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月度归档: 2025 年 8 月

哪些加密交易所即将登陆美股,他们的估值又是多少?

Posted on 2025-08-06 19:22

撰文:Tanay Ved 、Victor Ramirez,Coin Metrics

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关键要点:

  • 在有利的监管环境和投资者对公开市场加密资产敞口有明显兴趣下,Kraken、Gemini 和 Bullish 正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 2021 年 Coinbase 的 IPO 树立了行业标杆。Coinbase 上市时的估值为 650 亿美元,当时其 96% 的收入来自交易手续费,而如今订阅和服务收入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已占 44%。

  • 在 IPO 候选交易所中,Coinbase 仍以 49% 的现货交易量领先。Bullish 和 Kraken 各占 22%,并迅速扩展新服务。

  • 并非所有报告的交易量都具有同等价值。往返交易分析揭示了一些平台上的虚增活动,并强调了评估交易所质量和透明度的必要性。

引言

在加密货币行业历史中,大多数时候美国政府对其态度冷淡,甚至充满敌意。但上周情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总统数字资产工作组发布了一份 166 页的报告,概述了数字资产的现状,并提出了建立全面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与此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保罗·阿特金斯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宣布了「加密项目」计划,旨在通过将金融市场链上化、简化加密货币业务的繁琐许可制度,以及支持创建提供多种服务的金融「超级应用」,使美国成为「全球加密之都」。

这一新监管体系的主要受益者是中心化交易所。Kraken、Bullish 和 Gemini 等几家私营中心化交易所正利用这一相对有利的环境寻求首次公开募股(IPO)。随着这些公司向公众开放投资,投资者有必要了解其基本面驱动因素。本文我们将深入评估这些交易所的关键指标,并指出使用交易所报告数据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加密货币交易所 IPO 热潮

自 Coinbase 于 2021 年 4 月进行 IPO 以来,过去四年中加密行业相关的 IPO 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加密货币公司与前 SEC 之间的对立关系。因此私营公司无法从公开市场获得流动性,非合格投资者也无法通过投资这些公司获利。随着特朗普政府承诺推出更友好的监管制度,一批新的私营加密货币公司宣布了上市计划。

这一环境,加上投资者对公开市场加密敞口的重提兴趣,催生了一些最具爆炸性的 IPO,例如 Circle 最近的公开 IPO。Gemini、Bullish 和 Kraken 计划在美国上市,希望抓住这一机会,将自己定位为数字资产的全栈服务提供商。

Coinbase 的 2021 年 IPO

2021 年 Coinbase 的 IPO 为评估潜在交易所 IPO 的投资前景提供了有用的基准。该公司于 2021 年 4 月 14 日通过纳斯达克的直接上市方式公开上市,参考股价为每股 250 美元,完全稀释后的估值为 650 亿美元,开盘价为 381 美元。Coinbase 的上市正值 2021 年牛市的高峰,当时比特币价格接近 6.4 万美元,交易所交易量超过 100 亿美元。

根据其 S-1 文件,Coinbase 当时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大部分收入来自交易手续费:

「自成立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我们创造了超过 34 亿美元的总收入,主要来自零售用户和机构在我们平台上基于交易量的手续费。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交易收入占我们净收入的 96% 以上。我们利用交易业务的优势扩展和拓宽平台,通过投资飞轮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并扩大生态系统。」

来源:Coin Metrics 市场数据专业版和谷歌财经

如今,Coinbase 更像是一个「全栈交易所」。尽管交易仍是其核心业务,但其商业模式已显著扩展到加密货币服务的全栈领域。这一变化开始体现在 COIN 价格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上,早期两者紧密相关,但随着「订阅与服务收入」(包括稳定币收入(USDC 利息收入)、区块链奖励(质押)、托管收入等)的重要性提升,这种相关性已减弱:

Coinbase 2021 年第一季度:

  • 收入 16 亿美元

  • 交易收入 15.5 亿美元(96%)

  • 订阅与服务收入 5600 万美元(4%)

Coinbase 2025 年第二季度:

  • 收入 15 亿美元

  • 交易收入 7.64 亿美元(51%)

  • 订阅与服务收入 6.56 亿美元(44%)

  • 企业利息收入 7700 万美元(5%)

即将 IPO 交易所的比较分析

基于这一框架,我们列出了即将进行 IPO 的交易所的估值、交易量和业务领域的估计数据。

来源:Coin Metrics 市场数据专业版及上市公司文件(截至 2025 年 8 月 1 日的数据)

尽管这些交易所提供的服务趋于一致,但它们在市场影响力和交易活动规模上存在显著差异。

Kraken 成立于 2013 年,已达到更成熟的阶段。该公司财务增长强劲,2024 年收入为 15 亿美元(较 2023 年增长 128%),2025 年第二季度收入为 4.12 亿美元。Kraken 还通过收购 NinjaTrader、获得欧洲 MiCA 许可,并在代币化股票、支付和链上基础设施(Ink)等领域进行战略扩张。目标估值约为 150 亿美元,2024 年收入为 15 亿美元,其收入倍数为 10 倍,略低于 Coinbase 的 12.7 倍。

相比之下,Gemini 的规模较小。其过去一年的平均交易量为 1.64 亿美元,是这些交易所中最低的。Gemini 的最新估值可追溯至 2021 年 A 轮融资的 71 亿美元,私募市场对其估值为 80 亿美元。除现货和衍生品业务外,Gemini 还提供质押和信用卡产品,为用户存款提供收益,同时也是 Gemini Dollar(GUSD)的发行方,但其流通供应量已降至 5400 万美元。

Bullish 在交易活动中名列前茅,过去一年的平均交易量为 19.5 亿美元。Bullish Exchange 是其交易和流动性基础设施的核心,该交易所专注于机构客户,并在德国、香港和直布罗陀受到监管,同时积极寻求美国许可。此外,Bullish 还通过收购 CoinDesk 扩展至信息服务领域。根据 F-1 文件,该公司 2024 年净利润为 8000 万美元,净亏损为 3.49 亿美元。基于 2022 年取消的 SPAC 交易,其初始估值接近 90 亿美元,目前据报道寻求 42 亿美元的估值。

交易所交易量趋势

来源:Coin Metrics 市场数据专业版

总体而言,Coinbase 和其他即将进行 IPO 的交易所仅占中心化交易所报告现货交易量的约 11.6%。仅币安就占 39%,而其他离岸交易所也占据较大份额。在关注的交易所中,Coinbase 占现货交易量的 49%,Bullish 和 Kraken 各占 22%。自 2022 年推出以来,Bullish 的份额稳步增长,而随着竞争加剧,Kraken 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小。

订单簿上的交易:分析交易所的经济活动

如上所述,交易量是估算估值最具预测性的指标之一。但报告的交易量可能因交易所而异,成为一个具有误导性的数据点。

尽管大多数主要加密货币交易所已打击洗售交易,但仍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我们的可信交易所框架方法详细介绍了如何检测异常交易活动,并对监管合规性等定性因素进行了评估。

来源:可信交易所框架

我们开发的一种更强大的检测买卖交易的信号是计算重复交易频率。我们的测试方法如下:

  • 我们从 2025 年 1 月至 6 月随机抽取 144 个 5 分钟时段,共产生近 2000 万笔交易。

  • 对于每个交易所和时段,选择一笔交易。

  • 如果在 10 笔交易或 5 秒内有另一笔交易,且方向相反、金额和价格几乎相同(<1%),则将这两笔交易标记为重复交易。

  • 对每笔交易重复此操作。如果交易已被标记为重复交易,则跳过。

  • 计算标记为重复交易的交易量,并除以总量。

在下图中,我们绘制了少数交易所在一个时段内的交易样本,并标记了疑似往返交易。每个灰点代表正常交易,绿色和红色标记代表往返交易。

来源:可信交易所框架

由于该方法的近似性,我们预计会出现一些误报,即由正常市场活动(例如做市商通过在订单簿两侧提供流动性来促进交易)导致的重复交易。然而与 Crypto.com 和 Poloniex 等行业基线相比,重复交易比例较高,引发了对其报告交易量数据可靠性的担忧。

举例来说:在 2025 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我们估计 Crypto.com 的 BTC-USD(2010 亿美元)、BTC-USDT(1920 亿美元)、ETH-USD(1650 亿美元)和 ETH-USDT(1600 亿美元)的交易量约为 7200 亿美元。根据上述估计比例,这些交易对中约有 1600 亿美元的交易量来自重复交易。

结论

随着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即将上市,投资者有必要了解这些平台的相对交易量。尽管交易量有助于估算交易收入(目前仍占收入的大部分),但业务多元化、是否存在重复交易以及监管合规性等定性因素也是评估交易所质量的重要考量。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判断估值是否合理。

Coinbase 在 IPO 四年后仍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其在托管、稳定币和 Layer-2 费用等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然而交易所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其他交易所要想竞争,必须将收入来源从高度依赖市场情绪的交易相关费用中多元化。随着市场结构逐渐明确,交易所被允许从交易场所演变为全方位的超级应用。这些交易所如何抓住这一机会,是否能够实现其愿景并复制过去突破性 IPO 的成功,将是未来一年值得关注的重要发展。

加密梦想家,敢想才能赢

Posted on 2025-08-06 19:22

作者:Ignas

编译:深潮TechFlow

现在是2032年:

清晨,你在四季酒店醒来,略感疲惫。昨晚喝的两杯内格罗尼酒仍然让你头疼。

一条通知弹出:打开 iPhone 23 XXL 上的 Rabby 钱包,发现 BTC 夜间下跌了 3%。又是 Sailor 的策略引发的 FUD。

不过,BTC 依然在 120万美元的高位交易。你露出了笑容,那个疯狂的 Udi 居然说对了!

回想当年,你在 Hyperliquid 平台以3倍杠杆、“迟到”地买入了价格为11.4万美元的比特币,从此带领家族走向了财富自由。

不过,Cobie 的预测略有偏差:艰难之路是从 8 万美元到 25 万美元,轻松之路是从 25 万美元到 100 万美元。

然而,2024-29年的牛市确实与众不同,那是“四年周期”正式终结的一年,而你幸运地没有在3倍杠杆交易中被爆仓。

感谢特朗普的第三个任期,美国成功收购了全球5%的比特币供应量,为加密市场带来了新的格局。

一丝遗憾浮上心头:如果当时我没有把一些 ETH 卖给 OpenAI 和 SpaceX 的私募股权,我可能会拥有更多。这两家公司都没有 IPO。它们直接在纳斯达克的以太坊 L2 上进行了代币化。

尽管如此,代币化的私募股权仍可以作为 Aave 和 Fluid 的抵押品。

你不能停下来,但梦想更大:

Monad 主网上线,测试网空投也即将到来。一旦空投到账,你计划买下安提瓜和巴布达的第二套房,以及附带的护照。毕竟,明年欧盟将启动50%的加密“团结税”,你需要未雨绸缪。

然而,你的朋友就没那么幸运了。

英国《金融时报》和BBC的专家说服他们以 4% 的年利率持有欧元- CBDC 作为欧盟国防债券,以此攒购一居室公寓的首付。在通货膨胀率高达 8% 的情况下,即使每月有2500欧元的全民基本收入,这个目标也越来越遥不可及。

你感到难过,但这不是你的错:你告诉他们购买加密货币。他们没有听。

随后,你穿好衣服,刷好牙,打开 X 应用。呃!弹出一条通知:“请使用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件验证年龄才能登录。”

根据英国和即将出台的欧盟法律,用户会在“潜在危险”内容上看到此消息。

糟糕!你的 VPN 又挂了。把 IP 地址设置成阿富汗,然后重新打开 X 应用。成功了!

拜访英国的朋友确实感觉很不一样。

飞回家之前该做一些“工作”了。

加密货币:贩卖梦想

加密货币最强大的卖点是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更美好、更富裕生活的梦想。

这一信息在当下的地缘政治与经济情绪中尤为鲜明,与人们为支付账单、寻找工作而挣扎,以及隐私日益被侵蚀(例如英国《在线安全法》)形成了强烈对比。

翻看新闻、TikTok、Instagram时,绝望似乎主导了整个信息流,而加密却成为少数能点燃希望的火光。

尽管全球充满不安,但加密推特的氛围却格外积极。加密货币和比特币被视为解决财务困境的答案。这正是为什么我的 2032 引言故事中,会特别提到那些未涉足加密领域的朋友们的窘境——他们的挣扎与加密带来的希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Coinbase 理解了这一点,并准确传达了信息。

他们关于英国现状的“一切都好(Everything is Fine)”广告让我忍俊不禁,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并没有说错。

原视频链接:Everything is Fine

我热爱加密,因为它是一个可以放飞“大梦想”的地方。然而,这也是加密怀疑者不喜欢我们的原因之一。

他们不相信我们的故事,认为这些过于离谱、不切实际。区块链如何改变社会?在他们眼中,它不过是一个“高级版电子表格”。

正如纳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所说:“悲观主义者看似聪明智慧,乐观主义者赚到真金白银。”

加密货币的伟大梦想能力(以及无需许可的技术)也是骗子热爱我们这个行业的原因:骗子兜售更富裕的生活,但最终却毁了它。

我写了一篇专门的文章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如此讨厌加密货币。

原文链接:为什么加密货币被人厌恶?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不是骗子,你也不是骗子。

我们真心相信,加密货币可以通过强化私人财产、自由以及金融和互联网的隐私,积极影响个人生活和整个社会。

然而,尽管加密行业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却感到加密人正在逐渐忘记如何去追逐“大梦想”。

加密迷失:忘记如何做梦

曾经,我们的大梦想吸引了无数散户投资者。

但如今,为什么新散户会购买 ETH?毕竟,加密圈内的原住民自上一次牛市以来,就没有更新过 ETH 的目标价——仍停留在 10,000 美元。

然而,ETH 取得了如此多的进展:现货 ETF、传统金融的采纳、稳定币、监管、RWA(真实世界资产)、Robinhood 推出的 L2 等等。

这一切努力,难道只是为了一个 2 倍或 3 倍的短期收益?

也许我们最终希望得到认真对待,所以当 TradFi 加入时,兰博基尼和“飞向月球”的梦想离开了加密货币故事的讲述。

现在,只有那些愚蠢的币种(XRP、ADA 等)和比特币才能吸引梦想家。BTC 至少有望实现 100 万美元的目标。

ETH 和(大多数)山寨币并没有兜售大梦想。

但 ETH 仍有希望重新崛起。

多年来,以太坊人一直在推广“超声波(Ultrasound )”的meme。但扩容降低了 Gas 费用,扼杀了通缩的梦想。(技术团队和营销团队未能齐心协力!)

现在叙事回归了基本面:机构采用、稳定币、RWAs。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一次,却由更响亮、更具信誉的声音来讲述,像托马斯·李(Thomas Lee )和约瑟夫·鲁宾(Thomas Lee )。

谁来讲故事,与故事本身同样重要。

上市公司将 ETH 纳入资产负债表成为了另一个催化剂。这不仅给予观望中的买家更多信心,甚至连看跌者也开始承认,这一转变正在发挥作用。

但这一切仅仅是为了 10,000 美元的 ETH 目标吗?

ETH 需要找到一个更吸引人的故事,让 HODLing ETH 本身的价值突破 1 万美元。BTC 是数字黄金,而 ETH ……是数字石油?

我相信这样的故事终会发生。长期看好ETH!

或者以索拉纳为例。

2024年,它凭借 memecoins 的白手起家故事而蓬勃发展。但随着 memecoin 交易者惨遭亏损,Solana和及其代币 SOL 也失去了吸引力。

SOL 不是像 ETH 这样的传统金融链,也不是像 BTC 这样的价值存储,人们在 memecoin 上亏钱,已经无法再激发梦想。

如何让人们做梦

“当我购买代币时,我想要拥有远大的梦想。

然而,大多数项目都注重推销其功能而不是宏伟的目标。

代币的存在,可以帮助你实现社区的梦想。” —— DefiIgnas 在 X 上说道。

回顾过去,令人惊奇的是,ChainLink 的 $LINK(一个预言机协议)竟然能让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远大的梦想。

我心里想:

“LINK 是我们见过的最平等的项目。它雄心勃勃,如果成功,将真正重塑社会结构。”——Popular Copy Pasta

或者以任何 Compound 的 COMP 为例。一个借贷协议有什么令人兴奋的?或者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聚合器?一个跨链协议?

这些代币之所以能激发人们,是因为它们属于一个更大的运动——DeFi(去中心化金融)。自己做自己的银行,如果不满意团队的方向,还可以通过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用代币投票,产生影响!

革命性的!

现在,人们不相信 DAO,而 DeFi 代币也沦为仅仅通过收入或手续费来估值的投资资产,已经失去了吸引人的故事。

我最自豪的时刻之一

当 LINK、COMP、UNI、YFI 推出时,它们是 DeFi 市场的领导者、先驱者和先行者。

一些全新的东西。

现在,又有一个新的 DEX、借贷协议、预言机或基础设施项目在努力激励我们或让我们拥有远大的梦想。

这就是加密货币成为成熟资产类别的代价吗?

X 上很少有新项目或 TGE 公告让人感到兴奋,因为这些项目要么对当前市场领导者提供小幅升级,要么涉及创始人和风险投资家为个人 BIG DREAM 利润而不是为他们的社区推出代币。

我给项目创始人的建议是:投入时间和金钱,打造一个连贯的故事,并通过讲故事来传达远大的梦想。营销不仅仅是在 X 上发布付费技术帖子、漂亮的 UI 界面,以及通过社交媒体经理发布一些表情包。

这确实很辛苦,但它会让你脱颖而出。

投资者寻求远大梦想的支持。然而,那些兜售远大梦想的人往往缺乏技术创新的支持,或者纯粹是骗子。

话虽如此,这里有一些在推销大梦想方面做得很好的项目(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项目)。

那些擅长“贩卖梦想”的加密项目与代币

SPX6900

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这个代币是干什么的。它只是个 meme 而已,对吧?

然而,穆拉德(Murad)是一位伟大的故事讲述者,并且代币上涨了约 15k%。

他在 X 上发布的帖子名为“SPX6900 将达到 1 万亿美元市值的 150 个理由”。

这比当前 $ETH MC 多了两倍!太离谱了,太荒唐了?

或许吧,不过谁在乎呢。他实现了他的社区梦想。

穆拉德的故事讲述集中在与非加密货币人群相同的开场对比上:如果你不投资,人工智能就会抢走你的工作,你也会成为 NGMI。

当然,你可能会认为这有点骗局,但他正在持有这些代币,不像其他人那样迅速抛售他们的社区。

加密货币创始人有很多东西要向他学习。

免责声明:我没有持有该代币。

Pudgy Penguins

Pudgies 是我最喜欢的加密品牌。

谁会不喜欢呢?它们可爱、价格上涨(我的 NFT 仅花了 2000 美元),而且它们的使命是将“好心情”传播到元宇宙中。

凭借社交媒体上数十亿的浏览量,Pudgy Penguins 最有可能成为加密世界对外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重要的是,$PENGU 是首个真正加密原生的 memecoin,而其他 memecoin(DOGE、PEPE、SHIBA)都是从 Web2迁移过来的。

因此,Pudgy Penguins 成为我们修复负面形象的公关代表,或许正是时候。

Worldcoin

你可以不喜欢他们诡异的 AI 扫描球,或者批评其“榨取式”代币经济模型,但有一点无法否认:他们的野心。

World Proof of Human 的使命是建立一个全球性身份和金融网络,以区分线上人类与AI,同时推动全球经济参与。

这也是加密货币的核心使命之一。

Farcaster

Farcaster 的 X 简介可能是所有加密项目中听起来最不雄心勃勃的简介:“一个足够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

“足够去中心化”听起来似乎不太雄心勃勃。但 Farcaster 却悄悄地做到了。

它正在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交网络,类似 X,但具有抗审查性且由用户拥有。

与其将所有内容上链并牺牲用户体验,它仅去中心化了关键部分:用户名、消息以及网络的读写权限。

这足以保证自由,同时避免完全去中心化的劣势。

任何人都可以在其基础上构建应用,没有人能将你从平台上移除。虽然某些前端用户界面可能会封禁你,但用户可以轻松迁移至其他平台。

Base 在其最新的 Base 应用程序中将其本地集成证明了 Farcaster 方法是有效的。

迫不及待想看到它的代币上线!

Hyperliquid

这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

然而,直到 OKX + Binance 试图打压 Hyperliquid 时,我才真正成为一名信徒。

如今,HYPE 已成为一场运动,目标是将所有交易从中心化交易所(CEX)转移到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甚至超越 Binance。这难道不雄心勃勃、充满梦想吗?

HL 在永续债市场已经很强大,但我相信他们在现货市场会变得更强大。

Hyperliquid.

Polymarket

制造虚假信息或传播假新闻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微乎其微。

但回答诸如“疫苗是否会导致自闭症?”这样的问题,却需要耗费数十亿的研究资金和大量时间。

真相的确昂贵。在这个充斥假新闻与AI内容的时代,揭示真正发生的事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价值。

Polymarket 的实力早已被验证:它在预测美国选举结果方面的表现胜过传统媒体。

这就是为什么 Polymarket 成为让我畅想“大梦想”的协议之一。期待他们的代币空投!

Liquity

自 Terra 崩盘后,大多数人已经放弃了构建真正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梦想。

Maker 转向了传统金融(TradFi)和现实世界资产(RWA);甚至连 Vitalik Buterin 曾力推的非法币稳定币 Rai 也选择了转型。

Liquity 或许是我们实现真正去中心化且治理最少的稳定币的最后机会。

尽管 Liquity V2 正在缓慢增长,目前其总锁仓价值(TVL)仅为 1.36 亿美元,LQTY 的市值也不足 1 亿美元。

在采用率方面,Liquity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们的愿景令人鼓舞。终有一天,加密世界将再次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稳定币。

更高,更远。

Fluid

听着,我知道我是他们的大使,但 Fluid 是我亲自参与的唯一项目是有原因的。

当他们宣布目标是超越 Uniswap 的交易量时,我既惊讶又备受鼓舞——毕竟他们主打的是借贷协议。

而就在某一天,Fluid 确实在以太坊上短暂超越了 Uniswap。

随着 Fluid DEX Lite 的近期推出,我对交易量、借贷总锁仓价值(TVL)以及 $FLUID 价格的目标都将达到极致。

有哪些项目或代币让你也充满梦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提高你的目标

2017/18 年加密周期是梦想的巅峰。

每个代币都有宏伟的野心:Uber、区块链上的 Airbnb、物联网 (IOTA)、供应链管理 (VeChain)、去中心化广告市场 (Brave)、去中心化银行 (Bankera) 等。

然而,这些仅仅停留在白皮书层面,缺乏技术支撑。

2020/21 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自我治理的愿景得到了智能合约和真实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支持。

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治理和真正的链上去中心化仍未实现,DeFi逐渐演变为链上金融(Onchain Finance)。

如今的周期则聚焦于外部因素:ETF、现实世界资产(RWA)以及监管。

加密行业内部的梦想变得更小,价格预期也随之缩减,尽管这些年有不少利好消息。

我们正处于加密货币大规模普及的十字路口,但许多人却拒绝追求更大的梦想。你们的价格目标都太保守了。

仅 NVDIA 一家的市值就超过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尽管如此,NVDIA 的股价在几年内上涨了 604%。

随着支持加密的监管政策落地以及传统金融(TradFi)的积极采用,加密行业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是时候放大你的梦想,将目标提升数倍!加密世界的未来,比你想象的更广阔。

美国特供版 USDT 要来了?Tether CEO 详解公司战略

Posted on 2025-08-06 19:22

整理:KarenZ,Foresight News

本周,Tether 首席执行官 Paolo Ardoino 与美国企业家、Professional Capital Management 创始人兼 CEO Anthony Pomplian 展开深度对话,围绕 Tether 进军美国市场的策略、计划推出的 Tether 美国本土稳定币以及 AI、黄金和脑机接口等领域进行了探讨。Paolo Ardoino 还对过度杠杆化的比特币财库公司发出了警示。

笔者对此进行了提炼和梳理:

Tether 在美国有何计划?

Paolo Ardoino:最近通过的《Genius 法案》驱动 Tether 探索美国市场,也为所有其他金融机构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Tether 持有的美国国债超过了 1270 亿美元,最近已超越韩国成为第 18 大美国国债持有者,目测到年底会超越另外一个国家,尽管和国家相比非常疯狂,但这就是事实。我们可能是美国最好的盟友之一。Tether 计划在美国启动一个本土稳定币。到时候美国银行及金融机构也会与 Tether 合作,可以利用 Tether 的全球分销网络拓展新客户和收入来源。

比如在尼日利亚金金融基础设施效率介于 10% 到 20% 之间,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 90%,几乎是完美的。因此,如果在尼日利亚金融传输轨道的质量可以提高到 50%,但是在美国只能从 90% 提升到 95%。由于美国银行服务覆盖不足的人群相对较少,Tether 针对美国市场的产品必须具备独特性。

USDT 和 Tether 美国本土稳定币有何区别?

Paolo Ardoino:USDT 主要服务新兴市场(如拉美、非洲、东南亚),帮助当地用户绕过低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更像是一种国际稳定币。但USDT 在美国市场未必能发挥最佳作用。

美国本土稳定币专为美国市场设计,优化用户体验以适配美国成熟的金融体系(如与银行合作、提升支付效率)。

未来美国市场可能会涌现出数百种稳定币,届时,用户从一种稳定币迁移到另一种的体验将成为关键,而用户体验与分发能力正是 Tether 的优势所在。

稳定币基础设施 / 区块链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或者创新?

Paolo Ardoino:用户体验是最大的限制,你需要有钱包,钱包内要有网络足够 Gas 费才能发送稳定币,当然可以做账户抽象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但是始终还是不能以稳定价值无缝支付 Gas 费,而是需要使用波动资产(比如 ETH)支付。这部分需要改进。

大宗商品交易商正在 all in 稳定币,他们意识到稳定币可以提升投资组合效率的盈利能力。《Genius 法案》将带来机构层面的采用。那些专注于稳定币和结算、银行间结算、公司间结算的区块链,将具备巨大优势。

Tether+AI

Paolo Ardoino:QVAC 是我比较痴迷的项目之一,背后的想法是创建一个本地人工智能推理和微调平台,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从嵌入式设备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服务器。最小的设备可以是脑机接口、汽车、无人机、机器人,也可以带到太空、行星上。

所以,AI 必须具备精益、精确、模块化和本地化的特点。AI 将在 20 年、30 年、100 年或 1 万年后嵌入到宇宙本身的结构。在未来五年内,移动端 GPU 可能会比今天强大 10 倍。我们希望构建第一个真正去中心化、势不可挡的 AI 平台。

我们正在尝试模仿大脑,试图创建无限的、超级强大的数据中心。QVAC 将让每个人都可以创建高效小型本地模型的,并且通过点对点技术,在没有主服务器、没有任何中央服务器的情况下连接所有这些模型,这样你就可以跨这些模型运行查询和获得最佳答案。

Tether 最终会建立自己的基础模型,但首先是构建一个可以运行任何模型的平台,无论是本地和远程。本地推理也是主要重点之一,我们还在研究点对点联合推理。

如何看待黄金和比特币?

Paolo Ardoino:我说过很多次,没有什么比比特币更好。比特币是完美的。比特币持有者误以为黄金是比特币的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投资者认为比特币处于市场周期高点并想暂时退出,将比特币兑换为黄金比兑换为美元更合理,因为黄金能更好地保持购买力(美元可能受通胀侵蚀)。若未来 5 年内发生全球金融重置(如法币体系崩溃),黄金的 20 万亿美元市值(远超比特币当前规模)可能使其成为更被传统市场接受的过渡性资产,而比特币需要时间扩大体量。

如何看待比特币财库公司?

Paolo Ardoino 肯定了比特币财库公司的市场作用,但也表达了对部分激进策略的担忧(比如过度杠杆化)等。最终行业会经历洗牌、整合。

Tether+ 脑机接口

Paolo Ardoino:2024 年 4 月底,Tether 向 Blackrock Neurotech 投资 2 亿美元。Blackrock Neurotech 有最好的脑机计算机接口技术,拥有 100 倍性能提升的新一代芯片技术。Blackrock Neurotech 总部在犹他州,团队非常精简。

Blackrock Neurotech 致力于确保脑机接口技术造福人类、为人类所用,同时防止机器人取代人类。

对当前宏观经济有何看法?

Paolo Ardoino:美国现在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看好美元稳定币的全球化趋势。美国通过关税政策实现了自身利益,尽管这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但短期内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欧洲在数字资产监管上起步早但效果不佳,未能抓住技术机遇扩大欧元的全球影响力。贫困国家的货币贬值和经济脆弱性会上升,而 USDT 等工具为这些地区的人们提供了「Plan B」,缓解了本地货币波动带来的冲击。Tether 不仅在投资黄金,也在涉足土地和农业、AI、脑机接口等领域。

加密公地悲剧系列:Polymarket 的数据索引之殇

Posted on 2025-08-06 19:17

撰文:shew

摘要

欢迎来到 GCC Research 专栏的「加密公地悲剧」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聚焦那些加密世界中处于关键节点却逐渐失范的「公共物品」。它们是整个生态的基础设施,但往往面临激励不足、治理失衡、甚至逐渐中心化的困境。加密技术所追求的理想和现实中的冗余稳定性,正在这些角落里经历严峻的考验。

本期,我们聚焦以太坊生态中最为「出圈」的应用之一:Polymarket 及其数据索引工具。尤其是今年以来,围绕特朗普胜选、乌克兰稀土交易的预言机操控、泽连斯基西服颜色的政治赌注等事件,使得 Polymarket 多次成为舆论焦点,它所承载的资金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更是让这些争议变得不容忽视。

然而,这个代表「去中心化预测市场」的产品,它的关键基础模块——数据索引,真的实现了去中心化吗?为什么像 The Graph 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未能承担起预期的角色?一个真正可用、可持续的数据索引公共物品,又应具备怎样的形态?

一、一个中心化数据平台宕机引发的连锁反应

2024 年 7 月,Goldsky 发生了长达六小时的宕机事故( Goldsky 是一家面向 Web3 开发者的实时区块链数据基础设施平台,提供索引、子图与流式数据服务,帮助快速构建数据驱动的去中心化应用),导致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很大一部分项目陷入瘫痪,比如 DeFi 前端无法显示用户的仓位以及余额数据,预测市场 Polymarket 无法显示正确的数据,无数项目在前端用户看来似乎已经完全无法使用。

这在去中心化应用的世界里本不应该发生。毕竟,区块链技术的设计的最初目的不就是消除单点故障吗?Goldsky 事件暴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虽然区块链本身已经尽可能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但是构建在链上的应用使用的基础设施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中心化服务。

究其原因,区块链数据索引与检索属于「非排他、非竞争性」的数字公共产品,使用者往往期望免费或极低费率,但其背后却需要持续投入高强度的硬件、存储、带宽与运维人力。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时,就会出现赢家通吃的集中化格局:只要一家服务商在速度和资本上取得先发优势,开发者便倾向把所有查询流量导向该服务,从而重新形成单点依赖。Gitcoin 等公益项目已反复强调,「开源基础设施能创造数十亿美元价值,但作者却往往无法靠它偿还房贷」 。

这警醒我们,去中心化世界迫切需要通过公共产品资助、再分配或社区驱动的举措来丰富 Web3 基础设施的多样性,否则会出现中心化的问题。我们呼吁 DApp 开发者构建本地优先的产品,也呼吁技术社区在 DApp 设计时考虑数据检索服务失效的情况,保证用户在无数据检索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仍可以与项目交互。

二、你在 Dapp 看到的数据,是从哪儿来的

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 Goldsky 这样的事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 DApp 在幕后的工作机制。对普通用户而言,DApp 通常只由两部分构成:链上合约和前端页面。大部分用户已经习惯使用 Etherscan 等工具查找链上交易状态,并在前端获取必要信息,同时使用前端发起交易与合约交互。但这些在用户前端显示的数据究竟从何而来?

不可或缺的数据检索服务

假设读者正在构建一个借贷协议,该协议需要显示用户的持仓情况以及每个仓位的保证金和债务状况。一个朴素的想法是前端直接从链上读取这些数据。但在实践中,借贷协议的合约不允许使用户地址查询仓位数据,合约会提供使用仓位 ID 查询仓位的具体数据的函数。所以假如我们要在前端显示用户的仓位情况,那么我们需要把当前系统内所有的仓位都检索出来,然后查找那些仓位属于当前用户。这就像要求某人手动搜索数百万页账本来查找特定信息——技术上可行,但极其缓慢且低效。事实上,前端是很难完成这一检索流程的,大型 DeFi 项目的检索即使在服务器上直接依靠本地节点执行数据检索任务往往也需要长达数小时的时间。

因此,我们必须引入基础设施来加速数据获取。Goldsky 等公司正是向用户提供这些数据索引服务。下图展示了数据索引服务可以为应用提供的数据类型。

在此处,可能有读者好奇以太坊生态内似乎存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检索平台 TheGraph,该平台与 Goldsky 有哪些联系?以及为什么大量的 DeFi 项目没有使用更加去中心化的 TheGraph 而是使用 Goldsky 作为数据提供商?

TheGraph / Goldsky 与 SubGraph 的关系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技术概念。

  1. SubGraph 是一个开发框架,开发者可以使用该框架编写代码来读取并汇总链上数据,并且使用某些方法将这些数据读取并显示到前端。

  2. TheGraph是较早的去中心化数据检索平台,该平台开发了使用 AssemblyScript 编写的 SubGraph 框架,开发者可以使用 subgraph 框架编写程序来捕获合约事件并将这些合约事件写入到数据库中,之后用户可以利用 Graphql 方法读取这些数据或者直接利用 SQL 代码读取数据库。

  3. 我们一般将运行 SubGraph 的服务提供商称为 SubGraph 运营商。 TheGraph 和 Goldsky 实际上都是 SubGraph 的托管商。因为 SubGraph 只是一个开发框架,该框架开发出的程序需要在服务器内运行。我们可以看到 Goldsky 文档内存在以下内容:

这里可能有读者好奇为什么 SubGraph 存在多个运营商?

这是因为 SubGraph 框架其实只是约定了数据的如何从区块内读取和写入数据库。

对于数据如何流入 SubGraph 程序以及最终的输出结果写入到哪种数据库其实都没有进行实现,这些内容需要 SubGraph 运营商自己实现。

一般来说,SubGraph 运营商都会进行节点修改等实现更快的速度,不同的运营商(如 TheGraph,Goldsky )存在不同的策略和技术方案。

TheGraph 目前使用了 Firehouse 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引入后,TheGraph 可以实现比过去更加快速的数据检索,而 Goldsky 并没有对外开源公开其 SubGraph 运行的核心程序。

正如上文所述,TheGraph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检索平台,以 Unisawp v3 subgraph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存在大量的运营商为 Uniswap v3 提供数据检索,为次我们也可以将 TheGraph 视为一个 SubGraph 运营商的集成平台,用户可以将自己编写的 SubGraph 代码发送给 TheGraph,然后 TheGraph 内部存在一些运营商可以帮助用户检索数据。

Goldsky 的收费模式

对于 Goldsky 这种集中化平台而言,Goldsky 存在一个简单的计费标准,基于使用资源的计费,这是互联网中最常见的 SaaS 平台的计费方式,大部份技术人员对对在这种方式十分熟悉。下图展示了 Goldsky 的价格计算器:

TheGraph 的收费模式

TheGraph 则有一套完全与常规计费方式不同的费用方案,这套费用方案与 GRT 的代币经济学有关,下图展示了 GRT 的整体代币经济学:

  1. 每当 DApp 或钱包向某个 Subgraph 发起请求,所付的 Query Fee 会被自动拆分:1 % 烧毁、约 10 % 流入该 Subgraph 的策展池(Curator / 开发者),其余≈ 89 % 按指数返利机制打给提供算力的 Indexer 及其 Delegator。

  2. Indexer 要先自质押≥ 100 k GRT 才能上线;若返回错误数据将被惩罚(slashing)。Delegator 把 GRT 委托给 Indexer,按比例分得上述 89 % 的大头。

  3. Curator(通常就是开发者)通过 Signal 在自家 Subgraph 的债券曲线上质押 GRT;Signal 数越高,越能吸引 Indexer 分配资源。社区经验建议自筹 5 k–10 k GRT 可保证数个 Indexer 接单。与此同时,策展人还能拿到那 10 % Royalty。

TheGraph 的按次查询费:

在 TheGraph 后台内注册 API KEY,并使用该 API KEY 请求 TheGraph 内运营商检索的数据,这部分请求是按照请求次数收费,开发者需要预先在平台内存入一部分 GRT 代币作为 API 请求的开销。

TheGraph 的 Signal 质押费:

对于 SubGraph 的部署者,需要 TheGraph 平台内的运营商帮助检索数据,按照上面提到的收益分配方式,需要告诉其他参与者我的查询服务更好,可以分到更多钱,就需要质押 GRT,类似于打广告以及给自己担保有收益,大家才会来。

测试的时候,开发者可以免费将 SubGraph 部署到 TheGraph 平台,此时 TheGraph 官方会帮助用户进行一些检索,提供一个用于测试的免费额度,并无法用于生产环境。如果开发者认为 SubGraph 在 TheGraph 官方的测试环境内运行良好,就可以将其发布到公开网络内等待其他运营商参与检索。开发者不能直接向某一个运营商付费,并获得检索的保障,而是让多个运营商竞相提供服务,避免形成单点依赖这。这个过程需要使用 GRT 代币对自己的 SubGraph 进行策展 (Curating) 操作(也可以被称为 Signal 操作),也就是开发者向自己部署的 SubGraph 内质押一定数量的 GRT,但质押的 GRT 数量到达一定量级(此前咨询的数据是 10000 GRT) 时,运营商才加入 SubGraph 的检索工作。

糟糕收费体验,难倒开发者和传统会计

对于大部份的项目开发者而言,使用 TheGraph 其实是一件相对麻烦的事情,购买 GRT 代币对于 Web3 项目而言还算容易,但是对已部署的 SubGraph 进行 Curating 操作等待运营商的过程就是相当低效的环节。这一环节至少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质押 GRT 数量和吸引运营商所需时间的不确定性问题。笔者在过去部署 SubGraph 时直接咨询了 TheGraph 的社区大使确定了质押 GRT 的数量,但是对于大部份开发者而言,这一数据并不好获得,另外质押充足的 GRT 后,运营商介入检索也需要一段时间

  2. 成本核算和会计的复杂性问题。由于 TheGraph 使用代币经济学机制设计收费标准,这对大部分开发者而言使成本计算变得复杂。更实际的问题是,如果企业要对该笔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可能也无法理解这部分成本构成。

「赞的,还是中心化的好?」

显然,对于大部份开发者而言,直接选择 Goldsky 是更加简单的事情,计费方式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同时只要付费几乎可以立即可用,不确定性大幅度降低,这也导致了区块链数据索引与检索服务上,出现了依赖于单一产品的情况。

显然 TheGraph 复杂的 GRT 代币经济学影响了 TheGraph 的广泛应用。代币经济学可以具有复杂性,但是显然这些复杂性并不应该暴露给用户,比如 GRT 的策展质押机制就不应该暴露给用户,TheGraph 更好的手段是直接给用户一个简化的付费页面。

上述对 TheGraph 的贬低并不是我个人的观点,知名智能合约工程师与 Sablier 项目创始人 Paul Razvan Berg 也曾在推文 内表达这一观点。该推文提到发布 SubGraph 和 GRT 计费的用户体验是极其糟糕的。

三、一些现存的解决方案

对于数据检索单点故障如何解决,上文内其实已经提到了一点,即开发者可以考虑使用 TheGraph 服务,只是流程会较为复杂,开发者需要买入 GRT 代币进行质押策展和支付 API 费用。

目前,EVM 生态内存在大量数据检索软件,具体可以参考 Dune 编写的The State of EVM Indexing 或 rindexer 编写的EVM 数据检索软件汇总,另一个较新的讨论可以参考此推文。

此文并不会讨论 Glodsky 的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因为目前根据 Glodsky 报告 内的内容,Glodsky 知道具体的原因,但是只准备向企业级用户披露具体原因。这意味任何第三方都无法在目前知道 Glodsky 到底发生何种故障。根据其报告内容可以推测,可能是检索后的数据写入数据库时出现了问题,在这份 简要报告内,Glodsky 提及数据库无法正常访问,在与 AWS 合作后才获得了数据库的访问权。

在本节中,我们主要介绍其他的解决方法:

  1. ponder 是一个简单、开发体验较好且部署简便的数据检索服务软件,开发者可以自行租用服务器部署

  2. local-first 是一个有趣的开发理念,该理念呼吁开发者即使在缺失网络的情况下仍可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在存在区块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放宽 local-first 的限制,保证用户在可以连接区块链时就可以获得良好体验。

ponder

此处笔者为什么推荐使用 ponder 而不是其他软件?具体原因包含以下几点:

  1. Ponder 没有供应商依赖。最初 ponder 是个人开发者构建的项目,所以相比于其他企业提供的数据检索软件,ponder 只需要用户填入以太坊 RPC URL 和 postgres 数据库链接即可

  2. Ponder 提供良好的开发体验,笔者在过去曾多次使用 ponder 进行开发,由于 ponder 是由 typescript 编写,同时核心库主要依赖 viem,开发体验非常优秀

  3. Ponder 具有更高的性能

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ponder 目前其实仍处于快速开发时期,开发者可能会遇到由于版本破坏性更新导致之前项目无法运行的情况。考虑到本文并不是一篇技术入门文章,所以本文不会进一步讨论 ponder 的开发细节,具有技术背景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文档。

ponder 更有趣的细节是目前 ponder 也开始了部分商业化,但是 ponder 的商业化途径与非常契合上一篇文章内讨论的「隔离理论」。

在此处,我们简单介绍「隔离理论」。我们认为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使其可以服务任意多用户,所以只要对公共物品收费就会导致部分用户不再使用公共物品,此时社会利益并不是最大化的 ( 经济学术语描述为「不再是帕累托最优」)。理论上,公共物品可以对每一个人进行区别定价来征收费用,但是区别定价所花费的成本极有可能大于区别定价带来的盈余。所以公共物品免费开放的原因是并不是公共物品应该是天然免费,而是任何征收固定费用的行为都会导致社会利益受损,并且目前没有一种廉价的方法可以对每一个人进行区别定价。隔离理论提出了一种可以在公共物品内定价的方法,即通过某一种方法将一部份同质人群隔离出来,对这部分同质人群征收费用。首先,隔离理论不会阻挡所有人对公共物品的免费享用,但是隔离理论提出了一种方法对部分人群征收费用。

ponder 就是用了类似隔离理论的方法:

  1. 首先,ponder 的部署仍需要一定的知识,开发者在部署过程中需要提供 RPC 、数据库等外部依赖。

  2. 同时在部署完成后,开发者需要持续运维 ponder 应用,比如使用 proxy 系统进行负载均衡避免数据请求影响 ponder 在后台线程内检索链上数据。这些对于一般的开发者来说都稍有复杂。

  3. 目前 ponder 在内测全自动部署服务marble,用户只需要将代码交付给该平台就可以实现自动部署。

显然这是一种对「隔离理论」的应用,这些不愿意自己运维 ponder 服务的开发者被隔离出来,这些开发者可以通过付费获得 ponder 服务的简化部署。当然,marble 平台的出现也没有影响其他开发者免费使用 ponder 框架并且自托管部署。

ponder 和 Goldsky 的受众?

  1. ponder 这种完全没有供应商依赖的公共物品比其他依赖供应商的数据检索服务在开发小型项目时更加流行。

  2. 某些运营有大型项目的开发者并不一定选择 ponder 框架,因为大型项目往往要求检索服务具有充分的性能,Goldsky 等服务提供商往往提供了充分的可用性保障。

两者都存在一些风险点,从最近的 Goldsky 事件来看,开发者最好自行维护一套自己的 ponder 服务,以随时应对可能的第三方服务宕机。以及使用 ponder 时可能要考虑 RPC 返回数据的有效性问题,不久前 safe 就报告了一次因为 RPC 返回错误数据导致检索器崩溃的情况。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 Goldsky 事件也与 RPC 返回无效事件有关,但笔者怀疑 Goldsky 可能也遇到了类似事件。

local-first 开发理念

Local-first 是过去几年一直被人讨论的话题。简单来说,Local-first 要求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1. 离线工作

  2. 跨客户端协同

目前大部份与 local-first 相关的技术讨论都会涉及到 CRDT(Conflict-free Replicated Data Type) 技术,所谓 CRDT 是一种无冲突的数据格式,该格式允许用户在多端操作时自动合并冲突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一种简单的看法是可以将 CRDT 视为一种带有简单共识协议的数据类型,在分布式情况下,CRDT 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但在区块链开发中,我们可以放宽上述 Local-first 对软件要求的限制。我们仅要求在没有项目开发者提供的后端索引数据时,用户在前端仍可以保持最低限度的可用性。同时,local-first 对跨客户端协同的要求实际上已经由区块链解决了。

在 DApp 的场景下,local-first 理念可以这样实现:

  1. 缓存关键数据:前端应该缓存用户的重要数据,如余额、持仓信息等,即使索引服务不可用,用户仍能看到最后已知的状态。

  2. 降级功能设计:当后端索引服务不可用时,DApp 可以提供基础功能,比如在数据检索服务不可用时,部分数据可以考虑直接利用 RPC 读取链上数据,可以保证用户看到已有部分数据的最新情况

这种 local-first 的 DApp 设计理念能够显著提高应用的韧性,避免在数据检索服务崩溃后的应用无法使用。在不考虑易用性的情况下,最好的 local-first 应用应该是要求用户在本地运行节点,然后使用类似 trueblocks 的工具在本地检索数据。关于去中心化检索或本地检索的一些讨论,可以参考推文Literally no one cares about decentralized frontends and indexers。

四、写在最后

Goldsky 六小时宕机事件为生态敲响了警钟。虽然区块链本身具有去中心化和抗单点故障的特性,但构建在其上的应用生态系统仍然高度依赖中心化的基础设施服务。这种依赖为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系统性风险。

本文简单介绍了早有盛名的去中心化检索服务 TheGraph 为什么在如今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特别讨论了 GRT 代币经济学带来的一些复杂性。最后,本文讨论了如何构建更加健壮的数据检索基础设施,笔者鼓励开发者使用 ponder 自托管的数据检索开发框架作为应急响应选项,同时也介绍 ponder 良好的商业化路径。最后,本文讨论 local-first 的开发理念,鼓励开发者构建在无数据检索服务下仍可使用的应用。

从目前来看,不少 Web3 的开发者都意识 到了数据检索服务的单点故障问题,GCC 希望更多开发者关注这一基础设施,并尝试构建去中心化的数据检索服务或者设计一套框架使得 DApp 前端在无数据检索服务的情况仍可运行。

Linea TGE 时间锁定?「42」悬念破解和生态规划梳理

Posted on 2025-08-06 19:17

整理:KarenZ,Foresight News

Consensys 创始人、SharpLink 董事会主席 Joseph Lubin 和 Linea 项目负责人 Declan Fox 于 8 月 6 日凌晨在「The SomETHing Podcast」播客中就外界对 Linea 的关注焦点作出了回应。

笔者对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炼、梳理:

Linea 定位:Linea 旨在借助零知识证明技术提升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同时通过双重销毁机制与原生收益模式,优化以太坊经济模型,助力其走向主流。下一阶段,Linea 将在开发者数量、用户规模及 TVL(总锁仓价值)上实现爆发式增长。构建适配的架构,赋能企业及各类经济项目在 Linea 上顺利运营,是其前行的最优路径之一。

LINEA 代币效用和治理:LINEA 有可能在排序和共识机制中发挥作用,未来可能可以质押 LINEA 代币,还会有其他的效用,这取决于治理结构。Linea 生态系统治理将逐步去中心化,有机会进行代币投票等。

Linea 联盟:Linea 联盟(Linea Consortium)是一个由多家以太坊原生组织组成的委员会,初始成员包括 Consensys、Eigen Labs、ENS、Status 和 Sharplink Gaming。这 5 家创始成员共同履行监督职责,未来成员规模或进一步扩大,以保障联盟的透明性与中立性。

生态基金(代币供应量的 75%): 通过以太坊生态系统基金(由 Linea 联盟管理) 致力于生态系统发展、公共产品资助和以太坊研发,比如跨以太坊和 Linea 上的 DeFi 项目、身份社交图谱(货币化)、Lauchpad、支付以及纯研究项目。

和财库公司的合作:Linea 正在为 SharpLink 等财库公司提供服务,而这些财库公司可以为 Linea 提供大量流动性,,实现互利共赢。

空投:在分配给早期贡献者的 10% 空投中,9% 分配给 LXP 持有者,另外 1% 分配给战略合作伙伴和建设者,涉及 ZeroLend、Etherex、Foxy、Efrogs 等项目。Linea 用户很有可能获得 Consensys 旗下其他项目的未来空投。

何时 TGE 或空投检查?Joseph Lubin 用「42」回应。这一数字引发了诸多猜测:

  • 「42」是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中的一个梗。在书中,42 被描述为「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但具体含义模糊,象征着对复杂问题的一种戏谑性简化。Joseph Lubin 的回答可能是借用「42」,回避直接回答 TGE 的具体时间。

  • 部分社区用户推测「42」指 42 天,即 9 月 17 日,这天也是美国宪法日。

  • 也有用户猜测「42」指 2025 年第 42 周,即 10 月 13 日至 19 日。

  • 42 个小时或者 8 月 24 日?

  • 还有用户打趣称可能是 2042 年。

  • 更巧合的,以太坊地址是一个 42 个字符的十六进制地址。

Bitget 第 13 期链上积分挑战赛即将开启,解锁 10 万枚 BGB 空投

Posted on 2025-08-06 19:1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Bitget 第 13 期链上积分挑战赛即将开启,总奖池 100,000 枚 BGB。活动期间,用户每日完成一笔大于 50 USDT 的链上买入即可获得积分,每日上限 5 分,符合条件的用户将有机会解锁 45,000 枚 BGB 空投奖励。

报名后,达到累积交易额排名的新、老用户还可解锁以下奖励

新用户:
Top 1-1000 名, 每人可获得 10 枚 BGB

老用户:
Top 1-5 名,每人可获得 300 枚 BGB
Top 6-50 名,每人可获得 150 枚 BGB
Top 51-785 名,每人可获得 50 枚 BGB

详细规则已在 Bitget 官方平台发布,用户点击“立即加入”按钮完成报名,方可参与活动。活动时间为 8 月 7 日 00:00:00 至 8 月 13 日 23:59:59 (UTC+8) 。

此外,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上线 Solana 及 BNB Smart Chain 生态的 MEME 代币 SPARK、BRNRT、SUP,用户在链上交易板块即可开启交易。

Galaxy Digital CEO:企业持有加密货币资产的浪潮已达顶峰

Posted on 2025-08-06 18:4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彭博社报道,Galaxy Digita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诺沃格拉茨(Michael Novogratz)在该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企业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趋势可能已达到顶峰。他指出,当前关键在于观察哪些现有企业将发展成为行业领军者。

火币HTX OTC 7月风控月报:全力守护用户资产安全

Posted on 2025-08-06 18:27

为提升用户对平台安全机制的了解与信心,火币HTX OTC正式发布《2025年7月风控月报》。本报告详细披露了过去一个月内平台在实时风险监测、智能识别技术应用以及7×24小时安全防护方面的核心举措与成效,旨在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持续强化用户资产的安全保障。

通过系统级风控优化与异常交易行为的高效识别,火币HTX OTC在7月持续筑牢风控屏障,有效遏制各类潜在风险事件的发生。火币HTX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数字资产交易环境。

用户可通过以下地址进行官方人员身份核验,防范诈骗与信息误导风险:https://www.htx.com/zh-cn/verification/

关于火币HTX

火币HTX成立于2013年,经过12年的发展,已从加密货币交易所成为一个全面的区块链业务生态系统,涵盖数字资产交易、金融衍生品、研究、投资、孵化和其他业务。

火币HTX作为全球领先的Web3门户,秉承全球扩张、生态繁荣、财富效应、安全合规的发展战略,为世界虚拟货币爱好者提供全面、安全、可靠的价值与服务。

如需了解更多火币HTX信息,请访问https://www.htx.com/或HTX Square,并关注X、Telegram和Discord。如有进一步的疑问,请联系glo-media@htx-inc.com。

从严监管到政策松绑:SEC 放行加密流动性质押

Posted on 2025-08-06 18:17

作者:Jaxon Gaines

编译:深潮TechFlow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二发表声明称,加密货币流动性质押活动不被视为证券活动。

SEC 今日已多次发表支持加密货币的声明,最新声明进一步提升了 SEC 对加密货币质押的透明度。

SEC 的声明中写道:

“该部门认为,与协议质押相关的“流动性质押活动”不涉及 1933 年证券法(“证券法”)第 2(a)(1) 条或 1934 年证券交易法(“交易法”)第 3(a)(10) 条所定义的证券的发行和出售。[11]因此,该部门认为,流动性质押活动的参与者无需根据证券法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交易,也不属于证券法规定的与这些流动性质押活动相关的注册豁免范围。”

此项声明为流动性质押领域的参与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引,确保此类活动不受通常适用于证券的监管框架的约束。SEC主席保罗·阿特金斯(Paul Atkin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发布的关于流动性质押的工作人员声明,对于澄清工作人员对不属于 SEC 管辖范围的加密资产活动的看法,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该部门还认为,以本声明中描述的方式和情况下提供的和出售质押凭证代币(Staking Receipt Tokens),不涉及《证券法》第 2(a)(1) 条或《交易法》第 3(a)(10) 条规定意义内的证券的提供和出售,除非存入的涵盖加密资产是投资合同的一部分或受投资合同的约束。[12]

因此,参与铸造、发行和赎回质押凭证代币(Staking Receipt Tokens)过程的流动性质押服务提供商(Liquid Staking Providers)(如本声明中所述)以及参与二级市场提供和销售质押凭证代币(Staking Receipt Tokens)的人员,无需根据《证券法》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这些交易,也不受《证券法》的注册豁免约束,除非存入的涵盖加密资产是投资合同的一部分或受投资合同的约束。

今天早些时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将稳定币认定为现金。

在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回归后的几个月里,该监管机构改变了对加密货币行业的基调。

据周五发布的新闻稿称,SEC 的加密货币工作组还计划在美国各地举办多场“加密货币圆桌会议”。SEC 的最新指导意见也与特朗普于 7 月签署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 相一致。该法案正式承认受监管的稳定币为现金,是一种既非证券也非商品的新型金融工具。

 

期权数据显示交易者对比特币、以太坊价格走势持谨慎态度

Posted on 2025-08-06 18:1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The Block报道,加密衍生品平台Derive最新数据显示,交易者正在为比特币和以太坊可能的价格下跌进行风险对冲。8月29日到期的期权合约中,以太坊看跌期权量超过看涨期权10%,主要集中在3,200美元、3,000美元和2,200美元等价位;比特币看跌期权持仓量更达到看涨期权的五倍,主要分布在95,000美元至80,000美元区间。

Bitget 将在欧洲音乐节 UNTOLD 推出沉浸式加密艺术装置 ₿itopia

Posted on 2025-08-06 18:0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Bitget 作为欧洲音乐节 UNTOLD 的首个加密赞助商,将于 8 月 7 日至 11 日在罗马尼亚音乐节现场推出沉浸式数字互动装置—₿itopia(加密乌托邦),为全球音乐爱好者打造一场融合装置艺术、互动科技与加密文化的感官盛宴。

此次 ₿itopia 装置由知名创意工作室 RenaiXance 联合艺术家 Steven Mark Kübler 及创意总监 Otto Plesner、Miroslava Arangutia 共同打造,深度融合 Web3 与音乐文化内核。装置以 Bitget 吉祥物 Bunz 为核心,采用 360° 镜面艺术空间,访客可步入其“心脏”位置,通过生物识别心跳感应器触发AI生成实时花卉图像,呈现“心跳驱动的视觉共创”。每位参与者的心跳将融入区块链视觉艺术。

作为首次进驻欧洲顶级音乐节的加密品牌,Bitget 正通过 ₿itopia 装置等创新形式,持续将 Web3 元素注入主流文化场景。此次跨界合作不仅是 Bitget 探索数字资产与大众文化连接的重要实践,更旨在让加密文化以更具沉浸感、互动性的方式走近全球用户,为音乐节注入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全新体验。

IPO 前夜,Kraken 觉醒

Posted on 2025-08-06 18:02

撰文:Yanz,Liam

2025 年 7 月,加密市场再次燃起牛市火焰。

与过往的牛市不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与美股在这个周期开始深度融合。就在所有人把注意力投向 Robinhood 的美股代币化时,一家沉寂多年的老牌交易所,正悄然推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这家交易所名叫 Kraken。

它曾被称作“加密界的老大哥”,安全、稳健,却长期隐匿在巨头 Coinbase 和 Binance 的光芒之下。在中文社区,它长期被打上“安全出金渠道”的标签,此前一度低调到几乎被遗忘。

如今,情况变了。

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Kaiko 全球现货交易所综合评分中,Kraken 以 89 分位居第二,仅次于 Coinbase;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8%,交易量达到 1868 亿美元;推出 Layer2 网络 Ink、股票代币化平台 xStocks,并购 NinjaTrader …… 沉睡多年的海妖突然翻身,在华尔街引发震动。

7 月底,Kraken 以 150 亿美元估值筹备最后一轮融资,为 2026 年 IPO 做准备。

从“极客圈的老实人”到“下一个加密独角兽”,中间隔着一场持久的内部斗争,Kraken 的故事是一段长达 14 年的蜕变史。

从卡牌倒爷到交易所创始人

90 年代,Jesse Powell 只是个沉迷《万智牌》的少年。

与其他热衷对战的玩家不同,他更擅长在卡牌市场寻找套利机会——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能被定价、交易。”

千禧年后,Powell 在一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做技术支持。在线游戏《Ultima Online》在办公室里流行起来。

这是第一款带有真实货币交易元素的大型在线游戏,一座虚拟城堡能卖到上千美元。用虚拟物品换取真金白银,这让 Powell 看到了“现实资产数字化”的雏形。

不久后,他迷上了《暗黑破坏神 2》。最初,他只是打怪、卖装备,普通玩家每小时赚 25 美元已经算不错。但 Powell 很快发现了更高效的套利方式:用 5 美元的游戏金币换取稀有物品,再在 eBay 上以 30 美元出售,每笔交易实现 6 倍收益。这门副业后来扩展到 20 多款游戏,演变为一个小型虚拟货币交易帝国。

Powell 后来称这段经历是“加密货币的前奏”。

2010 年,比特币闯入视野。

Powell 最初以为它只是另一种“魔兽金币”。但很快他发现,比特币解决了虚拟货币交易中的核心难题——退款纠纷、交付难、跨境支付贵……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低成本交易让 Powell 意识到:“这不仅能改变虚拟游戏经济,甚至能重塑现实中的金融体系。”

一年的时间,他从虚拟游戏货币商人转变为比特币爱好者。

2011 年,当年玩《万智牌》认识的朋友邀请他参观当时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Mt. Gox 办公室。与其说是参观,倒不如说是专程来解决问题。

那次拜访中,臭名昭著的 88 万枚黑客盗币案爆发。Powell 花了大约一周半的时间帮助 Mt. Gox 恢复运营,也是在那时直观地看到了加密世界的巨大风险:

“如果加密货币想进入主流,它需要一个更严肃的玩家——安全、合规、能赢得监管和用户信任的交易所。”

同年,Jesse Powell 和技术合伙人 Thanh Luu 在 旧金山正式成立了 Kraken。

与其他追求速度的创业者不同,Powell 花了一整年时间组建安全团队、通过第三方审计,并首创双因素身份验证 (2FA),成为第一批能公开证明安全能力的加密交易所。

随后的十年,Kraken 都走在慢节奏扩张的路上。

2013 年,它成为首批获得日本金融厅许可的海外交易所;2014 年协助处理 Mt. Gox 倒闭的资产清算,进一步树立合规与安全声誉;到 2020 年,已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获得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牌照,成为全球最全面的合规交易所之一。

稳健扩张的铺垫已经做好,Kraken 只差一个契机转身。

老牌交易所的蜕变

长久以来,Kraken 被贴上的标签是“老牌、安全、低调”,然而这个标签的背后则是,“古板、陈旧”。

在中文加密圈,它因为可以快速将稳定币 USDT 交易为美元、欧元等法币,从而长期被贴上“安全出 U 通道”的标签,在大众眼中,它像是一家老派银行:稳定可靠,但缺乏品牌锋芒,也从未引领叙事。

反观同在美国的 Coinbase,却如同加密世界的 “Apple”——光鲜、易用、无处不在。

它擅长营销,从 Coinbase Learn 教育内容,到 2022 年超级碗广告、NBA 合作、电竞战队赞助和明星代言,逐渐成为美国人心中加密资产的代名词。

相比之下,Kraken 的前十三年更像是一个技术宅的自我修行,如同“Linux”——强大、专业,但长期活在极客圈子里。

社交媒体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在 Coinbase 的 X 粉丝已经达到 650 万的时候,Kraken 还在 160 万徘徊。

然而,这一切在 2025 年被彻底颠覆。

Kraken 频繁登上新闻头条,老实、隐形的形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活力四射、动作频频的加密大作手:

  • 股票代币化(xStocks): 通过与 Backed Finance 合作,在区块链上推出代币化股票与 ETF 交易,涵盖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 60+ 美股资产。

  • 传统金融并购: 以 15 亿美元收购零售期货平台 NinjaTrader,拓展衍生品与期货交易。

  • 稳定币生态: 战略投资稳定币发行商 StablR,推动 EURR 和 USDR 的全球化应用。

  • Layer 2 生态 Ink: 打造自己的区块链网络,布局链上金融基础设施。

  • 机构服务:Kraken Institutional 为对冲基金、ETF 发行商提供全栈数字资产服务。

营销侧的转型来得更早一些。从 2023 年起,Kraken 也开始补足自己的品牌短板。

2023 至 2025 年,Kraken 踩着末班车赞助 Williams Racing F1 车队,刷足了品牌影响力,随之推出 Grid Pass 数字收藏品(NFT),通过赛车赛事的全球直播吸引高净值人群关注。

2024 年,Kraken 先后与英超托特纳姆热刺、西甲马竞、德甲莱比锡 RB 达成球衣赞助合作,让 Kraken 标识出现在全球体育直播画面。

Kraken 品牌和业务的双双觉醒只是表象,改变的根本,在于危机。

2022 年,Kraken 爆发管理层危机。

时任 CEO、联合创始人 Jesse Powell 因其强烈的自由主义文化理念与团队价值观分歧,引发内部不满,团队动荡。前 CMO Matt Mason 入职仅一年,于 2020 年 2 月突然离职后,职位一直空缺达 2 年之久;产品主管四年换了三任;自 2021 年以来,首席商务官一直缺位,后来索性直接取消该职位……

管理高层持续空缺、团队分裂,创始人 Powell 选择于 2022 年卸任 CEO,转任董事会主席。

这一变动既是权力的交接,也是公司文化的深度反思。

自此,Kraken 走上蜕变之路。

同年,Mayur Gupta 入职成为 CMO,首次用全球化品牌营销重塑 Kraken 形象,体育赞助、NFT 收藏、内容化传播让这个“技术宅交易所”第一次与 Z 世代对话。

他主导采取的一系列营销策略后来获得了市场认可,被 Business Insider 列为“2024 年最具创新性的 CMO”之一。

更重要的业务改变,发生于 2024 年底,Tribe Capital 联合创始人 Arjun Sethi 加入 Kraken,出任联席 CEO。

值得注意的是,Tribe Capital 是 Kraken 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创始人 Arjun Sethi 在 2020 年进 Kraken 董事会,在外界看来,这也是一次股东自救。

硅谷 VC 出身的 Sethi,认为 Kraken 必须完成一次身份升级,关键词只有一个——“破圈”。

从单一的加密交易所,转型成为全球数字金融平台。

在 Sethi 的主导下,Kraken 推出了股票代币化交易平台 xStocks;收购了 NinjaTrader,拓展衍生品与期货交易……

Sethi 表示,“我们对未来进行更多收购持开放态度”。

这位联席 CEO 认为数字资产“潜力巨大”的一个新领域是企业财务管理,“许多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都在探索持有加密货币”。

如今的 Kraken,走出了曾经的内斗阴霾,不再是那个沉默的海妖。它有了新的声音、新的品牌、新的故事。

它不再满足于做加密安全港,而是要构建一个跨越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的桥梁,甚至成为全球资产代币化浪潮的核心参与者。

这个拥有 14 年历史的老牌交易所,开始以全新的姿态,冲向 IPO 舞台。

走向 IPO

2025 年 7 月底,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Kraken 正以 150 亿美元估值筹集 5 亿美元新资金,较 2022 年的约 110 亿美元估值上涨 36%。

根据场外股权交易平台 Forge 的数据,Kraken 股票场外报价在过去一年已上涨逾 2 倍,目前估值突破 100 亿美元。

此次融资被业内普遍视为 IPO 前的最后一轮冲刺,预计 Kraken 最早将在 2026 年第一季度登陆资本市场。

对于 kraken 而言,这是绝佳的政策窗口期。

2025 年 3 月,美国 SEC 撤销了对 Kraken 证券违规行为的诉讼;同年 6 月,Kraken 获得欧盟加密资产市场(MiCA)许可证,实现了在欧盟的全面合规运营。

这一切离不开特朗普对加密行业的友好政策,也离不开 Kraken 创始人对特朗普的提前押注。

2024 年 6 月,Kraken 联合创始人 Jesse Powell 以个人身份向特朗普捐款了价值 100 万美元的加密资产,大部分为 ETH。在特朗普推出 Meme 币 TRUMP 后,Kraken 成为首家上市 TRUMP 代币的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除了政策助力,Kraken 在业务运营和财务数据上也展现出强劲势头。

从业务面看,Kraken 的收入结构多元且仍在持续丰富,主要包括 交易手续费、Staking 质押奖励、杠杆与衍生品服务、以及 资产托管、OTC 撮合和机构定制化工具,其中交易手续费是核心。

2024 年 Kraken 实现 15 亿美元收入,22025 年上半年则分别录得 4.72 亿美元和 4.12 亿美元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9% 和 18%。调整后 EBITDA 分别达到 1.87 亿美元和 0.80 亿美元。

2025 年第二季度,Kraken 总交易量达 18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管理平台资产 432 亿美元,同比增长 47%;总客户数超过 1500 万,支持 200+ 数字资产与 6 种国家货币。

与 Coinbase 相比,Kraken 当前日交易量约为 13.7 亿美元,约为 Coinbase 的一半。但 Kraken 正通过差异化的业务叙事走出独立路径。

首当其冲的是,股票代币化。

Kraken 是股票代币化的最大推手之一。在与 Backed Finance 合作推出的 xStocks 平台上,包括苹果、特斯拉、英伟达在内的超 60 只股票代币已上线,为非美投资者开辟了购买美国上市公司股票的全新入口,且 24 小时全天候可交易。用户也可将 xStocks 用于 DeFi 抵押、流动性池、智能合约调用,这是传统证券交易无法企及的成果。

未来的 Kraken,身份已经不局限于交易所,更可能进化为 “Kraken 银行”。

早在 2020 年 9 月,Kraken 就成为美国首家获得怀俄明州特殊目的存款机构(SPDI)银行牌照的数字资产公司。这意味着 Kraken 可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 数字资产托管、美元存款账户、24/7 结算服务,但需要采用全额准备金制度,避免部分准备金带来的风险。

未来,Kraken 官方计划推出更广泛的金融产品,包括面向机构与个人的借记卡、对接加密钱包的移动银行产品、财富管理与支付解决方案。

其官方公告中,搭建未来加密经济与现存金融系统的桥梁之思念念不忘。一切正如 Jesse 忆及 Kraken 创立之初那句话的回响:加密货币要进入主流市场,需要一个真正严肃的玩家——一个能够稳健运营、与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合作、向银行解释加密货币的人,构建从传统系统到加密世界的桥梁。

Glassnode:比特币大户散户同步增持

Posted on 2025-08-06 17:3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链上数据分析机构Glassnode报告显示,比特币大户(持有超过10,000个BTC)和散户(持有少于1个BTC)在过去15天内均呈现增持趋势,显示市场出现逢低买入现象。

韩国BDACS上线XRP机构托管服务,已完成主要交易所接入

Posted on 2025-08-06 17:32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Cointelegraph报道,韩国加密资产托管机构BDACS今日宣布正式推出XRP机构托管服务。该服务基于瑞波(Ripple)的企业级托管解决方案,将为机构客户提供合规的XRP存储与管理服务。

BDACS已完成与韩国主要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系统对接,包括Upbit、Coinone和Korbit,使机构客户能够在监管框架内进行XRP资产配置。

韩国KakaoBank计划进军稳定币市场,将配合政府监管推进

Posted on 2025-08-06 17:2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The Block报道,KakaoBank首席财务官权泰勋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正在评估数字资产发行和托管业务,并与Kakao集团稳定币工作组展开合作。KakaoBank已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实名账户发行、反洗钱监控等风险管理方面积累经验,并参与了韩国央行的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

印度游戏开发商SuperGaming完成1500万美元B轮融资,Skycatcher和Steadview Capital领投

Posted on 2025-08-06 17:1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Tech in Asia报道,SuperGaming完成1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1亿美元。本轮融资由Skycatcher和Steadview Capital领投,a16z Speedrun、Bandai Namco 021 Fund、Neowiz和Polygon Ventures参投。

这家总部位于浦那和新加坡的游戏工作室将利用新资金推动其大型多人对战游戏《Indus Battle Royale》在拉美市场的发行。SuperGaming旗下游戏包括MaskGun、Battle Stars和Silly Royale。

 

分析:若哈塞特或马尔帕斯接任美联储理事,美元将下跌

Posted on 2025-08-06 17:12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外媒分析报道,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选择由哈塞特 (Kevin Hassett) 或马尔帕斯 (David Malpass) 接任库格勒的美联储理事职位,美元可能走弱。因为,哈塞特和马尔帕斯被视为比该职位的另一位热门人选沃什 (Kevin Warsh) 更为鸽派。特朗普本周结束前将公布谁来接替库格勒的职位,而此人选也有可能成为接替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特朗普目前已将人选缩小至四个人:哈塞特、马尔帕斯、沃什及现任美联储理事沃勒。无论特朗普最终选择谁来接替库格勒,该人选很可能主张美联储在 9 月降息幅度超过 25 个基点。(金十)

他如何打入 8 万枚比特币大佬的朋友圈?

Posted on 2025-08-06 16:57

撰文:林晚晚

在加密江湖里,最响的并非敲锣打鼓的交易,而是能把 90 亿美元悄悄落袋的人脉。

2025 年 7 月,8 万枚沉睡了 14 年的比特币地址突然出货,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名义比特币交易之一。这种规模的转移本应引发市场 30%的跌幅,但现实是——没有大幅闪崩,没有恐慌,这批比特币被市场安静吸收。

90 亿美元的筹码被市场「悄无声息」吃下。运作方方既非交易所,也非对冲基金,而是一家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玩家:Galaxy Digital。

在 8 月 5 日晚最新二季度财报业绩会中,有人向 CEO 提问:你是如何拿下 8 万枚 BTC 的客户?有正式招标流程吗?

CEO 轻描淡写回答道:「这个单子,关系比报价更重要。」

Galaxy Digital 背后究竟是谁?到底动用了什么样的政商资源,才能吃下这笔史诗级交易?而这张关系网,又正在为加密世界编制出怎样一套新的权力结构?

高层「朋友圈」:董事会里的政治资本

这笔交易的钥匙,不在台前的报价,而在幕后的人脉—— 一切都指向一位老华尔街人。

时年 56 岁的创始人 Mike Novogratz,是标准的「华尔街制造」。

他在高盛做了 11 年,从东南亚期货台做起,最后成为固定收益合伙人。彼时的 Novogratz,是那批能穿梭于宏观交易、资产组合与国家政策之间的极少数人之一。

随后他加入堡垒投资集团(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主导宏观策略投资,是集团内最早押注新兴市场与主权债务的关键人物之一。

在那段时期,他频繁出入拉美、亚洲及东欧的政策机构、央行与市场部,与地方政府谈判债券发行和汇率政策,熟悉「灰色地带」中杠杆与主权之间的游戏逻辑。

2012 年至 2015 年间,他更是成为纽约联储投资顾问委员会的成员,直接参与政策咨询、货币机制研究和金融机构评估。这使他拥有了稀缺的「双重能力」——既懂衍生品交易,也懂监管部门的语言与节奏。

这是一个已经在政治权力、华尔街资本与信息交汇点上打过十多年交道的人。

他早在 2013 年便用自有资金重仓比特币和以太坊,总投入约 700 万美元。到了 2017 年,他在接受 CNBC 采访时公开表示:「过去两年,我因加密资产赚了超过 2.5 亿美元。」

但他并非加密行业的「原住民」,也非典型投机者。他真正的转向发生在 2015 年——那一年,他因重仓巴西利率市场出现亏损,从堡垒退场,短暂从一线投资领域隐退。也是在那段「空窗期」里,他第一次认真审视比特币,重新建立对货币、信用与金融基础设施的认识。

但 Novogratz 并没有像许多早期加密布道者一样止步于「持有比特币」。他的野心在于建立一套新的、属于链上世界的「金融制度设计」。他说:「我看到的是一个系统性的空白 —— 加密世界的流动性越来越深,但没有结构。」

在他看来,传统金融世界中的资产管理、做市商、清算、ETF 托管、PIPE 融资、审计披露、监管游说等一整套链条,几乎在加密世界中不存在对标。这是一片亟需重构的「制度荒原」。

Galaxy Digital 就诞生在这个结构裂缝里。

2018 年,Novogratz 自掏腰包注资 3.5 亿美元,通过借壳加拿大壳公司 Bradmer Pharmaceuticals 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面向机构提供全栈服务的加密金融平台。这是一家被设计成「华尔街版本的链上投行」的公司。

然而从加拿大交易所,走向纳斯达克,Galaxy Digital 这条路一共走了 1,320 天,接近四年。期间公司经历了 SEC 的九轮反馈、无数次法律审查,并为满足合规要求投入超过 2,500 万美元。在一整个加密行业集体受阻、频频「出海」的监管寒冬中,Galaxy 咬牙坚持了下来。

它不是一个交易平台,也不是一家 VC,而是加密领域的「金融结构服务商」。Galaxy Digital 被他设计成「华尔街版本的链上高盛」。它的结构设计也处处能看到他华尔街出身的烙印:

  • 服务清单对标 Goldman Sachs:涵盖资产管理、做市、OTC 交易、自营投研、风险管理、财务顾问;

  • 交易结构对标 Citadel:支持暗池撮合、低延迟衍生品系统、与 ETF 流动性对接;

  • 政策路径对标 Brookings:设立政策研究团队、撰写报告、参与听证,进入监管沙盒;

  • 合规路径则对标 Deloitte 与 EY:打造支持财报入账、审计披露的「数字资产合法包装体系」。

而这一切的核心,是 Galaxy 董事会建起的「政商朋友圈」。

Galaxy Digital 的董事会成员里,有曾任美国财政部副助理部长的 Tyler Williams,2025 年被现任财长借调为数字资产特别顾问——他能把加密语言翻译成监管语言,是 Galaxy 与 SEC、CFTC、FASB 等机构沟通时的重要桥梁。

还有董事会成员 Doug Deason,是德州本地最有影响力的地产与能源说客之一。曾参与推动多项矿场、电价、税收相关立法,是 Galaxy 成功将比特币矿场改建为 AI 算力中心背后的关键人物。

这种「政策-资本-技术」三线汇流的结构,使得 Galaxy 具备了加密公司中极为罕见的「政策影响能力」。

在他构建的这张新型金融结构中,Galaxy 不只是做交易、做资管,更是传统公司进入链上世界的「合法通电」服务商。

比起 CZ 的极致运营能力、SBF 的激进资金打法,Mike Novogratz 是另一类创始人。他从不强调「去中心化」,而是强调「结构性安排」;他也从未用币价当唯一指标,而更关注隐私、监管、制度、财务、托管、合规路径是否真正打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Galaxy 虽然在流量上并不最强,但在那场 8 万枚比特币悄无声息的交易中,它却成了唯一能拿下大单、完成清算、让对手方安心的玩家。

很多人以为 Galaxy Digital 的护城河是资金,但真正的优势,是它的政商语感。

加密财库背后的银行家

8 万枚比特币只是这张关系网的一角,以华人首富 CZ 为代表的公司,也开始把 Galaxy Digital 当作通往合规的「政治护照」。

2025 年年中,一条美股新型的主流叙事悄然兴起:加密币股。美股正上演一场资本「换壳术」:把 BTC、ETH 装进上市公司,让加密资产以财报的名义登上华尔街。

可就在 2023 年底之前,这还被视作资本市场的「禁区」。

美国企业其实很难「合法持币」,原因是财务体系接不住。根据当时的 FASB 会计准则,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只能按「无形资产」入账——币价跌了要减值,涨了却不能算收益,导致公司财报严重失真,审计也难通过。

比如你买了 1 万个 ETH,跌了要立刻记账亏损,但涨了就当没看见,不能算进利润。这搞得企业财报很难看,也让审计一塌糊涂。

FASB 的新规直到 2025 财年起按「公允价值」计价,币涨了算收益,才真正打开了「持币合规」的通道。

Galaxy 是最早走进去、并带着一批上市公司「合法入场」的服务商。

最早嗅到机会的,是一批 ETH 的远古巨鲸。他们悄然将手中的 ETH 打包进美股壳公司,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在不惊动市场的前提下,借助美股流动性完成变相套现。SharpLink Gaming,就是这场「套现术」中的龙头。

很快,华人首富 CZ 也跟进了——将自家公司的平台币 BNB 塞进美股公司,借壳、包装、上市,把平台币变成合规资产,再进入资本估值体系。

而在这一系列操作的幕后,Galaxy Digital 已悄然浮出水面——它是整场剧本的操盘顾问。

它为这些公司量身定制「加密财库」叙事方案:从 OTC 建仓、资产托管,到合规披露、质押收益,每一步都绕不开它搭建的政商通道,每一步都精准踩在监管盲区与资本杠杆之间的灰色地带。

Galaxy Digital 核心业务有三个方向:OTC 交易+托管+战略顾问。

它既有全美顶级的加密 OTC 交易能力,能在波动中为客户完成大宗撮合与风险对冲;也提供 ETF 托管、质押、报税等合规资管服务,管理着数十亿美元规模的数字资产;更深入参与企业级客户的战略规划,从 PIPE 融资到资产分类、财务入账、披露路径,甚至以自有资金协同投资,帮助传统公司转型为「加密财库」。

以 ETH 财库龙头公司,SharpLink Gaming 为例。这家公司通过 Galaxy 大宗 OTC 买入 ETH,并与其签署资产管理协议。将公司购入的 ETH 一部分托管在 Galaxy,并且在 Galaxy 的指导下,从融资到披露的全流程设计。它为客户提供 PIPE 结构、币仓分类、托管证明等一整套「链上财务结构」,帮助企业实现既隐蔽又合规的建仓。

根据 SEC 披露,Galaxy 和 ParaFi Capital 每年收取 0.25%-1.25% 的分级管理费,最低 125 万美元。随着 SharpLink 持币规模扩大,Galaxy 将获得稳定的长期收入。

这不再是单一交易,而是一门结构清晰、收益稳定的「链上财库生意」。在加密金融的机构化路径中,Galaxy 正成为那些想合法「持币入账」的公司们,绕不开的入口。

这种模板并非套表式复制,而是一整套路径:

  • 第一,帮你买币买得隐蔽但合规:提供 OTC 通道,配合 PIPE 投资结构、定向配售与权证计划完成。

  • 第二,教你把加密资产「装进财报」:怎么让审计师确认这些币真的存在?

  • 第三,替你解决美国政治通道:美股的合规路径,如何披露,一条龙解决。在传统公司转型加密财库的过程中,Galaxy 几乎参与了每一个关键动作。

CEO Novogratz 在 Q2 电话会上说:「几乎所有华尔街传统机构,都在为一个全新的金融架构做准备——资产从账户走向钱包,基金与股票开始代币化,稳定币成了主流支付载体。」

而 Galaxy 所做的,正是让这些制度变迁,从「概念」走向「报表」。

对很多上市公司来说,选择 Galaxy Digital,不仅是选择一个加密服务商,更像是选择一个拥有「政治合法身份」的通道。

加密行业权力格局重新洗牌

2025 年,加密行业看似正迎来正规化的春天:ETF 批准、稳定币立法、企业持币入账,一切都在向传统金融靠拢。

但在这一轮「合规化」的洪流中,真正的赢家并不是喊了十年去中心化的原住民,而是一小撮深谙制度语言、掌握政策节奏的政商穿梭者。

从币圈进华尔街,从钱包变财报,加密资产的路径表面是合规,底层却是一次典型的制度套利——谁能在监管与资本之间搭建桥梁,谁就拥有了定价权。

在 2025 年的 Q2 财报电话会上,有分析师提问:「你们如何看待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的发展机会?」

Novogratz 的回答几乎没有涉及产品,而是一句看似简单却极具制度含义的判断:「资产在迁移,账户走向钱包,合规路径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也正是这个季度,Galaxy Digital 开始扭亏为盈。

Galaxy Digital 便是这场权力转移中的隐秘中介。它不发币、不讲叙事,却精通结构设计,把链上资产包进 PIPE 融资、ETF 托管、审计披露的每一环,用一整套合规语法让新金融合法上岸。

它卖的不是服务,而是结构;赚的不是市场的钱,而是合规制度的缝。

这才是加密行业的真实权力格局:当表层的行情价格、协议和叙事此起彼伏,底层的制度结构却早已被少数人稳稳把控。

越来越多的加密项目、传统公司,正通过它完成「政治入场」。而背后真正被喂饱的,不是开发者,也不是投资者,而是那批拥有双重语言能力、能在加密、传统金融与权力之间自由切换的人。

当合规成为稀缺资源,一个新的等级秩序也在悄然成型:时代不再奖励跑得快的人,权力重新回归规则的掌事者。

Circle CEO:那个让美元「上链」的预言家有多野?

Posted on 2025-08-06 16:57

撰文:Thejaswini M A

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我们正处于一项颠覆性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这项技术有可能像互联网一样,给世界带来重大变革。」

Jeremy Allaire 曾三次精准预判未来。第一次是在 1990 年,当大多数人还从未听过「互联网」这个词时,他就已洞察到万维网的变革潜力。这一洞见催生了 ColdFusion 软件,为他赚得数百万财富。

第二次是在 2002 年,他预测任何人都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视频内容,而无需借助电视网络。这一愿景催生出 Brightcove,为他带来数亿美元的收益。

第三次是在 2013 年,他意识到加密货币可能成为全新金融体系的基石。这一赌注或将永远改变货币的运作方式。

54 岁的 Allaire,三十年来始终在打造支撑数字世界的隐形基础设施。他创立的 USDC 稳定币,每年处理数万亿美元的交易,已然成为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之间的桥梁。

但对于一个以洞察他人未见之物为职业的人来说,Allaire 构建未来的脚步从未停歇。

网络觉醒的十年

1990 年,明尼苏达州麦卡利斯特学院的宿舍里。

Jeremy Allaire 的室友做了件近乎不可思议的事。作为学校计算机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设法为宿舍连上了互联网。当时多数人以为「web」只是蜘蛛结的网,而 Allaire 即将窥见未来。

第一次登录网络的瞬间,一切都变了。

他当时就说:「这会改变世界」,语气绝非大学生的随口感慨。到 1993 年毕业时,网络已成为他的「主要热情所在」。

想想当时的时代背景:Allaire 接触互联网时,网景还没诞生,雅虎尚未创立,「赛博空间」这个词都鲜为人知。他提前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下一篇章。

但这一刻的基础,早在多年前就已奠定。

1984 年,明尼苏达州威诺纳市的 Allaire 家客厅。

13 岁的 Jeremy 向父母提出一个小请求:借他 5000 美元做棒球卡交易生意。父亲 Jim 是心理学家,母亲 Barb 是报刊编辑,他们懂人和信息,却对少年要拿大笔钱去倒卖硬纸板感到不解。

别的孩子收集卡片是为好玩,Jeremy 却另辟蹊径:他看到了市场低效、价格趋势,以及低买高卖的机会。

最终,他让本金翻了一倍。

1993 年,刚毕业的他满脑子都是互联网。

Jeremy 遇到了个难题:几乎没人懂他在说什么。互联网?多数企业闻所未闻。于是,他做了件合情合理的事 —— 自己开公司。

「全球互联网视野」诞生了,为那些想搞懂这个神秘「网络」的媒体出版商提供咨询。但咨询业务改变不了世界。

1995 年,Jeremy 和弟弟 J.J. 的一次对话,要么让他们暴富,要么让他们一贫如洗。

他们用 J.J. 的 1.8 万美元积蓄创立了 Allaire Corporation,这几乎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兄弟俩的配合堪称完美:J.J. 负责编程技术,Jeremy 聚焦市场需求。那是 1995 年,网景尚未垄断浏览器市场,企业还没意识到网络蕴含的商机。

ColdFusion 的推出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一切。这款软件将静态网页变成能连接数据库、管理用户账户、处理交易的交互式应用。

突然之间,聚友网(MySpace)、塔吉特(Target)、玩具反斗城(Toys “R” Us)、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波音(Boeing)和英特尔(Intel)等公司,无需雇佣大量程序员就能创建动态网站。这款软件成了电子商务的基础、内容管理的支柱,也是推动互联网泡沫时期发展的引擎。

@adobecoldfusion

从明尼苏达州的 12 人团队起步,他们很快实现了盈利。

意识到网络发展速度远超预期,他们与波士顿的 Polaris Ventures 合作,拿到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融资:250 万美元。

当他们试图搬到硅谷时,房东因他们「规模太小」拒绝了,于是他们转而去了波士顿。这次拒绝或许救了他们。波士顿的科技圈为他们提供了资源和人才,却没有硅谷那种自我中心的文化。

年收入从 1996 年的 100 多万美元飙升至 2000 年的约 1.2 亿美元。公司发展到 700 多名员工,办公室遍布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1999 年 1 月,作为证明互联网不只是炒作的早期网络软件成功案例之一,他们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1 年 3 月,那个考验一切的电话。

Macromedia 想收购 Allaire Corporation,而且开出了 3.6 亿美元的价格。

29 岁的 Jeremy 即将变得非常富有。

他同意了。Jeremy 和 J.J. 将 Allaire Corporation 卖给了 Macromedia,Jeremy 担任这家多媒体巨头的首席技术官,而 J.J. 则退出科技界,追求其他兴趣。

视频革命

2002 年,作为 Macromedia 的首席技术官,Jeremy 走进会议室,带着一个可能让老板们不安的想法。

他深知眼前数据的意义:Macromedia 的 Flash 技术,那种驱动早期互联网多媒体的动画、视频和游戏技术,已安装在全球 98% 的电脑上,宽带也正在普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提出了 Project Vista 项目:一个基于浏览器的视频捕获、上传和发布系统,任何人都能成为主播,任何人都能触达全球观众。

想象一下 YouTube,但这比谷歌听说视频平台的概念还要早好几年。

Macromedia 的高管们礼貌地听着,然后否决了这个项目。

Jeremy 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在的公司错失了媒体行业的未来。这家为世界带来 Flash(早期互联网多媒体的核心技术)的公司,刚刚拒绝了涉足在线视频领域,从而错失参与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机会。

2003 年 2 月,Jeremy 从 Macromedia 辞职。

同事们觉得他疯了。身为大型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拿着不错的薪水,负责重要产品,为什么要放弃一切?

因为他看到了未来,而 Macromedia 无意去构建它。

Jeremy 加入 General Catalyst 担任驻场企业家。一年里,他研究市场,观察各种要素就位,为挑战整个电视行业做准备。他只是在等待最佳时机。

2004 年,他与人共同创立了 Brightcove,愿景是「为独立视频创作者打造一个直接向消费者交付内容的环境,绕过传统电视网络和频道」。

与第一家公司相比,Jeremy 的策略变了:不再用借来的钱自力更生,而是决定「立即获得风投,快速做大」。挑战电视行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与主要内容制作方的合作。

公司的使命反映了 Jeremy 对互联网技术民主化力量的不断深化的理解。后续证明 Jeremy 是对的:那些负担不起电视网络费用的内容创作者突然有了全球分发渠道;独立电影人无需乞求媒体大亨,就能触达观众。

2012 年,Brightcove 上市,估值 2.9 亿美元,Jeremy 持有 7.1% 的股份。

他成功打造了一个市场,让成千上万的创作者无需乞求电视网络、电影公司或媒体高管,就能触达全球观众。但在 Brightcove 征服在线视频领域时,他于 2013 年从首席执行官职位退任,担任董事长。

为什么在一切顺利时离开?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但 Jeremy 的目光早已投向了下一个转角。

货币革命

2013 年,Jeremy Allaire 再次凝视电脑屏幕,就像 23 年前在明尼苏达州的宿舍里那样。

这一次,他在研究一种叫比特币的东西。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让他开始质疑传统银行业的一切。雷曼(Lehman)兄弟破产,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消失,全球金融体系几近崩溃,Jeremy 在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当他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那种感觉很熟悉,几乎是似曾相识。「我对数字货币,尤其是比特币,有完全相同的感受,」他告诉《财富》杂志,「我们正处于一项颠覆性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这项技术有可能像互联网一样,给世界带来重大变革。」

他看到了所谓的「通用的资金流通系统,就像 HTTP 协议是信息在互联网传播的基础」。

2013 年 10 月,Jeremy 与 Sean Neville 共同创立了 Circle。

他们的愿景是助力打造世界上第一种基于互联网、基于比特币等开放平台和标准的全球货币。

Accel Partners 和其他知名风投立即加入。所有人都感觉到,这不是对现有金融服务的渐进式改进。

Jeremy 想创造一种可编程货币,能近乎即时地结算支付,成本只是传统电汇的一小部分。他们不是要改进现有金融服务,而是要创造全新的类别,无需依赖那些导致国际转账缓慢且昂贵的代理银行关系,就能在全球运营。

但 Circle 早期在面向消费者的比特币应用和交易平台上的尝试并不太成功。直到 Jeremy 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波动性,突破才到来。

2018 年,USDC 的诞生

通过 Centre Consortium 与 Coinbase 合作,Circle 推出了 USD Coin(USDC)。这是一种由实际美元储备支持的稳定币,每个 USDC 代币恰好价值 1 美元。

至此,企业可以享受加密货币的好处,包括即时全球转账、全天候可用性、可编程智能合约,而无需承受比特币的剧烈价格波动。

Jeremy 选择的监管路径充满风险。与许多加密公司在灰色地带运营不同,Circle 直接与金融监管机构合作,确保 USDC 符合透明度和合规性的最高标准。

这一决定有时让 Circle 处于竞争劣势:其他稳定币发行商因为不那么在意合规,行动更快。但 Jeremy 在玩一场更长远的游戏。

到 2025 年,USDC 已成为市值第二大的稳定币,流通量超过 640 亿美元。企业用它进行国际支付,开发者在它之上构建金融应用,个人用它即时跨境汇款。

@usdc

Jeremy 的成功,是在克服业内观察人士所谓的「几乎不可能的分销挑战」后取得的。与 Tether(通过早期与亚洲加密交易所的合作获得广泛应用)不同,Circle 必须从零开始构建分销网络。

Circle 的应对之策是与 Coinbase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ircle 将 50% 的净利息收入支付给 Coinbase,以换取在其网络中的分销权。

代价高昂吗?是的。有效吗?毫无疑问。

USDC 成为了西方市场上 Tether 的主要替代选择。

危机考验

2023 年 3 月 10 日,迪拜。这本该是 Jeremy 儿子 13 岁生日的那个周末。

当地时间凌晨 2 点,电话开始响起。

硅谷银行面临倒闭,而 Circle 有 33 亿美元的 USDC 储备存在这家银行。

几小时内,USDC 脱钩,跌至 0.87 美元。交易员们陷入恐慌,这个 Jeremy 花了五年时间打造的稳定币,似乎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几乎一文不值。

Jeremy 在 Google Meet 上组建了一个虚拟作战室,与东海岸的团队相差 8 小时时差地工作着。儿子的生日派对被抛诸脑后,这关乎保护数百万信任 Circle 的用户的资金。

方案 A:立即将资金转移到其他银行。

方案 B:依靠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存款保险覆盖任何损失。

方案 C:与愿意折价购买 Circle 在硅谷银行资产的公司谈判。

在整个加密世界的注视下,Jeremy 做出了个人承诺:如果硅谷银行的存款无法收回,Circle 将「弥补全部资金缺口」。

这场危机考验了 Jeremy 建立声誉的所有基石:透明度、问责制,以及在困难时做正确事情的决心。

Circle 发布了详细的博客文章,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他们正采取哪些步骤保护客户资产。

三天后,联邦监管机构为硅谷银行的存款提供了担保。

USDC 恢复了与美元的挂钩,危机结束。

Jeremy 证明了 Circle 能够承受严重外部冲击的同时,保持客户信任。他选择的与监管机构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在最关键的时刻得到了回报。

在 Circle 的发展过程中,Jeremy 将自己定位为加密货币领域最突出的「清晰监管框架倡导者」。许多加密企业家不认同这一点,他们更倾向于最小化监管。但 Jeremy 向国会作证,参与监管工作组,并与全球政策制定者合作,塑造加密货币监管框架。

2024 年,Circle 成为首家遵守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的主要全球稳定币发行商。

这个策略奏效了。

随后,Jeremy 决定让 Circle 上市。

上市之路并不平坦。2021 年首次尝试通过 SPAC 合并,但未获 SEC 批准。然而 Jeremy 坚持了下来。

2025 年 7 月,Circle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IPO 文件显示,这是一家收入可观、合规清晰、业务规模庞大的公司。Circle 的公开亮相估值超过 46 亿美元。Jeremy 对稳定币长达十年的赌注,取得了惊人的回报。

如今,Circle 以 CRCL 为股票代码交易,市值超过 400 亿美元。自 7 月 IPO 以来,股价上涨了 430% 以上,使其成为加密史上最成功的公开市场亮相之一。

Jeremy 认为,稳定币正接近它们的「iPhone 时刻」:技术变得实用且易用,从而实现大规模采用时刻。

Genius 时刻

2025 年 7 月 18 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为 Jeremy Allaire 过去十年的努力正名。《GENIUS 法案》成为美国首个全面的稳定币监管法案。Jeremy 倡导合规的策略,让 USDC 占据了绝佳位置。

《GENIUS 法案》做了三件 Jeremy 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事:第一,确认稳定币不是证券,消除了困扰行业的监管不确定性;第二,要求稳定币由国债等安全资产全额支持,解决了储备透明度问题;第三,将稳定币发行商纳入与传统银行相同的合规框架。

Jeremy 花了数年时间构建基础设施,如今,各国政府都在匆忙应对,以适应一个可编程货币不可避免的世界。

这个在 1990 年看到网络潜力、2002 年预见视频大众化、2013 年洞察加密货币革命的预言家,刚刚见证了他的第三个预测重新定义了货币本身。

在一个痴迷于「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行业里,他证明了最具变革性的改变往往来自耐心、坚持,以及洞察他人忽视之物的智慧。

三次预测,三个留下深远影响的行业。如果他的过往记录可鉴,更重要的改变还在前方。

Bitget 即将上线新一期 PoolX,锁仓 BTC、ETH 解锁 675 万枚 TOWNS

Posted on 2025-08-06 16:52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Bitget 推出新一期 PoolX,总奖池 6,752,000 枚 TOWNS。锁仓通道开放时间为 8 月 6 日 18:00 至 8 月 21 日 18:00(UTC+8)。

本轮 PoolX 共开放两个锁仓池:

BTC 锁仓池
空投总量:3,376,000 TOWNS
个人锁仓上限:20 BTC

ETH 锁仓池
空投总量:3,376,000 TOWNS
个人锁仓上限:300 ETH

参与 BTC 及 ETH 申购且净充值为正的用户,还可获得 10%的 BTC 及 ETH 理财加息券,净入金开放时间截止 8 月 11 日 16:00(UTC+8)。

此外,用户还可参与新一期 VIP 晋升得 TOWNS 新币活动。完成对应合约交易量任务提升 VIP 等级,可获得特定次数的抽奖机会,最多可抽 8 次。每增加 1 次抽奖,即可增加赢取大奖的可能性,单次最高可得 20,000 枚 TOWNS,总奖池 450,000 枚 TOWNS,中奖率为 100%。活动时间截止 8 月 12 日 16:00(UTC+8)。

Space 回顾| 2025 牛市双螺旋密码:RWA 稳健底盘 + Meme 点火引擎,解锁牛市新范式

Posted on 2025-08-06 16:52

2025年下半年,稳定币法案落地与RWA链上化趋势持续推进,Plume等协议TVL爆发式增长,成为资金寻求稳健收益的避风港。与此同时,Meme资产依旧承担着“流动性叙事触发器”的角色,特别是在AI等题材板块频繁出现“点火效应”。

传统认知中,结构化金融资产与情绪化Meme叙事如同冰火两极。机构资金追逐RWA的稳定收益,散户的情绪则被一个”表情包”瞬间点燃,在链上掀起流动性海啸。而如今,它们更像是资金运行中的“底盘+引擎”:RWA承接本金,Meme释放流动。

在机构与散户共舞的舞台上,稳如磐石的现实资产链上化与瞬息万变的Meme叙事触发器,究竟在演绎板块轮动,还是更深刻的生态共生?针对这一核心议题,本期SunFlash圆桌邀请到行业投研分析师、加密KOL等多位嘉宾,聚焦“冷结构”与“热流量”之间的张力与切换,讨论在机构与散户资金结构共存的格局下,Meme能否成为引导下一阶段流动性方向的“轻叙事指标”。

以下为本期SunFlash圆桌的精彩回顾。

RWA爆发:稳中求进的资金革命,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当市场热议RWA赛道爆发是否源于流动性“避险本能”时,北斗星一针见血指出本质:“熊市创伤让资金渴求锚定现实的避风港”。他以国债挂钩的RWA代币为例,揭示其双重优势:RWA既保留传统资产的稳健收益,又通过链上抵押借贷实现比银行定存更灵活的流动性。

铁树则从监管视角补全拼图,强调政策松绑才是点燃市场的火种:“香港、新加坡的试水政策释放明确信号,Web3接入实体经济的大门正在打开”。在他看来,机构资金的抢跑实质是对合规预期的提前下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RWA就是当前的政策风口”。

悠悠用Plume的爆发性数据佐证结构性变革:测试网400万用户、40亿美元代币化资产管理规模,印证了RWA正以“流动性革命”重构资产逻辑。CiCi 也给了相关数据:2025年RWA领域总锁仓量从20亿飙至80亿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RWA抵押借贷让Aave相关业务暴涨150%。她进一步解释道:“RWA结构红利,像把传统资产拆细了,比如一套房子可以分成100份卖,普通人也能买得起,债券秒级结算,这种低门槛高流动性的技术突破,是吸引传统金融资金大规模迁徙的核心引擎。”社区讨论中“比炒币靠谱,比买基金灵活”的声浪,恰说明这场爆发并非叙事驱动,而是市场稳健需求的必然产物。

Meme叙事演化:从舞台中心到轮动引擎

当主持人抛出“Meme是否从主叙事转化为轮动启动器”的问题时,悠悠指出了市场疲态:2025年Meme发射平台成功比例断崖下跌,在她看来,Meme正经历从“24年千亿市值主叙事”到“25年板块轮动导火索”的必然转型,“它开始为AI、DeFi、RWA充当引流入口,这是叙事能量的转移而非消亡”。从长期来看,她认为Meme不可能会“倒下”,Meme属性与加密货币大部分玩家心理天然契合,但未来Meme可能会朝着更稳健的方向发展。

加密天认为:“Meme非但未边缘化,反而晋升为Web3世界的底层语法”。他指出项目方正主动“Meme化”实现文化破圈,“它不再是旁门左道,而是链上社交硬通货”。David.eth提出了Meme的进化论:“一边是流量工具式Meme负责情绪点火,另一边是AI融合型Meme在持续活跃社区,Meme叙事不是退化了,反而是在分化或者说是转型。”比如,SunPump推出的AI发币工具SunGenX,能让用户一件发币,无缝参与到市场热点中,这让项目更具生命力。

SunPump的双螺旋生存法则

在结构性资产主导的市场环境下,SunPump这类Meme公平发射平台的发展策略需采用动态融合模型,既要保留情绪启动的原始爆发力,又要构建通往实体价值的转化通道。核心在于将Meme的病毒式传播力转化为结构性资产的导流引擎:一方面保留“表情包+社区梗”的原始点火能力,确保项目冷启动效率;另一方面为每个Meme代币预设价值转化通道,例如设置代币质押机制,使持有者能兑换RWA协议收益凭证或获得稳定币矿池加成权益,让炒作资金自然流向实体资产。

在结构性资产主导的牛市新范式下,SunPump未来的破局之道在于构建 “情绪 – 价值” 动态转换器:

l 保留Meme的原始爆破力:利用SunGenX等创新性AI发币工具,降低发币门槛,激发社区活力,同时通过SUNDOG、PePe等病毒式传播符号,为RWA等概念提供认知入口;

l 铺设价值沉淀通道:通过代币质押兑换RWA收益凭证、稳定币矿池权益等设计,让炒作资金流向实体资产。

这种机制,能将Meme的传播势能转化为实体增长燃料,最终让平台成为牛市范式迁移中的关键能量转换枢纽。

结语

本场圆桌颠覆了传统认知,北斗星揭示的“RWA避险刚需”,与加密天提出的“Meme社交语法”,实则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这场看似分裂的流动性图景,实则在完成更高维度的统一。波动不是非理性的代名词,而是价值发现的放大器,创新也不是稳健的对立面,而是价值增长的加速器。RWA+Meme,或将在新一轮牛市中,完成更深刻的生态共生。

ZachXBT:Crypto Beast重新激活X账号并更名为@realcryptoelio

Posted on 2025-08-06 16:3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链上侦探ZachXBT监测,ALT 代币崩盘幕后黑手 Crypto Beast 刚刚重新激活 X 账户,并修改用户名为@realcryptoelio。

野村子公司Laser Digital获迪拜首个加密货币场外期权牌照

Posted on 2025-08-06 16:2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CoinDesk报道,日本野村银行旗下加密货币交易子公司Laser Digital已获得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试点框架下的首个场外(OTC)加密货币期权有限牌照。根据该牌照,Laser Digital将成为VARA监管下首家提供直接面向客户的加密货币场外期权服务的机构。

两巨鲸向CEX存入约1.9万枚ETH,或为抛售

Posted on 2025-08-06 16:22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两巨鲸近期向中心化交易所转入大量以太坊。地址0xc156向币安交易所转入13,459枚以太坊(约合4,900万美元);另一地址0x46DB在过去16小时内向欧易交易所转入5,504枚以太坊(约合1,980万美元)。

谁能成为中国稳定币技术底座?四大「国家级」公链同台竞技

Posted on 2025-08-06 16:17

撰文:Frank,PANews

稳定币正在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战略新赛道,美国、欧盟、香港等地正竞相推出监管法规,力图抢占先机。然而,任何稳定币的发行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底层基础设施——公链。

在此背景下,「我国尚无全球影响力公链,应由央国企主导建设」的业内观点引发热议。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容易忽视一个事实:自 2016 年区块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以来,一个由「国家队」主导、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网络已然成型。

从全球连接器 BSN、产业底座「星火·链网」,到技术基石「长安链」,再到作为公链「特例」的树图链(Conflux),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区块链版图。随着稳定币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些网络中,谁最有可能突破重围,成为承载中国稳定币愿景、并面向全球的信任底座?

要准确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必须对「公链」(公有链)这一术语在中国语境下进行重新定义。直接将其等同于无需许可链会产生严重的概念偏差。在中国,国家层面推动的「公链」,其本质更接近于一个由国家引导、允许多方参与、但最终可控的「公共基础设施」或「信任基础设施」 。

在这其中,目前在行业当中影响力较高的几个分别是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星火·链网、「长安链」以及近期引发讨论的公链 Conflux 等。PANews 针对这些区块链网络进行一次盘点分析,看看谁更有可能成为中国稳定币的底座?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多框架适配,主打无币理念

2018 年,BSN 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北京红枣科技等单位联合发起,是一个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目前有 BSN 专网和 BSN 公网构成,其中 BSN 专网主要服务于企业,主要是「BSN 分布式云管平台」,支持在各类物理 IDC 机房、公有云和私有云部署,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云系统环境。

BSN 公网则更偏向于我们熟知的公链和联盟链概念。在 BSN 公网体系,分为 BSN-DDC 基础网络(面向中国的开放联盟链),以及 BSN Spartan 网络(一个由无币公链组成的公共分布式云服务网络),面向海外市场。

目前,在 DDC 网络体系当中,已有延安链、文昌链、泰安链、武汉链、中移链等多个开放联盟链。这些网络采用如 Ethereum、EOS、FISCO BCOS、Corda 等网络框架,主要的应用场景有 NFT(数字藏品)、分布式域名、分布式身份(DID)、可信数据存证等。DDC 网络体系是一个联盟链体系,且没有代币设计,平时的链上服务费用需要通过法币充值,且面向国内市场。

BSN Spartan 网络的共识机制更偏向于以太坊等公链,但不同之处依旧是无币公链。BSN Spartan 目前有三条子链构成,分别基于 Ethereum、Cosmos、PolygonEdge 构成。截至 8 月 4 日,这三条链的日交易量分别为 1068 笔、844 笔、938 笔。

总体而言,BSN 的核心创新在于多框架适配,对全球数十种主流区块链底层框架(包括联盟链和公链)的统一适配和管理能力。通过一套标准化的适配机制,让开发者可以「即插即用」地选择不同的底层链,而无需关心其复杂的部署和运维细节,如同一个区块链世界的通用「操作系统」。不过,对于越来越强的稳定币需求,BSN 至今未开放 Token 机制可能成为一种制约。BSN 发展联盟常务理事、红枣科技 CEO 何亦凡此前也多次对表态,极其反感虚拟货币,认为虚拟货币就是一种巨大的庞氏骗局。

「星火·链网」: 获工信部支持,聚焦工业领域

根据官方介绍,「星火·链网」是在工信部的领导与专项支持下,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北航、北邮、中国联通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设的国家级区块链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从架构上来看,「星火·链网」分为两层,第一层由超级节点构成的主链,用于管理标识、公共数据或者国家未来提供的其他法定资产和监管。第二层是由骨干节点链接的子链,通过链接行业或区域性的各类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星火·链网」是一个基于许可的公有区块链网络,从目前的资料当中看,同样没有代币设计。同样,「星火·链网」也分为国内网络的主网和国际版本的 ASTRON 网络。目前,「星火·链网」已建成的超级节点有厦门、柳州;骨干节点有胶州、横琴、苏州等;国际节点有马来西亚、澳门等。「星火·链网」的节点准入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地方政府推动建设。

「星火·链网」的应用场景高度聚焦于工业领域,包括:高端制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复杂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工业设备的数字身份认证与预测性维护、以及工业数据的可信共享与交易。

长安链(ChainMaker):多次写入政策规划,国企与互联网巨头参与

「长安链」是由长安链生态联盟主导,该联盟由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简称「微芯院」)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牵头发起。

长安链生态联盟涵盖了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联通、中粮集团等关键领域的央国企,以及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目前联盟成员已超过 50 家 。

2021 年 11 月,「长安链」被写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建设规划》。2022 年 1 月,「长安链」被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 年《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当中,再一次提及「长安链」。

除背景深厚之外,「长安链」的技术优势也较为明显。官方宣称其交易吞吐能力(TPS)可达 10 万级别,能够满足大规模金融、政务等场景的高并发需求 。

树图链(Conflux):清华「姚班」团队打造,大陆唯一发币的公链

与以上几个有着明显联盟链特征的区块链网络不同,树图链算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符合监管要求的公链。树图链由「姚班」毕业生、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龙凡于 2018 年创立,姚期智院士亲自担任首席科学家并参与核心算法的理论设计 。2020 年 1 月,Conflux 团队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同年 10 月,Conflux 树图区块链主网正式上线。

作为一条完整的公链,树图链也拥有治理代币 CFX,尽管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有严格的监管政策,但 Conflux 成功发行并运行其代币 CFX,是一个独特的「特例」。

CFX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加密资产,已在多家主流加密货币交易所上市交易,例如币安(Binance)、OKX、Gate.io 等。其市场价格和市值会受到技术进展、生态发展以及宏观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近期关于 Conflux 3.0 升级和支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计划等利好消息,就曾使其代币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

此外,树图链的背书情况也不容小觑,树图链多次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报道,并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多家央企深度合作。此外,树图链正与金融科技公司 AnchorX 合作,探索发行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AxCNH),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支付需求。

谁更有可能成为稳定币的技术底座?

除了上述的几个有着强力背书的区块链网络之外,国内还有如国网链(国家电网)、联通链(中国联通)、中移链(中国移动)、工行链(工商银行)、蚂蚁链(蚂蚁集团)、至信链(腾讯)、众享链网等多个联盟链。这些联盟链多数也是由国央企或科技巨头发起。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

但回到最初的话题,中国是否有一条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公链吗?截至目前的答案应该是空缺的。主要原因是多数中国的区块链网络机制上为联盟链,在共识机制与经济模型上与以太坊、Solana 等海外公链有着较大的差别。

而现有的公链基础设施当中,最有可能成长为国际认可的国产公链有可能是「树图链」。从技术角度来看,「树图链」具有国际通行的公链特征,且在技术方面有着独创性和性能优势。其官方背景和明确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探索计划,使其在稳定币赛道上占据了先发位置。

而其他的区块链网络当中,「长安链」也有成为稳定币发行的底层架构,2021 年,其研发机构微芯院已与央行数研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基于「长安链」的数字人民币企业级应用。此外,「长安链」的技术特点同样是可以支持 Token 设计,符合稳定币发行的技术要求。其强大的央国企生态,使其在推动机构间或特定场景的稳定币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当然除此之外,随着欧美多个国家的上市公司开始将加密货币作为财库,并参与到公链的治理当中,中国的公链之行或许还有第三选择,即参与国际主流公链的治理当中,毕竟在去中心化的世界当中,国界的区别往往只是一个算力百分比的区分。

某巨鲸归集12.5亿枚PUMP并转入CEX,价值 406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8-06 16:12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 (@ai 9684xtpa) 监测,五个参与 PUMP 公售且打满的地址疑似清仓,相较币价峰值时错失 1086.6 万美元利润。

4 小时前他将五个地址的 12.5 亿枚 PUMP 进行归集,随后充值进 Kraken,价值 406 万美元,这部分代币相比最高点已缩水 72%。

火币HTX第七期Launchpool活动将于今日18时开启,质押 $HTX 赚取 APEPE, ES 和 SNAKES 多重挖矿奖励

Posted on 2025-08-06 16:0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火币HTX官方公告,火币HTX第七期 Launchpool 活动将于8月6日18:00(UTC+8)正式上线,持续至9月5日18:00(UTC+8)。本期挖矿期为30天,锁仓$HTX或者一键申购$HTX活期赚币产品,即可瓜分38,461,538,462 APEPE、98,360 ES、714,285 SNAKES空投奖池,奖池总价值超12万USDT。

Launchpool 打通赚币与空投通道,一币多挖,用户“一键申购”即可同步获得赚币与空投双重收益。用户可通过火币HTX App首页→更多→活动与奖励→Launchpool,点击“一键申购”即可参与,轻松获取各类项目的空投奖励。预热期现已开启,提前申购,先人一步锁定收益。

Cipher Mining7月运营数据:当月开采比特币214枚,月末持有量为1,219枚

Posted on 2025-08-06 16:0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Cipher Mining(纳斯达克:CIFR)发布2025年7月未经审计运营数据。报告显示,公司当月开采比特币214枚,售出52枚,月末持有量为1,219枚。公司已部署采矿设备11.5万台,月末运行算力达20.4 EH/s。

数据:10 分钟前约 7 亿枚 USDC 从币安转至未知钱包

Posted on 2025-08-06 16:02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 Whale Alert 监测,约 10 分钟前,698,990,107枚USDC(约合6.99亿美元)从币安转移至未知钱包。

上一轮牛市建仓 BTC 的大户再次向 Binance 充值 50 枚 WBTC,预计获利 288.5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8-06 15:4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 姨(@ai_9684xtpa)监测,上一轮牛市建仓 BTC 的大户时隔四年继续止盈,从资产缩水 80% 到翻倍。

1 小时前他再次向 Binance 充值 50 WBTC(571 万美元),若卖出将获利 288.5 万美元,成本 56410.89 美元;昨天至今已疑似抛售 100 WBTC,总价值 1144 万美元,目前仍持有 88.253 WBTC

币安:拥有至少 200 币安 Alpha 积分的用户可申领 1000 枚 FIR 代币空投,先到先得

Posted on 2025-08-06 15:42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 Alpha 是首个上线 Fireverse(FIR)的平台,Alpha 交易将于 2025 年 8 月 6 日 19:00(UTC+8)开始。

交易开始后,持有至少 200 个币安 Alpha 积分的用户可申领 1000 个 FIR 代币空投。先到先得。若活动未结束,则分数门槛将每小时自动降低 15 分。

请注意,申领空投将消耗 15 个币安 Alpha 积分。用户需在 Alpha 活动页面于 24 小时内确认申领,否则视为放弃领取空投。

币安将下架 DEFIUSDT 和 MEMEFI U本位永续合约

Posted on 2025-08-06 15:32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合约将于2025年08月11日17:00(东八区时间)对DEFIUSDT和MEMEFI U本位永续合约进行自动清算,并将在清算结束后下架上述U本位永续合约交易对。

英国上市公司 Satsuma Technology 完成 2.176 亿美元融资,部分为 BTC

Posted on 2025-08-06 15:2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 NLNico 消息,英国上市 BTC 财库公司 Satsuma Technology 完成 1.637 亿英镑(约 2.176 亿美元)融资,超额完成目标融资额的 64%,投资方包括 ParaFi、Pantera、DCG、Kraken 等机构。

作为融资的一部分,公司接受了 1,097 个比特币,这进一步加强了其比特币储备战略。目前,Satsuma Technology 持有的比特币总量达到 1125.85 枚。

Bitget Launchpool 项目 TOWNS 收益区间暂报 53%-1,868% APR

Posted on 2025-08-06 15:2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Bitget Launchpool 项目 TOWNS 现已开放投入。截至发稿,其 BGB、TOWNS 锁仓池收益区间暂报53.01%-1,868.91% APR。

BTFS 定义 Web3 存储新标准

Posted on 2025-08-06 15:2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BTFS(BitTorrent File System)作为波场TRON生态打造的去中心化文件存储系统,正重新定义Web3存储新标准。该系统基于BitTorrent技术构建,其核心产品BTFS Finder采用先进加密技术,从设计源头保障用户文件安全与隐私,通过完全去中心化的架构实现用户对数据的完整控制权。作为Web3时代数据存储的理想选择,BTFS提供的高效、安全、去中心化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值得信赖的新一代存储基础设施。

现货黄金跌破3370美元/盎司,日内跌0.32%

Posted on 2025-08-06 15:2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现货黄金跌破3370美元/盎司,日内跌0.32%。

FastLane CEO:有意为之的缺陷,造就更加完美的 Monad

Posted on 2025-08-06 15:17

作者:Thogard

编译:深潮TechFlow

我最近和许多 VC 交流,发现他们的谈话开场总是以某种形式的同一个问题开始:

“为什么是 Monad?”

许多人似乎真的惊讶地发现,我正在构建一个以蓝色动物作为吉祥物和激进空投玩家闻名的区块链。这些 VC 可能是通过我在其他链上的 MEV(最大可提取价值)相关工作、应用专属排序的研究、学术文章、播客节目或会议演讲认识我的。又或者,他们记住我是因为我在 Twitter / X 上直言不讳的分析风格……

正因为他们了解我,他们才奇怪,为何我没有将同样直率的批评瞄准这个被许多人视为“又一个新的 L1”的项目。而我如今选择在 Monad 上构建这一事实,似乎让他们的大脑中负责模式匹配的部分陷入了短路状态。

毕竟,他们知道我更可能嘲讽空投玩家,而不是成为其中之一;他们知道,根据我公司股权结构的构成,我应该更倾向于支持 Solana 而反对 Monad;他们也知道,我们的应用专属排序器最近找到了产品市场契合点(PMF),并正在以指数级的势头和收入增长。他们清楚我并不处于绝境,也没有直接的经济动机将如此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一个仍处于测试网阶段的 L1 上。

那么……为什么是 Monad?

毕竟,Monad 区块链并没有在现有技术上实现任何单项的 10 倍提升:

  • Solana 提供更高的吞吐量

  • L2 为应用赋予更多控制权并提升用户体验(UX)

  • Cosmos 链提供单槽最终性(Monad 是双槽最终性,在互操作性和组合性方面,两者的实用差异巨大)

  • 以太坊拥有更成熟的生态系统(而且我在以太坊社区的名气更具市场价值)

  • Berachain 拥有更好的激励机制以及更强大的社区支持

  • Hyperliquid 是所有新活动和用户的聚集地

而且这些生态系统都已经上线并运行。

与此同时,Monad 的应用测试网技术上甚至还未使用 MonadBFT 共识协议。尽管如此,它却筹集了巨额资金,并且距离最初设定的主网启动日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我接触过的那些 VC 都了解这些事情,他们也认识我。而在他们看来,这根本说不通。

他们也做了功课——他们知道我之前并没有任何在 Monad Labs 工作的密友。我确实曾与 Keone 有过一面之缘,那是我还在运营自己的 MEV 机器人时,但我不会说我们关系密切。他们还知道我并未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 Monad——我与这条区块链或其团队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联系。

这些 VC 知道我已婚,也知道我有一个孩子。虽然我在经济上并不挣扎,但我仍在租房,而并没有买房—而且我当然还没有到可以随心所欲地承担不计后果的风险而烧钱的人生阶段。他们也知道,无论是我还是 FastLane 的任何人,都没有通过场外交易(OTC)出售过任何股权,我们的目标是长期发展(所以为什么要追逐短期的空投呢?)。而且,我押注 Monad 的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包括 FastLane 所有成员的未来。这是一份巨大的责任……而对许多局外人来说,这种赌注毫无意义。

更重要的是,风投们知道 Monad 生态团队并未公开推广我的公司(或任何 LST),没有转发我们的内容,也未提供任何代币激励。没有联合营销。我甚至没参与过任何 Monad 组织的播客节目。有时,Monad生态团队甚至会礼貌地拒绝加入我为他们创建的Telegram群聊,这些群聊是为了让他们与请求我引荐的应用程序或验证者见面。这种情况已经烧毁了我不少桥梁。这种情况已经断送了我不少关系。

VC 们知道许多生态系统都“追求”过我……但 Monad 除外。Monad 团队中没有人要求我们在这里构建。我很确定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我愿意直言不讳地说出其他人不敢说的话是一种风险。到目前为止,这条推文证实了他们的担忧。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为什么是 Monad?”

真的很简单;别无他法。

Monad是一个存在严重缺陷的项目。但它是所有 DeFi 中唯一一个以智慧、远见和自我意识构建的项目,它承认一个完美的 Layer 1 生态系统是不可能创建的,而是以一种让缺陷成为有意为之的权衡结果的方式构建的,并且兼顾了效率。

这就是 Monad 区块链、其社区以及开发者的精髓所在。

加密领域的每个其他项目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完美,但正因这种自负,它们最终都难免会遇到瓶颈。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拥有一切时为时已晚……于是,他们接受了低效、破坏性强、意料之外的缺陷,并通过一个畸形的“临时方案”来应对。他们的社区也乐此不疲,因为“解决方案马上就来!”

  • “我们会在之后去中心化排序器!”

  • “运行时 2.0 将支持部分回滚!”

  • “应用链之间的原子组合性足以构建和谐生态!”

  • “证明时间减少后,扩容问题就能解决!”

  • “治理控制的激励不会抑制生态增长,一旦白名单被移除!”

  • “很快我们只需等待2秒,就能通过不安全的桥接将资金从永续交易所转移到 L1!”

这些说法全都是自我安慰的结果。它们源于这些生态系统缺乏远见,未能理解必须做出的权衡以及设计中将充满的缺陷。

你知道 Monad 社区常用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吗?

没有。

Monad 的众多缺陷都是有意而为的,全部源于深思熟虑的权衡。这些缺陷短期内不会消失,因为移除它们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但 Alex,它不就是另一个 EVM L1 吗?怎么可能如此不同?”

Monad 之所以是唯一一个值得信赖的区块链,并不是因为团队凭空创造了某种神奇的工程解决方案。它没有某个单一的功能使其脱颖而出。

Monad 是唯一一个值得信赖的区块链,因为它经过了如此全面的设计和精心的规划,以至于没有任何致命的缺陷。例如:

L2 无法在监管压力下生存。即使能幸存下来,使用快速 L1 上丰富的区块空间进行应用专属序列,可以构建一个更快、更少中心化且用户体验更好的应用。

一个像 Monad 这样的 L1。坦率地说,如果你仍然认为 L2 提供了除了延迟最终性之外的任何新颖之处,那你可能还未真正理解应用专属序列的强大力量。

说到应用控制的执行,Solana 上无法实现部分回滚(即链上调用错误捕获/处理)。这直接破坏了对抗性对手之间实现原子组合的潜力,而这正是 DeFi 相较于传统金融(TradFi)的主要全新用例。当然,你可以通过使用链下基础设施来处理匹配,并希望验证者尊重你发送的顺序,从而人为地重现部分相同功能,但在区块链和用户之间添加另一层基础设施只会让链变慢。

我认为 Jito 的 BAM(区块拍卖市场)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我完全支持它——那个团队非常棒。但 BAM 是验证者的可选基础设施层,因此永远无法实现 100% 的正常运行时间,这就破坏了大多数高价值用例对 ACE(应用控制执行)/ASS(应用专属序列)的需求。

这并不是 Jito 的问题——Solana 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高 TPS(每秒事务处理量)。就像一个司机为了过度追求速度会拆掉汽车的安全气囊,然后由于风险增加而下意识地开得更慢一样,Solana 删除了事务在执行中途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不得不发送更多的事务。结果是,它根本不支持 FastLane 使用的功能。

所以,无论 Jito 团队多么出色,他们的 TEE(可信执行环境)基础设施层都永远无法像 Monad 原生链上的应用专属序列一样快或拥有同样高的正常运行时间……因为我们的延迟为零,而正常运行时间为 100%。智能合约,万岁!

我非常喜欢 Cosmos 团队,并真心认为他们的组合性解决方案领先于时代多年……但或许他们首先应该专注于创建一个愿意合作的生态系统。如果孤立的应用之间能够无缝互操作,但没有任何激励去合作,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态系统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我当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 Monad 团队在他们的策略上表现得极为务实。在创建生态系统时存在一个权衡范围:一端是完全自由竞争的系统,任何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获胜;另一端是某些应用获得足够支持,不必担心本地用户,而几乎可以专注于为生态系统带来全新用户。

和 Monad 的其他方面一样,他们的生态系统团队并没有一味地偏向某一端,而是尽力以最高效的方式管理生态系统。对于应用来说,这个生态系统既公平(但不是完全平等的竞争环境),也具有支持性(但不像 megaeth 或 berachain 那样是一个“造王者”的生态系统——对于像我这样更愿意通过市场分配获胜并展示最佳技术的开发者来说,这种生态系统更具吸引力,因为成功不是依赖于某位天使投资人的支持)。

Hyperliquid 的区块只有 200 万 gas。这个永续合约交易所甚至没有直接集成到 L1……你通过 Across 从以太坊桥接资金到 Arbitrum的速度,比从 HypeEVM 转移到 Hypercore 的速度还要快。

我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所有验证者都运行在 AWS 东京数据中心,区块大小却仅有 200 万。以太坊现在已经达到 4500 万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整个 Hyperliquid 生态系统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玩笑,所有人都在逗我玩。

以太坊关于 ZK 证明扩展路径的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在这一点上,该区块链已经被根深蒂固的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所淹没。这些机制在理论上看起来很棒,但每一个出现在用户与区块链之间的基础设施中间商都会增加延迟,并且有抽取租金的动机。

更大的问题是,要移除这些中间商将会非常困难,尤其是政治上的阻力……不过我也知道,如果有人能做到,那一定是 Tomasz。他绝对是传奇人物——选他作为领导者是一个激进但又极其聪明的决定,我甚至从没想过以太坊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但或许他们能成功?我不会赌他们能做到——即使他们解决了问题,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达到现代 L1 的水平——但我依然为他们加油。

我对 SUI 没什么不好的评价,只是它的虚拟机相比 EVM 或 SVM 的支持力度要小得多。如果它能早点推出一些,这样它的开发工具链就能在所有新的 AI 代理编码工具开始学习 EVM 和 SVM并接管大量工作之前建立起来,那么或许我会选择在 SUI 上开发。

当然,如果 Monad 不存在的话,SUI 可能就是我的最终选择。但事实是,Monad确实存在。

我是一个开发者,我喜欢在开始构建之前规划好产品。我也深切地意识到,在开发周期中途基础发生变化会让构建过程变得多么痛苦。

“为什么选择 Monad?”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是基于现实中的权衡设计,而不是天真的理想或原则。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拥有足够坚实的基础,无需通过大规模的破坏性变更来保持相关性。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是为支持终端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而构建,而不是为了迎合创始团队的工程口号或机制设计。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的生态系统战略既承认自身的力量,又理解公平使用会减少整体影响,并努力在其中寻求平衡。虽然没有创始人会庆祝 Monad 生态系统的所有决策——毕竟我们都是自私的生物——但我们都尊重这些决策背后的合理性。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不会迫使应用开发者牺牲他们的核心原则。我们所有人进入 DeFi 都是有原因的,不要欺骗自己忘记了初心。

Monad 不是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 L1。Monad 没有单槽最终性(single slot finality)。Monad 也没有最高的吞吐量。但 Monad 是去中心化的,Monad 确实拥有快速的最终性,Monad 的吞吐量也很高。每一个所谓的“缺陷”都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是致命的,也没有一个会迫使我妥协自己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Monad 花了很长时间才推出他们的 Layer-1……但他们非常周全。这也是为什么它拥有所有这些令人惊叹的功能,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权衡选择都如此周到。开发者并没有灵丹妙药。Monad 之所以是最好的区块链,是因为团队的辛勤的工作、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分析。

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汇聚成真正非凡的成果。读过共识引擎的代码,你会告诉我它并不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对于认真的开发者来说,只有一个区块链可供选择。

“为什么是 Monad?”

因为在我看来,没有其他选择。

我也很清楚,不久之后,我所说的一切对你来说也会变得显而易见。

如果你足够幸运,也许那些奇怪的紫色动物也会开始让你觉得合情合理。顺便说一句,它们叫做“Monanimals”。

很遗憾,当 VC 们或其他感兴趣的人问我“为什么是 Monad?”这个问题时,我通常没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向他们解释。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但却一直难以用更简洁的方式表达。感谢你花时间阅读这些长篇思考——即使你不同意或不被我的观点所说服,但你考虑了我的观点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链上见!

Matrixport:105696 美元是比特币关键支撑位,一旦跌破则需警惕熊市信号

Posted on 2025-08-06 15:0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Matrixport 发布今日图表称,“在当前阶段,判断比特币是否会回落至105696 美元的 21周移动均线,可能仍显过早,甚至较为悲观。但我们仍将该水平视为关键趋势的参考:价格若处于该水平上方,整体趋势仍偏多头;一旦跌破,则需警惕熊市信号。

过去三周,我们在周报中持续表达了更为谨慎的立场比特币也已出现回调,尽管市场情绪仍相对乐观。

短期来看,部分资金或将从高波动的山寨币回流至比特币,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我们仍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控制风险敞口。这一判断在过去几周已多次提出,目前依然适用。”

火币HTX将联合资深交易员举办主题直播:聚焦宏观政策,剖析市场风向

Posted on 2025-08-06 15:07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6 日,据官方社媒消息,火币HTX将于今日20时举办“特朗普关税重启与美联储换届:当前应采取逃顶还是加仓策略?”主题直播。Mr&强、梵天与小白、云铭等资深交易员将聚焦宏观政策对加密市场的深远影响,带来最硬核的K线解读和关键的投资策略建议。本次活动通过火币直播、X Space同步进行,更有空投不断,敬请期待。

预约直播:https://t.co/0T4yiLYozn

超投机资本主义时代:流动性成决定性因素,BTC 或在 9 月见顶?

Posted on 2025-08-06 14:52

撰文:arndxt

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欢迎来到超投机资本主义时代。

请密切关注九月中旬的 M2 货币供应量。

在当前非理性的经济环境下,超投机注意已成为一种自然反应。

财政和货币政策曾是将市场锚定在某种稳定状态的工具,而如今这种稳定状态已经出现裂痕:

  • 美国正在运行 7% 的 GDP 赤字,而这发生在充分就业时期。

  • 利率维持在 5%,但比特币却逼近历史高点。

  • 货币政策已被财政主导所取代,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刺激措施仍在持续。

市场不再反映基本面,反映的是流动性。

比特币的疯狂:在一个纷乱的世界中是否合理?

比特币不再需要疲弱的经济或降息。事实上,最佳的宏观环境可能是没有新的冲击,流动性条件持续向好。

而流动性正在激增:

  • 全球 M2 货币供应量仍处于高位,可能已见顶。

  • 如果比特币上涨 10%,超过 130 亿美元的空头头寸将被清算,这表明市场仍有充足的资金推动其抛物线式上涨。

  • 比特币通常在减半后的 525 至 530 天内见顶,这意味着 2025 年 9 月下旬可能是关键时间点。

@MintedMacro 基于历史减半周期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路线图:

流动性驱动周期:当 M2 增长时,比特币表现强劲。而目前 M2 目前已出现双顶形态,且第二个高点低于第一个。

顶部时间预测:

  • 2013 年:减半后 525 天

  • 2017 年:减半后 530 天

  • 2021 年:减半后 518 天

  • 2025 年:约 9 月 21 日

预计顶部区间:

比特币可能达到 13.5 万至 15 万美元

但上行空间可能受到宏观紧缩政策的限制。

关键结论:

九月可能出现反弹,随后可能因流动性驱动的回调。

在基本面扭曲、流动性成为主导力量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正在适应。

宏观分析更新至 2025 年 8 月 3 日,涵盖以下主题:

  • 本周宏观事件

  • 比特币热度指标

  • 市场概览

  • 关键经济指标

  • 印度聚焦

本周宏观事件总结

比特币热度指标

银行与监管动态: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启动「加密计划」,旨在加强监管并提升美国在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

  • PayPal 推出「加密支付」功能,允许美国企业接受 100 种加密货币。

  • Visa 扩展稳定币结算能力,新增支持的代币和区块链。

  • BNB 创历史新高,机构需求和公司资金涌入推动上涨。

机构投资与项目发展:

  • Tron Inc.提交 10 亿美元证券声明,成为 TRX 的最大持有者。

  • Strategy Inc.收购 7.398 亿美元比特币,持仓扩大至 430 亿美元,并推出优先股 IPO。

  • Tether 报告第二季度利润 49 亿美元,比特币和黄金需求强劲。

  • SharpLink Gaming 收购 2.95 亿美元以太坊,成为第二大持有者,持仓 438,017 ETH。

  • Syntetika Hub 上线:生态系统中的学习、贡献和奖励中心。

NFT 与数字收藏品市场:

  • NFT 销售额在 7 月飙升至 5.74 亿美元,为 2025 年第二高,受巨鲸资产需求推动。

  • CryptoPunks 底价达到 20.8 万美元,创三年新高,以太坊上涨带动市场。

市场概览

美国经济:更广泛的减速迹象

  • 本周经济数据传递出明确且一致的信号: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在今年上半年急剧放缓。

  • 消费者行为正在改变,尽管家庭资产负债表更为健康,但信用卡使用收紧,反映出不确定性上升而非乐观情绪。

  • 住房负担能力创历史新低:即使房价小幅下跌,抵押贷款利率和持有成本(税收、保险、维护)激增。亚特兰大联储报告显示拥有一套中等价位住房现在消耗了中产阶级收入的 53%,为历史最高,突显了住房拥有权的结构性障碍。

全球央行:政策路径分化

  • 政策分歧正在显现:日本、加拿大、巴西、哥伦比亚和新加坡央行维持利率不变,而智利和南非则因通胀放缓和经济疲软提前降息 25 个基点。

  • 欧元区第二季度 GDP 略高于预期,环比增长 0.1%,但核心通胀稳定在 2.3% 同比,表明欧洲央行将保持谨慎。

  • 中国 7 月 PMI 走软,表明其经济复苏势头消退速度快于预期,可能拖累区域需求和供应链。

美联储:数据依赖的困境

  • 美联储连续第五次会议将利率维持在 4.25%–4.50%,强化了其在混合信号中的谨慎立场。

  • 9 月会议仍可能调整利率,但并非确定降息,美联储官员明确表示需等待劳动力市场、通胀和消费者数据的更清晰证据。

  • 前景取决于经济放缓的深度以及通胀是否继续缓解而不引发衰退。

关键经济指标

美日协议:

新关税协议:低于威胁但仍高企

  • 美国宣布对所有日本进口商品征收 15% 的关税,高于之前的 10%,远高于年初的 2.5%。

  • 汽车及零部件此前关税为 27.5%,现统一为 15%,推动日本汽车股和股市上涨。

通胀风险来自进口价格上涨

  • 尽管避免了极端的 25% 税率,15% 的关税仍会推高日本商品的消费者价格,增加通胀压力并削弱美国家庭购买力。

  • 更广泛的贸易政策转变可能进一步推高其他地区的进口成本。

日本 5500 亿美元投资承诺:条款不明

  • 特朗普称日本将向美国投资 5500 亿美元,其中 90% 的利润归美国,称之为「签约奖金」。

  • 然而日本谈判代表表示这一数字是上限而非保证金额,并期望美国分担风险和融资。

  • 缺乏书面协议引发对执行力的质疑,为未来争议埋下伏笔。

美国制造业推动面临劳动力限制

  • 协议旨在将更多制造业活动转移至美国,但在劳动力短缺和移民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如何填补岗位尚不明确。

  • 这一矛盾削弱了通过回流减少贸易逆差的策略。

汽车行业反弹:不公平竞争

美国汽车制造商面临比日本进口商更高的成本,原因包括:

  • 进口零部件 25% 的关税。

  • 进口钢铁和铝 50% 的关税。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USMCA)下复杂的退税流程。

行业领袖警告协议偏向日本而非美国制造商和工人,担忧其为未来贸易协议开创先例。

协议存疑:谈判而非合同签署

  • 未签署正式条约;双方已对条款解释产生分歧。

  • 引发对美国依赖非约束性贸易承诺的广泛担忧,可能侵蚀未来谈判的信任和稳定性。

就业市场:

新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招聘低迷情况

  • 近期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创十年新高,仅比所有年轻工人低一个百分点,差距异常狭窄。

  • 历史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远优于同龄人,这一趋同是白领就业趋势的警示信号。

AI 并非主因,至少目前如此

  • 尽管生成式 AI 被指责消灭初级岗位,但其影响仍局限于特定行业(如科技)。

  • 更广泛的措施尚不足以解释毕业生招聘的普遍疲软。

政策不确定性让市场降温

  • 贸易政策、美联储利率方向和移民限制的不确定性可能阻碍企业招聘,尤其是技术岗位。

  • 这种不确定性也影响员工行为,离职率低,反映在不稳定市场中换工作的犹豫。

  • 离职减少=职位空缺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流动放缓。

技术工人短缺缓解

  • 长期存在的大学毕业生短缺,曾是高工资溢价的关键驱动正在减弱。

  • 随着更多工人进入技术劳动力池,工资溢价趋于平缓或下降,可能进一步抑制传统高增长行业的创造力。

印度聚焦

英国 – 印度贸易协议:一次重大的非美国转向

  • 英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议,削减 90% 以上英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的关税。

  • 英国预计到 2040 年对印出口将增长 60%,得益于快速增长的印度市场准入。

汽车行业大赢家

  • 印度将汽车进口关税从 100% 降至 10%,这一戏剧性变化可能重塑汽车市场。

  • 但配额限制了进口总量,抑制了英国汽车制造商的短期商业收益。

印度获益显著

尽管新闻聚焦英国出口增长,但印度从自身关税削减中获益更多:

  • 消费者价格降低

  • 国内竞争加剧

  • 印度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增强

这些结构性优势可能提升印度的长期出口能力和生产力。

印度对英出口商品免税 50%

此前面临 4%–16% 关税的印度出口商品中,约 50% 将免税进入英国,助力印度纺织、制药和食品出口商。

战略性贸易重组

  • 该协议反映全球趋势:随着美国关税扰乱现有贸易模式,各国正尝试伙伴关系多元化。

  • 印度正积极寻求与欧盟、东盟甚至美国的贸易自由化,将自己定位为后全球化重置中的关键参与者。

总结

超投机资本主义时代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驱动、财政主导和市场对传统经济逻辑的背离。比特币的疯狂、贸易格局的重构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演变,都是这一时代的缩影。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需适应这一新现实,灵活应对流动性波动和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流动性驱动的市场行为。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资产价格应反映其内在价值或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然而,在超投机资本主义时代,流动性即可用资金的充裕程度成为主导市场价格的核心因素。

以比特币为例,其价格波动与全球 M2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高度相关。当中央银行通过量化宽松或其他手段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时,这些资金往往流向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如加密货币。这种现象在 2025 年尤为明显,尽管美联储维持较高利率,但比特币仍持续上涨,反映出市场对流动性的依赖已超过对传统经济指标的关注。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78 79 80 … 95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GoPlus: 多个 x402 项目存在高危风险,包括过度授权、签名重放、蜜罐陷阱和无限铸币等
  • 瑞银集团披露持有 41,171 股 American Bitcoin 股票
  • 10 条香港区块链监管环境观察:中短期悲观,长期乐观
  • 某鲸鱼持续看多 ASTER 38 天后再次加仓,当前持仓价值 286 万美元
  • 「巨鲸」加速抛售比特币,但仍称不上恐慌信号?

归档

  • 2025 年 11 月
  • 2025 年 10 月
  • 2025 年 9 月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25,757)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26,900)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