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月度归档: 2025 年 6 月

李家超:“港元与美元挂钩联系汇率”是香港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将继续维持

Posted on 2025-06-09 11:2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援引香港商报网报道,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表示,香港将维持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这是香港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会因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而改变。

不过,李家超说,这不意味着香港的金融体系完全依赖联系汇率制度,未来会加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主导地位,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从而带动更多贸易。他期望未来推出更多人民币业务产品,令持有人民币的海外投资者从中获利,亦会致力加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交易,容许投资者以离岸人民币购买在港上市的人民币计价股票。

某交易者通过投资 KTA 代币在三个月内获利超 900 万美元,获得 54 倍回报

Posted on 2025-06-09 11:2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一位地址为 0x11e1 的交易者通过投资 KTA 代币在三个月内获得了 54 倍回报。该交易者约三个月前花费 91.5 ETH(约 17.1 万美元)购买了 602 万枚 KTA 代币,目前这些代币价值已达 930 万美元。

Galaxy Digital 2 小时前从 Jump 再次收到 501 枚比特币,约合 5300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6-09 11:2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 The Data Nerd(@OnchainDataNerd)监测,Galaxy Digital 在2 小时前从 Jump 再次收到 501 枚比特币(约 5300 万美元)。在过去 3 天内,Galaxy Digital 总计从 Jump 获得 1001 枚比特币(约 1.0532 亿美元)。目前,Galaxy Digital 持有 4377 枚比特币(约 4.6237 亿美元)。

Airwallex 联创:从稳定币到收款方货币的转换成本远高于外汇银行间交易

Posted on 2025-06-09 11:2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企业支付及金融平台 Airwallex 联合创始人 Jack Zhang 在社交媒体发文,对稳定币在主流货币跨境交易中的实用性表示质疑。Zhang 指出,在 G10 货币之间的交易中,现有银行系统已能以低于 0.01% 的成本实时转移资金,稳定币难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从稳定币到收款方货币的离场交易成本远高于外汇银行间交易。

Zhang 表示,稳定币可能在拉美或非洲等新兴市场提供监管套利机会,但在主流货币交易中优势不明显。Zhang 同时指出,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相比,加密货币领域在过去 15 年中尚未展示出明确的实用案例,他对 Web3 的未来发展前景持保留态度。

Aptos 上线大阪世博数字集章活动,5 月交易量增长 100%

Posted on 2025-06-09 11: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Aptos今天宣布上线“Aptos EXPO纪念集章活动”,作为官方 EXPO2025 数字钱包内的小程序之一,为世博会参观者带来简单有趣且为用户熟悉的互动方式,推动 Web3 技术的真实落地。

该钱包自上线以来表现强劲,仅5月的交易量与新开Aptos账户均增长近100%,累计达 128 万笔交易和 27.1 万个账户。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首阶段(即日起至6月30日)聚焦娱乐领域,合作项目包括 Mereo、Rewardy、Storychat 和 Tevi。参与者完成指定任务即可获得数字印章(SBT),解锁专属奖励,并有机会赢取等值500日元的 Expo Token 奖励抽奖机会。

对话 Circle 投资人雷鸣:连续斩获高倍回报项目背后,力争持续捕捉时代贝塔

Posted on 2025-06-09 11:10

作者:Stone Jin

北京时间2025年6月5日晚间,Circle Internet Group(以下简称“Circle”)正式以“CRCL”为股票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稳定币第一股」。

两个交易日过后,Circle的股价已较发行价上涨247.42%,市值约240亿美元。事实上,在本次IPO发行中,Circle已先后多次上调发行股数和发行价格,最终筹集11亿美元,并获得超过25倍超额认购。

在这一2025年迄今为止话题度最高的大型IPO背后,不乏数家中国背景的投资者。其中,时任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人的雷鸣于2018年投资Circle。伴随Circle上市,这些早期投资者也收获了高倍的投资收益。

雷鸣表示,当初他对Circle的两个核心投资判断是:其一、区块链技术未来能创造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二、投资就是要投本质,金融的本质是牌照能力,而Circle恰恰是当时拥有牌照最全的一家。

此外,雷鸣指出,区块链是2017-2018年的一个非常大的时代贝塔。而要想基金业绩好,就要抓住所在投资期最大的时代贝塔。除Circle外,雷鸣当时抓住的时代机会还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蔚来,以及深受95后青睐的得物、泡泡玛特等,因而保持了极高的投资成功率。

当然,当下这个时代最大的贝塔无疑是AI、机器人和全球化,这几乎已成一种共识。

2023年年中,雷鸣作为创始合伙人创立追创创投,开始追觅生态基金的组建。

目前,追创创投已投资了具身智能公司「魔法原子」、泳池机器人公司「浪涌未来」、具身大模型公司「千诀科技」、消费级3D打印机公司「原子重塑」、智能短途出行公司「坦途科技」等多家企业。

魔法原子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产品

雷鸣强调,追觅生态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追觅孵化生态的赋能:一方面,追创能以最优估值优先投资追觅生态孵化的项目,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和高成长潜力;另一方面,依托追觅生态的行业洞察,基金还能拓展投资外部优质项目,实现生态协同。

另据雷鸣透露,他和团队现在也在募集美元基金,并持续向美元LP强调“China to Global”的概念,即要利用好中国在各领域的综合能力、要相信中国人有实力去全球范围内“做出成绩”。

这里不妨补充一点,2024年8月,追创创投宣布发起设立该产业创投基金,并完成了一期人民币基金的首关。据悉,在半年时间里,该基金实现超募,MOIC达2.5倍,基金内100%的项目实现估值至少翻倍。

雷鸣表示,“接下来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去投全球化——我们站在一个中国团队的视角,反向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招一些海外团队,把这方面的能力逐步完善,真正做到‘China to Global’。”

在Circle正式登陆纽交所之际,雷鸣向「IPO早知道」分享了其7年前投资Circle的核心逻辑、以及创办追创创投后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以下系雷鸣与「IPO早知道」的对话精选:

投资就是要投「本质」

Q:7年前你就投了Circle,当时的判断逻辑是怎样的?

雷鸣:2018年我刚加入华兴不久,区块链当时是我覆盖的赛道之一。我自己还是比较认可区块链的底层逻辑的,同时我也相信区块链技术未来能创造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坦率说,当时的区块链还处于发展早期,很多法律法规都不明朗,所以我们就尽可能选择一些我们认为合规、风控允许的项目去投,毕竟后续还是要考虑上市退出的。

Q:Circle能到今天200多亿美元的市值应该有点出乎意料的。

雷鸣:坦白讲,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当时Circle的主营业务还不是稳定币,他们才刚刚开始做这块业务。另外,Circle这次IPO发行的时候正好也赶上了美国和香港陆续推出了关于稳定币的法案,这直接导致了Circle的这次发行非常成功,当然它未来的潜力也非常大,7年前这些都是没有的。

但当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也是我们的共识——金融本质上还是一门牌照生意。当一个新事物出来的时候,可能监管还没有来得及到位,草莽生长的年代谁都有可能做点成绩出来;但长期来看金融行业一定是越来越合规的、一定是要在符合监管的条件下才能长期运营,所以牌照能力就变得尤为关键,这一点是我们当时非常笃定的,Circle就是拥有牌照最全的一家。

Q:Circle这个项目相对而言还是相对小众的,至少对传统投资机构是这样。从这个项目身上,你有没有总结出一些可以复用到后续投资过程中的经验?

雷鸣:我大致总结为四点:

首先、我们做投资,还是要尽量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在传统金融机构里投区块链,我应该算是第一波“吃螃蟹”的。所以当这些变革性技术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长期保持关注、长期follow,要不断学习新事物、研究新的方向。

其次、即使在某个行业里看到了一些新东西,也还是要回归底层逻辑,投资的核心归根结底是要投本质。就像我刚刚讲的,Circle这个案子的成功还是得益于我们看透了、并且抓住了“牌照”这个金融行业的本质。

第三、全球化的视角。7年前提“全球化”的同行还没有那么多,但那个时候我和Circle创始人聊的时候就觉得他是具备全球化思维的。一家企业想要真正胜出,一定要拥抱全球化、并且是多方面的全球化,包括资金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供应链的全球化、人才的全球化等等,我想对于全球化的坚定看好也是这个案子成功的一大因素。

最后、要投那些有信仰、有信念的创始人。当一项新事物出现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的变化,市场也会随之相当的浮躁,这时候就要在这个赛道里投那些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笃定、非常有信仰的创始人。如果这个创始人信仰不足、经常变化的话,那大概率是做不出一家优秀企业的。

尽可能抓住大的时代机会

Q:之前你有提到“基金业绩本质上还是取决于能否抓到所在投资期最大的时代贝塔”,你在那个时候投的蔚来可以说是最大的时代机会之一,但Circle也称得上吗?怎么寻找这些大时代机会以外的项目?

雷鸣:我不这么觉得,我认为区块链也可以说是2017-2018年的一个非常大的贝塔。

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大的赛道,到今天还有很多应用没有跑出来,实际上区块链技术潜在可以应用在很多很多的领域。

Q:2020年投得物的时候也认为是时代贝塔吗?

雷鸣:得物的最大贝塔在于: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关于95后的人群调研,判断是那个时代机会就是针对95后人群的投资机会。

当时我的逻辑是,若想要抓住时代大变革的机会,简单点来说无外乎“人、货、场”,这其中“人”这个变量肯定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当时就做了一个关于“Z世代”的深度调研,我带着团队跑了8座城市、覆盖一、二、三、四、五线不同的城市。当我们研究完这一代人后,就筛选出了一系列基于95后这代人的投资主题。所以,我们还在估值相对较低的时候投资了得物,今天得物的体量和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

投得物的时候,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慢慢消退了,2018年后再跑出来类似得物这样的企业也少之又少。

整体而言,我觉得还是要尽可能去找那些比较大的时代贝塔的机会,可能不一定是最大的,但还是能有一些比较大的投资主题的,区块链是、95后人群也是。

Q:当下的时代机会就是AI、机器人和全球化。

雷鸣:其实这也是我们今天做追创的核心,接下来最大的时代机会就是围绕AI、机器人和全球化。

换句话说,真正有价值的好项目、能让投资人赚到钱的项目,其实也就是那些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的项目。比如AI和机器人,它们就是在推动人类生产力的提高,所以这是最大的时代机会。

定位追觅生态基金

追寻“China to Global”

Q:今天几乎所有机构都在强调自己投AI、投机器人、投全球化。作为一家刚刚成立2年多的新机构,怎么确保自己能在市场上立足、甚至持续领先?

雷鸣:我们的定位是追觅生态基金,所以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在于追觅深厚的产业积累与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过去这些年追觅通过成功打造那些成熟品类已经积累了体系化的能力和创业方法论,我们可以基于这套体系和方法论、在全球范围内跨行业、跨地域地寻找机会、尤其是和机器人相关的一些机会,然后进行相应的孵化。

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自己已经充分感受到,追觅建立的这一套组织管理模型、组织管理方法论是领先于当下这个时代的,外界的感知或许没那么强烈、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体会。我们会把这些体系化的能力开放给我们的孵化企业。

其实我们最近已经孵化了很多项目——一方面,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用最低的估值投到追觅生态孵化的项目里;另一方面,这些项目比起外面的项目,目前在我们看来成功率是高很多的。好几个项目的成长曲线都是第一年3到5亿收入、第二年10亿收入的模型,并且所有项目都是力争在最开始就把产品性能做到全球第一,第一年就实现盈利、不用烧钱,也就是我们在内部强调的“全球高端化”。

所以这些项目的稳定性很高,又可以依托追觅已搭建好的全球渠道实现非常快的增长,成长性也就相当可观。

浪涌未来开发的一款无线泳池机器人产品

借助追觅整个生态的视角,我们还可以延展投追觅孵化以外的那些项目。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投一些上游的项目,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咨询追觅的业务团队,比如说“他们会不会用到上游这些技术平台”就是一个比较准确也比较直观的判断维度。

另外我们也可以借助追觅的全球化视角、去投全球的项目,我们已储备了一些在硅谷的项目、在英国的项目等等。一方面,我们的基金在海外有团队、可以主动去找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追觅的销售团队来向我们推荐他们看到的项目。

我们现在也在募美元基金,但今天募美元和过去还不太一样——过去的募资逻辑在于美元出资人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基本上都是all in中国,直接把钱交给中国的头部GP让他们去投就行了。

那今天的外部环境可能有一些变化,所以我们一直在和美元LP强调“China to Global”的概念,也就是要利用好中国各种各样的能力,包括供应链能力、工程师研发能力、运营能力等,实现全球布局。

基金收益和生态协同可以一起实现

Q:定位一家生态基金,怎么看待财务回报和生态协同的优先级?

雷鸣:站在基金的角度,我们肯定是以财务回报为第一导向。

生态协同其实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比如在追创人民币基金募资过程中,我们和我们的业务团队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因为每个项目适合落地的地方可能不太一样,业务团队会综合考虑供应链配套、人力成本、交通便利性等因素,挑选几个最适合落地的地方,然后我们再去跟这些适合企业落地的地方谈组建基金的事情。

如果都是我们先募基金,然后强行要求业务团队来配合落地返投类似这样的事情,这种模式就不可能持久,本质上双方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我们也会帮企业争取一些比较好的招商政策。

总的来说,我们基金具体要投哪一个孵化项目、什么阶段投、以什么估值投,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来决定的,这里的核心出发点就是要在尽量降低风险的情况下,让基金的回报最大化、让LP赚到钱。同时,业务团队也能达成一些比较好的成绩,所以这都是水到渠成的。

基金收益和生态协同并不矛盾、是可以一起实现的。

Q:这两年你们能达到不错的投资回报倍数,你自己觉得追创在哪些方面做的不错?接下来还有哪些可以迭代完善的地方?

雷鸣:过去2年我们取得的相对不错的成绩,最大程度上还是归功于追觅的孵化模式、创业方法论以及可复用的组织管理激励体系。这些孵化项目的成功率天然就比较高,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沿着产业上游也投了一些不错的企业,不管是零部件还是底层算法。

接下来我们自我迭代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去投全球化——我们站在一个中国团队的视角,反向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招一些海外团队,把这方面的能力逐步完善,真正做到“China to Global”。

TGE 在即:MEET48 开启 $IDOL 空投,引领 Web3 娱乐新纪元

Posted on 2025-06-09 11: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全球 Web3.0 首个专注娱乐领域的 AI-Agent 及 AIUGC 创作者及粉丝经济生态社区 MEET48 宣布开启 $IDOL 空投计划,于 2025 年 6 月 9 日 3:00 UTC 正式上线 $IDOL 空投查询页面,标志着其迈入 Web3 娱乐新时代的关键一步。

本次空投已于 5 月 21 日 16:00 UTC 完成资格快照,涵盖与 MEET48 生态产生交互的用户、合作社区、特殊贡献者、Mars Protocol 活跃用户、创作者、「The Mars Audition for Best3 AI-MEME」前三名,以及生态 NFT 持有者。用户届时可通过钱包地址、邮箱或账号 ID 登录空投页面查询领取资格与数量。TGE 后,首次空投将立即开放,有效期为 14 天,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通过空投获得的 $IDOL 可用于参与第一届 Web3.0 全球偶像年度人气总决选(The 1st Web3.0 All-Community Annual Idol Popularity Audition & Ceremony,简称 WIPA) 投票,若用户选择使用尚未解锁部分投票,将视为主动放弃该部分代币的后续线性解锁权利。根据规则,TGE 时将释放 50% 空投份额,剩余部分将自 6 个月后起分 6 期按月线性解锁,详情敬请关注 MEET48 官方 $IDOL 空投查询页面:http://airdrop.meet48.com

 

币安将支持Stratis(STRAX)网络升级及硬分叉

Posted on 2025-06-09 11: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预计将于2025年06月11日18:00(东八区时间)暂停Stratis(STRAX)网络的代币充值、提现业务,以支持其网络升级及硬分叉。此举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

项目方将于区块高度 2,587,200(预计2025年06月11日19:00 东八区时间)进行网络升级及硬分叉。

某交易者在 HYPE 上获利超 3800 万美元,今日套现 470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6-09 10:3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Lookonchain 监测,一位地址为 0xda3c 的交易者在 HYPE 上的总获利超过 3800 万美元。

该交易者六个月前以每枚 4.3 美元的低价购入 121 万枚 HYPE 代币,总投入 520 万美元,目前价值约 4220 万美元。

今日,该交易者已售出 131,137 枚 HYPE 代币,套现约 470 万美元,同时仍有 605,247 枚 HYPE(价值约 2130 万美元)处于质押状态。该交易者在 HYPE 上的总获利超过 3800 万美元。

马斯克转发特朗普言论:加州州长和市长应为其糟糕表现道歉

Posted on 2025-06-09 10:2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马斯克在 X 上发布截图,转发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 Truth social 上的言论。特朗普称,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和市长巴斯应该为他们所做的糟糕表现向洛杉矶人民道歉,这还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洛杉矶骚乱。这些人不是抗议者,而是麻烦制造者和叛乱分子。记住,别戴口罩。

Hotcoin热币交易所即将上线SKATE、AB、SWEAT、CHESS多个交易对

Posted on 2025-06-09 10:2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消息,Hotcoin热币交易所将于6月9日上线以下交易对:

现货交易对

  • SKATE/USDT(18:20 UTC+8):$SKATE是SKATE项目的原生代币,为区块链游戏生态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合约交易对

  • SKATE/USDT(19:00 UTC+8):$SKATE合约交易对,最高支持50倍杠杆。

  • AB/USDT(15:00 UTC+8):$AB是Newton项目的原生代币,专注于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该合约最高支持20倍杠杆。

  • SWEAT/USDT(15:00 UTC+8):$SWEAT是Sweat Economy项目的原生代币,将运动转化为有价值的数字资产,该合约最高支持25倍杠杆。

  • CHESS/USDT(15:00 UTC+8):$CHESS是Tranchess项目的原生代币,为DeFi用户提供收益优化解决方案,该合约最高支持75倍杠杆。

中信证券:中长期内,预计加密货币将受益于逆全球化、去美元化带来的货币化

Posted on 2025-06-09 10:2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加密货币具有较好的隐私性和抗通胀性,自诞生以来成长迅速,并且正在逐步正规资产化。随着加密货币的刚需扩大,形成类似黄金的刚需托底,投机定价的格局。

但短期来看由于货币化不足和边际定价者风险偏好高,加密货币反而投机性更强。中长期内,预计加密货币和黄金都将受益于逆全球化、去美元化带来的货币化。“未来黄金”不必然包含比特币,但大概率有加密货币。短期内加密货币有望受益于特朗普任期内可能的监管放松,但需等待贸易、外交政策的确定性。

「稳定币第一股」创始人:7 年前,我是如何 All in 稳定币的

Posted on 2025-06-09 10:10

作者:律动 BlockBeats

全球第二大稳定币巨头 Circle 在纽交所上市并开启交易,这是继 2021 年的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之后,加密货币行业诞生的第二大原生美股上市公司。4 年前,Coinbase 的上市迎来了比特币的巅峰时刻,而 4 年后,恰好是加密货币一轮牛熊周期的时间,Circle 的上市让大家看到加密货币的全新叙事——稳定币。

简单来说,稳定币就是美元的代币化,同时价值锚定美元,1 代币=1 美元。

稳定币,以及其背后引申出的 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的概念,自今年年初就明显不同于往年,美国稳定币政策和中国香港稳定币政策的利好,叠加以华尔街巨擘贝莱德为代表的华尔街对 RWA 项目的关注,以及一众老钱进军稳定币的现状,让 RWA 和稳定币概念迅速出圈。早先没有那么被看好的 Circle,在贝莱德和木头姐 Cathie Wood 争先恐后抢购 IPO 份额的加持下,IPO 估值一涨再涨,从 54 亿美元,涨到了现在 70 亿美元左右。

比特币白皮书上,对比特币的定义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但现在的比特币,早已成为金融商品,不会有人用比特币做支付,唯一能被用于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现在唯一只有稳定币可以,这才是稳定币真正的想象空间。

而 Jeremy Allarie,Circle 的创始人,在 7 年前,就看到了这一切。

以下是律动 BlockBeats 对 Jeremy 的自述整理。

Web 1.0 时代的「卖铲人」

1990 年,我开始接触互联网,真正让我产生兴趣的是亲身体验到了开放网络、分布式系统、去中心化架构、开放协议和开源软件的力量,我常常把这些称为「互联网的 DNA」。

那段时间我也在关注苏联解体的过程,对这种结构性变革深感震撼,同时开始深入钻研技术,越来越相信:互联网将会改变世界。

到了 1994 年,第一个图形化网页浏览器技术问世。当时我一下子意识到,我们终于拥有一种软件,可以把内容、应用、各种东西在网页中展示出来,这就催生了「Web 作为应用平台」的概念。

于是,我和我的哥哥以及一些伙伴共同创立了 Allaire 公司,推出了 ColdFusion,它是第一个商业化的网页编程语言。

当时虽然有 Perl,还有人会在 Web 服务器上用 C 语言写动态页面逻辑,但 ColdFusion 真正把网页应用开发变得简单易用——只要你有一个点子和大约一千美元,你就可以用它做出一个可在浏览器中交互使用的网页应用。

在 1995 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随着网站、电商、在线内容的兴起,我们搭上了这股浪潮。Allaire 也开发出了一整套工具,全世界有数百万开发者在用我们的软件。

随着市场不断成熟,我们在 1999 年初将公司成功上市。

当时有点「另类」,因为我们是盈利上市的——那可是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大部分公司在上市时都是亏损状态。但我们更像是互联网 1.0 时代的「卖铲人」,为整个行业提供基础工具。

上市后,我们与 Macromedia 合并,后者当时也是打造互联网和内容开发工具的巨头。我在合并后出任这家新公司的 CTO,并开始推动 Flash 的应用发展。它当时是一款非常强大的软件,可以让网页实现更复杂的多媒体呈现和交互体验。

「沙发上的政治经济学家」掉进加密兔子洞

回到我最初接触互联网的契机,我原本是在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注的是各类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的比较,非常感兴趣的是国际经济体系这些宏观议题。然后我因为互联网而兴奋起来,被这些开放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传递与软件分发方式的变革深深吸引。

在 Macromedia 时期,早在 2002 年 3 月(是的,是 2002,不是 2022),我们就在 Flash Player 中加入了无缝播放视频的能力,让视频播放在互联网上变得无处不在。

第一次,任何人都能轻松地把视频嵌入浏览器里。YouTube 的爆发就是建立在这项技术之上——它最早就是基于 Flash Player 实现的。

后来我又创办了一家公司叫 Brightcove。Brightcove 的理念,依旧是基于互联网的底层基因:开放网络、开放协议、分布式系统。

我当时的想法是——能不能让任何公司、任何媒体组织都能直接在互联网上发布视频和电视内容?要知道那可是 2004 年,才刚开始有宽带、刚开始有 Wi-Fi,还没有智能手机,但人们已经在谈「联网设备」的未来了。

很清晰的一点是,我看得见未来是会出现大量联网设备,有 Wi-Fi、有移动宽带,视频传播将被彻底解放。

所以我们打造了一个在线视频分发系统——可以理解为「在线电视平台」。

这是对互联网能力的一次延伸: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真实地实现了当年 Web 1.0 人们所想象的东西,在 Web 2.0 时代终于成真,而 Brightcove 的业务也很成功,最终在 2012 年初成功上市。

为何创办 Circle?

2008 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激发了我内心早年学术时期的思考,我变成了一个「沙发上的政治经济学家」,疯狂阅读各种关于货币本质、中央银行、国际货币体系、部分准备金制度的资料。我一边想「这是怎么回事?」也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货币体系?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构建国际金融体系?

当然,这不是那种你一觉醒来说「我要创办一家颠覆全球货币系统的公司」的事情。当时是 2009、2010 年,那会儿并没有现实可行的路径去实现这些,只是我在不断钻研而已。

但到了 2012 年,也就是 Brightcove 上市不久,我接触到了加密货币,从此一头扎进了这个兔子洞。

Brightcove 时期的 Jeremy Allarie

我本身是做技术和产品出身的人,从技术角度切入这个领域后,我看到了一些令人震撼的事:这是一次真正的技术突破。

有些计算机科学难题被解决了,而且这些解决方案极具力量。第一次,我在笔记本电脑上同步了比特币区块链,并通过它完成了一笔点对点的交易——直接在互联网上,完全依赖开放协议完成的交易。那一刻对我来说就像是 Mosaic 浏览器第一次打开网页的时刻——我心想,「我的天啊,这才是真正缺失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接下来,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越研究越深入,特别是在当时的技术社区中,我们接触到很多人都在讨论:

除了比特币之外,是否还可以在这类网络上发行其它类型的数字资产?今天我们称之为「代币」或「数字资产」。而我本身之前做过虚拟机、编程语言开发等工作,所以也很自然地参与到讨论中:

怎样让这些数字资产具备「可编程性」?

怎样实现「可编程货币」?

怎样构建智能合约?

那时候这些东西还只是餐巾纸上的构想,有些白皮书刚刚出现,但我们非常明确知道这些都会实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于是我们将所有这些想法与另一个问题结合起来: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开放的金融系统?这些思考交汇在一起,成为我脑中唯一在想的事情,我几乎变得痴迷,最后便决定创办 Circle。

我们的初衷是能否为「金钱」创建一个类似 HTTP 的协议?能不能打造一种适用于美元的互联网开放协议?这个协议是开放的、可编程的等等。

这就是我们十年前的构想,如今它已经成真,并且已经成为加密领域真正的「杀手级应用」。虽然构建这个体系花了很长时间,但现在它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尽管依然处在早期阶段。

USDC 的崛起之路

2018 年春天,加密市场经历了一次大幅回调,随后整个行业陷入了严重的寒冬,几乎整个市场都大幅下跌。我们当时那些原本能带来营收和利润的产品,要么变成了勉强收支平衡,要么开始亏损,于是我们开始以极快的速度烧钱。

到了 2019 年,也就是那一轮寒冬的最深处,融资变得异常困难。同时,我们的运营成本已经失控,现金也快要烧光了——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就会面临破产。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在 2018 年 10 月正式上线了 USDC。

一场豪赌

2019 年 DeFi 协议开始大规模接入 USDC,市场也出现了早期的 PMF。虽然那时候市场依旧波动巨大,但技术层面上,以太坊已经成熟到可以真正支撑这些用例了,有了 MetaMask、也有其他相关产品,开发者终于可以开始真正使用这些工具。

尽管当时交易量还很小,但开发者社区对 USDC 的接受度非常高。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也意识到这就是我们公司最初的愿景,这就是我们的核心,这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迅速出售了三项业务——卖掉了 Poloniex 交易所、卖掉了 Circle Trade 场外交易业务、卖掉了面向散户的 Circle Invest 产品,同时也关闭并清算了我们曾经推出的支付应用。

通过出售这些资产,我们获得了紧急所需的资金,并对公司进行了彻底重组。一部分员工被转移到这些被剥离出去的业务中,公司整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到了 2019 年秋天,我们再次处在濒临破产的边缘,但与此同时,USDC 在市场上开始显现出早期的生命力。于是我们做出决定——全力押注 USDC,我们决定将全部精力投入进去,围绕它构建完整的平台,推动它的广泛采用。

这相当于是一次「豪赌公司」的决定,当时 USDC 本身还没有带来任何收入,甚至整个公司基本没有什么收入。但我当时非常坚定地相信,稳定币的时代已经到来,它们最终会成为全球货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且稳定币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最适合的货币架构。

我们当时拥有了正确的产品,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的路径、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拼尽全力去推进它。

这是 USDC 发展中的第一个真正的重大挑战。虽然我们之前也遇到过很多难关,但这个时刻是整个公司存亡的关键时刻。虽然 USDC 那时已经有了早期增长势头,但它还不足以支撑一家规模化的公司。

我们把公司所有资源都转向 USDC,把所有资金都押在这上面。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 2020 年 1 月正式宣布这一战略,当时 Circle 官网的首页彻底改版,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宣传「稳定币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未来」。页面上唯一的操作按钮就是:「获取 USDC」。就这一项,其他所有功能都被移除了。

接着在 2020 年 3 月 10 日,我们发布了 Circle 平台升级,全面升级了 USDC 的账户体系,并推出了一整套新 API,方便开发者将银行、银行卡等支付系统无缝接入,实现 USDC 的入金与出金操作,整个平台都是围绕 USDC 构建的。

而仅仅三天后的 3 月 13 日,全球因为新冠疫情进入封锁状态。有趣的是,其实在我们正式发布前的 2020 年 2 月,USDC 就已经开始增长了。我认为这是因为亚洲市场的用户已经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开始提前做出反应。

那段时间发生了一种非常复杂的交织现象:很多人出于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不信任,开始将资金转入数字美元;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陆续出台大规模紧急刺激政策,试图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防止经济陷入「大萧条」。

于是你看到,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高度协调的超级宽松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市场。人们拿着政府发的补贴支票坐在家里,开始思考「我该怎么用这些钱?」

那一时期,全球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突然加速。

元宇宙的概念就是从那个时间点开始流行的,人们一夜之间全都「线上化」。所有数字产品都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从 Zoom(几乎成了那个时期的代表性公司),到居家健身的 Peloton,再到电商、线上零售、数字支付、线上市场——几乎每一个数字类产业都在那个阶段迎来了五年级别的增长提速。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的采用和数字资产市场也同样进入了爆发阶段。

2020 年夏天被称为「DeFi 之夏」,USDC 也从 2020 年初的 4 亿美元流通量,在一年内飙升至 400 亿美元,可以说是剧烈、爆炸式的增长。

稳定币市值增长曲线

稳定币普及的前提

这些年来,甚至可以说就在一两年前,人们还经常在问:「这个东西要怎么才能实现真正的大规模普及?」而我过去一贯的回答是:我们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当然这里的「我们」不只是指 Circle,而是整个行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推动。

第一个问题是基础设施,也就是区块链网络本身。

我对区块链网络的思考模型是:它们就像是「互联网的操作系统」。我们需要的是性能更高、吞吐量更强的操作系统型区块链网络。过去这几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现在已经步入「第三代区块链网络」时代——即高性能的 Layer1 公链,以及 Layer2 扩展网络。

这意味着可以实现更高的交易吞吐量,而且单笔交易的成本极低,可能低于一分钱,甚至不到一美分。

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之前也说「交易时间低于一秒、成本低于一美分」,现在我们确实已经基本实现了这种状态。这些高性能网络的进展,也正在推动整个生态增长。因为你降低了单位成本、边际成本,同时提高了交易速度——这就像是从拨号上网时代进入了宽带互联网,从 Web1.0 到 Web2.0 的跃迁。

第二个问题是网络效应。像 USDC 这样的稳定币,其实就是一种网络型产品平台,开发者会基于它来构建应用。接入的应用越多,整个网络的实用性就越强,拥有稳定币的用户越多,网络的效用也越大,这样就会形成正向循环。

到了一定阶段,开发者甚至会意识到,如果我做的产品不支持 USDC,那我可能在竞争中就已经落后了。所以说当基础设施升级完成之后,这种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网络效应就开始真正发挥作用了。

接着是第三个问题,也是所谓的「可用性」改善,这其实也与基础设施升级密切相关。还记得两三年前,如果想使用稳定币,要先去某个平台购买,再安装浏览器插件钱包,为了能用钱包,还得先买以太坊,支付昂贵的手续费,然后再把 ETH 转到自己的自托管钱包中,全程七八分钟不说,还特别麻烦,整个流程可以说是完全不符合常理。

那时候如果有人说「谁会愿意用这玩意儿?」其实完全可以理解。

但现在你可以直接通过网页界面或者手机 App 进入钱包系统,整个体验就像注册 WhatsApp 一样,可能只需要一个手机号、一个面部识别或者生物识别码,不需要记助记词,不需要搞一堆复杂的设置。

所有这些变化叠加起来,正在形成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使得稳定币变得更易于被接受和使用。

最后一个终极关卡是政府监管。

最令人振奋的是,现在全球范围内,从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到整个欧洲、英国、阿联酋,再到美国,几乎所有主要法域都在陆续推出相关法律,将稳定币明确为合法的电子货币,并将其纳入正式的金融体系。

这些法律一旦落实,稳定币的使用就会从早期的加密原住民,扩展到更广泛的普通人群。所以我们认为,到 2025 年底,稳定币很可能会成为全球金融系统中广泛合法整合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你可以用 Geoffrey Moore 提出的「跨越鸿沟」理论来看现在的状态:我们就像是正在空中跃过那道「鸿沟」的过程当中,还没有真正落地,也仍有可能失败、坠落。但我相信,我们会跳过去。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我称之为「FinTech 友好型银行」,或者说「新兴数字银行(neobank)」的机构,开始原生地支持稳定币的使用。比如拉美的 NuBank、欧洲的 Revolut,或者像 Robinhood 这样的券商类应用。

当然也包括那些大型加密公司,比如 Coinbase 和 Binance,这两家加起来拥有超过 4 亿用户,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其实已经变成了「金融超级应用」:你可以在里面存余额、领取工资、绑定卡片进行消费,获取和使用 USDC 的流程也变得非常顺畅。

我们确实正在看到一种趋势——人们开始把「美元」作为一种储值单位,但它的底层形式其实是 USDC。

而且现在我们已经在和 Visa 和 MasterCard 展开合作,他们都有项目允许卡片发行机构发行这样一种卡片:表面上是 Visa 或 MasterCard,但实际消费时使用的是稳定币,比如 USDC。

这种模式已经在新兴市场大量涌现,用户通过新银行风格的数字钱包 App 获得一张实体或虚拟卡,这张卡绑定的是他们的稳定币余额。因为很多人希望持有美元,而这些卡让他们可以继续在传统的卡网络中消费,只不过后台清算的方式变成了 USDC。

甚至对于这些卡片发行机构来说,他们向 Visa 或 MasterCard 支付的清算资金,现在也可以直接通过 USDC 来完成。也就是说,USDC 实际上已经被用作金融机构与卡网络之间的清算通道了,这本身就很有意思。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另一边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就是商户收单方也开始加入进来,像 Worldpay、Checkout.com、Nuvei、Stripe 这些公司,正在为商户端提供以 USDC 结算的选项。

今年年初我们看到一个非常酷的例子:Stripe 联合创始人 John Collison 在他们一年一度的大会上,像往年那样做了一个「压轴发布」,他的原话差不多是:「加密回来了,不过这次不是比特币,而是 USDC,是稳定币。」

他当场演示了 Stripe Checkout 产品中的新功能——这个产品允许商户把 Stripe 的支付入口直接嵌入到自己的网站或 App 中。在演示中,USDC 作为支付方式已经与信用卡并列显示,商户可以选择接收 USDC。

Collison 在台上很兴奋地展示了整个流程,还说:「这才是支付该有的样子。」演示里他们用的是 Solana 网络,结算是实时到账,手续费也非常低。

随着稳定币法律地位的逐渐明确,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其视作基础清算层。

比如一个商户可能会说:「我愿意收 USDC,因为我能立刻收到钱,还能省下手续费,对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而在用户这一侧,也有越来越多类型的终端产品涌现——不论是传统银行、新兴数字银行,还是加密超级 App,它们都在打造一种无缝式体验,让用户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完成支付。

还有一件今年早些时候我在推特上提到的大事:iOS 已经开始开放 NFC 给第三方钱包使用。这意味着,Web3 钱包未来有可能支持「刷手机」支付(Tap to Pay),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中装有 USDC 的钱包,在实体商户终端完成支付。

当然,实现这个还需要多方配合,比如支付处理商(Processor)、收单机构(Acquirer)要支持链上交易,钱包开发方要在产品中集成 NFC 功能,还得通过 Apple 的审批。

不过这些都已经在规划中,预计在 2025 年就能看到更大规模的落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发展。

政策环境利好不断

Circle 创立的第一天起的理念就是要站在传统金融体系与区块链新世界之间的交汇点上,而要做到这一点,美国政府早在 2013 年 3 月就已经明确了法律立场:

如果你是一家同时连接银行体系和虚拟货币世界的公司,那你就属于「电子货币传输机构」(money transmitter),你就必须向联邦登记,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反洗钱程序,并且要在每一个有相关法律要求的州申请许可证。

我们是第一家在加密行业中,从起步到取得全套合规许可的公司,我们是第一家在欧洲获得电子货币机构(EMI)许可证的加密公司,也是第一家在纽约拿到所谓「BitLicense」的公司——这是第一个专门针对加密行业设立的监管牌照。在那之后将近一年,只有我们一家持有这个牌照。

我们始终坚持「监管优先」的理念,始终选择走「正门」路线,确保我们有良好且稳健的合规体系。顺带一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合规基础,我们才能实现另一个关键目标:流动性。

什么是流动性?就是你可以真正地创建和赎回稳定币,可以连接真实的银行账户,用法币购买和赎回稳定币。如果你是一家可疑的离岸公司,没人愿意给你开银行账户,那你根本做不到这些。你甚至都不知道你的银行在哪儿。

我们是第一家建立起高质量银行合作关系的公司,也引入了像 Coinbase 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在零售端大规模分发 USDC,让任何一个有银行账户的普通用户都能轻松买入和赎回 USDC。我们还提供机构级的服务。也就是说,从透明度、合规性、监管框架,到实际的流动性,我们都做到了。

在技术创新层面,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协议本身还能做什么。我们把 USDC 看作是一个稳定币网络协议,并一直在思考如何与开发者合作,推动它的集成与应用。这些基本原则,是我们能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我们仍在不断构建,不只是面向美国市场。

在支付型稳定币方面,美国各方其实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支付稳定币法案》在我看来已经相当成熟,众议院有两党支持,参议院的领导层也有积极参与。我们也看到了来自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包括白宫、财政部和美联储。这个议题已经被政府列为几年来的优先事项之一。

(译者注:美国参议院于 5 月 19 日以 66: 32 通过了《2025 年美国稳定币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GENIUS Act)的程序性投票,试图为美元挂钩稳定币提供联邦监管)

很多关键问题,比如如何在支持私营创新的同时确保金融安全性和稳健性,美联储应该如何发挥核心作用(确立美元稳定币的标准),还有如何为各州发行人和监管者提供路径,类似于现在的「双轨银行系统」——你可以是州特许银行,也可以是联邦特许银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推进中。

金融体系本身就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能源系统是高度监管的,交通运输系统是高度监管的,航天系统是高度监管的,药品生产也是高度监管的。其实社会上大多数关键技术或基础设施,都在密集监管之下。

软件行业过去三十年可能是个例外,它几乎没什么监管。但现在如果你在做一些特别大、特别前沿的事情,比如人工智能、硬件结合自动驾驶,或者你正在搭建一个全球性的数字货币系统——这些领域已经开始与那些传统的高监管行业产生交集,而且它们对社会有着极大的潜在影响,这种情况下受到监管是合理的。

我并不认为「只要是创新就不该被监管」。如果某件事变得对整个社会极其重要,那它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契约精神和社会责任框架,这是现实存在的制度。监管有轻有重——比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就远比某个地方社区银行受更多监管。

所以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将来变得系统性重要,那么不仅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和其他国家政府的关系也会随之改变。当然,这些都是未来很遥远的事情,眼下还谈不上。

我们现在真正关注的,是如何实现我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构想,是如何让「开放、可编程、可组合的货币」成为现实。我们希望这种创新能真正落地,而不是被扼杀。而要做到这点,其实也需要政策制定者和政府给予更多的创新自由空间——就像互联网在其他领域曾经获得过的那样。

Circle 的商业模式

我相信 Circle 是史上最透明的金融机构之一。如果你观察一家银行、保险公司,或者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你会发现它们并不会实时公开产品运作情况,也不会每天披露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数据,而这些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这具体是怎么做到的?首先,当我们收到美元后,在铸造 USDC 之前,这些美元会被预先存入储备账户。这些储备资金是根据法律要求,为客户利益而设立的隔离账户。法律和监管规定我们必须将这些资金隔离开,且只有在完成隔离之后,才能发行电子货币工具,资金的所有权归属于客户。因此,从法律、监管到实际操作,我们都严格遵守。

如何保证储备安全

那么,这些储备由什么组成呢?现在储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目前约 90% 的储备存在名为 Circle 储备基金(Circle Reserve Fund)的账户中。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希望任何想了解 USDC 的人,都可以在一个受到监管的结构中清晰看到这些储备的构成。因此,我们与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合作,设立了 Circle 储备基金。

这个基金本质上是一个政府债券基金,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政府货币市场基金,其唯一目的是持有 USDC 的储备资产。它是以证券形式发行的,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并设有独立审计和独立董事会。

该基金的全部资产对外完全透明,每天更新。如果你在网上搜索「USDC」,可以进入贝莱德官网,清楚看到每一张国债的面额、购买时间和到期时间。所有国债的到期期限都在 90 天以内,都是极其流动、价格稳定的美元资产。

同时还有通过「隔夜国债质押回购」形式存在的资产,由全球最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提供担保,本质上也等同于国债资产。

因此,这个储备结构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可见、透明的。任何熟悉市场流动性和金融资产的人都会告诉你:如果我们需要在 24 小时内赎回全部资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另外大约 10% 的储备,基本上是以现金形式存放在若干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也就是俗称的「大而不倒」的银行。目前全球这样的银行大约有 50 家,像摩根大通(JPMorgan)这样的机构。我们已经公开披露了其中一些合作银行。这些银行由于体量庞大、信誉稳固,实际上享有政府的隐性背书。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支持机构客户进行 USDC 的创建和赎回。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开展这些业务,正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受监管的公司。全球各地的银行和监管机构因此愿意让我们进入本地市场运作。

我们目前在新加坡、欧洲已经获得监管许可,也正在与日本等地合作建立合规的分销渠道,这意味着机构可以在新加坡银行系统、香港银行系统、巴西银行系统、美国银行系统和欧洲银行系统中开设账户并创建或赎回 USDC。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拥有银行账户,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可以创建和赎回 USDC,资金流转会直接进入前述的储备结构中。

所以,从本地银行系统的操作层面看,你具备创建与赎回的流动性;从底层储备资产看,你拥有全球最流动、最稳健的资产支撑;同时还有一个由公众注册、每日披露的储备基金结构,叠加全球监管机构的监管机制。

Circle 的未来计划

你应该还记得,在 iPhone 出现之前,市面上有大概 17 个不同的移动操作系统:Symbian、Windows Phone、Palm、BlackBerry,还有 NTT Docomo 那些系统——各种各样,每家公司都在拉开发者入驻、争着上自己的手机系统、做分发。

说实话,那些系统体验都很糟糕,根本不行。你去参加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看到一堆人在展示他们基于 Symbian 开发的东西,结果却是一堆垃圾。

所以我想说的是,某种程度上,如何保证储备安全——虽然这些系统从架构上看很先进,但实际上用起来体验都很差。

它们更像是一套操作系统,正在竞争生态、开发者资源、功能友好性等等。但我要非常明确地说:我们还没有迎来区块链的「iPhone 时刻」。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区块链网络不只承载金融交易的世界。

它还应该支持社交、游戏、内容、知识产权、AI 数据的溯源、AI agent 的交易流、零售级规模的应用、大众使用的数字通证等等——而现在这些都还做不到。吞吐量不够,系统撑不住,基础设施还没有可扩展性。

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的是达到每秒百万级别交易处理能力的网络,这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软件工程师的开发体验、用户体验这些方面也都还很早期。

我回顾自己过往在平台软件、开发者工具和用户体验领域的经历,会觉得我们现在还没完全准备好。当然,我同意一点——我们已经非常接近了。

但即使我们真的有了一个「点击即通」的区块链平台,我认为在它之上还会不断叠加新层级、出现更多网络。

你可以预见会有一段时间是这样一个状态:比如你是一家亚洲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 5 亿用户,你现在想为这些用户引入数字代币、稳定币、智能合约。你一旦开放使用,当前市面上所有基础设施都会直接崩溃——根本承载不了这么大的流量。

但你可以想象,有朝一日,这种模式会像 AWS 的「虚拟私有云」(VPC)一样演进,出现一类类似「专属区块链」,组成一种链与链互联的网络模型,来支撑大规模扩展。这本质上会带来更多「碎片化」,但也意味着更多基础设施的发展。

作为 Circle,我们的目标是确保 USDC、EURC、CCTP(跨链传输协议)、Gas 费用抽象化等稳定币网络协议可以在这些环境中被轻松调用——对于用户和开发者来说,不需要操心背后复杂性。

所以不论未来支持的是 15 条链,还是 50 条链,我没法告诉你具体数字,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会继续拓展、部署和发布稳定币基础设施,支持更多区块链网络。

至于「iPhone 时刻」何时真正到来,或是何时进入边际效益递减阶段,我也不知道。

说到货币,我们目前已经推出了 USDC 和 EURC。我不能说我们未来一定会发行更多币种,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国家,稳定币监管法规都在陆续落地,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稳定币项目开始上线。

我认为到了 2025 年,你会看到像墨西哥比索、日元、澳元、英镑等法币稳定币出现得越来越多。而我们 Circle 并不需要去做所有这些币种的发行方,真正需要的是有合规、优质的本地团队,用我们建立的基础设施来发行这些稳定币,从而实现很好的跨币种互操作性,让应用可以在不同币种间轻松接入和使用。

每一个币种的发行都很复杂,背后涉及大量法律与监管问题,还要考虑当地央行的偏好、市场接受度等等。

我们也会评估市场规模,比如这个币种的市场到底有多大,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重点。

我们真心相信,在这个「互联网金融系统时代」,美元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而美元稳定币(USDC)将是其中的核心。所以我们的主要精力肯定还是会放在这上面。

与此同时,我们当然也想在全球不同市场打通入口和出口、建立互联互通,这一点我们会持续推动,也非常乐见其他项目的发展。

但从商业或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我们并不认为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做所有这些非美元币种。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央行的角度,还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其实都有一个叫做「中性利率」的概念。这个利率既不属于宽松,也不属于紧缩。

我们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零利率下限」时代,当时为了对冲危机,还伴随着政府债务的货币化。后来因为通胀飙升,央行又做出强烈的紧缩反应。利率政策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周期性循环。

但不管是「名义利率」还是「中性利率」,本质上都围绕一个目标区间在波动。有些经济学家现在认为中性利率可能在 2.75% 到 3% 左右——这个水平既不会对经济形成压制,也不会过度刺激。

所以,无论你是央行还是银行,高利率其实并不意味着「好」。当然,银行或我们这样的机构,账面上可能因为储备资产利息收入上升而受益一些,但整体上来看,这种环境是紧缩的——经济活动减少、资金流动速度下降、资本投资放缓、风险偏好降低。

而当利率下降时,确实,我们所持有的储备资产利息收入也会下降,这是客观事实。但与此同时,资金变便宜了,流动性增强,资本投资增加,经济运行加快——这对于风险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创业活动,都是好事。而这些也都会反过来促进稳定币的使用和增长。

我们已经经历过宽松周期,也经历了紧缩周期。接下来可能是一个更温和的周期,我们还无法预测。但我们始终认为:

一方面有宏观经济的力量在起作用,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比如全球经济走向、央行决策;

但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构建了一个平台网络,有用户增长飞轮、开发者生态飞轮,我们正在打造一种高度实用的数字货币形态,也在打造一个强大的开发平台——这个系统本身具备内在的增长逻辑。

今天,全球「合法电子货币」的总体市场规模是超过 100 万亿美元。我认为,其中的一个子集——以美元稳定币、欧元稳定币为代表的稳定币市场——将会不断扩大,不管利率是高还是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整个稳定币的总规模才区区 1600 亿美元(现在超 2000 亿),占比仅为 0.16%。这显然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

如果你认同「互联网级别的效用」曾经如何重塑媒体、通信、出行、软件分发,那么你也会相信,互联网货币这种新形式,未来也可能具有同样的变革性。

如果一切顺利,或许在未来 10 到 20 年内,我们可以看到 全球有 10% 的货币变成像稳定币这样的形态。这听起来不夸张——因为互联网产品要做到 10% 的渗透率,确实需要十几年、几十年,但也确实会改变世界。

我们希望 Circle 能成为这场变革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美元指数DXY失守99,日内跌幅0.22%

Posted on 2025-06-09 10: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元指数DXY失守99,日内跌幅0.22%。

澳大利亚 Monochrome 现货比特币 ETF 的 BTC 持仓升至 675 枚

Posted on 2025-06-09 10: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披露,澳大利亚 Monochrome 现货比特币 ETF(IBTC)披露截至 6 月 6 日持仓量已达到 675 枚比特币,持仓市值约为 1.07 亿澳元。

美联储迎来新任监管主管,最后的鹰派堡垒要松动了?

Posted on 2025-06-09 10:05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近日,美国参议院以 48 票赞成、46 票反对,通过了米歇尔·鲍曼(Michelle Bowman)出任美联储负责监管事务副主席的提名。这位来自堪萨斯州的共和党人将接替 Michael Barr,担任美联储监管领域的最高职务,未来将直接负责对稳定币发行方和涉加密机构的监管。

Michelle Bowman 其人:从理事到监管负责人

Michelle Bowman 出生并成长于堪萨斯州,拥有堪萨斯大学广告与新闻学学士学位,以及沃什本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博士学位,是纽约州注册律师。早年间,她曾在美国国会担任多个职务,先后服务于参议员鲍勃·多尔办公室,并在众议院交通与基础设施委员会、政府改革与监督委员会担任法律顾问。2002 年起,她进入联邦政府行政系统,出任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国会与政府事务主任,随后又担任国土安全部副助理部长及政策顾问,为首任国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Tom Ridge)提供政策支持。

在联邦政府工作后,Bowman 前往伦敦创办并经营一家政府与公共事务咨询公司,随后于 2010 年返回家乡,加入堪萨斯州的 Farmers & Drovers Bank,担任副总裁长达七年,深入了解社区银行的运作现实。2017 年,她被任命为堪萨斯州银行事务专员,负责监管全州的银行机构,并于 2018 年进入美联储理事会。

在美联储任职期间,Bowman 以关注中小银行、强调监管与创新平衡而著称。她多次公开强调,应避免将银行监管工具用于实现与金融无关的政策目标,呼吁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作为监管副主席,她将主导稳定币、加密资产、金融科技企业的准入与监管政策,被视为美联储立场可能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

她曾多次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提出质疑,也警告过稳定币在缺乏明确规则下可能带来的风险。在 4 月的听证会上,米歇尔并未明确说明自己在加密资产方面的政策倾向。

美联储负责监管事务副主席职位设立于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目的是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责分开。在上任后,米歇尔将在加密业务准入、稳定币规范等方面拥有直接影响力。其也在近日表示,美联储将重新制定针对国内最大型、最复杂银行的监管规则,透露美联储将很快启动多个旨在放宽要求、简化监管的项目,涉及多个长期被银行业诟病的监管领域。

或推动监管态度转变

在美国加密监管环境整体转暖的背景下,美联储一直是最谨慎的那个。历史上美联储与财政部的 OCC 和 FDIC 一起,限制了加密公司获得银行服务的渠道。即使在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后,美联储仍然对加密货币保持警惕态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曾表示,国会应该推进「围绕加密货币的更大监管框架」,以应对稳定币的潜在风险。这种谨慎立场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开放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最近美联储放松了一些限制,但整体监管环境仍然模糊不清。

4 月,美联储委员会发布公告表示,将撤销此前针对银行加密资产和美元代币活动的指导意见,并调整相关预期,以确保与不断变化的风险保持一致,同时进一步支持银行体系创新。具体措施包括撤销 2022 年监管信函,不再要求州立成员银行提前通知加密资产活动,改为通过常规监管流程监测;撤销 2023 年关于州立成员银行从事美元代币活动监管非反对流程的信函;联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货币监理署,撤销 2023 年联邦银行监管机构发布的两项关于银行加密资产活动和风险敞口的联合声明。

Michelle Bowman 过去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监管不应成为银行服务「关门」的理由。她认为监管部门不应利用规则去排除合法企业获得金融服务,尤其不应该服务于无关的政策目标。此番言论正好回应了加密行业长期以来对「去银行化」的不满。

在确认听证会上,米歇尔承诺通过务实的监管方法促进安全稳健的银行体系,建立透明和量身定制的银行监管框架来鼓励创新。这种务实和鼓励创新的表述在前任 Michael Barr 的严格监管风格下并不常见。从目前表态来看,她基于证据的监管方法有望改善加密公司的银行准入,并为稳定币引入平衡的监管,这与美联储此前的谨慎立场形成对比。

政策转变正处关键期

从特朗普政府的整体政策取向来看,米歇尔的任命只是加密友好政策的一部分。参议院农业委员会计划在 6 月 10 日考虑特朗普提名 Brian Quintenz 担任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的提名。

但监管政策的改变依旧需要时间也要考虑国会和其他监管机构的态度。美国稳定币监管目前由多个机构分别管辖,造成了混乱和复杂性。GENIUS 法案试图建立联邦框架,同时允许州监管法规继续存在。共和党人的努力旨在限制美联储对稳定币发行者的管辖权,而民主党人则主张更广泛的监管,包括对非银行发行者的监管。这种不一致性凸显了对统一监管方法的迫切需求,Bowman 或将在这个分化的监管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决定美联储如何有效地与稳定币市场互动和指导。

总的来看,Michelle Bowman 的任命确实可能让美联储这个最后的鹰派堡垒出现松动。在美国整体加密环境已经相当友好的情况下,美联储态度的改变可能会消除行业发展的最后障碍。但具体的政策效果如何,还需要观察她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特朗普:决不允许国家撕裂,不会重蹈拜登任内的覆辙

Posted on 2025-06-09 10:0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6月8日下午在新泽西州换乘“空军一号”登机前对媒体表示,洛杉矶存在“暴力分子”,“还冲执法人员吐口水、投掷东西”,但他们“吐口水就得挨揍”,“他们休想逍遥法外”。当被问及是否计划向洛杉矶派遣军队时,特朗普回应称,“我们将在各地部署军队,绝不允许国家被撕裂,不会重蹈拜登任内的覆辙。”特朗普同时警告称,阻挠非法移民驱逐行动的加州官员将面临指控。

美联储任命 Michael Horowitz 担任新一任监察长,负责内部监督

Posted on 2025-06-09 10:0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联储近日宣布,迈克尔·霍洛维茨(Michael Horowitz)将出任美联储新任监察长。霍洛维茨接替自 2011 年起担任该职并于今年4月退休的Mark Bialek。作为美联储监察长,他还负责对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进行独立监督。他此前的职务是司法部监察长(IG)。美联储的监察长是由主席挑选的,这在政府监管机构中不同寻常。一些参议员认为,这种安排使监察长无法对美联储进行真正的监督,他们已提出立法,要求由总统来挑选监察长,然后经参议院确认。在美联储内幕交易风波后,美联储监察长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该机构负责评判一些联储官员的交易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Sonic Labs 空投第一季即将结束,参与 Shadow 将获得刷分机会

Posted on 2025-06-09 10:0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消息,Sonic Labs 空投第一季即将结束,用户仍可通过其生态内项目 Shadow Exchange 获得奖励并为第二季空投追加积分。

据悉,凡持有 $SHADOW 和 $x33 的用户即可获得被动 Sonic 积分,同时,Shadow 提供多种高 APY 高倍率流动性挖矿池,用户也将通过参与其流动性质押挖矿获得空投积分。

第二季空投将紧随第一季结束后启动。

Defi App:HOME 代币空投比例将从 5% 提升至 10%

Posted on 2025-06-09 09: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Defi App 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其已完成社区投票,并将空投比例从 5% 提升至 10%。

此前消息,币安 Alpha 将上线 HOME, 符合条件的用户可领取空投。

新加坡加密监管新规:加密资产服务商该何去何从?

Posted on 2025-06-09 09:49

撰文:曼昆

新加坡 Web3 天堂地位迎来新考验

新加坡,这个被誉为「亚洲 Web3 天堂」的金融中心,凭借零资本利税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多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的加密资产服务商和 Web3 创业者的首选地。2024 年 10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针对数字代币服务监管新规发布了细化征求意见稿,预示着监管政策的收紧;而 MAS 在 2025 年 5 月 30 日发布的新规回应文件更是激发了加密行业对于是否需要「撤离」新加坡的热烈讨论,那么在新加坡运营的加密资产服务商——特别是那些向境外客户提供服务的主体到底何去何从?

新规核心:监管再升级

早在 2022 年新加坡就通过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其中第九章专门针对数字代币服务(DTS)设立了监管框架,此框架涉及各种虚拟资产和加密资产业务,比如:

  • 加密资产与法币兑换

  • 机密资产转移支付

  • 加密资产托管服务

但彼时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并未严格限制新加坡注册主体为海外用户提供服务的行为,配上税收优惠政策,大量 web3 项目方落地新加坡,将服务辐射至全球范围。而到了 2024 年 10 月,监管框架进一步细化,MAS 在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在新加坡注册的主体,即便是为海外客户提供加密服务,也需要 DTSP 牌照。随着 2025 年 5 月 MAS 发布的征求意见回复,更具体的时间表也出来了:新的监管方案将正式于 2025 年 6 月 30 日落地。MAS 的意图很明显:野蛮生长的日子结束了,想留下来玩,就得守规矩。

为什么新加坡要这么做?

大家可能会问:新加坡不是一直对加密行业很友好吗?怎么突然变脸了?其实,这不是「变脸」,而是新加坡一贯实用主义风格的延续。新加坡作为最早一批开始监管加密行业的司法辖区,它的风格是避免「一刀切」策略,先给予行业一定空间,监管紧密关注的同时与行业共同发展,不断探索监管政策和方法的升级迭代。

过去几年,新加坡的宽松政策除了成功吸引大量加密项目落地,但也带来了副作用:

1. 牌照滥用:DTSP 牌照本是合规的通行证,但一些机构却拿它玩「擦边球」,部分项目方利用牌照包装自己,吸引投资或掩盖不合规操作。

2. 电信诈骗:电销诈骗一直是加密行业的毒瘤。一些不法分子以新加坡为基地,通过电话或社交媒体推销「高回报」加密产品,或者诱导客户购买不知名代币,推销虚假的「托管服务」,然后卷款跑路。

3. 灰黑产和犯罪滋生:一些非持牌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匿名」服务,不法分子借机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另有加密项目将来源不明的资金伪装成合法收益,严重扰乱金融秩序。

这些乱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加密行业发展,也损害了行业乃至新加坡的声誉;MAS 在 2024 年更新《国家反恐融资战略》时,也将 DTS 服务提供商的恐怖融资风险等级从「中低」提升至「中高」。MAS 已经从种种现象中意识到监管政策收紧的必要性,至此,新规的目标就很清晰了:

1. 淘汰「小散乱」:提高合规成本,迫使容易被不法行为滥用的「小平台」退场;

2. 留下「大玩家」:鼓励资金雄厚、合规能力强、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和稳定服务的机构留下;

3. 引流传统资金:让银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和用户更放心地进入 web3 领域。

换句话说,新加坡不是要赶走加密行业,而是想让它可持续发展,而非不法分子的「避风港」。

对行业主体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你是加密资产服务商,新规的影响得看你的业务模式。具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情况 1:非持牌机构在新加坡本地办公,服务海外客户

例如在新加坡设立了注册实体,雇佣员工为海外客户提供加密资产兑换服务。在新规生效后,得赶紧申请 MAS 的 DTSP 牌照,否则业务就得停摆。

情况 2:个人在新加坡,远程办公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

如果你是个「数字游民」,远程办公,只服务海外客户,情况稍微复杂。

1. 若与海外注册主体签约,MAS 目前的态度是:如果个人是向新加坡境外提供服务的外国注册公司的雇员,该个人作为其在外国注册公司就业的一部分所从事的工作是不会触发许可要求。

2. 若仅为个人身份(例如 KOL、项目顾问等),MAS 目前的态度是:如果个人位于新加坡并从事向新加坡境外人员(即个人和非个人)提供数字代币服务的业务,则该个人需要申请许可。

* 需要注意的是 MAS 针对此类场景的规定表述比较宽泛,不同个案可能会有不同的认定结果。

情况 3:主体注册在新加坡,实际运营在海外

如果只是挂着新加坡的「公司壳」,实际业务和服务对象都在海外,新规可能影响不大。

但也无法完全排除风险:MAS 可能会追查实际运营地,如果发现在新加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例如实体办公场所或者架设了服务器),还是得持有 DTSP 牌照。

情况 4:面向新加坡本地客户提供服务

这个场景无需赘述,不管新规怎么变,针对新加坡居民提供加密资产服务的,早就得持牌经营。新规只是进一步锁死了跨境服务的漏洞。

合规建议:三步走稳住阵脚

面对即将生效的新规,web3 机构和从业者要抓住关键并行动起来。以下是三条实操建议,帮你应对变化:

1. 摸清业务的底

先搞清楚业务模式属于哪一类,到底需不需要牌照。

2. 提前准备牌照申请

如果决定留在新加坡发展,尽早准备 MAS 的 DTS 牌照申请。

3. 考虑迁移选项

如果合规成本太高,不妨看看其他地方,比如亚洲其他国家甚至是欧洲或者中东地区。

机遇与挑战并存,别被新规吓跑

新加坡的加密监管新规,看似是给行业套上了「紧箍咒」,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是个机会。对于实力和预算比较充足的大机构来说,合规化可能是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加密市场的必经之路;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机构和团队,及时调整策略、找准定位,也能顺利找到合规转型的机会。

分析:比特币财库公司债务风险被夸大,大部分债务在未来 2 年以上才会到期

Posted on 2025-06-09 09:4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Galaxy Digital 研究主管 Alex Thorn 发文表示,关于比特币财库公司及其债务可能成为问题的担忧被夸大了。他指出,从整体规模来看,这些公司的债务规模并不大,且大部分债务在未来 2 年以上才会到期。

根据 Galaxy Research 的数据图表显示,截至 2025 年 5 月,2024 年 7 月到期的 6.5 亿美元、2024 年 9 月到期的 5 亿美元以及 2025 年 2 月到期的 10.5 亿美元债务已经成功偿还。

数据还显示,大部分比特币财库公司的债务将在 2027 年至 2030 年间到期,包括 2027 年 12 月的 10 亿美元、2028 年 3 月的 20 亿美元以及 2028 年 6 月的 36.5 亿美元(为最大单笔金额)。这些数据涵盖了包括 Strategy、Marathon、Riot、Semler Scientific、Marathon Holdings 和 H100 在内的多家公司,统计时间截至 2025 年 5 月 27 日。

某新建钱包斥资 192.6 万美元买入 118.6 万枚 KTA 代币

Posted on 2025-06-09 09: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一个新创建的钱包花费了价值 192.6 万美元的 ETH 购买了 118.6 万枚 KTA 代币,平均购买价格为 1.62 美元。

 

过去一周跨链桥资金流动:Arbitrum 净流入 1.62 亿美元,以太坊净流出 1.23 亿美元

Posted on 2025-06-09 09: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根据 DefiLlama 数据显示,Arbitrum 跨链桥净流入资金达 1.62 亿美元,位居所有公链之首。其次是 Bsc 和 Unichain,净流入资金分别为 6847 万美元和 4370 万美元。

以太坊、雪崩和 Bera 分别净流出 1.23 亿美元、8007 万美元和 6449 万美元。

纳斯达克申请将 XRP、SOL、ADA、XLM 添加至加密货币指数

Posted on 2025-06-09 09:2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Cryptotimes 报道,纳斯达克于 2024 年 6 月 2 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 19b-4 规则变更申请,拟将 XRP、SOL、XLM 和 ADA 纳入数字资产基准指数。

该提案旨在允许 Hashdex 纳斯达克加密指数美国 ETF(NCIQ)从现有的纳斯达克加密美国结算价格指数(NCIUS)转向更广泛的纳斯达克加密指数(NCI)。纳斯达克近期更新了 NCIUS,除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外,新增了四种加密货币。

目前,NCI 包含 9 种加密货币,若 SEC 批准该申请,ETF 将获准投资所有这些币种。SEC 将于 2025 年 11 月 2 日前做出最终决定。

币安 Alpha 昨日交易量达 20.4 亿美元,续创历史新高

Posted on 2025-06-09 09: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Dune 用户 @pandajackson42 的数据面板,昨日 Binance Alpha 交易量达 20.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5 月 Dapp 报告:日活钱包数增长 8%,NFT 交易量上涨 40%

Posted on 2025-06-09 09:19

撰文:DappRadar

编译:Felix, PANews

2025 年 5 月是 Dapp(去中心化应用)行业的转折点。随着用户活跃度上升、DeFi 强势回归以及 AI 在 Web3 中地位的巩固,该生态系统呈现出稳定和成熟的迹象。从市场复苏到基础设施升级以及用户偏好的转变,5 月凸显了 Dapp 如何在长期实用性方面不断发展,而不仅仅体现在炒作周期上。

要点:

  • 5 月日活跃独立钱包数(dUAW)达 2500 万个,增长 8%,表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态势。

  • DeFi 总锁仓价值(TVL)增长 25%,达到 2000 亿美元,这得益于以太坊价格上涨 40% 以及 Hyperliquid 2440 亿美元的交易量。

  • NFT 交易量增长 40%,达到 2.8 亿美元,交易笔数增长 35%,主要由以太坊、Abstract 和与 Telegram 相关的域名推动。

  • AI dapps 的日活跃用户钱包(dUAW)达到 480 万个,增长 23%,在用户参与度方面与 DeFi 和游戏领域不相上下。

  • 因 Web3 漏洞而损失 2.75 亿美元——为一年来损失第三多的月份,超过了 11 月至 3 月的总和。

1. 2500 万 dUAW 标志 dapp 健康增长

5 月份,dapp 明显展现出乐观的复苏迹象,dUAW 增长 8%,达到 2500 万个。这一增长与整体市场情绪相符,并得益于 DeFi 和 NFT 活动的复苏,以下章节将对此进行探讨。

本月有三个领域表现突出,持续且显著增长:

  • AI DApp 增长 23%,dUAW 达到 480 万

  • 社交 DApp 增长 21%,dUAW 达到 430 万

  • NFT DApp 增长 9%,dUAW 达到 390 万

这些增长不仅表明各领域的吸引力在提升,还促进了更均衡的生态系统发展。当下正见证 AI、DeFi 和游戏类 DApp 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各自在用户活跃度中所占的份额相对接近。

除了 AI、DeFi 和游戏领域的用户活跃度上升之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趋势是「信息金融」(InfoFi)——即 Web3 领域中数据和信息的金融化。尽管 AI 持续吸引主流关注,但 InfoFi 正悄然构建去中心化堆栈的新一层。这一趋势使得用户、协议和 AI 代理能够买卖、质押、借出或借入数据、洞察和模型,并通常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溯源、透明度和货币化。就像 SocialFi 重新定义用户参与度一样,InfoFi 正在为数据成为活跃的金融资产搭建基础设施。

用户参与的多样化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个健康成熟的 dapp 生态系统意味着多个垂直领域能够同时蓬勃发展,这不仅体现在炒作周期中,更体现在持续的实用性、社区采用和平台演进中。

尽管 AI 一直是各行业的主流话题,但链上数据如今也证实了这一热潮。随着 AI dapps 在日活跃钱包方面与 DeFi 和游戏不相上下,从生产力工具和代理到社交和营销工具,AI 正融入区块链体验中。

五月链上活动表明 DApp 生态系统更加强大且多元化。随着用户关注度在各领域分布得更加均匀,以及 AI 等新兴技术的进一步融合,Web3 的格局正朝着更强大、更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不断演进。

2. 按 UAW 排名的热门 DApp:从模因热潮到实用驱动的增长

5 月的用户参与模式显示,从投机热潮逐渐转向更注重实用性的 DApp。尽管 4 月由 Pump.fun 等平台引领的模因币热潮吸引了大量关注,但这种势头似乎正在降温。截至 5 月,Pump.fun 已从其活动高峰下滑,这表明至少目前模因币交易可能已达到饱和点。

相比之下,DeFi DApp 的独立活跃钱包(UAW)显著增加,尤其是在 Uniswap V2 上,它继续受益于 Base 上的强劲活动。5 月 4 日,Uniswap 宣布与 Soneium 集成,这是一个重大进展。此举不仅丰富了 Uniswap 的 L2 存在,还开启了将 DeFi 与娱乐和消费科技融合的新篇章。

在游戏领域,World of Dypians 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月度活跃用户数一直名列前茅。其沉浸式的世界构建和忠实的玩家社区,正成为长期吸引玩家的关键因素,而这一类别通常都面临着玩家兴趣难以持久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 AI 与社交领域,SubHub 通过将个性化的 Web3 通信与 AI 增强的交付基础设施相结合而获得了发展动力。SubHub 定位于消息传递、钱包和智能定位的交汇处,它象征着 AI dapps 正开始建立忠实的用户群,而不仅仅是追逐炒作周期。

5 月份热门 DApp 的表现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虽然投机性炒作可以快速推动用户激增,但长期留存越来越依赖于实用性和平台创新。无论是基于 AI 的通信、底层游戏互动,还是基于 L2 的 DeFi 扩展,如今排名上升的 DApp 不仅为用户提供投机性,还提供了易用性和功能性。

3. DeFi 崛起:TVL 攀升 25%

DeFi 在 5 月份延续了上升趋势,TVL 增长了 25%,使该行业的总规模达到约 2000 亿美元。此次复苏与整体市场上涨密切相关,尤其是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以太坊价格飙升 40%,这两者都显著提升了 DeFi 资产的估值和流动性深度。

所有主要 DeFi 生态系统的 TVL 均有所增长,这表明投资者信心重振,链上活动也更加活跃。其中,一个项目尤为突出。

本月表现突出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其交易量达到 2440 亿美元,占据了币安约 10% 的市场份额。凭借这一表现,Hyperliquid 的排名如下:

  •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排名前五

  • 所有区块链网络的总锁仓量排名前十

  • 这标志着链上衍生品协议与主要中心化金融 (CeFi) 参与者直接竞争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表明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和衍生品正在走向成熟。

除了各项指标之外,5 月还有几项重要的更新和政策举措影响了 DeFi 的发展:

以太坊的 Pectra 升级

此次备受期待的硬分叉带来了两项关键改进:

  • EIP-7702:引入账户抽象,为普通钱包提供类似智能合约的功能,包括批量交易和 Gas 费赞助。

  • EIP-7251:将验证者奖励上限从 32 ETH 提高到 2048 ETH,允许机构质押者获得复合质押奖励,并提高资金效率。

XRP Ledger 推出 EURØP 稳定币

Ripple 推出了 EURØP,这是一种与欧元挂钩的稳定币,完全符合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这使其成为首个符合 MiCA 规定的主要稳定币,标志着 DeFi 合规监管进入新阶段。

美国 GENIUS 法案取得进展

美国参议院以 66 票赞成、32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由两党共同制定的 GENIUS 法案的终止辩论动议,该法案旨在推动联邦对稳定币发行人的监管。该法案的进展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冗长辩论,表明华盛顿的监管势头正在增强。

韩国考虑批准加密货币 ETF

韩国执政党承诺将批准加密货币现货 ETF 并放宽银行对交易所的限制,此举可能显著提升加密货币在亚洲高度活跃的散户市场的可及性。

随着 DeFi 基础的重建,协议层面的升级、监管的清晰度以及市场的增长,预示着 DeFi 将拥有更加成熟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尽管风险依然存在,但 2025 年 5 月的表现证明,DeFi 在基础设施和机构相关性方面都在不断发展。

4. AI 在 Web3 中的发展势头不断增强,公众呼吁实现去中心化智能

AI 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其对 Web3 的影响愈发显著。随着各行业竞相将 AI 融入其中,由 AI 驱动的 dapps 在去中心化生态系统中稳步发展。因此,这并非只是炒作,而是一种趋势,反映出社会正朝着开放、用户自主的技术转变。

本月表现最佳的 AI dapp 总体上保持稳定,凸显了早期市场领导者的强大持久力。

榜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晋者是 SubHub,这是由 Dmail 开发的一款采用 AI 增强技术的 Web3 通知和营销平台。它旨在优化项目与受众的互动方式,通过钱包地址和去中心化标识符(DIDs)实现个性化消息传递。SubHub 定位于 AI、通信和社交 DApp 的交汇点,反映了随着用户对传统中心化营销模式感到厌倦,对自主、有针对性和去中心化的推广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

SubHub 将智能消息传递和基于钱包的定向功能相结合,也强化了社交和 AI DApp 日益融合的理念,从而在 Web3 基础设施的多个层面上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

除了 DApp,本月 AI x 区块链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 ThinkAgents.ai 发布了开源的「Think Agent Standard」,这是一种用于在去中心化网络中部署自主代理的协议,朝着可互操作的链上 AI 迈出了一步。

  • Tether 宣布进军 AI 领域,计划推出一个去中心化 AI 平台,将点对点通信与加密原生集成相结合。

  • Assisterr(Solana)以 7500 万美元的估值筹集了 280 万美元,用于支持小型语言模型 (SLM) 的无代码部署——提供可组合的 AI 工具,且无需繁重的开发成本。

  • Donut Labs 获得了 7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用于构建首个「代理」Web3 浏览器,将 AI 功能与加密钱包和 DEX 相结合。

  • 全球交易所 BingX 在其「AI 演进」路线图中承诺三年内投入 3 亿美元——将 AI 整合到其交易引擎和生态系统中。

然而,或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公众对去中心化 AI 的支持情绪日益高涨。由 Digital Currency Group 委托 Harris Poll 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5 月 29 日)显示:

  • 77% 的美国人认为去中心化 AI 比中心化模型对社会更有益。

  • 56% 的人更倾向于通过去中心化系统进行 AI 开发。

  • 这些数据凸显了一种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与 Web3 的透明性、用户所有权和反垄断价值观相契合。

5. NFT 增长 40%:真正的复苏还是短期飙升?

5 月,NFT 市场出现复苏迹象,交易额攀升至 2.8 亿美元,环比增长 40%。同样,NFT 交易笔数也增长了 35%,达到 270 万笔。尽管这一增长带来了一丝乐观,但还远不能称之为全面复苏。要形成可持续的趋势,需要连续数月保持增长,但小小的胜利也是胜利。

以太坊的 NFT 交易量增长了 30%,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了 NFT 市场总量的 53%。紧随其后的是 Immutable zkEVM,占比 13%,Abstract 占比 10%。值得注意的是,Abstract 的交易量飙升了 1200%,这主要得益于与挖矿和预期空投相关的投机活动,这表明激励机制仍在影响 NFT 市场。这一点可以从最受欢迎的 NFT 系列的日交易量超过 100 万笔看出,但地板价仍在 300 美元左右。

按领域划分,增长最为强劲的是基于艺术的 NFT,像 Good Vibes Club 这样的系列推动了交易量的大幅增长。紧随其后的是域名 NFT 的复苏,特别是与 TON 和 Telegram 相关的域名,因为基于 Telegram 的 dapps 持续受到欢迎。它们的吸引力在于易于访问、游戏化体验以及低入门门槛,这表明消息平台与 NFT 的结合可能会成为长期趋势。

5 月的几项发展有望重塑 NFT 的格局:

苹果取消 iOS 系统 30% 的 NFT 税

迫于法律压力,苹果公司做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取消了 iOS 应用内 NFT 交易 30% 的手续费,这为集成到 iOS 应用中的 NFT 市场减少了障碍,也为 NFT 平台在移动端的更广泛应用打开了大门。

OpenSea 推出 OS 2.0 版本

OpenSea 推出了 OS2,这是一个经过全面改进的多链市场,其业务范围从 NFT 扩展到了同质化代币和模因币,支持 19 条区块链,并将铸造、兑换和交易整合为统一的体验。

国际足联将 NFT 平台迁移至 EVM

国际足联宣布,将把其 NFT 平台从 Algorand 迁移到一条自定义的以太坊兼容链,即所谓的国际足联区块链(FIFA Blockchain),此举将提升球迷收藏品的可扩展性和钱包兼容性,支持通过 MetaMask 和其他 EVM 工具进行操作。

实物资产代币化渐受青睐

Courtyard 是一个将实体资产代币化的平台,其已成为交易量最大的 NFT 收藏平台之一,交易量已超过 5500 万美元,这表明基于 RWA 的 NFT 需求日益增长。

尽管对 NFT 领域的热情正逐渐恢复,但大部分交易量仍受空投、挖矿激励和投机行为的影响。如果这种势头在未来几个月保持,这可能预示着 NFT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个将实用性、可及性和现实世界应用相结合的阶段。

6. 本月 Web3 领域损失达 2.75 亿美元

尽管 5 月发生的单个事件数量少于 4 月,但黑客攻击和漏洞利用造成的损失仍然令人深感担忧。据 REKT 数据库显示,仅 7 起事件就造成了超过 2.75 亿美元的损失,这使其成为过去一年中损失第三高的月份,超过了 11 月、12 月、1 月和 3 月的总和。

尽管这一数字较 4 月创纪录的损失大幅下降了 95%,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Mantra DAO 事件所致,但将此视为复苏的迹象则具有误导性。5 月单次攻击的严重程度凸显了 dapp 生态系统中持续存在的系统性漏洞。

本月突出的漏洞事件:

Cetus 协议漏洞:2.6 亿美元

5 月 22 日,Sui 网络上去中心化交易所 Cetus Protocol 遭受了一次大规模攻击,导致 2.6 亿美元的损失。该平台上的代币价格暴跌,部分代币价值跌幅超过 90%,团队随即暂停智能合约操作以控制损失并展开调查。

Cork 协议漏洞:约 1200 万美元

5 月 28 日,Cork 协议遭遇智能合约漏洞,导致价值约 1200 万美元的 3760 枚 wstETH 被盗。此次攻击暴露了合约逻辑中的关键缺陷,立即引发了社区警报。

Mobius Token (MBU) 事件:约 216 万美元

5 月 11 日,在币安智能链上,与一个未经验证的合约发生的一次可疑交互导致了 216 万美元的损失。尽管此次事件看似典型的漏洞利用,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是一次「rug pull,」,进一步模糊了技术漏洞与恶意行为之间的界限。

5 月份的数据清楚地表明,尽管工具和意识都有所改进,但 Web3 领域仍然高度脆弱。数百万美元的攻击事件持续不断,迫切需要更严格的审计标准、实时风险监测以及对开发者和用户进行更好的教育。

7. 结束语

5 月对于 dapp 生态系统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月份,标志着全面复苏和行业动态的成熟。日活跃钱包数量达到 2500 万个,用户参与度呈上升趋势,这得益于 DeFi、NFT、AI 和社交等关键垂直领域的增长。

从炒作驱动的活动转向注重实用性的参与变得愈发清晰。尽管模因币可能已降温,但像 Hyperliquid 这样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以及像 SubHub 这样的 AI dapp 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表明用户正倾向于那些提供功能、创新和真正价值的平台。

DeFi TVL 增长 25%,反映出市场信心的恢复,这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政策的推进。与此同时,NFT 交易量飙升 40%,以太坊重新占据主导地位,RWA 也备受关注。AI 的发展势头持续增强,不仅在公众情绪方面(77% 的美国人更倾向于去中心化的 AI),而且在使用方面也与游戏和 DeFi 的用户活跃度不相上下。

简而言之,DApp 行业正从动荡的试验阶段迈向基础稳固的发展阶段。随着用户活动的多样化以及 AI 等技术的切实应用,该生态系统正步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不仅由趋势定义,还由基础设施、平衡性以及长期的韧性所决定。

Michael Saylor:比特币将通过软件升级来消除量子计算带来的威胁

Posted on 2025-06-09 09: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CoinDesk 报道,MicroStrategy 创始人 Michael Saylor 近日在 CNBC 表示,比特币网络最终将通过软件升级来消除量子计算对比特币的威胁。

尽管贝莱德警告量子计算机可能威胁比特币的加密系统,但 Saylor 认为这主要是营销手段,并指出:”谷歌和微软不会销售能破解现代密码学的计算机,因为这会摧毁它们自身以及美国政府和银行系统。”

目前已有多个应对量子威胁的提案,包括一份比特币改进协议草案,建议通过硬分叉将所有钱包迁移至量子安全地址。Saylor 强调比特币作为协议每年都会进行软件升级,并认为钓鱼攻击才是更大的安全威胁。

AKEDO 推出 ADODO AI Agent,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与游戏构建能力

Posted on 2025-06-09 09: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消息,由 AKEDO 推出的创新型智能代理 ADODO AI Agent 将于 6月10日 正式上线,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与游戏构建能力:用户只需输入一段简单描述,Agent 即可自动生成一款完整的游戏,实现从“想法”到“可玩”的秒级转化。

这项技术不仅代表着 AKEDO 在 AIGC 方向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也彰显了其在 AI 应用层构建中的深厚实力。不同于以往平台上的合作内容生产模式,此次 Agent 实时响应、独立生成游戏内容,对其底层模型能力、交互效率与生成稳定性提出了更高挑战。

据悉,该 AI Agent 名为“ADODO”,是 AKEDO 旗下的原创 IP 形象,一只表情不屑却内心温暖的黄色狗子,活跃于 AKEDO 社区,深受玩家喜爱。此次以 Agent 的形式正式“上岗”,不仅延续了其社区影响力,也进一步拓展了 IP 的技术与互动边界。

随着 ADODO AI Agent 的上线,AKEDO 正在为 Web3 与 AIGC 生态注入更多可能,让创作更轻,玩法更多,边界更远。

加密早报:特朗普称新一任美联储主席任命结果将很快公布,本周 SEI、APT、STRK 等代币将迎来大额解锁

Posted on 2025-06-09 09:04

作者:深潮 TechFlow

昨日市场动态

无意修复关系,特朗普警告马斯克若资助民主党将面临“严重后果”

据金十数据讯,当地时间6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若马斯克资助反对共和党预算案的民主党候选人,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特朗普称:“如果他这么做,他会为此付出代价。”但未透露具体措施。特朗普补充说,已无意愿修复自己与马斯克的关系,“我认为这段关系已经结束了。”

特朗普:新一任美联储主席任命结果将很快公布

据金十数据报道,当地时间6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任命结果将很快公布,他对人选已有相当明确的认识。他补充称,一个好的美联储主席将降低利率。此外,当被问及是否会考虑削减马斯克持有的政府合同时,特朗普表示,他会考虑一切。

美国民主党下周将举行听证会讨论《阻止特朗普参与加密货币法案》

据加密记者 Eleanor Terrett,由 Maxine Waters 领导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将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 9:00 举行少数族裔日听证会,进一步审查他们所说的特朗普总统的「加密犯罪」,并评估《CLARITY 法案》带来的更广泛风险。

其中重点议题包括《阻止特朗普参与加密货币法案》(HR 3573),以及围绕《CLARITY 法案》(HR 3633)的监管问题。

Circle总裁:上市是公司必要的一步,不会与银行竞争而是寻求合作

据雅虎财经报道,Circle 总裁、前 CFTC 主席 Heath Tarbert 在接受雅虎财经采访时表示,Circle 在 2017 至 2018 年推出 USDC 时就希望为互联网创建一种能以互联网速度流通的新型基础货币层,并要使其能够持久存在。作为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上市并让 Circle 接受最高标准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要求是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Circle 认为必要的下一步。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Circle 是一个中立平台,既有传统金融服务的合规基因,也有 Web3 的理念,银行是 Circle 的理想合作伙伴,不会与银行竞争。上市也向银行和科技公司表明,它们的资金现在是开放的,在监管机构的认可下,它们可以以重要方式与 Circle 开展业务。

Airwallex CEO 质疑稳定币实用性:难以替代传统跨境支付

Airwallex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ack Zhang 在 X 平台发文质疑稳定币的实际用途,他表示:投资者不断向我询问有关稳定币的问题,以及它如何降低外汇费用;如果你将钱从美元汇到欧元,而收款方仍然需要在他们的银行收到欧元,看不出稳定币有任何方法可以降低费用——从稳定币到收款货币的转换成本远高于外汇银行间市场。加密技术是一个未能理解过的领域,过去 15 年来仍未看到任何加密技术的应用案例。

Uber CEO:比特币已成”经过验证的商品”,稳定币有助国际交易

据BitcoinNewsCom报道,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近日表示,比特币已经是”一种经过验证的商品”,并认为稳定币可以有效促进国际交易。

Pump.fun 计划向 PUMP 代币持有者分享协议收入

据 The Block 报道,Pump.fun正计划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筹集10亿美元,估值可能达40亿美元,并将向PUMP代币持有者分享协议收入。据知情人士透露,该Solana上的迷因币平台计划将25%代币用于公开销售,10%用于空投,代币总量上限为1万亿。

私募定价为每枚0.004美元,公开发售预计两周内启动,包括在Binance等交易所进行。自2024年初上线以来,Pump.fun已累计产生约6.77亿美元收入,目前日收入约100万美元,被认为是加密领域最盈利的创业项目之一。

Cetus Protocol 将于 6 月 8 日重启,LP 恢复率达 85%-99%

据 Cetus Protocol 披露,该协议将于 2025 年 6 月 8 日 3:00 UTC 完全重启。此前,Cetus 的 CLMM 池遭受黑客攻击,导致大量代币损失。

重启后,用户将能够访问 Cetus 的所有功能,包括交易、管理流动性头寸、添加/移除流动性以及领取费用和奖励。受影响池的流动性恢复率在 85% 至 99% 之间。

为弥补损失,Cetus 将分配 15% 的代币供应用于补偿合约,其中 5% 将在重启时立即可领取,10% 将从 2025 年 6 月 10 日起在 12 个月内线性解锁。

Cetus 团队已投入全部可用现金储备(约 700 万美元)并获得了 Sui Foundation 3000 万 USDC 的贷款来支持恢复。同时,团队正在多个司法管辖区采取法律行动追回剩余资金。

Meta正就或超100亿美元的大规模AI投资谈判

据金十数据报道,据悉Meta Platforms(META.O)正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ScaleAI就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进行谈判,该笔融资的价值可能超过100亿美元。

第 213 次以太坊 ACDE 会议:推迟提升 Gas Limit 到 60M

据 Tim Beiko 对第 213 次以太坊执行层核心开发者会议 (ACDE) 的总结。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推迟提升 Gas Limit 到 60M(需等待 Berlinterop 测试提供具体的吞吐量和延迟数据。在最坏情况下需约 3 秒执行);Glamsterdam 头脑风暴。FOCIL 在五个客户端中实施,目标是抵抗内存池审查。EVM64 承诺通过 64 位算法实现更快的执行速度;基准测试尚待确定等内容。

本周 CONX、CHEEL、APT、STRK 等代币将迎来大额代币解锁,总价值超 3 亿美元

Token Unlocks 数据显示,本周 CONX、CHEEL、APT、STRK 等代币将迎来大额代币解锁,总价值超 3 亿美元。其中:

  • CONX 将于 6月15日 解锁 362万枚代币,价值约 1.332亿美元;

  • CHEEL 将于 6月13日 解锁 2081万枚代币,价值约 1.0656亿美元;

  • APT 将于 6月12日 解锁 1131万枚代币,价值约 5383万美元,占流通量 1.79%;

  • STRK 将于 6月15日 解锁 1.27亿枚代币,价值约 1690万美元,占流通量 3.79%;

  • IMX 将于 6月13日 解锁 2452万枚代币,价值约 1300万美元,占流通量 1.33%;

  • SEI 将于 6月15日 解锁 5556 万枚代币,价值约 1049万美元,占流通量 1.04%。

  • MOVE 将于 6月9日 解锁 5000万枚代币,价值约 727万美元,占流通量 1.96%;

  • BB 将于 6月12日 解锁 4289万枚代币,价值约 474万美元,占流通量 10.47%;

  • XCN 将于 6月15日 解锁 2.9638亿枚代币,价值约 427万美元,占流通量 0.87%;

  • AGI 将于 6月11日 解锁 6903万枚代币,价值约 381万美元,占流通量 4.00%;

  • COOKIE 将于 6月13日 解锁 1388万枚代币,价值约 308万美元,占流通量 2.54%;

  • IOTA 将于 6月11日 解锁 1516万枚代币,价值约 278万美元,占流通量 0.40%;

  • IO 将于 6月11日 解锁 322万枚代币,价值约 248万美元,占流通量 1.98%;

  • RENDER 将于 6月11日 解锁 49.213万枚代币,价值约 190万美元,占流通量 0.10%;

  • EIGEN 将于 6月10日 解锁 129万枚代币,价值约 182万美元,占流通量 0.42%。

行情动态

推荐阅读

谁将取代以太坊在 RWA 市场的主导地位?

本文探讨了以太坊在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及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同时分析了新兴代币化平台的崛起对以太坊的潜在威胁。文章详细介绍了以太坊的优势、局限性,以及竞争对手如何通过专注于特定领域和技术改进挑战其市场地位。

Circle 纽交所 IPO 路演 PPT 曝光:估值 72 亿美元,IDG 与 Accel 是股东

本文围绕USDC稳定币的发行商Circle通过投资短期美债赚取收益,2024年储备收入占总收入的99%。公司2022至2024年营收和盈利大幅增长,但也面临结构性挑战,如高分成成本和收入对美债的高度依赖。IPO后,创始人Jeremy Allaire将保持较高投票权。Circle通过多轮融资和战略合作,逐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北京官宣,涉案虚拟货币处置合规新解法

本文围绕北京市公安局创新推出“北京模式”处置涉案虚拟货币,通过香港合规持牌交易所实现链上到链下的闭环,确保合法合规、高效安全。此模式解决了虚拟货币无法在境内直接变现的问题,并通过严格监管审批和资金回流体系,将资金安全上缴国库。香港因其持牌制度和贴近中国司法体系的优势,成为跨境处置的关键节点。

马斯克特朗普四天撕破脸,特斯拉血亏 1 万亿

本文围绕马斯克与特朗普因税收与支出法案引发公开争吵,双方从盟友转变为对立关系。这场骂战对特斯拉和加密市场造成严重影响,特斯拉市值蒸发超1万亿,马斯克的政治冒险引发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负面反应,进一步加剧了特斯拉的困境。

忘掉阶层固化,一场新的“大分流”已然降临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引发的“阶层固化”焦虑,以及AI如何推动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大分流”时代。作者认为,AI正在重塑社会规则,淘汰“中等水平”的劳动者,奖励卓越和独特的人类能力。文章通过历史寓言和现代案例强调,未来的竞争核心在于认知、创造力和适应AI的能力。

某沉睡四年鲸鱼向交易所存入4,949.63 枚 ETH,约合 1,254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6-09 09: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一个沉睡了四年的以太坊鲸鱼钱包重新活跃,向币安、Gate 和 MEXC 三家交易所共存入 4,949.63 枚 ETH(约 1,254 万美元)。此外,该鲸鱼还将 3,936.44 枚 ETH(约 990 万美元)转移至另一个钱包地址。

埃塞俄比亚正在筹备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监管

Posted on 2025-06-09 09: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The Reporter Magazine 报道,尽管埃塞俄比亚官方禁止交易虚拟货币,但金融情报局 (FIS) 官员表示正在为监管加密货币做准备。

金融情报局局长 Muluken Amare 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东南非反洗钱组织 (ESAAMLG) 会议上宣布了这一消息。该局正与联合国、俄罗斯和成员国合作,为金融安全专家提供关于监控和处理非法虚拟货币交易的培训。

Amare 表示:”在埃塞俄比亚,除了埃塞俄比亚比尔外,交易虚拟货币是不被允许的,但我们正提供培训,为可能出现的未授权交易做准备。”他补充说,无论埃塞俄比亚国家银行未来是否决定将虚拟货币合法化,相关技术、人力和专业能力建设工作都在进行中。

联合国反恐项目管理官员 Kamal Anwar 指出,虚拟资产不仅用于恐怖主义融资,还用于逃税和洗钱活动。

Circle(CRCL.K)美股夜盘上涨10%

Posted on 2025-06-09 08: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稳定币第一股Circle(CRCL.K)美股夜盘上涨10%。

现货黄金跌破3300美元/盎司,日内跌0.35%

Posted on 2025-06-09 08: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现货黄金跌破3300美元/盎司,日内跌0.35%。

加州州长指责特朗普政府“独裁”:不是总统应为之事

Posted on 2025-06-09 08: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据金十数据报道,当地时间6月8日,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列出所谓“独裁者的行径”,并转发了当天特朗普对记者讲话的视频。视频中,特朗普表示,若有官员“阻碍法律与秩序的执行”,将面临指控。纽森在配文中列出四项“独裁者行径”:“煽动和挑起暴力”“制造大规模混乱”“将城市军事化”“逮捕反对者”。他写道:“这些是独裁者的行径,不是总统应为之事。”

数据:上周稳定币市值增加 27.54 亿美元,环比增长 1.11%

Posted on 2025-06-09 08: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DeFiLlama数据,目前加密市场稳定币总市值为2504.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周增加了27.54亿美元,环比增长1.11%,其中USDT市值占比率为62.05%。

今日恐慌与贪婪指数与昨日持平为 62,仍处于「贪婪状态」

Posted on 2025-06-09 08:4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Alternative.me 数据,今日恐慌与贪婪指数与昨日持平为 62,表明市场仍处于「贪婪状态」。

“近日售出 PEPE 获利 686 万美元鲸鱼 ”在过去 3 天内已向币安转入 6,200 枚 ETH

Posted on 2025-06-09 08: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余烬(@EmberCN)监测,此前售出 PEPE 获利 686 万美元的钱包地址 0x3c9 近期开始出售其持有的 ETH。数据显示,该地址在过去 3 天内已向币安交易所转入 6,200 枚 ETH(约 1,545 万美元),平均价格为 2,492 美元。

该地址目前仍在多个 DeFi 协议中持有约 3.67 万枚 ETH(约 9,222 万美元)。

比特币网络交易活动降至 2023 年 10 月以来最低水平

Posted on 2025-06-09 08: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The Block 报道,比特币网络的七日移动平均交易数量近期降至 19 个月来的最低点。

多位比特币核心开发者于上周五发表声明,表示如果矿工愿意将低手续费或非标准交易纳入区块,节点不应拒绝转发这些交易。Mempool 创始人 Mononaut 指出,近期一笔几乎零手续费的交易被纳入区块,这表明矿工对交易的需求较低。

 

10x Research:比特币正在冲击关键技术阻力位,未来两周走势或定调夏季市场

Posted on 2025-06-09 08:2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10x Research 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 ,比特币正在冲击关键技术阻力位,其下一步走势可能决定整个夏季市场基调。研究显示,资金费率、趋势突破和反向头寸正以数月未见的方式排列,形成高置信度信号。

同时,以太坊基本面正在悄然走弱,而部分山寨币开始活跃。此外,Circle 庆祝其 IPO 之际,Tether 已悄然恢复全速铸币。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73 74 75 … 100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Tether 7 月份共增发 60 亿枚 USDT,年初至今总流通量增加 200 亿美元
  • Upbit 24 小时交易量排行:XRP、 ETH、BTC 位居前三
  • 内部人士:建议国家级公链由央国企主导建设
  • 以太坊财库公司 Bitmine 董事长:若按基本面估算 ETH 价格应为 1.5 万美元
  • 大户 24 小时内抛售超 7.1 亿枚 XRP

归档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12,464)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13,607)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