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月度归档: 2025 年 6 月

Resupply 因漏洞遭窃 960 万美元,竟让用户买单?

Posted on 2025-06-30 16:39

撰文: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近年来,DeFi 领域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和开发者,但其高风险和高回报并存的特性也频频引发不小问题,比如频频上演的黑客攻击盗取资金事件就困扰不少链上理财与套利者。6 月 27 日,DeFi 协议 Resupply 因重大安全漏洞导致 960 万美元的资金被盗,这一事件因 OneKey 创始人王一石(Yishi Wang)发起的维权行动而被社区广为人知。

Yishi 作为 Resupply 的主要投资人之一,公开批评项目方的失误并呼吁相关方承担责任,其行动在社区内引发了广泛讨论,甚至与 Curve 创始人 Michael Egorov 的激烈交锋。

合约漏洞致用户资金被洗劫一空

Resupply 新兴的 DeFi 协议,旨在通过创新的流动性管理和收益策略吸引用户和投资者。DeFi 协议通常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资金池的自动化管理,允许用户存入加密资产以获取收益。然而,这类协议的复杂性和代码漏洞常常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Resupply 自推出以来,凭借其高收益承诺和与 Curve、Convex、Yearn 等知名 DeFi 项目的合作,迅速吸引了大量资金和关注,被盗事件发生前管理着数亿美元的资产。

加密钱包公司 OneKey 的创始人王一石,是 Resupply 的前三大投资人之一。据其 X 上的公开声明,他个人向 Resupply 投资了数百万美元,本次攻击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根据 Yishi 的分析,事件的根本原因是 Resupply 团队在部署新资金池(vault)时未能销毁初始份额,导致智能合约中的 ERC-4626 标准出现“通胀型铸币漏洞”。这一漏洞允许攻击者以零成本铸造无限量的代币,进而将资金池中的资产洗劫一空。

Yishi 评论道:“这不是黑天鹅事件,是人祸,是开发层级的严重疏忽。”他指出,这一漏洞并非外部黑客利用复杂技术手段,而是团队在基础代码部署上的低级错误。这种失误在 DeFi 领域尤为致命,因为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性意味着一旦漏洞被利用,损失几乎无法挽回。

沉默、禁言并尝试让投资者承担损失

区块链黑客攻击事件时时刻刻都在不断上演,过去数年有多个公链、DeFi、交易所都上演过被黑客攻击的惊魂时刻。我们会发现,其官方团队往往会及时表态,并第一时间向黑客喊话,然而 Resupply 团队的处理方式则令人匪夷所思。不仅沉默应对黑客攻击者,甚至「直至目前仍未做技术溯源 / 白帽赏金有关工作」。

Yishi 透露,团队并未第一时间展开调查或报警,而是试图通过保险池让投资者承担损失,同时在官方 Discord 服务器中封锁质疑者的发言。身为主要投资人的 Yishi 在提出合理质疑后,竟被团队无预警禁言,这一行为令他感到“震惊且愤怒”。

最新提案显示,项目方将通过保险池来承担坏账

面对 Resupply 团队的不作为和压制异议的态度,Yishi 选择在 X 平台上公开维权。他发表长文,详细披露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并点名批评 Resupply 团队的失责行为。他强调保险池的设计是为了应对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而非弥补开发团队的低级错误。他质问道:“如果开发失误都可以由用户买单,那这根本是劫富济穷的假保险。”

Yishi 的维权行动不仅针对 Resupply 团队,还延伸至与该项目合作的知名 DeFi 协议,如 Curve、Convex 和 Yearn。他指出,这些项目通过为 Resupply 提供流动性支持和背书,获得了曝光和收益,因此在事件发生后不应置身事外。特别是 Curve,其稳定币 crvUSD 在 Resupply 的资金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Yishi 呼吁这些项目的开发者和财库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以弥补投资者的损失。

据公开信息显示,近年其相关协议项目方平均每年被盗 1000 万美元,也引发社区对其监守自盗的怀疑。

  • 2021 年 Yearn Finance 约 1100 万美元 由于合约业务逻辑漏洞,攻击者利用协议未充分防护的资金流动性,进行闪电贷攻击,操控资金池实现套利。

  • 2023 年 3 月 Yearn Finance 约 140 万美元 受 Euler Finance 被黑影响,Yearn Finance 与其存在资金关联,导致间接受损,本身合约无漏洞。

  • 2023 年 4 月 13 日 Yearn Finance 约 1160 万美元 早期 iearn yUSDT 合约配置错误,合约指向了错误的资产池(USDC 而非 USDT),攻击者利用该配置漏洞,通过铸造巨量 yUSDT 后套现 2 6。

  • 2024 年 3 月 28 日 Prisma Finance 约 1000 万美元 合约存在权限管理和业务逻辑漏洞,攻击者部署恶意合约,通过多笔操作盗取资金,手法涉及函数权限问题和合约调用缺陷 1 5 6。

  • 2025 年 6 月 26 日 Convex Finance(Resupply 子 DAO) 约 1000 万美元 Resupply 子 DAO 合约存在业务逻辑漏洞,攻击者利用合约缺陷非法转移资金,具体为合约权限或资金流转校验不足。

此外,Yishi 还对 Resupply 团队的沟通态度提出批评。他表示团队不仅缺乏透明度,甚至对提出异议的投资者进行嘲讽和封禁,这种行为是对社区信任的严重背叛。他呼吁 Resupply 制定公平的解决方案,将因技术失误导致的损失归还给用户。

很快 Yishi 便遭到匿名人士的私信攻击,发布带有歧视意味的模仿性词汇 ching chong,也一度引发华语社区的普遍不满。

冲突升级:与 Curve 创始人的交锋

Yishi 的公开维权很快引起与 Curve 创始人 Michael Egorov 的直接冲突。在此之前,Curve Finance 官方就此安全事件发表声明,「虽然 Resupply 并非由 Curve 开发者开发,但 Resupply 创建者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相信他们会竭尽全力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事件并未就此结束。

据 Yishi 透露,Michael 曾私下表示要起诉他,理由是其言论“抹黑了 Curve 的名声”。这一消息在 X 平台上引发了社区的激烈争论,许多人认为 Curve 作为 Resupply 的合作伙伴,理应承担部分责任,而非通过法律威胁压制批评。

Yishi 在 X 上回应道:“Michael 说要起诉我污蔑 Curve 的名声。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老实人就活该被欺负是吧?”他表示,尽管尊重 Michael 为调解事件所做的努力,但他不会因此放弃追责。

随着事件发酵,一些用户开始将 Yishi 的个人维权行动与 OneKey 品牌挂钩,甚至指责 OneKey“组织舆论攻击”Resupply。针对这些指控,OneKey 于 6 月 29 日在 X 平台发布严正声明,澄清公司从未参与或操控任何舆论攻击,Yishi 的维权行为属于其个人投资行为,与 OneKey 的业务无关。

小结

Resupply 事件不仅是 Yishi 个人维权的缩影,也折射出 DeFi 行业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首先,智能合约的安全性仍是 DeFi 项目的核心挑战。尽管 Resupply 的漏洞看似低级,但类似事件在 DeFi 领域并不鲜见。2024 年,全球因黑客攻击和诈骗导致的加密货币损失已超过 22 亿美元,凸显了行业安全标准的亟待提升。

其次,Resupply 团队的处理方式暴露了 DeFi 项目在危机管理中的不足。缺乏透明度、压制异议、推卸责任等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信任,也可能对项目的长期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Yishi 的维权行动提醒社区,投资者有权要求项目方对技术失误承担责任,而不是将损失转嫁给用户。

事件还引发了对 DeFi 生态中合作伙伴责任的讨论。Curve、Convex 等项目因与 Resupply 的合作而被卷入争议,这表明 DeFi 项目的互联性既是其优势,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放大器。未来,如何在生态合作中明确责任分配,将是 DeFi 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Byreal Reset 第 1 期,能否凭借财富效应破圈?

Posted on 2025-06-30 16:31

撰文:Alex Liu,Foresight News

Byreal 启动 Reset Launch

由Bybit 孵化的链上 DEX Byreal 将在今日 15:30 启动其首期 Reset Launch,率先上线的项目为 Solana 原生再质押协议 Fragmetric。此次 IDO 模式采用限额不定价机制,总额度为 36 万美元,接受的代币为 bbSOL,项目代币 FRAG 将在上线后直接于 Byreal DEX 交易。CEX(中心化交易所)方面, Bitget、Gate 等所也已经官宣上线。

Byreal 是 Bybit 宣布关闭大部分 Web3 钱包服务后对链上赛道的重新入局,得到了 Bybit 的大力宣发以及资源支持。币安钱包在初期可谓是「不温不火」,但却在 1 月底联合 Creator.Bid 举行独家上线后靠「财富效应」打开了局面,瞬间破圈 —— 投入 500 美元,BID 代币价值 4000、5000 美元。

Byreal 的首个项目是否会延续这种打法,用财富效应一炮而红,吸引外部关注?第一期 Reset 规则如何,如何参与?

Reset Launch 模式详解

简单来讲,Reset Launch 采用一种价格阶梯型的打新机制。

Byreal Reset Launch 并不采用先到先得或抢购模式,而是设计了一套「分档定价 + 比例分配」机制,打新窗口期为 23 小时。用户需提前准备好 bbSOL,并使用拥有白名单的钱包(活跃 bbSOL 用户、Fragmetric F Points 前 3000 名,TOPU NFT、RateX、Solana 华语、SoSoValue 等)在指定时间内向不同价格档位进行认购。

本期 Reset Launch 的五个价格档位分别为:

  • 0.025 美元(160 万枚 FRAG)

  • 0.035 美元(160 万枚 FRAG)

  • 0.045 美元(160 万枚 FRAG)

  • 0.055 美元(160 万枚 FRAG)

  • 0.065 美元(160 万枚 FRAG)

每个白名单钱包的总投入上限为 10 bbSOL,系统将根据各档位的总投入进行比例分配,如果某一价格档位超额申购,则将按投入比例分发代币,剩余 bbSOL 自动退回。

值得注意的是,Byreal 表示所有代币在 IDO 结束后没有锁定期,且直接上线 Byreal DEX 与 bbSOL 交易对,并提供高 APR 的流动性激励池。

参与步骤与注意事项

准备阶段

  • 使用 Phantom、Backpack 等支持 Solana 的钱包,确保钱包中有足够的 bbSOL(可通过 Byreal 兑换或在 Bybit 质押获得,Jupiter 等 DEX 也可兑换)和少量 SOL 作为 Gas。

  • 确保钱包地址处于白名单之列,可在 Byreal Reset 页面进行查询。

  • 熟悉项目介绍和打新规则,决定参与档位及资金分配策略。

打新期间

  • 在开放期(6 月 30 日 15:30 至 7 月 1 日 14:30,北京时间)内,向不同价格档位注入 bbSOL。

  • 每个钱包最多投入 10 bbSOL,可分散至多个档位。

  • 无法对已存入的档位进行调整,但可继续追加直至达上限。

结算与领取

  • IDO 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各档位比例,用户可前往页面领取中签的 FRAG 代币与未使用的 bbSOL。

  • 代币将在 Byreal DEX 开放交易,支持 FRAG/bbSOL 池,预计会有高 APR 流动性激励。

策略分享:如何打出最佳性价比?

尽管规则清晰,但由于采用比例分配机制,Reset Launch 不保证获得全额分配,尤其是在低价档位容易超额的情况下,用户大概率只获得部分分配。

社区成员 @MadLukas86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下注」的策略,以最大化打新成功率与潜在收益。他的建议包括:

避免将全部 bbSOL 投入最低档位(0.025 美元):虽然价格最低,但该档位往往最为拥挤,容易被严重稀释。

分配至多个价格档位,拉开风险层次:建议的分布策略例如为:2 bbSOL 投入 0.025,2 bbSOL 投入 0.035,2 bbSOL 投入 0.045,2 bbSOL 投入 0.055,2 bbSOL 投入 0.065。

图片来源:见图片

预期行情预估:若 FRAG 上线价格为 0.30 美元(盘前市场价格),即便仅有部分低价档位中签,理论上也有可观的浮盈。

结语

Byreal Reset Launch 的机制具有一定创新性 —— 保留了打新的参与性与趣味性,且通过价格阶梯与比例分配提升了公平性。同时即上线即交易、无锁定期和激励 LP 的机制,也为代币流动性与价格表现提供保障。

然而,参与者仍需注意几点:

  • 低价档虽然稳赚,但实际分配比例将随参与总量波动;

  • 投资需衡量项目基本面,而非仅以短期浮盈为导向;

Reset Launch 的成功或失败,将成为 Byreal 后续项目 IDO 模式能否持续吸引资金的重要试金石。首期 Fragmetric 的表现,不仅是对其自身项目力的考验,也将成为检验 Byreal Reset 模式能否引爆财富效应的关键一战。

2025 年中集锦:谁是让你巨亏的「泥石流」?

Posted on 2025-06-30 16:31

撰文:Bright,Foresight News

币圈魑魅魍魉,归零之事常有,但大市值代币一小时内跌超 80% 不常有。短时腰斩甚至斩到脚踝的剧情,仍然在这个涨跌无常的市场中尤为「显眼」。

25 年过半,比特币经历了 10 万 -7 万 -11 万的 V 型走势,而这期间币圈大阴线汇聚而成的「泥石流」,你躲过了几个?

米莱洗不去的污点:Libra

Meme 是 24-25 年加密世界的主旋律赛道。从社区 Meme 到 AI Agent 的 Fomo 热潮,链上超 1 亿美元市值的 Meme 频现,P 小将们不亦乐乎地在各种叙事玩法中厮杀对抗。

而回看过去,有两位总统对这场 Meme 流动的盛宴施加了历史性的作用。

第一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其一月份冠名发行的 Trump 两天冲上近 800 亿美元市值。华语区不少车头一战封神,单币 A8,是目前为止 25 年最无争议的「大机会」。可以说,特朗普发币,推动 Meme 赛道冲向了最高潮。一时间,市场震动,并一致认为特朗普发币的举动将成为各国政要、明星艺人们效仿的榜样。

果不其然,第二位「2025 年币圈最具影响力奖」候选人,阿根廷总统米莱登场了。2 月 14 日,米莱公开支持 LIBRA,这一代币最初在 X 上被宣传为支持小型企业和阿根廷创业项目的工具。因特朗普发币珠玉在前,米莱发行的 LIBRA 半小时内便冲上 42.4 亿市值,然而随着更多内幕地址的巨额获利信息披露和米莱否认与该代币有任何关联,LIBRA 币价短时闪崩至 0.2 美元,成了新年以来币圈的第一场特大「泥石流」。

倘若说 Trump 是 Meme 赛道的高光时刻,那么 Libra 就是 Meme 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根据 DefiLlama 的数据显示,自 Libra 收割一事发生后,Solana 的流动性从 121 亿美元骤降至 82.9 亿美元,Sol 价格也下跌超 20%。

据链上数据统计,一共有 7.5 万名用户受到了 Libra 闪崩的波及,总亏损约 2.86 亿美元,亏损人数超交易者总数的 86%,堪称 25 年最大的链上欺诈事件。而这起抽空当时链上流动性、摧毁「名人币」信任度的 Libra 丑闻,揭露了 KIP Protocol、Kelsier Ventures、Meteora、Jupiter 等一个又一个「RUG PULL」相关做局者的丑恶嘴脸。

Hayden Davis 也就是 Kelsier Ventures 的 CEO,是该事件的始作俑者之一。据传闻,他曾表示,他可以通过利益输送给米莱的妹妹进而「控制」阿根廷总统米莱。而事实上,Hayden Davis 是策划多起 Meme 代币「RUG PULL」的惯犯,牵涉 MELANIA、ENRON、BOB 等多种 Meme 代币内幕交易,收割超 2 亿美元。而 Hayden Davis 后来轻描淡写地将 Libra 称为「一个 Meme」,也表露其仅视 Meme 为收割工具,并不考虑任何实质义务与收割后果的态度。

加密世界高速轮转,且散户投资者的亏损阈值非常之高。但 Hayden Davis 所说,却足以视作所有 Meme 阴谋家所想。「但(我做的一切)在 Meme 市场这并不非法。这就是每场交易中都会发生的事情。这就是这里的规则,人们知道这一点,同意这一点,也靠这一点赚钱。如果你要指责这一点,你就必须指责所有其他事情。」

「这里不是资本市场,这里是赌场。」

下手狠毒的「下架币」:ACT

然而,即使是老牌社区 Meme,也有在交易所、做市商、持币大户集体构建的精密体系下闪崩的风险。

2025 年 4 月 1 日晚 18 点 30 分,ACT 等低市值代币在半小时内集体腰斩的闪崩行情,堪称愚人节惊魂。其中,24 年乘风 AI Agent 热潮,曾经冲击 10 亿美元市值大关的 ACT,在 36 分钟内从 0.1899 美元跌至 0.0836 美元,跌幅超 55%,令人咂舌。

时间线拨回 4 月 1 日 15 点 30 分,币安发布了关于调整多个 U 本位永续合约杠杆及保证金阶梯的公告,其中涉及便含有 ACTUSDT 以及 PNUTUSDT、NEOUSDT 等交易对,且说明调整时间为 18 点 30 分。

而该公告内容针对的是以上代币合约交易的持仓上限和杠杆保证金比例的调整,这显然成为了傍晚惊魂暴跌的导火索。以 ACT 为例,调整前的头寸上限最高为 450 万美元,调整后降至最高 350 万美元。

暴跌发生后,多数用户将矛头指向币安交易所,认为是交易所降低持仓上限从而触发了强制平仓,进一步引发恐慌性抛售。此外,社区还质疑,此前疑似 ACT 做市商的 Wintermute 在同一时间出售大量 Meme 代币,暴跌是否是做市商主动砸盘所致?

晚八点后,币安发布了针对此次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报告表示本次 ACT 的下跌主要源于三位 VIP 用户和一位非 VIP 用户在短时间内出售了约 105 万美元的现货代币造成价格下跌。

Wintermute 创始人 Evgeny Gaevoy 也表示,公司并未参与 ACT 等 Meme 币暴跌事件的主导操作,仅在价格剧烈波动后对 AMM 资金池进行了套利,暴跌并非由 Wintermute 主导。

一时间,竟只有不知名的四位币安用户背了黑锅。但 CoinGlass 数据显示,在 18 点 30 分,币安 ACT 合约持仓量急剧下跌 75%,这恐怕很难解释为四位大户抛售的「杰作」。

至此,ACT 基本宣告了慢性死亡。或许在这场闪崩中并没有像 Libra 一般的作恶者,但散户依然成为了游戏规则制定者们一次「偶然」失误的牺牲品。

VC 币归零惨案:OM

化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上涨的代币总是相似的,而暴跌的代币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 2025 年 4 月 14 日, MANTRA(OM) 大半夜 15 分钟蒸发 55 亿美元市值,暴跌 90% 以上,直接从加密货币市值前 25 名之内跌至 90 名开外,绝对算得上是币圈「顶惨」。

然而,在暴跌发生前,OM 走的却是一条仿佛永不回头的「妖币」之路。 自 2023 年 10 月至 2025 年 2 月,OM 从 0.017 美元暴力拉升至 9.17 美元,涨幅近 540 倍,这对于一个 VC 币来说并不常见。市场和社区都将 OM 只涨不跌的神话归咎于 OM 背后的强庄。

OM 几乎满足了一切 VC 币应有的想象——豪华的融资背景、应用场景(与中东房地产集团的代币化合作)、上线了币安等主流交易所,况且,它还只涨不跌。

反常必有其因,OM 整个项目实质上非常不透明。多方爆料称 MANTRA 团队在一个单一地址中就持有 792M OM,为总供应量的 90%,实质上的市场真实流通可能不足 1%。有人评价道:「团队甚至懒得将这些供应分散到多个钱包中。」

分析师 Mosi 曾撰文剖析称 OM 一个实际只有 400 万美元 TVL 的项目,如何能拥有超过 100 亿美元 FDV。实际上,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住绝大部分真实流通量。

MANTRA 团队一直在 OM 空投上 PUA 社区,其初期高调宣称将在一个月内分发 5000 万枚 OM 代币,并承诺上线即解锁 20%。但实际操作中却一再拖延、更改规则,将兑现周期无限拉长,从而实现社区代币的被动锁仓。事实上,如果真的发放了足额空投,那么 OM 真实流通量将显著增加,根据链上数据来看,价格一定会大幅下跌。

与不断戏弄社区成鲜明对比的,是 OM 大户地址频频提币并转入交易所的动向。

3 月 25 日,MANTRA 的投资机构 Laser DIgital 的地址向 Binance 存入 170 万枚 OM,价值 1149 万美元。另据 Genç Trader 监测,钱包地址 0x9a…1a28 在暴跌一天前向 OKX 转入了约 2000 万美元的 OM。从链上交互记录来看,这个地址在 3 月初刚从 Binance 提走了大约 4000 万美元的 OM,是之前拉高币价的鲸鱼之一。

此外,链上侦探 ZachXBT 在暴跌当日发文称,OM 暴跌事件可能与 Denko(Reef Finance 创始人)和 Fukogoryushu 有关。据称,这两人在 OM 代币价格暴跌 90% 前的几天内,曾联系多人试图以其持有的 OM 代币为抵押获取大额贷款。场外大额 OTC 的传闻,为这场似乎早有准备的收割增添了阴谋论色彩。

对于暴跌,MANTRA 团队发布了一则声明,称此次下跌是由于不理性的清算引发的,和项目本身无关,并表示不是团队所为。后续, Mantra 联合创始人 JP Mullin 在播客中表示:「我很难受,社区很难受,但我们没做坏事。」他在公开声明中暗指 OM 暴跌是被某交易所狙击,并承诺「公开透明的全部信息」和「回购和销毁计划」。

然而,时至今日,MANTRA 团队一如既往地「变了卦」,在撇清责任、转移矛盾后,团队任由未付诸的计划随着币价一路南下。

币安 Alpha 催生的新镰刀:ZKJ、KOGE

提及 2025 年币圈,币安 Alpha 的创新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但币安 Alpha 中 ZKJ、KOGE 的闪崩,却是早早为全民争刷 Alpha 交易量的热情泼了一头冷水。

6 月 15 日晚 20 点 30 分,Polyhedra Network 的原生代币 ZKJ 在两小时内暴跌超过 85%,价格从 2 美元闪崩至 0.29 美元,市值蒸发近 5 亿美元。而 48 Club DAO 的治理代币 KOGE 在半小时内即从 61 美元跌至 8.46 美元。

Coinglass 数据显示,仅在当晚 20 点 至 22 点 期间,全网爆仓金额达 1.02 亿美元,光 ZKJ 便贡献了 9433.60 万美元的爆仓量,多单爆仓高达 9368.78 万美元,彻底收割了合约流动性。

币安 Alpha 的积分机制本质上构建了一个「流动性幻觉」—— 为获取币安 Alpha 的空投,用户需要疯狂对刷交易对来得到积分。然而不少 Alpha 代币仍是波动较大的新币或 Meme,贸然开刷并不符合 Alpha 玩家的风险偏好。那么,币安 Alpha 生态中流动性较好、币价相对稳定的代币就登上了「首刷榜」。

而身处风暴眼的 ZKJ 和 KOGE,恰好出事前正是币安 Alpha 上 BSC 链交易量最大的两个代币。ZKJ-KOGE 对刷的低磨损策略,更是在社区、社交平台上口口相传。事发前,该交易对的日交易量连续几日均超过 2 亿美元。

然而,暴风雨前的平静并不会持续太久。「流动性幻觉」导致 ZKJ-KOGE 到 LP(流动性提供者)普遍设置极窄的价格区间。幻觉一旦被戳破,大量抛售导致价格突破这个狭窄区间后,市场上便没有足够资金承接卖单,迎来的只有无尽的死亡螺旋。

据链上分析师 Ai 姨分析,ZKJ 和 KOGE 的闪崩呈现出精心策划的收割行动特征。三个主要地址瞄准了币安 Alpha 背景下两个代币对刷形成的巨量交易额和流动性,通过「大额撤出流动性 + 持续抛售」的双重打击,使得两个代币接连崩盘:

地址 0x1A2 开头在 20 点 28 分 至 20 点 33 分 期间两次撤出约 376 万美元 KOGE 和 53.2 万美元 ZKJ 的双边流动性,随后将 45470 枚 KOGE 换成 ZKJ,价值 379.6 万美元,并分批抛售 157.3 万枚 ZKJ。

第二个关键地址撤出约 207 万美元 KOGE 和 138 万美元 ZKJ 的双边流动性,同时抛售 100 万枚 ZKJ。

第三个地址在接收到第二个地址转移的 77.2 万枚 ZKJ 后进行清仓操作,进一步加剧 ZKJ 的下跌趋势。

所以,币安 Alpha 并不能成为项目安全性与信誉度的保障。短期的稳定、高回报,只是让你形成思维惯性的毒药,方便最终收网时你还念念不忘。

中金:稳定币的经济学分析

Posted on 2025-06-30 16:31

研究员:彭文生,中金

引言

稳定币是锚定法定货币的私人货币,美元稳定币的运营模式类似狭义银行的概念,发行人的负债端(稳定币)零付息,作为兑换保障的安全资产则生息。稳定币的供给弹性大,近几年美元利率大幅上升带来的利差使得发行机构有增加供给的动力,但零付息意味其流通量主要由需求决定。需求方之所以愿意放弃利息收入是因为稳定币带来其他方面的便利收益,比如用于加密资产交易,在跨境支付上比传统银行支付体系的成本低,其中监管套利是一个重要方面,另一个可能是作为替代币值不稳货币的工具。

理论上讲这些也可以通过其他货币的稳定币进行,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有在位优势,其已经形成的网络和规模效应,使得其他货币稳定币在与美元稳定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可能是为什么欧央行主张通过发行数字欧元(央行数字货币)而不是利用欧元稳定币来应对美元稳定币的挑战。

对中国来讲,首先是应该大力促进第三方支付工具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从经济机制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类的平台数字货币类似人民币稳定币,在本土已经形成强大的网络和规模经济,而且和美元稳定币比较,人民币平台稳定币的经济属性较强、金融属性较弱,更能发挥中国在制造业和产成品贸易的规模优势。

其次,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个外生力量,有利于应对在位国际货币在市场竞争中的内生优势,比如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合作建立跨境支付基础设施。

再次,作为新的支付技术和商业模式,美元稳定币的机制可能有现在还看不清的外溢效应,完全否定也不是最优选择,可以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作用,在香港试点人民币稳定币。

正文

近期,数字货币领域的动态尤其是美元稳定币的发展引人关注。自重新入主白宫以来,特朗普政府针对数字货币做出了诸多表态,包括发展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反对美联储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主张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纳入储备资产等。近期,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白宫首次数字资产峰会上表示,美国“将保持美元作为世界主导储备货币的地位”,并且“将利用稳定币来实现这一目标”[1]。

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做出了反应。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近日在一场听证会上强调迅速建立一个立法框架,为可能引入的数字欧元(央行数字货币)铺平道路,来应对稳定币和加密资产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但有意思的是她并未提出以欧元稳定币作为应对[2]。中国香港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条例允许持牌机构发行挂钩法币的稳定币,并设置了相关监管要求[3]。

稳定币不仅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正在切实发生的经济事件,可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有重要影响。如何理解稳定币的经济学逻辑和公共政策的含义,本文试图做些分析。

一、稳定币是什么?不是什么?

稳定币是一类与特定资产挂钩、旨在保持币值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4]。目前以高流动性资产为抵押的美元稳定币(如USDT、USDC)市值占所有稳定币总市值的90%以上[5],本文所讨论的稳定币仅指此类美元稳定币。稳定币的交易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在一级市场上,稳定币发行机构通常承诺以1枚稳定币兑付1美元,但存在较高参与门槛,一般仅有机构用户可以参与,同时要满足客户身份审查(KYC)要求,赎回也存在处理时滞。二级市场则由市场参与者自主交易,稳定币价格受供需影响,有时会偏离1美元的锚定价格。稳定币兼具技术与货币双重特征,有几点值得关注。

(一)数字技术提升支付结算效率,但没有去中心化

理论上讲,稳定币运行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上,具有去中心化属性。同时,稳定币可嵌入智能合约,支持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借贷、交易等应用,无需传统金融中介即可自动执行,实现快速低成本结算。但现实中,稳定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存在一定限制,比如USDT、USDC的发行公司掌握稳定币的发行、赎回的控制权和对储备资金的管理权,反而呈现一定的中心化特征。

(二)从持有人角度看,稳定币是私人货币,不是政府货币

根据美国2025年提出的《稳定币引导与创新法案(GENIUS Act)》(草案),稳定币发行人被禁止向持币人支付任何形式的利息[6]。同时,该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机构持有不少于1:1的高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从货币属性看,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美元信用与发行机构信用的私人货币。

(三)从发行人角度看,稳定币模式类似“狭义银行”,不仅是负债

稳定币的运营类似狭义银行(narrow banking)模式。传统银行采用“短债长投”模式,即用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期限错配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如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银行恐慌和挤兑事件。现代央行体系通过多层次的监管制度设计提升金融稳定性,包括各类流动性工具、存款保险制度、资本流动性要求、宏观审慎政策等。相较之下,稳定币则类似狭义银行的概念,其核心是严格限制业务范围,仅允许持有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短期国债。通过维持足量甚至超额的资产,维护其对存款的兑换保证,避免因期限错配、信用风险或过度投机引发危机。在此模式下,货币创造与信贷投放功能分离:在以“芝加哥计划”为代表的部分理论设想中,狭义银行仅作为“货币仓库”,负责安全保管存款并提供支付服务;而企业贷款等信贷投放则由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专业贷款机构)完成,两者在法律和财务上严格隔离。

(四)人民币已经有稳定币:微信支付、支付宝

从经济机制上看,第三方支付工具类的平台货币与稳定币具备相似功能,而中国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且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监管架构。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支付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微信零钱”、“支付宝余额”作为用户对支付机构的债权,支持实时的账户充值与提取到卡,并能够便捷用于各类消费、转账及金融场景。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下,该笔资金须100%交存给人民银行(构成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非金融机构存款”项),以此约束支付机构的资金使用、充分保障用户的资产安全。由此可见,与境外稳定币相似,平台货币也是法定货币的延伸,通过一种机制来维护数字货币符号与法定货币的1:1的比例,差异在于平台货币的稳定机制更严格,客户备付金的安全实际上是由央行基础货币保证兑换,同时规范监管使得其金融拓展属性受到更严格的限制。

二、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能降低什么成本,不能降低什么成本?

目前来看,稳定币在常规零售支付中的使用群体很小,应用场景受限。微信、支付宝、Apple Pay、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形成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具有在位者先发优势。在同一货币区内,从支付的便捷程度和安全性来看,稳定币并不比现有的第三方支付体系更具优势。稳定币降低交易成本的潜力主要在跨境支付上。

哪些因素使稳定币具备跨境支付上的低成本优势?相对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或为重要原因。传统的银行体系提供美元跨境汇兑和支付服务,但清算系统中心化程度高,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作为美元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承担了全球约96%的美元跨境支付[7]。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由Visa、MasterCard等少数寡头主导,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导致较高的进入壁垒和行业集中度,进而推高交易成本。

第三方数字支付平台则具有私人之间交易成本较传统跨境支付体系低,费率较透明的特征。这些支付平台通常集合数字钱包功能,用户需求多元倒逼供应商迭代升级支付服务,在不同地区和使用场景中形成差异化竞争。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形成其在细分领域的亮点,如Stripe提供较低跨境费用服务和可定制的业务解决方案,主要服务对象为交易量较大或有国际交易需求的在线企业等,但从商家层面(收款方)看第三方支付交易费用仍较高。

稳定币的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架构使其更有可能形成竞争性较强的市场格局,并绕开现有支付系统,实现低成本的跨境支付。首先,稳定币的数字经济特性使得利用新技术降低费用成为可能,比如稳定币的公链竞争与优化有助于推动交易手续费(gas fee)下降。其次,稳定币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全球范围内多个既有或潜在发行方共同竞争,有利于交易费用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三,与银行体系和第三方数字支付平台相比,稳定币面临的监管宽松,存在一定的监管套利空间。相比之下,既有支付方式的监管体系已相对完善,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流动性管理、反洗钱(AML)、KYC等方面均面临严格约束,第三方数字支付平台在支付牌照、资金托管、反洗钱、跨境结算等方面有明确规范。与之相比,稳定币具有较强匿名性,通常可绕过传统银行跨境结算系统,无需接受严格的外汇或资本流动管制。

值得一提的是,稳定币可以降低同一货币跨境支付的成本,但对于涉及不同货币之间汇兑的支付,情况则复杂些,稳定币并不能消除两个货币之间的兑换费用,这涉及到当地的银行体系,反洗钱和资本账户管制等监管要求增加交易成本。当然,作为交易货币的一方,美元有规模经济优势,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一般通过美元进行。这种成本优势来源于美元作为国际交易媒介的地位,就数字技术本身来讲,美元稳定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或者央行数字货币,并不必然具有竞争优势。一个重要含义是,其他货币的稳定币在降低跨境经济活动的成本方面的作用比美元稳定币要受限很多。

三、稳定币供给弹性大,其流通量主要由需求决定

从稳定币的供给来看,发行机构的收益来自资产和负债端的利差。稳定币发行机构在负债端支付零利息,而在资产端持有的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资产则生息。净息差(利差减去运营费用)越大,发行机构提供稳定币的动力越强,理论上讲只要净息差是正的,供给即可能是无限的。美元稳定币的市值从2020年的几十亿增加到2025年一季度突破2200亿美元,占法币锚定稳定币总量的99.8%[8]。而恰恰在这几年,美元短期利率从新冠疫情期间接近零的水平增加到现在的4%左右[9],为稳定币发行机构带来几乎无风险的大幅利差。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机构有意愿发行稳定币。

基于供给弹性大的特征,稳定币的流通量基本由需求决定。作为不付息的支付工具,没有人愿意持有显著超过交易需求的零息资产。由于交易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愿意持有一些备付金,而备付金需求部分取决于利息损失的机会成本。当银行存款或者其他安全资产(如国债)的收益率上升时,持有人的机会成本增加,导致备付金需求下降。也就是说,近年来美元利率上升应该降低对稳定币的需求。那怎么解释同期美元稳定币的快速增长?

换个角度看,稳定币持有人放弃的利息是其为获得稳定币给予的便利而付出的代价,较高的利率水平导致较低的稳定币余额,但单位稳定币对持有人带来的便利收益增加。那么什么样的便利收益能够抵消利率大幅上升带来的机会成本?

第一个可能是货币替代效应。美元作为在位国际货币提供了流动性/安全资产,尤其是对于高通胀或者本币持续贬值的经济体,美元有替代本币的作用。有调研发现土耳其、阿根廷、印尼、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持有稳定币的意愿有所提升,以其中通胀高企的土耳其为例,该国2023年使用法币购买稳定币规模相当于GDP的3.7%[10]。但这种货币替代应该有限,从储值角度看,尤其考虑到美元利率上升的因素,美元替代本币应该更多体现在付息的安全资产上,比如当地银行的美元存款。还有一个可能是美元稳定币替代美元现钞,但尚无证据表明这一选项的重要程度。对比而言,美元现钞和稳定币均不付息,稳定币有携带的便利性,同时没有物理形态损坏的风险,尤其在大额支付上具有优势,但美元现钞的优势是不存在兑付风险。

第二个可能是在传统跨境贸易支付领域。传统跨境支付长期受困于高成本、低效率,主要源于高度中心化基础设施造成垄断、流程复杂冗长、合规成本层层转嫁等因素。在此背景下,稳定币提供了一种绕开或简化传统层级结构的替代方案,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更直接的跨境支付,从而打破既有格局、降低交易费用。对于跨境电商卖家、频繁进行小额跨境贸易的企业或个人而言,这种成本降低极具吸引力,因而可能带来对稳定币的需求。然而,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并非稳定币的“专利”,诸如PayPal等数字支付平台,同样具有打破传统跨境支付垄断的潜力。

第三个可能是和加密资产交易有关,过去几年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价格大幅上升且波动率高,增加了对美元稳定币用于加密资产交易的备付金需求。稳定币既是加密资产交易的主要中介,也是比特币等主要加密资产价格波动时期的理想避风港[11]。无论比特币市场上行或下行,期货合约、永续合约等衍生品的存在使得市场对稳定币作为抵押品的需求持续上升。

第四个可能是地下经济活动、监管套利、规避金融制裁相关的交易需求。稳定币在交易过程中的匿名性使得交易难以追踪和监管,给非法和违规交易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中,可用于绕过资本账户管制,也增加了税收征管和反洗钱的难度。规避监管获取的回报可以说是稳定币为其持有人提供的便利收益,从而带来对稳定币的需求。稳定币还可用于绕过当今美国主导的国际支付体系,从而在地缘经济竞争中规避金融制裁。例如,俄罗斯转向用稳定币来促进与其他国家的石油贸易,使用USDT作为本币贸易结算的桥梁,伊朗、委内瑞拉等国也有使用加密货币来开展贸易结算的案例[12]。

以上四个可能,到目前为止第三和第四是更合理的猜测,而且有一定的关联。加密资产交易与灰色交易需求因离岸交易所处的弱监管环境而互相强化,多数加密交易所设立在离岸金融中心,使监管执法困难、难以开展国际监管合作[13]。

四、未来发展潜力:稳定币的能与不能

如何看待未来稳定币的增长潜力?与现金、银行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等类似,稳定币的流通量主要由交易需求决定,带来一个重要含义。不涉及跨境的情形下,由于都不付息,相对于现金、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体系,稳定币并无明显优势。虽然匿名性使得稳定币易于开展地下经济活动,但反过来可能促进地下经济活动,这样的正循环可能助长以灰色交易为目的的影子金融体系,很难想象货币当局会持续容忍这样的监管套利行为。稳定币的增长潜力在于跨境经济活动。

(一)美元稳定币增长潜力首先得益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

在国际层面,在位者的网络优势使得美元最可能受益于稳定币的市场机制。也就是说,美元稳定币的快速增长首先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结果,反过来,稳定币能不能巩固甚至扩大美元的作用?这取决于稳定币在货币三大功能(记账单位、交易媒介、价值储存)上的表现,货币替代现象在这三个功能上都可能发生,哪个功能更重要?

主权货币作为记账单位的信用度来自政府背书,是国家经济主权的核心体现。由公权力确立的记账货币在国际上的延伸或者在本国被侵蚀的程度则体现在其支付和储值功能的市场竞争上。

如上所述,就支付手段的效率而言,美元稳定币得益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在位优势。同时,就监管套利而言,美国的金融自由化程度比其他国家高,监管套利对美国带来的影响比其他经济体较小,也使得美元稳定币处在更有利地位。

那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竞争力源自什么?关键是货币的储值手段。美国的金融市场规模大,具有深度和广度,也是大型经济体中最开放的,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参与,尤其是美国国债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安全资产。美元稳定币受益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在位优势,同时稳定币作为新的技术工具为美元作为储值手段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新的载体。

(二)美元稳定币可以反过来促进美元化,但有两个阻力

全球范围来看,货币之间的竞争是零和博弈,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得意味其他国家的失。基于上述分析逻辑,受美元稳定币影响的主要是两类国家,一是金融体系薄弱、经济体量较小、通胀和汇率波动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是资本账户管制的国家。其他国家的损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铸币税及相关收益的流失,美元稳定币持有人放弃的货币收益由稳定币发行人和美国政府获得,后者体现为稳定币产生的安全资产需求使得美国政府发债成本下降。二是货币管理的政策有效性下降。作为新的支付工具,稳定币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监管机构仍处于观望状态。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其负面的影响显现出来,其他国家相关政策当局可能有反应,通过加强监管打击对美元稳定币的需求。

其次,稳定币本身也有脆弱性,稳定币虽然和美元挂钩,但本质上是私人机构发行的私人“货币”。相较在中央银行体系下受到监管和保护的支付方式(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类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私人部门主导的稳定币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能力和意愿可能存在不足。这既涉及技术方面的机制,比如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可能存在漏洞,也有经济层面的问题,尤其稳定币的可兑换性。

尽管稳定币发行机构持有100%流动性资产作为兑换保证,但难以完全避免持有人对其锚定价值信心崩溃的情形出现。稳定币发展至今,已出现多次短时间内大量用户集中赎回或抛售[14],超出其支撑机制的应对能力,最终引发价值脱离锚定(如与美元脱钩),比如2023年硅谷银行(SVB)倒闭后USDC快速脱锚。在数字和智能时代,信息包括假消息传播速度快,任何发行方储备不足的传闻可能带来恐慌式挤兑,而恐慌具有羊群效应。

看远一点,稳定币发行方还存在一种潜在动机,出于盈利目的加杠杆,持有流动性较低的风险资产,这一特点使得稳定币发行商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野猫银行”。以Tether为例,其储备资产中并非全部为安全性和流动性高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还包括价格或出现剧烈波动的比特币、贵金属,以及未完全公开透明的有担保贷款和其它投资[15]。有观点认为,相比Circle发行USDC实现了100%的准备金合规,Tether约有不到20%的储备资产不符合《稳定币引导与创新法案》规定,但这部分资产却是Tether的主要盈利来源[16]。

值得一提的是,狭义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改革的理念,在现实中并没有落实,原因在于金融机构有扩张的功能。稳定币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又面临利差较高的有利环境,展望未来,如果美联储降息,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稳定币发行方的利差收入会显著收窄。逐利动机可能导致狭义银行业务的扩张,资产端信用风险和期限错配增加,进而加剧发行机构的信用风险。

五、从加密资产到储备资产?

近期,与美元稳定币(加密货币)有关的另外一个话题是美国政府将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和包含比特币以外数字资产的“美国数字资产储备库”[17]。看涨比特币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十多年前,不少人认为比特币是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可以替代美元,是未来去中心化金融的货币基础。现在应该很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新的叙事是比特币是储备资产,是数字黄金,可以支持以法定货币(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由此,从加密货币到加密资产,后者作为前者的储备资产,形成闭环,从而构建数字时代新的货币体系。

我们可从三个视角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从加密货币到加密资产的闭环并不存在。稳定币虽然使用数字技术,但在经济意义上是与美元挂钩的私人货币,是美元的延伸,是债务货币,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没有经济机制上的联系。

第二,现代经济的货币形式早已从黄金为代表的实物货币转变为信用/债务货币,这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数字黄金”。信用货币的核心特征是其价值依赖发行者(通常是政府或央行)的信用,由此货币与“债务”紧密关联。现代经济依赖“信用支付”(如企业赊销、贷款消费、债券交易),需要货币具备可转让性和延期支付能力,债务货币通过“债权债务关系”天然适配这一需求。比如银行存款本质是“对银行的债权”,稳定币是对其发行人的债权,可随时转账给第三方。

凯恩斯称金本位为“野蛮时代的遗迹”,是批判其僵化的规则与现代经济需求的冲突。金本位制将货币绑定为黄金的附属品,货币供应量与黄金储备直接挂钩,导致货币政策缺乏对经济周期的适应能力,最终反而使经济波动加剧,甚至成为造成社会不平等的导火索。凯恩斯的货币观推动了20世纪货币政策从“金本位约束”转向“国家信用主导”,也为现代央行的“逆周期调节”(如降息、量化宽松)提供了理论依据。

信用货币的终极背书是国家信用。就美元而言,一个关键体现是基础货币作为美联储的负债,在资产端对应的是其持有的美国国债。银行货币(广义货币,或者说银行存款)的信用来自政府的担保和监管,包括央行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机制,甚至在危机时的全面担保,是政府债务的延伸。美元稳定币对应的资产是美国国债和其他高等级的流动性资产,有政府信用的支持,但没有类似银行货币那样保证兑换的监管和担保机制。延伸到国际层面,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其根基是美国的国家信用,包括第一大经济体、最大规模的金融市场等。

第三,或许还存在一种可能,政府通过持有具有增值潜力的资产来为自己的信用增信。对于一个小型经济体,由于其内生的资产范围有限,长期增值潜力不足,持有外生的资产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挪威和新加坡的主权基金模式,或者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央行持有美元资产为本币的对外价值增信。但是,很难想象一个大型经济体,尤其为全球提供储备货币的经济体的信用能靠外生的资产价值获得有效支撑。

从更广的意义看,超越货币储备资产,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是否可作为政府战略性投资?资产的长期收益可分为两类:现金流驱动型收益(股票、债券)和价格波动驱动型收益(黄金),前者可通过“复利效应”实现财富增值,复利的高低取决于经济增长,后者仅来自市场供需变化导致的价格涨跌,增值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低买高卖”的投机行为。

具体到政府战略投资于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比特币之类的加密资产涉及区块链等加密技术,政府的加持可能促进这一领域的创新,创新的外溢效应或将使整个社会受益,即享受到创新的“复利效应”。尽管这个正外部性不能排除,但需要和比特币的负外部性平衡,比特币的规模不经济属性意味着对其需求的增加只能通过价格上涨来实现供需平衡,对其他投资尤其实体投资有挤压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战略性投资于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并不必然优于投资股权和股票,或投资于基础研究,因而也就不具备天然的必要性。

六、政策含义

基于以上分析,有三方面的政策含义值得探讨。

第一,美元稳定币蕴含支付体系的公共品属性与私人逐利动机之间的矛盾,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将倒逼监管加强。当前美元稳定币的发展,核心是依赖私人机构发行私人“货币”并允许后者依赖利差盈利。这一模式与支付体系的公共品属性(要求兼具安全、稳定、普惠等)存在根本性矛盾。综观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银行货币的公共品属性是在金融监管与政府担保的机制下逐步完善的。中国的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数字支付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在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同时,通过有效监管坚守了支付渠道的公共品属性。金融领域的市场创新在先,监管加强在后的普遍规律应该也适用于稳定币。

第二,从国际货币竞争的角度看,美国最受益于稳定币的机制,作为狭义银行提供的私人货币,美元稳定币受益于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包括金融市场的在位优势。美元稳定币扩张是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延伸,其网络效应和监管套利反过来可能有助于强化美元的国际地位。对于其他非美经济体,面对在位国际货币在市场竞争中的内生优势,以发展本币稳定币来对抗美元稳定币并非最优策略。这不仅是因为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在金融,还可能引入新的复杂性和风险,如冲击货币管理和资本账户管理的效率,这可能解释为什么欧央行强调发展数字欧元(央行数字货币)来应对美元稳定币。

第三,对中国来讲,应对之策的关键在于发挥中国实体经济规模大、人口数量多(应用场景广阔)的优势,应该大力推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平台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场景中的应用,同时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外生力量来支持平台货币在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建设新型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包括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的合作)。第三方支付工具类的平台货币本身具有稳定币的特征,与美元稳定币比较,其实体经济属性较强,金融属性较弱,而且在平台的赋能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效应,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

当然,稳定币代表了一种新型支付技术与模式,可能有现在看不清的正面的外溢作用,完全否定也不是最优选择。如何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独特优势值得探讨,以香港作为人民币稳定币受控试验田与监管纠偏场的积极角色,有利于平衡技术创新潜力与维护支付的公共品属性、金融稳定和国家货币主权等多维度的关系。

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行长:将建立国家加密资产储备

Posted on 2025-06-30 16:31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Kazinform)报道,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行长 Timur Suleimenov 表示,哈萨克斯坦将建立国家加密资产储备。

哈萨克斯坦计划遵循主权基金管理的国际最佳实践,确保加密资产的透明记账和存储,以及加密储备管理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被没收的加密资产和国家参与的加密挖矿所得将成为该储备的来源。考虑到加密资产存储的波动性和风险,集中化的管理机构将成为确保国家加密资产安全的主要保障。具体的国家加密储备建设机制将与执法和相关国家机构进一步制定。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功能升级,全面优化止盈止损模块

Posted on 2025-06-30 16: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Bitget 对其链上交易(Onchain)产品进行多项优化,以全面提升用户交易体验,更新 Bitget App 至最新版本即可体验。本次升级主要包括:

止盈止损功能升级:可一键预设止盈/止损,助力掌握交易节奏
交易指标功能更新:新增EMA、RSI等多项专业数据,精准分析行情
当前委托订单功能优化:支持查看滑点、金额等详情,全面掌握交易信息
新手专属教程上线:可轻松查看操作教程,便于快速上手交易
PIN码功能全新上线:下单时多重防护,守护资金安全

CoinShares:上周数字资产投资产品净流入 27 亿美元,连续11周录得资金流入

Posted on 2025-06-30 16: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CoinShares最新报告,上周数字资产投资产品流入资金达 27 亿美元,连续 11 周录得资金流入。

上周,比特币占总流入量的 83%,吸引了 22 亿美元的资金。以太坊上周流入资金达 4.29 亿美元,年初至今流入资金达 29 亿美元。相比之下,Solana 年初至今的流入资金仅为 9100 万美元。

 

加密成为上市公司股价新引擎,44 家巨头布局图谱全解析

Posted on 2025-06-30 16:19

撰文:Ethan(@ethanzhang_web3)

加密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资本市场!

从 Coinbase 等交易巨头,到美图、MicroStrategy 等「企业级比特币买家」,再到 Galaxy、Marathon 代表的「矿企 + 链上金融复合体」——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正将加密资产与区块链技术,铸造成驱动股价飙升的全新叙事引擎!

这股热潮背后,蕴藏着怎样的资本逻辑与演进趋势?为拨开迷雾,Odaily 星球日报深度扫描全球 44 家代表性上市公司,并依据其核心加密业务属性,提炼五大关键赛道:

  • 加密交易平台:市场的核心枢纽

  • 稳定币发行商:连接传统与加密的桥梁

  • 加密资产重仓者: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黄金」

  • 区块链技术与 DeFi 先锋:构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

  • 加密矿企:算力与价值的基石守护者

本文将逐一拆解这五大阵营的代表玩家与核心逻辑,帮助用户精准锁定加密资本市场的下一波红利,提前布局加密叙事浪潮。

加密交易平台:市场的核心枢纽

Coinbase Global(美股:COIN)

Coinbase Global, Inc. 是一家美国合规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成立于 2012 年,由 Brian Armstrong 和 Fred Ehrsam 创立。Coinbase 提供安全交易平台,支持加密货币的买卖、转账和存储,服务对象包括零售投资者、机构、企业和开发者。

截至 2025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Coinbase 与 Circle Internet Group 共同创立了 USDC 稳定币,并持有 9, 267 BTC,以太坊 137, 334 枚。

Bakkt(美股:BKKT)

Bakkt 是一家美国公司,由纽约证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际交易所(ICE)于 2018 年推出,专注于数字资产托管、交易和基础设施服务,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Bakkt 提供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交易和存储平台,强调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商家提供接受加密支付的解决方案。

2025 年 6 月,Bakkt 更新了此前拟筹集 10 亿美元的投资政策,使其能够根据市场状况和业务预期的流动性需求,并将资金配置到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作为 Bakkt 更广泛的财务和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声明补充表示,Bakkt 还计划探索更多机会性融资替代方案,包括发行可转换票据、债券或其他债务工具,用于收购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或根据 Bakkt 的投资政策进行其他投资。

Robinhood(美股:HOOD)

Robinhood Markets, Inc. 是一家美国金融服务公司,成立于 2013 年,以免佣金交易平台闻名,支持股票、ETF、期权和加密货币交易。目前公司已扩展至加密货币交易且积极探索 RWA 方向,支持比特币、以太坊等资产,并参与 Global Dollar Network,推广美元挂钩的 USDG 稳定币。

5 月 20 日,Robinhood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长达 42 页的提案,旨在为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创建一个联邦框架,以实现美国证券市场的现代化。

6 月 3 日,Robinhood 已完成对总部位于卢森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stamp 的 2 亿美元现金收购。此次收购为 Robinhood 的加密业务新增了超过 50 项牌照与注册资质,并带来了成熟的机构客户群。

OSL Group(港股: 0863)

OSL 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持牌合规的数字资产平台,成立于 2018 年,是亚洲的受监管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OSL 为机构和零售客户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托管和合规解决方案,包括安全数字资产存储、经纪服务和区块链整合的软件即服务(SaaS)解决方案。

国泰君安国际(港股: 1788)

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总部位于香港的金融服务公司,成立于 2007 年,是中国最大证券公司之一国泰君安证券的子公司。业务包括经纪、公司融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虽然主要聚焦传统金融市场,但公司已探索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机会,以适应亚洲加密货币的增长趋势,为机构和零售客户提供服务,借助母公司专长拓展国际市场。

6 月 24 日正式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将现有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及相关意见。升级后,客户可直接在其平台交易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及泰达币等稳定币。国泰君安国际由此成为首家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服务范围涵盖虚拟资产交易、咨询及相关产品发行与分销。

欧科云链(港股: 1499)

欧科云链(OKLink)是一家中国区块链技术公司,隶属 OK 集团,成立于 2016 年。专注于区块链基础设施、数据分析和金融服务,提供区块链浏览器、反洗钱(AML)工具和稳定币结算网络等解决方案。其区块链分析平台支持交易追踪和合规性检查。欧科云链为交易所、机构和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全球加密货币采用,强调安全和可扩展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稳定币发行商:连接传统与加密的桥梁

Circle Internet Group(美股:CRCL)

Circle Internet Group 是一家美国金融科技公司,成立于 2013 年,在 2018 年与 Coinbase 合作发行美元挂钩稳定币 USDC 稳定币。2025 年,Circle 通过 IPO 募集 10.5 亿美元,上市首日股价飙升 168% ,公司估值达 68 亿美元。Circle 在加密行业专注于稳定币支付和交易基础设施。USDC 是仅次于 Tether USDT 的第二大稳定币,广泛用作桥接货币。

京东币链科技(港股: 9618)

京东币链科技隶属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金融和数据安全领域的应用。借助京东在物流和科技领域的专长,公司开发区块链应用以提升产品溯源和防伪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在有意探索全球支付以及京东稳定币板块。

5 月 23 日,京东币链科技 CEO 刘鹏表示,京东稳定币第一阶段暂定发行的是港元和美元锚定的稳定币,具体情况基于监管及市场需求而调整。京东稳定币还没有正式发行,目前已经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我将面向零售和机构提供移动端及 PC 端应用产品。测试场景主要包括跨境支付、投资交易、零售支付等。

雄岸科技(港股: 1647)

雄岸科技是一家位于雄安新区的专注于区块链和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雄岸科技从事于开发智能城市应用、金融服务和数据管理的区块链平台,符合中国推动区块链在政府和企业应用的战略的同时专注于安全、可扩展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另其旗下「雄岸基金」曾布局稳定币基础设施。

加密资产重仓者: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黄金」

MicroStrategy(美股:MSTR)

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 是一家美国商业智能公司,成立于 1989 年,自 2020 年 8 月起,在 CEO Michael Saylor 的领导下,公司持有近 58 万枚比特币,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企业比特币持有者。MicroStrategy 将比特币视为抗通胀资产,其股价自首次购入 BTC 后上涨 4315.85% 。虽然公司核心业务为分析软件,但比特币储备策略重塑了其估值和市场形象。

Tesla(美股:TSLA)

Tesla, Inc. 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和清洁能源公司,由 Elon Musk 于 2003 年创立,专注于从事和提供创新电动车、太阳能产品和储能解决方案。2021 年,Tesla 曾购入价值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并接受其作为支付手段,后出售大部分持仓。Tesla 的加密货币尝试引发了企业采用加密资产的热潮,但其主要业务仍聚焦于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市值超过 1 万亿美元。

GameStop Corp.(美股:GME)

GameStop Corp. 是一家美国零售公司,成立于 1984 年,专注于视频游戏、电子产品和游戏周边。2021 年因零售投资者推动的股价暴涨而闻名。GameStop 于 2022 年推出 NFT 市场,探索区块链和数字收藏品,并持有比特币作为加密储备策略的一部分,效仿 MicroStrategy 以提升市场关注度。

Meitu(港股: 1357)

美图秀秀公司是一家提供照片编辑和社交媒体应用服务的中国科技公司,成立于 2008 年。2021 年,美图投资比特币和以太坊,多元化其资产储备。此举与其拥抱数字创新的战略一致,补充了其在 AI 驱动的影像和美妆科技领域的核心业务。

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美股:DJT)

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TMTG)是一家美国媒体公司,成立于 2021 年,运营 Truth Social 平台。公司采用比特币储备策略,持有价值 23 亿美元加密资产的目标,或将重塑 TMTG 的估值叙事,尽管其主要业务集中在社交媒体和内容创作。

Metaplanet(日股: 3350)

Metaplanet 是一家日本上市公司,效仿 MicroStrategy 采取以比特币为中心的战略。2024 年,公司为其美国子公司分配 50 亿美元,计划到 2027 年收购 210, 000 BTC,截至目前持有 12, 345 BTC。其核心业务并不突出的背景下,加密储备已然成功主导其市场叙事。

SharpLink Gaming(美股:SBET)

SharpLink Gaming 是一家美国在线游戏和博彩科技公司。2024 年因业绩不佳面临退市风险后,宣布以太坊为其主要储备资产,并获得 4.25 亿美元融资协议,导致股价暴涨 1747.62% ,成为目前以太坊最大上市企业持有者,截至目前持有量为 188, 478 ETH。SharpLink 与 ConsenSys 合作,获得以太坊生态支持,或成为加密储备如何重振陷入困境公司的最新实践案例。

Cantor Equity Partners(美股:CEP)

Cantor Equity Partners 是一家美国金融服务公司,与 Twenty One Capital 合并后采取比特币储备策略,目标持有价值 30 亿美元的加密资产。在 Tether、软银和 Brandon Lutnick 的支持下,继续专注于投资和咨询服务,通过加密策略吸引资本市场关注并推动估值增长。

NextTech Holding(美股:NXTT)

Next Technology Holding Inc. 是一家中国多元化 SaaS 技术服务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创立于 2019 年,主要通过其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国大陆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公司还提供 AI 软件研发和技术支持服务,面向美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客户。

公司持有比特币用于储备, 2025 年 3 月 12 日,公司完成 5000 枚比特币交易,发行股票和认股权证,总流通股增加至 4.36 亿股。截至目前总储备 5833 枚比特币。

Asset Entities(美股:ASST)

Asset Entities 是一家美国数字营销和内容创作公司,于 2022 年 3 月 9 日成立,注册地为内华达州,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并于 2023 年 2 月 3 日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主要提供社交媒体营销和内容交付服务,服务平台涵盖 Discord、TikTok 等。公司还以 「AE.360.DDM」 品牌为客户设计、开发和管理 Discord 服务器,其服务可分为 Discord 投资教育和娱乐服务、社交媒体营销服务等类别。

2025 年 5 月 7 日,Asset Entities Inc. 宣布与 Strive Asset Management 达成最终合并协议。合并后的公司将以 Strive 品牌运营,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一家上市比特币财务公司。新公司将专注于最大化每股比特币敞口,长期目标是超越比特币表现,为普通股股东实现价值最大化。

ATIF Holdings Limited(美股:ATIF)

ATIF Holdings Limited 是一家美国金融咨询公司,该公司创立于 2015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下设中国香港、深圳等海外业务中心。它是一家集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投资与资产管理、上市顾问服务三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服务集团。主要为寻求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的 IPO 上市咨询服务、并购咨询和 IPO 后合规服务,业务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及北美区域。

2025 年 6 月,ATIF Holdings Ltd 宣布股票增发计划,拟筹集一亿美元资金用于购买狗狗币(DOGE)作为公司财政储备投资,若计划达成,其将成为首个主要投资并持有 Meme 币的美股上市公司。此外,公司未来还计划继续购买主流 Meme 币作为其长期数字资产战略的一部分。

Brooker Group Public Company(泰股:BTC)

Brooker Group 是一家泰国金融咨询和投资公司,在泰国证券交易所上市。Brooker 核心业务为提供咨询、房地产和投资管理服务。也是泰国首个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多种加密资产的上市企业(信源来自官网披露),具体数目暂未公布。

SRM Entertainment, Inc.(美股:SRM)

SRM Entertainment, Inc. 是一家于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公司。原为玩具、主题公园纪念品制造商,市值约 1.4 亿美元,主营定制毛绒玩具、水杯等产品。2025 年,宣布以 TRON 的 TRX 为其核心储备资产,得到 TRON 创始人孙宇晨支持。

2025 年 6 月 16 日,SRM 宣布与由 Justin Sun 领导的 Tron 区块链集团进行反向合并,计划将公司更名为「Tron Inc.」

SRM 股价也因此消息一度暴涨超 500% ,日内涨幅破 600% ,触及 11 美元附近,随后高波动持续。

九紫新能(美股:JZXN)

九紫新能(JZXN)是一家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的新能源汽车经销商,通过其附属公司在中国三四线城市销售电动汽车, 2024 财年营收约 4, 600 万美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2025 年 5 月 22 日,公司董事会批准了一项重大战略:未来一年内购入 1, 000 枚比特币(BTC),资金来源为股票增发及现金支付,目的为优化资产结构、分散传统经营风险、利用比特币流动性与增值潜力进行资产配置。公司股价随后大涨逾 20% ,曾一度跳涨至约 4.78 美元。

Kindly MD(美股:NAKA)

Kindly MD 是一家美国综合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覆盖医疗、疼痛控制、行为健康与替代医疗。其核心业务为医疗服务由 Medicare、Medicaid 和商业保险支付,目标通过个性化治疗减少阿片类药物依赖。有趣的是,此前股票代码为 KDLY, 2025 年 5 月 23 日更改为「NAKA」以体现与比特币战略的一致性。

2025 年 5 月 18 日,公司股东批准与比特币原生公司 Nakamoto Holdings 合并,目标打造一个上市的「比特币财库平台」。

Siebert Financial Corp.(美股:SIEB)

Siebert Financial Corp. 是一家创立于 1967 年的美国金融服务公司,提供零售与机构证券经纪、投资咨询、保险服务,以及金融科技产品。

2025 年 6 月 9 日,公司 S‑ 3 储架注册声明获 SEC 生效,计划通过发行多种证券筹集最高 1 亿美元资金。且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明,会将募集资金用于购买 BTC、ETH、Solana 等数字资产,以及投资 AI 技术或进行战略收购。

Trident Digital Tech Holdings(美股:TDTH)

Trident Digital Tech Holdings 是一家新加坡注册的数字科技优化服务与 Web3.0 平台,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营线上技术咨询与数字转型方案。

2025 年 6 月 12 日,公司宣布筹资高达 5 亿美元,用于构建 XRP 财库,并启动质押机制以获取收益,聘请 Chaince Securities 为战略顾问。宣布消息后股价暴跌近 38% 。

VivoPower International(美股:VVPR)

VivoPower International 是一家总部在伦敦、主营太阳能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英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

2025 年 5 月 28 日,完成 1.21 亿美元私募融资,由沙特王子与 AdamTraidman 等参投,宣布将成为首家以 XRP 为核心财库的上市公司。近期,与 BitGo 建立 OTC 交易与托管合作,将首批投入 1 亿美元 XRP 并在 Flare 链上通过 F-Assets 机制质押以赚取收益 。

Webus International(美股:WETO)

Webus InternationalLtd. 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杭州的智能出行技术提供商,主要运营高端出行平台「Wetour」,覆盖全球定制巴士、机场接送和长途旅游市场。2025 年 6 月,公司市值约为 5, 600 万美元,业务以 AI 驱动的物流优化与载客服务为核心。

公司于 2025 年 5 月底向 SEC 披露,将通过债务和信贷融资方式筹集最多 3 亿美元资金,用于构建 XRP 为核心的企业财库。与 New York 注册的 Samara Alpha 签署托管委托协议,设定托管上线门槛需资产转移后激活,仍处于待激活框架阶段。

Wellgistics Health(美股:WGRX)

Wellgistics Health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坦帕的药品批发与医健物流科技平台,连接制造商、批发商与独立药房, 2024 年营收约 1.8 亿美元。

2025 年 5 月 8 日,该公司宣布启动 XRP 支付网络 + 财库储备模式,支持迅速实时清算供应链跨环节交易 。

区块链技术与 DeFi 先锋:构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

Galaxy Digital(美股:GLXY)

Galaxy Digital 是由 MikeNovogratz 于 2018 年创立的全球性数字资产金融服务集团,总部位于纽约,同时于多伦多与纳斯达克上市。其核心业务提供加密货币交易、资产管理和咨询服务,包括交易、资产管理、做市、借贷及比特币、以太坊质押。

2025 年获得 SEC Nasdaq 上市批准,推动美国市场扩张,同时取得英国 FCA 衍生品牌照。截至目前,公开持有约 12, 830 枚比特币(近 13.7 亿美元),账面浮盈约 26% 。

裕兴科技(港股: 8005)

裕兴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00 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11 年更名,现市值约 24 亿港元),主营信息家电代理、分布式存储、IDC 服务及数字资产业务 。

2021 年曾采购挖矿设备,向武汉全耀成订购约 2.9 亿元人民币加矿设备,涉及 2416 台 A 10 Pro 等 ASIC 芯片,用于 ETH Classic 等挖矿。同期参与 IPFS/Filecoin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挖矿技术构建链上服务生态 。

新火科技(港股: 1611)

新火科技(原火币科技;股票代码: 1611.HK)由火币联合创始人杜均创办,专注数字资产合规服务,业务包括资产管理、托管、挖矿、交易及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

25 年 6 月,宣布升级银行账户体系提升托管效率,与 HashKey Exchange 建立战略合作,推动港澳区一体化资产托管布局,提供 CeFi 借贷、矿池、交易等多元服务,成为香港主要虚拟资产服务平台之一。同时火币香港信托具备 TCSP 牌照,可为机构提供法币 + 虚拟资产托管服务,

Defi Technologies(美股:DEFT)

DeFi Technologies 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与纳斯达克上市(股市代码分别为 DEFT/DEFI)。其子公司 Valour 是欧洲领先的数字资产 ETP(交易所交易产品)发行商之一,产品覆盖 BTC、ETH、SOL、ETC 等资产。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 5 月底,该公司共持 BTC 约 208.8 枚、ETH 121 枚、SOL 14, 375 枚;并参与 ETH 质押。

2025 年 6 月,DeFi Technologies 任命前德意志银行 CEOManfredKnof 为战略顾问,或对未来公司发展更加强化机构化影响。

DeFi Development Corp(美股:DFDV)

DeFi Development Corp ,原名 Janover Inc.,主业为地产金融科技, 2025 年转型为专注 Solana 财库。截至 2025 年 5 月,已持有约 621, 313 枚 SOL(市值约 1.07 亿美元),建仓成本约 139.66 美元。

2025 年 6 月成为首个在 Solana 链上发行其 tokenized 股票(DFDVx)的美股财库股,与 Kraken 合作,开启 xStocks 流通。

Upexi(美股:UPXI)

Upexi 是一家美国电子商务和消费品公司,专注于亚马逊市场优化。总部位于美国坦帕,主营消费品(功能性食品、宠物护理等), 与 DeFi Development Corp 一致,于 2025 年启动了 Solana 财库转型。

2025 年 4 月从多家加密风投处筹资 1 亿美元,其中 95% 资金用于购买 SOL,已持有约 679, 677 枚 SOL(建仓成本约 142 美元)

2025 年 6 月继续增持 56, 000 枚 SOL,总持仓约 735, 692 枚 SOL(市值约 1.05 亿美元),财务报告中 SOL 财库增值约 39% ,本月持仓增长 8% 。

BTCS Inc.(美股:BTCS)

BTCS Inc. 是一家 2014 年创立、总部华盛顿特区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主营 NodeOps 节点云、Staking‑as‑a‑Service (覆盖 ETH、ADA、ATOM 等多链质押)与链上数据分析,专注于数字资产管理和 DeFi 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持有 ETH 14, 600 枚, 6 月追加购入 1, 000 ETH 专供扩张节点业务。同时在其 2025 第一季度财报披露,现金+加密资产流动余额 3, 850 万美元,较去年底增长 88% 。

Mercurity Fintech Holding Inc.(美股:MFH)

Mercurity Fintech Holding Inc. 是一家于 2011 年创立在美国上市的区块链技术公司,原跨境电商 Wowo Ltd.;2020 年更名 Mercurity Fintech,转型「合规金融科技 + 区块链支付与 RWA 市场」平台。

6 月 5 日,宣布与 SBIDigitalMarkets 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发行并分销合规 RWA 代币产品 。同期六月,旗下平台对接 FranklinTempleton BENJI 货币基金,将 1.53 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方引入链上生态。

加密矿企:算力与价值的基石守护者

Bitdeer Technologies(美股:BTDR)

Bitdeer Technologies 是由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吴忌寒 2018 年创立的全球比特币矿业与算力运营商;2023 年 SPAC 方式登陆纳斯达克。Bitdeer 通过其基础设施为机构和零售客户提供高效、可扩展的挖矿解决方案。

公开数据显示,得益于 SEALMINERA 1/A 2 机型上线,五月自挖 BTC 196 枚,较 4 月增 18% 。预期六月电力容量可达 1.6 GW;且在挪威、泰国、不丹等多地布局 HPC+AI 数据中心。

嘉楠 Canaan Inc.(美股:CAN)

嘉楠(Canaan Inc.)成立于 2013 年,总部设在新加坡,是全球首批推出 ASIC 比特币矿机的厂商之一。主要产品包括 Avalon 系列矿机,同时经营自营与第三方矿机租赁业务;全球业务拓展至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地,提供高性能硬件,并扩展至 AI 和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

CleanSpark(美股:CLSK)

CleanSpark 是一家美国比特币挖矿公司,专注于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使用可再生能源为挖矿业务供电,主要在佐治亚、密西西比、田纳西、怀俄明等地布局矿场,同时持有并运营自有能源基础设施。

截至 2025 年 6 月,公司算力突破 50 EH/s,位居全球矿企前列,同时自产 BTC 超过 12, 500 枚,约 694 枚 / 月,全部来源自自营矿机。

DMG Blockchain Solutions(加拿大:DMGI)

DMG Blockchain Solutions 是一家加拿大全栈区块链公司,自称 ESG 合规,采用清洁能源技术,结合比特币挖矿、区块链软件、托管服务与数据中心运营;旗下 Systemic Trust 公司专注于合规 BTC 交易与托管。同时运营矿场、提供挖矿即服务和区块链软件(Helm、Petra、Breeze 等)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积持有约 351 BTC(约 3, 760 万美元),占市值 110% 。

Hut 8 Corp.(美股:HUT)

Hut 8 Corp. 成立于 2017 年,总部位于美国迈阿密和加拿大,Hut 8 是北美最大的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之一,持有大量 BTC 储备。Hut 8 还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并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

持续扩大比特币自挖和财库规模,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自挖 BTC 10, 273 枚,总财库超过 11 亿美元。此外,其 American Bitcoin 子公司计划独立上市以筹集专用矿业资本;Hut 8 以流动信贷方式获得 Coinbase 提供的 1.3 亿美元贷款以扩展产能。

Marathon Digital(美股:MARA)

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 是一家美国比特币挖矿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佛罗里达,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前身为 Marathon Patent Group,后专注比特币挖矿及相关基础设施,已成为仅次于 MicroStrategy 的第二大 BTC 储备公司(仅次于 MSTR)。

截至连续几月产出稳定, 2025 年 5 月创下历史最高产量 950 BTC,自营 BTC 储备约 49, 179 枚,同时 Energized hash rate 已达 58.3 EH/s,贡献全球约 6.5% 比特币网络每日出块,并持续扩张浸没冷却技术矿场。

Riot Platforms(美股:RIOT)

Riot Platforms(前身为 Riot Blockchain)是一家美国比特币挖矿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卡斯尔洛克,以比特币挖矿为核心业务,同时具备高功率变电和 AI 机房转型潜力。

公开资料显示, 2025 年 1 月算力 33.5 EH/s,自挖 BTC 527 枚,本月 BTC 储备约 18, 221 枚;5 月产出 514 枚,年增 139% 。

结语

从 Strategy 化身「比特币国库」的激进策略,到 SharpLink Gaming 打造「ETH 战舰」的转型野心,再到 Metaplanet、Valour 等先锋将链上资产打包成合规金融产品——全球上市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创新姿态,将加密资产深度融入其价值引擎。这已不仅是技术试验,而是一场关乎资产负债表重构与未来估值逻辑的深刻革命。

本轮牛市,远非简单的币价波动。其深层动力,正来自于传统资本市场对加密资产叙事的大规模接纳与价值重估。发掘这些「叙事洼地」,很可能成为今年夏天最具阿尔法收益的投资方向。加密资产与传统股权的融合浪潮已势不可挡,谁更早读懂这「双重游戏」的规则,谁就能在价值重估的巨浪中抢占先机。

币安将支持Polygon(POL)网络升级及硬分叉

Posted on 2025-06-30 16: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预计将于2025年07月01日16:10(东八区时间)暂停Polygon(POL)网络的代币充值、提现业务,以支持其网络升级及硬分叉。此举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

项目方将于区块高度 73,440,256(预计2025年07月01日17:10 东八区时间)进行网络升级及硬分叉。

OKX 将下架 X、BSV、GOG、DIA、BONE、OXT 现货交易

Posted on 2025-06-30 16: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官方公告,OKX 将下架 X、BSV、GOG、DIA、BONE、OXT 现货交易。

本次涉及的具体交易对如下所示:

X/USDT、BSV/BTC、BSV/USDT、BSV/USD、GOG/USDT、GOG/USD、DIA/USDT、DIA/USD、BONE/USDT、BONE/USD、OXT/USDT、OXT/USD

执行时间:OKX 将于 2025 年 7 月 7 日下午 4:00 ~ 6:00 (UTC+8) 正式下线以上交易对。有以上币对交易对挂单的用户,请于 2025 年 7 月 7 日下午 4:00 (UTC+8) 之前撤单。

A股上市公司三未信安:已参与香港地区虚拟货币和稳定币等相关业务

Posted on 2025-06-30 16: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财联社报道,三未信安在互动平台表示,包括稳定币业务在内的Web3.0相关方面的应用均是公司目前非常重视的应用领域,稳定币作为一种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等场景中广泛应用,密码作为底层的支撑技术,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作为密码基础设施提供厂商,已经参与了香港地区虚拟货币和稳定币等相关业务,基于长期积累的密码技术及项目交付经验,为相关业务提供安全保障。

某实体过去 8 小时内向 HyperLiquid 存入 1356 万枚 USDC ,5 倍杠杆做多 HYPE

Posted on 2025-06-30 16: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师 Spot On Chain(@spotonchain)监测,过去 8 小时内,两个关联同一实体的钱包向 HyperLiquid 存入了 1356 万美元 USDC,以 5 倍杠杆做多 HYPE。

目前,这些钱包持有约 63 万枚 HYPE(价值约 2540 万美元),清算价格分别为 19.26 美元和 19.86 美元。

据悉,这些钱包此前在 HyperLiquid 上已亏损 572 万美元。

Hotcoin热币交易所即将上线PANDA、FRAG等现货交易

Posted on 2025-06-30 16: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官方消息,Hotcoin热币交易所将于7月1日上线以下现货交易对:

现货交易对

1.PANDA/USDT(7月1日10:08 UTC+8):$PANDA是Panda Global项目的原生代币。

Panda Global是全球首个集支付、借贷、交易平台、钱包、身份认证、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体系,旨在完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综合体系。

2.FRAG/USDT(7月1日17:00 UTC+8):$FRAG是FragMetric项目的原生代币。

Fragmetric是一个基于Solana区块链的原生流动性质押和再质押协议,旨在提升Solana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潜力。

 

知名金融顾问 Ric Edelman:建议投资组合中加密货币配置比例最高可达 40%

Posted on 2025-06-30 15: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 CNBC 报道,知名金融顾问 Ric Edelman 近日在 CNBC 的”加密世界”节目中表示,投资组合中加密货币的配置比例可高达 40%,这与他 2021 年在《关于加密的真相》一书中建议的 1% 配置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数字资产金融专业人士委员会的负责人,Edelman 解释称,四年前市场还不确定政府是否会禁止比特币、技术是否会失败或机构是否会采用它,而”如今,所有这些问题都已解决,加密货币已成为主流资产”。

Edelman 表示,比特币价格走势与传统资产不相关,使其成为强大的投资组合多元化工具,能提高风险调整后回报。他认为加密资产类别提供了”几乎任何其他资产类别都难以获得的更高回报机会”,并表示市场预测比特币年底达到 15 万至 25 万美元的预期”相对保守”。

据悉,Ric Edelman 是 Edelman Financial Engines 的创始人之一,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 2900 亿美元。

交易员 AguilaTrades 在 BTC 跌破 108000 美元后开启 20 倍杠杆空单

Posted on 2025-06-30 15:2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ai_9684xtpa)监测,交易员 AguilaTrades 在比特币短时跌破 108000 美元后再次开启 20 倍杠杆空单。

目前该账户持有 1000.85 枚比特币,价值约 1.07 亿美元,开仓价为 107,613.1 美元,清算价为 116,550 美元。

鲸鱼将一个月前从币安提取的价值588万美元SOL转换为JitoSOL,进行流动性质押

Posted on 2025-06-30 15:2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一鲸鱼钱包约一个月前从币安交易所提取了 38,834.5 枚 SOL,价值约 588 万美元。该资金在闲置一个月后被转换为 JitoSOL 进行流动性质押。

 

某ETH巨鲸昨日向币安存入 3000 枚以太坊,预计亏损 270 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6-30 15:2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师 The Data Nerd(@OnchainDataNerd)监测,地址为 0x195 的以太坊鲸鱼昨日向币安交易所存入了 3000 枚 ETH(约合 732 万美元)。该鲸鱼去年以平均 3338 美元的价格累积购入这些 ETH,若按当前价格出售,预计亏损 270 万美元。

火币HTX将于今日18时联合首发上线NODEOPS (Nodeops) ,并同步新增NODEOPS/USDT (10X) 逐仓杠杆交易

Posted on 2025-06-30 15:1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火币HTX公告显示,火币HTX已于6月30日14:00 (GMT+8) 开放NODEOPS的充币业务。NODEOPS/USDT现货交易将于6月30日18:00 (GMT+8)开放。NODEOPS的提币业务将于7月2日18:00 (GMT+8) 开放。同时,火币杠杆将于6月30日18:00 (GMT+8)新增NODEOPS/USDT (10X) 逐仓杠杆交易。

据悉,NodeOps Network 是一个面向通用、经济安全型算力(Compute)的链无关 DePIN 编排层。生态的价值基石是 $NODE 代币,用于访问服务、通过 AVS 机制执行惩罚(slashing)、激励分配及治理。

币安将于 7 月 1 日新增 LPT 与 RVN 的 USDC 现货交易对

Posted on 2025-06-30 15:1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官方公告,Binance 将于 2025 年 7 月 1 日 08:00(UTC)开通 LPT/USDC、RVN/USDC 交易对。

Binance 将于 2025 年 7 月 1 日 08:00(UTC)为以下交易对开通交易机器人服务:

现货算法订单: LPT/USDC 和 RVN/USDC

现货网格和现货 DCA: ARB/USDC

OKX 将下架多个永续合约及杠杆交易对

Posted on 2025-06-30 15:1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官方公告,OKX 将于 2025 年 7 月 4 日下午 4:00(UTC+8)下线 NCUSDT、SLERFUSDT、KNCUSDT、ALPHAUSDT 永续合约交易对。

同时,STETH/USDT、SLERF/USDT、KNC/USDT、PRCL/USDT、BCH/BTC、LTC/BTC 等杠杆交易对将于 2025 年 7 月 3 日至 4 日陆续下线。

Matrixport:交易者注意力转向紧跟股市节奏,ETF资金流入或成新一轮上涨关键推动力

Posted on 2025-06-30 15: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Matrixport 发布今日图表分析称,“比特币正测试近期阻力位,但市场反应相对冷淡。虽然 ETF 资金持续流入、美股也在散户推动下连创新高但比特币的上行动能依然有限,走势偏弱。进入夏季后,市场活跃度本就趋于冷清,这类盘整行情在历年同期并不罕见。与此同时,市场对联储政策的预期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更多官员开始质疑关税带来的通胀是否具备持续性,降息预期正在升温,联储态度正逐步转鸽。

在这种背景下,交易者的注意力可能不再纠结于关税谈判的进展,而是转向紧跟股市节奏。美股的强势表现已成为风向标,而华尔街通过ETF带来的增量资金可能成为推动比特币新一轮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Bitget 即将上线 VIP 专属 PoolX,锁仓 ETH 解锁 133 万枚 CESS

Posted on 2025-06-30 15: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Bitget 推出新一期 VIP 专属 PoolX,锁仓 ETH 解锁 1,330,000 枚 CESS,锁仓上限 30 枚 ETH。锁仓通道开放时间为 6 月 30 日 16:00 至 7 月 1 日 16:00(UTC+8)。

一览今年迄今为止最热门的 10 家 AI 初创公司

Posted on 2025-06-30 15:00

撰文:Mark Haranas, CRN

编译:Felix, PANews

2025 年,AI 初创公司依然是私募和 VC 投资者最热门的投资市场,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不断涌入 AI 初创企业。

许多初创公司已成为大型语言模型(LLM)、客服代理和代码生成领域的主流 AI 供应商。

其他 AI 初创公司,例如 AI Squared、Morphos AI 和 Writer,则专注于推动创新,将 AI 直接集成到商业应用程序中,提供 AI 成本优化产品或构建代理的平台。

IT 研究公司 Gartner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生成式 AI 支出将达到 64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5%。

此外,Gartner 预计,到 2028 年,全球 AI 服务销售额将达 6090 亿美元,这得益于围绕新型生成式 AI 能力和传统 AI 技术的创新,这些技术正在创造更优的预测分析和决策解决方案。

CRN 评选了 2025 年迄今为止最热门的 10 家 AI 初创公司,它们在 AI 代理、自动化、知识图谱、加速 AI 应用和解决复杂业务方面创造出一些最具吸引力的 AI 创新成果。

AI Squared

高管:Darren Kimura,首席执行官

总部:华盛顿特区

AI Squared 通过简化 AI 模型与客户业务应用的集成,方便了 AI 的采用,使团队能够快速部署、试验和扩展 AI 解决方案。

AI Squared 通过其 SaaS 和本地平台集成 AI,将数据源与 AI 功能相结合,将智能洞察直接嵌入到业务应用程序中。

这家初创公司去年收购了反向 ETL 平台 Multiwoven,以增强其简化数据和 AI 迁移到应用程序的能力,同时还筹集了 1400 万美元的资金。

Anthropic

高管:Dario Amodei,首席执行官

总部:旧金山

Anthropic 是全球最大的 AI 初创公司之一,目前估值超过 610 亿美元。

这家初创的独角兽企业是热门语言模型 Claude 的所有者,该模型能够整合文档、工具、数据和网络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并编写代码。

这家 AI 初创公司在 3 月份的一轮 E 轮融资中筹集了 35 亿美元,其计划利用这笔资金推进 AI 系统的开发、扩大计算能力、深化对机制可解释性和一致性方面的研究,并加快其国际扩张。

Anysphere

高管:Michael Truell,首席执行官

总部:旧金山

Anysphere 是自动化代码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广受欢迎的 AI 代码工具 Cursor。

这家初创公司已经赢得了像 OpenAI、英伟达、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和 Uber 这样的大客户青睐,这些客户使用 Cursor 来分析程序员的操作并提出代码建议。

得益于 Thrive Capital 和 Andreessen Horowitz 的新投资,这家 AI 独角兽公司近期年收入突破 5 亿美元,估值约为 100 亿美元。今年 6 月,该公司为 Cursor 推出了每月 200 美元的新订阅计划。

Cohere

高管:Aidan Gomez,首席执行官

总部:多伦多和旧金山

Cohere 提供创新的多语言 AI 基础模型、检索和端到端 AI 产品,旨在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Cohere 的 AI 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性、数据隐私性和可跨所有主要云提供商、私有云环境或本地部署的可选性。

去年,这家初创公司从包括科技巨头思科系统和 AMD 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 5 亿美元,总融资额接近 10 亿美元。

Decagon

高管:Jesse Zhang,首席执行官

总部:旧金山

Decagon 提供 AI 驱动的客户支持代理,旨在通过大规模自动化和解决咨询来提升客户支持水平。

这家初创公司的代理通过其 Agent Operating Procedures 技术,使客户能够构建、管理和扩展用于聊天、电子邮件和电话的 AI 代理,从而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提高生产力并增强支持团队的能力。

这家初创公司于 2024 年获得 6500 万美元融资,由贝恩资本领投,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完成 1 亿美元的融资。

DevRev

高管:Dheeraj Pandey,首席执行官

总部:加州帕洛阿尔托

DevRev 提供 AI 原生平台,将客户支持和产品开发融为一体。

这家初创公司允许客户生成互联的知识图谱来驱动 AI 代理。其 AI 产品 Airdrop 和 Knowledge Graph 旨在通过统一所有系统的数据,帮助客户超越自动化,将复杂的流程转化为直观的对话,从而推动成果的实现。

2024 年,这家初创公司以 11 亿美元的估值融资 1 亿美元。Pandey 曾是 Nutanix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Morphos AI

高管:Aram Chavez,董事长

总部:亚利桑那州坦佩

初创公司 Morphos AI 专注于帮助通用 AI (GenAI)开发者优化其大型语言模型(LLM)检索增强生成(RAG)向量数据库,以提高搜索准确性,并降低存储和能耗成本。

作为 CRN 榜单上规模最小的初创公司之一,Morphos AI 提供 SaaS 服务,旨在通过其 Green Vectors 技术提高 AI 系统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从而提高 AI 的规模部署效率和成本效益。

该公司表示,通过与现有系统无缝集成,可以减少与 AI 操作相关的计算资源和成本。

Perplexity

高管:Aravind Srinivas,首席执行官

总部:旧金山

Perplexity 使用 GPT-4 和 Claude 等 AI 模型来理解用户查询、实时搜索互联网并汇总信息。该公司提供免费的 AI 搜索引擎和信息发现平台。

Perplexity 最近推出了 Perplexity Labs,它可以通过围绕深度网络浏览、代码执行以及图表和图像创建的工具套件,为仪表板和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制作报告和电子表格。

这家初创公司最近与 Nidia 合作,为欧洲客户提供本地化和自主的 AI 模型。

Thinking Machine Labs

高管:Mira Murati,首席执行官

总部:旧金山

CRN 榜单上最年轻的初创公司是 Thinking Machine Labs,由 OpenAI 前首席技术官 Mirati 创立并领导。

这家初创公司表示,其正在开发功能广泛的 AI 系统,专注于 AI 编程和构建具有高级推理功能的多模态 AI 模型。

OpenAI 联合创始人 John Schulman 是这家初创公司的首席科学家,而首席技术官 Barret Zoph 则在 OpenAI 的突破性创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即使尚未获得任何收入,这家初创公司也已在寻求 10 亿美元的融资。

Writer

高管:May Habib,首席执行官

总部:旧金山

AI 初创公司 Writer 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代理构建平台,该平台包含协作工具,可基于公司的数据并借助 Writer 的大型语言模型来构建、激活和监督 AI 代理。

从更快的产品发布到更深入的财务研究和更完善的试验,各大公司正在借助 Writer 转变其业务流程。

这家初创企业在过去几年里赢得了数百家客户,其中包括埃森哲、Intuit 和 Marriott,同时还吸引了像 Salesforce Ventures、Adobe Ventures 和 IBM 这样的投资者。

内衣格斗锦标赛宣布将在30天内购入价值23万美元比特币,六个月内增至200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6-30 15:0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GlobeNewsWire报道,内衣格斗锦标赛(LFC)宣布将在未来30天内购入价值23万美元比特币,六个月内增至200万美元。

数据:ARB价格一周上涨40%,多笔大额交易活跃

Posted on 2025-06-30 14: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ARB价格一周内上涨40%,源于Robinhood可能与Arbitrum合作建设区块链平台使欧洲投资者交易美国股票的猜测。

  • 链上数据显示Arbitrum过去24小时活跃地址达418.4K,较前一周增长25%。
  • 多笔大额交易活跃:Gelato Network相关钱包向做市商GSR转移2000万枚ARB(539万美元),GSR随后向Binance存入948万枚ARB。
  • Anchorage Digital托管钱包两周内向Wintermute转移5010万枚ARB(1530万美元)。
  • 一个Monetalis相关钱包一周内收到4219万枚ARB,目前持有7712万枚ARB,成为第13大ARB持有者。
  • 钱包0xC4Db自6月14日起向Bybit、Binance和OKX存入6327万枚ARB(1980万美元),疑似投资者在抛售。

BTC跌破108000美元,24小时涨幅收窄至0.46%

Posted on 2025-06-30 14:4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HTX行情显示,BTC跌破108000美元,现报107896美元,24小时涨幅收窄至0.46%。

新加坡加密服务提供商最后期限已至:未获DTSP牌照者今日起须停止跨境服务

Posted on 2025-06-30 14:3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此前消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于 2025 年 5 月 30 日发布最终政策文件。其中规定所有在新加坡注册或运营的加密服务提供商,若未取得 DTSP 牌照须在 2025 年 6 月 30 日前停止向境外客户提供加密货币服务。MAS 强调,不设过渡期,违规者将依法面临处罚。

Vaultz Capital增持40枚比特币,总持有量增至50枚

Posted on 2025-06-30 14:3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官方公告,Vaultz Capital plc(AQSE:V3TC)宣布,根据其长期比特币国库政策,公司已购入40枚比特币,平均价格为每枚80,788英镑(约107,995美元),总支出3,231,525英镑。此次购买后,公司比特币持有量增至50枚,平均购入价格为每枚80,122英镑(约107,319美元),总投资额达4,006,095英镑。

The Blockchain Group宣布收购60枚比特币,总持有量达1,788枚

Posted on 2025-06-30 14:1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The Blockchain Group(欧洲首家比特币储备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宣布完成约550万欧元收购60枚比特币的交易,使公司总持有量达到1,788枚比特币,累计价值约1.613亿欧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了1,270.7%的年度比特币收益率(BTC Yield)和508.3枚比特币的年度收益(BTC Gain),约合4,670万欧元。The Blockchain Group表示将继续执行其比特币储备战略,同时发展其在数据智能、人工智能和去中心化技术领域的业务。

币安:NodeOps TGE参与门槛为208分

Posted on 2025-06-30 14:0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 Alpha 积分大于等于 208 的用户,可通过 Alpha 活动页面参与NodeOps TGE 活动。参与该活动将消耗 15 积分。认购时间:2025年6月30号下午4点到6点 (UTC+8)。

Robinhood 或将下场做 L2,美股代币化迎来新玩家

Posted on 2025-06-30 13:59

撰文:深潮 TechFlow

当美元稳定币逐渐受市场关注时,币圈内外的公司已经开始把美股视作下一个目标。

5月底,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 宣布将向非美国客户提供代币化的热门美股;6月18日, Coinbase 首席法务官保罗·格鲁瓦尔透露,公司正在寻求 SEC 批准其推出“代币化股票”服务。

美股代币化,逐渐成为一门显性生意。

而今,这门生意或许又迎来了一位新玩家 — 知名美国互联网券商、“散户义和团”、打倒华尔街运动中的关键力量 — Robinhood。

之前,Robinhood 的两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他们正在开发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允许欧洲的散户投资者交易美股。

据知情人士称,这个平台的技术选型可能会是 Arbitrum 或 Solana,具体选择的合作伙伴仍在中,协议尚未最终确定。

这条新闻至少可以读出两层意思。

第一,Robinhood 直接在这个允许欧洲用户交易美股的新平台中整合 Arbitrum L2,作为其区块链交易的基础层;

第二,更可能的情况是,Robinhood 计划利用 Arbitrum 的 Arbitrum Chains 功能,基于 Arbitrum 的技术栈(Rollup 协议、EVM 兼容性等)开发一个属于自己的专用 L2 链。

无论最终情况是哪一种,市场情绪已经被带动。

这也就意味着 Robinhood 为了美股代币化的生意,可能自己下场做专属 L2,更加有利于该业务的链上结算和专事专办。

在30日即将举行的法国戛纳 EthCC 上,Robinhood 也将于当地时间17:00(北京时间 23:00)公布一项重要宣告,这也让外界猜测与自己做 L2 和美股代币化业务有关。

与此同时, Arbitrum 背后的公司 Offchain Labs 的首席战略官 A.J. Warner 也将参会,这也给了大家更多同时官宣的想象空间。

近期价格略显沉闷的 ARB,24小时涨幅一度突破20%,在加密货币涨幅榜中名列前茅。

更具暗示意味的是,Roobinhood 欧洲区的 X 账号在网友的会议议程讨论帖下面留言回复“ Stay tuned”,结合彭博社报道的向欧洲区提供美股交易的新闻来看,官宣这一功能的可能性变得更高了。

一切有迹可循

Robinhood 的美股代币化构思,并不是突发奇想。

今年1月,公司CEO Vlad Tenev 曾批评过美国现行法规,认为美国尚未为证券型代币注册提供明确的框架和规则,阻碍代币化产品的推广。

而在 3 月份的一档播客中,Tenev 很直接的说到:“现在如果你在海外,投资一家美国公司是非常困难的。”

这也戳到了大部分关注美股动向,但肉身不在美国的投资者痛点,他们急需一种更加丝滑的方法去交易美股。

同时,Tenev 当时也表示正在考虑将证券代币化,并指出这将是将数字资产整合到金融体系的更广泛推动中的一部分。

现在看,铺路的迹象都有迹可循,

目前 Robinhood 在欧盟区的客户只能交易加密货币,而该公司上个月在立陶宛获得了经纪许可证,允许其在欧盟提供股票交易等投资服务。

此外,Robinhood 还于去年 6 月签署了收购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stamp 的协议,交易完成后,Robinhood 将能够使用 Bitstamp 的 MiFID 多边交易设施(MiFID)许可证提供与加密相关的衍生品。

牌照拿到了,法规遵从了,在实施层面也就该考虑选哪条链了。

为什么可能是 Arbitrum ?

从技术角度看,Arbitrum 是完全兼容 EVM 的 L2 解决方案,这意味着 Robinhood 可以无缝迁移其现有的以太坊智能合约和开发工具,而无需大幅改动其技术栈。

EVM 的兼容性可以说是大金融科技公司如 Robinhood等快速上链的关键,如果能利用以太坊的广泛开发者社区和现有基础设施,谁会将它搁置在一旁呢?

更进一步看,Arbitrum 的 Optimistic Rollup 技术,也在交易确认时间和成本之间取得了平衡;相比之下 ZK Rollup 成本开销更高,交易确认时间相对更慢;Robinhood 作为一个需要处理大规模用户交易的平台,更可能优先选择 Arbitrum 的成熟技术和较低的开发门槛。

另一边,从商业角度看,这个选择也在避开 Coinbase。

Base 是 Coinbase 推出的 L2,同是 OP 技术栈但显然因为 Roobinhood 在主营业务上与 Coinbase 有竞争,不太可能直接在 Base 上跑美股代币化的业务。

Arbitrum 提供自定义 L2 链(Arbitrum Chains)的选项,这就允许 Robinhood 与 Base 区分开来。

一个你可能忽略的信息是,Robinhood 和 Arbitrum 其实是有合作经验的。

早在 2024年 的 ETHDenver 上,Robinhood 就曾官宣过与 Arbitrum 合作,简化用户通过 Robinhood Wallet 访问 Arbitrum 的流程。

这表明双方已有技术整合和战略联盟的基础,Robinhood 可能选择延续这一合作,利用 Arbitrum 已有的技术支持和品牌效应来进一步拓展业务。

模仿 Base,区别于 Base

虽然 Robinhood 用 Arbitrum 自建 L2 的消息还没有被官方证实,但是目前已经引起了加密社区的广泛讨论。

其中最为尖锐的声音,是认为这种玩法是对 Base 的一种简单模仿。

Base 由 Coinbase 推出,采用开放策略,邀请外部开发者构建 DApp,从而扩展生态并吸引用户和资产。Base 的成功部分归功于这一开放生态(例如 Aerodrome、Uniswap 等项目在其上迁移或构建)。

而如果 Robinhood 也构建一个基于 Arbitrum 的 L2,开放给外部开发者以扩展生态,跑出更多现实资产上链的用例来,尽管技术栈不同,这与 Base 的商业策略就已经高度相似了。

在观感上,容易造成这种“模仿”印象的关键是滞后性。

不要忘记 Coinbase 早在 2023 年底就推出了 Base,而 Robinhood 直到现在才宣布其 Arbitrum L2 计划。这种时间差使得 Robinhood 的行动看起来像是对 Base 成功的“跟风”反应,而不是原创性策略。

在传统商业领域,金融科技公司通常倾向于复制已被验证的模式,确实是个更加安全的策略;但模仿 Base ,意味着 Robinhood 将与 Coinbase 直接竞争,而 Coinbase 已通过 Base 建立了先发优势,Robinhood 想要弯道超车,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心力。

知名数据平台 Token Terminal 也给 Roobinhood 指了条“明路”,核心就是放大自己作为互联网券商的优势,走一条和 Base 相反的“封闭生态”路线:

不要邀请外部应用开发者加入其 L2,将 Robinhood 现有的金融产品(例如交易或投资工具)、资产和用户全部迁移到链上,让用户直接在链上进行操作,而不是依赖传统的中心化系统。

这个想法更加 Crypto Native,属于将 Robinhood 已有的客户存量和纯链上的玩法结合,但更加激进的做法也意味着更大的阻力,Robinhood 未必会按照这条路径走。

而如果跳出 Robinhood 来观察整个以太坊生态,也有一部分声音认为,这会使以太坊 L2 的分裂会更严重。

以太坊 L1 已经在 L2 林立的生态现状中丧失了大量主动权,性能好不好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彻底的边缘化和管道化。做一条专事专办的 L2 容易,重振以太坊的雄风难。

最终 Robinhood 究竟会怎么选,我们或许会在今天的 ETHcc 之后得到答案。

特朗普:无意延长90天关税暂停期

Posted on 2025-06-30 13: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美联社6月29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无意将针对多数国家和地区的90天关税暂停期延长至7月9日之后。一旦他设定的谈判期限截止,政府将通知相关国家和地区:除非与美国达成协议,否则贸易惩罚措施将如期生效。他表示,在最后期限临近前,将很快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函。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频道节目中表示:“我们将评估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我们的态度:是友好还是不友好。有些国家和地区我们不在乎,就直接发个高额数字过去。” 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这些信函将写明:“恭喜你们获准购买美利坚合众国商品,需支付25%关税,或35%、50%、10%关税。”(金十)

Metaplanet比特币持仓突破1.3万枚,跃居上市公司持仓量前五名

Posted on 2025-06-30 13: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今日Metaplanet宣布增持1,005枚比特币,总持仓量达13,350枚。根据Bitcointreasuries图表,若Metaplanet持仓超过13000枚,将超越比特币矿企CleanSpark和Galaxy Digital Holdings跃居上市公司持仓量前五名。

Ordinals 和 Runes 之后,Alkanes 如何拓展比特币智能合约生态?

Posted on 2025-06-30 13:45

作者:Erika Lee

编译:深潮TechFlow

简述

  • Alkanes 是比特币上的一项全新元协议,可实现智能合约和代币的发布。

  • 类似于 Ordinals、BRC-20 和 Runes 协议,它正在拓展比特币的潜在可能性。

  • 如果你关注比特币的最新动态,可能已经在 Ordinals 和 Runes 爱好者的讨论中见过“Alkanes”这个名字。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Alkanes 是一个全新的比特币元协议,它无需依赖跨链桥或外部执行层,就能为比特币基础层引入无需信任的智能合约功能。开发者可以利用它在比特币上原生构建应用程序和发布代币,从而扩展这条原始区块链的功能。

该协议由 Oyl Corp 开发,经过两年的基础设施研究,旨在直接在比特币上实现更高级的可编程性。Decrypt 与 Alkanes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Alec Taggart 进行了对话,深入了解该项目的起源、目标以及未来规划。

什么是 Alkanes?

Alkanes 是由 Alec Taggart、Cole Jorissen 和 Ray Pulver 创立的比特币元协议。它是一个框架,允许开发者使用 WASM(WebAssembly)虚拟机将智能合约直接嵌入比特币的数据层。

智能合约是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核心代码,在以太坊和 Solana 等区块链上非常常见。然而,比特币并不原生支持智能合约,这在历史上限制了其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能力。但开发者们正在探索新方法,而 Alkanes 协议使得比特币上能够实现更多功能。

Alkanes 通过一种紧凑高效的格式运行,利用比特币的见证数据和 OP_RETURN 字段来执行和追踪状态变化。它的运作方式类似于 Ordinals(比特币上的 NFT)和 Runes(可替代代币),但增加了对基于 WASM 的智能合约的支持。执行和状态转换通过一个索引框架处理,与比特币区块的最终性绑定。

与 Runes 和 BRC-20 标准主要局限于发行和转移可替代代币不同,Alkanes 提供了丰富的可编程性,包括自动化做市商(AMM)、质押合约、免费铸造、NFT 交换等功能。而这一切都在比特币上以无需信任的方式执行。

Alkanes 协议并非与 Ordinals 或 Runes 竞争,而是旨在与它们并存。Ordinals 点燃了比特币的文化势头,而 Alkanes 则为其提供了驱动引擎。

Alkanes 协议的设计支持互操作性——例如,如果你拥有一个 Ordinal,你可以用它来铸造一个新的 Alkanes 资产。这种特性使 Alkanes 成为一个中立但可扩展的基础层,为比特币的更广泛创新和开发提供了可能性。该协议无需跨链桥或独立的执行层,开发者可以直接访问比特币的原生数据,同时解锁更多的应用场景。

Oyl 的创始团队拥有以太坊 DeFi 生态的丰富经验,他们看到了比特币不仅作为价值储存工具的潜力,还将其视为一个能够承载完全表达性应用的结算层。2023 年 Ordinals 的推出点燃了比特币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但联合创始人 Taggart 表示,真正的可组合性直到现在才得以实现。

“Alkanes 是多年深入研究和坚定信念的成果,”Taggart 表示。“它证明了比特币无需模仿以太坊也能实现进化。这是为那些相信比特币本身足够强大的用户打造的原生系统。”

Alkanes 的工作原理

Alkanes 引入了一种名为“protostones”的新型数据原语,类似于 Runes 中的 runestones。每个 protostone 可以包含多个消息,支持超越简单发行的多种操作,包括创建、交换、铸造和销毁,这些功能均通过 WASM 运行时编码并执行。

在 Alkanes 中,每个资产都被视为一个代币和一个合约。平台采用工厂模型(factory model),以实现高效的合约部署。开发者无需为每个新资产重新部署合约,只需向模板传递新参数即可。这种模式显著节省了区块空间和费用。

在 Alkanes 中,无论是可替代代币还是非同质化代币(NFT),都被视为代币。NFT 被称为“Orbitals”,这是协议推出后社区开发的标准。Alkanes 的可替代代币与以太坊的 ERC-20 类似,支持完整的智能合约功能和可组合性。

Alkanes 上发布的第一个代币是 Diesel,它与比特币的发行周期保持一致。通过比特币区块铸造,Diesel 使用一个操作码(opcode)追踪区块奖励,并将发行直接与比特币的减半周期挂钩。

与 Runes 和 BRC-20 不同的是,Alkanes 的代币代码(ticker name)并非全球唯一。每个代币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这意味着同一个名称(例如“Methane”)可以在多个 ID 下共存,从而避免了其他标准中常见的名称抢注问题。

在 Alkanes 协议上,备受欢迎的 NFT 系列包括 Alkane Pandas,其拥有一群强大的忠实社区支持者,以及 Oyly on Alkanes,这是 Alkanes 上首个免费铸造的 NFT 系列。

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Alkanes 团队正在为其生态系统开发原生的自动化做市商(AMM),同时建立围绕稳定币(Bound)、区块浏览器(Ordiscan、Unisat)、钱包库(LaserEyes)以及 DeFi 协议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这些组件将允许开发者仅使用比特币的原生功能构建完整的全栈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的目标是展示开发者如何利用 Alkanes 的基础设施,直接在比特币上构建完整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联合创始人 Taggart 补充道。

此外,Oyl Corp 已将其索引引擎 Metashrew 以及所有相关基础设施作为开源软件发布,开发者可以检查、分叉或为协议的成长做出贡献。

Alkanes 协议于 2025 年初在比特币区块 880000 时正式启动,标志性事件是 Diesel 合约的部署。社区的铸造活动随后于 3 月初启动,并通过硬编码设置,当协议开始从指定区块扫描消息时自动初始化。

自发布以来,Alkanes 项目通过开发者的实验和开源贡献实现了有机增长,比特币开发者们正努力推动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Taggart 表示:“Alkanes 的目标不仅是创建另一个代币标准,而是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使可组合性、流动性和主权最终能在比特币上实现交汇。”

机构:非农数据无论好坏都可以成为特朗普催促降息的理由

Posted on 2025-06-30 13: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金融新闻服务提供商 Newsquawk 表示,预计美国 6 月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 12.9 万人,失业率预计将保持在 4.2% 不变,平均时薪月率预计将从 0.4% 降至 0.3%,而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预计将保持在 34.3 小时不变。

鲍威尔曾表示,劳动力市场仍然稳固,但他承认已出现「非常缓慢的持续降温」,而这并不令人担忧;鲍威尔还指出,强劲的就业创造和劳动力参与率是经济持续恢复的迹象。这种论调也得到了其他官员的呼应。

尽管如此,任何「不太糟」的就业数据都可能会被特朗普抓住,作为美联储应该降息的理由;但劳动力数据的任何意外下行也可能被特朗普当作美联储应该降息的理由。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总统权威,压倒投票

Posted on 2025-06-30 13:20

作者:Jess Bidgood & Catie Edmondson

编译:深潮 TechFlow

特朗普总统的标志性立法可能会在本周末取得进展。

图片来源:Kenny Holston/《纽约时报》

特朗普称其标志性国内立法为“一个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但它的推进之路并不顺利。

这项法案旨在延续 2017 年的减税政策,并通过削减社会保障网的资金来支付这些减税成本。在众议院,该法案几乎未能通过;在参议院,它被大幅修改。最近几天,参议院的一位关键官员否决了法案中的多项条款,该官员的职责是确保立法者遵守预算法案的规则,这迫使参议员们不得不争分夺秒地重新加入部分内容。

此外,正如我的同事卡尔·赫尔斯(Carl Hulse)和凯蒂·埃德蒙森(Catie Edmondson)今天所写,没有人真正喜欢这项法案。

但这是特朗普治下的华盛顿。在这里,不知道法案的具体内容或对其缺乏热情这样的“小问题”,可能并不足以阻止参议院共和党人投票支持它——甚至可能在本周末就完成投票。

我向凯蒂请教了这部法案的曲折历程——它是如何变成一个政策“大杂烩”的,为什么它让许多共和党人感到不安,以及为什么这些问题可能对它成为法律的前景没有太大影响。

共和党人正在努力挽救参议院议事员认为违反预算法案规则的部分内容。你从特朗普第一届政府开始报道国会事务,见证了许多立法“制作过程”。这种混乱的情况是否正常?

在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立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过去两党都曾面临类似挑战。例如,当民主党利用预算调解程序通过拜登总统的《降低通胀法案》和新冠疫情刺激计划时,议事员也否决了其中的重要条款,包括提高联邦最低工资的提案。

但另一方面,我确实认为,这种来回拉锯反映了这项立法已经变成一个“政策大杂烩”,其中一些内容与预算几乎没有关系。这项法案包括减税、削减医疗补助(Medicaid)和营养援助计划的资金,但同时还包含禁止各州监管人工智能、放宽某些枪支法律以及出售公共土地的条款。

特朗普在扮演什么角色?他的行动——或不作为——是否加剧了混乱?

昨天,特朗普总统在白宫为这项法案争取了支持,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他深度介入拉票工作。国会山的“游戏计划”通常是在关键投票的最后阶段让他出场,以压服那些最后的反对者。

同时,有一种反复上演的动态也在这里发生:那些对法案持保留意见的立法者会给总统打电话,希望他支持他们的立场。而特朗普总统通常会告诉他们,他同意他们的看法。这种情况让立法者更难弄清楚他真正想要什么,因为他的立场可能会随着这些对话而改变。

目前,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医疗补助(Medicaid)的问题上。一些参议员认为参议院的方案对医疗补助的削减过于严重。其中包括密苏里州参议员乔什·霍利(Josh Hawley),他和其他几位参议员将这一担忧带到总统面前。霍利回来后表示,特朗普告诉他们,他更喜欢众议院的方案,因为该方案保留了更多的医疗补助项目。

关于医疗补助的争论是共和党内部围绕这项法案展开的几场斗争之一。还有哪些党内分歧被暴露出来?

医疗补助问题是关于联邦支出削减幅度更广泛争论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的初期,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一些财政保守派人士表示,他们不愿意投票支持任何会增加赤字的立法,因此希望通过新的支出削减来弥补减税带来的收入损失。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在众议院或参议院发生。两院的方案都会使赤字增加数万亿美元。这显然不是这些财政保守派希望在掌控国会和白宫时所采取的政策路径。

真的有人喜欢这项法案吗?

共和党人认为他们必须通过这项立法,因为如果不延续 2017 年的减税政策,那么所有人的税负都会增加。这项法案还包含了针对小费和加班的新的税收减免,这是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承诺要做的事情。但除此之外,他们基本上是在延续现状——即 2017 年创立的减税政策——同时却大幅削减了一些非常受欢迎的社会福利项目。

如果你正准备在一个政治立场偏中立的州或选区竞选连任,你会知道民主党一定会针对这项法案削减医疗补助(Medicaid)和食品援助计划的内容猛烈抨击你。许多共和党议员已经在市政厅会议上听到选民对此表达的担忧。

那么,我们讨论的这些内容——共和党人不喜欢这项法案的种种理由,以及他们难以保持法案完整性的挑战——是否会真正威胁到它的通过可能性?

我认为不会,尽管这可能会让他们的时间表更加复杂,也可能会改变最终法案的具体内容。自众议院通过其版本以来,这项法案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他们可能会通过一项带来重大政治风险、但无人喜爱的法案。为什么?

这是一项可能带来政治风险的投票,但它并不是为了服务于某种宏大的政治理念,这使得它不同于我们过去看到的两党都曾面临的一些艰难投票。但这是特朗普要求的事情。

我认为,共和党内部普遍感到,他们可能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从历史趋势来看,这是非常可能的——这意味着他们通过重大立法的时间有限。而且,他们确实感受到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紧迫感,必须延续 2017 年的减税政策。所有这些因素,再加上这项法案本质上是对总统议程的一次简单的赞成或反对投票,使得这项法案彻底失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大而美”的法案究竟要花多少钱?这取决于你如何计算——以及从哪里开始计算。我向负责税收政策报道的同事安德鲁·杜伦(Andrew Duehren)请教了这个问题,他发誓说研究这些内容其实很有趣。他为我们解释了共和党试图使用的预算“技巧”,以使账面数字看起来更好。

任何预算都需要对未来做出假设。比如,下个月我可能会花多少钱买食品?我会不会在工作中加薪?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你回答其他问题,比如:我能负担得起这次度假吗?

华盛顿的运作方式与此类似,只是规模大得多。长期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已经就一套对未来国家预算的假设达成共识——假设没有任何额外的政策变化。他们以此为基准来决定是否可以负担某些政策,比如减税。

参议院共和党人想要改变华盛顿对未来做出这些假设的方式。几十年来,临时性的减税政策一直被视为一种特殊支出;通常假设在长期内,这些减税政策会到期,税收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政府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但参议院共和党人认为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他们主张将 2017 年通过的临时减税政策纳入长期预算假设。如果按照这种方式重新定义这些减税政策,那么延续这些政策(正如他们希望通过这项法案做到的那样)看起来就不会像是新增支出了。

这就好比你原本认为租一辆豪华车只是短期的特殊开销,但当租约到期时,你并没有选择更便宜的选项,而是告诉自己:我一直计划支付更高的车费,所以我完全能再租一辆豪车。

海云·蒋/《纽约时报》

抵达与离开

《纽约时报》最新的摄影记者海云·蒋(Haiyun Jiang)对能够讲述权力故事的照片情有独钟。本周,她随特朗普总统前往海牙时,就捕捉到了这样的瞬间。

周二晚上,海云与其他摄影记者一起等待特朗普抵达海伊滕博世宫(Huis ten Bosch),这是一座荷兰皇室宫殿,特朗普将在这里会见荷兰国王和王后并过夜。这种充满仪式感、排场十足且与皇室相关的活动,正是特朗普所热衷的场合。

当特朗普乘坐装甲豪华轿车抵达时,海云看到了一个展现总统权威的绝佳机会。

“我试图用车窗来框住他的身影,因为我知道特勤局的特工会为他打开车门,我觉得这是一种捕捉权力的方式,”海云告诉我。

稍后,她又抓住了另一个机会。当海云和其他摄影记者被匆匆带离现场时,她注意到皇宫的卫兵已经开始清理象征权力的装饰物。

海云·蒋/《纽约时报》

币圈散户也能买 SpaceX 股权了?一览三大私募股权代币化平台

Posted on 2025-06-30 13:14

撰文:kkk,律动

在稳定币热潮之外,股权代币化也正在成为新的市场叙事。

6 月 27 日,Web3 初创公司 Jarsy 宣布完成由 Breyer Capital 领投的 500 万美元 Pre-seed 融资。相比金额,真正引发市场关注的是他们试图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顶级私营公司的早期成长红利,始终只属于机构与超级富豪?Jarsy 给出的答案,是用区块链技术重构参与方式——将未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权「铸造」为资产支持型代币,让普通人也能以 10 美元的门槛,押注 SpaceX、Stripe 等明星企业的增长。

融资披露后,市场立刻将目光聚焦在「私募股权代币化」这个话题上——这一原本只存在于 VC 会议室和高净值圈层的另类资产类别,正在被打包成区块链资产,在链上开疆拓土。

私募股权代币化:资产上链的下一站

如果说这个时代仍有未被充分开放的金融机会,私募市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资产孤岛。

Jarsy 构建了一套涵盖私募市场交易量最大、最活跃的 30 家未上市公司的指标体系,即「Jarsy 30 指数」,用于衡量顶级 Pre-IPO 企业的整体表现。该指数聚焦如 SpaceX、Stripe 等明星公司,代表着私募市场中最具想象力和资本关注度的部分。数据显示,这些公司具有足够诱人的回报率。

自 2021 年初至 2025 年第一季度,Jarsy 30 指数累计上涨 81%,远超同期纳斯达克 100 指数的 51%。即便在 2025 年第一季度整体市场下行、纳指下跌 9% 的背景下,这些未上市头部公司仍逆势上涨 13%。这份强劲的对比,不只是对公司基本面的肯定,更是对 IPO 前成长空间的一次市场投票——这些资产,仍然处在最具价值错位的黄金阶段。

但问题在于这一「价值捕捉窗口」只属于极少数人。一笔平均交易规模超过 300 万美元、结构复杂(大多需借助 SPV 进行)且缺乏公开流动性的资产市场,对于大多数散户而言,是完全的「观望区」。

此外,这些公司的退出路径往往并不限于 IPO,并购已成为更主流的选项之一,也进一步拉高了散户投资者的参与门槛。仅 2025 年第一季度,风险投资支持企业的并购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达 540 亿美元,其中谷歌对网络安全独角兽 Wiz 的收购一项就占了 320 亿美元。

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典型的传统金融图景,最优质的增长资产锁闭于高净值人士与机构的圈层之内,而普通投资者被排除在门外。

「私募股权代币化」正是在打破这种结构性不平等,将原本高门槛、低流动、复杂不透明的私募权益拆解为链上原生资产,降低了准入门槛,把 300 万美元的入场券压缩到 10 美元;把冗长复杂的 SPV 协议变成链上智能合约;同时提升了流动性,让原本长周期闭锁的资产获得全天候定价的可能。

将一级市场的「资本盛宴」,装进每个人的数字钱包里

Jarsy

作为一家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代币化平台,Jarsy 希望打破传统金融世界的围墙,让高净值人群独享的 Pre-IPO 资产,成为全球用户都可访问的公开投资品。它的愿景是明确的:让投资不再被资金门槛、地理壁垒或监管标签所限制,把金融机会重新分配给大众。

其运作机制也足够直白而强大,Jarsy 先由平台完成目标公司的真实股权收购,再通过代币以 1:1 的形式,将这部分权益上链。这不是单纯的证券映射,而是经济权益的实质转移。更重要的是,所有代币的发行总量、流通路径和持仓信息,全部透明上链,开放给任何用户实时验证。链上可追溯、链下有实物,在结构上实现了对传统 SPV 和基金体系的技术重构。

与此同时,Jarsy 也不把散户推向专业复杂流程的「深水区」。平台主动承担尽调、结构设计、法务托管等所有「脏活累活」,让用户只需用信用卡或 USDC 就能以 10 美元起购的形式,低门槛地构建属于自己的 Pre-IPO 投资组合。背后复杂的风控和合规流程,对用户而言都是「无感」的。

在这套模式中,代币价格与公司估值高度绑定,用户的回报来自真实企业的成长曲线,而非平台的空转叙事。这种架构不仅提升了投资的真实性,也在机制层面打通了散户与一级市场之间那条长期被精英资本把控的收益通道。

Republic

6 月 25 日,Republic 这家老牌投资平台宣布推出全新产品线——Mirror Tokens,首发产品 rSpaceX 以 Solana 区块链为载体,试图将全球最具想象力的公司之一「镜像」为可公开申购的链上资产。每一枚 rSpaceX,都绑定着 SpaceX 这家估值 3500 亿美元的航天独角兽的预期价值走势,最低投资门槛仅 50 美元,且支持 Apple Pay 与稳定币付款。为全球散户推开了一级市场的神殿大门。

与传统私募投资不同,Mirror Token 不赋予你投票权,但它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跟踪器」机制:Republic 所发行的代币,本质是一种与目标公司估值动态挂钩的债务工具。当 SpaceX 实现 IPO、被收购,或发生其他「流动性事件」,Republic 将按代币持有比例,向投资者钱包返还相应的稳定币收益,甚至包含可能产生的分红。这是一种「不持股也能分红」的新结构,最大化降低法律障碍,同时保留了核心收益敞口。

当然,机制也并非毫无门槛。所有 Mirror Tokens 初始发行后将锁仓 12 个月,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在监管层面,rSpaceX 通过美国 Regulation Crowdfunding 规则发售,不限投资者身份,全球散户皆可参与,但具体资格会依据本地法律进行动态筛选。

更令人期待的是,这只是开始。Republic 已预告,后续将推出锚定 Figma、Anthropic、Epic Games、xAI 等明星私企的 Mirror Tokens,甚至开放用户提名你想押注的下一个「未上市独角兽」。从结构设计到分发机制,Republic 正在打造一个无需等待 IPO 的链上私募股权平行市场。

Tokeny

Tokeny,这家位于卢森堡的 RWA 资产通证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开始进军私募市场证券化赛道。2025 年 6 月,Tokeny 与当地数字证券平台 Kerdo 达成合作,目标是借助区块链基础设施,重塑欧洲专业投资者对私募市场(如房地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与私募债)的参与方式。

其核心优势在于:产品结构标准化,发行合规逻辑内嵌,并可通过 Tokeny 的白标技术在不同司法辖区快速复制与扩展。Tokeny 专注于为资产本身赋予「制度级的合法性」——其使用的 ERC-3643 标准,允许代币从生成到转让全过程嵌入 KYC、限转等控制逻辑,这不仅确保产品合法透明,还让投资者无需依赖平台背书,即可链上自证安全性。

在 MiFID II 等监管框架愈发严格的大背景下,欧洲市场对这类「合规链上资产」的需求正加速增长。而 Tokeny 正在以一种极具技术含量的方式,填补机构投资者与链上资产之间的信任真空合作背后,也折射出一个趋势:RWA 赛道的竞争不再只是链上的技术实现,而是谁能深耕法规 + 标准化产品结构 + 多地发行通道的组合拳。Tokeny 与 Kerdo 的组合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范例。

总结

私募股权代币化的兴起,正预示着一级市场在区块链技术推动下迈入结构性变革的新阶段。然而,这条路径仍布满现实阻力。它或许重塑了准入规则,却难以一举打破散户与机构之间深层次的结构壁垒。RWA 不是「魔法钥匙」,更像是一场关于信任、透明度与制度重构的长期博弈,而真正的检验,才刚刚开始。

USELESS Top 1 持有2808万枚代币,目前浮盈506万美元

Posted on 2025-06-30 13:0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USELESS代币创下新高,最大持有者@theunipcs持有2808万枚代币,浮盈506万美元,初始投资36.16万美元。

京东:目前京东币链科技并没有开始发行稳定币

Posted on 2025-06-30 12:5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30 日,据京东发言人微博消息,京东(09618.HK)发布关于京东稳定币产品及业务合作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我们近期关注到某些企业发布有关和京东币链展开合作的信息,存在失实情况,误导了行业和公众舆论。请大家注意甄别,警惕“荐股”类骗局,避免财产损失。同时,我们再次提醒公众,目前京东币链科技并没有开始发行稳定币,也没有设立任何相关社区,目前所有获取京东稳定币的信息均涉嫌欺诈。(金十)

StoneLink 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CETY 达成数字化战略合作

Posted on 2025-06-30 12:59

6月30日,StoneLink Limited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Inc.(股票代码:CETY. US)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系统平台搭建等领域展开合作探索。

本次合作是StoneLink在企业数字化赛道的一次重要国际协同实践。StoneLink将凭借其在云服务、AI平台、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为CETY提供包括IT架构优化、能源管理平台建设、AI能效算法与智能运维在内的技术咨询与系统支持。 CETY也将基于自身的清洁能源项目与产业基础,与StoneLink共同推进技术融合与落地方案。 双方将围绕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AI能源调度、智能监控系统等重点方向持续合作,助力清洁能源行业实现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StoneLink 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公司,由来自Web3、金融科技与合规科技领域头部企业的核心成员共同创立,具备深厚的技术研发与合规管理经验,提供涵盖底层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与合规科技、业务核心系统(加密交易、托管、DeFi、资管等等)、Web3整体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站式技术服务,助力客户实现高效、合规、 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StoneLink已为多家重量级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充分展现出其在Web3及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厚项目经验、资源沉淀与合规技术实力。公司合作伙伴涵盖香港合规虚拟资产龙头机构HashKey Group,以及其他两家获香港证监会(SFC)发牌的合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新一代AI内容生成科技公司蓝色脉动、多家公链以及全球音乐娱乐平台Starmaker等。

此外,StoneLink亦积极投入,大力支持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与多家上市公司及实体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涵盖信息化基础设施、合规技术与资产上链等方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丰富的全球技术生态合作基础上,StoneLink已深得国际主流云平台、安全企业与智能服务商的信赖与合作,构建了强大的企业服务能力。 未来公司将继续拓展合作网络、深化行业技术落地,强化一体化技术服务能力,助力客户实现更高效、合规、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

关于StoneLink

StoneLink Limited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综合型数字基础设施与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企业提供涵盖云服务、AI应用、信息系统、安全合规与智能运维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 StoneLink秉持稳构基石,智联云途的理念,持续赋能各类组织迈向智能化、全球化发展。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2 3 4 … 100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天桥资本创始人:曾花费八年时间才做出首笔比特币投资
  • 今日加密货币市值前100代币涨跌:ENA 涨 11.14%,KAS 跌 5.65%
  • Tether CEO 披露加密通信应用 Keet 拟支持 BTC、USDT、XAUT 支付
  • 过去 24 小时全网爆仓 8668.93 万美元,多空双爆
  • 观点:比特币现在是“最硬货币”,可能彻底摧毁所有资产类别

归档

  • 2025 年 9 月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16,930)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18,073)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