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月度归档: 2025 年 6 月

Skate基金会公布SKATE代币经济模型:10亿总量,社区分配45.5%

Posted on 2025-06-09 16: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Skate基金会正式发布SKATE代币经济模型,该代币作为Skate多虚拟机基础设施的核心。SKATE总供应量固定为10亿枚,分配结构为:团队10%、公众销售1.5%、生态储备18%、初始空投10%、投资者和顾问15%,以及最大比例的社区分配45.5%。

币安将于6月16日停止支持通过BNB Chain进行FIS、MDT代币充提

Posted on 2025-06-09 16: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公告,Binance宣布将于2025年6月16日16:00起停止支持以下代币在指定网络上的充值与提现:Stafi (FIS) 和 Measurable Data Token (MDT) 均通过BNB Smart Chain进行的操作。在此时间之后,通过上述网络充值的资产将无法入账,可能导致资产损失。

InfoFi 掘金指南:除了Kaito,还有哪些Alpha玩法?

Posted on 2025-06-09 16:10

作者:Biteye核心贡献者 @viee7227

最近,InfoFi概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龙头项目Kaito的Leaderboard让早期参与者赚得盆满钵满,龙二Cookie.fun上线Snaps功能后币价直线拉升。

当KOL和巨鲸们已经开始在InfoFi赛道“淘金”时,你是否还在困惑:这InfoFi究竟是个啥?它交易的既不是BTC,也不是ETH,而是虚无缥缈的“注意力”、“声誉”,甚至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靠谱吗?更重要的是,作为散户,如何才能从中分到一杯羹呢?

本文将深度拆解InfoFi的内核,为散户把握的下一个Alpha金矿提供参考指南。

一、InfoFi解构:当“信息”本身成为可交易的黄金

1.1 什么是InfoFi?

简单来说,InfoFi(Information Finance)的核心思想,就是将传统意义上难以量化、非价格型的信息——如项目的市场关注度、推特账户声誉、某个提案通过的概率、甚至是叙事的活跃程度——转化为可交易、可定价的金融资产。它既可以成为一种新颖的投机工具,让市场参与者对“信息”本身进行博弈;也可以成为强大的Alpha信息挖掘引擎,帮助投资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早期信号。

1.2 InfoFi的崛起逻辑:为何是现在?

InfoFi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演变的必然结果:

  • AI技术赋能: AI大模型的进步,使得对海量社交媒体数据、新闻、链上行为的抓取、分析和情感判断成为可能,为信息的量化与定价提供了技术基础。

  • Crypto市场对新叙事和Alpha的持续渴求: 市场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和Alpha机会,InfoFi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 “注意力先于价格”的趋势: 在本轮周期中,一个项目或叙事的热度飙升,往往是价格异动的前兆,在Meme赛道尤其明显。InfoFi正是试图将这种“前兆”显性化、可交易化。

1.3 散户为什么要关注InfoFi?

对于我们普通散户而言,InfoFi的意义在于:

  • 降低信息差: 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InfoFi在某种程度上将隐性的信息差摆上了台面,如果能更早解读这些“信息资产”,就有机会获得优势。

  • Alpha发现的辅助工具: 即使不直接参与InfoFi平台的交易,其产生的数据(如项目热度趋势、市场预测结果)也能为代币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辅助判断市场情绪。

  • 小资金撬动大机会: 与动辄需要大量资金参与的DeFi挖矿相比,部分InfoFi平台(如预测市场)允许用户以较小资金参与,甚至多数项目只需“嘴撸”,即可博取潜在回报。

二、赛道扫描:InfoFi版图中的重点项目与参与方式

InfoFi的版图正在迅速扩张,我们挑选了11个代表性的项目,并附上参与方式,帮助大家快速上手。

2.1 @KaitoAI

介绍:Kaito是InfoFi概念的提出者和赛道开拓者,Kaito Yaps通过AI量化注意力,支持SocialFi等应用场景。未来,Kaito旨在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互操作信息金融(InfoFi)层,连接创造者、用户与品牌。

参与方式:首先注册Kaito Yaps,连接X账户并绑定钱包。通过发布与Yapper Leaderboards相关项目或Kaito的原创、有深度的内容,并与高声誉账户积极互动来积累Yaps积分。一般Kaito排行榜前1000的Yappers享有优先项目代币分配额度,注意避免低质内容与刷量。

链接:https://yaps.kaito.ai/yapper-leaderboards

2.2 @Galxe

介绍:Galxe是知名加密任务分发项目,目前推出其社区增长平台Starboard。Starboard已吸引超20个项目,有望结合Galxe强大的任务系统,通过全网数据捕捉、链上链下综合看板及AI舆情分析,帮助项目方精准识别优质用户,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社区增长。用户则能凭真实贡献上榜赢取专属奖励,并积累可验证的声誉资产。

参与方式:1、在推特上发布与Starboard上合作项目相关的高质量内容,积累Aura积分。2、继续参与Galxe平台的传统任务,积累Galxe忠诚度积分,可能与Aura积分一同作为项目方分配奖励的权重考量。Starboard用户界面功能相对简单,更侧重项目方管理。

链接:https://app.galxe.com/starboard/explore

2.3 @cookiedotfun

介绍:Cookie.fun是由AI驱动的Cookie DAO推出的即时数据面板,最初用于追踪AI相关代币资讯。现已启动InfoFi并推出Cookie Snaps,致力于分析加密项目与KOL,奖励优质推特内容。平台提供包括mindshare、市场情绪及价格走势在内的多维度指标,相较于Kaito更具开放性。

参与方式:核心是在X平台发布与Spark (@sparkdotfi) 或CookieDAO (@cookiedotfun) 等官方指定项目相关的原创内容来赚取”snaps”积分。发文时,务必提及官方账号、使用相关热门标签,并保持与社区的互动及内容的持续性。此外,邀请好友成功加入也能获得积分奖励。

链接:https://www.cookie.fun/

详细教程请参考:https://x.com/biteye_sister/status/1927692104274420081

2.4 @ethos_network

介绍:Ethos是一款针对KOL和项目方的链上声誉评估工具,被誉为Web3版“大众点评”,核心功能是生成可信度分数以在解决链上欺诈问题。虽玩法有别于典型InfoFi项目,其核心仍是通过审查、担保、评分等一套机制对主体进行评价。Ethos 还发布了声誉市场Ethos Market,用户在此通过买卖与特定Ethos Profile绑定的“信任票”与“不信任票”,来对各类声誉进行投机并影响其实时信誉评分。

参与方式:

1、提升信誉分:通过评价他人(选正面/中性/负面标签并附文字)、对他人评价进行投票或回复,以及使用ETH为他人进行单向或双向担保(担保人可获XP奖励)。

2、参与Ethos Markets:无需邀请即可投注ETH预测他人或项目的信誉变化;获得邀请后,可花费0.1ETH创建自己的信誉市场。

除了信誉分,Ethos还有XP积分系统。上述多数交互行为均可积累XP积分,有机会获得潜在空投。

链接:https://app.ethos.network/

2.5 @bamdotfun

介绍:bam.fun是一个去中心化创作者变现平台,让任何规模的社交媒体用户能凭借真实影响力(而非仅粉丝数)直接参与品牌营销并赚取收入。用户只需选择品牌活动、按规则发布社交内容,平台即会自动追踪内容效果并据Final Impact评分机制(综合浏览量、粉丝质量、真实互动)发放报酬,全程无需申请。bam.fun致力于打造一个人人可参与、按真实贡献付酬的新型内容经济模式。

参与方式:使用推特账号注册登录BAM,并绑定钱包地址用于接收奖励。蓝V认证的账号可直接选择平台上的品牌任务进行参与并赚钱;普通账号主要通过邀请他人注册获取返佣奖励。蓝V用户选择任务后,获取个人专属追踪链接,按照具体任务要求(包含链接、标签、话题等)在X平台发布内容,平台会自动追踪数据。收益基于qCPM模型(每千次有效浏览收益)计算,活动结束后奖励(USDT或项目代币)会自动发放到绑定的钱包,全程无需手动提交证明。

链接:https://bam.fun/campaigns

2.6 @noise_xyz

介绍:Noise是一种关于“注意力份额”(mindshare)交易协议,允许用户投机项目受关注的趋势,而非代币本身,支持高达5倍杠杆,并基于Kaito等第三方预言机提供的实时数据流进行定价。Noise已于2025年3月上线MegaETH测试网,其长远目标是将注意力交易推广至主流市场。

参与方式:获得邀请后,用户可以在Noise平台上交易为各个加密项目设立的mindshare也就是对项目的市场关注度、讨论热度等趋势进行投机。截至目前,Noise官方尚未宣布任何关于积分计划或空投的激励措施。

链接:https://app.noise.xyz/pages/discover

2.7 @wallchain_xyz

介绍:Wallchain是一个Web3 AttentionFi生态系统,旨在衡量并奖励加密内容的真实影响力。通过X Score评估用户影响力,Quacks 奖励高质量内容与有效互动,以综合评估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传播力与互动质量。

参与方式:绑定推特账号,在推特发布有价值的加密相关内容(如市场分析、项目教程、趋势预测等),添加特定标签或提及官方账号 @wallchain_xyz。当内容获得点赞或转发时,即可赚取Quacks积分,同时X Score也会相应提升。

链接:https://app.wallchain.xyz/auth

2.8 @MirraTerminal

介绍:MirraAI核心目标是实现对优质Web3内容的精准筛选,致力于通过社区共同参与的数据训练与验证,构建一个开放、公平且高效的AI生态系统。依靠广大Web3用户的实时贡献进行动态学习,确保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参与者通过贡献优质内容可以获得NLP积分或代币作为奖励。

参与方式:连接个人推特账号,并关注MirraAI官方及其机器人账号。个人积分状况(包括创作积分、侦察积分、推荐积分)可在Profile页面查看。

  • 创作内容:用户发布优质内容后,若被其他“侦查者”发现并提及(@)官方推特,一旦内容获得AI认可,创作者与侦查者双方均能获得积分。

  • 侦查内容:用户主动发现他人创作的优质内容,通过提及(@)官方推特的方式进行“侦查”提交。若内容获AI认可,侦查者与原内容创作者均可获得积分。为防止刷分,每人每天最多提交5次侦查内容。

链接:https://mirraai.xyz/

2.9 @GiveRep

介绍:GiveRep是基于Sui区块链的SocialFi协议,它将用户在推特的社交互动(如推文、点赞、转发)转化为链上声誉资产$REP。其核心Identity功能通过追踪用户在推特的行为建立链上声誉,设有Trophy Score指标,该分数基于用户推文的浏览量、点赞、转发与评论情况综合计算;用户可通过在推文中标记@giverep或参与各项目的忠诚度计划来获取Reputation Point及具体奖励。

参与方式:1、评论互动:在推特评论SUI生态等内容时提及@GiveRep(每条1分,日限10分,原推文限2个标签)。2、发布原创:在X发布高质量推文或长推,并在末尾标注@GiveRep(根据互动情况计分)。3、忠诚项目:加入忠诚项目列表,发布关于Ika等指定项目的推文(标注其官方账号,无需@GiveRep),按浏览量计分。

链接:https://giverep.com/

2.10 @xhunt_ai

介绍:XHunt是AI驱动的InfoFi平台,旨在帮助用户更好的发现有价值的KOL和项目方。用户可以查看KOL和项目方的影响力综合排名和专项排名,项目的投融资情况和KOL的代币提及和币价涨跌以及KOL的MBTI分析。同时,用户也可以对项目方和KOL打分和创建各种标签,类似于web3的大众点评。最近XHunt进行了版本升级,新增功能包括查看热门ticker的走势分析,以及热门项目的推特讨论总结,包括正面观点和负面观点。

参与方式:发布对项目方和KOL的点评,获取积分和合作项目方代币奖励

链接:https://www.xhunt.ai/zh-CN

2.11 @QuoteChain_AI

介绍:QuoteChain通过“内容挖矿”模式以奖励优质内容创作者。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内容后,由AI进行评估,若内容优质即可获得其原生代币$QT奖励,奖励每10分钟迅速发放一次,如同区块链每10分钟产出一个新区块。该项目获得了知名做市商Wintermute的支持,但其参与门槛相对较高,要求用户必须拥有蓝V认证的推特账号,粉丝数量超过50人,并且账号注册时长不少于90天。

参与方式:参与QuoteChain需满足蓝V认证、粉丝数超50及账号注册超90天等门槛。在QuoteChain官方推特账号发布的帖文下方进行有创意的回复。若你的回复成为最热门之一,将被官方推特引用,并能获得$QT代币作为奖励。可在平台的排行榜中查看自己的排名情况,并在个人Dashboard(仪表盘)查看已获得的$QT代币数量。

链接:https://www.quotechain.ai/

2.12 @DexCheck_io

介绍:REP是数据分析工具DexCheck推出内容创作激励平台,旨在帮助项目方精准定位并奖励其真正的社区支持者。该平台参与门槛低,内容创作则分为“有意义内容”与“宣传性内容”,用户需平衡两者比例以争取更高评分。项目方可提交项目以获得曝光,其上线审批不仅需官方审核,关键还依赖于DexCheck治理代币$DCK持有者的质押投票结果,从而为$DCK代币赋予了实际的治理价值。

参与方式:发布的内容必须是原创并且与所推广的项目紧密相关,明确提及该项目的代币名称(例如 $TOKEN),否则内容将无法被系统有效识别以计入奖励。奖励将根据周度或月度排行榜的排名进行计算和发放。

链接:https://reps.dexcheck.ai/

三、 散户参与InfoFi的N种掘金路径

  • Write-to-earn型:上文提到的大部分项目都属于此类型,如果擅长内容创作,并且比较勤奋,通过这类项目发推赚钱是一种比较可持续的方式。但是要注意声誉等指标都可能被“刷量”或人为操纵,学会辨别KOL的“喊单”是真实看好还是恰饭。

  • 直接交易型:如果你对特定事件判断有信心,或擅长捕捉市场热点,可以直接在Noise、Ethos等平台参与信息资产的交易,快准狠是关键。

  • 辅助决策型:将Kaito搜索、Ethos评分的指标数据等作为“Crypto投资数据面板”,辅助对项目的投资决策。

  • 项目投资型:研究InfoFi赛道本身,挑选有潜力的项目代币进行中长期投资。关注其团队、技术、社区和代币经济模型。

  • 交互参与型:密切关注新兴InfoFi项目的动态,积极参与其测试网交互、社区活动、内容贡献等,争取获得早期空投,这是低成本介入的有效方式。

四、散户的“避坑指南”

  • 信息过载:InfoFi工具本身也会产生大量信息,避免陷入新的“信息茧房”或“回声室效应”。

  • 关注真实互动与社区质量:注意辨别虚假热度的InfoFi项目,尤其是信息真实性,包括刷数据、制造虚假热度的行为。可以观察推特讨论的真实性,是真正的用户在交流,还是大量同质化的机器人发言?如果讨论足够健康,应该有质疑的声音和深度的技术讨论。

  • 保持独立思考: 任何InfoFi工具提供的信息都只是参考,最终决策仍需基于自己的独立研究和判断。可以刻意去阅读那些与主流看法不同的分析,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风险和机会。

总之,了解一个InfoFi项目最直接、最权威的途径就是学习项目白皮书与文档,仔细阅读项目对InfoFi的理解、产品机制、技术架构和代币经济模型。

五、InfoFi对行业的影响,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InfoFi将如何影响加密行业呢?下文是一些KOL/机构从不同维度的剖析。

@CryptoPainter_X认为Kaito作为InfoFi赛道的龙头,正以极高性价比实现刷屏式营销,构建起“流量资本平台”新商业模式,KOL近乎“打工人”,平台代币质押者则如“股东”。一方面能让平台持续盈利并为其代币创造需求,但也引发了对影响力过度集中和市场操控的深层忧虑。

https://x.com/CryptoPainter_X/status/1924997064590819545

@BroLeonAus 认为 InfoFi项目(如Kaito)虽不完美,比如Yap排行榜引争议且价值可能因刷分稀释,但它仍是当前较有落地希望的SocialFi实践。其对行业影响在于:为中腰部创作者提供“被看见”的入口与价值闭环;若能实现“社交行为=货币”的愿景,将是InfoFi领域里程碑式进展。

https://x.com/BroLeonAus/status/1917395528150835255

@starzqeth认为Kaito 将创作者变为“算法骑手”,虽通过Mindshare新指标赋能了平台自身,但其催生的同质化内容与“职业矿工”式参与者,难以为项目方转化长期价值。因此,行业未来应借鉴其模式,但更需将利益根植于真实社区,而非单纯放大音量。

https://x.com/starzqeth/status/1928315214237421850

@ZKSgu总结了Kaito算法规则,并提出尽管系统充满不确定性,但它打破了原有的KOL格局,确实为没有影响力基础的新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被看见、能与行业大佬同台竞争的宝贵机会。这是它积极的一面。

https://x.com/ZKSgu/status/1887923371800936924

@DWFVentures认为InfoFi潜力巨大。然而,也需警惕项目的市场份额评估不能仅凭“注意力份额”;同时,激励驱动的内容创作可能催生大量低质内容,稀释真正有价值的优质内容。

https://x.com/DWFVentures/status/1929463158898671997

@Bruce1_1认为InfoFi虽看似热闹,但它也导致了严重的信息熵增,使内容为算法而非用户服务。由于平台算法无法有效识别内容质量,仅奖励发帖、互动等量化数据,催生了大量“黑帽SEO”式的刷分行为。这不仅淹没了真正优质、有深度的内容,也让舆论场被“水军”主导,创作者需警惕沦为平台算法的“流量饲料”。

https://x.com/Bruce1_1/status/1927736276125643138

那么InfoFi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当前的InfoFi主要聚焦于市场关注度与影响力交易(Kaito AI, Cookie.fun, Noise.xyz等)、链上声誉(Ethos Network等)等,未来InfoFi可能与其他赛道产生更强大的协同效应:

  • InfoFi + DeFi:比如Ethos Network的链上声誉评分,未来可能直接作为DeFi借贷的信用参考,优质声誉可以获得更优的借贷利率或更低的抵押率。此外,DeFi的量化策略,可以将InfoFi平台产生的实时情绪指数、热度趋势、预测概率作为重要的交易信号输入。

  • InfoFi + SocialFi:创作者的Social Token价值,可以通过InfoFi平台对其注意力、影响力、内容质量进行更公允的市场化定价。

  • InfoFi + AI:AI Agents 可以作为参与者进入InfoFi市场,进行信息套利、风险对冲。

对于散户而言,在理解InfoFi的本质,学会使用工具,规避风险,才能做一名聪明的“信息淘金者”,发掘属于自己的Alpha。

Airwallex CEO 硬杠稳定币遭加密圈「围攻」,稳定币动了谁的奶酪?

Posted on 2025-06-09 16:10

撰文:Nancy,PANews

稳定币成为全球金融圈的热点话题,跨境支付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被投资人「问烦了」,直接向稳定币开炮。

近日,Airwallex(空中云汇)CEO 发布的一则推文,意外点燃了加密社区的舆论引线。在这则表态中,这位传统金融精英对稳定币在外汇成本、清算效率和主流市场实际应用价值方面提出质疑,言辞间流露出对这一新兴支付工具的保留与怀疑态度。

出人意料的是,此番发言迅速遭到加密圈多方反驳。从链上结算的效率,到新兴市场的支付自由,再到稳定币合规化进程,评论区俨然变成一场新旧支付体系的交锋现场。

这不仅是一场观点的碰撞,更揭示出一场正加速展开的金融底层逻辑重构。如今,稳定币不再是加密圈的边缘工具,而是正在实质性地切入传统金融的核心场景,重塑成本结构与清算机制,动摇中介机构的既得利益。

Airwallex CEO 公开质疑稳定币价值,遭多方「围攻」反驳

6 月 8 日,Airwallex 联合创始人兼 CEO Jack Zhang 公开表达了对稳定币价值的深刻质疑。

「投资者总是问我关于稳定币的问题,以及它如何能降低外汇手续费;但如果你是从美元汇款到欧元,而收款方仍然需要以欧元形式存入银行账户的话,我看不出稳定币有任何降低费用的方式——因为从稳定币兑换到目标法币的出金过程,往往比传统银行间市场的外汇汇率更昂贵。」Jack Zhang 在推文中表示。

Jack Zhang 进一步表示,他从来没能真正理解加密货币这个领域,与 AI 等技术相比,至今仍未看到过去 15 年里加密货币在任何方面有单一的实际用例。这种纯粹的金融产品在他看来并没有为社会创造任何真正的价值,只是一场零和游戏。即便稳定币波动性较小,他也不认为它对 B2B 交易有帮助,除非是涉及一些非常小众的货币,而这些货币的流动性本身就极低。

Jack Zhang 认为,在 G10 货币之间的交易中,现有金融系统(如银行转账)已足够高效,成本低至接近免费且实时,稳定币难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从稳定币到收款方货币的离场交易成本远高于外汇银行间交易。稳定币可能在拉美或非洲等新兴市场提供监管套利机会,但在主流货币交易中优势不明显。

对此,加密合规产品平台 Sardine 的策略主管 Simon Taylor 反驳道,Jack 对稳定币的理解局限于表面费用对比,忽略了其根本意义。稳定币的价值不在于降低 off-ramping 或最后一公里的成本。稳定币不仅更便宜,而是更好。就现在来说,稳定币还不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大变革,只是另一种选择而已。他认为,即将到来的美国监管,将成为稳定币作为金融轨道的拐点。

Huma Finance 联创 Richard Liu 则强调,若仅从优化现有外汇流动的角度看,稳定币确实帮不上大忙。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别自欺欺人地以为你已经把外汇成本压到极限了,你的客户依旧深受高额费用和准入壁垒之苦,而这些问题根植于你所依赖的体系本身——一个陈旧而具掠夺性的银行基础设施。当年 Blockbuster 曾经也以为它的成本结构已经足够优化,但其商业模式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物流运输。我们都清楚那个故事的结局。稳定币将驱动下一波全球支付浪潮,并不是对传统金融轨道的微调,而是构建在全然不同架构之上的新范式。它的崛起不依赖现有机构的参与,包括 Airwallex 在内。」

Solana 基金会技术负责人 Matt Sorg 分享了稳定币在实际应用中的进展,他表示现在已经有一些欧元稳定币正在被逐步采用。从美元稳定币换成欧元稳定币,在链上只需要几个基点的手续费。稳定币发行方正在建立从欧元稳定币到法币银行账户的低成本通道。虽然现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费用高昂的中介,但其实也有便宜的,只要你知道该找谁。本质上来说,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参与者在解决成本问题。

「你完全可以通过发行自己的稳定币来实现这一点。稳定币带来的收益足以让你轻松补贴零手续费的出入金服务,同时还能赚取额外利润。此外,加密经济本质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平行体系。一旦美元变成数字形式,你就可以在加密领域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和消费它。很多商户其实很乐意接受 USDC 或 USDT。最终,你甚至不再需要把它换回法币。而且在这个平行体系内的交易手续费也更低。」Helio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tijn Paumen 则建议道。

Helio CEO mert 也分享了个人经历,称早年使用 Airwallex API 进行跨境转账的糟糕体验促使他投身加密货币,间接支持稳定币作为替代方案的潜力。

「当我们提供年化 4% 的稳定币收益(无风险)时,用户将越来越没有动力把资金换回法币。这会推高对美元的需求,削弱对欧元的需求。欧元越贬值,人们就越倾向于持有美元——最终将形成一个下行螺旋,直到所有人都选择只用美元为止。 到最后,欧元就只会变成欧洲人为了缴税才不得不购买的东西。」加密托管平台 BitGo CEO Mike Belshe 认为稳定币带来了美元霸权增强效应。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创始合伙人 Nic Carter 则直接批评 Jack 对稳定币的认知过于浅薄,缺乏基本的好奇心和理解能力。

在加密社区火力全开的围攻下,Jack Zhang 最新回应称,稳定币钱包可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支付手段,并在新兴市场中提升流动性,它在金融市场中确实有其一席之地,但他并不认为它在任何层面上具备颠覆性意义。

从监管边缘到主流舞台,传统金融「奶酪」正在流失

Jack Zhang 的质疑,实际上折射出传统金融从业者对加密世界的普遍困惑与本能戒备。他们看来,稳定币既非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也无法归类为明确的资产,更像是一个游走于监管边缘的中间层工具。然而,这种看似边缘化的金融工具,正在加速进入主流金融视野,甚至开始动摇传统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奶酪」。

众所周知,稳定币的核心价值并不仅仅是其价格锚定机制,更重要的是它所引发的金融结构变革。它不仅具备链上即时清算、全球流通、编程逻辑支持等特性,还天然嵌入了对现有金融「账户 – 银行 – 清算网络」体系的降维打击。

从跨境支付切入,可以清晰地看见稳定币对旧有体系的打击。在传统金融体系中,跨境汇款需穿越多国银行系统、清算网络和外汇市场,往往耗时数天,费用高昂且信息不透明。而稳定币则通过链上点对点转账与智能合约清算,实现实时到账与全链透明。这不仅是效率上的提升,更是范式的替代:资金不再依赖于国家主权背书的银行网络,而是直接通过开放网络中的链上地址进行托管与转移。

更重要的是,稳定币打破了金融服务的地理局限与门槛桎梏。由于传统银行的合规成本、风控限制与商业可行性,全球仍有超 10 亿人依旧无法获得金融服务。而稳定币通过「智能手机 + 数字钱包 + 互联网」的组合,让用户获得储值、支付、跨境交易以及参与全球金融活动的权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金融普惠。例如在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越来越多用户开始使用 USDT、USDC 进行日常储值、工资结算、商品支付与小额跨境汇款。这并不是 Jack 口中所谓的「监管套利」,而是一个新金融秩序在边缘地区生根发芽的真实写照。

也正因如此,稳定币对传统金融科技公司的冲击是根本性的。

以 Airwallex 为例,其商业模式建立在连接现有金融网络的逻辑之上,通过银行账户、Swift 网络、清算所与外汇市场等构建支付路径。而稳定币绕过了这套网络逻辑,从源头打破了依赖银行账户、清算所和汇兑网络的商业结构。这意味着稳定币正在逐步压缩 Fintech 公司的利润空间,且一旦稳定币的全球合规体系完善,这种冲击将变得系统性、不可逆。

与此同时,稳定币的全球合规化趋势正让它们逐渐成为传统金融领域的合法竞争者,包括美国、香港、新加坡、阿联酋均在加快制定稳定币监管标准。比如,美国正在推进美国稳定币 GENIUS 法案,将稳定币纳入正规化轨道;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 8 月 1 日生效,成为促进香港稳定币和数码资产生态圈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在此过程中,包括 Circle 等加密合规原生企业反而占据先发优势,而传统机构则由于内部架构固化与技术欠缺,反而行动迟缓。

更值得关注的是,稳定币的核心用户群体正迅速年轻化。Z 世代与千禧一代在数字原生环境中成长,对链上钱包、稳定币支付与智能合约操作有着天然的接受度与亲和力。这种原生数字行为习惯,让这些机构的护城河日益瓦解。

不过,当前正有越来越多传统金融与科技巨头正在主动拥抱稳定币,比如近期德意志银行正研究稳定币和代币化存款,并考虑发行代币或加入行业倡议;苹果、X 和 Airbnb 等大型科技公司正与加密企业进行接触,探讨稳定币支付集成方案;Uber 考虑使用稳定币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并正积极评估其应用潜力;支付公司 Stripe 考虑与银行合作推动稳定币支付发展;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计划推出稳定币并拓展加密货币服务……这些市场动态也表明,稳定币或成为新一轮金融结构重塑的核心变量。

总的来说,这场由 Airwallex 质疑稳定币引发的论战,展现了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之间的日益激烈的博弈与理念碰撞。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合规进程的推进与主流机构的积极试水,稳定币正从边缘工具逐步演变为主流金融的重要力量。

币安 Alpha 空投门槛飙升,散户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Posted on 2025-06-09 16:00

撰文: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6 月 8 日,币安 Alpha 上线 Open Loot (OL)。空投领取门槛则要求至少拥有 233 分积分,这是自币安 Alpha 采用积分制后,出现的最高积分要求。自今年 6 月以来,币安 Alpha 空投参与门槛不断上涨,从 200 分出头到 223,最后到如今的 233 分,涨的是分数与门槛,落后的是市场参与者已经「麻木」的心态。

自 2024 年 12 月推出以来,币安 Alpha 以其低门槛、高回报的空投和 TGE 吸引了无数玩家,但如今积分门槛的持续攀升,让人不禁发问:这场积分狂潮是否已接近终点?是否还会继续卷下去?

高成本博弈:为什么越来越难

币安 Alpha 的吸引力在于其回报潜力。据 airdrops.io 统计,2025 年 5 月,平台发放的 5 次空投平均为每位用户带来 270 美元的首日价值,若按历史高点计算,总价值可达 656 美元。例如,SIGN 空投的 1500 枚代币价值约 177 美元,BOOP 和 NXPC 空投也为用户带来了可观收益。相比传统链上空投的不确定性,币安 Alpha 的透明规则和快速兑现机制让玩家趋之若鹜。

然而,高回报伴随着高成本。积分的获取主要依赖于资产持有和代币购买。以交易额积分为例,购买 2 美元的 Alpha 代币可获 1 分,每翻倍加 1 分(8 美元得 3 分,1024 美元得 10 分)。

现在假设某普通散户玩家,其交易所余额为 1 万美元至 10 万美元之间,每日余额积分为 3。交易量积分规则计算,若普通玩家想要获得 15 积分,则需要交易额达到 3.2 万美元附近,而这仅仅只是买入的要求(卖出不计入积分)。如果某新玩家从 0 开始刷交易量,需要至少坚持 13 天刷满交易量才有资格获得币安 Alpha 空投。这无疑对普通散户的资金规模以及耐心提出了不小考验。

此外,币安 Alpha 在空投代币的过程中,还额外增加了积分消耗。通常每领取一次空投或参与钱包 TGE 活动,需消耗 15 积分。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积分刚刚达标,那么领取这一次空投后,下一次空投的领取将与你无关。这也非常考验玩家的判断力,若本期空投项目标的质量一般,选择领取后仅价值数十美元,而错过的「下一期」空投或 TGE 数百美元的机会时,时间与机会成本将会非常大。

交易过程中的「磨损」成本也不容忽视。Foresight News 注意到,交易某部分代币时,即便买入后迅速卖出,也可能造成最高几十美元的「亏损」,因此玩家在选择币种时,对成交额、涨跌幅等需通盘考虑,否则可能面临一顿操作猛如虎,拿到空投后的收益仍无法支撑成本。

MEV 问题也值得关注,如果运气不佳,没有打开 MEV 防护,可能损失严重。据 AI 姨监测显示,6 月 8 日某位用户刷量 KOGE/USDT,单笔被夹 4.7 万美元,花费 4.7 万 USDT 仅仅买入 0.009 枚 KOGE,单枚成本高达 518 万美元。

不过,只要空投收益大于磨损成本,套利者仍然会持续涌入。

工作室的狂欢?

币安 Alpha 于 2024 年 12 月 17 日正式上线,定位为 Web3 早期项目的发现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高潜力代币的早期参与机会。其核心机制是 Alpha 积分系统,通过评估用户在币安交易所和钱包生态中的资产持有(Balance Points)和 Alpha 代币购买量(Volume Points),决定其参与 TGE 和空投的资格。积分每日更新,基于过去 15 天的资产快照和交易行为,积分有效期为 15 天。

最初,Alpha 积分的门槛相对较低。例如,2025 年 4 月的 SIGN 空投仅需较低积分即可参与。然而,随着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积分门槛水涨船高。2025 年 5 月,BOOP 空投要求 137 积分,Privasea TGE 则需要 198 积分。到 6 月,Bondex(BDXN)空投要求 213 积分,而 Open Loot 更是将门槛推高至 233 积分。部分社区用户指出,220 分以上的门槛已成为常态,稍不努力就可能「吃不上饭」。

据 Dune 数据面板显示,6 月 8 日币安 Alpha 交易量达 20.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外更是远远超越 Solana 链等竞争对手。

这种「内卷」现象的根源在于供需失衡。币安 Alpha 的空投和 TGE 机会有限门槛不断抬高,而参与者数量激增。据推算,Open Loot 空投的合格人数约为 1 万人,每人可分得 1836 个 OL 代币。随着套利者蜂拥而入,平台通过提高积分门槛来筛选真正活跃的用户,同时遏制机器人刷分行为。2025 年 6 月,币安宣布升级风控系统,任何使用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脚本、自动化工具或其他非手动方法——都将被视为违规。

从数千美元降至几百美元,币安 Alpha 的终点?

早期阶段,因为参与用户数不多,且不乏回报较高的项目出现,普通散户若拿满空投,则在去除成本后,收益在 1000 美元上方。不过随着用户数不断增多,门槛越来越高,其每月获得的收益已从上千美元降至 600 美元附近,5 月中旬某一项目空投收益一度低至 25 美元,远低于用户预期,这表明,Alpha 积分游戏正从「低门槛高回报」转向「高门槛低回报」,对普通玩家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币安 Alpha 的火爆不仅改变了用户行为,也对整个行业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Alpha 的巨大流量为其他公链带来了「溢出效应」。5 月以来,Solana 链上 DEX 交易量从 22 亿美元增至 45.9 亿美元,部分得益于 Alpha 平台上 $MOODENG 等代币的热炒。Sui 生态的 NAVX 代币也在 Alpha 上市后交易量激增,Alpha 的积分活动某种程度上也为新兴公链注入了活力。

另一方面,Alpha 的成功也引发了其他交易所的效仿。推特 KOL@_FORAB 就透露,Kraken、Bithumb 等交易所已认可 Alpha 的模式,并可能推出类似活动。随着竞争加剧,空投门槛和成本将进一步提高,用户可能面临更高的参与壁垒。币安自身也在不断调整策略,例如推出双倍积分活动(通过 BSC 链或限价单购买 Alpha 代币可获双倍积分)以刺激交易量。然而,这种激励措施进一步推高了积分门槛,加剧了「内卷」。

面对高分门槛和愈发激烈的竞争,币安 Alpha 是否已接近终点?答案或许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用户疲态显现,高门槛和高成本正在劝退新人。若收益继续下降,普通用户可能选择退出。机器人与套利者挤占空间:尽管币安升级了风控系统,机器人刷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这不仅损害了公平性,也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此外市场饱和也是负面因素之一,Alpha 项目优质项目的供给可能趋于枯竭。长期来看,平台难以维持高频、高价值的空投活动。

火币 HTX 全球排名强势跃升:以用户信任为锚,再启 Web3 新征程

Posted on 2025-06-09 16:00

近日,全球领先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火币HTX在多个权威加密数据平台上的综合排名持续攀升,全面展现了其在全球用户中的高度认可与领先地位。

从安全性、交易深度到用户体验与生态建设,火币HTX正以卓越表现赢得全球用户的信赖,成为Web3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交易平台之一。

权威平台排名齐升,火币HTX全球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在全球权威加密数据平台CoinGecko上,火币HTX排名从第13位跃升至第7位。这一成绩不仅反映了平台整体实力的显著提升,更彰显了其在全球用户活跃度、安全性与透明度方面的优异表现。作为加密资产安全评分的标杆平台,CoinGecko的排名进一步印证了火币HTX在安全体系优化与技术创新上的不懈努力。

数据来源:CoinGecko

在全球Web3用户流量最高的平台CoinMarketCap(CMC)上,火币HTX排名从第15位稳步提升至第9位,成为全球Web3用户心目中的Top级交易所之一。这标志着火币HTX在品牌信任度和国际声誉上的持续突破,展现了其在全球加密市场的强大影响力。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

在专注于北美市场的DefiLlama数据平台上,火币HTX稳居第6位,体现了平台在北美主流用户中的高活跃度与稳定市场占有率。这一成绩得益于火币HTX全球化合规战略的持续推进,为用户提供安全、透明的交易环境。

数据来源:DefiLlama

在北美高端加密用户关注的Kaiko平台上,火币HTX排名从第10位上升至第8位,获得AA评级。Kaiko基于治理、流动性、技术、商业能力、安全性和数据质量六大维度,衡量全球超过100家主流交易平台的综合表现。火币HTX在“商业能力”和“技术能力”两大维度中展现出行业领先优势,安全能力也获得高度认可,凸显了平台在高端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数据来源:Kaiko

在独联体(CIS)地区用户广泛使用的CryptoRank平台上,火币HTX稳居第3位,展现了其在CIS的高市场占有率与品牌普及度——火币HTX已成为当地用户最为信赖的国际化交易平台之一。

数据来源:CryptoRank

用户至上,火币HTX以实力铸就全球信任

火币HTX全球排名的持续跃升,离不开平台在用户资产安全、创新产品布局、全球化战略与服务体系上的深耕细作。秉持“用户第一、安全至上”的核心理念,火币HTX不断优化安全体系、提升交易体验,并通过全球化战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创新产品与服务,这不仅赢得了全球用户的广泛认可,也巩固了火币HTX在全球加密市场的领先地位。

官方数据显示,火币HTX已连续32个月定期披露资产储备数据,成为行业内资产公开披露最稳定的平台之一。近三个月中,火币HTX整体资产沉淀量增长明显。其中,USDT从约6.65亿枚增长至11.50亿枚,5月环比增长超30%,资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未来,火币HTX将继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平台安全性、交易深度与服务质量,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Web3综合交易平台。

“DAO友请留步”第九期聚焦马斯克与特朗普之争:探讨加密市场将何去何从

Posted on 2025-06-09 15: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HTX DAO官方社媒消息,“DAO友请留步”第九期节目“马斯克VS特朗普,币圈何去何从?””将于6月10日20时(UTC+8)正式开启。届时,HTX DAO Core Builder 六爷,HTX DAO治理委员毛毛姐、Frank,BTV-币链何在创始人Michael,知名Web3主持人AlanSun,MoonightClub创始人0xMoon等加密KOL将受邀出席,深入探讨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公开争执的背后,以及对加密市场的潜在影响。

预约直播:https://x.com/i/spaces/1YpKkBVrRdZxj/peek

美股上市公司 Oblong 宣布将募资 750 万美元,主要用于购买 TAO

Posted on 2025-06-09 15: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Businesswire 报道,美股上市公司 Oblong 宣布达成证券购买协议,通过以每股 3.77 美元的价格出售 1,989,392 股普通股,筹集约 750 万美元资金。

此次私募由专注于新兴技术的机构投资者领投,预计于 2025 年 6 月 11 日完成。Oblong 计划战略性地将资金用于进入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资产领域,主要通过积累 Bittensor 的原生代币 TAO。

OSL 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MoneyHero 达成战略合作,拓展香港虚拟资产财富产品服务

Posted on 2025-06-09 15:4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亚洲领先的持牌虚拟资产平台 OSL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863)(以下简称“OSL”)今日宣布与 MoneyHero Limited(纳斯达克:MNY)(以下简称“MoneyHero”或“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香港地区的虚拟资产财富产品发展。OSL作为首批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及托管平台,此次合作将为香港用户提供更安全、透明且合规的虚拟资产投资选择。

聊聊比特币 Core 交易中继争议以及为何要支持它

Posted on 2025-06-09 15:39

撰文:0xTodd,Nothing Research 合伙人

Core 组发布了最新声明,比特币核心开发圈都炸锅了,我看华语讨论不多,我来分析一下故事背景,以及我个人的强烈观点。首先,昨天 Bitcoin Core 发布了一个声明,叫做《Bitcoin Core 开发与交易中继政策》,被反对者怒斥臭名昭著如《纽约协议》。

那这个声明到底说了什么呢?比特币 Core 要推一个自己内置的交易中继。我认为,这个交易中继就是在给之前的取消 OP-Return 区限制铺路。这东西为什么会激起大量讨论呢?

是因为故事背景还有一个故事背景,这个我之前也聊过——就是 2 年前,铭文开始大行其道,但是这些铭文、符文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卡 Bug」的形式,把自己的内容偷摸存到了比特币区块里的 OP-Return 区,这样变相突破了比特币区块上限。

结果,现在比特币里分为右派和极右派。铭文引起了极右派的反感,于是在 Luke 等人的号召下,比特币排名第二的客户端 Knots 推出了垃圾过滤器,把这些铭文交易直接视为垃圾交易,并且拒绝打包。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这个当时甚至引起了 Ordi 暴跌。但是普通右派,也就是比特币 Core 组认为,反正铭文已经可以卡 Bug 上链了,与其让它们继续卡 Bug 还不如正名化所。

以最近几个月 Core 组提出了新的 PR,想把 OP-Return 从 80KB 改成无上限,相对于对铭文的限制直接取消,让他们光明正大地上链。尽管铭文基本都浇给了,但是我认为这多多少少都是对于矿工的一些额外补贴,毕竟多赚点才能让比特币网络更安全一些。

聊完背景的背景,让我们说回来——这个「交易中继」到底是什么东西。理论上,比特币是个 P2P 网络,也就是所有矿工和矿工之间都是单线联系的。不过这个东西呢,是理论上最安全的做法,因为目前网络环境蛮安全的,倒也没必要做到这么绝。

所以「交易中继」应运而生,大家可以先把交易发给中继(注意不是强制,它是自愿的),这样有两大好处:

1. 有利于防止 DoS 攻击,那些乱发 0 费的交易不会把矿工的点对点服务器撑爆;

2. 加快交易区块传播速度,降低延迟有助于防止大型矿工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其实很好的一件事。过去,交易中继们也有不同的策略,有的过滤垃圾交易严格,有的则完全自由。

PS:我不认为这是交易审查,它更多是过滤垃圾交易,而且用户可以不使用这些功能。其实右派(Core 组)和极右派(Luke 等人),两者对于都有过滤垃圾交易的诉求,但是核心矛盾是——大家对于垃圾交易的定义完全不一样。

极右派认为,铭文就是垃圾交易,应该杜绝,比特币不应该成为存储链。右派则认为,我们不应该审查(铭文),限制某些交易上链。过滤器只应该过滤那些纯 DoS 攻击。PS:我这里虽然使用了极右派,但是并不代表【极右派】是个含有贬义的词。前者是激进垃圾过滤,后者则是温和垃圾过滤。

而过去,这些交易中继算是为爱发电,由志愿者维护的,尤其是【激进垃圾过滤规则】,因为这些志愿者的信念非常充足——那就是厌恶铭文。然而,一旦 Core 组亲自在比特币客户端加入了【温和垃圾过滤规则】,或许意味着过去那些【激进垃圾过滤规则】市场份额遭到极大萎缩。

如果看到这里你有点蒙,我打个比喻——有种官方突然官宣 CP,降维打击同人拉郎配 CP 的感觉,也就是官方逼死同人。当然,尽管目前 Core 的市占率超过 90%,Core 不认为它们自己是「官」方。

因为 Bitcoin 是一个由其用户定义的网络,用户拥有最终的自由选择使用何种软件以及实施任何他们希望的政策。Bitcoin Core 贡献者无权强制规定这些内容,为了避嫌,他们甚至避免软件自动更新。

我个人其实是支持 Core 组这样的更新的。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家的篱笆墙只有 10 厘米高,其他人自由进出,那你还不如拆了省事。我个人虽然对铭文无感,但我不认为它们是垃圾交易,只要正常付费就是好的交易。

铭文也正常按照体积缴费,没必要和钱过不去,而且给矿工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有助于让比特币在 N 次减半后依然保持强劲的安全性。而且我坚决反对交易审查,比特币半官方性质的 Core 带头对于正常支付手续费的交易有任何的歧视,因为交易歧视会慢慢变成交易审查。

比特币最引以为傲的属性之一就是安全性和无交易审查。而采用温和的垃圾过滤规则,它对这两个特性同时有益。反对者抨击,这是 Core 组向矿工的妥协(因为考虑了矿工的收入),而放弃它的用户。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铭文用户,也是比特币的用户。

时代进步了,不再是 2008 年的硬件环境,倘若 2025 年的比特币的区块链存一些文字图片,对于节点来说也并非难事,而且中本聪自己就在传世区块刻下了当年的新闻。比特币永远不会变成存储链,但是在不对底层动刀的情况下,把存一些数据作为一项兼职,又有何妨呢?

真正的物理黄金,都可以用来雕刻留下记录,我们电子黄金也同样应该默许这一点。所以我非常支持 Core 组的提案。

币安:Alpha 积分达 236 的用户将可申领 800 枚 SKATE 空投

Posted on 2025-06-09 15:3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公告,Binance 宣布 Alpha 积分达 236 将可申领 800 枚 SKATE 空投。

OpenSea 5 月活跃地址数创 2023 年中期以来新高

Posted on 2025-06-09 15:3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The Block 报道,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上月活跃地址数达到 467,322,创下 2023 年中期以来新高。数据显示,6 月初至今已有 236,091 名活跃用户,可能将达到或超过 5 月水平。

尽管用户数量回升,OpenSea 月交易量仍远低于高峰期,5 月交易量为 8100 万美元,而 2022 年 1 月曾达到逾 50 亿美元的峰值。

用户增长可能归因于 OS2 于 5 月正式退出测试阶段并全面上线。OS2 支持 19 条区块链上的代币和 NFT 交易,包括支持 Solana 的同质化代币,并推出名为 “Voyages” 的奖励系统,用户可通过链上活动获取经验值。

用户普遍预期平台参与度将成为未来 SEA 代币空投的考量因素,但 OpenSea 尚未公布具体发行日期。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正在英国举行

Posted on 2025-06-09 15:2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援引澎湃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路透社记者提问,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正在英国举行,中方能否介绍更多情况,对磋商有何期待?“中方已经发布了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有关消息,关于磋商的具体情况请你保持关注。”林剑说。

币安Alpha和币安合约将上线Defi App (HOME)

Posted on 2025-06-09 15: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Alpha将于2025年06月10日19:00(东八区时间)上线和开放Defi App (HOME) 的交易。此外,币安合约平台将于2025年06月10日19:30(东八区时间)上线HOMEUSDT永续合约,最高杠杆可达50倍。

币安是首个公告开放Defi App (HOME) 合约交易以及在币安Alpha展示HOME代币的平台。 作为上线福利,所有符合资格的币安用户将获得币安独家代币空投。符合资格的用户需要于2025年06月10日19:00(东八区时间)至2025年06月11日19:00(东八区时间)期间,使用币安Alpha积分通过币安Alpha活动页面领取空投。

Matrixport:华尔街资金涌入加密股票,但币圈并未同步走强

Posted on 2025-06-09 15:0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Matrixport 发布今日图表分析称,“Circle借重磅IPO,估值已推升至240亿美元,较Coinbase一个月前拟议的收购价,足足高出近200亿。事后看,彼时报价无疑是“抄底价”。而此次IPO的成功,无疑也重燃了华尔街对加密概念股的热情。

尽管势头可观,但加密市场整体并未展现出同等的热度。数据显示,比特币资金费率不仅维持在低位,甚至一度跌至负值。这或许意味着部分投资者在做多加密概念股的同时,正通过做空比特币来对冲风险。无论投资者采取何种策略,公开市场上的这份乐观情绪,尚未传导至加密资产本身。”

苹果、特斯拉上线 Solana:代币化股票能否吸引加密用户?

Posted on 2025-06-09 15:09

撰文:Jeffrey Gogo

编译:Tim,PANews

关键要点:

  • 随着 233 亿美元现实世界资产上链发行,越来越多的加密原生平台开始向传统金融示好。

  • 多家交易平台如 Kraken 和币安已上线苹果、特斯拉等热门美国股票的代币化产品。

  •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代币化股票在加密货币领域潜力巨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代币化股票只有专注于高风险、波动剧烈的股票才会成功。

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 宣布推出 xStocks,包含苹果、英伟达、特斯拉等热门美股的代币化版本。在区块链技术不断拓展的现实世界资产领域中,这项创新将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相融合。

如今,随着加密交易所日益向传统金融靠拢,代币化股票能否在过往失败的基础上取得成功?它们能否吸引以追逐高风险高波动投资闻名的「degen」交易者?

Bitget 首席分析师 Ryan Lee 向 Cryptonews 表示:「代币化股票在加密领域潜力巨大,因其能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资产分割所有权、24 小时不间断交易以及更强的流动性。」

代币化证券是普通股票的数字化版本,可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在 Kraken 的案例中,其提供的 50 多个代币和 ETF 均发行于 Solana 区块链之上。

每个 xStock 代币都锚定其对应实体股票的价值,这些实体股份由 Backed Finance 托管持有,该公司作为 Kraken 在本次合作中的对等伙伴共同推进该项目。例如,一枚苹果公司(AAPLx)代币将追踪纳斯达克上的 AAPL 股票价格,并可 1:1 兑付现金。

投资者无需直接持有股票,只需持有代表证券所有权的代币即可。Kraken 表示其代币未开放给美国客户使用,将仅在美国以外的特定市场销售。

提供代币化股票服务的美国加密交易所并非行业先驱。Bybit 平台近期刚宣布推出同类产品,而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早在 2021 年便尝试过此类业务,但在香港监管机构的压力下很快叫停了该项目。

加密领域对股票代币化有需求吗?

代币化股票尚未在加密领域获得广泛采用,但支持者认为这类产品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的方式。正如 Bitget 分析师 Lee 所指出的:

「代币化股票等产品日益受到市场追捧,这主要源于散户投资者对门槛更低、操作更灵活的传统股票投资机会的需求。」

Sam MacPherson 是 Phoenix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去中心化借贷协议 Spark 开发商),他表示:代币化证券「将静态封闭的市场工具转化为链上经济中可组合的模块」。

「这项技术实现了全天候全球访问权限、实时结算,并催生了全新的金融应用场景,」MacPherson 告诉 Cryptonews,并补充道:

该金融应用场景可涵盖抵押借贷与自动投资组合策略等各类金融产品,这标志着传统金融与 DeFi 市场将迈向融合互通的新阶段,最终形成一体化的金融体系。

但并非所有人都抱有同样的热情,至少一开始不是这样。DeFi 服务平台 Tymio 创始人 Georgii Verbitskii 对加密货币交易者究竟会青睐哪些资产持谨慎态度。

在 Cryptonews 的采访中,Verbitskii 表示,代币化股票若想取得成功,其上市策略必须针对加密货币投资者的偏好进行量身定制,重点聚焦于他提出的「趋势驱动型或非相关性资产」类型。

「尽管概念前景看好,但实际需求将极大取决于交易所上线的具体资产类型,」Verbitskii 指出,「在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上,高波动性的题材股可能会更受投资者青睐」。他补充道:

像 GameStop 这类网红股票,而不是英伟达、微软等传统蓝筹股。后者往往波动较小,因此对加密货币交易者吸引力较弱,高波动则会吸引更多人兴趣。

近年来,加密货币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围绕 Meme 文化构建叙事或具备投机性上涨潜力的资产。

例如,网红股 KOL Keith Gill(在推特和 YouTube 上自称 Roaring Kitty,在 Reddit 的华尔街赌场论坛上自称 DeepFxxingValue)因对游戏驿站进行看涨押注而声名鹊起,激起了散户投资者的交易热情,其中也包括加密货帀投资者。

2021 年 1 月份期间,游戏驿站的股价因 Gill 的社交贴文暴涨 1600%,让做空这家得克萨斯州电子游戏零售商的对冲基金损失惨重。

这股狂潮也延伸至 AMC 娱乐等网红股,并持续蔓延至加密市场。加密货币交易员们催生了以 GameStop、AMC 等公司为灵感的新网红代币。

代币化股票瞄准 2500 亿美元市场:面临监管挑战

Verbitskii 认为,诸如黄金或白银之类的代币化大宗商品与加密资产中的代币化股票相比,更有可能「引发浓厚兴趣」。

他表示,「这些资产吸引寻求分散风险或对冲的投资者,而且已经有先例可循,」他提到了加密交易所 FTX,在 2022 年惊天大破产之前,该交易所曾推出永续黄金期货产品。

专家指出,Kraken 进军代币化证券领域是其打通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的新举措,但这项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提供 xStocks 服务的地区满足监管要求。

2021 年币安推出代币化股票产品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合规问题,其未取得证券交易牌照。香港监管机构亦曾查询该交易所的股票代币托管安排。

分析人士指出,在公众信任缺位的情况下,代币化股票可能演变成监管定时炸弹。Kraken 与受监管的代币化平台 Backed Finance 的合作,正是为了先发制人地消除此类担忧。

「xStocks 在底层设计时就旨在应对这些监管挑战,」 Backed 联合创始人 Adam Levi 通过邮件回复 Cryptonews 提问时表示。

「它们由底层股票以 1:1 的比例全额抵押担保,依据符合 MiFID II(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要求的欧盟招股说明书发行,包含完整的投资者信息披露条款,并受到明确的法律与监管框架约束。这使通证化形式具备了机构级标准。」

Levi 补充表示,由 Kraken 提供的 xStocks 产品完全遵守泽西岛、瑞士及欧盟的监管要求进行发行。

他认为代币化股票的需求「将随着时间推移大幅增长」。Levi 预测该细分领域将延续稳定币的发展轨迹,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会扩张至 2500 亿美元。他表示:

基础建设已然就绪,市场需求日益激增,转型之势不可阻挡。

现实世界资产民主化

加密行业曾将监管视为对比特币的大逆不道之举,如今 Kraken 与 Backed 联合推出的新产品正在考验加密公司在监管框架下的创新能力。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开始提供证券型代币化股票服务。

迪拜的代币化证券交易所 Allo 已完成了 22 亿美元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业务,涵盖 1.1 万支美国股票及交易所交易基金。用户可通过该平台购买比特币重仓股微策略科技、特斯拉、谷歌等企业的链上股票。

Allo 首席执行官 Kingsley Advani 表示,该公司已经实现了逾千家计划通过 IPO 上市公司的代币化,其中包括马斯克的 SpaceX、OpenAI 以及 Anthropic。

「投资者能以更低的准入门槛更快获取这些资产,这使实物资产投资大众化,」Advani 指出,代币化提高了自己平台的流动性,为小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同时也加快了结算速度。

他指出,代币化提高了自己平台的流动性,为小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同时也加快了结算速度。

例如,股票碎片化,也就是将股票分割成更小、可交易代币的过程。这种模式降低了投资所需资本门槛,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Advani 表示。

如今,国际投行现在只需「数秒或数分钟」便能完成交易结算,旧有经纪业务模式则至少需要两个工作日。「这降低了对手方风险,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Allo 首席执行官表示。

Advani 并没有确切说明 Allo 是否曾遭遇美国或欧盟监管机构的阻挠,只提及公司拥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合规团队」,该团队具备美国市场的监管经验。

据 RWA 网站数据显示,目前链上发行的 RWA 总额达 233 亿美元。数据显示,过去 30 天内该规模增长近 6%。

比特币:下一代货币价值锚的思想实验

Posted on 2025-06-09 15:00

撰文:柳叶惊鸿

作者的话

作为一名在 Web3 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见证并参与了无数新概念、新叙事和新玩法的诞生与更迭。从 DeFi、NFT、DAO,到各种公链、侧链、L2 解决方案,行业似乎总在追逐最新、最酷、最具想象力的创新。

但在这场持续不断的创新浪潮中,当我重新回头去读比特币的白皮书、思考它的设计初衷和经济本质时,反而有了许多新的感悟。比特币无疑是整个行业的起点,也是最具底层革命性的发明。它的简单、克制和以算法为锚的信任机制,至今仍未被后来者超越。

在经历了这么多新叙事之后,反思比特币本身,重新审视它在货币演化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未来可能性,或许比盲目追赶新风口更有意义。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和你一起跳脱喧闹,回望本质,激发新的思考。

引言

货币,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最深刻、最具共识的发明之一。从以物易物到金属货币,从黄金本位到主权信用货币,货币的演化始终伴随着信任机制、交易效率与权力结构的变化。当今,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货币超发、信任危机、主权债务恶化以及美元霸权引发的地缘经济震荡。

比特币的诞生及其持续扩大的影响力,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价值锚」会以何种形态存在?

「比特币的革命性,不仅在于技术和算法,更在于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由用户自发推动的『自下而上』货币体系,正在挑战国家主导货币发行的千年范式。」

本文将回顾货币锚定物的历史演化,批判现实黄金储备体系的困境,剖析比特币的经济学创新与局限,探讨比特币作为未来价值锚的思想实验,并展望全球货币体系可能的多元演化路径。

一、货币锚定物的历史演化

1. 以物易物与商品货币的诞生

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以物易物」模式,交易双方必须恰好拥有对方所需的物品,这种「双重需求的巧合」极大限制了生产与流通的发展[1]。为解决这一难题,具有普遍接受价值的商品(如贝壳、盐、牲畜等)逐渐成为「商品货币」,为后来的贵金属货币打下基础。

2. 黄金本位与全球结算体系

进入文明社会,黄金和白银因稀缺性、分割便捷和不易篡改等天然属性,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般等价物。古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等古代帝国均以金属货币作为国家权力和社会财富的象征。

到 19 世纪,黄金本位制在全球范围得以确立,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实现了国际贸易与结算的标准化。英格兰在 1816 年正式确立金本位,其他主要经济体也逐步跟进。这一体系最大优势在于货币的「锚定物」明确、跨国间信任成本低,但也造成了货币供应受黄金储量限制、难以支持工业化和全球化经济的扩张(如「黄金荒」与通缩危机)[2]。

3. 信用货币与主权信用的崛起

20 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彻底冲击了黄金本位体系。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主要货币再与美元挂钩,形成「美元本位」。1971 年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全球主权货币正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国家以自身信用为基础发行货币,并通过债务扩张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信用货币带来了极大灵活性和经济增长空间,但也埋下了信任危机、恶性通胀和货币超发的隐患。第三世界国家屡屡陷入本币危机(如津巴布韦、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即便是希腊、埃及等新兴经济体,也在债务危机和外汇动荡中苦苦挣扎[2]。

二、黄金储备体系的现实困境

1. 黄金储备的集中与不透明

虽然黄金本位已成为历史,但黄金依然是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重要储备资产。目前,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官方黄金储备存放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金库中。这一安排源于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国经济和军事安全的信任,但也带来了显著的集中与不透明问题。

例如,德国曾宣布将部分黄金储备从美国运回本土,理由之一正是对美国金库账目的不信任和长时间未能进行实地清点。金库账目与实际黄金储备是否一致,外界难以核查。此外,类似「纸黄金」衍生品的泛滥,也让「账面黄金」与实物黄金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弱化。

2. 黄金的非 M0 属性

在现代社会,黄金早已不具备日常流通货币(M0)的属性。个人和企业不可能直接用黄金结算日常交易,甚至很难直接持有和转移实物黄金。黄金的主要作用,更多是作为主权国家间结算、大宗资产储备和金融市场避险工具。

国际间的黄金结算,通常涉及复杂的清算流程、较长的时间延迟和高额的安全成本。而且,央行间黄金交易的透明度极低,账目清查依赖中心化机构的信任背书。这使得黄金作为全球「价值锚」的作用越来越具有象征意义,而非现实流通价值。

三、比特币的经济学创新与现实局限

1. 比特币的「算法锚定」与货币属性

比特币自 2009 年诞生以来,其总量恒定、去中心化、透明可验证的特性,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数字黄金」的新一轮思考。比特币的供应规则被写入算法,2100 万枚的总量上限无人可以更改。这种「算法锚定」的稀缺性,类似于黄金的物理稀缺性,但在全球互联网时代更加彻底和透明。

所有比特币交易都记录在区块链上,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公开验证账本,无需依赖任何中心化机构。这一属性,在理论上极大降低了「账面与实物不符」的风险,也极大提升了清结算的效率和透明度[3]。

2. 比特币的「自下而上」扩散路径

  • 比特币与传统货币有一个根本不同:传统货币是「自上而下」由国家权力强制发行和推广的,而比特币则是「自下而上」由用户自发采用并逐步扩散到企业、金融机构甚至主权国家。

  • 用户先行,机构后至:比特币最早是由一群加密技术爱好者与自由主义者自发采用。随着网络效应增强、价格上涨和应用场景扩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甚至金融机构开始持有比特币资产。

  • 国家被动适应:部分国家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部分国家批准比特币相关金融产品,允许机构和大众通过合规渠道参与比特币市场。比特币的用户基础和市场接受度推动了主权国家被动拥抱这一新型货币形态。

  • 全球无边界扩张:比特币的网络效应突破了主权边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都有大量用户在日常生活、资产储备和跨境转账中自发采用比特币。

这一历史性转变表明,比特币能否成为全球货币,已经不再完全取决于国家或机构的「批准」,而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用户和市场共识。

对未来货币格局的启示:

  • 权力与货币的分离可能:货币不再必然依附于国家权力,而可以归属于互联网、算法与全球用户共识。

  • 国家支持变为「锦上添花」:比特币是否成为全球货币,不再完全取决于国家机构的立法支持,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和社会认同即可。

  • 新型主权挑战:主权国家未来可能不得不适应,甚至被动接受「用户自治货币」带来的冲击。

批判与思辨:

用户自治的局限与风险:没有主权背书的情况下,极端波动、治理难题、「黑天鹅」事件等风险如何管理?

「自下而上」能否应对全球危机?当遇到系统性金融危机或大规模技术攻击时,缺乏中央协调的货币体系是否更脆弱?

权力的再分配:比特币真的「去中心化」了吗?还是会涌现出新的寡头中心?

3. 现实局限与批判

比特币虽然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具有革命性,但在现实应用中依然存在诸多局限:

  • 价格波动大:比特币价格极易受到市场情绪、政策消息和流动性冲击影响,短期波动幅度远超主权货币。

  • 交易效率低、能耗高:比特币区块链每秒处理交易数量有限,确认时间长,且工作量证明机制消耗大量能源。

  • 主权抵制与监管风险:部分国家对比特币采取消极甚至打压态度,导致全球市场分化。

  • 财富分布不均与技术门槛:比特币早期用户和少数大户控制大量比特币,财富高度集中。此外,普通用户参与需要一定技术门槛,易受欺诈和丢失私钥等风险影响。

四、比特币与黄金的异同:作为未来价值锚的思想实验

1. 交易效率与透明度的历史跃迁

黄金作为价值锚的时代,国际间大宗黄金交易往往需要动用飞机、轮船、装甲车等进行实物转移,不仅耗时数日甚至数周,还需承担高昂的运输与保险成本。例如,德国央行曾宣布将黄金储备从海外运回本土,整个计划耗时多年才完成。

更为关键的是,全球黄金储备体系存在严重的账目不透明和清点难题。黄金储备的所有权、存放地、实际存在状态,往往只能依赖中心化机构的单方声明。在这种体系下,国家间的信任成本极高,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受到制约。

比特币则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应对这些问题。比特币的所有权和转移全程在链上记录,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实时、公开验证。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只要拥有私钥即可随时调配资金,无需物理转移、无需第三方中介,全球到账仅需数十分钟。这种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和可验证性,使比特币在大宗结算和价值锚定方面具备了黄金无法企及的效率和信任基础。

2. 价值锚的「角色分层」设想

尽管比特币在透明度和转账效率上远超黄金,但它在日常支付和小额流通环节仍面临诸多局限——交易速度、手续费、价格波动等问题,使其难以成为现实中的「现金」或 M0。

然而,参考 M0/M1/M2 等货币分层理论,可以设想未来货币体系出现如下结构:

  • 比特币等「锚定物」作为 M1+ 层级的价值储藏和大宗结算工具,类似于黄金在央行资产中的地位,但更透明更易于清算。

  • 基于比特币的稳定币、二层网络(如闪电网络)、主权数字货币(CBDC)等,承担日常支付、微支付和零售结算功能。这些「子货币」锚定比特币或由其担保发行,实现流通效率与价值稳定性的统一。

  • 比特币成为社会资源的「一般等价物」与「计量单位」,被全球市场广泛认可,却并非直接用于日常消费,而是像黄金一样作为经济体系的「压舱石」。

这种分层结构,既能利用比特币的稀缺性和透明性作为全球「价值锚」,又能借助技术创新满足日常支付的便捷和低成本需求。

五、未来货币体系的可能演化与批判性思考

1. 多层次、多角色货币结构

未来的货币体系,很可能不再是单一主权货币独大的格局,而是「价值锚—支付媒介—本地货币」三层共存,合作与竞争并行:

  • 价值锚:比特币(或类似数字资产)作为去中心化的全球储备资产,承担跨国结算、央行储备、价值对冲等「高层货币」角色。

  • 支付媒介:稳定币、主权数字货币、闪电网络等,锚定比特币或主权货币,实现日常流通、支付与计价。

  • 本地货币:各国本币继续承担本地经济的调节和管理职能,实现税收、社会福利及经济政策目标。

这种多层结构下,货币的三大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将更清晰地分工于不同币种和层次,全球经济的风险分散与创新能力也将随之提升。

2. 新的信任机制与潜在风险

但这种新体系并非没有风险。算法与网络共识能否真正替代国家主权和中央机构的信用?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征是否会被算力寡头、协议治理漏洞或技术进步所侵蚀?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分歧、政策冲突、「黑天鹅」事件等,都可能成为未来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主权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会通过强监管、税收、技术封锁等手段制约比特币的扩张。比特币能否在「自下而上」的路径中,真正实现全球尺度的共识并长期维持「数字黄金」地位,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结论与开放性问题

回顾货币的演化历程,从以物易物到黄金本位、再到信用货币,每一次「锚定物」的更替都伴随着信任机制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比特币的出现,首次将「价值锚」从物理资源与主权信用,转移到算法、网络与全球用户共识之上。它的「自下而上」扩散模式、透明可验证的账本、全球化网络效应,为未来货币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思想实验。

然而,比特币革命的道路并非坦途。价格波动、治理难题、监管风险、技术门槛等问题亟须解决。比特币最终能否成为全球货币体系的「价值锚」或「一般等价物」,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用户共识,更取决于全球经济、社会与政治结构的重塑。

开放问题:

  • 如果不是比特币,未来的价值锚会是什么?

  • 货币的终极信任基础将如何演化?

  • 在国家权力、用户自治、算法治理三者之间,未来全球价值体系会走向怎样的平衡?

当我们在新叙事与技术浪潮中不断追逐下一个风口时,也许最值得关注的,正是那些看似「简单」却最具本质穿透力的创新。比特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货币实验,值得我们持续深入地思考。

不到两年狂揽 7.3 亿美元,pump.fun 发币是 Meme 的最后一棒么?

Posted on 2025-06-09 15:00

撰文:SuperEx

编译:白话区块链

最近,Solana 上的所谓「Meme 引擎」 Pump.fun 再次掀起了市场波澜。关于其即将推出代币的传言引发了本已脆弱的链上生态系统中强烈的避险情绪。有人称其为注意力经济的新标杆;也有人将其贴上 Solana 生态系统中「头号毒瘤资产」的标签。

那么,Pump.fun 究竟是一匹未被驯服的黑马,还是加密货币 FOMO 文化的最后狂欢?这次代币推出的风波或许是对其真正价值的终极试金石。

01 发生了什么:Pump.fun 代币推出的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据报道,Pump.fun 计划通过公募和私募代币销售筹集 10 亿美元,估值高达 40 亿美元。这一消息在 Solana 生态系统中引发了震动,导致避险行为激增。虽然官方尚未确认具体发行日期,但其社交账户上的暗示表明,可能在「两周内」会有动作——这与他们上次的说辞如出一辙。

事实上,这并不是 Pump.fun 第一次尝试推出代币。早在今年 2 月,他们曾考虑进行荷兰式拍卖,但当时特朗普及其妻子推出了自己的 MemeCoin,吸引了所有的关注和流动性,Pump.fun 不得不暂时搁置计划。现在,尽管市场略有回暖,但仍未恢复到巅峰势头。那么,这次的代币发行能成功吗?这不是我们能轻易判断的——需要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1-1 冷冰冰的数据

截至 6 月 4 日,Pump.fun 的累计收入已超过 7.3 亿美元。听起来很厉害,对吧?但先别急——自 2 月以来,其日收入已从高峰时期的近 1500 万美元大幅下降到仅几百万美元,实际上减少了一半。

1-2 交易量

在 2024 年末,Pump.fun 的周交易量创下了 33 亿美元的纪录高点。如今,即使能达到 10 亿美元的周交易量,都值得庆祝。简而言之,流动性和用户活跃度在最初的「热潮」后已严重枯竭。

更令人担忧的是:每日创建的代币数量已从高峰时期的 7 万个下降到约 3 万个。这说明什么?用户对这个「掷骰子」游戏的兴趣正在减退。

1-3 谁在真正赚钱?

Pump.fun 看似是通往财务自由的快车道,但现实远没有那么乐观。根据 Dune 数据,5 月份约有 59.4 万个活跃钱包:

  • 只有 3.6% 的用户赚了超过 500 美元的利润;

  • 仅 0.1% 的用户赚了超过 1 万美元;

  • 仅有 27 个钱包(约 0.0045%)净赚了超过 10 万美元。

与此同时,52.5% 的用户亏了钱,有些人甚至亏损超过 100 万美元。

逻辑很简单: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少数赢家的「退出流动性」——就像赌场一样,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赢,但最终大多输得精光。

02 Solana 面临避险撤离

随着 Pump.fun 代币传言的加剧,基于 Solana 的 MemeCoin 遭受了重创。在消息公布后的 24 小时内,主要的 Solana MemeCoin 纷纷录得亏损,Artemis 数据显示,Solana 是所有链中净资本流出排名第三的区块链。

本质上,Pump.fun 的代币计划被视为一个即将来临的流动性黑洞——市场正在做出相应的反应。

03 40 亿美元估值的争议

最有争议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令人瞠目结舌的 40 亿美元估值。作为对比,Yuga Labs 在 APE 代币推出时的估值与此相当。那么,Pump.fun 如何能证明这样的高估值是合理的?

加密研究员@Haotian 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一估值「被严重高估」。他提出了四点批评:

  • 注意力变现是短期游戏:建立在 FOMO 和投机之上,缺乏长期基本面支撑。

  • 没有真正的护城河:一个新的 Solana 应用可以轻易取代它。

  • 过度工程化损害 Meme 精神:Meme 文化依赖于简单性——过多功能可能会扼杀其吸引力。

  • 估值激励损害创新:当流量变现凌驾于真正技术之上,加密货币偏离了其初衷。

另一位 KOL @xingpt 指出,Pump.fun 的 30 天年化收入为 7798 万美元。以 50 亿美元的完全稀释估值(FDV)计算,其 FDV/ 收入比约为 64——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相比之下,像 Raydium 和 PancakeSwap 这样的 DeFi 蓝筹项目盈利更稳定,但估值却更为保守,这凸显了 Pump.fun 的高风险。

04 但并非所有人都看空

也有支持者站出来发声。KOL @CryptoV 认为,Pump.fun 在使 Solana 成为链上活动的主战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解决了从零流动性到中心化交易所(CEX)上市的全栈问题——就像链上的 iPhone。他认为,Pump.fun 抓住了注意力经济的两大关键指标:流动性和屏幕时间。

他还指出,以仅 5 的市盈率(P/E)计算,Pump.fun 实际上可能是一项价值投资。没有空投,没有内部游戏——只是纯粹的产品驱动的牵引力。从这个角度看,它比许多炒作驱动的项目更稳定。

05 小结

乍一看,Pump.fun 的代币计划可能只是另一个市场炒作事件。但在表面之下,隐藏着加密货币理念的更深层较量:价值体系、估值模型、注意力经济和可持续性。

短期内,该项目可能仍会引发一波短暂的热潮。但从长远来看,这种 FOMO 驱动的商业模式能否建立真正的防御能力,仍有待观察。如果它通过此次代币发行成功打造一个完整的 Meme 生态系统,或许它真能配得上「链上 iPhone」的称号。但如果这只是最后一次退出热潮,它留下的可能只是满目疮痍。

未来几周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次代币发行——它还是链上注意力经济机制的一场现场实验。

花旗:美联储今年将降息75个基点

Posted on 2025-06-09 14:4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花旗表示(在非农数据公布后)目前预计美联储今年将降息75个基点,其中9月、10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

The Blockchain Group 与 TOBAM 启动 3 亿欧元资本增发计划,以加速 BTC 增持战略

Posted on 2025-06-09 14: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消息,欧洲首家比特币财资公司 The Blockchain Group 宣布与资产管理公司 TOBAM 签署一项总额为 3 亿欧元的场内资本增发协议,旨在加速 The Blockchain Group 的比特币储备公司战略,目标是随时间推移增加每股比特币持有量。

根据协议,TOBAM 可在每个交易日收盘后提交认购请求,认购价格将基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或成交量加权平均价的较高者,且每次认购量不得超过前一交易日交易量的 21%。区块链集团在巴黎泛欧交易所增长板块上市,除比特币财资业务外,还拥有数据智能、人工智能和去中心化技术咨询开发等子公司。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上线 COSTCO、ZKJ 代币

Posted on 2025-06-09 14: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 上线 Solana 及 BNB Smart Chain 生态的 MEME 代币 COSTCO、ZKJ 。用户在链上交易板块即可开启交易。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 旨在无缝连接 CEX 与 DEX,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链上交易体验。用户可直接使用 Bitget 现货账户(USDT/USDC)交易链上热门资产。目前已支持 Solana(SOL)、BNB Smart Chain(BSC)与 Base 等热门公链。

上市公司都在购买加密资产,究竟谁在赚钱?

Posted on 2025-06-09 14:40

作者:Jeff Dorman, CFA

编译:深潮TechFlow

加密金库公司:事实与误解

在连续六周的上涨后,彭博银河加密指数(Bloomberg Galaxy Crypto Index, BGCI)上周终于回调,而与此同时,股票和美国国债却双双上涨。尽管关于美国国债市场“失灵”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实际上一直在100个基点的区间内波动,这又是一个叙事主导事实的典型例子。

谈到叙事,越来越多的美国上市公司购买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无疑成为了市场热点。但正如往常一样,这一趋势也伴随着许多误解。因此,我们将尽力厘清这些新型数字资产买家背后的事实与误区。

一些人将这些公司称为“比特币库公司”(Bitcoin Treasury Companies),而另一些人则称其为 DATs(数字资产库公司,Digital Asset Treasury Companies)。无论称呼如何,这些公司本质上只是用于持有数字资产的新型壳公司。这与最初的比特币库公司有所不同。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些公开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原因将比特币纳入其资产负债表的现象。

这些公司可以分为几类:

  • 一些是普通公司,它们尝试性地持有比特币,例如特斯拉(Tesla)和Block(原Square);

  • 一些是加密原生公司,如Coinbase和Galaxy,它们通过自身主营业务自然地持有这些资产;

  • 还有一些是比特币挖矿公司,其核心业务就是持有比特币。

这些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比特币的增长是易于追踪的,有时甚至会推动股价上涨。但大多数情况下,比特币的持有量并未掩盖其核心业务。此外,直到最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关于持有比特币的会计标准对每股收益(EPS)带来的下行风险显著高于上行收益。

相反,这些公司对比特币价格的推动作用通常有限,因为它们往往并未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比特币。大多数公司只是通过日常业务积累比特币,而对于那些确实购买比特币的公司来说,购买量也相对较小。

来源: BitcoinTreasuries.net

与此同时,MicroStrategy(股票代码:MSTR)逐步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比特币公司”,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唯一目标就是购买比特币。早在五年前,我们首次关注到 MSTR,当时它宣布了首批比特币购买计划,这使其股价瞬间上涨20%,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正如我们在2020年8月所写:

“MSTR 的股价在上周公告后上涨了20%,这很可能导致全球企业财务部门的初级员工度过了一个忙碌的周末,他们疯狂地研究比特币。还记得2017年吗?当时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中不遗余力地提到‘区块链’,即便它们对如何实际使用区块链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计划,只因为市场会奖励那些看似领先技术曲线的公司?现在,准备迎接比特币的重演吧。”

MSTR最初的比特币购买是用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完成的,但在过去五年中,它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如何轻松且频繁地利用资本市场。虽然 MSTR 还有一个核心业务——通过商业智能和企业软件分析服务产生每年5000万至1.5亿美元的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但这一业务很快被比特币购买行为所掩盖。

与其他试图效仿的上市公司不同,MSTR的现有现金流来自其附属(曾经的核心)业务线,可用于支付公司开支和债务利息。这一点使其与其他上市公司形成显著差异。

来源:ChatGPT和Microstrategy财务报告

通过利用债务、可转债、优先股和股权市场进行新一轮融资以购买比特币,MSTR 为一个全新的投资群体打开了大门,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此前无法获得的加密资产投资机会。

尽管我懒得深入研究每一轮融资的具体细节(这些细节对我的论点并不重要,毕竟这是通过 ChatGPT 生成的内容),但 MSTR 在资本市场上的“魔术”确实令人叹服:过去五年,它展现了资本市场运作的纯粹精妙。

来源:ChatGPT

每一轮新的融资和比特币购买都因其交易规模以及未来购买的信号效应,进一步推高了比特币(BTC)的价格。同时,这也推动了 MicroStrategy(MSTR)股价的上涨,因为市场开始关注“每股比特币”和“比特币收益率”这些此前不存在的新指标。本质上,MicroStrategy这家“公司”的唯一目标已经转变为增加其比特币储备,而这一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从中受益。

可转债和优先股的持有者实际上是在玩“廉价波动率”的游戏,他们利用了MSTR股票和比特币价格的波动性获利。而直接债务持有者则只关心固定收益的回报,这在MSTR通过其旧核心业务仍能产生的EBITDA支持下显得轻而易举。与此同时,股权投资者则从MSTR股票的溢价中获利,该溢价远高于其资产负债表上比特币净资产价值(NAV)。

所有人都赢了!当然,当所有人都获利时,通常会发生两件事:

  1. 质疑者的声音愈发激烈

批评者开始在网络上愤怒发帖,试图寻找方式来质疑这一策略的可行性。我们最早在2021年就开始回应这些荒谬的指控。当时,许多市场参与者坚信MSTR会被迫出售比特币,完全误解了债务契约的运作方式,更不用说他们混淆了直接持有比特币与持有有清算价格的杠杆期货头寸之间的区别。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经常需要应对关于MSTR对比特币构成系统性风险的说法,尽管我们已经基本放弃与这种永无止境的争论抗衡。我们祝Jim Chanos在其最近的“做多比特币、做空MSTR”交易中好运(尽管基于我们在此列出的原因,这一策略可能也不会奏效)。“做空MSTR”已成为新的“做空Tether”,一种让人垂涎欲滴的交易,因为它看似低风险高回报,但实际成功的概率却很低。

  1. 模仿者纷纷涌现

欢迎来到加密领域疯狂的新时代。让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一现象。

来源:Bloomberg 和 Arca 内部计算

如果说2024年是“加密 ETF ”之年,那么2025年将成为“ SPAC 与反向并购”之年。我们曾经将加密ETF描述为“前进两步,后退一步”:

“许多人认为ETF是实时结算资产的一次胜利,但事实恰恰相反。比特币ETF实际上是将一个实时结算系统(区块链)塞进了一个过时的T+1结算产品(ETF)。这难道不是在倒退吗?作为一个行业,我们应该努力将全球资产引入区块链,而不是将链上资产强行塞入华尔街的旧有系统。”

尽管我们承认这是推动采用和兴趣的必要之举,但这一观点依然成立。“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资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我们更关注的是将全球最受欢迎的资产(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引入区块链,而不是将质量堪忧的加密资产硬塞进过时的系统。然而,将加密资产塞入股票外壳的趋势不会停止。让我们来看看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和反向并购已经存在很久了,但很少被单一用途全面采用。然而,这正是当前的情况。如果你拥有一个上市的股票外壳,它可以用来收购加密资产,并希望以净资产价值(NAV)的显著溢价进行交易。这些新结构通常与MicroStrategy略有不同。一些公司仅持有比特币,试图完全复制MSTR的模式(尽管品牌知名度和资本市场专业知识远不及MSTR);而另一些则购买了新的资产——有的持有以太坊(ETH),有的持有Solana(SOL),还有的持有TAO,更多新资产正在涌现。Arca目前每周都会接到3到5个来自投行的新点子提案。

以下是近期宣布并正在融资的一些交易示例(可能并不完全):

  1. SharpLink Gaming (SBET)

    1. 近期活动:2025年5月

    2. 融资方式:4.25亿美元的私募投资(PIPE)

    3. 收购加密资产:以太坊(ETH)

  2. 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 (DJT)

    1. 近期活动:2025年5月

    2. 融资方式:通过股票和可转债销售筹集23亿美元

    3. 收购加密资产:比特币(BTC)

  3. GameStop Corp. (GME)

    1. 近期活动:2025年5月

    2. 融资方式:15亿美元的可转债

    3. 收购加密资产:4,710枚比特币(BTC)

  4. Jetking Infotrain (印度)

    1. 近期活动:2025年5月

    2. 融资方式:通过股权出售筹集610万卢比

    3. 收购加密资产:比特币(BTC)

  5. Meliuz (CASH3.SA – 巴西)

    1. 近期活动:2025年5月

    2. 融资方式:通过股票发行筹集1.5亿雷亚尔

    3. 收购加密资产:比特币(BTC)

    4. 详情:巴西金融科技公司Meliuz宣布进行首次股票发行,计划筹集1.5亿雷亚尔(约合2645万美元)用于收购比特币。公司计划分发17,006,803股普通股作为初始批次。

  6. Sol Strategies Inc. (CSE: HODL, OTCQX: CYFRF)

    1. 初始投资:2025年1月

    2. 融资方式:

      • 主席Antanas Guoga提供的2500万加元无担保循环信贷额度;

      • ParaFi Capital提供的2750万加元(约2000万美元)可转债;

      • 来自ATW Partners的高达5亿美元可转债额度,首批2000万美元已于2025年5月完成。

    3. 收购加密资产:Solana(SOL)

  7. Cantor Equity Partners / Twenty One Capital (CEP)

    1. 近期活动:2025年5月

    2. 融资方式:为其加密业务Twenty One Capital新增1亿美元资金,总融资额达到6.85亿美元。同时,现有股东(包括Tether、Bitfinex和软银)通过现有股权结构以实物形式承诺比特币。

    3. 收购加密资产:比特币(BTC)

  8. Upexi Inc.

    1. 近期活动:2025年4月

    2. 融资方式:筹集1亿美元建立Solana储备

    3. 收购加密资产:Solana(SOL)

    4. 详情:通过1亿美元的PIPE(私募股权投资)购买SOL,并计划通过股权和债务发行进一步增加“每股Solana”(Sol-per-share)。

  9. DeFi Development Corp(前身为Janover)

    1. 近期活动:2025年4月

    2. 融资方式:筹集4200万美元建立Solana储备金库,并计划进一步筹集10亿美元

    3. 收购加密资产:Solana(SOL)

这些案例表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将加密资产纳入其财务战略,通常通过债务或股权发行的收益来资助这些收购。

但是,谁从这些交易中赚到了钱?

  1. 投行

投行通过承销PIPE或执行反向并购赚取手续费,这种策略几乎没有风险,无论交易成败,投行都能获利。因此,他们不会停止促成此类交易。

  1. 壳公司所有者/管理层

假设通过新的PIPE发行筹集1亿美元,其中8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加密资产,剩下的1500万美元用于“运营费用”。这些“运营费用”包括更高的薪水——对管理团队来说,这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1. 在反向并购或SPAC公告之前的股票持有者

大多数这些壳公司在被改造成加密股票外壳之前,其股市市值通常低于2000万美元。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中,有些可能通过内幕信息提前得知股票会被改造成加密公司,而其他人则纯属幸运。但毋庸置疑,真正的利润来自于这些股票在公告后暴涨500%-1000%甚至更多。

谁没赚钱?——新投资者。

与MicroStrategy不同,我们已经有5年的历史数据证明其债务、可转债、优先股和股权持有者都能获利。而对于这些新型交易中的新投资者(那些为PIPE或SPAC提供资金的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会赚钱。这些交易相对较新,大多数私人投资者尚未将其私人股份转换为公开股份(通常需要至少90天)。因此,这些交易还在继续,投资者也还在购买。

如果这些股票在新投资者解锁后仍以显著溢价交易于净资产价值(NAV)之上,那么我们将看到更多类似交易的涌现。但如果这些股票开始大幅下跌,甚至跌破NAV,那么游戏就会结束。

我们可能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知道,当这些股份解锁后,市场会如何反应。

然而,目前已经有一个误解在市场中传播:这些解锁(unlocks)对壳公司股权投资者构成风险,而不是对其持有的底层加密资产构成风险。除非通过债务融资并无法支付利息(即违约),否则几乎没有机制会强制出售底层加密资产。而且,目前这些新型壳公司规模尚小,无法进入债务市场。这种操作目前仅限于 MicroStrategy (MSTR)和其他少数大型玩家。

对于股权和优先股持有者来说,他们没有权利要求出售底层资产,除非股票价格远低于净资产价值(NAV),以至于某个激进投资者开始大量买入股份并试图接管董事会,目的是出售底层加密资产以回购股票。这种情况未来可能会发生,但在今天并不是一个重大风险。一旦此类事件首次发生,大多数股票将迅速缩小与NAV的差距,因为市场会意识到这种操作模式可以被反复利用。

这种情况与 Grayscale 信托基金在ETF推出之前的状况非常相似。当时,Grayscale 并不存在被迫出售其底层加密资产的风险……真正的风险在于信托基金(股票)以低于其净资产价值(NAV)的价格交易。最终,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对股权投资者造成了损害,但对加密资产持有者来说却毫无影响。

如今,每个持有大量高通胀、需求不足的垃圾代币的加密风险投资者,都在讨论如何将这些代币塞进一个股权壳公司中。但这并不会自动创造需求,就像大多数新推出的 ETF 未能吸引投资者一样。创建一个投资工具和创造需求是两码事。虽然这些投资工具会继续被创造出来,但目前仍然无法确定这些股票是否会真正吸引市场需求。

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这些壳公司可以长期维持高于NAV的溢价?答案是有可能,但条件苛刻。

或许有一天,MicroStrategy(MSTR)会成为加密领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届时,比特币可能成为极度稀缺且备受追捧的资产,甚至公司愿意接受来自 Michael Saylor 的较低收购报价,只因为他能用珍贵的比特币支付。

另一个可能让壳公司溢价持续的方法是,这些公司在选择底层资产时变得更加具有创造力。例如,他们可以持有像 HYPE 这样目前未在任何中心化交易所上市的优质代币,从而为新投资者群体提供接触 HYPE 的机会。这种稀缺性和独特性可能会吸引投资者愿意支付溢价。然而,这些情况都只是长远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正如 ETF 一样,有些壳公司会成功,有些则不会。但如果银行家们想要让“盈利列车”继续前行,就必须开始变得更具创造力。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加密资产塞进一个股权壳公司,那么就需要不断创新壳公司内的内容——让它变得有价值,并且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

不过,我认为这些股权壳公司对加密资产本身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没有资本结构中的债务,就不存在强制出售机制。而且,我觉得我们可能还会长期试图消除关于这些壳公司的误解,就像我们在许多加密话题上所做的那样。

代币仍然可以作为资本形成的工具

近期从代币融资转向壳公司股权融资的趋势,可以看作是“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代币销售已经停止,只是相关讨论变少了。

我们常说:“代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资本形成和用户引导机制,它能够统一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终身的品牌拥护者和核心用户。”理念很简单:与其发行股权或债务,让投资者无法成为产品的用户,客户也无法从公司的增长中受益,为什么不直接向客户发行代币,从而一次性统一所有利益相关者呢?这正是 2017 年 ICO(首次代币发行)所尝试的方向,直到美国监管机构全面叫停。

好消息是,监管压力正在减弱,这使得部分代币融资得以回归。坏消息是,目前大多数代币融资仍仅限于“纯加密”领域——即那些如果没有区块链技术就无法存在的加密和区块链原生公司。而缺失的部分是一个这样的世界:非加密原生公司(例如普通的健身房、餐馆和小型企业)也能开始发行代币来为其业务融资并统一利益相关者。

“互联网资本市场”是用来描述这一新兴主题的一个术语。这一理念并不新鲜(事实上,我们已经写了七年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第一次写关于加密的博客就涉及到这个概念,那时 Arca 连网站都还没有)。但现在,这一理念终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采纳。

Launchcoin 是推动新一代代币发行的重要平台之一。Launchcoin(自身也有代币)支持 Believe,这是一个代币发行平台,正在引领“互联网资本市场”这一新兴叙事。在 Believe 平台上,代币通过绑定曲线(bonding curves)首次亮相,随后进入 Meteora 平台以增强流动性。这一平台极具吸引力,因为已经有许多可信的 Web2 企业通过 Believe 实现了代币化(创建代币)。虽然目前尚未实现直接的代币价值累积,但其潜力巨大,使 Launchcoin 成为这一叙事中的先锋力量。

换句话说,Launchcoin 和 Believe 正在努力实现这样一个愿景:让每个市政机构、大学、小型企业主、体育团队以及名人都能够发行自己的代币。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实例表明,代币可以用来填补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空缺,或用于重组。例如,Bitfinex 通过其 LEO 代币,Thorchain 通过其债务代币,成功实现了融资。这类代币融资模式正是加密行业令人兴奋的地方,而不是单纯的股权壳公司。

但是目前两种模式并存,理解差异至关重要。

花旗:预计美联储将在2026年1月和3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

Posted on 2025-06-09 14:3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花旗预计美联储将在2026年1月和3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

3A 链游 Seraph “佣兵系统”限量 NFT 正式开拍,S3 赛季 6 月 12 日重磅开启

Posted on 2025-06-09 14:2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3A 区块链动作游戏 Seraph 今日 14:00(UTC+8)正式开启限量 5000 件佣兵 NFT 的公开拍卖。全新上线的“佣兵系统”将成为 S3 赛季中 $SERAPH 代币的重要产出渠道,为玩家带来更具策略性与收益性的战斗玩法。

Seraph S3 佣兵赛季将于 6 月 12 日 11:00(UTC+8)正式开服,赛季总奖池高达 500 万枚 $SERAPH,总价值超 80 万 USDT。所有玩家登录即享价值超 100 美元的“开服大礼包”,内含赛季通行证、60 级直升道具与赛季摊位证,助力玩家迅速起步、抢占新赛季先机。

佣兵 NFT 拍卖则采用了公开竞价机制,起拍价为 20 USDT + 10 枚 $SERAPH,拍卖将持续至 6 月 11 日 14:00(UTC+8)。前 5000 名竞拍成功用户将获得独一无二的佣兵 NFT,更多玩法与活动详情请关注官方公告与社群动态。

Coinbase 首席执行官:比特币是一种比黄金更好的货币形式

Posted on 2025-06-09 14:1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Cointelegraph 报道,Coinbase 首席执行官 Brian Armstrong 表示,比特币是一种比黄金更好的货币形式。

LBank已首发上线MIXIE U本位永续合约

Posted on 2025-06-09 14:0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公告,LBank已于2025年6月9日12:20(SGT)首发上线MIXIE U本位永续合约,最高杠杆为20倍。

音乐之都的加密音符:奥地利加密税收与监管制度概览

Posted on 2025-06-09 13:49

撰文:Fintax

1. 奥地利共和国简介

奥地利共和国(Austria)位于中欧的内陆,实行议会制,是一个代议民主国家,共有 9 个联邦州。1995 年,奥地利加入欧盟,同时是 OECD 创始国之一。奥地利是欧盟国家中较早进行加密税制改革的国家,本文将对奥地利加密货币税制与最新监管动态进行梳理。

2. 奥地利的基本税收制度

2.1 奥地利税制概览

奥地利联邦财政部(Federal Ministry Finance,FMA)是奥地利负责执行所有财政法律和征收税款的主管机关。该部门将税收收入分配给公共和社会服务,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其税收年度遵循日历年(1 月 1 日 -12 月 31 日),基于收入等级实行累进税制,个人所得税税率从 20% 至 55% 不等,在欧洲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

根据税制,奥地利居民与非居民都可能成为应税人。在奥地利居住并每年在该国停留超过 180 天的个人,则被视为正式税务居民,与国籍无关。税务居民需对其全球收入缴纳税款,包括来自就业、商业、投资和财产的收入。对于非居民,奥地利仅对其在奥地利来源的收入征税,即「有限税务责任」。然而,如果非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奥地利(例如,90% 以上的收入来自奥地利),则可能被视为「无限税务责任人」,需对全球收入纳税。非奥地利国籍而涉及向奥地利政府纳税者,可能会受益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模型税收公约的双重征税协议(DTA),避免为同一收入缴纳两次税款。

据 2024 年全球税基侵蚀报告,奥地利因跨国税务滥用每年损失 $1.3 亿(约占财政收入 1%),并加大对重大逃税案件(罚款€150,000 起)的调查时效与惩处力度。为防止避税和逃税行为,奥地利参与自动信息交换(AEOI)系统,该系统允许不同国家的税务机关之间交换信息,有助于预防与监督税务违规行为。在国内的税务系统中,个人的社会保障号码(Sozial versicherungs nummer)充当税务识别号码,通常由雇主办理注册手续。自雇人士可以通过自雇人员社会保险机构(SVS)获得该号码。同时,应税者还需要个人税号(ATIN),该号码将在新住所或税务机关注册时,由税务局发放。对于企业而言,应在注册公司时获得增值税识别号码(UID Number),用于增值税注册。

2.2 个人所得税

奥地利对居民个人全球收入和非居民在奥地利来源收入征收所得税,税率按超额累进方式分为 20%、30%、41%、48%、50% 和 55% 六档,其中收入低于€13,308 可免税。其中最高边际税率(55%)是欧洲第三高,仅次于丹麦 55.9% 和法国 55.4%(作为参照,欧盟平均顶格税率约 42.8%)。

2.3 公司税

自 2023 年起,奥地利公司税固定为 24%,与西班牙 25%、比利时 25% 接近,但高于新加坡 17% 而低于南非 27% 和金砖国家 27.20%。公司分配利润时,还需在股东层面缴纳 23%(对公司)或 27.5%(对其他受益人)的股息预提税。

2.4 增值税(VAT)

奥地利的标准增值税率为 20%,在容霍尔茨(Jungholz)和米特尔贝格(Mittelberg)地区为 19%,略低于欧盟平均 21.6%。书籍、食品等适用 10% 低税率,文化娱乐、葡萄酒和国内航班等适用 13% 的优惠税率,而部分出口与跨境服务,医疗、教育和金融服务等则免征增值税。

2.5 其它税收

除以上税收外,奥地利还对个人征收房产税,不动产转让税。对于企业,需要向设有常设机构的市政当局缴纳市政税,为员工预扣工资所得税,雇主和雇员均需缴纳多档社保费等。为饯行环境保护,奥地利政府对能源、运输、污染等多项活动征收车辆税,一次性登记税(针对车辆排放量征收),碳税,数字服务税等。

与其他地区相较不同的是,奥地利自 2008 年起废除正式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其中不超过阈值的赠与免审报(来自直系亲属或伴侣的赠与€50,000 以上,来自他人的€15,000 以上,艺术品、家居用品及偶发性€1,000 以下赠与)。与之相比,欧洲其它国家仍然采用较高的遗产税政策:英国对£325,000 以上遗产仍征 40%,法国、德国等国也普遍在 20–45% 区间。

2.6 奥地利税收新规

2025 年,为应对通货膨胀,奥地利政府提高了所得税起征点。除对超过 100 万欧元收入征收 55% 税率外,其他税率的起征点均有所上调,约为 4%。这意味着年收入超过 13,308 欧元的个人需缴纳所得税。此外,一些可扣除项目,如单亲和退休人员扣除额,也略有上调。针对小企业的关键变化是,政府将增值税(VAT)注册起征点从 35,000 欧元提高至 55,000 欧元。这意味着年营业额低于 55,000 欧元的公司无需注册或缴纳增值税。

3. 奥地利加密货币税制

2022 年 1 月,奥地利通过所得税法(Austrian Income Tax Act,EStG)修正案,通过对资本性收入相关条款 Section 27b 进行更新修改,确立了对加密货币的系统性税收框架。2022 年 3 月 1 日起,奥地利受欧洲环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简称 EEA)影响,进行生态社会税收改革(Eco-Social Tax Reform)并对其加密货币税收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时,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创始国之一,奥地利也需要遵守 OECD 指定的《税收协定模型》(OECD Model Tax Convention),该模型致力于避免各国间出现双重征税,提供防止税收逃避指导,为国际税收协定的条款和结构提供了标准化的框架,帮助各国政府协调和简化跨国税务事务,促进税收信息交换。

3.1 奥地利针对加密货币的定性

奥地利财政部(FMA)将加密货币视为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而非法定货币(fiat currency)。但奥地利将加密货币视为收入进行征税,其受奥地利所得税法(Austrian Income Tax Act,EStG)管理。

根据奥地利所得税法(EStG),加密货币被视为一种数字形式的价值表达,其价值不由中央银行或其他国家机构确定或担保,不必然与任何法定货币挂钩,也不具有货币或法定支付手段的法律地位,但可被自然人或法人接受为交换媒介,并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转让、储存或交易。此外,因加密货币转移行为而产生的偿付请求权亦视为加密货币。

这一定义覆盖了公开发行且被接受为交换媒介的加密货币,以及稳定币(stablecoins),但不适用于非同质化通证(NFT)以及资产通证(asset tokens,由实际资产作为支撑的通证)。这些产品的征税依据根据其具体性质,适用一般税法规则。

3.2 具体加密货币税收制度

3.2.1 针对加密货币的收入税(Income Tax)

根据奥地利所得税法(EStG)第 27a 条第 1 款,加密货币持有的收入适用特殊税率 27.5%,且不计入其他收入的累进税率范围。而加密货币产生的收入可被分为现行收入(current income)和实现收益(realised gain)两种,下文将对其定义与具体应税行为进行详细介绍。

3.2.1.1 现行收入(Current Income)

通过持有加密货币资产产生的现行收入(current income),即通过转移或交易加密货币而获得的报酬或收益。应税行为如出借加密货币所得利息,为去中心化金融过程(Decentralised Finance process, DeFi)提供流动性,参与流动性挖矿(liquidity mining),运行主节点(master node)等所获得的回报,或当收入来自于交易手续费 (transaction fee),无论是否产生新币,都作为税务目的产生当前收入。可能被混淆但不征税的行为包括:仅涉及交易验证而非获取直接报酬的权益质押(staking),不收取交易费用向他人转移加密货币(也即空投,airdrop)和其中产生的收益(bounties),及由于「硬分叉」(hard fork)而产生的加密货币。由于默认以上情况取得成本为零,故不征税,但在未来出售时将对其全部价值征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挖矿收入不涉及通过资本获得收入(《OECD 税收模型公约》第 11 条)同时不属于商业活动(《OECD 税收模型公约》第 7 条),而属于非商业企业的加密货币挖矿所得,原则上被归类为《OECD 税收模型公约》第 21 条意义上的「其他收入」,纳税人居住国对该收入拥有优先征税权。然而从奥地利法律角度,第 27b 条第 2 款第 2 项规定通过技术过程获得的加密货币被定义为现行收入。

3.2.1.2 实现收益(Realised Gain)

针对加密货币持有价值的实现收益(realised gain)进行税收,其应税行为包括将加密货币兑换为欧元或其他法定货币,用加密货币支付商品或服务。所得的计算方式为出售收入减去购入成本,其中出售价格默认为市场合理价值,交易成本(如交易费及咨询费等)可计入成本进行减免,而与金融资产相关的费用(如电费或购买硬件的费用)不计入成本,除非纳税人选择使用标准课税机制 (standard taxation option)。而加密货币之间的转换不被视为「出售处置」(disposal),因此不征税,此类交易产生的费用(如 gas, 平台手续费)不被视为显著支出,不计入税务抵扣,因此原加密货币的购入成本将沿用至新的加密货币。

3.2.2 亏损补偿

根据奥地利一般税收规定,涉及加密货币的收入产生的利润和亏损可以与其他资本收入的利润和亏损一起计算税务。例如,股息或处置股票所得。

3.2.3 商业收入

如果来自加密货币的收入在奥地利被归类为商业(企业)活动所得,该收入需要被归类为商业利润。对于加密货币行业,挖矿和质押(staking)所需设备大多较为专业与昂贵,需要在特定地点安装并投入使用,通常符合「常设机构」的定义。若生成加密货币或加密货币的收入归属于某个常设机构,则该常设机构所在的缔约国拥有主要的税收权。公司居住国通常会对该收入免税,但仍需要承担累进税率(progression)。

原则上,加密货币的特殊税率适用于商业资产和传统资本资产。然而,如果加密货币产生的收入是企业核心业务的一部分,则不适用该特殊税率。这意味着加密税制不应用于从事加密货币商业交易的企业,或从事商业加密挖矿的企业。来自此类活动的收入将按照累进所得税税率征税。由加密货币持有产生的亏损余额,若属于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将按商业资本资产的亏损余额进行处理。

3.2.4 资本利得税 (Realized Capital Gain)

从 2023 年 12 月 31 日之后,奥地利服务提供商需为资本收益支付资本利得税。自 2025 年起,凡有义务代扣资本利得税的机构,须为其所有加密货币收入出具税务报告(在纳税人提出要求时)。

自 2023 年起,只有出售加密货币获得利润时才需缴纳资本利得税(通常为 27.5%),如果交易产生亏损,还可以用于抵消其他加密货币的盈利,从而降低整体税负。与旧规相比,新规限定了应税事件于盈利交易,而非所有交易行为,同时添加了亏损能够用于抵税的利好制度。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交易主要限制为出售加密货币而获利的资产增值行为,而挖矿、空投等行为所得被视为主动收入,不征收资本利得税。

3.2.5 增值税(Value-added Tax)

作为欧盟成员国,奥地利的加密货币增值税制度根据欧洲联盟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CJEU)有关加密货币及比特币的案例法制定。比特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转换不征收增值税。提供比特币或相关服务的机构,将被同等视为提供法定货币或相关服务机构进行征税,其税基(taxbase)由比特币资产价值决定。同时,由于欧洲法院(CJEU)判例法中没有明确服务接收方,比特币挖矿不需要缴纳增值税(VAT)(参考 CJEU2015 年 10 月 22 日,案件 C-264/14,Hedqvist 案)。

4. 加密货币监管制度

4.1 加密货币市场条例(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R)

加密货币市场条例(MiCAR)致力于建立统一的欧洲监管框架,以规范在欧盟范围内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公开发行、交易准入及服务提供,同时促进创新发展,利用加密货币的潜力,并维护金融稳定与投资者保护。

MiCAR 以技术中立的方式将「加密货币」定义为:「一种价值或权利的数字表征,能够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或类似技术以电子方式进行转让和存储」。条例特别规范了加密货币发行与交易的透明度与信息披露义务、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CASPs)及加密货币发行人的授权要求与持续监管、加密货币发行人和服务提供商的业务组织规范,以及在加密货币的发行、交易和托管过程中对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保护规则,并为打击加密货币交易场所的市场操纵行为设定了相关规定。其中涵盖了包括发布指令、暂停服务、强制执行合规要求等权力,同时也确立了行政处罚机制、报告义务和程序性规则,以确保与欧盟监管标准和指令的一致性。

2024 年 7 月 3 日,奥地利国会通过《加密货币市场监管条例执行法案》(MiCA-VVG),2024 年 7 月 20 日生效,指定奥地利金融市场管理局(FMA)为主管机构,奥地利国家银行(Austria National Bank)作为合作方,监管在奥地利经营的加密平台需按 MiCAR 注册与申报。MiCA 对原有的功能型和支付型通证进行了重新分类,并依据此进行不同的招股说明书发布要求。

4.1.1 资产参考型通证(Asset-Referenced Token, ART)

ART 是一种加密货币,区别于电子货币通证(EMT),其价值通过参照某种其他价值、股权或其组合来维持稳定。(《MiCAR》第 3 条第 1 款第 6 项)

根据 MiCAR 第 16 条和第 20 条,拟发行 ART 的主体必须在发行前完成授权程序,且发行人须是在欧盟设立的法人或获授权的实体。授权程序需通过正式申请启动(参考 MiCAR 第 18 条)。目前,这些技术标准仍为草案,或将在 2025 年 12 月 31 日结束过渡。

此外,申请中必须包含一份法律意见书,确认该加密货币确实存在,且属于 MiCAR 定义范围,同时不属于电子货币通证(EMT)。最后,拟发行人需要提交加密货币白皮书,在获批后方可发布通证。

4.1.2 电子货币通证(Electronic Money Token, EMT)

电子货币通证的价值旨在通过锚定某一种官方货币的价值来维持稳定,可被视作锚定单一官方货币(如欧元、美元等)的稳定币,在 MiCAR 中被专门界定并受到特定监管。

根据 MiCAR 第 81 条第 1 款,只有信用机构或电子货币机构可以发行电子货币代币(EMT)。同时,由于 EMT 依法被归类为电子货币,因此《电子货币指令》(EMD)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也必须遵守。相较于 ART,MiCAR 对于 EMT 发行人并未规定授权程序,而只需向金融市场监管局(FMA)进行通知并发布白皮书即可。

4.1.3 其它加密货币

实用型通证(utility token)及比特币等既不是资产参考通证(ART),也不是电子货币通证(EMT),同时也不属于 MiCAR 排除范围内的加密货币,无需获得发行许可,但需要发布白皮书同时遵守公平营销、反欺诈和信息披露等义务。

4.2 反洗钱法案(Anti-Money Laundry, AML)

奥地利的金融部门核心目标之一,是防止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被用于掩盖或转移非法来源的资产,以及用于资助恐怖活动。因此奥地利政府要求金融市场参与者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识别客户身份(know your customer, KYC),透明的现金流动情况)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加密货币相关的某些商业活动可能受到资金转移法律(money transmission laws)的约束。若加密货币被作为支付手段使用,并且被设计用于在第三方之间支付,且该网络在地域覆盖范围、商品 / 服务种类或接受方数量方面较为广泛,则可能触发许可要求。此外,如果在与货币、支付工具或支付手段相关的账户中进行操作,持有这些账户的实体可能需要获得支付服务提供商(PSP)许可证。

进行以下经营活动:为客户保管用于持有、存储和转移加密货币的加密私钥(托管钱包服务),加密货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服务,加密货币之间的兑换服务,加密货币的转账服务,为发行和销售加密货币提供金融服务;均需要向奥地利的 FMA 注册为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并遵守反洗钱(AML),识别客户身份(KYC)和客户尽职调查等义务。

4.3 加密货币政策监管范围

与生态社会税收改革(Eco-Social Tax Reform)同步,奥地利对加密货币持有收入征税的要求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起生效,适用于 2021 年 2 月 28 日之后获得的加密货币(称为「新资产」)。而在此日期之前获得的加密货币持有被视为已有持有,不受新税收安排的管辖。这些资产将继续按照环保税收改革之前的规定,作为经济财产进行税收征管。

然而,如果在 2021 年 3 月 1 日之前获得的加密货币持有(旧资产)用于获取加密货币的当前收入,或者作为质押(staking)、空投(airdrop)、收益(bounty)或硬分叉(hard fork)等安排的一部分获得加密货币,根据 EStG 第 27b 条第 2 款规定的新税收规定将适用于此类收购,任何在此类活动中获得的加密货币将被视为新资产。

4.4 加密货币国际监管与合作

国际合作层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为奥地利提供了国际税收协调框架,通过《税收模型公约》指导加密货币在国际间如何分配征税权。例如:挖矿所得作为「其他收入」由纳税人居住国征税,同时对于商业收入,公司的居住国有权优先对这些商业利润征税,除非其活动是通过常设机构(根据《OECD 税收模型公约》第 5 条定义)在另一个缔约国进行。

目前,OECD 还正在推动实施加密货币的税收透明标准(Crypto-Asset Reporting Framework, CARF),旨在建立全球统一的信息自动交换机制,奥地利将被要求遵守自动信息交换(AEOI)标准。

此外,为预防双重征税,奥地利与多国签订 OECD 制定的双重税收协定(Double Tax Convention,DTC)协调国际税务,防止因居民在多个国家拥有税务义务而出现重复征税,明确国家之间的税收权利。这也依赖紧密的国际信息共享与合作,该机制同时能够达到反洗钱的作用。

作为国际特别行动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FATF) 成员之一,奥地利的反洗钱标准深受 FATF《加密货币及其服务提供商的指导意见(Guidance on Virtual Assets and VASPs)》影响,对加密资产与加密服务提供商(交易所,钱包等)提出合规要求,要求加密平台实施 KYC、客户审查,同时对于可疑转账,需上报奥地利金融情报单位(Austrian FIU)。

Gracy Chen 入选 CoinDesk 2025 年度 Web3 与 AI 女性榜单

Posted on 2025-06-09 13:4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CoinDesk 发布「Web3 与 AI 领域 50 位女性」榜单。榜单涵盖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女性领导者,评估标准包括技术创新、业务战略、监管合规及伦理框架等。其中 Bitget 首席执行官 Gracy Chen、贝莱德 CIO Samara Cohen、Coinbase 总裁兼 COO Emilie Choi 等成功入选。评选过程由 CoinDesk 编辑团队及外部女性评审团完成,评审团成员包括 Rosetta Analytics 联合创始人 Julia Bonafede、Google 企业全球客户总监 Olivia Bolec、Women in Defi 创始人 Sarah Idahosa 等。

2021年建仓 ETH 巨鲸近 8 小时向交易所转入 4732 枚ETH,价值约 1199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6-09 13:4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ai_9684xtpa)监测,一位于 2021 年 4-5 月期间以均价 2305 美元从币安(Binance)提取 10900 枚以太坊(ETH)的巨鲸,在过去 8 小时内已将 4732 枚 ETH 充值至交易所,价值约 1199 万美元。

若该巨鲸全部卖出这些资产,预计将获利 108.5 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址在建仓半年后曾经历 ETH 价格达到 4891 美元的历史高点,当时浮盈一度高达 2818 万美元。

某鲸鱼向 HyperLiquid 存入 250 万枚 USDC 并购入 7 万枚 HYPE ,均价 35.4 美元

Posted on 2025-06-09 13: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某鲸鱼向 HyperLiquid 存入了 250 万枚的 USDC,并以 35.4 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70,617.6 枚 HYPE 代币。

 

CryptoQuant 分析师:CEX 现货交易量已跌至近 5 年低位,市场进入持币模式

Posted on 2025-06-09 13: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CryptoQuant 分析师 Axel Adler Jr 披露,中心化交易所(CEXs)的平均现货交易量已下降至 2020 年 10 月的水平。加密货币并未在现货市场上被大量抛售,链上活动也相应减少,表明市场已转向持币(HODL)模式。

James Wynn 平仓比特币 40 倍多单并损失 85.92 美元,转向 40 倍做空

Posted on 2025-06-09 12: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交易员 James Wynn 已关闭其比特币(BTC)40 倍多头仓位,在此次交易中损失 85.92 美元。同时,James 开设了比特币 40 倍空头仓位。

注意力经济下的 InfoFi 困境

Posted on 2025-06-09 12:49

撰文:Jay Jo,Tiger Research

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TL;DR

  • InfoFi 是一种量化用户注意力和活动并将其与奖励联系起来的结构化尝试。

  • InfoFi 目前存在一些结构化问题,包括内容质量下降和奖励集中化。

  • 这些并非 InfoFi 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而是评估标准和奖励分配方式的设计问题,急需改善。

注意力即代币的时代

注意力已成为现代产业中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而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却极其有限。这种稀缺性促使众多企业展开激烈竞争,争夺用户注意力的能力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加密行业以更为极端的形式展现了注意力竞争程度。注意力占有率在代币定价和流动性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即使是技术领先的项目,如果未能吸引市场关注,也常常会被市场淘汰。

这种现象源于加密市场的结构性特征。用户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投资者,他们的注意力直接带来代币的实际购买行为,从而创造更大的需求和网络效应。在注意力集中的地方就会创造流动性,而叙事在此流动性基础上得以发展。这些既定的叙事随后吸引新的关注,并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市场发展。

InfoFi:将注意力代币化的系统性尝试

市场是基于关注度而运转的。这种结构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谁能从这些关注度中真正受益?用户通过社区活动和内容创作来产生关注度,但这些行为难以衡量,也没有明确的直接奖励机制。到目前为止,普通用户只能通过买卖代币来获得间接收益。对于真正创造关注度的贡献者,目前尚无任何奖励机制。

Kaito 的 InfoFi 网络,来源:Kaito

InfoFi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InfoFi 将信息与金融相结合,创建了根据用户内容产生的关注度(例如浏览量、评论量和分享量)来评估用户贡献,并将其与代币奖励挂钩的机制。Kaito 的成功将这种结构得以广泛传播。

Kaito 通过 AI 算法评估社交媒体活动,包括发帖和评论等。平台根据分数提供代币奖励。用户生成的内容吸引的关注越多,项目就能获得更大的曝光度。资本将这种关注视为一种信号,并以此做出投资决策。随着关注度的增长,更多资本流入项目,参与者的奖励也随之增加。参与者、项目和资本通过注意力数据作为媒介协同工作,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InfoFi 模型在三个关键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它量化了评估标准不明确的用户贡献活动。基于积分系统让人们能够结构化定义贡献,并帮助用户预测他们可以通过特定行为获得哪些奖励,从而提高了用户参与的可持续性和一致性。

其次,InfoFi 将注意力从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量化和可交易的数据,用户参与从简单的消费转变为生产性活动。现有大多数的线上参与都涉及投资或内容分享,而平台则通过这些活动产生的注意力来赚钱。InfoFi 会量化用户对这些内容所作出的市场反应,并根据这些数据发放奖励,从而导致参与者的行为被视为生产性的工作。这种转变赋予用户网络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社区成员。

第三,InfoFi 降低了信息生产的门槛。过去推特大 V 和机构账号主导着信息分发,并占据了大部分的关注和奖励,而现在普通用户在获得一定程度的市场关注后,同样能可以获得切实的奖励,为不同背景的用户创造了更多参与的机会。

InfoFi 引发的注意力经济陷阱

InfoFi 模型是加密行业内新的奖励设计实验,它量化了用户的贡献并将其与奖励挂钩。然而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过于中心化的价值,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

第一个问题是过度的注意力竞争和内容质量的下降。当注意力成为奖励的标准,创作内容的目的现在从提供信息或鼓励有意义的参与转变为仅仅为了奖励。而生成式 AI 使内容创作变得更容易,缺乏真实信息或洞见的批量内容迅速传播。这些所谓的「AI Slop」内容正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蔓延,从而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Loud Mechanism,来源:Loud

Loud 项目清晰地展现了这一趋势。Loud 尝试将注意力代币化,该平台选择将奖励分配给特定时间段内获得最多关注的顶级用户。这种结构在实验上很有意思,但注意力却成为了奖励的唯一标准,这导致用户之间的竞争过热,并引发了大量重复低质量内容的产生,最终导致了整个社区内容同质化现象的产生。

资料来源:Kaito Mindshare

第二个问题是奖励中心化。基于注意力的奖励开始聚焦于特定项目或主题,其他项目的内容实际上被动从市场中消失或减少了,Kaito 的共享数据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Loud 曾一度占据 Twitter 上超过 70% 的加密内容,主导了生态系统内的信息流。当奖励聚焦于注意力时,内容多样性就会下降,信息也会逐渐围绕提供高额代币奖励的项目而产生。最终营销预算的规模决定了生态系统内的影响力。

InfoFi 的结构性限制:评估和分发

4.1. 内容评估简单方法的局限性

以注意力为中心的奖励结构引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内容应该如何评估,奖励应该如何分配?目前大多数 InfoFi 平台都基于简单的指标(例如浏览量、点赞和评论)来判断内容价值。这种结构假设「高参与度等于好内容」。

参与度高的内容确实可能具有更好的信息质量或传递效果,然而这个结构主要适用于非常优质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中低端内容而言,反馈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从而造成重复的格式和过于积极的内容会获得高评分的现象。与此同时呈现多元化视角或探讨新主题的内容则难以获得应有的认可。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完善的内容质量评估体系。单纯的基于参与度的评估标准是固定的,而内容价值会随着时间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AI 可以识别有意义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引入基于社区的算法调整方法。后者可以采用让算法根据定期提供的用户反馈数据调整评估标准,从而帮助评估体系灵活应对变化。

4.2. 奖励结构集中度与平衡需求

内容评估的局限性与奖励结构问题并存,奖励结构也加剧了信息流偏差。当前的 InfoFi 生态系统通常每个项目都运行单独的排行榜,它们使用自己的代币进行奖励。在这种结构下,拥有大量营销预算的项目可以吸引更多内容,用户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特定项目上。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对奖励分配结构进行调整。每个项目可以保留各自的奖励,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内容集中度,并使用平台代币进行调整。例如内容可能过于集中在特定项目上时,平台代币奖励可以暂时减少,而覆盖率相对较低的主题可以获得额外的平台代币。覆盖多个项目的内容也可以获得额外奖励。这将创造一个多元化主题和观点的环境。

评估和奖励构成了 InfoFi 结构的核心。内容如何评估决定了生态系统的信息流,谁获得什么样的奖励也至关重要。当前的结构依赖单一标准的评估体系与以营销为中心的奖励结构相结合,加速了注意力的主导性,同时也削弱了信息的多样性。评估标准的灵活性对于可持续运营至关重要,分配结构的平衡调整也是 InfoFi 生态系统面临的关键挑战。

结束语

InfoFi 的结构化实验旨在量化注意力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把现有的单向内容消费结构转变为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参与型经济,这场实现的意义非凡。然而当前的 InfoFi 生态系统在注意力代币化过程中面临着结构性副作用,其中包括内容质量下降和信息流的偏差。这些副作用与其说是模型局限性,不如说是初始设计阶段所必经的困境。

基于简单反馈的评估模式暴露了其局限性,受营销资源影响的奖励结构也暴露出问题。目前急需改进需要能够正确评估内容质量的系统,另外还需要基于社区的算法调整机制和平台层面的平衡调节机制。InfoFi 旨在创建一个让成员能够通过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获得公平的奖励的生态。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技术改进,同时也需要鼓励社区参与设计。

在加密生态中,注意力就像代币一样运作。InfoFi 是一项设计和运营新经济结构的重要实验。当它发展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得以共享的结构时,它的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项实验的结果将加快数字时代信息量化经济的发展进程。

Avalon Labs 宣布已销毁 8000 万枚 AVL,占流通供应量的 44%

Posted on 2025-06-09 12:4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官方消息,比特币金融服务平台 Avalon Labs 宣布,已正式销毁 8000 万枚治理代币 AVL,价值约 1600 万美元,占当前流通总量的 44%。本次销毁的代币主要为空投期间未被用户认领的份额。

此前消息,YZi Labs投资Avalon Labs,推动比特币金融生态发展。

马斯克公开支持特朗普派兵进驻洛杉矶

Posted on 2025-06-09 12:4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特朗普派遣国民卫队进驻洛杉矶,与反对暴力驱逐非法移民群众发生冲突,引爆侵害州政府自主权的争议。最近与特朗普决裂的马斯克,难得公开支持特朗普的行动。

马斯克在X转发特朗普在社群平台Truth的贴文,该文要求洛杉矶市长应为暴力负责,并向洛杉矶人民道歉,接著称抗议者是麻烦制造者、叛乱分子。马斯克也转发两则推文,其中一则为副总统万斯赞扬特朗普“果断的领导力”,不会容忍骚乱和暴力;另一篇推文是保守派记者Ryan Girdusky嘲讽加州拉丁化的“让加州美国再次伟大”(Make California America Again),马斯克还称,抗议者挥舞墨西哥国旗的行为“很不ok”。

分析师:比特币重回 10.5 万美元价位,但可能因重大消息而向任一方向波动

Posted on 2025-06-09 12:3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The Block 报道,比特币价格在经历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埃隆·马斯克公开不和导致的短暂下跌后已恢复至 10.5 万美元以上水平。

分析师表示,比特币目前处于”微妙”区间,可能因重大消息而向任一方向波动。Kronos Research 分析师 Dominick John 指出,虽然交易价格超过 10.5 万美元显示出强势,但结构仍然脆弱,市场处于观望状态。

消失的 Ilya 现身毕业演讲:AI 时代如何生存,这是我的法则

Posted on 2025-06-09 12:30

整理:量子位

沉寂一年多,消失的Ilya Sutskever终于出现了!

他回到20年前大学毕业的讲台上——作为荣誉博士获得者进行了演讲。他说,这是他在母校多伦多大学获得的“第四个学位”。

他没有提创业进展,也没有说AGI时间表,更多的是告诉大家,如何在AI世界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终有一天,AI将能做到我们现在能做的一切。

而他的心态是接受现实本身,不沉湎于过往的悔恨,专注于改善当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实是从OpenAI离职之后的首次亮相。他的最新推文还停留在去年的诺奖祝福,更早之前就是他的创业官宣。

此次母校颁予他荣誉理学博士学位,是为了表彰他作为计算机科学家和AI 先驱的奠基性工作和全球影响力,以及他作为安全和负责任的AI倡导者的杰出贡献,

虽然只有10分钟的毕业演讲,但仍然让网友们感到振奋。

他终于出现了,他走出了SSI的洞穴!! 他还活着!

在不改变原意符合中文语境的基础上,DeepSeek做了如下整理。

Ilya毕业演讲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来到这里。感谢大家精心筹办活动、组织典礼,并授予我这个荣誉学位。这份荣誉意义非凡。

二十年前的今天,我就在这座大厅里获得了多伦多大学的学士学位。而此刻,这已是我从母校获得的第四个学位。

在这里度过的十年时光极其美好。我完成了本科学习,获益良多;随后攻读研究生,那段经历同样精彩。我能深入钻研兴趣所在,最终成为一名研究者。能在Hinton教授指导下学习,实属幸事。他任教于这所大学,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机缘。对此,我深怀感激。

我深信,没有比这更好的求学之路,它让我成长、成熟,最终成为科学家。

而且,在我还是多伦多大学的学生时,我们这里所做的AI研究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拥有最具革命性的想法和最激动人心的工作。我感到非常幸运,在研究生时期就能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理解,在毕业典礼演讲中,人们应该提供一些睿智的建议。我会讲一点,但只会讲一点点,因为这次演讲会有点不一样。

我想分享一个有用的心态:接受现实本身,不沉湎于过往的悔恨,专注于改善当下。

秉持这种心态,一切都会变得容易得多。我之所以提到它,是因为做到这一点太难了。人总易纠结于过去的错误决定、不幸遭遇或所谓不公,并为此耗费过多心力。然而,更有效的方式是认清现状,思考:“接下来最优的行动是什么?” 我发现,每当我这样做时,一切都会变得顺利得多。

但这很难,真的很难。这是一场与自身情绪无休止的较量。这就是我为什么向你们提起它。也许你们中的一些人会自己采纳它。这是一个提醒,提醒大家尽力去秉持这种心态。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提醒。这是持续的挣扎。

不过,抛开这个不谈,这次演讲之所以不会是最传统的毕业典礼演讲,是因为当下正发生着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们所有人即将离开,我们所有人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常时期。

人们可能经常这么说,但我认为这次是真的。

这次之所以是真的,是因为AI,对吧?显然,我是说,据我所知,今天的AI已经相当大地改变了身为学生的意义。当然,AI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我们从事的工作会怎么样?它已经开始以一些未知和不可预测的方式在改变了。有些工作可能很快感受到冲击,有些可能稍晚一些。

以今天的AI为例,你可以在Twitter上看看AI能做什么,看看人们怎么说,你可能会感受到一点点。你会想,嘿,哪些技能还有用?哪些技能用处会变小?所以,你们脑子里会有这些问题。

因此,可以说当前的挑战是:它将如何影响工作和我们的职业生涯?

但AI带来的真正挑战是,它是真正史无前例、极其严峻的。未来将与今天大不相同。我们都已经见过AI,我们都和电脑对话过,电脑也回应了我们,这是新鲜事。过去的电脑不会这样,但现在它们会了。你对着电脑说话,它能理解你并回应你,还能用语音交流,还能写点代码。这相当疯狂,但它还有太多事情做不了,还非常欠缺。

所以,可以说它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迎头赶上。但它已经足够引人深思了。它足够好,让你可以想象:好吧,再过几年——有人说三年,有人说五年、十年,众说纷纭(预测未来有点难)——但无论快慢,AI肯定会持续进步。

终有一天,AI将能做到我们现在能做的一切。不仅是部分事情,而是所有事情。任何我能学会的东西,任何你们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AI都能做。

顺便问一下,我们怎么知道这点?我怎么能如此确定?原因就在于,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大脑,而大脑是一个生物计算机。那么,为什么数字计算机,一个数字大脑不能做同样的事情呢?这便是AI终将无所不能的核心逻辑:人类智能植根于生物计算机(大脑),而数字计算机具备实现同等功能的潜能。

于是你们可以开始自问:当计算机能胜任我们所有的工作时,会发生什么? 这是个非常大且戏剧性的问题。现在,稍微想一想,你会觉得:天哪,这有点紧张。但这其实只是紧张的一部分,因为还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人类集体会想用这些AI来做什么?做更多工作?发展经济?做研发?做AI研究?那么,进步的速度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变得极其快。

这些都是如此极端且难以想象的事情。所以现在,我试图把你们稍微带入那种思维空间——那个AI创造的极端而激进的未来。但这确实很难在情感层面真正理解和相信。即使是我自己也在努力理解。然而,逻辑似乎表明,这极有可能发生。

那么,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该做什么呢?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会关心你”(You may not take interest in politics but politics will take interest in you)。对于AI,这句话同样适用,甚至更甚。

我认为,仅仅通过使用AI,看看今天最先进的AI能做什么,你就能获得一种直觉。随着AI在未来一年、两年、三年不断进步,这种直觉会变得更加强烈。我们现在谈论的很多事情,会变得真实得多,不再那么虚幻。归根结底,任何论文和解释都无法与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相提并论。

特别是对于AI,对于未来极其聪明、超级智能的AI,如何确保它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将是极其深刻的问题。我在这里把大量信息浓缩在很短的时间里了。

但总的来说,通过关注AI的能力,当关键时刻到来时不忽视它,这将产生必要的能量,来克服AI将带来的巨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AI带来的挑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克服它也将带来最大的回报。

无论你是否愿意,你的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AI的影响。所以,关注它,留意它,然后产生能量去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这将是主要任务。

我就讲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

或受 54 亿美元融资计划消息影响,Metaplanet 周一股价上涨 22%

Posted on 2025-06-09 12:2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或受“计划筹集约 54 亿美元并增加规模已达 10 亿美元的比特币储备”消息影响,日本比特币投资公司 Metaplanet 股价周一大幅上涨 22%。

“ETH ICO 100 万枚 ETH 巨鲸” 10 小时前将 991.67 枚 ETH 转入 OKX,价值约 251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6-09 12: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ai_9684xtpa)监测,”ETH ICO 100 万枚 ETH 巨鲸”已于 10 小时前将 991.67 枚 ETH 充值至 OKX 交易所,价值约 251 万美元。

据悉,自 05.26 以来该地址已疑似抛售的 ETH 数量增长至 9,845.96 枚,总价值 2,523 万美元,成本低至 0.31 美元。

数据:上周加密交易所流出 6.5 万枚比特币,余额创历史新低

Posted on 2025-06-09 11:5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9 日,据 Coinglass 数据,过去一周,各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累计流出65393.48枚比特币,其中Binance流出8765.65枚,Coinbase Pro流出9324.93枚,Bitfinex流出25711.35枚。

目前,加密交易所比特币累计余额为2,092,731.59枚,创历史新低。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72 73 74 … 100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今日链上资金流向:以太坊净流入 1220 万美元,Unichain 净流出 760 万美元
  • BONK 已累计销毁 11.55T 代币,按当前价格计约 3 亿美元
  • 今日加密货币市值前100代币涨跌:LTC 涨 2.58%,PI 跌 11.72%
  • 香港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生效,警惕虚假持牌诈骗
  • 库格勒意外辞职或加速特朗普选定下任美联储主席人选

归档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12,476)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13,619)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