人,几乎没有「传统金融」「互联网大厂」背景的标签,你可以解读说他们缺乏社会历练,但也可以说他们没有路径依赖和存量有毒。他们不是从 Web2 转 Web3,而是直接「生在链上」。在这一代年轻人中,Web3 不是转型,而是本职。

他们从大学社团就开始投项目、做 KOL、建社区,对链上的游戏规则、营销手法、数据节奏、生态联动的理解远超「老司机」们。他们没什么包袱,自带话语体系,敢说敢试,甚至乐于冲锋踩雷。这一代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触觉,是真正意义上原生的「链上物种」。

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信任体系和协作方式。不是靠「师徒制」或「平台输血」,而是靠朋友圈、TG 群、RedBook 动态,以及不断变换叙事的 Meme 文化。这种合作方式,年长者很难融入,甚至看不懂。

老一代 Web3 从业者:被动「加班」的宿命

如果你是 Web3 的 80 后、90 后从业者,可能这几年已经有点疲惫:牛市一波接一波,技术叙事从 Layer1 讲到 RWA、再讲 AI+Crypto,这节奏多少有点风急天高猿啸哀。

你可能做了很多「结构性正确」的事,比如发链、做钱包、做公会、管基金,但回头看,真正赢得市场的,反而是某个 23 岁研究生一边上课一边做出来的空投 Bot、代币情报分析、钻石手社群。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节奏不对。对今天的 Web3 世界来说,速度胜于规模、流量胜于基础、话术胜于经验。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规则变了。

Crypto 的技术开发正越来越模块化、产品化,对「精英开发者」的依赖反而下降;而围绕社群、流量、代币经济设计的复杂度则在上升。叙事变得更快,热度更短,项目生命周期压缩,运营和博弈策略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这就意味着行业对人的要求变了。从「能做」变成「能表达」;从「技术型」变成「反应型」;从「积累资产」转为「创造情绪」。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的好处不是「便宜」,而是他们具备更短的反馈周期、更少的路径依赖和更灵活的社交操作方式。他们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社交网络,而不是白皮书。

这不是 Web3 的异化,而是它本来的样子:一个把社区驱动和共识建立放在第一位的实验性产业。

而中年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参与成本太高」。没法随时随地熬夜冲 discord、不能一周三飞搞生态活动、更没法把社交号变成生活的延伸。这时候你只能退居二线,做天使、搞投研、讲行业知识。这其实也是红林律师那句「顶多做好投投资支持型工作」的真实含义。

Web3 老 OG,该怎么传棒子?

1961 年,26 岁的李敖在台北写下《老年人和棒子》,旁征博引、文风辛辣的质问当时知识界那些「既不退场,也不带徒,不愿交棒」的前辈。

他说:「青年人最怕的,不是你不给棒子,而是你拿着一根落了伍的棒子,还要反手在他们头上敲一棒。」这句话横跨六十年,今天读来仍像是对 Web3 世界里不少「老韭菜」和「圈里老人」的精准点名。

他那一代人写棒子,是写学术、政治、文化的代际焦虑。而今天我们说「Crypto 的棒子」,说的是技术话语权、流量组织力和社区控制权的真实转移。棒子不再是抽象的「理想」或「传统」,而是实打实的节点、Token 和行业圈子的影响力。

李敖在文章中提醒年轻一代别太高看老年人的「传承欲望」——很多人连棒子都没拿稳,更多人交出来的,只是一根被时间掏空、只剩涂层的空心棒。

他们口口声声说支持年轻人,但到真正涉及资源分配、项目上线、投票拍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支持」只是姿态,权力还在自己兜里。「你来提案,我来拍板;你来运营,我来签字;你来冲锋,我在群里『+1』。」结果是,你以为在接力,其实只是在打工。

所以问题从来不是老不老,而是你有没有真正那个「交棒」的意识和能力。

别忘了,每一代技术革新,都会有一批「幕后操盘手」。他们不抢镜,但抓资源、控节奏、压风险。中年人未必需要下场和 00 后争抢流量,但可以和他们谈 Deal、配资源、保下限。你可能做不了一个 23 岁的内容博主,但你可以投他、孵化他、服务他,把自己变成年轻人发力的杠杆和底座,主动做好传棒子的那个人。

真正值得敬重的「Crypto 老人」,不是站在舞台正中假装年轻,而是站在舞台后面,让年轻人真正跑起来。不是讲「我当年」,而是帮他们讲「你现在」。不是抢「下一棒」,而是让「下一棒」变得更好接、更能跑、更少走弯路。

毕竟,这场大潮不是对抗,而是共生。

这不是一场「年轻人取代中年人」的戏剧,而是 Web3 产业从「技术主导」转向「叙事主导」的结构性变化。而这一变化,最先感知、最先适应的,就是那批「19 岁上推、23 岁写合约、25 岁开项目」的新一代从业者。

他们不需要我们教,而我们得学会重新学习。

这,就是时代的命。

某巨鲸在HyperLiquid上存入388万枚USDC并25倍杠杆做空ETH

Posted on 2025-05-20 11:1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某巨鲸向 HyperLiquid 存入 388 万枚 USDC,并以 25 倍杠杆开仓做空 ETH。

美SEC委员Caroline Crenshaw批评加密监管政策

Posted on 2025-05-20 11:1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Cointelegraph报道,美SEC民主党委员Caroline Crenshaw警告,该机构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对加密行业的监管策略如同”监管叠叠乐”,可能危及市场稳定。她批评SEC通过非执法方式监管加密市场,损害了机构信誉。与此同时,共和党委员则支持加密行业发展,认为大多数加密资产不属于证券范畴。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穆迪下调美国债务评级或引发经济危机

Posted on 2025-05-20 11:1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富爸爸穷爸爸》作者Robert Kiyosaki最新发文警告,穆迪下调美国债务评级可能导致利率上升、经济衰退和市场崩溃,甚至引发类似1929年的大萧条。他建议民众成为企业家、投资能产生现金流的房地产,并持有黄金、白银和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Kiyosaki强调,经济危机实际上可能是创造财富的最佳时机,引用”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来鼓励投资者转变思维方式。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283 284 285 … 342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7 Siblings」卖出 19,957 枚 ETH 换成 9044 万 USDC
  • 美国银行业团体呼吁修补GENIUS法案稳定币收益漏洞
  • SOL重回200美元上方,24小时涨幅为13.66%
  • 慢舞:朝鲜黑客组织 Kimsuky APT 成员遭遇重大数据泄露
  • 当预测市场遇上永续合约,又一个万亿市场值得发掘

归档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13,674)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14,817)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