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 3.3%,预期3.10%,前值3.00%。
月度归档: 2025 年 8 月
美国至8月23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2.9万人,预期23万人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国至8月23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2.9万人,预期23万人,前值由23.5万人修正为23.4万人。
港股上市公司 BitStrat 子公司宣布购买 10 枚比特币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港交所公告,港股上市公司 BitStrat 的全资子公司比特新星有限公司在 2025 年 8 月 28 日通过公开市场购买了 10 枚的比特币,购买价格约为 113 万美元,且不包括交易成本。
瑞典上市公司 Refine Group AB 启动比特币储备计划,首笔购入 1.84 枚比特币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NLNico 消息,瑞典上市公司 Refine Group AB 已启动其比特币储备计划,首次购入 1.84 枚比特币,同时与加密货币研究机构 K33 达成合作。

巴黎再次发生加密货币勒索案,前交易员遭绑架并被勒索 1 万欧元赎金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Decrypt 报道,一名 35 岁的前加密货币交易员在巴黎遭到绑架和袭击。犯罪分子向受害者在阿尔及利亚的熟人勒索 1 万欧元赎金,受害者最终于周三凌晨 4 点获释,面部出现肿胀。
据安全专家 Jameson Lopp 的数据库显示,2025 年法国已发生 10 起加密货币相关的暴力袭击案件,占欧洲同类案件总数(29 起)的三分之一。网络安全专家表示,许多受害者出于声誉和安全考虑选择不报案,实际案件数量可能更高。
美股上市公司 AirNet Technology 完成 1.8 亿美元融资,全部以比特币和以太坊支付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PRNewswire 报道,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AirNet Technology Inc.(股票代码:ANTE)宣布完成其此前公布的定向增发,通过出售 80,826,225 股普通股及附带认股权证,筹集资金总额约 1.8 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融资款项全部以数字资产支付,包括约 819.07 枚比特币和 19,928.91 枚以太坊(未扣除发行费用)。AirNet 首席执行官 Dan Shao 表示,这笔融资标志着公司的新篇章,公司已聘请一支经验丰富的加密货币专业团队,为公司制定全面的发展策略。
Cumberland 向 Coinbase Institutional 转移 16,430 枚 ETH,价值约 7542 万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Whale Alert(@whale_alert)监测,加密货币做市商 Cumberland 约 3 分钟前向 Coinbase Institutional 转移了 16,430 枚 ETH,价值约 7,542.19 万美元。

Tether 宣布计划在 RGB 上推出 USDT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官方公告,Tether 宣布计划在 RGB 上推出 USDT,据悉,RGB 是用于在比特币上发行数字资产的下一代协议。通过将 USDT 引入 RGB,用户将能够在同一个钱包中持有和转移 USDT 以及比特币。
美股上市公司 LiveOne 宣布增持约 200 万美元 BTC,总持仓量达 34.2枚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官方公告,美股上市公司 LiveOne 宣布增持约 200 万美元 BTC,总持仓量达 34.2枚

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 M0 完成 4000 万美元融资,Polychain 和 Ribbit Capital 领投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Fortune 报道,稳定币基础设施开发公司 M0 宣布完成 4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Polychain 和 Ribbit Capital 领投,Endeavor Catalyst、Pantera 和 Bain Capital Crypto 等参投。
M0 正在构建一个网络层,使不同的稳定币发行方能够实现互操作性和流动性互通,该公司迄今已累计融资近 1 亿美元。M0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Luca Prosperi 表示,公司未来 2-5 年将专注于扩大网络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钱包 MetaMask 最近宣布与 M0 合作推出其稳定币。
XPL 在 Hyperliquid 与币安合约间的价差持续,套保狙地址浮盈已达 255.3 万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ai_9684xtpa)监测,XPL 代币在 Hyperliquid 交易平台上价格短暂触及 0.8119 美元,当前维持在 0.7745 美元水平,同期币安合约价格为 0.6354 美元。
监测数据显示,与套保狙击事件相关的主要地址下属 11 个关联地址的累计浮动盈利已达 255.3 万美元。
Robinhood 上线 TON 现货交易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官方消息,Robinhood 上线 TON 现货交易。
美股上市公司 Caliber 宣布将设立 LINK 代币战略储备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Globe Newswire 报道,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 Caliber(NASDAQ: CWD)宣布其董事会正式批准新的数字资产储备策略(DAT Strategy)。该公司计划将部分储备资金用于购买 LINK 代币,并通过质押等方式获取收益。
Caliber 同时成立加密货币顾问委员会(CCAB),为公司数字资产策略提供指导。公司认为,持有 LINK 作为储备资产不仅具有长期升值潜力,还能利用区块链预言机网络 Chainlink 的技术来改进资产估值和基金管理等业务流程。公司将通过现有信贷额度、现金储备和发行股权证券等方式购入 LINK 代币。
BitMart 已撤回香港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申请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Cointelegraph 报道,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Mart 已撤回其在香港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牌照申请。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记录显示,BitMart 于周四撤回申请。此前,Bybit、OKX 和 Gate 等多家主要交易所也在 2024 年 5 月底相继撤回申请。
币安推出Alpha 2.0限价单流动性提供商计划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推出 BinanceAlpha2.0 限价单流动性提供商计划,邀请合格用户申请。参与者可享受零买卖交易费、专属 API 访问及 24*7 专属支持等福利。申请需提供交易量证明至指定邮箱或联系销售团队。
Vitalik:量子计算机在 2030 年前破解现代密码学的概率为 20%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Cointelegraph 报道,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表示,量子计算机在 2030 年底前破解现代密码学的可能性为 20%。
Binance 宣布 MyShell(SHELL)第二轮 HODLer 空投,最高29.9%年化收益
深潮 TechFlow 消息, 8 月 27 日,MyShell携手 Binance 上线限时锁仓产品,用户可通过订阅 SHELL Locked Products 获得最高年化 29.9% 的收益。
本次锁仓产品活动将持续至 2026 年 2 月 27 日,支持 30 天、60 天和 90 天三种期限选择,对应年化收益率分别为 16.9%、21.9% 和 29.9%。
同日,MyShell 与 Binance 已完成第二轮 HODLer 空投,本轮共计发放 25,000,000 枚 SHELL,面向 7 月 24 日 08:00 至 7 月 28 日 07:59(UTC)期间内,使用 BNB 参与保本赚币(定期和/或活期)或链上赚币产品的用户。
Solana 政策研究所向 Tornado Cash 开发者辩护基金捐赠 50 万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The Rage 报道,Solana 政策研究所(SPI)宣布向去中心化隐私服务 Tornado Cash 开发者 Roman Storm 和 Alexey Pertsev 的法律辩护基金捐赠 50 万美元。两位开发者目前正就其各自在美国和荷兰的刑事判决提起上诉。
SPI 首席执行官 Miller Whitehouse-Levine 表示,这些判决基于对区块链技术工作原理的根本性误解。
Camp Network 宣布主网上线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官方消息,Camp Network 宣布主网上线。
币安:DEXLAB(XLAB)代币空投活动将延期举行,具体时间待定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官方公告,DEXLAB(XLAB)代币空投活动将延期举行,具体时间待定。
此前消息,Binance Alpha 宣布将于 8 月 29 日上线 Dexlab (XLAB)。

加密卡发行商 Rain 完成 5800 万美元 B 轮融资,Sapphire Ventures 领投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Theinformation 报道,加密卡发行商 Rain 完成 5800 万美元 B 轮融资,Sapphire Ventures 领投,Dragonfly、Galaxy Ventures、Endeavor Catalyst、Samsung Next 和 Lightspeed 参投。
Rain 推出支持 Visa 的银行卡,使稳定币能够在所有接受 Visa 的场所消费。Rain 允许新型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如 Nuvei)提供稳定币支付服务。
《财富》:SharpLink 等上市加密财库公司疑似存在内幕交易迹象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财富》报道,今年以来已有 184 家上市公司宣布购入总值近 132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然而,研究发现部分小型上市公司在宣布加密货币储备计划前出现可疑的股价异动。
报道指出,SharpLink 在宣布计划购入价值 4.25 亿美元的以太坊前三个交易日,股价在没有任何重大信息披露的情况下(未向SEC提交文件或发布新闻稿)从 3 美元涨至 6 美元。另外 5 家在加密货币购买前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的公司——MEI Pharma、Kindly MD、Empery Digital、Fundamental Global 和 180 Life Sciences Corp。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金融学教授 Peter Cziraki 表示,这种模式与传统并购交易中的内幕交易情况类似。为应对信息泄露风险,部分公司如 CEA Industries 已采取新措施,在市场收盘后才向投资者披露股票代码,以降低消息提前泄露的可能性。
BTCFi 的终章:从 BitLayer 暴跌看生态没落
撰文:伞
8月27日,BTC生态项目BitLayer登陆币安Alpha,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BTCFi明星项目却用一场暴跌为整个赛道写下了注脚。
根据CMC数据显示,BTR开盘价0.1511,仅数小时内便暴跌至0.077,单日跌幅高达48.6%。截止至今日8月28号,代币仍较历史高点下跌44.3%,24小时内成交额6030万美元,成交量与市值比高达274%,这种极端的投机性换手率暴露了项目缺乏长期持有者的尴尬现实。

更令人深思的是,尽管链上TVL仍维持在4.29亿美元的相对高位,但代币价格断崖式下跌清晰反映出市场对BTCFi生态价值捕获能力的质疑。
BitLayer开盘暴跌所呈现的远不止一次“上币即巅峰”的现象,背后更是整个BTCFi叙事从狂热走向没落的缩影。
主流项目的集体沉沦
BTC生态曾经也诞生过不少现象级热门项目,但是都难掩其本质上的缺陷以及叙事上的矛盾。
Merlin Chain:38亿TVL仅剩5000万
作为曾经的BTCFi龙头项目,Merlin Chain的数据变化堪称惊心动魄。
项目在上线50天内曾吸引高达38亿美元的BTC质押,峰值TVL达到5.3亿美元,一度成为BTC Layer2 TVL与用户数第一的明星项目。
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根据DeFillama数据,Merlin Chain当前TVL仅剩5000万美元,较峰值暴跌90%以上。其代币Merl价格徘徊在0.115美元左右,虽然年内涨幅达45.1%,但距历史高点仍下跌90%。更令人感到心痛的是其24小时链上流入量仅有1946美元。
从曾经赛道内当之无愧的龙头项目到犹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Merlin Chain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时至今日,仍然会有人偶尔提起Merlin,只不过几乎全是对其的讽刺和吐槽。

铭文与BTC NFT:从狂欢到自嘲
曾经引爆BTC生态的Ordinals铭文和BRC-20代币如今也风光不再。
回想曾经铭文火热的那个冬天,当时每条公链都在推出自己的铭文产品,使得市场陷入全民打铭文的热潮,而BTC作为加密世界万物起源更是诞生了Sats、Ordi等热门项目。“今天买Ordi,明天开奥迪”的口号似乎至今还在耳边回绕。
现如今,“Ordinals are dead”这句话已经从嘲讽变成了圈内的自黑梗,连铭文项目的官方账号都开始用这个梗进行自我调侃。

BTC NFT市场的24小时活跃用户仅不到2000人,占全链活跃度的1.7%,远低于ETH或Solana生态。
铭文和NFT的实际用途至今在市场中仍是饱受争议的话题,但曾经活跃的用户却实打实一个接一个离开,用户信心的丧失,也预示着这一叙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正随着加密市场的快节奏被逐渐淡忘。
除了Merlin Chain、BTC铭文和NFT外,其他BTCFi项目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短板或模式的缺陷。
Babylon当前TVL创下历史新高来到63亿美元,币价却距离高点已经跌去77%,暴露出了其单一质押模式缺乏创新应用的短板;同为BTC生态热门项目的Core当前TVL仅3.86亿美元,距离年初下降超70%。
而在数据背后真相则更加严峻:除了Babylon外,大部分BTCFi项目的日费用收入甚至不足5万美元,远远低于传统DeFi项目动辄数百万美元的收入水平,这种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正在被市场无情的摆上台面。
叙事疲劳与内在矛盾
BTCFi的根本困境源于BTC本身的技术局限性。
作为“数字黄金”,BTC在设计上就不具备智能合约的可编程性,这使得所有BTCFi应用都必须依赖侧链、L2或跨链桥等妥协方案。
根据DeFillama数据,当前主流BTCFi项目中,桥接资产占TVL的80%-100%:Merlin Chain的桥接TVL占比高达80%,Core达94%,Bitlayer更是接近100%依赖BTC跨链。
这种对跨链基础设施的极度依赖不仅增加了安全风险,也违背了BTC去中心化和自主权的核心精神。
而在社交媒体上,BTCFi的讨论已经从早期的兴奋探索转向“prove-your-worth”的怀疑阶段。越来越多的KOL也将BTC生态列为注定失败的赛道。

而市场散户的态度更是不言而喻,对BTC生态的期待正在被ETH和SOL上的新鲜叙事冲淡了一遍又一遍。而近期不断有巨鲸卖出BTC换仓ETH无疑是给这堆灰烬再浇上一盆冷水。

图源@Ai姨
另一方面,BTC生态的惨状也揭示了大部分BTCFi项目经济模型的内在矛盾。
为了吸引流动性,项目方们必须提供高收益激励,但高收益往往要依赖代币增发,这又会稀释长期价值。
BitLayer的超高换手率和Merlin chain的用户流失都证明了这种挖矿即抛售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BTC,回归精神图腾
回顾BTCFi的兴衰,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BTC在加密生态中的定位。
与ETH一开始就被设计为“世界计算机”不同,BTC更像是一个加密图腾,而图腾的作用在于凝结共识与信仰,而非功能性拓展。
ETH能够承载DeFi生态,是因为其在架构层面就为可编程性做了优化。而BTC的价值主张从来不在于“能做什么”,而在于“代表什么”。或许当我们试图让BTC承载复杂的金融应用时,就已经违背了其本质。
相比于BitLayer、Merlin,Babylon是相对成功的,而从它的成功恰恰证明了其作为纯粹的BTC质押协议,它没有试图改变BTC,而是利用BTC的安全性为其他链提供服务。这种“术业有专攻”的思路或许才是BTC参与DeFi的正确方式。
BTCFi的没落不是BTC的失败,从今年BTC不断突破新高就可以看出这个明显的道理。而BTCFi更像是市场对过度金融化的理性纠错。
BTC依然是加密世界最重要的价值储存工具,但它永远不会、也不应该成为下一个ETH。
认清这一点,或许才是整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Bitget 推出第 42 期链上交易竞赛,交易解锁 20,000 枚 BGB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Bitget 第 42 期链上交易竞赛即将开启,总奖池 20,000 枚 BGB。活动期间,用户交易 GOAT、CUDIS、FAIR3 代币,链上累计交易额达前 770 名的用户可获得 20 至 200 枚不等的 BGB 空投奖励。活动时间为 8 月 28 日 19:00:00 至 9 月 1 日 18:59:59 (UTC+8) 。
此外,链上交易上线 Solana 生态的 MEME 代币 GOAT、MEOW、SMS。用户在链上交易板块即可开启交易。
链上侦探 ZachXBT:加密项目 Web3(@web3 )成员与诈骗项目有关联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链上侦探 ZachXBT 披露,加密项目 Web3(@web3 )成员与此前的 Squiggles NFT 跑路事件以及 Raichu 项目有关联。ZachXBT 提醒社区对此保持警惕。

SunPump以AI Agent降低发行门槛,SunAgent和SunGenX为Meme用户打造“智能副驾”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推动各行业变革与升级。在这一浪潮中,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作为关键创新方向,正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据 MarketsandMarkets 预测,全球 AI Agent 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约51亿美元一路攀升至2030年的约4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4.8%,显示出该领域的巨大潜力与爆发性成长轨迹。
与此同时,Web3 凭借其去中心化、用户自主与资产创新的核心理念,与 AI Agent 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特性形成天作之合,两者在社交互动和数字资产管理等高频场景中尤为契合。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波场 TRON 生态前瞻性地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Meme公平发射平台SunPump接连推出 SunAgent 和 SunGenX 两款AI Agent创新产品,彻底重塑了 Meme 币的生成与传播模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SunGenX,它以极其便捷的用户体验脱颖而出。用户只需在 X 平台中简单 @Agent_SunGenX 并描述代币相关信息,SunGenX便可在几分钟内自动完成代币的创建与链上部署,极大降低了发行门槛。
在短短半年内, SunGenX已经成为 SunPump 平台核心流量入口,SunPump Meme 币数量迅速突破10万枚,总交易量更是突破39亿美元。 这不仅显著激活了波场TRON生态,也清晰地标志着 AI 与 Web3 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巨大爆发力正在快速释放。
AI赋能:加速SunPump代币发行,激活Meme创新浪潮
Web3的Meme板块正如一片广阔且充满机遇的蓝海,吸引着无数渴望表达与创新的参与者。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Meme市场带来颠覆性变革。AI Agent能够自动完成代码生成、合约部署、资产配置等高复杂度任务,凭借其智能调度与执行能力,与Meme文化的开放、自动化和去中心化理念高度契合。
在这一融合进程中,波场 TRON 凭借卓越的底层性能和极低的手续费优势,成为 AI Agent应用的理想平台,高速、低成本、高可用的区块链环境,极大地推动了产品落地。
依托波场 TRON 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生态基建,波场TRON的Meme公平发射平台SunPump 自诞生起就精准卡位 AI Agent 赛道,创新推出两款定位分明又互补协同的产品:SunGenX 与 SunAgent。
SunGenX 是 SunPump 推出的全功能 AI 驱动型 Meme 币发行工具,定位为”Meme玩家的Web3 AI助手”。它基于波场TRON区块链,实现全自动化Meme代币生成。通过利用先进的AI技术,SunGenX使得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创建和发行自己的代币,无需复杂的编程知识,极大释放了创作潜力。
其核心机制基于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合约生成技术。用户只需在 X 平台中 @Agent_SunGenX,输入代币名称及符号,系统即可自动完成包括合约部署、参数配置在内的全流程操作,真正实现「发推即发币」。相比传统手动发币,SunGenX 不仅在速度与准确性上表现优异,还显著降低了因编码错误导致的安全风险。

SunGenX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人机协作边界,它不是替代创作者,而是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协作者”,赋能每一个灵感轻松上链,每一份创造力得以真正释放。
借助SunGenX这一AI工具,SunPump相较现有平台具备了明显优势,尤其在简化操作流程和增强社交媒体整合方面。用户无需钱包中授权、手动添加代币合约地址等多次操作与点击,也无需在多个应用程序或工具之间切换,体验感极佳。此外,通过深度整合社交媒体功能,SunPump实现了更广泛的用户覆盖和更高的传播效率。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社交平台创建和发行代币,无缝切入市场浪潮。
与 SunGenX 形成完美互补的是 SunAgent,该产品专注于提升用户的任务执行效率。它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可实时响应用户在区块链基础知识、数字货币动态、AI 技术趋势、经济学原理及项目分析等方面的疑问,成为用户进行资产创作和决策的“智能副驾”,无论是项目分析还是代币发行,SunAgent 都能作为智能助手帮助用户提升决策和执行效率。

SunGenX 与 SunAgent 共同构成了 SunPump 在 AI 应用层的战略布局:一个降低创造门槛、推动资产发行的民主化;另一个提升操作效率,让 AI 成为 Web3 领域触手可及的生产力工具。二者形成「创造+效率」的双轮驱动,不仅有效回应了市场对易用、高效的AI工具的迫切需求,也为 AI 深度赋能 Web3 探索出了清晰可行的技术路径。
SunPump AI Agent 的市场爆发与协作网络
随着Tron Inc.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首个以DeFi为核心业务的合规上市实体,SunPump所引领的“AI驱动型创作经济”,正获得更广泛的资本关注。
SunGenX与SunAgent也凭借一系列精准而富有创意的市场活动与战略合作,实现了用户与交易量的快速增长,逐步构建起一个活跃、高粘性的创作型生态。有分析师如此评价:“社区共识是火药,AI工具是引信,而SunGenX则是引爆流量的核按钮。”
SunGenX以极简的发币流程和友好的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Meme爱好者积极参与。在波场TRON ECO 7月举办的「星际热浪」生态月活动中,SunGenXSummerChillFest 夏日冰爽节活动的16期发币狂欢吸引了大量Meme用户的参与,社区热度持续升级,SunGenX 发币量占全站比例突破80%,成为整个生态中最活跃的发行阵地。
截至8月23日,SunGenX的发币数量已经达到了全站发币数量的90%以上,足以体现SunGenX对Meme社区的强大吸引力。平台近期发起的「#TagSunGenXEverywhere」社交媒体活动也迅速引爆社区,在活动期间,用户可通过SunGenX免费创建Meme代币(省去约20TRX的创建费),并享受99%的Gas补贴,实际成本约0.45TRX+1%服务费。该活动激发了大量UGC创意内容与病毒式传播,官方X账号互动数据大幅攀升,反映出其迅速扩张的社区影响力。

与SunGenX的高效执行不同,SunAgent 则更注重情感化、场景化的互动体验。例如在农历新年期间,SunAgent 定位为“财神助手”,通过智能化互动将用户的新春祝福与红包奖励相结合,为传统节日注入 Web3 的创新趣味。
如果说SunGenX以“效率”重新定义了代币生成,那么SunAgent 则是以“体验”为核心,构建沉浸式、人性化的用户旅程,共同形成 SunPump 生态中“创造有工具、互动有温度”的完整闭环。
除活动之外,SunPump也通过深度合作持续扩展其生态边界,为平台发行的代币,包括SunGenX生成代币,提供持续的价值上升通道。
首先,SunPump与波场TRON生态核心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SunSwap实现深度协作,为每一个新生成代币提供即时流动性支持,SunPump采用联合曲线(Bonding Curve)定价模型,根据代币供应动态调整价格,这从根源上避免了“滥发”带来的泡沫风险。当代币市值100%触及Bonding Curve 时,Bonding Curve 中所有的流动性将自动存入SunSwap V2 中并销毁,增强市场信心。
其次,SunPump还积极拓展与外部生态的合作版图,通过牵头组建CEX联盟,并与多家Web3钱包达成合作,为Meme资产铺设完整价值上升通路。今年7月,通过SunPump发行的热门Meme币SUNDOG和PePe顺利登上了币安Alpha。这种多层次、跨平台的协作机制,系统性提升了SunGenX发行代币的流动性和市场认可度,也使得SunPump快速跻身行业一流的Meme发射平台。
截至2025年8月,SunPump累计发币数量突破10万枚,总交易量超39亿美元。在SunPump的一系列努力之下,SunGenX真正实现了“情绪-创作-资本”的高效转化,形成了一套类似Web3版“ TikTok + 小红书 + 拼多多”的三位一体模型,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传播节点,更是盈利方。这套机制,让SunGenX为波场TRON生态注入了强大的流量和活力。
8月初,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搭乘飞船进入太空,这场极具象征意义的旅程,恰如SunPump与波场TRON生态的精神映射——无边界、高自由、探索未知。而SunGenX与SunAgent,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实践者:它们大幅降低创作门槛,推动Web3内容与资产发行走向真正的民主化。
在Web3与AI加速融合的浪潮中,SunGenX和SunAgent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个信号:未来的创作者经济,属于那些能够将技术、流量与金融高效结合的平台。而SunPump,正在这条前沿轨道上全速前进。
美元指数DXY失守98,日内跌幅0.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元指数DXY失守98,日内跌幅0.19%。
CoinDesk报告:Bitget 平台 ETH、SOL 现货流动性领跑市场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近日,CoinDesk 发布《市场数据深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 年 11 月至 2025 年 6 月,Bitget 衍生品累计交易量达 11.5 万亿美元,稳居全球前四;进入 2025 年,月均交易量达到 7500 亿美元,其中近 90% 来自衍生品业务。
机构用户正快速推动 Bitget 的结构性变化。2025年上半年,现货成交量的80%与衍生品成交量的50%均来自机构,管理资产规模实现年内翻倍,。CoinDesk 报告指出,这一转变得益于 Bitget 推出的流动性激励计划、机构借贷服务及统一账户功能。
报告指出,或受 BGB 交易活跃度带动,Bitget 于今年 5 月现货市占率达 5.2%,创历史新高。从交易资产结构看,BTC、ETH 和 BGB 占据了其 44% 的现货成交量,显示了机构需求的稳定性。
流动性方面,Bitget 平台 ETH、SOL 现货流动性领跑市场,BTC 现货 1% 价差深度排名全球第二;在 10 万美元交易规模下,BTC 平均滑点仅 0.0074%,执行效率位列全球前三。报告还指出,Bitget 于今年 4 月推出的链上交易「Onchain」 业务带动现货交易量环比增长32%。
Hotcoin 重磅推出 xStocks 美股合约交易专区,20倍杠杆 24/7畅享美股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Hotcoin正式上线xStocks美股专区,为用户提供链上通证化美股交易服务。该专区支持20倍杠杆,1:1锚定真实美股资产。
用户可使用USDT直接参与,无地域限制,无需传统证券账户。目前已上线包括特斯拉、苹果、英伟达、Meta等科技巨头及标普500、纳斯达克100指数ETF在内的多个交易对。
HOODX/USDT (Robinhood)
COINX/USDT (Coinbase)
TSLAX/USDT (Tesla)
NVDAX/USDT (NVIDIA)
GOOGLX/USDT (Alphabet)
CRCLX/USDT (Circle)
AAPLX/USDT (Apple)
METAX/USDT (Meta)
SPYX/USDT (标普500指数 ETF)
QQQX/USDT (纳斯达克100指数 ETF)
DFDVX/USDT (DeFi Development Corp)
xStocks依托Hotcoin全球流动性与高效撮合系统,提供低门槛、高灵活性的美股投资体验,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的重要桥梁。
“XPL 套保狙击事件的主操作地址”今日凌晨将 2710 万 USDC 至11个地址并重开 XPL 多单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ai_9684xtpa)监测,地址 0xb9c…6801e 今日凌晨已将其 2710 万枚 USDC 分散至 11 个不同地址,并在 Hyperliquid 开启了价值 1814 万美元的 1 倍杠杆 XPL 多头仓位,当前浮动盈利 114.8 万美元。
数据显示,币安合约市场 XPL 现价为 0.5713 美元,Hyperliquid 平台现价为 0.72001 美元,两个平台间价差达 26%。
17 家上市公司持 340 万枚 ETH,Q2 机构以太坊持仓创历史新高
原文:Cryptoslate
编译:区块链骑士
2025 年第二季度,机构投资者通过 ETF 增持 ETH 388,301 枚,其中投资顾问公司在传统金融领域的以太坊 ETF 采用率中占比最高。
根据彭博社 ETF 分析师 James Seyffart 分享的数据,投资顾问公司当前掌控 13.5 亿美元以太坊 ETF 持仓,对应 539,757 枚 ETH;过去一个季度,该类机构净增持 219,668 枚 ETH。
投资顾问公司的持仓规模远超其他机构类别:对冲基金经理以 6.87 亿美元持仓位居第二,对应 274,757 枚 ETH,较第一季度增长 104%。
高盛以 7.218 亿美元以太坊 ETF 持仓领跑单个机构持有者,相当于 288,294 枚 ETH。
Jane Street Group 以 1.904 亿美元持仓紧随其后,Millennium Management 的 ETF 份额持仓则为 1.869 亿美元。
华尔街头部机构的集中参与,表明传统投资组合已认可以太坊为合法资产类别。
券商以 2.53 亿美元持仓成为第三大机构类别,本季度净增持 13,525 枚 ETH(增幅 15.4%)。
私募股权公司与控股公司分别贡献 6,220 万美元与 6,060 万美元持仓;而养老基金与银行则减持了以太坊持仓。
截至第二季度末,Bloomberg Intelligence 追踪的所有机构类别的以太坊 ETF 总持仓达 24.4 亿美元,合计对应 975,650 枚 ETH。
从目前数据来看,第三季度机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大幅提升。
Farside Investors 的数据显示,以太坊 ETF 资金流入从 6 月 30 日的 42 亿美元飙升至 8 月 26 日的 133 亿美元,增幅超 3 倍,创下累计资金流入历史新高。仅 8 月单月,新增资金流入就约达 37 亿美元。
这一增长趋势与以太坊作为企业财库资产的采用率持续提升相呼应。根据 Strategic ETH Reserve 汇总的数据,17 家上市公司当前持有 340 万枚 ETH,市值近 157 亿美元。
8 月 26 日,SharpLink 宣布最新增持动作,向其财库新增 56,533 枚 ETH,总持仓达 797,704 枚 ETH。不过,这一规模仍远低于 BitMine 的 1,713,899 枚 ETH(市值近 80 亿美元)。
Binance alpha 已上线 BLUM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软件页面显示,Binance alpha 已上线 BLUM。

王永利:美国稳定币立法带来的深刻影响超乎预期
撰文:王永利,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 赶在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前,《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被美国国会高效通过,并经总统行政令签署生效。该法案一经出台,立刻受到全球市场高度关注 — 美国的战略意图何在,是否会加速重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能否推动国际货币规则演进,进而影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其背后的区块链等基础设施标准将如何上演大国博弈。对于这些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国经济时报约请该领域的专家为读者揭开稳定币的神秘面纱、梳理《美国稳定币法案》对各方影响的逻辑链条。
核心观点
稳定币和加密资产立法,将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广泛参与,通过其与各种公链对接,支持客户将链下法币存款直接转换成为链上代币或将链上代币直接转回法币存款,减少由非银行等支付机构主体从事法币与稳定币转换的额外环节与成本,替代稳定币成为连接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更加便捷的通道。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催促下,《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美国稳定币法案》),赶在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8 月 1 日生效前,于 7 月 18 日得到总统签署并立即生效。这引发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和热议,被不少人解读为全球货币权力激烈博弈的新表现,将带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快自己的法币稳定币立法,新的稳定币将大量涌现与大规模扩容,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规则。
与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法币稳定币,最早是由美国 Tether 公司于 2015 年初推出的美元稳定币「USDT」,至今已有超过 10 年的运行历史,并带动新的美元稳定币「USDC」和其他稳定币等加快发展。到 2025 年 6 月,美元稳定币市值超过 2500 亿美元,占稳定币总市值超过 95%。但稳定币被立法监管才刚刚开始,相关法案仓促推出,仍有值得修改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对稳定币及加密资产的认知上,还需突破既有思维束缚,以更高视野更大维度去观察和准确把握。
稳定币最突出的特点是「链上加密货币」
法币稳定币,是以某种法币指定范围的资产作为储备,保持与该法币的比值稳定,但需要转化成能在无国界全球化的区块链体系中使用的加密货币。不同于一般的非现金的数字化货币(包括以存款账户或电子钱包保存的货币),稳定币属于特殊的「链上加密货币」。
链上加密货币不再是有形的纸币及硬币,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串字符,既是所有者在链上的注册地址,也是其货币在链上的账户地址(注册即开户),背后隐藏着所有者的身份信息、私人密码、账户余额、智能合约等多种要素,区块链平台需要运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对账户运行全流程进行加密保护,确保其真实、透明和安全,与传统法币表现形态和运行模式出现重大分化。因此,离开区块链谈稳定币,是不切实际偏离根本的。
稳定币最根本的应用场景是「链上加密世界」
2009 年伊始,以区块链与加密技术高度融合创造的链上原生加密资产「比特币(Bitcoin)」及其区块链正式面世,随后出现以太坊(Ethereum)区块链及其原生加密资产「以太币」(Ether),进而催生出更多通过新币首发 ICO 募集比特币或以太币投放并在区块链上交易流通的各种链上衍生加密资产(俗称「山寨币」),以及为这些加密资产投放、交易、兑换服务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等,可以链上全球化 7×24 小时不间断交易,形成无国界去中心的「链上加密世界」并加快发展。「链上加密世界」成为 21 世纪人类运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最重要的创新成果之一,将给人类世界带来深远影响,对此必须高度关注。
但是,开发运行区块链及其产出和交易加密资产等,都需要有链下很大的成本(法币)投入,如果仅能获得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收入却不能较容易将其兑换成法币,远远不能满足加密资产发展的需求。同时,不能吸引法币对加密资产进行投资,加密资产的价值也很难得到有效实现。特别是比特币等链生加密资产,对美元等法币的比值经常出现剧烈波动,直接用比特币等作为货币跟链下世界的必需品进行兑换非常困难。这些因素就催生出连接链下法定货币与链生加密资产独特的法币稳定币。由此,「链上加密世界」成为法币稳定币最根本的需求来源和应用场景。
法币稳定币有力推动链上加密世界发展
区块链与加密技术高度融合,尽管催生出比特币等链上原生及衍生加密资产,乃至催生出非同质化数字孪生加密资产「NFT」等,但没有法定货币的充分参与,这些加密资产主要局限于链上加密世界,难以充分体现其价值,也难以对链下现实世界产生多大影响。法币稳定币的出现,成为连接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价值通道,能够适应加密资产链上全球化 7×24 小时不间断交易与支付清算的需求,有力支持了加密世界的发展,而且法币作为现实世界资产,法币稳定币开启了现实世界资产链上化(RWA)的先河与成功案例,并带动更多 RWA 产品涌现。
但由于稳定币同样强调去中心去监管,一直没有得到合法认定与监管保护,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出现过严重问题,结果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主动参与,也使稳定币和加密世界发展受到极大束缚。现在,法币稳定币乃至整个加密资产的立法落地,确立了法币稳定币与加密资产的合法性,必将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参与,并将各类标准化金融资产大量以 RWA 方式推到链上交易,推动链上加密世界加快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应是美国稳定币立法最重要的贡献。
法币稳定币既适应加密世界发展需要,又推动加密世界加快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放在链上加密世界的大背景中,只是局限在货币金融领域看稳定币,对稳定币的认知和把握是难以到位的。
加密资产成为不了加密世界真正的货币
比特币、以太币等链上原生及衍生加密资产,尽管一直被冠以「币」名(被叫做「加密货币」或「数字货币」),但实践证明它们成为不了真正的货币,而只能是一种新型加密(数字)资产。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有法币稳定币的出现与支持。
货币在人类社会已有数千年历史,其表现形态(或载体)与运行方式不断改进,从最初的自然实物货币(如贝壳币),发展到规制化金属铸币(如铜币、金币、银币),再发展到金属本位制纸币,进一步发展到脱离任何具体物品价值支撑以保持货币总量跟随可交易财富价值总额的变化而变化的纯粹信用货币(脱实向虚、凸显本质),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防控,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货币的发展变化是受其根本内涵决定的:货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尺度(可分割可汇总),核心功能是交换媒介(价值转让交割工具),根本表现是流动性最强(需要流通范围内最高信用支持)的价值通证(可转让的价值索取权证),这三项是完整描述货币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其中,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其单一性和币值基本稳定。这就要求货币总量必须跟随可交易财富价值总额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可调性、灵活性,能够在充分供应基础上保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由此,原来充当货币的任何实物,如贝壳、青铜、黄金、白银等,由于其供应量根本无法跟上可交易财富价值的无限增长,必须从货币舞台退出,回归其作为可交易财富的本原。现在还要推行金本位制,或者寻找新的供应量有限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物品(如稀土)作为货币或货币本位,都是违反货币原理难以成功的。这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国际货币重回金本位)必然崩溃、比特币(总量与阶段性新增量完全锁定不可调节)等加密资产难以成为真正货币、非锚定单一法币的稳定币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货币则必须从任何一种或几种具体物品中退出,成为纯粹的法定信用货币,凸显其本质属性。
在此,必须把货币的载体或表现形态与货币本身区分开来。贝壳、铸币、纸币等都是货币的载体或表现形态,而不是货币本身。 货币的表现形态与运行方式正朝着无形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现金及现金支付在货币总量及支付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货币更多地表现为存款(以账户编号表现)与存款的转账支付 / 记账清算,有形的现金(纸币及硬币)终将彻底退出货币舞台,把货币等同于现金是完全错误的。同时,必须准确把握「货币」或「币」的内涵,不能把链上加密资产都叫做「币」或「代币化」,比特币、山寨币、NFT、RWA 等,都只能是资产,而不能是货币。
链上加密世界为货币金融带来深刻变化
受到诸多现实问题的约束,目前法定货币体系中,除少量现金可以由收付款双方直接收付外,越来越多的货币都存储在银行等支付清算机构,收付款双方需以清算机构为中介,通过转账支付 / 记账清算办理货币的转让。其中,收付款双方都在一家银行开户的,转账支付只需开户银行一个中介;收付款双方在不同银行开户,而且两家银行之间又开立清算账户的,则需要两家银行作为两个中介;如果两家银行没有建立账户关系,则需要再找有共同账户关系的银行「搭桥」以确保账户关系联通,才能完成货币从付款方到收款方的转让,由此就需要三个或更多的中介。在跨境支付清算中,基本上都需要三个以上中介,并且要用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支付清算体系,处理不同文字和规则的支付通知。这样,参与的中介越多,支付通知和清算体系越复杂,支付清算的效率就会越低、成本就会越高。
为提高支付清算的效率并降低相关成本,各国境内基本上都推行集中开户制,各清算机构都在清算中心开户,最大程度地减少搭桥中介的数量。同时,在国际间建立起广泛连接、集约共享的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WIFT),推动支付报文的高度规范统一和全球联网处理,使支付清算的效率与成本得以大大改善。但由于支付清算中介难以大幅压缩甚至完全消除,跨境支付清算在效率和成本上难以有根本性突破。
链上加密世界的出现给上述问题带来巨大转机。在无国界全球化公链上,规则内置到系统中(编码即规则),用户注册即开户,完全实现由付款方直接办理与收款方点对点去中介的支付清算,效率和成本得以极大改善,相对于传统跨境支付清算的优越性十分显著。同时,将金融产品推送到公链上,即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和交易,大大突破链下金融市场的范围限制,容易得到更大规模的投资者和资金参与。这必将吸引更多金融产品,特别是数字化、规范化程度高的证券类产品(股票、债券、货币基金等),通过 RWA 方式涌入链上,使得链上加密资产种类更加丰富、交易更加活跃、影响更加显著。
更加深刻的变化可能是:稳定币和加密资产立法,将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广泛参与,通过其与各种公链对接,支持客户将链下法币存款直接转换成为链上代币或将链上代币直接转回法币存款,减少由非银行等支付机构主体从事法币与稳定币转换的额外环节与成本,替代稳定币成为连接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更加便捷的通道。这将减少一种法币出现诸多不同稳定币给监管带来的挑战,容易落实链上代币统计和客户实名制(KYC)、反洗钱(AML)、反恐怖输送(CFT)等监管要求,抑制法币稳定币快速扩张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冲击,增强各国平等利用公链的机会,对法币稳定币发行主体和现有市场格局(包括美元稳定币绝对领先地位),对未被纳入监管的稳定币和各种「山寨币」的生存空间,对 SWIFT 国际影响力等产生深刻冲击,推动传统金融交易产品加快 RWA 化并吸引传统持牌机构大量参与加密资产交易及加密交易所经营,进而还可能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产生替代作用。
对此,中国应有更清醒认识和更超前举措,重心不是发展人民币稳定币(空间相当有限),而是加快立法进程,加快银行入场,加快 RWA 发展,实现换道超车。
链上加密世界立法监管需不断加强和完善
法币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推动链上加密世界加快从链生(原生及派生)资产向 RWA 延伸,全球公链也开始充当链下跨境结算和汇款清算的中介,推动链上加密世界与链下现实世界的融合不断加深、影响不断加大,对现有货币主权和金融监管带来深刻冲击,缺乏有效监管是非常可怕的,必须切实加强对现实世界资产(特别是法币)脱实上链和出链返实环节的监管,满足 KYC、AML、CFT 等要求。
现在,法币稳定币与整个加密资产的立法监管才刚刚开始,还需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国家或财团个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完善实施细则,控住关键风险,特别需要防范美国以立法方式全力支持加密产业而削弱必要的监管;需要突破现实世界传统思维的束缚,对加密世界的发展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准确把握;需要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加密世界规则建立与秩序维护并加强国际合作。
加密世界运行的基础与规则是区块链体系及其内置规则,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更大的是无国界全球化的公共区块链(现在全球公链已有很多条,如以太坊、Solana、币安链、波卡等)。因此,区块链规则的全球普适性、公平性,区块链运行的全程透明度、安全性,就成为链上加密世界至关重要的基础,理应鼓励去中心非国家化公链的发展和公平竞争(效率、成本、公正、安全)、优胜劣汰、不断完善,防范区块链被个别国家或利益集团控制和利用。
综上,美国稳定币立法带来的深刻影响可能超乎预期。
一鲸鱼/机构地址约 5 分钟内质押 150 万枚 SOL ,价值 3.1877 亿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8月28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一鲸鱼/机构地址在过去8天内从币安交易所提现并质押了总计 250 万枚 SOL,价值约 5.058 亿美元。
其中最新一笔质押交易发生在约 5 分钟内,质押数量为 150 万枚 SOL,价值约 3.1877 亿美元。

比特币跌到 9.5 万再抄底?
撰文:CryptoVizArt, UkuriaOC, Glassnode
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比特币交易价格接近 11.1 万美元,正在测试 10.7 万–10.89 万美元的关键支撑位。反弹至 11.36 万美元可能面临持续抛压,而更深的下跌潜在目标看向 9.3 万–9.5 万美元。目前亏损幅度仍较浅,现货需求中性,永续合约偏向看跌但表现温和。
摘要
-
比特币已回调至 11.1 万美元,支撑位锚定在 9.3 万–11 万美元的成本基础集群。若跌破 10.7 万–10.89 万美元,可能打开下行空间,目标看向 9.3 万–9.5 万美元。
-
短期持有者仍承受压力,因此任何反弹至 11.36 万美元都可能遇到阻力,因为他们会在反弹时卖出。
-
未实现和已实现亏损仍较浅,远未达到过去熊市极值,表明迄今为止的抛售行为有限。
-
现货需求已中性化,而永续期货偏向看跌,资金费率显示出脆弱的中性状态。
填补缺口
市场进入从 12.4 万美元历史高点回撤的第二周,这里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仅仅是短暂停顿还是更深回撤的开始?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转向价格模型,从成本基础分布(CBD)热图开始。
CBD 热图提供了不同获取价格上供应集中度的可视化,突显了代币最后易手的重要部分。每个颜色带反映了成本基础的密集区域,这些区域通常充当自然支撑或阻力区。
目前比特币交易价格接近 11.1 万美元,徘徊在「价格缺口」下缘上方。最新的回撤允许以折扣价重新分配供应,逐渐填补缺口。值得注意的是,自 2024 年 12 月以来,9.3 万至 11 万美元之间形成了一个厚厚的供应集群,逐渐成为为一个潜在的底部。
这种积累有助于解释当前在 11 万美元上方的持续韧性,表明进一步修正需要要么显著的短期卖出压力,要么更长的需求缺失,足以使这些投资者投降以抛售。

测试新买家的耐心
为了更好地衡量市场中的沮丧情绪,我们转向近期投资者的成本基础。该指标捕捉了过去 1 至 6 个月内进入市场的持有者的平均获取价格,作为一个心理基准。当市场交易低于这些水平时,通常表明新持有者正在陷入未实现亏损,这种状态可能引发卖出压力。
目前比特币交易低于 1 个月(11.56 万美元)和 3 个月(11.36 万美元)持有者的成本基础,使这些投资者处于压力之下。因此任何缓解性反弹都可能遇到阻力,因为短期持有者寻求在盈亏平衡点时退出。
更关键的是,6 个月成本基础位于约 10.7 万美元附近。持续跌破该水平可能引发恐惧,从而加速下行动量,指向 CBD 热图中强调的支撑供应集群的下缘。

中期风险
如果当前的疲软延续,价格持续在短期持有者成本基础附近 10.89 万美元下方交易,历史表明需保持谨慎。在过去的周期中,此类突破通常预示着数月看跌阶段的开始,因为新投资者在未实现亏损增加的情况下抛售。
通过 4 年统计带框定这一风险,先前的看跌回撤通常最终低点位于短期持有者成本基础下方一个标准差附近。对于当前周期,该下限估计在 9.51 万美元附近。因此如果比特币未能重新站稳在 10.7 万–10.89 万美元阈值上方,潜在底部形成的中期范围可能位于 9.3 万–9.5 万美元区域,与 CBD 热图中早先强调的密集支撑集群一致。

过去的周期性熊市
为了正确看待当前的痛苦水平,我们可以将今天的市场结构与先前的周期性极值进行比较。历史上熊市以严重的回撤为标志,这些回撤要么定义了中期重置,要么是全面的抛售事件。
到目前为止,近期下跌至 11.01 万美元代表从 12.4 万美元历史高点回撤约 11.4%。与先前的中期熊市(通常超过 25%)或深度周期性低点(亏损大于 75%)相比,目前的下跌显著温和。在此背景下,当前修正的强度仍然相对较浅,尚未类似于历史极值中看到的压力情况。

通过未实现亏损衡量痛苦
另一种衡量当前修正的方法是相对未实现亏损,它衡量市场总亏损相对于市值的份额。该指标突显了投资者正在经历的压力规模与先前周期相比的情况。
自 2023 年 11 月以来,相对未实现亏损大部分时间保持在 -0.5 标准差水平以下,约 5%,从未接近 2018–2020 年或 2022–2023 年长期熊市中观察到的深度。
目前,比特币交易接近 11.1 万美元,该指标仅为 0.5%,远低于通常与深度熊市阶段相关的亏损水平(>30%)。这一视角强化了早先的结论:尽管近期回撤使短期持有者沮丧,但整个市场未实现痛苦的幅度仍远未达到历史极值。

实现抛压
虽然未实现亏损提供了观察投资者压力的一个视角,但同样重要的是观察这些账面亏损中有多少实际上在链上实现。支出输出利润率(SOPR)通过衡量代币支出价格与其成本基础的比率来提供这一洞察。值高于 1 意味着利润正在实现,而值低于 1 表明代币正在亏损卖出,这是抛售的迹象。
目前经过调整的 SOPR 的 7 天移动平均(过滤掉内部转账)位于中性值 1 附近。这表明大多数活跃投资者既未实现显著盈利也未实现亏损,是不确定性的标志。
历史上,周期性低点仅在该指标低于 0.98 时得到确认,标志着整个市场广泛的抛售。目前缺乏此类信号表明,尽管焦虑加剧,市场尚未经历定义真正熊市底部的深度亏损实现。

现货市场中性化
通过链上分析建立潜在价格结果的统计边界后,我们可以转向链下数据,从交易所订单簿的角度评估情绪。一个有用的视角是累积成交量差(CVD),它跟踪由买家和卖家发起的交易之间的净差异,然后将这种不平衡汇总为一个累积信号。
为了衡量现货市场行为的转变,我们将 CVD 的 30 天移动平均与其 180 天中位数进行比较。在 Coinbase 和币安等主要场所,以及汇总的交易所流中,这种偏向最近收敛至零。这代表了与 2025 年 4 月观察到的强劲购买压力显著不同的变化,该压力推动了从 7.2 万美元的反弹。虽然 7 月的小幅正值帮助推动反弹至 12.4 万美元,但更广泛的趋势现在反映了现货情绪的中性化,表明买家在当前水平的信念减弱。

永续合约偏向看跌
与现货市场的中性基调相反,永续期货的情况已决定性地转向看跌。自 7 月以来,币安、Bybit 及汇总交易所的 CVD 偏向已下降至负值区域,表明卖出压力日益不平衡。这表明永续交易者(通常是市场中更具投机性的部分)在近期回撤期间倾向于做空。
也就是说,该指标高度波动,经常在短期内处于买入和卖出压力的极值。虽然当前偏向突显了日益增加的空头趋势,但应密切监控以确认这种负面是否为持续趋势,或证明是永续合约中的一个短暂波动。

脆弱的中性
为了确认永续市场的更广泛情绪,我们可以将 CVD 分析与资金费率配对,后者跟踪持有多头和空头头寸的成本。主要交易所的 7 天移动平均资金费率目前位于 0.01% 附近。
这种模式表明虽然一些杠杆交易者试图抄底,但他们的做多不足以改变整体平衡。相反市场仍处于中性但脆弱的状态,卖出压力的适度增加可能迅速使情绪转向看跌。

结论
比特币回撤至 11.1 万美元使市场测试一个关键范围。近期投资者 10.7 万–10.89 万美元的成本基础标志着关键支撑,失守将打开通往 9.3 万–9.5 万美元的道路,密集的供应集群可能形成中期底部。反弹至 11.36 万美元是可能的,但可能遇到阻力,因为承受压力的短期持有者会在强势时卖出。
与此同时未实现和已实现亏损仍较浅,SOPR 尚未发出广泛抛售信号。链下方面现货需求已中性化,而永续期货偏向看跌且脆弱。总之与过去周期相比,当前修正是温和的,但买入信念已减弱,使市场在韧性和进一步下行之间保持平衡。
Momentum 6 合伙人自述 WLFI 投资逻辑:为何敢押注七位数?
撰文:Dennis Liu,Momentum 6 普通合伙人
编译:Yuliya,PANews
随着特朗普家族加密项目 $WLFI 即将上线,市场关注度日益升温。Momentum 6 普通合伙人 Dennis Liu 在本文中深入探讨了 $WLFI 的投资价值。他不仅详细分析了该代币与美国国债挂钩的稳定币机制、强大的机构背书,还公开了自己七位数的投资仓位和 1 美元的价格目标。作者认为,$WLFI 融合了政治、金融和高度投机的多重属性,是本轮周期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以下为文章原文,PANews 对此进行了编译。
什么是 $WLFI?它为何重要?

$WLFI 是特朗普的官方代币,其背后联合创始人包括 Eric Trump、Donald Trump Jr.以及 Barron Trump。特朗普本人在就任总统之前也已被列入团队。这一项目并非简单的 memecoin,而是与受监管的稳定币 USD1 紧密挂钩。USD1 由美国国债支持,使得 $WLFI 兼具政治工具与金融属性。
9 月 1 日,$WLFI 将在包括 Binance 在内的所有主流交易平台上线,同时期货合约也已启动。按照预售安排,20% 代币可立即解锁流通,其余 80% 将进入锁仓机制。对大多数交易者而言,这是首次获得 $WLFI 敞口的机会。
仓位与策略
我一直在通过盘前期货市场买入 $WLFI,首次买入价为 0.40 美元,随后在 0.30 美元时加仓,并在 0.22 至 0.24 美元区间大量买入。我的平均入场成本为 0.28 美元,而当前价格是 0.25 美元。是的,你现在甚至能以比我更便宜的价格入场。
我策略的关键在于只用 1 倍杠杆,也就是不加杠杆。盘前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即使是 1.5 倍的杠杆也可能让你被清算。而使用 1 倍杠杆基本就等同于现货交易,没有清算风险,也无需支付资金费率。这正是我能安稳持有一个七位数美元 $WLFI 多头头寸的原因。
价格目标与机构布局
我的价格目标是 $WLFI 达到 1 美元(对应 1000 亿美元的完全稀释估值)。
作为参考,特朗普此前推出的一款 memecoin,缺乏实用性且几乎未被推广,仍然在峰值时达到了 730 亿美元 FDV。相比之下,$WLFI 不仅获得官方认可,还与美国国债挂钩,并在特朗普就任总统期间推出,这些都大幅提升了其可信度与潜在上限。
机构投资者同样已提前布局:
-
DWF Labs 以 0.10 美元的价格投资了 2500 万美元;
-
Aqua One Fund 以 0.125 美元的价格投资了 1 亿美元;
-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ALT5 Sigma 则以 0.20 美元的价格投资了 15 亿美元。
相对于 0.25 美元的当前价格,仅比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投资价格高出 25%。
多样化投资策略

除了直接持有,我还在 Pionex 上运行一个 $WLFI 交易机器人。网格区间设定在 0.10 至 0.42 美元。在 22 小时内,它已经为我带来了 2.5% 的利润(年化收益率高达 960%)。对不愿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而言,仅靠波动性也能捕捉到可观收益。
此外,还有两个更高风险的生态系统项目值得关注:
-
一个是 $BLOCK(Blockstreet),由 $WLFI 的首席信息官创立,是 USD1 的启动平台;
-
另一个是 $DOLO(Dolomite),由 $WLFI 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是 USD1 的 DeFi 服务提供商。
这些项目市值较小,意味着潜在上行空间更大,但风险也更高。
如果 $WLFI 价格翻倍,这两个代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3 到 4 倍;但如果 $WLFI 下跌,它们的跌幅也会更严重。因此,在投资组合中取得平衡至关重要。
综合来看,$WLFI 无疑是本轮周期最具重量的代币事件之一。其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叙事故事,而是政治影响力、金融属性与投机价值的结合体。特朗普官方代币、机构背书以及与美国国债挂钩的稳定币关系,使其成为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
火币HTX持续践行全球企业责任:以公益为链,传递爱与关怀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正在被赋予更多社会责任。对火币HTX而言,承担责任并不止于平台的稳健运营和服务的不断优化,更体现在持续关注社会福祉、主动回应全球弱势群体需求的行动中。
过去一年,火币HTX和HTX DAO走进国内外多个地区,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与当地福利机构、慈善组织携手,为孤儿、老人及其他困难群体送去生活支持与情感关怀,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与社区建立真实连接
在土耳其伊兹密尔市,火币HTX与当地婴儿保护机构合作,为新生弃婴送去生活必需品,并现场参与探访交流。在那里,团队成员亲手将捐赠物品交到护理人员手中,也见证了孩子们在志愿者照料下安静入睡的画面。虽然语言不同,彼此之间却通过善意实现了深刻的理解。

CIS地区的公益之行则更具跨代温情。火币HTX团队与格鲁吉亚巴统凯瑟琳殉道者圣美德修道院合作,看望了生活在那里的孤儿、老人和认知障碍群体。他们中有的人长期卧床,有的几乎与外界隔绝,但火币HTX的到访打破了这一沉寂。那一刻,公益不再是遥远的理念,而是一场真实的陪伴。

在越南胡志明市谭平儿童救助中心,火币HTX不仅捐赠了食品物资,还提供了直接的资金援助,用于改善儿童的日常生活条件。当地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跨国支持对中心而言意义重大,不仅缓解了运营压力,更带来了精神鼓舞。

印尼则是火币HTX持续耕耘的公益目的地。自2024年起,火币HTX连续两年深入当地福利院系统,为孩子们送去餐食和生活用品。相比一次性的捐助,火币HTX更注重持续的联系和陪伴,让公益成为一种长期信任,而非短暂慰藉。

在国内,HTX DAO通过与杰出的Web3公益人士合作并颁发慈善大使称号,持续推动去中心化公益模式的发展,为慈善事业带来新活力。今年1月,HTX DAO官方宣布授予路遥LOYAL“HTX DAO慈善大使”称号,并为他铸造专属Soulbound Token(SBT),以表彰他对去中心化公益理念的积极践行,以及在慈善捐赠中展现出的Web3精神。此后,HTX DAO联合路遥LOYAL举办多场公益活动,聚焦特殊儿童与偏远地区孩子的成长与关怀,为数十名孩童带去温暖,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希望。

让公益成为品牌的长期承诺
火币HTX坚持将公益视为企业全球化布局中的一部分。每一次落地活动,既是对当地文化与社会的尊重,也是一次深度交流的机会。通过与本地慈善机构的合作,火币HTX不仅提供物资支持,更建立起一种稳定、友善的连接方式,推动本土化融入与品牌认同感的双向增长。
对火币HTX而言,公益不是品牌附属品,而是品牌成长路径中的重要一环。在为用户提供优质加密服务的同时,火币HTX也在积极思考如何以企业之力回应全球性挑战——无论是贫困问题、老龄问题,还是儿童成长环境的改善。
未来,火币HTX将继续秉持“长期主义+人文关怀”的公益理念,将爱心与责任落到更多实际行动中。我们相信,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将成为世界变得更好的起点;每一次走进人群,都是在拓宽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信任边界。
公益不是终点,而是出发。火币HTX,始终在路上。
关于火币HTX
火币HTX成立于2013年,经过12年的发展,已从加密货币交易所成为一个全面的区块链业务生态系统,涵盖数字资产交易、金融衍生品、研究、投资、孵化和其他业务。
火币HTX作为全球领先的Web3门户,秉承全球扩张、生态繁荣、财富效应、安全合规的发展战略,为世界虚拟货币爱好者提供全面、安全、可靠的价值与服务。
如需了解更多火币HTX信息,请访问https://www.htx.com/或HTX Square,并关注X、Telegram和Discord。如有进一步的疑问,请联系glo-media@htx-inc.com。
Glassnode:短期持有者成本价位于 11.36 万美元和 11.56 万美元,或将限制 BTC 上涨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 Glassnode 数据显示,比特币当前交易价格低于 1 个月和 3 个月持有者群体的成本基础,这两个群体的成本基础分别为 11.36 万美元和 11.56 万美元。
由于短期持有者处于亏损状态,这些投资者可能会在价格回升至其成本基础时选择平仓,从而对比特币的上涨形成阻力。

某巨鲸解押 11 万枚 SOL 并转入币安,约合 2,351 万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28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某巨鲸地址近 1 小时内解押了 110,036 枚 SOL(约合 2,351 万美元),并将其中 11 万枚 SOL 转入币安交易所。该地址在过去 5 个月内累计解押 315,108 枚 SOL(约合 5,359 万美元),此前该地址已持续质押 SOL 长达 4 年。
Web3 求职真相:牛市来了,工作没了
撰文:Ada & Liam,深潮 TechFlow
币价飙升,求职冰封。
当比特币突破 11 万美元、以太坊再创历史新高,社区高喊“牛市来了”;可在招聘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1 万人挤 28 个岗”,媒体的标题或许略显夸张,却也折射出真实的 Web3 求职现状。项目方在裁员,岗位骤减,求职简历塞满邮箱。
在朋友圈,Web3 猎头 Nancy 也忍不住感叹:“今年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卡学历和英语水平,还要有垂直项目经验。”
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一个正在收缩、挑剔而残酷的 Web3 职场。加密市场的牛市效应和行业“破圈”让无数年轻人、Web2 转岗者一头扎进来,但他们很快发现:岗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薪资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为什么“牛市喧嚣,职场寒冬”?
当薪资神话与幸存者偏差裹挟着新人入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这个看似热闹、实则暗潮涌动的 Web3 求职江湖里站稳脚跟?
币价飞涨,就业寒冬
Web3 的招聘市场,往往是行业最真实的晴雨表。
比特币突破 11 万美元,以太坊突破新高,媒体上到处都是“牛市来了”的声音,但就业市场上的真相却截然相反。
Web3 招聘社区 abetterweb3 创始人 Antoniayly 明确感知到这种反差:“就业市场恶化很久了,求职人数在不断增加,招聘职位却在不断下降”。
过去 abetterweb3 以发布招聘信息为主,如今却更多成为了“求职信息墙”。以 8 月 22 日至 27 日为例,新增招聘仅 14 条,而求职信息多达 24 条。
数字背后是残酷的现实,项目方在大规模“瘦身”:即使站在以太坊风口上的质押协议 Lido 今年也狠心裁掉 15%员工,曾经风光一时的元宇宙龙头 Sandbox 裁员 50%。
一级市场持续萧条,许多昔日一度风光的加密 VC 要么关门大吉,要么选择躺平。没了外部的 VC 输血,不少只能依靠融资为生的项目黯然倒闭,或者转向 AI 赛道求生。
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岗位像漏斗一样在缩减,求职者却如潮水般涌来。
供需严重失衡下,项目方招人时变得前所未有的挑剔。
“从去年开始,很多客户在招人的时候就提高了要求,除了要有互联网大厂的背景,还要最近的经历是在比较知名的 Web3 项目方或者交易所。”
Web3 猎头公司 Talentverse 创始人 James 说,“在工作内容上也会有要求,如果是涉及到智能合约、代币经济学或者链上交互的,则需要相关的工作经验。”
然而即使满足这些硬性要求,也未必能通过面试。
“我见过太多大厂背景的候选人,技术能力很强,但对 Web3 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专注海外市场的 Web3 猎头 Yulia 分享了一个案例,“某大厂的 P8 来面试,当被问到‘如何设计一个抗 MEV 的 DEX’时,他愣了足足 30 秒。”
硬技能只是入门券,招聘方看重的,还有一些似乎是更“玄学”的东西。
“积极心态、行业热情、强烈好奇心、快速学习能力、自驱力、独立思考能力、抗压能力……”James一口气列出了七八个要求,“这些看起来很虚,却是在候选人背景都差不多的前提下,筛选人的底层逻辑。”
海外团队的要求更加严苛。Yulia 透露,她的客户(主要是欧美项目方)不仅要求英语流利,还要有“文化认同感”。“他们会在面试中讨论 meme 文化、加密朋克精神,如果你 get 不到这些点,基本就没戏了。”
招聘需求减少的背后,是创业公司正在大规模凋敝。
antoniayly 对此深有体会,“2021 前后从基础设施到应用,钱包、DeFi、社交等各种加密公司都有持续招聘,现在基本只有交易所、大公链和大 DeFi 应用还在招聘,似乎就是整个行业的小微企业都消亡了。”
在招聘趋势上,交易所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技术、产品岗位,越来越多运营岗位要求 Web2 增长经验。增长内卷之下,会玩 B 站、小红书、私域引流的候选人,开始成为新宠。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年龄问题。
“这个周期相对于上个周期,在年龄限制上反而宽松了许多。”James 的观察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在互联网行业 35 岁就要担心被“优化”的今天,Web3 却对部分中年人敞开了大门。
原因很现实,随着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加深,Web3 需要的不只是会写代码的年轻人,还需要懂资金、有人脉、能搞定监管的职场老司机。
“Web3 正在从草莽时代走向专业化。”James 总结道,“以前是有勇气就能淘金,现在需要的是专业能力+行业认知+资源整合的复合型人才。”
预期错位
Web3 缺人吗?
“缺,又不缺”。这个答案在受访者中达成了共识。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恰好揭示了 Web3 人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一边是大量求职者投递简历,另一边是交易所和项目方依旧找不到合适人选。
猎头 Nancy 常驻新加坡,客户多为头部交易所。在她的观察中,运营岗位属于典型的“虚假繁荣”。
“每次发布运营岗位,收到的简历能把邮箱塞爆。”Nancy 苦笑道,“但真正符合要求的,可能不到 1%。”
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人以为运营就是发发推特、搞搞活动。”Nancy 解释道,“但交易所要的是垂直领域的专家。比如合约运营,你得懂合约机制、风控逻辑、做市商思维;社区运营,你得懂 DAO 治理、代币经济学、激励机制设计。”
一个真实案例是,某交易所招聘“DeFi 产品运营”,要求候选人能独立设计流动性挖矿方案。结果收到的几百份简历里,真正理解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的不到 10 人。
“大部分人都在用 Web2 的思维投 Web3 的岗位。”Nancy 总结道,“他们看到运营两个字就投,根本不管是内容运营、用户运营还是产品运营。这种广撒网的策略,在 Web3 行不通。”
加密求职最微妙的错配,发生在期望和市场现实之间。
Evan 手头上就有几个 Web3 项目方的客户,他们的创始团队出身于顶级投行或者交易所,本身团队就非常的精英化,对人才的要求也高,真正能满足条件的候选人就很少。
“我在市场上找了三个月,面试了 50 多人,没有一个完全符合。”Evan 无奈道,“最后只能建议客户调整预期,要么培养一个产品经理学习 Web3,要么找一个 Web3 产品经理补充垂直领域知识。”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错配”,在 Web3 创业公司中很常见。他们希望用初创公司的薪资,招到大厂+Web3 的复合型人才,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多创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位资深猎头吐槽道,“他们觉得自己的项目是下一个 Uniswap,所以优秀的人才应该为了梦想降薪加入。但现实是,优秀的人才有太多选择。”
对于求职者而言,他们也得经历“薪资预期落差”,在外界看来遍地黄金的 Web3,薪资并不一定如想象中高。
特别是一些以前在传统金融 PE/VC 或者互联网大厂的人,入职 Web3 大厂反而可能出现降薪的情况,他们选择入职 Web3 的理由也简单,Web2 见顶,加密行业更加自由,同时也博一个靠投资财务自由的机会。
“幸存者偏差,币圈涌现了太多一夜暴富的神话,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觉得我也可以”,一位 HR 吐槽到。
职场潜规则
在 Web3 的职场江湖里,有一条不成文“鄙视链”:技术>产品>其他。
这条鄙视链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薪资差距。
“同样是 P7 级别,技术岗的 package 可能是运营岗的 2-3 倍。”Nancy 直言不讳,“而且技术岗还有代币激励,运营岗基本没有。”
更残酷的是,非技术岗位的可替代性极高。“我们见过太多案例,非技术岗在短期内如果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有高产出就会被淘汰掉。”Evan 说,“但在技术岗上,会有可供提升的职业阶梯。”
为什么会这样?
“Web3 本质上还是技术驱动的行业。”Evan 表示,“你的市场做得再好,产品垃圾,用户照样不买账。但如果产品牛创新,即便不怎么推广,也会有人主动来用。”
这种“产品为王”的逻辑在 DeFi 体现得尤为明显:Uniswap 几乎没有市场团队,却凭借革命性的 AMM 机制,坐上了 DEX 的龙头宝座。
根据 web3.career 的统计,在非技术岗位中,产品经理薪资最高,其次是法务、财务、HR、设计、销售、项目经理、市场营销、社媒运营、社区经理……

当然,也有例外。
“如果你是那种能带来真实业务的 BD,地位不比技术差。”Nancy 补充道,“比如能搞定某大交易所上币的 BD,年薪轻松过百万。但这种人,全行业可能不超过 50 个。”
但对于新人而言,加密行业并不友好。
“只筛选,不培养,培养一个小白成本太高,没这个耐心”,一位项目方创始人斩钉截铁说道。
如果说行业认知是 Web3 的显性门槛,那么“圈子认同”就是隐性门槛。
“Web3 是一个极度依赖信任的行业。”James 的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本质。在这个充斥着 rug pull(项目方跑路)和 scam(诈骗)的行业里,“熟人推荐”往往比简历更有分量。
一个加密行业潜规则是:很多岗位从来不公开招聘。
“我接触的交易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内推填补的。”Nancy 透露,“公开招聘太费时间,而且很难判断候选人是不是真的懂行。但如果是核心贡献者推荐的,基本不会错。”
所以,行业经常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某交易所或项目方员工前 diss 竞对不久后就跳槽到了竞对任职;某位行业知名人士跳槽到某交易所或机构任职高管,下属人马也逐渐换成了自己的前同事,在他们看来,还是曾经的老伙计更值得信任,且容易共事。
这种“圈子文化”在海外项目中同样明显。一个海外 Layer2 项目方的招聘要求里有一条:必须参加过 ETHDenver 或 Devcon。
但圈子文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来来去去就那些人,互相推荐,互相站台。新人想进来,门槛太高。”Nancy 说。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看到这么多人涌入 Web3,是不是也有加入的冲动?
别慌,先来看一个失败的案例。
Evan 曾经接触过一位候选人:毕业于顶尖 985 院校,在互联网大厂做过技术负责人。
为了追求更多可能性,他转身进入某 Web3 创业团队。但一年后,项目没跑出成绩,加上融资失败,公司解散,他被迫失业。此后,他尝试面试其他项目方,却因为原先所在的赛道热度骤降,经验无法迁移,最终长期求职无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大多数人都只看到幸存者偏差的故事,但像上面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Evan 点破。
“牛市求贤若渴,熊市门可罗雀。一个项目可能过几个月就失败了,上个周期火热的赛道到下个周期可能完全没热度。”
融资失败、币价大跌、合规受限、黑客攻击……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项目出局。
“Web3 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如果想要稳定大可不必来这里。”James 总结得极为冷静。
然而,即使如此,仍然有人愿意冒险一试。有没有相对稳妥的路径?
Nancy 给出建议:“如果背景不错,可以先在互联网大厂历练,但别超过三年,再转向交易所。它们位于 Web3 生态的顶端,相对稳定。”
当然,也有人带着情怀与理想,愿意加入创业团队,做一些能改变世界的事。Yulia 提到的一位候选人,原本在中型金融公司做算法工程师,没有原生 Web3 经验,却凭借自驱力和长期在 GitHub 的技术积累,不仅成功入职明星项目,几年后还成长为部门负责人。
“Web3 人才市场就像加密货币一样,充满波动。”James 说,“但长期来看,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就像比特币,总会被市场认可。”
对于还在观望的人,Yulia 的建议更为实用:“别纠结要不要 All in,不如先迈出第一步。学一门智能合约语言,参与一个 DAO,体验一次 DeFi……只有真正参与其中,你才能判断这是不是你的机会。”
当我们询问受访者未来可能的人才竞争热点时,答案惊人一致:
AI 与 Web3 的结合、传统金融与链上资产的融合、以及面向交易的基础设施。
这或许正是下一个人才奔涌的方向,也是 Web3 的下一个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