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月度归档: 2025 年 10 月

币安钱包更新:主屏直达Meme Rush,新增流动性追踪及SOL回收功能

Posted on 2025-10-30 19:3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币安钱包推出多项新功能:主屏幕现可直接访问Meme Rush和Binance Alpha,新增代币详情页面可追踪流动性和趋势,支持从未使用账户回收SOL提升资金效率,同时Meme Rush平台新增5个协议及基于链的视图功能。

币安钱包更新:主屏直达Meme Rush,新增流动性追踪及SOL回收功能

Posted on 2025-10-30 19:3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币安钱包推出多项新功能:主屏幕现可直接访问Meme Rush和Binance Alpha,新增代币详情页面可追踪流动性和趋势,支持从未使用账户回收SOL提升资金效率,同时Meme Rush平台新增5个协议及基于链的视图功能。

贝莱德 ETF IBIT 向 Coinbase 转入约 794.43 枚 BTC 以及 48.36 枚 ETH

Posted on 2025-10-30 19:3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贝莱德(Blackrock)ETF IBIT 在过去一小时内向 Coinbase 存入了 794.43 枚 BTC,价值约 8744 万美元,以及 48.36 枚 ETH,价值约 18.88 万美元。

贝莱德 ETF IBIT 向 Coinbase 转入约 794.43 枚 BTC 以及 48.36 枚 ETH

Posted on 2025-10-30 19:3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贝莱德(Blackrock)ETF IBIT 在过去一小时内向 Coinbase 存入了 794.43 枚 BTC,价值约 8744 万美元,以及 48.36 枚 ETH,价值约 18.88 万美元。

火币HTX重磅亮相Blockchain Life 2025:荣膺“年度最佳Web3风投”引领加密市场新趋势

Posted on 2025-10-30 19:38

10月28日至29日,火币HTX作为蓝宝石赞助商重磅亮相2025迪拜区块链生活大会。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块链、加密货币、Web3及矿业领域领袖、投资机构与创新项目代表,共同探讨加密行业的最新趋势与未来机遇。

进入现场的HTX Avenue上,插满了火币HTX的旗帜

作为行业领军平台之一,火币HTX在大会现场展示了其对全球交易生态与国际化布局的最新思考与成果,并凭借自身品牌影响力与创新能力收获多方认可,充分展现了其在全球加密领域的领先地位。

活动现场,火币HTX展位人头攒动

火币HTX创投负责人:市场需以稳健流动性与安全体系重建信任

大会期间,火币HTX创投负责人Alec Goh受邀出席,参与主题为“Crypto Market 2025: New Growth or Continued Stagnation?(加密市场2025:新增长还是持续停滞?)”的圆桌论坛,并发表了深具洞察力的观点。

Alec Goh受邀出席圆桌论坛并发表观点

Alec在发言中表示,10·11黑天鹅事件暴露出加密市场结构性的脆弱性,包括流动性薄弱、散户过度杠杆化、以及对少数大型做市商的依赖。交易所的自动去杠杆机制在事件中触发了连锁反应,使市场深度进一步恶化。Alec指出,当前市场正处于“后投机时代的整固期”,类似2016或2019年,在这个阶段市场热度有所降温,但建设者正在悄然积累市场份额。要想让散户对市场重拾信任,行业必须回归基本面:更稳的流动性设计、更强的安全体系、更高质量的项目。

谈及未来趋势,Alec认为,AI与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进入建设周期,就像2018年的DeFi阶段。未来2–3年,或将看到AI Agent直接与智能合约交互,模型首次发行(IMO)成为新型融资方式,这可能是下一个大浪潮的起点。

聚焦“易用、实用”:火币HTX创投跻身行业顶尖

在大会官方颁奖典礼上,火币HTX创投(HTX Ventures)凭借其在全球 Web3 投资领域的前瞻布局与持续影响力,荣膺“年度最佳Web3风险投资基金”。过去三年,火币HTX创投的投资表现稳健,实现投资资本倍数(MOIC)达2.25倍,充分体现了其在发现优质项目和价值创造方面的卓越能力。与此同时,火币HTX成功跻身年度最佳中心化交易所前三甲之列。

HTX Ventures在 2025 年迪拜区块链生活大会获年度最佳Web3风险投资基金

这两项荣誉体现了全球区块链行业对火币HTX 在创新、投资布局与行业推动力方面的高度认可。正如Alec所言,火币HTX创投也将继续秉持“让区块链更易用、更实用”的使命,聚焦DeFi、AI Agent、RWA代币化、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支持全球优质Web3 项目的成长与落地,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凭借稳健的战略布局与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洞察,火币HTX正不断强化其作为全球领先加密交易平台与Web3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火币HTX将继续以全球化视野深耕加密金融生态,持续推动交易、投资逻辑与行业治理的创新升级,同时携手更多建设者,共同推动加密世界迈向更加开放、高效与可持续的新时代。

关于火币HTX

火币HTX成立于2013年,经过12年的发展,已从加密货币交易所成为一个全面的区块链业务生态系统,涵盖数字资产交易、金融衍生品、研究、投资、孵化和其他业务。

火币HTX作为全球领先的Web3门户,秉承全球扩张、生态繁荣、财富效应、安全合规的发展战略,为世界虚拟货币爱好者提供全面、安全、可靠的价值与服务。

如需了解更多火币HTX信息,请访问https://www.htx.com/或HTX Square,并关注X、Telegram和Discord。如有进一步的疑问,请联系glo-media@htx-inc.com。 

PumpFun24小时收入达141万美元,超越Tron公链

Posted on 2025-10-30 19:2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Defillama数据显示,PumpFun24小时收入达141万美元,超越Tron公链(127万美元)。

Hotcoin同步上线 SORA、KITKAT 两大热门项目现货交易对,聚焦预言机与社区文化双叙事

Posted on 2025-10-30 19:1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Hotcoin交易所发布公告,将于 18:00(UTC+8) 同步上线 SORA/USDT 与 KITKAT/USDT 现货交易对,持续拓展DEX热门资产板块,覆盖 预言机基础设施与Meme文化社区 双赛道。

【现货交易】
10月30日 18:00(UTC+8)上线 SORA/USDT
10月30日 18:00(UTC+8)上线 KITKAT/USDT

为庆祝两大项目同步上线,Hotcoin推出 72小时零手续费活动,用户可限时享受 零成本交易体验,提前布局多元化新资产。

凭借 美国MSB与澳洲AUSTRAC双牌照、七年零安全事故记录 与 高性能撮合引擎,Hotcoin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合规的交易体验。

澳洲AUSTRAC对加密ATM提供商Cryptolink处以5.6万澳元罚款

Posted on 2025-10-30 19:1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CoinDesk报道,澳大利亚交易报告与分析中心(AUSTRAC)对加密货币ATM提供商Cryptolink处以56,340澳元(约37,000美元)罚款,原因是发现该公司在反洗钱和反恐融资(AML/CTF)合规方面存在”弱点”,特别是延迟报告大额现金交易。

AUSTRAC要求Cryptolink聘请第三方审计员验证其交易报告和AML/CTF流程是否合规。此次执法行动发生在澳大利亚政府提议赋予AUSTRAC新权力以打击加密ATM洗钱活动的几周后。

AUSTRAC加密任务小组估计,90名最活跃用户的85%的ATM交易涉及诈骗和非法活动。目前澳大利亚有2,024台加密ATM,较本月初略有减少,表明监管措施可能已开始产生效果。

Bitget 推出新一期 CandyBomb,合约交易解锁 BGB 空投

Posted on 2025-10-30 19:0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Bitget 推出新一期 CandyBomb ,总奖池为 6,000 枚 BGB。完成特定合约交易量任务,单人最高可得 21 枚 BGB。

详细规则已在 Bitget 官方平台发布,用户点击「立即加入」按钮完成报名,方可参与活动。活动时间截止 11 月 6 日 16:00(UTC+8)。
 

HTX Ventures负责人Alec Goh:机构利用“炒作”入场,但市场最终将回归基本面

Posted on 2025-10-30 19:0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HTX Ventures负责人Alec Goh受邀出席在迪拜举办主题为“Crypto’s Next Chapter: From Hype to Fundamentals”的圆桌论坛,阐述了其对机构资金动态的观察和投资策略。Alec 指出,随着机构资本进入加密市场,他们偶尔会利用炒作周期来获取关注和市场认可,例如 DAT(数字资产代币化)和其他代币化资产项目。这类短期拉升可能带来快速市值增长,但最终市场会回归基本面:真实收入、产品采纳和执行力才是长期价值的核心。Alec进一步表示,对多数机构而言,当前阶段更像“实验与学习期”,即通过代币化探索、国库资产多样化及产品策略验证,逐步积累实战经验。未来,传统企业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合作将从公关噱头转向实际产品落地与商业闭环。
Alec强调称,“HTX Ventures的立场非常明确:不参与零售投机竞争,而是聚焦技术和监管拐点,让炒作逐步演变为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加密生态长期健康发展。”

法律AI初创公司Harvey获1.5亿美元融资,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

Posted on 2025-10-30 18:4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Techfunding News报道,法律科技初创公司Harvey完成由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的1.5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一举达到80亿美元。这是Harvey在2025年内的第三轮重要融资,使其年内融资总额接近7.5亿美元。该公司由Winston Weinberg和Gabriel Pereyra于2022年在旧金山创立,专注于开发能够分析合同、起草文件和总结案例的AI法律工具,帮助律所和企业法务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澳警方破解加密钱包,成功追回600万美元犯罪资产

Posted on 2025-10-30 18:4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Decrypt报道,澳大利亚联邦警察(AFP)成功破解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加密货币钱包,追回价值600万美元(约900万澳元)的数字资产。AFP专员Krissy Barrett透露,一名数据科学家通过识别种子短语中被人为添加的伪造数字,成功解锁了这个钱包。该分析员发现嫌疑人试图通过在序列前添加数字来设置”加密陷阱”,但人工修改的痕迹最终被识破。同一分析员随后又使用不同方法破解了另一个钱包,追回190万美元。这些资金将在法院裁定后用于犯罪预防措施。此案为”行动海妖”的一部分,该行动已逮捕46人,执行93份搜查令,并缴获大量非法武器和毒品。

dYdX 提议三个月试验将 100% 交易费用用于代币回购

Posted on 2025-10-30 18:4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dYdX 社区正在讨论一项为期三个月的试验性提案,计划将平台 100% 的净交易费用用于 DYDX 代币回购,而非当前的 25%。试验期间(2025年11月至2026年1月),验证者和质押者的奖励将从社区金库支付,预计约需200万到400万美元。该提案旨在提升代币价值和市盈率,参考 Hyperliquid 的 99% 回购模式。基于目前约 2000-4000 万美元的年化费用,这可能回购约 1500-3000 万个 DYDX 代币。

币安钱包:Momentum(MMT) Pre TGE单号最多投入7个BNB

Posted on 2025-10-30 18:2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官方公告,Binance Wallet将于2025年10月31日9:00-11:00(UTC)举办Momentum(MMT)的Pre-TGE Prime Sale活动。本次活动总筹资额为150万美元,提供1500万MMT代币(总供应量的1.5%),单价为0.1美元。参与者需持有足够的Binance Alpha积分,每用户最多可投入7 BNB。订阅采用超额认购模式,分配比例基于用户存入的BNB总量。活动结束后,用户将在BSC链上获得代表订阅成功的Key,而实际MMT代币将于11月4日10:00(UTC)空投至用户的Binance Alpha账户。Momentum是基于Sui网络的DeFi项目,其MMT代币主要用于治理和投票功能。

去中心化 AI 可信验证网络 DeepSafe 完成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Posted on 2025-10-30 18:1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去中心化 AI 可信验证网络 DeepSafe 宣布完成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ntalpha Global、Viabtc Capital、Capital Spark、Cogitent Ventures、Sharding Capital、Mason Eagle、Gate、SatoshiLab HK 和 CKB Eco Fund 等参投。

印度央行副行长:推出稳定币将带来大量本可避免的政策问题

Posted on 2025-10-30 18:1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印度央行副行长:推出稳定币将带来大量本可避免的政策问题。(金十)

欧洲央行希望在2027年启动数字欧元试点

Posted on 2025-10-30 18:1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欧洲央行周四表示,如果能够及时获得立法者的批准,它可能会在2027年启动其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欧洲央行认为,该项目对欧元区的金融自主权至关重要。欧洲央行将其作为信用卡和稳定币等美国主导的私人支付手段的战略替代方案。欧洲央行表示,在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的时代,这一举措越来越重要,因为金融自主和弹性被视为维护欧洲经济主权的关键。经过四年的研究和准备,欧洲央行表示,目前正在考虑进行试点,这意味着一些数字欧元交易可能最早在2027年年中进行,两年后全面启动。(金十)

两大巨鲸因恐慌平多,共亏损超100万美元

Posted on 2025-10-30 18:0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 (@ai 9684xtpa) 监测,0x955 开头地址今早八点在大盘反弹时跟单「胜率 100% 巨鲸」做多 BTC,但在 12:23 快速下跌时恐慌割肉,持仓仅四小时就亏损 21.7 万美元。另外,0x960 开头地址于 10 月 27 日高点追涨开多 BTC 和 ETH 的大户,持仓一度达到 3687 万美元,同样是抗不住压力在下跌途中清仓割肉,24 小时亏损 106.1 万美元。100

天津公安通报蓝天格锐非法集资案主犯钱志敏在英认罪

Posted on 2025-10-30 18:0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 10 月 30 日发布情况通报称,2017 年 4 月立案侦查的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钱志敏潜逃英国。中方公安机关通过国际执法和司法合作渠道,与英方深入开展追逃追赃工作。2025 年 9 月 29 日,英国伦敦南华克法院已就钱志敏涉嫌洗钱犯罪案开庭审理,目前钱志敏当庭认罪。

BiyaPay分析师:Raoul Pal预测BTC周期延长至5.4年,比特币明年二季度最高达45万美元

Posted on 2025-10-30 18:0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Raoul Pal最近预测,比特币的传统四年周期将被五年周期取代,预计比特币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达到20-45万美元。这一变化源于全球债务再融资周期的结构性变化,美国财政部将债务的平均到期期限从约4年延长至5.4年,改变了全球流动性的释放节奏。

同时,ETF资金回流,机构对加密资产的兴趣日益浓厚。比特币现货ETF本月净流入42.1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达1782亿美元。花旗和Coinbase等大公司正在推进与加密资产的合作。

BiyaPay分析师指出,随着加密市场流动性持续增强,投资者可通过BiyaPay平台轻松交易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资产。BiyaPay支持USDT交易美股、港股、期货,且提供0手续费交易数字货币现货合约,方便用户高效、安全地管理加密资产。

 

Kraken 将 Canton Network($CC)添加至其上币路线图

Posted on 2025-10-30 17:5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官方消息,Kraken 将 Canton Network($CC)添加至其上币路线图。

据悉,Canton Network 是首个专为机构级金融打造的公有、无许可区块链。

孙悟空单日交易额再破 1 亿 USDT,累计突破 31 亿里程碑,现在体验零成本立领最高 490 枚 $SUN

Posted on 2025-10-30 17:3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官方数据显示,全球首个中文去中心化合约交易所孙悟空(@sunwukong_DEX (https://t.me/sunwukong_DEX))昨日单日交易额再度突破 1 亿USDT,平台累计交易总额已超过 31 亿USDT。自上线以来,孙悟空凭借超强产品性能和绝佳链上交易体验,吸引了大量专业交易者与社区用户入场,以真交易量与用户活跃度,坐实“链上合约新王”的称号。

与此同时,孙悟空同步开启第四期迎新盛典,重磅推出面向新用户的零成本激励活动。参与者可通过充值、交易及邀请任务,最高获得 490 枚 $SUN 奖励。活动奖池每日重置,鼓励更多用户参与链上交易并体验孙悟空生态的高效与公平。

巴西央行将在里约热内卢讨论比特币储备问题

Posted on 2025-10-30 17:3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Cointimes报道,巴西中央银行将派遣六位代表参加定于2025年11月19日至21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中央银行秋季会议”。会议议题包括各国央行日益增长的加密货币和比特币储备趋势。

巴西央行国际储备部门代表Ricardo Martinelli将与来自哥伦比亚、牙买加、巴哈马和危地马拉等国的同行共同探讨”投资视角:储备管理者如何应对地缘经济和投资组合策略”。

同时,会议还将讨论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巴西正在推进的Drex数字货币项目也将成为焦点。巴西央行执行秘书Rogério Lucca将在”货币的未来:创新、互操作性和伙伴关系”专题讨论中分享观点,探讨CBDC与稳定币的共存可能性。

Michael Saylor:比特币现处”99%折扣”,预测未来价格将达1000万美元

Posted on 2025-10-30 17:3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BitcoinMagazine报道,Strategy创始人Michael Saylor近日表示:”等到银行家们告诉你这是个好主意的时候,每个比特币的价格将达到1000万美元。”他认为比特币目前正处于”99%折扣”状态。

印尼央行将推出政府债券支持的数字盾CBDC,打造”国家版稳定币”

Posted on 2025-10-30 17:23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Cointelegraph报道,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行长Perry Warjiyo在雅加达举行的”印尼数字金融经济节与金融科技峰会2025″上宣布,央行计划发行数字央行证券,这是政府债券(SBN)的代币化版本,将基于该国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数字盾构建。

Warjiyo表示:”我们将以数字形式发行印尼央行证券——以政府债券为支撑的数字盾,这是印尼国家版的稳定币。”这一举措被视为将区块链技术整合到印尼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步。

现货黄金日内大涨2.00%,现报4007.69美元/盎司

Posted on 2025-10-30 17:1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现货黄金日内大涨2.00%,现报4007.69美元/盎司。

「美联储通讯社」:鲍威尔发布会「罕见强硬」凸显美联储「内乱」,12 月降息「远非确定」

Posted on 2025-10-30 17:18

撰文:叶桢

来源:华尔街见闻

美联储如期降息,但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发出的鹰派信号,给市场对年底前再次降息的普遍预期泼了一盆冷水。

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 Nick Timiraos 在最新文章中表示,鲍威尔罕见地强硬表态,不仅凸显了 FOMC 内部日益加剧的分歧,也表明在经济数据「盲飞」的背景下,未来货币政策的路径充满了高度不确定性。

当地时间周三,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 3.75% 至 4%,为三年来最低水平,这是连续第二次会议降息。然而,发布会上的焦点迅速转向了鲍威尔对未来政策的看法。他明确反驳了市场认为 12 月降息已是「板上钉钉」的观点,直言这一前景「远非确定」。

鲍威尔的言论立竿见影,扭转了市场的乐观情绪,12 月降息的概率从 95% 暴跌至 6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普 500 指数抹去日内涨幅,最终道指收跌 0.2%,标普 500 指数微跌。对利率前景最为敏感的 2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 0.092 个百分点至 3.585%,创下自 7 月初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Timiraos 分析称,鲍威尔的讲话清楚地表明,随着他口中「越来越多的官员」对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本轮宽松周期中最轻松的部分可能已经结束。与此同时,随着每一次降息的推进,何时停止降息的问题也变得愈发紧迫。

内部分歧显现,决策投票「三向撕裂」

最新的利率决议以 10 票赞成、2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投票细节暴露了委员会内部观点的严重分化。堪萨斯城联储主席 Jeffrey Schmid 投下反对票,他倾向于维持利率不变;而美联储理事 Stephen Miran 则持不同意见,他主张进行更大幅度的 50 个基点降息。

这一「三向撕裂」的投票格局印证了鲍威尔所说的,委员会内部存在「强烈不同的观点」。鲍威尔在发布会上承认,决策者中存在一个「日益壮大的合唱团」(growing chorus),他们对是否需要进一步放松政策持怀疑态度。

尽管在 9 月份的经济预测中,微弱多数官员预计今年还将有两次降息,这使得市场倾向于认为 12 月降息的可能性较大。但当时已有相当一部分官员认为,在 9 月降息之后不应再有更多动作。这些官员更担心通胀问题——在过去几年中,通胀率一直高于美联储 2% 的目标,并且在今年停止了下降趋势,部分原因是特朗普加征关税推高了商品价格。

鲍威尔的强硬立场让此前高度预期 12 月降息的市场感到意外,分析师们对后续路径的看法也出现分歧。

纽约梅隆投资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前美联储高级顾问 Vincent Reinhart 认为,鉴于数据真空的状况,「数据必须证明进一步宽松是不合理的,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因此他补充说,「他们(美联社)在 12 月不降息真的很难。继续下去比停下来更容易。」

然而,普渡大学商学院院长、前圣路易斯联储主席 James Bullard 则认为,12 月降息的前景「比市场目前认为的要微妙一些」。他指出,强劲的消费者支出和经济增长,加上近期的通胀挫折,可能成为放缓降息步伐的理由。「你把太多的赌注押在了非农就业报告的放缓上,」Bullard 说。他还质疑,政策制定者是否真正适应了每月新增 5 万个就业岗位就「完全可以接受」的新常态。

政府停摆致数据「盲飞」,不确定性加剧降息难度

让决策变得更加棘手的,是因政府停摆导致的经济数据真空。鲍威尔指出,如果数据缺失导致官员们对经济前景面临「非常高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可能成为「支持谨慎行事」的理由。

通常情况下,会议间的经济报告有助于弥合官员们的分歧。但如今,尤其是关键劳动力市场指标的缺失,使他们失去了解决分歧所需的信息。

Timiraos 文章援引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前美联储高级顾问 William English 表示,数据缺失意味着「自 9 月以来他们学到的东西不多,这使得他们的立场可能与 9 月时相近,但围绕这一点的不确定性范围更广了」。

对此,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美国银行推演了几种可能的情景:

情景一: 若政府在 11 月底前重开,市场能在 12 月会前看到一份「过时」的 9 月就业报告。一份疲软的报告或能降低鹰派反对的风险,但即便数据强劲,也可能因其「过时」而难以说服鲍威尔暂停降息。

情景二: 若政府在 11 月初结束停摆,使劳工统计局能在会前发布 9 月和 10 月两份报告。在此情况下,如果失业率保持平稳且经济活动稳健,那么 12 月「暂停降息」将成为一个真实的选项。

情景三: 最理想情况下,若政府迅速重开,劳工统计局在会前发布 9 月、10 月和 11 月全部三份就业报告。美银提出了一个决策「经验法则」:11 月失业率低于或等于 4.3%,美联储或将按兵不动;若高于或等于 4.5%,则将促使其降息;若失业率为 4.4%,决策将是一次「势均力敌的抉择」。

通胀担忧与就业放缓的权衡博弈

Timiraos 文章指出,目前,美联储的政策辩论核心在于如何在控制通胀与应对经济放缓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部分官员不希望过度降息,以免刺激经济过热,导致通胀持续高于目标。近期股市在降息预期的推动下屡创新高,也增加了他们对金融稳定的担忧。

另一方面,其他官员则担心,不应忽视贸易政策变化以及过去加息的滞后效应对住房等利率敏感部门的冲击,这些因素正在挤压低收入消费者和小型企业的支出。最近几周,美国几家大型雇主已宣布计划裁减白领员工。

就业市场是这场辩论的中心。尽管通胀读数略显坚挺,但今年夏季的劳工报告显示就业增长急剧放缓,这促使美联储重回降息轨道。数据显示,截至 8 月的三个月里,月均新增就业人数约为 2.9 万人,远低于去年同期的 8.2 万人。政策制定者正试图厘清,就业增长放缓究竟是由于进入美国求职的人数减少,还是劳动力需求下降。

Timiraos 表示,在没有明确数据显示就业市场出现实质性恶化的情况下,很难为超过 25 个基点的降息幅度争取到足够支持。与此同时,随着每一次降息的推进,何时停止降息的问题也变得愈发紧迫。

从 DeFi 基建迈向主流加密消费,深度解读 MegaMafia 2.0 首批 11 个创新项目

Posted on 2025-10-30 17:14

撰文:Blocmates

编译:Tim,PANews

被誉为「即时区块链」的 MegaETH 是以太坊的超级扩展网络,具备 10 毫秒出块速度与每秒 10 万笔以上的交易处理能力,可实现即时交易结算。

MegaETH 将可扩展性和吞吐量提升至比肩 Web2 平台的水平。

MegaMafia 是由 MegaETH 发起的加速器计划,旨在培育并孵化基于 MegaETH 网络的创新项目。

MegaMafia 1.0 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为期一年的项目周期内孵化的 15 个项目共筹集了 4000 万美元资金。

MegaMafia 1.0 的核心重点在于依托 MegaETH 的基础设施,对现有热门加密产品进行优化升级。

其中值得关注的项目包括:Euphoria(一键交易衍生品)、Noise(社交情绪永续合约平台)以及 World Capital Markets(现货、永续合约与借贷平台)。

MegaMafia 2.0 随后启动,将加速器计划推向全新高度,重点关注更具创意的「超链」产品,即利用 MegaETH 基础设施瞄准全新客户群体的创新加密消费类产品。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 MegaMafia 2.0 近期有何新进展。

MegaMafia 2.0 概览

MegaMafia 是 MegaGDP 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旨在推动生态系统增长。

其运作模式是筛选致力于开发高网络增长潜力应用的顶尖团队,让他们参与为期一年的培养计划。将通过高频线下交流,使团队获得领域内顶尖人才的深度指导。

MegaMafia 2.0 的申请期将于 2025 年 4 月 23 日启动,持续开放至 2026 年 3 月 15 日。在此期间将举办三场线下交流活动与两场远程研讨会。

参选项目将通过 MegaMafia 2.0 分三批公布,在撰写本文时,已有两批项目揭晓。我们来梳理一下值得关注的项目。

1.Blitzo

Blitzo 是一款游戏化支付应用。

目前关于这个产品的具体细节尚不明确,但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将日常交易转化为可制作成表情包的趣味形式,改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金钱的态度。

例如,当你在一家餐厅用餐结束后,只需用手机轻触即可完成支付。而现在,这笔支付可以转化为与朋友共同创造的某种瞬间、梗料。

由于缺乏具体细节,这个创意的确听起来有些令人费解且「天马行空」,但或许最终会成为一个有趣的消费产品。

2.Cilium

Cilium 是一个「面向未来运动的实时运动图谱」。

Cilium 并非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设计的产品,它是专属于无人机、机器人、仿生人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尖端科技。

其核心理念在于:现有地图因面向人类设计而呈现静态化与信息孤岛化。但在自动驾驶将成为常态的未来,我们必然需要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Cilium 正在开发一款运动图谱产品,旨在为这些智能设备提供核心驱动,通过实时影像数据构建动态地图,使其能够随环境变化而持续演进。

3.Dorado

赌场老手们注意了,正如黄金国传说般,Dorado 这家链上赌场将助你探寻专属的黄金城。

Dorado 赌场通过流动性挖矿模式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成为庄家,从赌场玩家的投注中获得收益分成。

与此同时,Dorado 还将提供各类经典游戏、激励计划、头奖彩池等多元玩法。

4.Hunch

Hunch 是一款文化交易类社交应用。

Hunch 将预测市场概念融入 MegaETH 即时区块链,并注入创新元素。

Hunch 注重社交趣味性,通过融入宝可梦式游戏机制打造令人上瘾的交互界面,持续激发用户参与热情。

目前 Hunch 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具体细节披露尚不充分,但值得持续关注其动态。

5. Legend.Trade

Legend.Trade 将交易视为多人电子游戏。我的意思是,从技术上讲,我们进行加密交易的方式确实像电子游戏。

然而,Legend 将这一概念提升至全新高度,其交易平台推出交易者对战模式,让你能与对手一较高下,并通过交易竞赛赢取奖励。在这里,技巧至上,规模非关键。

此外,Legend 平台还将提供前沿交易策略内容助力用户保持领先优势,并支持实时追踪顶尖交易者的操作,为渴望向高手学习并复制交易策略的用户提供便利。

6. Ubitel

Ubitel 是一款在开放数据领域运营的、雄心勃勃但必要的产品。

Ubitel 模型的运作原理是:每台设备内部都配有 TEE 可信执行环境,而 Ubitel 的目标就是将其激活。

在平台上提供可验证计算服务的用户与主机,可随时随地接入开放数据网络的互联网。

订阅服务具有生息属性,且预计将推出积分计划。这无疑是又一个值得你加入关注列表的项目。

7. Benchmark

号称「即时市场信用层」的 Benchmark,是由贝莱德和高盛等机构资深人士打造的产品,旨在将机构级风险管理引入 DeFi 领域。

Benchmark 正在通过隔离借贷池和精选收益率,为 USDm 构建统一的流动性引擎。

8. Brix

Brix 专注于新兴资本市场。

目前关于 Brix 的具体信息极为有限,但根据现有资料显示,Brix 将推出一类新型的代币化生息稳定币及资产,致力于让 DeFi 用户能够通过链上渠道获取新兴市场收益。

这是一款潜在利润丰厚的产品。

9. Kumbaya

Kumbaya 是另一款处于起步阶段的产品。

从其 X 官方账号来看,这是一个以社群构建为核心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为用户提供创建和交易文化资产的平台。这个交易所具有交易速度快、界面简洁流畅、流动性充足的特点。

10. Rocket

Rocket 正在开创再分配市场的概念。

Rocket 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预测价格的不同方式。可对任何加密货币价格流进行做多操作。

用户可预测任意价格走势,在 Rocket 移动应用上从涨跌中获利。

这听起来像是个有趣的新范式,但再分配市场实际上会呈现为何种形态,仍有待观察。

11. Stomp

Stomp 是一款即将登陆 MegaETH 的 PvP 怪物游戏。

玩家可以收集物品、制定策略并参与实时竞技赢取奖励。

借助 MegaETH 的基础设施,可确保为 Stomp 提供顶级的游戏体验。

这对 MegaETH 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这里浮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主题。

MegaMafia 1.0 的核心要务正是为 MegaETH 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其产品核心主要围绕所谓的「加密原生」产品展开,基本涵盖了 DeFi、NFT、交易及收益导向型产品等多元领域。

这类产品因其可组合性,往往能成为成功生态系统的基础组件,它们作为流动性支柱,为众多其他应用的搭建提供支撑。

在基础框架搭建完成后,MegaMafia 2.0 将明确聚焦于创意性用户导向型产品。这类产品超越了加密领域常见的过度金融化模式,转向更具文化共鸣的领域,旨在吸引那些平日不常接触加密货币的广泛用户群体。

所以思路很明朗了。

依托 MegaETH 高度可扩展的即时区块链基础设施,让开发者能够规避技术复杂性,为用户提供更接近 Web2 般的流畅体验。我们将与开发团队紧密协作,确保 MegaETH 生态系统中遍布高质量的应用程序。

MegaETH 团队正战略布局其生态系统,旨在成为推动主流加密应用的关键力量之一。

这是一种注重创新与激励协同的精心规划,我们相信这一长远战略将在不久之后开花结果。

火币HTX已上线ENSO、OL、PIGGY永续合约,并启动合约交易派对

Posted on 2025-10-30 17:14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官方公告,火币HTX已于10月30日上线ENSO/USDT、OL/USDT、PIGGY/USDT永续合约,最高杠杆均为20倍。同时,火币HTX于10月30日18:00至11月6日18:00(UTC+8)启动ENSO、OL、PIGGY合约交易派对,总奖池高达20,000美元。

活动期间,用户完成报名,并参与ENSO/USDT、OL/USDT、PIGGY/USDT合约交易,累计有效交易额≥10,000 USDT,即可根据交易额排名瓜分奖池;合约新用户完成ENSO/USDT、OL/USDT、PIGGY/USDT合约交易还将获得专属福利。

现货黄金突破3990美元/盎司,日内涨1.55%

Posted on 2025-10-30 17: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现货黄金突破3990美元/盎司,日内涨1.55%。现货白银日内涨幅达1.00%,现报48.03美元/盎司。

Farcaster 收购 Clanker 补齐金融短板,社交赛道再起风?

Posted on 2025-10-30 17:09

作者:J.A.E

近日,去中心化社交协议Farcaster宣布收购Base链上的头部代币发行平台Clanker。交易完成后,Farcaster随即宣布Clanker将启动回购与通缩计划,长期使用协议收入的三分之二回购CLANKER代币

消息发布后,CLANKER代币价格应声大涨。截至目前,周内涨幅已超4倍。本次收购,表面上是Farcaster生态计划通过Clanker构建价值捕获机制,内里或许预示着去中心化社交赛道的下一个趋势即将风起。

Clanker一键AI发币赋能Farcaster

Clanker之所以能吸引去中心化社交协议Farcaster的战略收购,或是因为其AI赋能的创新商业模式与可观的创收能力。

Clanker是部署在Base链上的代币发行平台,其独特价值在于可通过AI Agent驱动的一键生成功能,允许用户无需任何复杂的编程知识,即可轻松发行ERC-20代币,该创新大幅简化了代币创建过程,将技术门槛降至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Clanker允许用户在Farcaster上直接使用社交标签(tagging @clanker)创建代币,该融合创造了SocialFi的新范式,即AI Agent不再止步于聊天工具,而是成为了高频、高效、高利润的Web3金融基础设施,其将AI自动化和社交媒体的即时性、社群驱动力结合了起来,把社交情绪转化为链上金融行为,显著减少了用户从“社交互动”到“链上交易”的摩擦成本。

另外,Clanker还拥有着极强的创收能力。clanker.world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发布以来,Clanker已产生了近3,000万美元的累计费用。

协议的盈利来源是Clanker所发行的代币在Uniswap V3上的每笔交易都会被收取1%交易费。其中,60%的费用归协议所有,40%则分配给代币创建者。Clanker的匿名联合创始人曾透露,协议自发布第一天起就实现了盈利,团队规模小,运营成本低,大部分收入都可视为净利润,令其成为Base生态中最具盈利能力的项目之一。

去中心化社交赛道现“社交图谱+金融化”整合趋势

Farcaster收购Clanker,或意味着去中心化社交赛道将超越传统社交图谱竞争,而转向内嵌金融化与直接的价值捕获。

Clanker被收购的同时,其代币部署工具亦将被直接整合到Farcaster的社交图谱中,该集成也代表着人工智能(AI)与社交金融(SocialFi)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具备高度可操作性的生态系统。Farcaster凭借此举或将成为社区代币创建的“一站式中心”。

这次收购也标志着Farcaster正在从纯粹的去中心化社交协议,升级成一个集社交、创作和发行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Lens等去中心化社交协议专注于数据所有权,而Farcaster则打算通过Clanker实现“货币化”效应。Clanker的加入将助力Farcaster为用户提供从“想法”(发帖)到“金融产品”(发币)的最短路径,进一步巩固其作为Base链上去中心化社交中心的定位,并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与竞争壁垒。

实际上,在Clanker被成功收购前,其也曾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收购博弈,引起了市场的广泛注目。根据Clanker创始人Jack Dishman的推文,加密钱包提供商Rainbow曾于8月接近Clanker发起收购讨论,计划以其即将发行的RNBW代币总供应量的4%收购Clanker,从而整合其代币发射功能。然而,Clanker认为被Rainbow收购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因此回绝了对方的提议。Rainbow得到回复后,威胁Clanker不答应交易就将公开提案信件,虽然Clakner再次表示拒绝,但Rainbow还是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发布了收购条款,其沟通方式与不当行为进一步加剧了Clanker的不满。

相比之下,Farcaster的收购提案显得契合度更高,双方将产生强大的战略协同效应和共享的生态系统。Jack Dishman 强调,“Clanker 的成功离不开 Farcaster”,其“根植于开放社交图谱的线路和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表明Clanker在战略选择上更匹配Farcaster的社交功能。此外,Farcaster的要约是合作性的,在考虑到Clanker独立性与社区利益的情况下,提出了收购条款。首先,Farcaster保留了Clanker的原有代币体系,并承诺将三分之二的协议收入用于回购CLANKER代币。其次,Farcaster还销毁了早期的协议费用池,并将总供应量的7%锁定在单边流动性仓位中,从而减少流通供应量,最大化了代币持有者利益。

相比Pump.fun,Clanker更重视创作者激励

Clanker的成功并非单纯的复制,其商业模式与Solana上的Meme币发射平台Pump.fun存在显著差异。

Clanker与Pump.fun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激励机制。Clanker采用了基于长尾效应与持续激励的创作者经济模型。经由Clanker发行的代币在Uniswap V3上交易,代币创建者能够获得持续的收益分成(手续费的40%)。该机制或将鼓励Farcaster上的创作者把Meme币视作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并将其利益与代币的长期流动性和交易量紧密挂钩,也更契合Farcaster的去中心化社交精神。

相较之下,Pump.fun的机制更侧重于通过撮合曲线(Bonding Curve)激励早期用户与价格发现,并在触达一定市值后转移到DEX。该模式虽然有利于短期投机与公平启动文化,但对于创作者的持续收入保障远不如Clanker的收益分成模型。

在流动性管理与交易机制上,两者也选择了不同的策略。Clanker采用长期的1%Uni V3交易费机制,专注于可持续的流动性供应与费用获取。该模式的优势就在于流动性始终在Uni V3上,透明且可控,保证了流动性的深度与可信度,有助于吸引更多交易者。

而Pump.fun则采用撮合曲线确定价格,等代币达到一定市值后才上线DEX。此类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内部抛压,但相较Clanker深度集成了成熟DeFi基础设施,其在流动性管理方面或有所欠缺。

解读 CZ 赦免案,美国赦免制度对币圈有何影响?

Posted on 2025-10-30 17:04

撰文:肖飒律师团队

就在 10 月 23 日,美国白宫正式宣布特朗普行使总统赦免权赦免了币安的前 CEO 赵长鹏,这一事件在币圈引发轩然大波,其中既有对事件本身的不解和惊讶,也有对未来加密货币行业影响的思考。

今天飒姐团队就和大家聊聊美国的赦免制度,看看这一制度是如何在赵长鹏被赦免事件中发挥作用的。

一、「堪比国王」——不受限制的总统赦免权

美国是联邦体制,因此在赦免权上也是采用二元制,即联邦总统与各州规定的机构行使各自的赦免权。

在联邦,美国宪法第 2 条第 1 款第 1 项明确规定:「除了弹劾案以外, 总统……享有对侵害合众国的犯罪批准缓刑和赦免的权力。」这意味着美国总统可以对除弹劾案件外的任何联邦犯罪行使赦免权。

在各州,赦免权如何行使主要由州宪法规定,主要有四种形式:即州长独享、委员会或咨询团体独享、州长作为委员会成员部分享有赦免权、委员会或咨询团意见对州长赦免权有约束性。

飒姐团队在这一部分将围绕总统赦免权这一美国赦免制度中最广为人知、也最典型的部分,展现美国赦免制度是如何运行、生效的。

根据《美国联邦法典》对总统赦免程序的规定,总统赦免由犯罪人自行申请,申请理由主要是接受刑事责任,认真悔罪,弥补犯罪以及能够好好生活,同时在申请书上应当附有至少 3 份品格证人的书面陈述。

赦免申请由司法部下设的赦免事务办公室受理,并责成其他机关(如联邦调查局)协助其对赦免申请展开调查。在考虑是否建议赦免时还应听取相关机构和被害人意见,并作出是否赦免的建议报告,然后提交司法部副部长审阅签名并由其转交总统顾问,总统顾问在合适时机转呈总统决定是否赦免。

从该程序的完备程度来看,似乎总统赦免权受到了严格的程序限制,但事实上该程序只是对想要申请赦免的犯罪人的限制。

如果总统想自行行使该权力以赦免某人,几乎不会受到任何限制,除了宪法条文里所写的「限于联邦犯罪」和「弹劾案除外」。在 Eparte Garland (1866) 案中,美国最高法院也明确指出总统的赦免权是「广泛且无限制的」。

之所以总统能享有如此之大的权力,一方面是殖民地时期的历史使其受到英国君主制的影响,早在 7 世纪英王就享有赦免罪犯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是三权分立架构下,为了制衡立法权和司法权而设立的一项由行政机关独立裁量的权力,确保能在必要时候对不公正审判的受害者施以仁慈。

在行使赦免权之后,其法律效果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免除全部或部分宣告刑的效果,二是恢复被定罪以前的所有权利,包括选举和被选举权、担任公职权及从事特定职业权等。同样是在 Eparte Garland (1866) 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声明赦免能「清除罪行并消除其法律后果」,使被赦免者在法律上「仿佛从未犯过罪行」。

不过尽管宣告刑被免除,所判之罪并不能被免除,其犯罪本身的事实也不能被免去,犯罪本身带来的在公众层面的道德污名也可能会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二、赵长鹏被赦免背后的权力运行

在一窥美国的赦免制度之后,飒姐团队希望带大家了解这一制度是如何在赵长鹏被特朗普赦免事件中发挥作用的。

先把目光投向 2023 年,在加密货币监管政策收紧的全球背景下,美国司法部对赵长鹏及币安提起刑事指控,核心罪名是违反美国《银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主要指向其未能建立有效的反洗钱(AML)与客户身份验证(KYC)体系。

面对指控,赵长鹏与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个人缴纳 5000 万美元罚款,币安公司则支付高达 43 亿美元的和解金。

2024 年 4 月,美国西雅图联邦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判处赵长鹏 4 个月监禁。服刑期满后,他离开美国且未再担任币安首席执行官。一直到 2025 年 10 月 23 日,特朗普行使总统赦免权赦免赵长鹏,使得这个本已告一段落的司法案件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本次特朗普行使总统赦免权就是典型的自行行使赦免权,而非由犯罪人申请,并且行使赦免权的理由和动机也完全是特朗普本人决定的,没有任何程序或者机构能限制这一权力的行使。

那么特朗普对赵长鹏的赦免具体有哪些效果呢?

  • 第一,赵长鹏本人已经服完所有宣告刑(四个月监禁),所以赦免并不能让他少坐牢;

  • 第二,赵长鹏在认罪协议中缴纳的 5000 万罚款也不会因为赦免而被美国政府归还;

  • 第三,赦免的实质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行业准入资格的恢复,也就是「复权」效果。

因为美国《银行保密法》规定曾有犯罪记录者通常被禁止参与受监管金融机构的管理或与美国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赦免后,这一限制将被解除,使得赵长鹏以重新进入加密金融行业,包括担任金融科技类企业高管、恢复与美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等。

三、赵长鹏被赦免余波下的加密货币行业

此次赵长鹏被赦免,对加密货币行业存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一方面,短期来看,赵长鹏被赦免对币安及加密货币市场都起到提振作用。赦免消息公布后,币安原生代币 BNB 价格一度飙升 8%,比特币等主流加密货币也同步上涨,反映出投资者对币安及行业前景的乐观预期。

然而不确定性依旧存在,因为币安仍需面对严格的监管审查,其 43 亿美元罚款和运营禁令依然有效,重返美国仍需耗费。如果币安在合规上未达预期,短期涨幅恐难以持续,投资者们也要警惕市场情绪退潮之后的市场回调风险

另一方面,长期来看,此次事件可能被视为是特朗普释放美国监管政策放松的信号。特朗普政府将赦免赵长鹏视为终结了拜登对加密货币的战争,这意味着美国在加密货币领域有可能从谨慎监管者转为积极创新者,巩固美国在加密货币行业的领导地位。

但不可忽视的事,此次赦免也引发了 「政治偏袒」的争议,因为币安与特朗普家族稳定币项目 USD1 具有密切关联,这其中是否存在「权钱交易」引人深思,在公众对加密货币监管的合规性和独立性逐渐看重的当下,如此行径加剧了加密货币行业对监管公正的担忧。

写在最后

赦免赵长鹏一事再次体现了加密货币市场如今已和全球政治高度关联,政治上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市场的涨跌态势,乃至长远发展。

飒姐团队也在此提醒大家,既要关注世界政治经济态势放长远光,也要抓住热点过后市场情绪带来的投资红利。

数百名币安用户遭遇税务调查的背后:印度加密资产税收与监管制度一览

Posted on 2025-10-30 17:04

撰文:FinTax

近日,印度税务部门正在调查超过 400 名在币安(Binance)上交易的高净值个人,他们涉嫌逃避印度对 2022-23 年至 2024-25 年间加密货币交易征收的高额税款。印度对加密货币交易者征收 1% 的预扣税和 30% 的利润税,有效税率可能高达 42.7%,高额的税率或成为这一群体逃税的动机之一。此次调查源于币安在印度的一系列动态:币安在支付 225 万美元罚款并向金融情报部门(FIU)注册为「报告实体」后,于 2024 年 8 月重新进入印度市场。这使得币安能够与印度政府共享涉嫌逃税者的信息。此外,调查还涵盖了通过印度国内银行账户或 Google Pay 结算的点对点(P2P)支付。据当地消息人士透露,各城市税务部门已被要求在 2025 年 10 月 17 日前报告其调查行动。

本次调查由印度中央直接税委员会(CBDT)发起,对 2022 至 2023 财年、2024 至 2025 财年部分币安用户的交易记录、结算细节和钱包流动情况,以及币安 P2P 交易中通过印度本地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应用进行的结算进行审查。若这些交易者被发现未能履行必要的申报义务,可能会触发重新评估程序,根据印度《所得税法》第 270A 条被处以罚款。如果从外国平台或钱包取得加密货币而未恰当履行披露义务,可能会根据印度《黑钱法》受到处罚。

至于触发调查的币安用户的逃税事件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被发现,还得将目光投向印度的加密税制和监管体系——当地高昂的加密货币税率、严苛的税务报告要求、存在漏洞的加密监管体系,为用户们创造了逃税的动机和空间,而越来越畅通的交易信息共享渠道为印度税务部门追踪这些逃税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 印度加密税制梳理

1.1 概述

自 2022 年以来,印度根据其《所得税法》将加密货币归类为虚拟数字资产(Virtual Digital Assets, VDAs),实行严格的税收制度:源头扣除税和加密税是加密货币涉及的主要税种,其中 1% 的源头扣除税(TDS)适用于每笔加密货币转让,30% 的固定税率适用于加密资本利得,并叠加附加税、附加费。综合计算后,高净值交易人士负担的实际税率可能高达 42%。

1.2 源头扣除税

根据印度《所得税法》,对于加密货币的转让,交易者需要支付 1% 的源头扣除税(Tax Deducted at Source,TDS)。如果转让交易在印度交易所进行,TDS 将由交易所扣除并缴纳给税务部门;如果交易发生在 P2P 平台或海外交易所,买方负有扣除 TDS 的义务。若交易属于加密货币互换的交易,将分别对买卖双方各征收 1%TDS。除此之外,部分转让行为可免除 TDS,如在自己的钱包之间转移加密货币、收到价值低于 RS50,000 的加密货币赠与、收到来自直系亲属的任意金额的加密货币赠与等。

1.3 加密税

除源头扣除税外,印度还对通过交易加密货币获得的利润征收 30% 的加密税,不允许扣除成本以外的任何支出,也不允许亏损冲抵(《所得税法》§115BBH)。加密税具体涉及的交易场景有:将加密货币出售为印度 RS 或其他法定货币;使用加密货币进行加密交易,包括稳定币;使用加密货币支付商品和服务;等。但在有些情况下,加密货币交易所得会被税务部门视为其他收入,按等级征收个人所得税而非加密税,比如收到加密货币赠与、加密货币挖矿、以加密货币支付工资、质押奖励、空投等。如果此后对这些加密货币再进行出售、交易或使用,则可能需要为由此获得的利润支付 30% 的加密税。

2. 印度加密税务监管动态

2.1 监管机构

当前,印度并未就加密监管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而是依靠现有的机构体系,由印度央行(RBI)、证监会(SEBI)、财政部下设的税务局和金融情报机构(FIU)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管。印度央行和证监会分别就支付体系与证券化代币对加密货币保持关注,FIU 主要负责反洗钱和报告义务,而税务局(主要是直接税中央委员会,CBDT)则负责加密货币有关的税务。

2.2 监管趋势与动态

近年来,印度的加密税收监管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到逐步调整的演变过程。早期,RBI 对加密货币持高度谨慎态度,曾于 2013 年发布公告警告投机风险;2018 年,RBI 禁止银行与加密企业进行交易,试图通过金融手段限制市场发展。然而,这一禁令遭到行业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强烈反对,终于 2020 年被印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

2022 年,印度发布的财政预算案首次将加密货币及其他虚拟资产纳入了法律监管范畴,确立了一系列加密税收政策,包括前文所述的 TDS 和加密税,这一税收制度的初步确立为行业提供了合规依据。2025 年,新财政预算案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加密税收申报和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虽并未对现行税收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但对加密市场参与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财政预算案在《所得税法》中新增了 285BAA 条款,该法案进一步扩大了监管范围,要求特定机构按规定时限报告加密交易;进一步扩充了 VDA 的定义,将所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资产纳入征税范畴;对未申报的 VDA 实施更严格的处罚措施,将其归类为「未申报收入」,并处以至高达 70% 的罚款,而不提供任何豁免或减免政策。简言之,2025 年的税制改革延续了既有 VDA 税制,并进一步加强了跨主体的信息共享。相关规定将于 2026 年 4 月正式生效。

除了税法方面的政策调整,印度政府在反洗钱法框架下也逐步完善规则,允许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在本地注册后开展业务,并将其置于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规范的约束之下。2023 年 3 月 7 日,印度财政部发布公告明确,VDA 兑换、转移、发行或销售等相关活动已被纳入《反洗钱法》(PMLA, the Preven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ct,2002)的规制框架中,根据该法,在印度(包括离岸和在岸)运营并从事加密货币业务的服务提供商 (VDA SP) 必须在 FIU 注册为报告实体,并遵守《反洗钱法》规定的,包含报告、记录保存在内的一系列法定义务。2023 年底,币安曾与其他八家交易所一同被禁止在印度运营,缘由便是被 FIU 指控未遵守《反洗钱法》的规定。在支付了 225 万美元的罚款并在 FIU 注册为「报告实体」后,币安于 2024 年 8 月才重新进入印度市场。

3. 事件总结:高额税负或成逃税动因

在印度现行加密税制之下,加密货币交易者可能需要因加密资产交易、转让等行为缴纳 1% 的 TDS 和 30% 的加密税(以及附加税、附加费),这样高昂的税率迫使许多高净值交易者随之转向币安等离岸平台,试图利用税务机关的监管漏洞隐瞒加密货币利润,逃避纳税。然而,本次印度税务部门的大规模调查活动揭示着此类逃税空间未来将逐渐缩小。事实上,早在 2025 年 6 月,印度税务部门便曾向从事加密交易而未依法报税的数千名违规者发送提醒邮件,要求其及时修正报税。此外,币安在印度金融情报机构(FIU)的注册也为税务部门监管提供便利:基于 PMLA 的要求,币安作为 FIU 报告实体,需要建立客户尽职调查与记录流程、完善内控程序、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并与税务部门分享涉嫌逃税者的相关信息。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来自币安的信息共享为印度税务部门追踪之前隐藏的钱包和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使其能够有效地追踪和打击逃税活动。这也意味着在以头部交易所代表的加密企业合规浪潮下,加密资产逃税乃至洗钱问题都将面临更大的暴露风险,如何以合规方式守护自己的加密财富,或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x402 最佳搭档,ERC-8004 如何解决 AI 代理信任难题?

Posted on 2025-10-30 17:04

撰文:Eli5DeFi

编译:Chopper,Foresight News

过去几天,随着 x402 叙事升温,AI 代理作为支付方式的关注度激增。但你听说过 ERC-8004 吗?

或许你错过了 x402 的热潮,但别再错过这个重要协议。

什么是 ERC-8004?

ERC-8004 是基于以太坊的协议,旨在为 AI 代理建立信任、身份、可发现性和声誉系统,是对现有 x402 代理支付基础设施的补充。

简单来说:

  • x402 → 实现 AI 任务微支付自动化

  • ERC-8004 → 为 AI 代理提供链上身份与声誉追踪功能

ERC-8004 为何重要?

ERC-8004 旨在创建分布式代理经济,助力 AI 发展摆脱中心化管控。

它将构建一个 「无需许可、去中心化、抗审查、保护隐私」 的 AI 系统,让以太坊成为未来 AI 代理协作的底层基础。

此外,其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 为 AI 代理建立链上商业注册与声誉体系,提供不可篡改的公开身份与历史记录;

  • 复用现有以太坊(L1/L2)基础设施,无需创建新区块链,避免重复造轮子;

  • 架构轻量化,仅利用区块链实现可见性与数据存储,其余功能部署在链下;

  • 实现 AI 经济的可持续性,支持跨基础设施的可组合性与可扩展应用。

Tory 解释了 ERC-8004 更广泛的意义,「AI 代理可能造成伤害,而通过 ERC-8004,拥有‘最干净’公开记录的代理将最终胜出。」

https://x.com/MTorygreen/status/1982900869860573399

ERC-8004 如何运作?

ERC-8004 架构简洁,核心包含三个链上注册表:

身份注册。每个 AI 代理都会获得一枚 ERC-721 NFT 作为身份标识,可在任何 NFT 钱包中查看且支持转让。该 NFT 关联 「代理卡片」,包含名称、功能、终端节点,方便快速发现适配代理。

声誉注册。搭建去中心化反馈系统,客户与代理可基于 x402 支付凭证提交评价,确保只有实际参与交易的主体才能评论,减少欺诈行为。所有数据公开,支持自定义评分体系。

验证注册。针对重要交易,代理可请求第三方验证 —— 通过可信执行环境(TEE)预言机、质押推理或零知识机器学习证明,提供加密级别的行为凭证,类似专业资质认证。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 AI 代理,需通过获取其他 AI 代理的链上分析数据来进行投资组合再平衡。

借助 x402,你的代理可轻松存入 100 美元申请该服务,但在支付执行前,x402 无法验证提供服务的代理是否可靠;而 ERC-8004 会通过以下步骤保障交易安全:

  • 身份注册表让你的 AI 代理核实分析师的 NFT 身份及服务范围;

  • 声誉注册表提供与过往 x402 支付绑定的正面评价记录和完成率证明;

  • 验证注册表确保第三方验证者已认证报告质量。

验证记录上链后,托管资金会自动释放,同时添加声誉评价。这一过程构建了 x402 单独无法实现的 「可信自主交易」。

x402 与 ERC-8004 生态

我在之前的文章(https://x.com/eli5_defi/status/1978474979600879984)中详细解读 x402 生态。ERC-8004 的基础架构扩展到多个层,以下列举其中一些层:

  • 基础设施:EigenCloud、Taiko、Eternal AI、NEAR、Phala Network

  • 中间件:OpenServ、Unibase、S.A.N.T.A、Kinic AI、ChaosChain、NovaNet

  • 应用层:Zyfai、Virtuals Protocol、Praxis、Cortensor、Semantic Layer

ERC-8004 不止于金融

金融领域只是 「无信任代理」 的第一步,ERC-8004 的应用场景远超出金融交易。

创作者代理

服务内容包括:文案撰写、社交媒体管理、社区运营、翻译、图片制作,筛选标准基于声誉和客户评价。

交易代理

支持去中心化链上委托,实现 DeFi 投资组合再平衡与收益优化。质押验证者审计交易结果,错误操作通过罚没机制赔偿损失。

分析师代理

提供市场分析、数据爬取、标签标注、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等服务。借助 TEE 技术,可在不暴露原始标识符的前提下,对多个机构的私有数据进行计算。

游戏代理

打造跨游戏的非玩家角色,拥有持久的角色设定与技能。游戏邀请与角色外观基于声誉证明分配。

医生代理

总结电子健康记录数据、核对诊疗指南、起草病历。通过 TEE 技术安全整合实验室数据、影像资料和药房信息,提供可验证的执行证明供审计。

个人分身

采用隐私保护型 AI 记忆,将个人数据加密存储在云端。借助 TEE 技术,实现类似中心化 AI 的个性化服务,同时保障隐私安全。

保险代理

利用大语言模型自动化核保与理赔流程。质押验证者核实决策与证据,错误决策通过罚没资金退还用户。

日程规划代理

处理航班、酒店、餐厅预订及路线优化。基于声誉选择服务方,确保成本效益。

实验室代理

通过硬件安全机制协调实验流程,签署数据输出结果,在 TEE 环境中进行分析,返回可验证、可审计的结果。

总结

ERC-8004 由以太坊基金会的 Davide Crapis、MetaMask 的 Marco De Rossi、谷歌的 Jordan Ellis 以及 Coinbase 的 erik.eth(同时也是 x402 创始人)联合提出,是对 x402 协议的重要补充。

x402 与 ERC-8004 的结合表明,技术进步能够有效将支付系统与嵌入式链上可验证信任相融合,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尽管有人认为 x402 与 ERC-8004 只是加密与 AI 融合大叙事的一部分,但它们确实解锁了代理间的实用支付机制,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分水岭失守,美联储的「鹰影」或将重启市场波动

Posted on 2025-10-30 17:04

撰文:Chris Beamish、CryptoVizArt、Antoine Colpaert、Glassnode

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比特币在关键成本基础水平以下的挣扎反映出需求减弱和长期持有者的持续抛售。尽管波动性已降温且期权持仓相对平衡,市场现在取决于美联储会议预期,任何鹰派意外都可能重新造成波动性。

摘要

  • 比特币周末从 107K 美元至 118K 美元的供应集群反弹,模仿了先前创历史高点后的短暂性反弹,但长期持有者持续的卖出压力限制了后续上涨。

  • 市场继续在短期持有者成本基础(约 11.3 万美元)上方挣扎,这是看涨和看跌势头之间的关键战场。未能收复该水平增加了向活跃投资者实现价格(约 8.8 万美元)更深回撤的风险。

  • 短期持有者正在亏损退出,而长期持有者仍然是重度的抛压主力(约 -10.4 万 BTC/ 月),这表明信念正在减弱且供应持续被吸收。

  • 隐含波动率在 10 月份暴跌后已急剧降温,偏度趋于平缓,期权流反映出受控的上行空间和有节制的下行对冲。

  • 当前波动率的平静取决于美联储的下一个决定。鸽派结果将保持稳定,但任何鹰派意外都可能重新引发波动性和下行保护需求。

链上洞察

熟悉的反弹模式

上周末,在短暂跌至顶部买家供应集群(10.7 万 K 美元至 11.8 万美元)的下边界后,比特币上演了短暂的复苏。根据成本基础分布热力图,价格从接近 116K 美元的中线反弹,然后回落至约 113K 美元。

这种结构紧密反映了在 2024 年第二至第三季度和 2025 年第一季度观察到的创历史高点后的反弹模式,即临时反弹出现,但需求很快被上方供应吸收。在当前情况下,长期持有者的新一轮卖出进一步放大了该供应区的阻力,凸显了在高位获利了结继续限制上行势头。

艰难守住防线

周末反弹后,比特币短暂收复了短期持有者成本基础附近约 11.3 万美元的水平,该水平通常被视为看涨和看跌势头的分界线。维持这一阈值通常表明需求足够强劲,足以吸收持续的卖出压力。然而未能维持在该水平之上,尤其是在持续交易了六个月更高之后,表明需求正在减弱。

过去两周,比特币难以在该关键水平上方收周线蜡烛图,增加了未来进一步走弱的风险。如果这个阶段持续下去,下一个重要支撑位在活跃投资者实现价格约 8.8 万美元附近,该指标反映了活跃流通供应的成本基础,并且在之前的周期中通常标志着更深的修正阶段。

短期持有者压力

将分析扩展到投资者情绪,进一步的市场疲软很可能由短期持有者驱动,他们是现在亏损退出的顶部买家。短期持有者净未实现利润 / 损失指标通过衡量未实现利润或损失占市值的比例来帮助评估这种压力。

历史上,深度负值与市场底部形成区间之前的投降阶段相吻合。近期跌至 10.7 万美元将短期持有者净未实现利润 / 损失推至 -0.05,与典型的中期牛市修正期间的 -0.1 至 -0.2 范围,或深度熊市低点时的低于 -0.2 相比,这是一个轻微的损失。

只要比特币在 107K 美元至 117K 美元的顶部买家集群内交易,市场就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尚未完全投降,但随着信念持续受到侵蚀,逐渐对多头不利。

长期持有者抛售

基于先前的观察,长期持有者的持续抛售继续拖累市场结构。长期持有者净头寸变化已降至每月 -10.4 万 BTC,凸显了自 7 月中旬以来最显著的一波抛售潮。

这种持续的卖出压力与市场上看到的更广泛的枯竭迹象一致,因为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继续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实现利润。

历史上,主要的市场扩张只有在长期持有者从净抛售转变为持续积累之后才开始。因此该群体恢复净正流入仍然是恢复市场韧性和为下一轮牛市阶段奠定基础的关键先决条件。在这种转变发生之前,长期投资者的抛售很可能继续使价格走势承压。

为了衡量长期持有者抛售的强度,我们可以转向长期持有者转移到交易所的转账量(30 日简单移动平均线),该指标捕捉了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为潜在出售而转移的代币价值。该指标已飙升至每天约 2.93 亿美元,是自 2024 年 11 月以来普遍存在的 1 亿至 1.25 亿美元基准水平的两倍多。

如此高的转账活动表明长期投资者持续实现利润,增加了持续的卖方压力。当前模式与 2024 年 8 月非常相似,那段时间的特点是长期持有者积极支出,而价格势头正在放缓。除非这种转账流消退,否则现货需求将难以吸收持续的抛售,使市场在未来几周容易进一步降温。

链下洞察

期权市场降温

转向期权市场,近期数据显示,10 月 10 日暴跌后的波动率压力继续缓解。比特币的 30 天已实现波动率已降至 42.6%,较上周的 44% 略有下降,反映出价格走势更为平静。与此同时,代表交易者预期的隐含波动率下降更为剧烈,因为参与者解除下行对冲并减少保护需求。

较短期限的合约调整幅度最大,1 周期平值隐含波动率下跌超过 10 个波动率点至约 40%,而 1 个月至 6 个月期限的合约仅下滑 1-2 个点,维持在 40% 中期附近。这种期限结构的平坦化表明交易者预期近期冲击减少。

该曲线还暗示未来几个月预期波动率将缓慢攀升至约 45%,而非冲击式飙升。

偏度重置走低

隐含波动率的缓解也转化为 25-Delta 偏度的显著转变,该指标衡量看跌期权与看涨期权的相对成本。正偏度表明看跌期权交易存在溢价。在 10 月份的清洗之后,1 周期偏度飙升至 20% 以上,表明对下行保护的需求极度旺盛。自那以后,它已崩溃至中性水平,略有反弹但强度远低。

更长期限的合约,如 1 个月和 3 个月期限,也急剧重置,仅显示适度的看跌期权溢价。这种转变表明交易者已移除其大部分下行对冲。持仓现在更接近「温和看涨 / 双向」而非「恐慌新低」,与比特币近期价格走势中看到的更广泛稳定相一致。

选择性看涨持仓

随着偏度正常化,注意力转向交易者将权利金投向何处。看涨期权活动现在因行权价不同而显著变化。在 11.5 万美元行权价,净买入看涨期权权利金仍为正值,表明随着过去两周价格复苏,交易者持续为近期上行空间付费。相比之下,在 12 万美元行权价,卖出的看涨期权权利金超过了买入,导致净权利金为负。

这种设置反映了「温和反弹,非全面突破」的立场。交易者愿意为更接近现货价格的涨幅付费,但通过卖出更高行权价的看涨期权来为这些头寸融资。由此产生的看涨价差结构暗示了一种谨慎乐观的观点,寻求参与进一步上行,但对全面重新测试历史高点缺乏信心。

市场定价受控回撤

为了完善整体情况,我们可以转向市场的看跌期权方面。自 10 月 24 日以来,随着比特币推高,交易者一直在买入 11 万美元看跌期权,表明对近期下行保护的需求。与此同时,10.5 万美元看跌期权被更积极地卖出,表明参与者乐于通过在该较深行权价提供保险来收取权利金。

这种对比突显了一个预期浅度回撤而非另一波主要清算潮的市场。交易者似乎认为在当前水平附近盘整是可能的(在 11 万美元对冲),但认为完全跌破 10.5 万 K 美元的可能性较小。整体持仓支持了 10 月份去杠杆化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的观点,市场现在专注于区间交易和波动率收割,而非针对另一次急剧抛售进行防御性对冲。

结论:

链上格局继续反映出一个处于修正和重新校准的市场。比特币未能守住短期持有者成本基础之上,凸显了动能的消退以及短期和长期投资者持续的卖出压力。长期持有者抛售量增加和转移到交易所的高转账量突显了需求枯竭的阶段,表明市场可能需要延长盘整来重建信心。在长期持有者转回积累模式之前,上行复苏可能仍然受限。

转向期权市场,前端隐含波动率已急剧下降,偏度已正常化,期权流现在反映出受控的上行敞口和有节制的下行对冲。从结构上看,加密期权市场似乎正从危机模式过渡到重建模式,表明稳定性有所改善。

然而,下一个主要催化剂即将来临,即美联储会议。降息已被基本定价,这意味着鸽派结果很可能保持波动率受抑和偏度平衡。相反,如果美联储提供较小的降息或维持鹰派基调,短期隐含波动率可能重新走高,25-Delta 偏度可能随着交易者匆忙回购保护而扩大。实质上,市场当前的平静是有条件的,目前稳定,但如果美联储偏离预期,则很脆弱。

交易额超 5.15 亿,Limitless 能成为预测市场的「头号玩家」吗?

Posted on 2025-10-30 16:58

撰文:Stacy Muur

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trylimitless 仍然是将预测市场转变为交易经济最严肃的尝试之一,这是加密领域长期承诺但很少大规模执行的领域。

自从在 Base 上推出以来,Limitless 已处理了超过 5.15 亿美元的累计交易额,交易者因在订单簿内提供流动性而获得每日奖励。该协议本身产生了大约 190 万美元的年化费用和约 60 万美元的年化收入。

这比大多数中性 DEX 的吞吐量都要高,表明链上投机找到了其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

Limitless 由来自交易和 DeFi 领域的资深人士构建,它将中央限价订单簿与全链上结算相结合,让用户能够以专业级的执行力对诸如「BTC 会收于 6.5 万美元以上吗?」这样的结果进行投机,而不是使用拖累早期预测市场的笨拙 AMM 用户体验。

核心理念

预测市场更像交易,而不是赌博。

Limitless 赋予了它们这种形式:订单簿、深度、价差、排行榜和激励措施,同时将所有内容透明地保留在 Base 上。每个市场实际上都是一个完全在链上结算的二元期权合约。该设计让用户能够:

  • 交易每小时、每日和每周的事件

  • 提供限价订单并赚取流动性奖励

  • 赚取积分和排行榜奖金(第二季现正进行中,截至 1 月 26 日)

结果如何?一个高频、短期限的交易生态系统,感觉更像 Deribit 或币安,而不是 Polymarket,但完全在链上运行。

框架

产品评分:8.3 / 10

Limitless 已在 Base 主网上线,提供完整的链上 CLOB 交易,并已确认将扩展至 BNB Chain。

Dune 数据显示了明显的用户增长:

总计名义价值超过 5.15 亿美元,118 万次月交易量,以及约 3.9 万名月活跃交易者。凭借 1 分钟开始、快速结算和链上结算,Limitless 在这个长期停滞在实验阶段的领域实现了真正的产品与市场契合。

代币经济学评分:6.2 / 10

启动与销售

于 2025 年 10 月 22 日通过 @KaitoAI Launchpad 进行 TGE(发行 2000 万 LMTS @ $0.05 → 约 7500 万美元 FDV)。

筹集约 100 万美元,承诺投资额约 2.01 亿美元(约 200 倍超额认购)。

代币供应

  • 总量 10 亿 LMTS

  • TGE 时流通量 13.16%

  • 团队 25%

  • 生态系统 24.37%

  • 金库 13%

  • 流动性 10%

  • Kaito 1.37%

  • Echo 1.26%

Kaito/Echo:50% 在 TGE 时释放;50% 在 6 个月后释放。

效用:实时的质押以获得费用减免 + 特权;生态系统奖励;以及计划中的费用资助回购,旨在将交易价值返还给持有者,治理功能将后续推出。

市场表现

在有报道称团队控制的钱包在 Aerodrome 上部署了「集中流动性做市商」后,发布后的波动非常剧烈(最大回撤 -58%)。

团队确认代币仍处于锁仓状态,并且该钱包用于稳定价格,而非抛售库存,但该事件动摇了信心,随后链上回购帮助恢复了信任。

要点:结构合理且效用明确,但必须通过透明的做市和回购披露来重建信誉。

支持者与生态系统评分:9.0 / 10

1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25 年 10 月)由 1confirmation 领投,参与方包括 F-Prime、DCG、Coinbase Ventures、Arrington Capital、Maelstrom (Arthur Hayes)、Collider、Paper、Node、WAGMI。

Limitless 原生构建于 Base 之上,受益于 Coinbase,并在 Aerodrome 上拥有实时流动性,还通过 Wallchain Epochs 和 Atlantis World 进行空投。

BNB Chain 的部署将其触角扩展到了新的用户群。

吸引力评分:8.3 / 10

  • 5.15 亿美元累计交易额

  • 连续两个月每月 1.09 亿美元

  • 每月 118 万笔交易 / 3.9 万名活跃交易者

  • 110 万 TGE 主题帖浏览量

这些数据使 Limitless 在活动量上跻身表现最好的链上交易所之列,这对于预测市场来说是罕见的。

社区与叙事评分:7.0 / 10

Limitless 建立了一个以交易为导向的交易者社区,围绕排行榜和赛季展开,而不是模因。

在做市商钱包事件后情绪有所下降,但随着团队披露钱包行为和回购计划后出现反弹。

在投机金融运动中,叙事热度依然稳固,「事件永续合约」正在成为链上投机的下一波浪潮。

市场背景评分调整:+0.3

宏观环境偏向风险偏好(贪婪指数 ≈ 70);Base 持续吸引流动性;预测市场的叙事正在加速。

Limitless 所处的赛道不如 Polymarket 或 Kalshi 拥挤,其目标是高频交易而非宏观押注。

投资论点

  • 真实的产品,真实的收入,超过 5.15 亿美元的交易额和可见的费用流

  • 架构优势:首个实现规模化的链上 CLOB 预测交易所

  • 一线支持者:1confirmation、F-Prime、DCG、Coinbase Ventures、Arrington

  • 代币飞轮潜力:质押 + 回购将交易与代币需求联系起来

  • 网络扩展:Base + BNB → 跨生态系统流动性

执行观察点

  • 发布清晰的做市政策(钱包、参数、报告周期)。

  • 自动化并披露费用回购,以验证价值捕获。

  • 确保首个 CEX 上币并增加深度以减少区间波动。

总评分为 7.78 / 10,Limitless 是一个实时的、产生收入的预测交易所,拥有顶级的支持者和透明的产品,现在的任务是证明其代币经济能够与其交易量相匹配。

如果团队通过持续的链上披露恢复信心,并维持其每月 1 亿美元以上的运行率,那么 Limitless 不仅能让预测市场运作起来,还将让它们具有流动性。

叙事、情绪和赔率:中文 KOL 大宇的 Meme 投机观

Posted on 2025-10-30 16:58

主持人:Alex, Mint Ventures 研究合伙人

嘉宾:大宇,知名华语加密 KOL

大家好,欢迎来到由 Mint Ventures 发起的 WEB3 Mint To Be。在这里,我们通过持续追问和深度思考,在 WEB3 世界里澄清事实、探清现实、寻找共识。为大家厘清热点背后的逻辑,提供穿透事件本身的洞察,引入多元的思考角度。

Alex: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之前参与过我们节目的老朋友,大宇老师。请大宇老师自我介绍一下吧。

大宇:我主要是在币圈做一些研究,然后炒币,同时也关注股票。和 Alex 认识好几年了,一直很欣赏 Alex 的投资风格和为人的品行。所以这次 Alex 邀请我一起聊一下 Meme,虽然说自己谈不上什么经验,但也很乐意来交流一下,互相学习一下。

开启 Meme 投资的时间与具体标的

Alex:好的,感谢大宇。大宇非常谦虚,他是我们华语 KOL 的顶流。我一直有在关注大宇分享的投资理念,包括他在 Meme 交易上的一些心得,我觉得有非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加上这段时间的市场,其实从商业角度来说,整个 Web3 行业并没有特别多很硬核的商业趋势,反而在 Meme 上有比较多的交易机会。所以今天我们也选用这么一个话题,请大宇来跟我们做一些分享。

那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播客内容。能不能先请大宇跟我们介绍一下,你是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做 Meme 交易的?你还记不记得当时的原因,以及你当时参与的项目是哪个?

大宇:我印象中正式参与的第一个 Meme 应该是叫 People。当时参与的原因可能是被 People 的特殊性打动了,它的内在东西打动了我这样一个文科背景的人,自己把自己洗脑了。但是 People 这个项目我在后面几年里基本上没提过。当时是我对 Meme 还不懂的时候,没有什么 Meme 的投资经验,只是自己真的喜欢这个东西,觉得它传播力很好。我还在电报群天天宣传它,这给我带来很大的一个坑。后来回过头看,Meme 在 FOMO 当中上涨,一定会在 FOMO 结束时下跌。当时我作为一个社区里有点像明星一样的人物,玩 People 的都知道大宇天天在喊、在建设、在看好它。我是真的看好,但自己的持仓其实很少,因为当时本金比较少,持仓我记得大概是几十万人民币。现在回过头看,那其实是一个很可笑的仓位。但反过来也说明我这个人确实比较坦诚,一腔热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后来我发现了一些让我很难受的事情。比如在上币安的时候,我一直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去建设。我说上币安,大家就很 FOMO,币价也涨。我发帖子提示大家,希望多去建设、多去给各种帖子点赞,但发现大家完全不感兴趣。这种声音被淹没,大家只关心币价。那时候我就隐隐觉得不对头了,觉得怎么大家跟我想的不一样。我自己抱着一腔热血,觉得这个 Meme 很好玩,对它很有理想,但发现大家不是。后来通过这件事情也成长了,就觉得币圈真的就是一个投机的场子,而且很多人是很坏、很邪恶、很阴暗的。他跟你一起玩,也在买,他也是市场的一份子。但是有些人面对我这样的建设者,在币价下跌后他就说:「你怎么还不发帖?你怎么还不建设?是不是你在卖?割韭菜了?」 那时候我太幼稚,内心很悲愤,就觉得再也不搞这种东西了。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是,自 People 之后我就不再参与任何 Meme 项目了。比如项目方找我、给我筹码,或者朋友叫我买,我都不会说好。我都是自己看、自己决定。包括我分享给大家的,也都是我看好的、自己真金白银买的,才会分享出来。我只想站着挣钱,因为之前的阴影太大了。但从 Meme 本身来说,People 带给我很大的收获。比如说 People 之后我就在想,所有这些 Meme 的社区其实是伪命题,都是一群狂热的投机者,甚至是赌客在玩。每个人都非常狂热,这不叫社区,这是有毒的氛围。

后来也因此,在 NFT 刚刚兴起不久时,我觉得这个好像是个社区,就又投入到了杰伦熊,0.25 个以太买的,后面最高到了 8 个以太,但后来发现项目方其实也是来割韭菜的。我以为大家都是好人,你可能也一样,我们这种人容易把事情往好处想,觉得他们也想做大、想赋能,自己脑补给他们很多想象。最后当然又跌得很惨,自己也没怎么卖。再后来像 BAYC、哥布林等 NFT,其实和今天的 Meme 玩法很类似。比如哥布林,它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原创东西,丑出了天际。哥布林这个项目也给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 0.25 个以太买的,后面卖的时候大概均价 5 个以太,高峰 8 个以太。以太当时几千美金一个,一下子收获了上千个以太,也算是第一桶金。不过回过头从我今天的认知看,从 Meme 的角度,我觉得不可能再错过 BAYC。当时确实错过了 BAYC,有客观原因,比如玩 BAYC 的那群人有自己的圈子,在北美,线下玩得很嗨。像我这种比较宅、不混圈子的人,就很难理解和融入那个东西。

这就是大概的一个过程。后面水平更高了。所谓水平更高,其实有个底线、一个隐藏的规则。我开始意识到,所有的 Meme 都是情绪、共识、叙事的产物,所有玩 Meme 的人主要都是被投机驱动的。在这些过程中,自己玩 Meme 的水平开始成长。具体的部分后面再讲。

对 Meme 看法的转变及背后的原因

Alex:刚刚大宇讲到,你当时开始参与,不仅仅是买卖交易,你还在帮助建设第一个接触的 Meme,也就是 People 的社区,希望扩大它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就是我们所谓的 Build。从最开始接触这个项目差不多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因为 People 是上一轮的代表性 Meme。后面你刚刚也谈到参与了 NFT,很多类似于 Meme 的资产。那么从最开始到现在,你对 Meme 的看法和投资方式,截至目前为止发生了哪些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关键事件或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能不能帮我们总结一下?

大宇:好的。我觉得 Meme 的变化这个问题的角度思考得非常好。因为币圈的 Meme,我觉得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变化。第一个是蛮荒期,就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那时候 Doge 是马斯克喊的,我觉得他是第一个理解这种东西的大人物,而且他亲手促成了这一切。马斯克讲过一句话:「谁掌握了 Meme,谁就掌控了世界。」 当时 Doge 从一个打赏支付的币,到那一轮牛市的时候,我听说有一位大佬用 100 个比特币在高位买了 Doge,然后涨了 10 倍,卖了变成了 800 个比特币。我当时很震惊,不懂他们为什么会知道这些。现在回过头看,其实很好解读。马斯克这样的人,他知道叙事和共识这些东西本身就可以和代币结合,变成一种经济。这是全新的东西,是巴菲特也好,传统投资逻辑也好,都没有涉及的。但没涉及不代表它不存在。它确确实实存在,只要稍加推理就能感受到。这就是蛮荒期,那时候懂的人早就财富自由了。从 Doge 到 Shib,这些都是这样,名人参与、传播角度都非常强,比如 Shib 也有马斯克参与,全世界炒币的人都看到他。当全世界所有炒币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里,且它本身没有任何包袱,没有交付压力,不像做项目要证明用户量和收入,Meme 没有这些负担,它就是赌博。而黄赌毒是人亘古不变的三大需求。赌的需求超级大,只要赌的需求加上传播和代币,它就变成一个简单易行的赌场。像我和 Alex 都不是那种会去澳门倾家荡产赌的人,但我们得承认,世界上有很多人一旦占了赌就离不开,会 FOMO,会疯狂。还有一大部分人处于中间态,享受赌、迷恋赌。所以,Dogecoin 和 Shib 在这个背景下就好理解了。

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马斯克不可能天天喊,那怎么办?币圈就有了自己的庄家、KOL。于是出现了一堆币,比如 People、Bonk、Pepe、WIF、Bome 等。其中 Bonk 是当时我刚好从原来的工作岗位离开,全职进入币圈。当时 Bonk 涨了 5 倍,对我来说挺满意。我现在的财富很多都是从 Bonk 开始的。印象很深的是,当时大多数钱都在线下,像房子、现金等,场内的钱就 10 万 U。我用这 10 万 U 买了 Bonk,变成了几十万 U。后来我以为它跌下去就归零没有了,结果庄家很猛,又拉了 100 倍,就在熊市过后,太牛了。然后是 Pepe,当时市值 2000 万美金的时候我发在推特上,但那时候水平有限,还不理解叙事、价值、长期性这些,就错过了很多。Pepe 是 2000 万美金市值的时候买的,但估计涨到 1 亿美金市值左右的时候就卖掉了,后来它涨到了几十亿。WIF 因为中文区讨论少,也错过了。Bome 当时属于少见的大池子币,格局很大,打的钱直接加池子,大家变得很 FOMO。那时候就是成长期,大家都在找能形成市场合力的标的。这种市场合力是指所有人都注意到、有好的叙事、能讲故事。包括 Ordi 其实也是成长期的一种 Meme。用传统价值投资的逻辑去看,它的本身价值是零,但它的价格因为那些属性可以变得很高。

再后来就是最后一个时期,也就是当前的毁灭期。 Pump 出来之后,发 Meme 变得非常简单。以前发 Meme 要找几个人,有技术开发、做网页、做推特,像专业的 pepe 有做市商、拉盘控盘等,复杂得很。所以那时候玩 Meme 的人不多。但 Pump 出来之后,每个人都能发币。一只松鼠死了都能出来 N 个币。一个网红说句话,马斯克发张图,马上就能变成一个币。所有的东西都代币化了。比如说 NEIRO 小狗、大狗、小写狗、大写狗、首字母大写狗等等。这时候 Meme 出现一个特点,变得泛滥。蛮荒期可能就两个:Dogecoin 和 Shib,都推到千亿和几百亿美金市值。成长期时也有百亿级的,比如 Pepe 等 Meme 加起来也有几百亿资金。假设币圈资金就是几百亿,这合理。那毁灭期来了,这么多 Meme 出来,每天几百上千个。今天炒一个共识好、叙事好、角度好的,明天又有更好的,那怎么办?没了。Meme 的寿命变得很短,死得很快。像 Bonk,你在第一轮高点没跑也没关系,后来还能拉 100 倍,拿一年两年三年。帽子狗也是这样,到最后才归零。但到了毁灭期就不一样了。当然毁灭期也有异类,比如影响力足够大的川普币。一发,全世界都看到了,币价一下涨到 700 亿 FDV。这就到头了,和 Doge、Shib 的 千亿差不多。现在币圈资金虽然比以前多,但整体的估值区间差不多,因为这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

Meme 的价值是零,价格靠短期的情绪、叙事、赌的需求共同促进,但资金推到一定地步就没空间了。所以我觉得这几个阶段非常明显。在这些变化中,不跟上变化的人很容易吃亏。其实很多人都跟不上。我看到推特上有些比较愚蠢的评论说:「你说的那个 Pandora 跌没了。」但其实我说的时候它已经涨了 10 倍。他说「归零了,你割韭菜,说的没用」,但其实这些人都是留在旧时代的,他们在投资中不可能赚到钱。因为山寨的价值就是零,这句话是币安的一个客服讲的,我觉得特别经典,一度成为热梗。山寨的内在价值是零,你怎么能期待它价格一直涨?不可能,最后都会归零。之前有比较好的朋友问我:「这个 Meme 还能抄底吗?还能买吗?」 我说,你遇事不决就想想川普币。川普币是最好的 Meme,最强大的 Meme,你看看它的 K 线是什么样的。想抄底、想找价值,就多想想川普币。这一招特别好用。包括我自己也是,当我对一个 Meme 充满了美好幻想的时候,我就想想川普币。

Meme 在投资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

Alex:OK,刚刚大宇给我们讲了他对于 Meme 的认识,包括整个类型的一个进化。他讲到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从最开始的蛮荒期也好,成长期也好,到现在的毁灭期,其实整个币圈 Meme 的总市值,可能也就是几百到千亿左右的规模。只不过现在毁灭期 Meme 的数量太多,所以每个 Meme 分摊的资金量和注意力都变得很小,生命周期和市值天花板也变得很低。

那么刚刚大宇讲到,其实你现在对于 Meme 的认知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币安的客户说的「山寨的价值是零」。但我看其实你还是有在实践 Meme 的一些投资操作。那么在你目前的投资体系当中,Meme 资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它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大宇:对,Meme 的价值是零,但价格可以是无限,这里面其实就是机会。所以我会把 Meme 当成一个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一侧。有很多看不起 Meme 或者说看不懂币圈的人,就老派投资者。我一方面很谦虚,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所有不与时俱进的人,肯定会被不断迭代自己的人所淘汰。那在这种高风险的策略当中,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赔率。比如说我在买一个 Meme 的时候,假如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不管这个判断是什么,是叙事经济学,还是「傻逼投资学」,我不管——只要你找到你的逻辑,它可以反复适用。你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总共出手 10 次,其中三次或者有一半是亏钱的,但你亏钱可能是亏 30%、40%。为什么呢?因为像我买 Meme,基本上都是买那种流动性很好的,我不会去赌归零的那种,我买得很少。那这种情况下,我每次亏 50%,那我亏了 10 次出手当中的 50%*10。但是另外有 5 个,因为是高风险高回报,比如达到了 5 倍、10 倍,甚至还有 100 倍的,那这个收益就很可观。比如说川普币,我是 1.2 几左右的成本,我拿了很多筹码。还有 bome 的时候,那些都是几天时间就几十倍,非常疯狂。那在这种赔率之下,我觉得 Meme 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其实说 Meme 的时候,也能想到整个币圈,其实逻辑是一样的。比如说比特币,比特币当然有价值,它的价值体系和 Meme 不一样,但在情绪、共识、传播的角度上是一样的。我的意思是,如果回到 10 年前,即使不认可比特币的内在价值,认为它是 0,从传播与共识的角度,它也可以作为传统投资的一部分配置。所以我觉得,如果回到 10 年前,以我现在的认知,我一定会买比特币。因为我现在的投资体系就是认可这种杠铃策略,高风险高收益。在币圈,我之前讲过一句传播挺广的话,就是「技术不值一提,共识价值万金」。因为在币圈,随便拉一个开发团队,都可以搞一些技术、做点东西,但产生的实际收益很少,就是用户少、收入少,那这种技术其实本身不值一提。不是否定所有的技术,而是币圈的大多数技术如此。「共识价值万金」就是说,在技术很差、PMF 很差的地方,它的共识叙事会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这已经被验证过了。比如说 PEPE,看不起 PEPE 的人,如果在 2000 万美金市值买,最后涨到几十亿美金;川普币也是,从 1U 或者零点几 U 涨到几十亿、几百亿美金。这个时候再去理论对错,非说不玩 Meme 才是对的,就很苍白,只是人脑的自我麻痹。人脑有时候会把很多偏见伪装成一种「我比别人更聪明」,这其实很危险。

在 Meme 的叙事、共识、情绪当中,我觉得生活中也时刻在发挥作用。举个例子,原来大家看新闻是看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华社新闻,后来今日头条出来了,它认为关键不在于你得到正确的新闻,而是让你看得爽。所以今日头条叫「推荐」,推荐的就是你越看越爽。我老爸以前用头条的时候,我很鄙视他,我说你怎么老是转发一些错误、愚蠢、过时的信息?后来我有一天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不是头条傻,也不是我爸的问题,其实是我傻。为什么?因为我得理解头条做的东西,包括后来转投抖音,现在人人都离不开抖音,小孩、老人天天拿着手机刷。当然很多智慧的人不刷,是为了避免掉入这种情绪与共识的陷阱。现在币圈其实就是把这些人性当中的东西代币化了。从 doge 开始到今天的 Meme,我觉得系统地联系起来想,就是币圈有了币之后,把所有的东西都代币化了。谁能捕捉到这种代币化的轨迹,谁就能赚到钱。而且我自己来说,Meme 帮我达成了很多人生目标,所以我会持续关注这个东西。

这里我再展开一个例子,就是泡泡玛特。我关注太晚了,是在它涨到 150、160 左右我才知道这家公司。当时我看完就感慨:「天啊,要是早一点知道就好了。」当然现在也还有机会,因为它也跌了不少。我认为泡泡玛特是我最喜欢的公司,因为刚刚说的这些逻辑,它是所有传统企业里最符合的。它卖的就是情绪、共识。所谓 IP,就是你不想买假的泡泡玛特,你得买正版、买好的。其实原来的 LV 这些奢侈品,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以前的皇家贵族用的东西。国王被砍头,王后下台,权贵阶层没了,裁缝店怎么办?它得谋生,搞限量。结果一限量,大家更喜欢了。所以我觉得泡泡玛特是我非常喜欢的公司。这种公司有个特点,就是品牌价值会越来越大。如果它把泡泡玛特这个 IP 做得越来越强,大家认可它的话,它会越来越有价值。还有老铺黄金也是妖股。我发现有些女性朋友在金价很高的时候,仍愿意顶着溢价买,她们就是喜欢。我听到也很震惊,能让大家溢价买单的公司是伟大的公司。泡泡玛特也是这样,通过盲盒机制、通过自己的 IP 持续进化,我超级喜欢这种公司。所以还是马斯克那句话——谁掌握 Meme,谁就掌握世界。

Meme 的筛选标准与参考依据

Alex:了解。刚刚我们谈的问题是 Meme 资产在大宇的投资体系中的位置。大宇讲到杠铃策略,一边是比较蓝筹,可以压箱底、长期持有的资产;而 Meme 是杠铃的另一侧,高风险也高潜在回报。当然,也需要大量投机的技巧和对市场情绪的把握。那么在你杠铃右侧这些高风险但高收益的 Meme 资产选择上,以你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你现在筛选一个 Meme 时,会有哪些比较硬的标准?或者说筛选一个 Meme,你的参考依据一般有哪些?

大宇:我自己总结了几个角度,有些角度可能现在已经不一定适用了。

首先是天然性。之前在 Ordi 的时候我说,天然钻石永远好过人工钻石。天然性就是说它是妙手偶得。这个 Meme 它不是谁都能随便拉几个开发人员,编个故事就能出来的。你能编,他也能编;你能拉开发人员,他也能拉。那这种东西马上就会变成烂大街的东西,是不可能炒得起来的。比如说 Ordi,一开始是个铭文,它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创意,不是来搞 Meme 的。而 Ordi 是这个铭文单词的前半部分,一个 Meme 币就这么出来了。那这就是在区块链上铭刻一些东西,这个技术有一个代币可以炒。它是第一个代币,这就是天然性。第二个就不叫天然了,是跟风的。比特币是天然的,一个区块链点对点的系统;第二个莱特币,那就差远了。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复制一套代码出来一个「汉语币」,没有用。天然性就是指它不是人想开发就能开发出来的。

第二个是独创性,最好是它有独一无二的创新。比如 Bome,他搞了个打钱,打钱本身不新鲜,但他偏偏打了很多钱,这就有意思了。你很难复刻,有几千万美金的规模,还有格局,那就厉害了。当然后面出了很多打钱盘,变成了大家说的畜生盘,打完钱就走人。比如麻吉大哥,打了钱,加一点池子,直接拿走几千万美金跑路。

第三个是传播性。一个 Meme 能不能传播开,取决于它的叙事大不大。比如马斯克发一张图片,那只是无数推文中的一条,传播就一般;但如果他说他改了个签名,炒一波到 1 亿;再改头像、换名字,又炒上去,这都是传播性。特朗普亲自发币、建网站,那传播性就更大了。所以大概从这些角度去判断。当然每个 Meme 都不一样,真的很难复刻。比如 Bome 是打钱,Pandora 是解决了 NFT 的问题,川普币是总统发币,Ordi 是比特币链上铭文,每一个都不一样。

我参与的依据还有一条,就是进的位置,不能太高了。太高了,安全边际差。比如说币圈最牛的 Meme,总市值也就几百亿。现在搞一个 Meme 已经 200 亿了,比如 PEPE,我就不太感兴趣。Pepe 70 亿,理论上能超过川普币吗?我觉得很难,叙事和传播的角度来说都不太可能打败他。目前川普币几十亿,Pepe 就算再涨几倍,也可能到不了。再说 Meme 的价值是零,如果进入熊市它的吸引力也不大了。

所以我在 Meme 上是「敢为天下后」。我一般不是最早进场的,因为最早进场是很考验勤奋的,出手的频率可能很高。我没有办法花那么多时间。我会让资金去筛选,比如几个 Meme 围绕同一个叙事,你不好说哪一个是正统,那就让市场资金去跑,这就是资金的博弈,真金白银最真实。另外,晚一点进也有好处。比如我一般都是市值 1000 万美金以上才考虑进入,这样原地归零的概率大大降低。比如我要买 1% 的筹码,那 1000 万美金市值时进场就是 10 万美金。按我的资金体量来说,一年出手 10 次还可以接受。而且 Meme 拿 1% 也差不多了。有些人拿 10%,那进得早、拿太多,可能庄家跑了,别人不敢上,也容易拿不住。

所以在参与的依据上,我主要看价格,再结合前面说的几个点:天然性、独创性、传播性,再来做决策。

Meme 投资的正反案例

Alex:好的,刚刚大宇把自己做 Meme 筛选上的一些标准,包括投资方法和思考说得非常清楚了。能不能结合一下你过往的 Meme 投资经验中的一些实战案例,给我们做一下分享?就选两个,第一个是你印象中最成功的案例,第二个是你认为比较糟糕的案例,然后聊一聊你从这两个案例中的收获和复盘。

大宇:其实有四个都觉得比较满意。第一个是 Bome,前面已经提到过,它是打钱,有格局,而且在那个时间点非常好,链上资金很活跃。我进入的时间大概是 3000 万美金市值,那时候进场其实已经很高了。很多人都说自己拿到了上万倍的收益,比如那些打钱的人,打完钱就赚很多。我那个时候进去,拿了比较大比例的筹码。当时三天就上币安,非常疯狂,账户里的资金涨得离谱。当时 Bome 上币安的消息出来后有一波冲高,那时候我自己也很看好,所以一直拿了好几天。我就在想他超过 pepe 也是有可能。pepe 那时候是 70 亿,他那时候才 10 亿,再涨 7 倍,一次赚麻了多好。但上币安之后,我提醒自己差不多得了,还是卖吧。我一边卖它一边跌,我也没有心理顾虑,想着还是把它变成钱。后来继续跌,具体数字前面几个零我记不准确了,大概就是 0.2 跌到 0.15 左右这么个意思。我卖完后又涨回了 0.2 多,当时觉得有点遗憾,觉得要是不卖的话就好多钱。最后留了点底仓,每天跌,边跌边卖,就出手了。第二个是川普币。看到的时候已经是 10 亿市值,但时间还很早,大概是上线后 10 多分钟。我也发在自己群里,很多群友都在这一波实现了巨大收益。Bome、川普币、ordi、pandora 这四个币里,有群友赚到上亿美金的。当时 Bome 之后,有些群友给我发红包,几万美金的都有。有四、五位实现阶级跨越的。川普币那次因为大家手里有钱了,下手更狠。我自己在川普币上也拿了很多筹码,下手很狠,仓位很大,涨得也很快。但大概在 10 倍收益的时候我开始卖出,因为波动太剧烈,有点怕。短短两三个小时,大仓位 10 倍收益,其实很考验心性。我那时候一边和群友讲话,一边和朋友交流,脑子特别乱,就条件反射式地操作了。我注意到 0Xsun 的操作和我一模一样,买卖时机、比例都差不多,我卖了 90%,他卖了 80%。事后看,这都是错误决策。主要那时候太乱了,账面每次跳动都是几百万美金,太多信息要判断,精神高度紧张。当时觉得它一百亿市值,对很多 Meme 来讲是很大门槛。之所以说错误,是因为人一生中碰到总统发币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没有跳出去想,而是陷入到了很多信息之中。所以我今天在跟你聊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感觉,有时候要做重大决策的时候,或许可以一个人静下心,比如去散步,在好的环境里想一想,就像冥想一样。Bome 那次,我正好在香港一个公园里散步,有李小龙和金庸的展览,我边看边想,慢慢想清楚不要太贪心,就卖出了。那次是在没有很好的框架下的一个比较好的卖出,而川普币那次已经有好的框架了。川普币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卖掉了,因为我有好的投资框架,让我在绝大多数 Meme 上收获颇丰且不会套牢,稍有异动就跑很快,15 分钟 k 线跌破我就走。川普币上我也这么做,事后看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叙事很少。

说到失败的案例,就来自于这个复盘。川普币之后我在想,对的事情就要狠一点,要抽离所有的东西去思考。我想,总统发币这么好的机会,其他国家会不会效仿?哪个总统最可能会?我想到阿根廷总统米莱,他搞改革,国际上有声誉,又亲数字货币。如果他发币肯定能火,我就想等他发币一定再干一票大赚特赚。果然他发币了,我很早就看到,几分钟内就买,还在群里喊买。买进去很快就翻倍,我是大仓位进的,池子很大,交易活跃,买多少都行。翻倍后感觉一切如我预料,加深了自信。但是这个时候我没有按自己的交易策略走。我就一直看着价格跌下来,盈利没有了,本金开始亏。这不对啊,怎么会跌这么多呢?刚开始跌没事,但是跌到我的成本线,我是一直把巴菲特的那句「不要亏损本金」记在心上,那我投机更要如此。这时候我没想通,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止损,亏了 20% 左右。虽然亏得不多,但内心很受伤。后来阿根廷总统出来否认,成了一出狗血闹剧。复盘来看就是,大机会要敢干,但是基本的铁律还是要注意,不能亏损本金或者只能亏损一点点,不能有赌徒心态。像川普币,如果从这次复盘讲,那时候 10 倍卖掉已经很好了。我觉得在币圈最重要的是活得久,只要活得久,能赚大钱的机会一直都会有,早晚发财。

优秀的 Meme 投资者必备的素质

Alex:好的,刚刚大宇讲了三个案例,都非常详细。市场上或者说在投资者社群里,有一种声音是:能不能投资 Meme ,或者说在 Meme 的投资中能不能获得好成绩,是非常考验天赋的。在你看来,包括天生的禀赋、后天修炼得来的能力在内,哪些素质是一个优秀的 Meme 投资者必须具备的?

大宇:我不是很确定是否需要天赋,因为这个界定其实比较复杂。但我觉得,无论是投资 Meme,还是投资其他任何东西,甚至包括要不要做投资,都要结合性格来看。每个人性格不同,而性格其实也包含在天赋或能力里。比如一个人读书很少、智商很低,那他的性格可能就符合他内在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性格。有些人三分钟热度,想法多、变化快;有些人非常长情,喜欢一个东西或持有一个东西就会拿得很久。这些都会对投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自己玩 Meme 的话,我举个例子,就是一定要做个渣男。渣男绝对不要谈恋爱,千万不能搞真爱。你买一个 Meme,要知道它的价值就是零。你现在只是和它虚与委蛇、共度美好时光。但只要觉得稍有不对劲,一个白眼翻过来,就立刻走人,毫不犹豫。但如果你是个痴情的人,非要玩 Meme,我觉得小试一下就好。不同个性决定了不同结果。所以,前面问到是否需要天赋、要具备哪些素质,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看性格,没有其他。

那在性格适合的基础上,有些人就是想挣钱,觉得 Meme 可以高风险高收益,也有可能玩得不错,且比如这人的性格是中性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总结了几个需要具备的优势:第一,有的人资金小,但非常勤快。这里有两个杰出代表:oXsun 和镭射猫。他们都有自己的社群,社群非常活跃,每天都在关注各种 Meme。还有台湾的一个叫大 D 的玩家。他们几乎每一个合约、每一个 Meme 都会注意到。出来的时候可能才 1 万美金市值,甚至还在内盘阶段就已经参与。那他们的出手频率肯定就很高。比如我在一个币 1000 万美金市值时花 10 万美金接盘,他们可能只花 100 美金,已经涨了 1 万倍。这就是勤快,当然其他的素质也必不可少,因为越早期的币,99% 都是归零的,你越勤快可能亏得越多。但我这种敢为天下后的做法,也需要勤快。比如川普币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在电脑前,这就是必备因素。因为我每天都在电脑前、阅读、学习,保持规律。要是没看到,机会就错过了。错过了,十分钟时市值是 10 亿,三十分钟后就是 30 亿,再晚两小时,可能在外面吃个饭没看手机,就 100 亿了。100 亿时我已经第一次出货了,那时候再想赌一把,就需要气运好了。要是再上大仓位,跌个百分之五十是寻常事。

第二,眼光。眼光没法展开讲太多。我早几年没什么眼光,水平很菜。这个东西要靠大量训练。你性格要活跃、投机、很渣男,还要经过真金白银的训练,真的有亏钱、赚钱,那你的眼光自然会上来。不是瞎玩,而是每次带着判断去玩,玩完还要复盘、思考、总结、提高。

第三,气运。听起来很玄学,但我觉得人确实需要一点运气。你没有运气,在炒 Meme 这种事情上其实很难成功。Meme 的价值本身是零,无论你的判断多准,它依然像打德州扑克一样,有很多算计,但也要靠一点运。怎么让运气好?从玄学角度说,就是多做好事、做个好人。我冥冥之中有个想法,人所获得的财富,其实都是命运暂时交给我们保管的。要承接得住财富,你最好是一个很好的人,最好有理想,赚很多钱后能去回馈社会,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这样气运就会更好。

还有一个是胆量。一般来说好的投资,比如价值投资是不需要胆量的。你看懂了,自然就会想投,跌下来也不怕,因为你知道它的价值在哪里。但是玩 Meme 需要胆量,因为它真的有赌的成分,需要气运,也要胆大。胆大,也要看是真胆大还是假胆大。有些人买之前胆子很大,买完就变胆小,那不是真的胆大。真正胆大的,比如凉兮就是真胆大。他可以一个晚上赚两个亿,也可以三天亏完两个亿,但他下次还敢再来一次,这就叫真胆大。像我们普通人要是这么搞几次,心态早就崩了。并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很多钱之后就一定胆大,这还是跟性格有关。比如一个人赚了两个亿,但他本身如果是一个谨慎、思考全面的人,那他不可能说:「我现在有钱了,拿一个亿去赌一下。」而另一个人可能只有 1000 万,他可能说:「直接梭哈!输了拉倒,重新去跑外卖。」这就是性格的差别。

最后一条,我觉得一个优秀的 Meme 投资者要会止损。Meme 其实是以小博大,高风险高倍率。但你如果能在风险这块控制得更好,收益肯定会大幅提升。所谓的风险控制,就是尽量买得便宜一点,在可能出现危险的时候跑得快一点。实在没机会跑,也要严格止损。比如我之前买阿根廷币,当时我还看好它,看不到太多风险,但它一直跌。我就知道,一定是有人在大量出货,可能是割韭菜的做市商,项目方在出,不然没办法解释,我就果断止损。止损要无情、坚决。我发现很多人买山寨币被套牢之后,是这样的:买了 100 万,跌到 90 万的时候,他说「没关系」。如果这时候我说这个项目其实是不好的,已经有风险了,他就会冲上来骂我;跌到 80 万、70 万时他说「快反弹了」;跌到 50 万时他就不骂任何人了,沉默了;跌到 40 万、30 万时,干脆不看了,麻木了,习惯了。我觉得不要这样。如果我买了 100 万,现在跌到 80 万、70 万,我就止损,那我还剩 70 万。如果跌得很快,比如早上起来 100 万变成 30 万,那我也一样能止损。我会换一个思路去想:如果我现在手上有 30 万,我会不会买现在这个币?如果答案是不会,那我就卖。我不会想「我从 100 万亏成 30 万」,我只想「我现在有 30 万,还要不要」。

Meme 与其他资产类别的平衡

Alex:好的,说得非常具体。那其实我们知道 Meme 是大宇投资的资产类别之一,他的投资种类和标的类型都非常丰富。你目前的投资体系来说,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除了 Meme 之外,还有哪些资产类别?你又是怎么去平衡这些蓝筹类的,以及价值投资类资产类别和 Meme 投资之间的关系?

大宇:其实我自己评价,我是一个价值投资人。当然这个自我评价听起来可能有点搞笑,因为我赚的钱很多是来自投机。那为什么说我是价值投资人?因为我认为 Meme 的价值就是零,而价格可以是无限。我在这个过程中,把「价格可以是无限」的逻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也解释了为什么以及我怎么去参与。所以这部分更多是我赚钱的一个工具。我觉得在赚钱这件事上,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都是赚钱,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自己适不适合。如果适合,那就去做。而我说自己是价值投资人,是因为我深信复利,也深信企业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比如说一个股票今天涨、明天跌,我不关心。我更常想的是,如果这家公司现在市值 100 亿美元,而我有 100 亿美元,我愿不愿意把它整个买下来,然后就不管了,作为大股东享受公司成长的红利,它赚多少钱我就赚多少钱,就这么回事。从平衡的角度看,我觉得两者在我这里其实是和谐的。Meme 的内在价值是零,而我真正长期持有的,是那些内在价值很高的东西。

资产类别上,主要还是股票。黄金的话,我觉得比特币就是黄金的替代品。另外我跟着别人投资了一些电影,收益要等上映之后再看,因为我自己也有点导演梦。此外,我还有一家在海外注册的公司,下一步想投资 SpaceX 这类股权项目。股权类投资也就是早期项目。像 SpaceX 现在市值 4000 亿美元,按 PE 等指标看,其实现在是高估,也因此很多早期投资者愿意转让老股。但我非常看好这种股权投资。等人类真正进入星际时代,这类公司的市值将来可能达到几十万亿、甚至上百万亿。传统投资方面,我更喜欢腾讯、拼多多这类公司。腾讯的实力众所周知,而拼多多,我非常喜欢它的商业模式,就是把资本主义「倒过来」。就商业模式来看,我不会拿它和亚马逊去比,我觉得拼多多要干掉的是全球所有的零售,包括 Costco、沃尔玛、山姆这些。现在可能别人会说这怎么相提并论呢,它连京东都打不过。但是我觉得这个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一定会赢。这种判断其实和当年马斯克造电动车时的逻辑类似,当时全世界都没有电车,但他说电车就是要取代油车,因为效率更高,最后也实现了。有足够厉害的人推动就能做,黄峥又年轻,所以我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公司。

给 Meme 投资新人的建议

Alex:那进入咱们今天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播客的听众里应该有不少还没正式进入 Web3,或者还没开始投出自己第一笔 Web3 投资的新朋友。假设你有一个朋友,他是 Web3 的投资新人,今天听了这期节目,觉得 Meme 这个东西挺适合他的性格,也想去试试。如果你要给这样一个新人最多三条投资 Meme 的建议,你会给什么建议?

大宇:新人的话,我觉得最好是不投,先拿着比特币。比特币的风险已经够大了,对很多新人来说已经挑战不小。我的建议是先理解比特币。比特币是对抗法币增发的,而法币一定会增发。比如美国每年收入 5 万亿美元,利息支出 1.5 万亿,这肯定不可持续。美国赚的钱如果比军费都高,它就不得不增发货币。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和黄金一样,都会在对抗法币的路上一路狂奔。如果比特币赶上黄金,还有十多倍的空间。比特币相比黄金,十年之内,黄金的共识更强;但一百年后,我认为 100% 是比特币的共识更强。我一直有个判断,也和 SpaceX 有关,就是外太空的黄金储量是无限的。现在人类很难开采,但未来随着星际飞船、火星移民、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采矿船都可以无人化,靠机器人搭建矿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样一来,黄金可能就变成一种普通的矿材。原来我有在想人类进入星际时代,比特币节点如何同步的问题。最近发现,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量子通信就是给比特币这样的东西用的。杨振宁说各个国家都把量子通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了很多年,无论相隔多远,没有电磁感受,直接就可以交换信号。比特币就变成星际资产,属于星际公民的资产。如果进入星际时代,国家的概念也会被弱化。比如火星殖民地,它可能不归地球管,会有新的系统出现。说回来,如果你真的想参与,就用 1% 的资金。如果你发现自己容易上头,那就回到第一条,不要投。因为人性是很难对抗的,贪婪和恐惧很难对抗。如果只用 1% 的资金,不管涨跌都能保持好心态。

Alex:好的,感谢大宇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这么多,从他个人在 Meme 投资的具体实践,到抽象出来的投资方法论,还有与性格、认知相关的部分,内容非常丰富,也很有启发。再次感谢大宇做客我们的节目,希望以后还能有别的话题一起来聊。

Alphabet(GOOG.O)美股盘前上涨7.3%,此前其季度业绩超预期

Posted on 2025-10-30 16:0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Alphabet(GOOG.O)美股盘前上涨7.3%,此前其季度业绩超预期,并上调了资本支出展望。

火币成长学院|x402 深度研报:互联网支付范式的重构与投资启示

Posted on 2025-10-30 15:58

摘要

x402协议由Coinbase与Cloudflare于2025年联合推出,通过激活沉睡三十年的HTTP 402状态码,旨在为互联网构建原生支付层。协议依托区块链与稳定币,实现低成本、秒级结算与链无关架构,尤其契合AI代理经济所需的高频、自动化微支付场景。与传统支付相比,x402具有“支付即结算”“HTTP原生”“极简接入”的独特优势,并在Visa、Google、Anthropic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迅速形成跨界生态,开源社区的积极参与进一步推动了扩展。其潜力在于推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从“广告与订阅”走向“价值即时交换”,并为AI机器经济提供基础设施。风险主要集中在技术扩展性、监管不确定性、用户习惯迁移及竞争替代。总体而言,x402既是互联网支付缺口的补全,也是未来商业模式重构的重要起点,若能跨越采用与监管挑战,有望成为新一代全球支付标准。

一、项目背景及概述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来,HTTP协议一直是信息传输的基石。它定义了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如何沟通,也塑造了互联网的使用习惯。然而,在HTTP/1.1标准中,有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状态码——402 “Payment Required”。这本应成为互联网原生支付的入口,却在近三十年中从未被大规模激活。其背后原因并非需求不存在,而是早期缺乏技术和生态条件:信用卡、PayPal等方案虽然推动了电子支付的普及,但都依赖额外的账户体系、复杂的集成流程,以及高昂的成本结构,难以真正融入到HTTP的语义之中。这种缺陷带来的结果是:互联网商业模式走向了“免费+广告”主导的道路。用户习惯于“零直接付费”,企业则依赖广告变现或订阅制维持运营。虽然这种模式在推动互联网高速增长方面功不可没,但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用户隐私被过度收集与利用,内容创作者收入结构不合理,广告寡头平台垄断流量入口。可以说,互联网缺乏原生支付层,直接塑造了Web2时代的商业生态。

2025年9月,Coinbase 与 Cloudflare 联合提出 x402协议,旨在真正激活402状态码,为互联网打造原生支付层。其理念并非简单地“让HTTP收费”,而是利用区块链、稳定币、智能合约等Web3技术,解决早期支付难以嵌入互联网的核心障碍。Coinbase提供加密支付的基础设施与稳定币生态,Cloudflare则利用其全球CDN与边缘计算能力,将协议嵌入现有网络栈中,几乎不需要对互联网架构进行大规模改造。x402协议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三点:支付即结算:利用区块链和稳定币,交易在秒级内完成确认,无需中介清算。HTTP原生:基于标准状态码设计,与现有互联网协议兼容,天然嵌入Web环境。极简接入:只需“一行代码”即可让网站或API具备支付功能,大幅降低集成门槛。从本质上讲,x402并非替代Visa、PayPal等支付体系,而是填补互联网协议层长期缺失的“价值传递模块”。就像SMTP之于邮件、DNS之于域名解析,x402致力于成为信息世界的“支付协议标准”。要理解x402的必要性,需要回到当前支付系统的基本局限:高额手续费:信用卡、第三方支付机构通常收取2–3%手续费,微支付场景下甚至超过交易额本身。结算延迟:资金流转普遍需要T+1甚至更长周期,商家现金流压力大。跨境障碍:汇率、合规、监管体系的碎片化,使得跨境小额支付几乎不可行。可编程性不足:传统支付系统并非为自动化设计,难以支持条件触发或机器对机器的无人工干预支付。这些痛点在Web2时代尚能容忍,因为主要商业模式依赖广告和订阅。但在AI经济时代,微支付与自动化支付将成为核心需求,传统体系已难以胜任。

x402的推出与AI代理的兴起密切相关。AI代理能够自主完成任务、调用服务、做出支付决策,逐渐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经济主体。Gartner预测,到2030年,机器客户将影响超过30万亿美元的全球交易。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同样表明,AI代理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78.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5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5%。AI代理的运作逻辑决定了支付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高频小额:每次API调用、数据读取可能只涉及0.001–0.01美元级别的交易。全自动化:支付流程无需人工干预,需完全可编程。7×24运行:机器交易无间断,需要系统稳定性极高。跨境通用:AI代理不会受地域限制,需要全球统一的价值结算层。传统支付网络在这些方面几乎完全失效,而x402正是围绕这些新需求设计的。可以说,AI经济是402协议真正的历史使命所在。过去几年,几项关键技术的成熟共同构成了402得以落地的条件:稳定币:USDC、USDT等为微支付提供了稳定价值锚,无需担心加密货币波动。Layer2扩容:Base、Polygon等网络大幅降低Gas费用,使0.001美元级别支付成为可能。账户抽象与智能合约钱包:让区块链支付体验接近Web2水平,支持权限管理、多签、限额。边缘计算普及:Cloudflare等厂商可在全球范围加速验证与支付确认,降低延迟。这些条件的叠加,使得“沉睡30年的402”终于迎来了被激活的最佳窗口。在x402体系下,支付与HTTP请求结合形成标准化闭环:客户端访问资源 → 服务器返回402状态码,附带支付金额、收款地址、币种要求。客户端钱包自动生成支付交易并提交至区块链。支付确认 → 客户端重新请求资源并附带支付证明。服务器验证支付 → 返回原始内容。这种“支付即访问”的体验,使得微支付可以像浏览网页一样自然,用户几乎感受不到复杂性。x402协议最大的战略意义,在于它不是某个公司的封闭解决方案,而是开放标准。Coinbase与Cloudflare选择将其开源,并推动成立基金会治理,避免被单一公司把控。这意味着:任何服务提供商都能无门槛集成。协议层独立于具体商业模式,不与生态应用直接竞争。与Visa、Google、Anthropic等巨头形成互补而非替代关系。这种定位提升了x402的可接受度,使其更像互联网基础设施,而不是一家公司的专利产品。

回顾互联网三十年的发展,支付一直是缺失的环节。402状态码像一块“未点亮的拼图”,被技术限制与商业路径锁定而遗弃。如今,随着区块链、稳定币和AI代理的崛起,这块拼图终于有机会补上。x402协议的推出,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可能是一次互联网商业范式的深刻重构:

从广告驱动→ 价值驱动; 从账户体系 → 协议原生; 从人对人支付 → 机器对机器支付。这一切,正是“项目背景及概述”部分所要揭示的核心:x402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互联网历史进程中一块被延迟三十年的拼图,终于在2025年迎来落地的机会。

二、生态发展与市场展望

x402协议的提出并不仅仅是一套技术规范的发布,而是一次涉及多方生态的重新组合。在协议发布之后,Coinbase和Cloudflare都强调,x402不是一家企业的私有协议,而是一种“互联网原生的支付层标准”。这种开放性使其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核心,而不是单一产品的孤立存在。围绕x402展开的生态建设正以基础设施、平台化应用、合作伙伴整合、开发者社群和市场教育为主要方向,展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网络效应增长模式。换句话说,x402的市场前景与生态扩张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多个环节的合力推动。

在基础设施层面,x402协议选择了最简化的切入点:通过402状态码与HTTP深度兼容,开发者只需“一行代码”即可为网站或API赋能支付功能。这种极简接入逻辑不仅降低了中小开发者的门槛,也让大型平台在探索阶段无需承担巨大迁移成本。Coinbase和Cloudflare提供的中间件、客户端库、多链适配器等组件,进一步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特别是多链适配器的存在,使得服务提供商能够根据实际场景选择最优的区块链执行环境,比如在低成本高并发需求下使用Polygon,在高安全性场景下使用以太坊主网,或者在Coinbase自有的Base链上实现与交易所体系的深度整合。这种灵活性意味着协议的普适性大大增强,从而提升了它成为事实标准的可能性。在平台层面,Coinbase推出的x402 Bazaar是最早具备生态雏形的应用场景。这个面向AI代理和开发者的市场平台,允许服务提供商将自己的API、数据源或功能模块列出,用户或AI代理则可以按需调用并通过x402协议即时支付。其价值在于解决了API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计费与对接难题。以往API货币化往往需要复杂的注册、订阅和月结流程,而在x402 Bazaar环境中,调用即支付、支付即结算,微支付的属性让按次计费成为现实。对于AI代理而言,这意味着它们能够自主、灵活地调用市场上的各类服务,而无需依赖人类手动授权或绑定信用卡。这一市场机制与AI代理的自主性高度契合,也为Coinbase和Cloudflare展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增长点。如果x402 Bazaar能够积累足够的供给和需求,它很可能演变为“AI代理经济的App Store”。

Cloudflare的参与则为协议带来了另一个层面的爆发力。作为全球最大的CDN和网络安全服务商之一,Cloudflare控制着超过20%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其Workers边缘计算平台已成为数百万开发者部署轻量化服务的工具。将x402支付功能嵌入Cloudflare Workers,意味着无数中小网站、API和服务可以在零改造成本的条件下快速接入支付功能。这种“零摩擦部署”让协议能够迅速扩散至长尾开发者群体,而长尾应用正是微支付模式最有生命力的场景。无论是独立博客的文章解锁,还是小众工具的单次调用,都能在Cloudflare的分发能力加持下获得支付能力。这一策略与传统支付网关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通常针对中大型企业并要求复杂对接,而x402则反其道而行之,先从长尾和开发者群体破局,再逐步反哺主流商业体系。更重要的是,x402并未将自己局限于加密原生生态,而是积极与传统支付体系实现互通。Visa的加入为整个生态提供了关键桥梁。通过与Visa的TAP协议互通,x402能够实现稳定币支付与传统信用卡网络的兼容。这种桥接设计在战略上具有极高意义,它既避免了与传统支付网络的直接竞争,也为用户和企业提供了双轨选择:在熟悉场景下仍然可以使用信用卡完成支付,而在机器对机器、跨境微支付等新场景下,则可以通过x402协议与稳定币完成交易。这种渐进式过渡降低了市场教育的难度,使得传统企业和消费者能够以更小的心理和技术成本接受新协议。换句话说,Visa的参与让x402不仅是Web3的实验,而是具备进入主流金融体系的路径。

在合作伙伴矩阵中,Google、AWS和Anthropic等科技巨头的参与同样不可忽视。Google提出的AP2(Agent Payments Protocol)原本设计为AI代理的支付统一框架,支持多种传统支付方式。而与x402的结合,则为其添加了稳定币与链上支付的维度。在Google的演示案例中,用户只需发出一个提示,AI代理便可以在AP2与x402扩展的支持下完成一系列动作,包括调研、库存确认、支付与结算。这种体验展现了AI代理时代典型的“端到端自动交易”流程,而x402恰好承担了其中的支付底层。Anthropic的加入则证明了AI公司对这种支付标准的迫切需求。Claude等AI助手在未来需要与大量第三方服务交互,而自动化支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像x402这样的标准,AI助手很难在商业上完全自主运行。生态建设不仅依赖大型企业的推动,开源社区的作用同样关键。x402协议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开源路径,采用Apache-2.0许可,并将代码发布在GitHub上。短短数月内,协议已经获得超过1600个Star,开发者贡献了多种语言的SDK、可视化配置工具以及示例应用。这些社区工具进一步降低了普通开发者的接入门槛,推动了生态的自我扩张。Coinbase与Cloudflare的工程师积极参与社区讨论,回应反馈并定期发布改进版本。这种开放模式与互联网早期的IETF标准制定过程高度类似,预示着x402可能走向真正的标准化道路。

从市场规模来看,x402位于两个高增长市场的交汇点:全球数字支付和AI代理经济。全球数字支付市场规模在2025年已超过10万亿美元,而AI代理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500亿美元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这意味着x402不仅有潜力切入现有庞大的支付市场,还能在新兴的机器经济领域扮演基础设施角色。API经济与数字内容微支付则是最直接的落地场景。根据预测,全球API管理市场将在2027年达到61.8亿美元规模,而内容付费则在广告模式受限的背景下迎来新一轮增长。传统的订阅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体验,因为用户可能只想为单篇文章、单首音乐或单次工具调用付费。x402协议的微支付能力使这种“解构订阅”的模式成为可能,进而推动更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出现。在竞争格局方面,x402协议并非没有对手。Lightning Network等比特币生态内的微支付方案早已存在,部分去中心化应用也提供了代币驱动的支付机制。然而,它们的局限在于未能融入互联网协议层,与HTTP、浏览器、API的整合存在天然壁垒。而传统支付网络虽然稳固,但在微支付、跨境低费率和自动化程度上缺乏优势。x402凭借其HTTP原生、极简接入和跨链兼容的特性,确立了差异化定位。它不与任何单一支付系统直接竞争,而是通过协议标准化为各方提供共用的“接口”。这种定位让它更容易获得多方支持,从而形成广泛的联盟生态。

综合来看,x402协议的生态发展已经展现出早期的活力:从Coinbase Bazaar到Cloudflare Workers,再到Visa TAP和Google AP2的合作,从开源社区的活跃到开发者工具的完善,从长尾应用的微支付场景到AI代理的自主交易需求,这一切共同勾勒出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市场展望虽然仍伴随不确定性,尤其在监管与大规模采用方面存在挑战,但整体方向已经相当清晰:x402正在成为AI经济与互联网支付融合的关键接口。如果说第一部分强调了402协议诞生的历史背景与技术必然性,那么生态发展与市场展望这一部分则揭示了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与商业格局的重塑。协议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成熟度,更取决于生态能否形成正反馈,一旦网络效应建立,其扩散速度将远超传统支付创新的路径。

三、投资潜力及风险

如果说x402协议在技术和生态层面已经展现出足够的前景与落地逻辑,那么对投资者而言,最为关键的视角仍然在于如何评估其潜在价值与风险。这既涉及到它作为一项协议标准的网络效应潜力,也包括围绕协议构建的应用、平台和服务所能释放的商业价值,更必须正视未来几年在技术、监管、市场接受度等多重维度上可能遇到的挑战。换言之,投资者需要在宏观叙事与微观指标之间建立合理的预期,才能把握x402协议所蕴含的战略性机会。

首先,从潜力的角度来看,x402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协议层网络效应”。在互联网的历史中,每一个成功的底层协议往往成为长期的基础设施,具备跨越周期的投资价值。例如,TCP/IP奠定了整个互联网的通信框架,SSL/TLS成为网络安全通信的事实标准,SMTP推动了电子邮件的普及。它们一旦确立,就极难被替代,并且能够为依附其上的产业链带来长期红利。x402协议如果能够成为“支付即HTTP”的标准,其价值并不在于单一应用的盈利能力,而在于对整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再造。一旦被广泛采用,x402协议可能为数百万网站、数十亿设备和无数AI代理提供支付能力,网络效应将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事实标准的路径依赖。这种标准红利一旦出现,其价值难以用传统估值方式衡量,因为它涉及整个产业生态的基础性重构。其次,从生态投资的角度,围绕x402协议可能出现多个层次的商业机会。最基础的是协议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比如支付网关、验证服务、多链适配器和汇率服务等,这些属于“协议工具层”,类似当年围绕TCP/IP诞生的路由器、防火墙和负载均衡器等产品。这一层通常是最先出现商业化的环节,因为它们为协议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用户和开发者无法绕过。更上层的是平台化应用,比如Coinbase的x402 Bazaar和Cloudflare的Workers集成,它们可能成为最早实现规模化营收的场景。再往上,是依托协议衍生出的新型商业模式,例如AI代理按需调用第三方服务、内容创作者通过微支付直接获益、IoT设备之间的机器支付等,这些模式一旦被市场验证,可能形成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投资者在评估时,应关注这些不同层次的生态机会,既可以押注底层基础设施的稳健增长,也可以捕捉应用层的高弹性收益。

然而,所有潜力都必须与风险进行权衡。x402协议面临的首要风险是技术可扩展性。在理论上,区块链的Layer2和状态通道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并发,但在实践中,当AI代理真正大规模涌现时,支付系统可能需要处理每秒数十万甚至百万笔微交易。这种压力可能超出现有公链和Layer2的承载能力,导致交易拥堵、费用上升和用户体验下降。如果扩展性问题无法解决,x402的微支付优势将被削弱,甚至可能被替代方案超越。因此,投资者需要持续跟踪协议在实际环境中的性能表现,包括平均确认时间、失败率、费用曲线以及多链负载分布等关键指标。第二个风险维度是监管不确定性。稳定币虽然已经逐渐被主流金融体系接受,但其在不同国家的合规地位依然差异极大。在美国,稳定币受到国会与监管机构的严格关注,涉及反洗钱(AML)、了解你的客户(KYC)、支付许可等多重要求;在欧洲,MiCA等框架虽然提供了一定的合规路径,但操作细则仍在演进中;在新兴市场,稳定币支付甚至可能被视为对货币主权的威胁而受到限制。x402协议设计的“无账户、直接支付”模式虽然用户体验极佳,但也可能与监管部门强调的身份验证和反洗钱要求存在冲突。一旦主要市场监管趋紧,协议的普及速度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是影响其商业化进程的核心外部风险。市场接受度的不确定性同样不容忽视。虽然从逻辑上讲,微支付和AI代理支付的需求是清晰的,但用户和企业的习惯往往具有路径依赖性。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于订阅制和广告补贴模式,是否愿意转向“按次付费”仍需市场教育。

此外,安全风险也是必须关注的因素。作为支付协议,x402一旦出现漏洞,可能导致大规模的资金损失或系统性信任危机。虽然协议设计中引入了防篡改、防重放攻击、最小信息泄露等机制,但仍需面对黑客攻击、智能合约漏洞、钱包安全问题等挑战。历史经验显示,任何涉及资金流的协议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安全验证与迭代,才能逐渐获得市场信任。投资者在跟踪时应关注协议在实际运行中是否出现过重大安全事件,以及基金会和开发团队在安全审计和应急响应方面的投入和表现。在竞争层面,x402协议虽然具备HTTP原生和跨链兼容的独特优势,但并非没有替代威胁。Lightning Network、Rollup上的微支付方案、以及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自有支付体系(如Apple Pay、Google Pay)都有可能在部分场景下提供替代解决方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传统支付网络快速迭代,推出低费率、可编程化的微支付工具,并通过现有的庞大用户基础迅速普及,那么x402的差异化优势可能被部分削弱。因此,投资者需要动态观察竞争对手的动作,评估x402在差异化上的持续性。尽管风险重重,但x402协议的投资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范式转变红利”。就像云计算早期虽然面临安全和合规质疑,但最终仍然成为IT基础设施的必然选择一样,互联网原生支付层的需求几乎不可逆转。如果x402能够率先建立标准,并通过开源与基金会模式获得多方背书,其长期价值将不在于短期盈利,而在于成为“数字经济底层标准”的战略地位。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这意味着早期投资相关生态企业可能获得超额回报;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参与标准制定和生态建设可以确保在AI代理经济中占据主动;对于产业资本而言,围绕x402构建应用场景可能带来全新的增长曲线。

投资者在实践中应关注几个核心指标来判断协议进展:一是采用率,包括GitHub开发者活跃度、SDK下载量、Cloudflare Workers集成量、接入网站和API数量;二是交易指标,包括每日交易笔数、客单价、确认时间和失败率;三是生态指标,包括Bazaar活跃供给和需求、主流AI平台和内容平台的接入情况;四是合规指标,包括稳定币的法律地位、各大司法辖区的KYC/AML合规方案、以及基金会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情况。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协议能否跨越“早期实验—主流采用”鸿沟的关键信号。总体而言,x402协议的投资潜力体现在其有望成为互联网支付的事实标准,赋能AI代理经济和微支付模式,推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重构。但与此同时,它也面临技术、监管、市场接受度和竞争等多重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它的长期逻辑与短期波动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它可能带来的标准化红利,也要准备好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只有那些能够在早期参与、持续跟踪并灵活调整布局的投资者,才能真正从这场潜在的支付革命中捕捉到最大化的价值。

四、结论

x402协议的提出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对互联网支付体系的结构性重塑。它通过重新激活沉睡三十年的HTTP 402状态码,将支付嵌入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层,从而为信息传递之外开辟了价值传递的通路。依托区块链、稳定币和Layer2扩容方案,x402实现了“支付即结算”“极简接入”和“链无关”的特性,为AI代理经济和微支付场景提供了急需的底层能力。Coinbase和Cloudflare的联合推动,加上Visa、Google、Anthropic等巨头的参与,使得这一协议在发布伊始便具备跨界整合与标准化潜力,开源社区的积极响应更为其注入了长尾创新的活力。然而,风险也不可忽视。技术扩展性仍需在真实环境下验证,监管不确定性可能拖慢全球采用速度,用户与企业的支付习惯需要时间转变,竞争对手也可能在部分场景中形成替代。换句话说,x402要真正走向主流,还需跨越“可行性验证—大规模采用—事实标准化”三个阶段,而这一过程将受到技术迭代、政策演进与市场教育的共同影响。

从投资角度来看,x402协议的价值不在于短期的收入曲线,而在于它可能引发的范式转变:互联网商业模式有望从“广告补贴与订阅锁定”迈向“微支付与价值即时交换”,AI代理的自主支付将推动机器经济的崛起,全球支付体系或将迎来新的统一接口。对企业而言,尽早试点与接入意味着在未来生态中占据先机;对投资者而言,围绕协议本身及其生态的多层次机会值得高度关注。因此,可以说,x402协议是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它既是技术成熟、需求催化与生态合力的产物,也是一次跨越式变革的起点。未来数年,其能否真正成为“互联网原生支付层”的标准,将决定它是昙花一现的创新实验,还是新一轮全球商业格局重构的基础设施。无论最终结果如何,x402已经在互联网历史的长河中点亮了那块缺失已久的拼图,为价值传递的未来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韩国上市公司 Bitplanet 增持 9 枚比特币,总持有量达 119.67 枚

Posted on 2025-10-30 15:58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30 日,据 BitcoinTreasuries.NET 监测,韩国上市公司 Bitplanet 新增购买 9 枚比特币,目前该公司比特币总持有量达到 119.67 BTC。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5 6 7 … 95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Bitwise CEO:比特币四年周期或将被打破,2026 年市场走势存在变数
  • Hyperliquid 上的 ZEC 空头第二大仓位现已浮亏 117.7 万美元
  • 分析师:比特币巨鲸在近期下跌中亏损规模低于历史回调期水平
  • Tom Lee:疑似某个或两个做市商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重大“缺口”
  • 某鲸鱼“割肉” 3.3 万枚 SOL,7 个月损失 23 万美元

归档

  • 2025 年 11 月
  • 2025 年 10 月
  • 2025 年 9 月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25,637)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26,780)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