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链上分析师余烬监测,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effrey Wilcke 自 2016 年以来持续向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 转移以太币。数据显示,其累计转移 39.4 万枚 ETH 至 Kraken,平均售价为 1,295 美元,总套现金额约 5.1 亿美元。
月度归档: 2025 年 5 月
Moonshot 上线 glympse(GLMPS)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Moonshot Listings 监测,Moonshot 上线 Solana 链上的 glympse(GLMPS)。
现货黄金突破3270美元/盎司,日内涨1.23%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 现货黄金持续走高,突破3270美元/盎司,日内涨1.23%。
以太坊联创 Jeffrey Wilcke 向 Kraken 转入超 10 万枚 ETH,约合 2.62 亿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ARKHAM 监测,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Jeffrey Wilcke 约 1 分钟前向 Kraken 交易所转入 105736 枚 ETH,约合 2.62 亿美元。
绝不要低估美国稳定币《天才法案》意义
作者:0xTodd(@0x_Todd)
美国这次的稳定币法案《GENIUS Act》如果顺利通过,它的意义将会非常伟大,我甚至觉得足以进入 Crypto 历史前五。
虽然简写为 GENIUS Act, 直译为天才法案,但它实际上是 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实际翻译为“引导和建立美元稳定币的国家创新”。
提案很长,有几个看点给大家总结下:
1. 强制 1:1 足额资产:范围包括现金、银行活期存款、短期限的美国国债。同时,严禁挪用及再质押。
2. 高频次的信息披露:每月至少发布一次储备报告,引入外部审计。
3. 发放牌照:一旦发行人的稳定币流通市值 > 100 亿美元,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转入联邦监管体系,采用银行业级别监管。
4. 引入托管:稳定币及其储备资产的托管人必须是受监管的合格金融机构。
5. 明确定义为支付媒介:法案将稳定币明确定义为一种新型支付媒介,主要受银行监管体系约束,而不受证券或商品监管体系掣肘。
6. 招安现存稳定币:法案生效后最长 18 个月的缓冲期,意在敦促现存稳定币(如 USDT、USDC 等)的发行方尽快获取牌照或纳入合规。
—分割线—
正篇说完了,再借着激动的心情谈谈这件事的意义。
过去这么多年以来,别人问,你们 Crypto 行业做了 16 年做出来了什么应用?
以后你可以自信地和别人讲——稳定币。
第一、扫清顾虑是前提
有些人曾持反对看法,过去人们对于稳定币的印象是——不透明的黑盒。每隔几个月就要 FUD 一次,不是 Tether 资产被冻结,就是 Circle 存在大窟窿亏空。
其实,你细想,Tether 光靠那些底层国债的利息,一年轻松几十亿美金入账。Circle 略少去年也拿到 17 亿美金的利润。
这可是站着把钱赚了,从动机上来说,它们没有任何作恶的动机,反而它们也是最渴望合规的。
现在好了,这个不透明的黑盒,将会变成透明的白盒。
以前无非就是诟病 Tether 的钱没准被美国冻结了,这下直接放进美国合规的托管机构里,高频次信息披露,可以直接放心了。
【不用担心跑路】是一个多么大的优势——我想尤其所有 Crypto 人们都懂。
第二,掌握标准很重要
稳定币,一度险些被 CBDC 窃取胜利果实。无论哪个国家,如果真有央行数字货币,大概率不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最多是建立在央行的什么内部联盟链上,那东西说实话没有任何意义。
CBDC 最火的时候,曾是稳定币最危险的时候。
当年如果 CBDC 这事成了,那么现在的稳定币会被无限打压到阴暗的角落,而且区块链也只能扮演一个最小化的角色。
而剩下的半死不活稳定币们,甚至要学习央行数字货币的标准,标准的话语权完全旁落。
而现在,稳定币赢了(即将)。
大家反而要学习【区块链+Token】这个标准。
现在很多区块链,其实上面也没什么意义的应用,唯独就是稳定币转账而已。比如 Aptos,我用到 Aptos 唯一的场景,就是从 Binance 到 OKX 互转。
而现在,稳定币将会被立法,意味着什么呢?
没错,区块链,将成为唯一标准。
未来,每一个稳定币的用户,第一个要学会使用钱包。
插个题外话,现在我认为以太坊力推 EIP-7702 这事,还真的有一些前瞻性。在其他链一窝蜂搞 meme 时,感谢以太坊还在坚持账户抽象。
EIP-7702 就是账户抽象,它可以支持例如:
社交账号注册钱包
使用本币支付 GAS
等等
这给未来新用户大量使用稳定币,解决了最后一公里。
第三、入金进入新时代。
而且一旦稳定币得到了立法支持,出入金也会变得更加简单。
让我们幻想一个场景,之前碍于稳定币的灰色属性没办法,但是法案通过后,很多传统券商自己就可以支持稳定币。美股投资者的钱,分分钟变成稳定币,然后一秒就直接塞进 Coinbase 里,你信不信。
再来幻想一个场景,如果天才法案进入众议院顺利走完流程,接下来,你会看见:
因为这个买卖利润过于丰厚,现有的稳定币龙头和新入场的传统巨头们,疯狂开始推广它们的稳定币产品。
而一个圈外人士,因为这些推广开始使用稳定币。然后有一天发现,既然钱包账户都创建好了,了解一下里面的比特币,难度很大么?
稳定币就是一个巨大的特洛伊木马,当你开始使用稳定币的一刹那,你就已经不知不觉半只脚进入了 Crypto 世界。
第四、最后
作为消化美债的大蓄水池,虽然稳定币不能直接化债,但是至少为美债二级市场提供了子弹。这些功能相当重要,而且慢慢,稳定币变成的美债市场的身体的一部分。因此,美国一旦立法通过,尝过这种甜头之后,是不可能再回头取消掉的。
而且,我们也有信心,稳定币确实是我们行业的伟大创新之一,用过稳定币的人,是很难回到传统现金-银行体系的。
法案回不去,用户也回不去。未来,顾虑即将扫清,标准会被掌握,大入金时代看来也在即了。
Sonic SVM 推出 Attention Capital Market 协议:全球首个可编程注意力资产化基础设施
深潮 TechFlow 消息,Solana生态首个基于SVM的扩展方案Sonic SVM发布「注意力资本市场」(Attention Capital Market)协议,首次将用户注意力转化为可编程链上资产。该协议基于其自研的HyperGrid共享状态网络(HSSN)架构,通过四大核心机制实现注意力资本化:
- 注意力资本漏斗(链下行为与链上价值转化)
- 权威评分系统(类PageRank算法评估生态协同)
- 可编程注意力指标(交互频次+资金流双维度量化)
- 注意力飞轮(激励再投入循环)
协议底层采用中继节点(RPC接入)、HSSN节点(分布式状态同步)、网格节点(交易处理)的三层架构,保障高吞吐交易处理。开发者可通过验证的用户参与度获得收益,用户贡献注意力即可获取链上权益。据路线图,测试网将于6月启动,主网计划2025年Q3上线。
现货黄金短线拉升近20美元,向上触及3260美元/盎司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 现货黄金短线拉升近20美元,向上触及3260美元/盎司,日内涨0.92%。
交易员 James Wynn 重新增加比特币多头仓位,当前仓位价值约 2.79 亿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链上分析师余烬(@EmberCN)监测,交易员 James Wynn 今日将其比特币多头仓位从 5.7 亿美元减少至 1.9 亿美元,实现 620 万美元收益。
随后,其开始重新增加多头仓位,目前以 40 倍杠杆持有 2675 枚比特币,仓位价值约 2.79 亿美元。该仓位开仓价为 103,629 美元,清算价为 87,765 美元。
LaserCat NFT 宣布将于 5 月 20 日开图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官方消息,LaserCat NFT 宣布将于 2025 年 5 月 20 日开启 520 张 NFT 的正式开图。
Giza 公布代币经济学模型:总量 10 亿枚,22.21% 分配给社区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AI+crypto 智能合约平台 Giza 公布 GIZA 代币经济学,总量固定为 10 亿枚,其中:
· 22.21% 分配给社区
· 22.10% 分配给金库(4 年线性解锁)
· 31.44% 分配给早期支持者和投资人(3 年线性解锁)
· 18.25% 分配给项目团队(3 年线性解锁)
· 6% 分配给生态合作伙伴
代币生成事件(TGE)时,投资人、团队和金库部分全部为零解锁。第一季空投资格包括早期 Arma 用户、社交贡献者、社区引导者和早期 Giza 贡献者。
数据:币安钱包昨日交易量突破 50 亿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The Block 报道,链上数据分析平台 Dune 数据显示,币安钱包(Binance Wallet)昨日交易量达到 50 亿美元,超越 MetaMask 和 Phantom 等竞争对手,该平台周交易量环比增长约 300%,目前占据数字资产钱包市场份额的 95%。
马斯克:政府效率部与我的业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 马斯克表示,政府效率部(DOGE)与我的业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Greeks.live:市场整体氛围偏看多,波动率可能即将上升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Greeks.live 宏观分析师 Adam 发布今日中文社区简报称,当前整体氛围偏看多 ,以太坊表现强势。市场主要关注 DVOL MACD 金叉信号,认为波动率可能即将上升,同时观察以太坊二次探底后的反弹情况。
马斯克:正推进对OpenAI的诉讼,星链未来有可能上市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 马斯克表示,正推进对 OpenAI 的诉讼,星链未来有可能上市,不认为 SpaceX 会涉足武器业务。
美股加密概念股开盘普跌,MARA 跌 2.02%,Hut 8 Corp 跌 2.68%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美股开盘,美股加密概念股铺普跌。
Hut 8 Corp (HUT) 跌 2.68%,报 16.71 美元;
MARA Holdings Inc (MARA) 跌 2.02%,报 15.99 美元;
Riot Platforms Inc (RIOT) 跌 2.23%,报 8.77 美元;
Coinbase (COIN) 跌 0.053%,报 263.52 美元;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道指跌0.13%,标普500指数跌0.33%,纳指跌0.42%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
道琼斯指数5月20日(周二)开盘下跌38.73点,跌幅0.09%,报42753.34点;
标普500指数5月20日(周二)开盘下跌19.75点,跌幅0.33%,报5943.85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5月20日(周二)开盘下跌73.99点,跌幅0.39%,报19141.47点。
特朗普:我是财政鹰派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我是财政鹰派。
彭博分析师:30 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 5% ,或预示高投机性加密货币将遇阻力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彭博资深分析师 Mike McGlone 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3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 5% 可能表明投资者正在抛售美国资产,这一趋势可能对股票和高投机性加密货币形成阻力,同时对黄金形成利好。
从 The Merge 看以太坊的技术突破与组织进化
从ETHPanda对以太坊基金会联合执行董事Hsiao-Wei 的访谈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太坊当前发展的几个关键亮点:
1)在技术层面,The Merge成功实现PoW向PoS的转变,被形容为”在飞机飞行中更换引擎”,展现了以太坊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完成核心架构升级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她强调The Merge最大挑战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整合人”——协调各方开发者、客户端和利益相关者;
2)组织结构方面,EF正经历明显的职能分化与专业化。EF内部重组为三大事业群,同时将特定功能分离至外部组织如——Etherealize,专注处理与传统金融和华尔街的对接。这种分工反映了以太坊生态逐渐走向多中心化的治理模式;
3)在资金策略上,EF不再局限于简单的ETH出售,而是积极探索DeFi借贷、质押和资产代币化等多元化管理方式,显示出更成熟的财务思维。值得注意的是,Hsiao-Wei指出EF卖币是不得已而为之——基金会有两三百人,约75%的支出需要法币支付,这一现实需求解释了为何即使在市场不理想的时期也需要进行“卖币”。
我觉得,最令人深思的是Hsiao-Wei对以太坊基金会职责的坦诚态度。她直言:”如果社区中出现能取代EF角色的组织,基金会可能会收缩规模”—这实际上是说,EF并不追求永久的中心地位,而是愿意在适当时机让渡权力。这种主动思考自我边界与逐步淡出的理念,与其他区块链项目创始团队不断扩大权利边界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在未来应用趋势方面,Hsiao-Wei特别提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指出Identity(身份)、Social(社交)设计以及小程序生态是有潜力的创新方向,符合当前Web3渗透日常应用的趋势。
Huma Finance 将于 Jupiter 启动预售,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撰文:Azuma(@azuma_eth)
5 月 18 日,Jupiter 社区启动了一项新的治理投票。该投票的提案内容为:Huma Finance 提议与 Jupiter 共同构建 DAO 联盟,此外 Huma Finance 将成为 Jupiter 新预售平台上的首个发布项目。
Huma Finance 简述
作为前段时间市场讨论度极高的大热项目,Huma Finance 的定位是一家聚焦于跨境支付资金周转场景的 PayFi 协议。
2023 年 2 月和 2024 年 9 月,Huma Finance 相继完成了 830 万美元和 3800 万美元的两轮融资,Distributed Global、ParaFi、Circle Ventures、Robot Ventures、Hashkey Capital、Folius Ventures 等多家机构参投。
根据 Huma Finance 平台官方数据,目前该平台总交易量超 43 亿美元,总收益约 409 万美元,平台积分 Feather 分发数量为 5.5 亿左右;活跃流动性资产约为 1.04 亿美元,PayFi 资产约为 6408.3 万美元;流动性资产约为 3990.8 万美元。
Odaily 注:更多关于 Huma Finance 的业务逻辑详情,可参阅《「PayFi 当红炸子鸡」Huma 到底是不是 P2P?》。
代币情报及预售详情
作为本次合作的信息披露,Huma Finance 首次披露了关于其代币的一些细节情报。
虽然并未确认最终的代币名称,但可确定 Huma Finance 的代币总供应量为 100 亿枚,代币效用则包括:
-
分享质押奖励;
-
通过超额收入进行回购 / 销毁;
-
参与激励和费用分配的治理;
-
优先使用协议功能。
包括预售在内,本次合作共涵盖三项具体内容。
其一为面向 JUP 质押用户的预售:预售 FDV 为 7500 万美元(较上一轮融资估值有较大折扣);预售额度为总供应量的 1% ;质押规模越大,预售分配份额越高;TGE 后,预售份额将锁仓 3 个月。
其二为 Huma Finance 与 Jupiter 的财库储备互换:互换规模为 25 万美元,估值仍采用 7500 万美元的 FDV;互换后将共同遵守 1 年的锁仓限制。
其三为社区合作:Huma Finance 希望 Jupiter 社区为其代币的发布流程提供策略,通过各种 meme 及内容来加速传播,向 Huma Finance 的代币发布注入 Jupiter 的能量。
团队关系
在投票启动的当日,Jupiter 联合创始人 meow 于 X 发布了一篇长文,披露了自己与 Huma Finance 联合创始人 Erbil Karaman 的私交情况。
简单概述下,meow 与 Erbil 已相识 10 多年,双方最早相识于美国知乎 Quora,后来在 Web2 的科技圈逐渐成为了朋友。meow 当年还曾借住过 Erbil 在湾区的公寓,俩人曾在一个小型共享办公空间 Dogpatch Labs 一起工作,偶尔也会去 AngelList 闲逛……这段借住生活因 Erbil 的女友(现妻子)觉得 meow 太烦人戛然而止,meow 表示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具体做错了什么,只记得 Erbil 当时略带尴尬的表情……
几年后,当 Erbil 在 Facebook 主导增长业务时,meow 还曾与 Erbil 一起在 Facebook 内部组织了第一场比特币讲座。
之后数年,因 meow 投身 Web3 领域,双方直接的沟通逐渐变少,直到 Erbil 也通过 Huma Finance 入圈。之后为了支持 Erbil,meow 还曾参与了 Huma Finance 的 A 轮融资,该轮的估值为 1.71 亿美元 —— 预售价格较本轮有近半的折扣。
在此前 Jupiter 的 Catstanbul 期间,Erbil 曾帮助 Jupiter 策划了一场大型活动 —— 燃烧一座巨型的猫主题雕像,以纪念 30 亿 JUP 代币被销毁。Erbil 牵头联系了艺术家、工程师、激光和火焰特效师,还包办了酒店、交通、音乐等细节事宜。
总而言之,meow 与 Erbil 的私交已久,所以双方达成深度合作也并不奇怪。
预售期望
回到预售本身,首先可以确定的事情是,基于历史融资估值以及当下市场热度来看, 7500 万美元的 FDV 无疑是个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不过 1% 的总供应量确实相对较少 —— 大量 Jupiter 社区成员也在提案下方留言,希望能够提高该比例。
当下不确定的事项在于,关于 JUP 质押状况的快照是否已完成 —— 这直接关乎谁能参加预售,以及具体分配额度是多少。作为参考,目前处于质押状态的 JUP 总量为 658, 013, 762 枚,约为当前流通供应量的 22.7% ,已质押用户可基于该数据大致评估自己可获得的预售额度。
目前距离相关提案的投票结束时间还有大概 2 天零 6 个小时,结果预计将于周四晚间揭晓,届时或将披露更多相关信息。
德国政府 2024 年售出 49,858 枚比特币,错失 23 亿美元收益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Cointelegraph 报道,Arkham 数据显示,德国政府在 2024 年夏季以平均价格 57,900 美元出售了其持有的 49,858 枚比特币,总价值约 28.9 亿美元。由于比特币价格自售出后上涨超过 80%,目前这些比特币价值已达到 52.4 亿美元,使德国政府错失了约 23.5 亿美元的潜在收益。
这批比特币据信来自已关闭的盗版电影网站 Movie2k 的运营者。Arkham Intelligence 创始人 Miguel Morel 表示,德国政府的销售方式显得仓促,未能实现最佳市场影响和获利效果。
Crypto 2029:新秩序的黎明
撰文:hitesh.eth
编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2029 年。比特币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新共识。今年,其价格突破了 50 万美元,但这并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涨,而是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持续战斗:叙事反转、政府妥协、机构修改规则。如今,全球数十亿人都在用各种方式囤积「聪」(sats)——比特币的最小单位。正如曾经的人们购买金饰来代代相传,如今的家庭则围坐在一起,计算他们能留给后代多少聪。
聪已然成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别——不需要监管来证明其价值。它们像收藏品一样被购买,被保存在去中心化金库中,被视作家族传家宝在几代人间流传。那些在 20 多岁时嘲笑比特币的千禧一代,如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 FOMO。这不再是关于地位的竞争,而是生存的竞赛。聪不再只是货币,它象征着通行证。通向社群、资源和安全的通行证。
比特币如今是人类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金融工具——超过了黄金、股票,甚至是政府债券。这项资产在过去 20 年里实现了最高的复利回报,现在已经被纳入每一位理财顾问的标准投资组合中。曾经推销共同基金和保险计划的客户经理,如今也以同样的职业笑容和熟练语气,开始推销比特币。
连发达国家的财政部现在也持有比特币作为对冲工具——这是十年前无法想象的情景。超过 100 家上市公司将 BTC 计入资产负债表。这不仅仅是避险资产,而是新经济秩序的基础层。
那些在早期持有比特币、在全球质疑时仍坚定不卖的人,已成为新一代的精英。他们自称为「比特币人」(Bitcoiners)。但这不仅是一个身份认同,更是一场运动,一种哲学,一种新宗教。其道德基石是货币自由、自我教育和非传统婚姻契约。
他们起草了自己的法律,编写了自己的代码,组建了拒绝国家控制的联盟。他们做了政府最担心的事——退出了现有体系。
他们建立了「比特币岛」——一座位于太平洋某处的主权岛国,完全由 BTC 资助。最初只有 100 位公民,如今已有超过一万人居住——大多是早期用户、开发者、投资者和思想家。这个岛拥有自己的护照、去中心化身份系统,已成为旅游胜地。蓝天、碧水、无税收、迷幻仪式、武装隐私……一切在其他地方非法的事物,在这里通过自我监管变得合法且可及。每一笔交易都记录在公共链上,然而自由是绝对的。
但这个岛开始腐烂了。
如今成为亿万富翁的比特币人,开始把外来者当成下等人。一种隐秘的殖民心态正在滋长。他们用聪换取服务——但语气充满帝国主义色彩,目标是服从。随着外部世界的经济崩溃,这座岛开始自我塑造为新的权力中心——下一个「美利坚」。外来者在绝望与饥饿中自愿签下屈从契约。比特币人不再掩饰自己的主导地位,而是开始享受它。
而这一运动的核心——是中本聪。
比特币的化名创造者已成为神明。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神。如今全球已有超过 100 座「中本寺庙」。每周都举行仪式——人们吟唱 SHA-256 哈希,冥想去中心化原则。这些寺庙也是招募中心。潜在候选人需经过筛选,若被认定为「有资格」,将被送往比特币岛接受培训。围绕中本聪的宗教狂热已达到神化程度——他的白皮书成为了新《薄伽梵歌》、古兰经和圣经的结合体。
而在岛外——则是另一番景象。
全球经济一片废墟。美国的债务泡沫最终破裂。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承受人工市场的压力,多米诺骨牌倒下。通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法币崩盘,储蓄清零。人们失去了工作、住房,乃至理智。
AI 代理——训练于整个人类互联网记忆的产物——接管了白领工作。程序员、写手、律师、顾问……无一幸免。连心理医生都被高度个性化的 AI 同伴所替代。企业靠 AI 提升效率,却裁掉了数以百万计的员工。「人类低效」再无容身之地。我们优化到了自我灭绝。
为了逃避,人们选择了「元宇宙」。
中产阶级的新玩具不再是车或房,而是一副 VR 头显。这副头显成为通往更好生活的窗口——唯一值得拥有的人生。在元宇宙中,他们可以设计自己的房屋、爱人和工作。他们是沙盒中的神。人际关系变了。身体亲密被感官模拟所替代。人们 80% 的时间都花在虚拟空间中。90% 的交流发生在数字平台上。家庭只是一群在同一虚拟房间里的头像。触觉已消失。眼神交流已被遗忘。意识开始模糊。现实,变成了选项。
而现实世界越来越黑暗。
核打击的讨论变得平常。每个国家都把手放在按钮上。每个人都感到威胁。新闻每天都在传播冲突的传言。各大城市重新开始演练疏散计划。孩子们学习生存策略。世界陷入集体恐慌,元宇宙成为最后的避风港。
但在混乱中,英雄出现了。
他们没有穿斗篷,也没有亿万富翁资助。他们是教师、程序员、哲学家。他们没有武器,只有意识。这些人——被称为「隐秘圈」——开始帮助人们「拔管」,教他们呼吸,教他们感受,教他们重新记得什么是「活着」。但在唤醒他人之前,他们先要清理自己的精神生态。
灵性已成为一门生意。工作坊、课程、「大师币」层出不穷。每个静修中心都变成了一款收费 App。投机者将疗愈变成了表演,用虚假承诺榨干人们的钱包。人们开始对「内在修行」感到背叛,「灵性」一词失去了意义。
于是这些超级英雄开始重塑这一领域。他们回归经典文本,沉默修行,一对一帮助他人。没有价码,没有标签,只有纯粹的意图。他们正在慢慢建立一种新文化——一种不以控制或逃避为基础,而是以「平衡」为核心的文化。
其中一些人依然相信加密世界——不是它如今沦为赌场的模样,而是它背后的技术:密码学、隐私、去中心化价值传输。他们依然相信,这些技术仍有解放力量。但最令他们心痛的,是看到加密世界变成了一场骗局。
那些他们曾奉为圣物的工具,如今被用来欺骗无辜者。毫无价值的 Meme 币,区块链上的庞氏农场,网红在高位出货粉丝。人们失去了信任,把加密视为暗网的游乐场。而最初的信徒——密码学家们,则被击得粉碎。
但他们没有放弃。
一个新的运动诞生了。《加密无政府主义者宣言 2.0》
这不仅仅是一段文字,而是一部数字宪章。一份宣言,呼唤的是建设者,而非投机者。它旨在组建一个由企业组成的联盟,秉持加密的原初精神——透明、隐私、价值交换。他们重新开始构建工具,而非发行代币;构建系统,而非投机。一个新时代开启了。
《加密无政府主义者宣言 2.0》通过加密渠道如野火般蔓延,在地下聚会中通过二维码纹身传递,在零知识网络中低语扩散。它不承诺财富,而是要求正直。它批判那些变成寡头的极端主义者,质疑每一个声称「改变世界」却只是为了拉盘的项目。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世人比特币——以及广义上的加密技术——最初为何而生:为了解除对「信任」的垄断。
这场地下复兴没有浮华。没有华丽大会,没有网红站台,只有 Git 提交、研究论文、像沉睡大脑中重新激活的神经元一样匿名节点重新连接。小型集体再次聚集在废弃建筑、森林、被改造的地堡中。他们不仅在编码,也在思辨:身份能否在没有政府干预的前提下重建?一个 2030 年出生的孩子能否一生不受监控?价值的分配能否脱离利润激励,仅通过协议激励来实现?
在这场静默风暴中,「隐秘圈」与「加密无政府主义者」开始交汇。
他们意识到,自由的实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也必须是精神层面的。一个人无法在监控社会中冥想;而如果灵魂仍是空洞的,再强大的隐私技术也无济于事。于是,他们开始了「融合」——代码与意识的合一。他们不披长袍,不为亿万富翁打造区块链。他们为自由思想者建图书馆,在寺庙中部署节点。他们的「法」是在线率,他们的咒语是:「验证,再信任」。他们对加密的修行如同他人祈祷一般——神圣、精准、利他。
到了 2030 年,一句低语在地球最出人意料的角落开始流传:
「去中心化灵魂。」
无人知晓它的起源,但它成了新时代的口号。
比特币人们在他们的岛上筑起了堡垒——但真正的未来,正在废墟中被悄然建造,由那些还记得「我们为何出发」的人完成。
真正的重启,并不会从顶层开始,而是自地下萌芽。安静地、不懈地、去中心化地。
为什么 Qwen3,让我看到了 AI 应用落地的重大利好?
作者:
各位有没有发现,最近大家对大模型已经有些看麻了?反正我是看到相关话题的文章流量、社交平台上的热度,对模型的关注度明显有点降下来了。
比如最近 Qwen3、Gemini2.5、GPT-4.1 和 Grok-3 等这么密集的有明显新进展的优秀模型发布,要是放到 2 年前,铁定是个炸裂的一个月。
不过当我在开发者群体里问了一圈后,发现大家实际的情况倒不是「麻了」,而是把「旁观的兴奋」变成了「行动上的提速」,开发者们对模型开始从「看」到「干」,已经转变了关注视角——模型的能力进步之外,是不是一个可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带来能力明显提升,或者说这个模型和开发者的「对齐」到底怎么样,开始整了一个重要视角。
比如 Qwen3 发之前身边的很多创业者和开发者就都知道 Qwen 团队在憋大招,不仅提早一个多月就在「蹲守」,而且也在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手中正在开发的 AI 应用背后的模型切到了 Qwen3。最近跟他们聊起模型层面的新变化,发现 Qwen3 被提及的越来越多。
在他们看来,像过去两年那样只是看模型跑分来评价模型性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随着模型能力的继续提升有了明确路径——预训练+后训练+强化学习,很多评测基准评估的比如像代码、写作等单项能力各家都会拉平,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不能反映现实环境中实际使用模型的场景,尤其是今年按下了 AI Agent 应用的加速键后。
从这个角度看,Qwen3 在模型基础能力的提升之外,其实是向开发者层面的真实需求和场景做了大量「对齐」,可以说是专为开发者和企业易于采用来设计和打磨的。
举个例子,Qwen3 整体的一个优化目标就是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强劲的性能,让开发者更容易能用起来、用得好,在这背后 Qwen3 其实做了大量目标拆解和技术实现,比如之前最受企业欢迎的 Qwen 模型尺寸其实是 72B,但在收到开发者反馈,说 72B 需要两张 H800 才能跑、不方便时,Qwen 团队探索了现在更高效的 32B,开发者也用得更好了。
Qwen3 的这条路径其实很有启发意义,通过在实际场景里向开发者做「对齐」来持续优化,Qwen3 也正在成为企业和开发者的「AI 应用落地最优解」。有了这样的预期,顺着模型的持续、全面迭代,水涨船高地做 AI 应用也成为开发者和企业在今年最确定的事。
01
如何向开发者「对齐」
其实最近 OpenAI 研究员姚顺雨(Deep Research、Operator 核心作者)在「AI 的下半场」一文中完整地聊过模型层面的变化,在创业者和开发者圈层也引起了可以说今年以来最广泛的共鸣。
在他看来,随着强化学习终于找到了可以泛化的路径,不再只是在特定领域奏效,比如打败人类棋手的 AlphaGo,而是可以做到在软件工程、创意写作、IMO 级别的数学、鼠标和键盘操作等等各方面都做到接近人类竞赛的水平。
这种情况下,比拼榜单分数、在更复杂的榜单上得更高的分数会更容易。换言之,这种评价方式已经过时了,现在比拼的是定义问题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模型,也才是 Qwen3 真正的含金量。因为基准评测里模型能力都很强,但一个评测基准里名列前茅的模型,对开发者来说却不一定是最优。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在实际场景中对模型更看重的东西是什么?
大的维度上,大概是模型性能、成本、易部署等几个角度。但在具体的场景里,就是不同的模型及其工具的技术实现方式了。这也是为什么 Qwen 一直采取全尺寸、全模态的智能上限探索,也会发布不同量化精度的模型版本让开发者在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一位开发者帮我拆解了下,他说 Qwen3 系列有 8 个模型,包括两款 MoE(混合专家)模型和六个稠密模型,可以服务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
在稠密模型当中,0.6B 和 1.7B 模型特别适合研究人员使用,它甚至可以在没有 GPU、没有独立显卡的情况下就可以跑起来验证一些数据集,做一些数据配比工作。
4B 和 8B 的模型则适合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因为这两个模型适合入端;4B 模型适合手机,8B 模型可以放在 AIPC 和智能座舱里面。
32B 的模型则在企业大规模部署上广受欢迎。另外对于 MoE 的两个模型,可以直接通过服务器做规模化部署,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时、可以应用在更大规模的场景。
他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因为只有像这样考虑到最多的细分需求组合,才能争取让各个场景里做不同产品的开发者都能有一个拿来就用的最佳实践模型,哪怕后续还需要开发者自己 DIY。
这次 Qwen3 在这个方向也作了进一步延伸,作为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将快速、简洁响应的快思考和更深层思维链推理能力整合于单一模型中,实现了推理模型和非推理模型的统一,开发者甚至可以自选「思考预算」来适配多样化任务需求。
企业场景里,基本上都会基于开源模型,结合自己的数据做一些微调。就像 Qwen3 这次的模型升级支持了 119 种语言,在日本市场虽然 Qwen3 才发布半个月,但已经比 Claude、GPT-4o 等模型还要更受欢迎,因为企业在开源的 Qwen3 基础上灌一些日语场景数据,这个效果就比单纯支持日语的闭源模型更灵活,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当然这些之外,开发者对 Qwen 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他们说的最多的一点——底模好。
底模好,意味着在基座模型上做蒸馏、微调后训练、强化学习等等都会有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强化学习的 Scaling Law 更需要有一个优质的预训练模型,这是模型能够泛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印象里,就连 DeepSeek-R1 那篇论文里展示的蒸馏小模型,也选了 Qwen 作为底模,通过利用 DeepSeek-R1 生成的推理数据,对 Qwen-7B 基础模型进行微调,将 DeepSeek-R1 的推理能力通过知识蒸馏的方式传递给 Qwen-7B,模型性能很好。
极客公园团队的同学和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专门探讨过开发者体感上的底模好,到底意味着什么?怎么做到的?
徐栋认为每次模型能力的提升一定会体现在两点上,知识密度和指令遵循上。这使得过去的一些做不到、或者成功率低、需要抽卡的 AI 应用场景里,模型更「听话」了。Qwen3 就通过数据工程和算法迭代,进一步提升了在知识密度和指令遵循上的表现。
现在 Qwen3 可以在数据挖掘的任务上,依赖模型强大的知识密度与 SFT 阶段精细化训练,从 600 页招投标文档中精准抽取 88 个字段;在舆情监测场景,Qwen3 可以将消费者评价抽象为「小型车辆」「轿车」等标准化标签,避免过度拟合或笼统概括;在更常见的智能客服场景,Qwen3 可以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引导商品推荐时机,降低客户流失率。
随着今年整个行业开始跑步进入 Agent 领域,Qwen3 这次也非常及时地提高了 Agent 场景对模型提出的能力需求,优化了 Agent 工具调用和代码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对 MCP 的支持。结合封装了工具调用模板和工具调用解析器的 Qwen-Agent 框架,大大降低了编码复杂性,手机及电脑 Agent 操作等任务都开始变得更可行了。
这个优化还在继续,上周在 QwenChat 的官方网页上,我们还看到了 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和 WebDev(生成网页)这两个功能上线。这些是基于 Qwen 的 Agent 框架实现的。Qwen3 支持 agent 调用工具、也原生支持 MCP 协议,在对工具调用能力的 BFCL 评测中是顶尖模型里表现最好的。
Qwen3 的 Agent 增强能力,也在各行各业的客户场景中发挥作用。比如联想百应智能体平台在 Qwen3 发布后,马上就把他们平台背后的大模型引擎切过去。作为 IT 解决方案,百应平台利用 Qwen3 开源和对 agent 工具调用、MCP 支持的特点,再加上更强的推理能力,升级了 IT 运维(AI 服务)、AI 办公、AI 营销等场景方案,让中小企业在 AI 时代可以自己 DIY 垂直场景中的各种 Agent,实现了从提供生产工具到直接输送「数字员工」生产力的跃迁,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围绕开发者场景做模型的进一步迭代,向开发者做对齐,其实也是最近大模型厂商需要进行的集体转向。
前段时间 OpenAI GPT-4.1 核心研究员 Michelle Pokrass 也指出,有时候为了优化基准测试而调整模型,结果看起来不错,实际使用却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模型不遵循指令、格式怪异,或者上下文太短。这些反馈才确定了哪些评估指标是客户真正需要重点优化的。在她看来,GPT 4.1 的目标是让开发者在使用时感到愉快。GPT-5 现在的优化目标是让模型自己能分清楚什么时候开启聊天、什么时候开启深度思考,减少 OpenAI 模型供给带给开发者的复杂和浪费问题。
中美优秀模型开始有这样的共识,开始有意识地有了向开发者「对齐」,所以接下来的 AI 价值落地绝对是个利好。
02
「无脑入」之前破解下阿里的 COT(思维链)
跟用 Qwen 的开发者逐渐交流的过程,你会发现 Qwen 竟然开始有了粉丝效应一样的信任。这个信任其实根本上是来自于长期「情绪稳定」的成长。
你会发现 Qwen 一个月一更新,甚至 Qwen3 发布半个月,Qwen 家族就又更新了好几个模型了,这比 Llama 开起来「更勤奋」。
我记得 Hugging Face 中国区负责人王铁震总结他在 Hugging Face 开源社区上看到的 Qwen 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是,「量大管饱、更新快、底模好」,这份确定性让开发者确信持续会有最新最好最快的模型在手。
这个现象还挺有意思,AI 应用至少是下一个十年里相对长期和复杂的建设,确信有一个持续投入的模型,这件事太重要了。我们都说要水涨船高地做 AI 应用,AI 应用的开发者一定会希望水流量大、水涨得快、水源源不断,才能更安心地做应用。
想必这也是为什么 Qwen 会成为全球拥有最多衍生模型的开源模型,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估计也是看到了 Llama 虽然坚持开源,但更新速度和性能距离同时期的闭源模型有差距。Qwen 如果可以一直坚持持续、快速给大家发最好的「枪」,持续开源全模态、全尺寸的 SOTA 模型,那这个开源旗帜就应该是 Qwen 扛起来。
所有的「如果」背后都必须有逻辑链的支撑。那么,阿里是不是会支持 Qwen 坚决地持续、全面开源 SOTA 模型这件事,就必须看一下阿里自己的 COT 是否和这个期待是相符的。
此前我写的分析阿里 AI 战略的文章梳理过,出于阿里巴巴自身的场景,一定会持续探索智能的上限。AI 时代,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延长线,必然还是要为千行百业的 AI 创新和转型提供基础设施。这意味着,从算力到模型再到应用的每一层平台型机会——阿里云、Qwen 模型家族及其开源生态、应用平台都需要持续进化。其中最主要的目标,一定是追求 AGI 的实现,以此来突破现有业务的 AI 转型升级和 AI 原生应用。
而且,不同于比如背靠 Meta 的 Llama,阿里即便把研发成本高昂的 SOTA 模型开源,也可以通过阿里云实现业务闭环,作为亚太最大的云厂商,这是阿里坚决开源的底气。极客公园社区的很多创业者和开发者都跟我分享,别看开源模型好像不赚钱,只图技术品牌,但其实,Qwen 系列开源模型给阿里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可以说是过去一年多阿里云最好的销售。选择了 Qwen 开源模型,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就是购买阿里云,因为使用整个通义以及通义的衍生模型,在阿里云上面运行效率最好。
「阿里云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积极研发基础大模型并全方位开源、全方位贡献的云计算厂商」这句话阿里云说的其实体现了他们的目标。
因为 MaaS 已经成为阿里云的商业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阿里云过往 7 个季度的增长看,使用通义 API 的客户,会带动相当多其他云产品的使用,这是非常明显的客户关联销售的效果。对阿里而言,无论未来模型能力和 AI 应用如何演进,AI 和云计算基础设施都有非常明确的商业模式——云计算网络。
Qwen 持续开源 SOTA,不仅和开发者、客户的利益是一致的,与生态上下游的利益也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 Qwen3 发布的第一天,非常多的终端和芯片企业宣布支持了 Qwen3 的模型,包括像英伟达,联发科和 AMD。某种程度上,开源的最大的朋友就是英伟达和服务器厂商,有了最好的开源模型,他们可以卖一体机、卖更多的 GPU。
可见只有促进了所有的生态上下游的繁荣,Qwen 本身的价值才可以在阿里更大的业务闭环里得到价值闭环。这个逻辑下,Qwen 必然「不用扬鞭自奋蹄」要扛起开源 SOTA 大旗,这是个让人看起来更安心的逻辑链。
终于有了让开发者「无脑入」、无风险、「薅羊毛」无压力,让开源模型可以成为商业世界可以稳定预期的一种技术基础,这非常重要。也是 AI 应用价值落地开始提速的重大利好。
Upbit 24 小时交易量排行:XRP、BTC、ETH、DOGE、NXPC 位列前五
深潮 TechFlow 消息,据 CoinGecko 数据,过去 24 小时,交易量排行前五的代币分别为:
XRP(交易量占比11.22%,成交额1.85亿美元)
BTC(交易量占比11.22%,成交额1.85亿美元)
ETH(交易量占比9.43%,成交额1.56亿美元)
DOGE(交易量占比5.92%,成交额0.98亿美元)
NXPC(交易量占比5.13%,成交额0.85亿美元)
分析师解读 BTC 「阶梯式」上涨规律,16 万美元触手可及?
撰文:BitpushNews
周一加密货币市场继续小幅反弹,比特币一度触及 107,068 美元的日内高点,随后回落至 102,105 美元附近。根据 CoinMarketCap 的数据,截至发稿时,比特币交易价格为 105,850 美元, 24 小时波动幅度不到 1%,24 小时交易量上涨 40% 至 646.3 亿美元。
「万元阶梯式上涨」模式
一些市场观察者指出,比特币在近期上涨中呈现出一种有趣的「阶梯式」模式。
分析师 Trader Tardigrade 发现,BTC 价格上涨呈现阶段性规律,每个上涨波段幅度约为 10,000 美元,每次上涨后都会短暂暂停。他提到了从 75,000 美元到 85,000 美元,再到 95,000 美元,以及最近到 105,000 美元的走势。每次跳跃之后,通常会有七到十天的相对平静的横向盘整。
对于交易者来说,这种模式提供了可预测的获利了结或建立新头寸的机会。这些盘整可以作为新的支撑位,表明买家再次入场的意愿。如果这种模式继续下去,下一个逻辑目标可能就是 115,000 美元,这比目前的价格高出约 11%。
Tardigrade 认为,10 万美元关口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这个整数位不仅是重要的心理防线,更在技术上形成了强劲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在 5 月初实现 11% 的大涨后,比特币上周依然保持 0.5% 的微涨,这种「慢牛」特征相比剧烈波动更显健康,也更容易持续。
16 万美元目标位
把目光放远,图表分析师 CryptoCon 通过「黄金比率乘数」模型给出了更乐观的展望。
CryptoCon 表示,黄金比率乘数模型是少数在 2021 年 4 月比特币周期顶部准确预测的技术指标之一。
根据该模型分析,2024 年 3 月,市场已经触及本轮周期的中部顶部,这意味着市场很可能会再次测试顶部。目前模型显示第五级目标位指向 16 万美元并持续上升,这一走势与 2015-2017 年牛市周期颇为相似——当前阶段相当于 2017 年 4 月的位置,即牛市主升浪前夕。历史经验表明,这种缓慢的积累阶段往往预示着后续可能出现加速上涨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 16 万美元的目标位是基于特定模型的计算结果,实际走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这种周期特征有助于把握市场节奏,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风险管理。
Willy Woo:BTC 复合年增长率将稳定在 8%
分析师 Willy Woo 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他认为,比特币已经从一种波动性大、爆发式增长的资产,演变为一种更加成熟的金融工具。尽管许多人仍将比特币视为不断飙升的「神奇独角兽」,但 Woo 指出,2017 年那种超过 100% 的年增长率时代已基本过去。他将 2020 年标记为一个关键转折点,当时比特币实现了「机构化」,因为公司和主权实体开始积累它。
随着更多机构资本的进入,比特币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自然从三位数下降到 30%-40% 左右,并继续趋于温和。Woo 将这归因于比特币日益成熟及其作为资本储存日益增长的作用。他强调了比特币作为全球金融资产的地位,指出它「将继续吸收资本,直到达到其平衡点。」
展望更远的未来,Woo 预测比特币的复合年增长率最终将稳定在与更广泛经济趋势一致的水平,每年可能约为 8%(结合 5% 的长期货币扩张和 3% 的 GDP 增长)。尽管与早期相比,这种增长率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他对其长期表现仍充满信心,并总结道:「在此之前(或许还有 15-20 年),尽情享受这段旅程吧,因为几乎没有哪个公开可投资的产品能长期匹配比特币的表现,即使比特币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下降。」
特朗普:不通过税收法案的替代方案就是大幅增税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不通过税收法案的替代方案就是大幅增税。
微软 Fabric 集成 Space and Time,以获取实时区块链数据服务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The Block 报道,微软将通过与加密创业公司 Space and Time Labs(SXT)合作,向其 Fabric 分析平台集成区块链数据。该集成将为 Microsoft Azure OneLake 平台用户提供比特币、以太坊和 Sui 的实时可验证数据源。
SXT 使用零知识证明技术验证和索引信息,这些信息存储在去中心化的数据库验证节点网络中。
比特币流动性质押协议 Rover 完成 41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CMS、Animoca Ventures 等参投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The Block 报道,比特币流动性质押协议 Rover 宣布完成 41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 CMS、Animoca Ventures、Bloccelerate 等机构。据悉,Rover 计划利用这笔资金在区块链网络 Botanix 上开发流动质押解决方案。
K33 Research:比特币价格突破 10 万美元后波动性和交易量维持低位,机构做多需求上升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K33 Research 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尽管比特币价格已突破 10 万美元,但其市场波动性和交易量仍维持在低位。与此同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比特币期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未平仓合约(OI)增长,表明机构投资者市场的做多需求正在上升。
DeFi Technologies 将与 Fire Labs 合作推出受监管的稳定币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Prnewswire 报道,加拿大加密货币公司 DeFi Technologies 将通过与 Fire Labs 的合作关系进军真实世界资产(RWA)领域,推出一款受监管的、由银行发行的稳定币。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 将作为战略整合合作伙伴加入该项目。
Pharos:主打高性能与 RWA 上链的模块化 L1
撰文:KarenZ,Foresight News
5 月 16 日,由蚂蚁集团前高管创业的 EVM 兼容 Layer1 项目 Pharos 宣布正式启动测试网。
作为主打高性能与 RWA 上链的模块化区块链,其宣称可实现 30,000 TPS 与 1 秒最终确认的交易性能,另外,基于区块链的可验证存储解决方案可使存储成本节省 80.3%,引发市场对新一代 Web3 基础设施的关注。本文将从团队背景、技术架构、生态布局及交互方式等维度展开介绍。
团队背景
Pharos 的核心团队由蚂蚁集团前区块链骨干以及 Web3 头部项目前高管组成:
-
创始人 Alex Zhang(张辉):蚂蚁区块链前 CTO、蚂蚁集团 Web3 项目 ZAN 前 CEO、阿里达摩院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
-
联合创始人兼 CTO Wish Wu:曾任蚂蚁集团 Web3 项目 ZAN 的首席战略官。
-
CMO Laura Serein:曾任职于 Solana 和 PayPal Crypto 和 Visa。
-
生态系统主管 Wilguish:曾任职于 Wormhole。
Pharos 目前正在招聘高级区块链工程师(C++)、社交媒体主管、Web3 研究实习生、区块链研发实习生(C++)等岗位。
融资方面,2024 年 11 月份,Pharos 宣布完成 8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Lightspeed Faction 和 Hack VC 领投,SNZ Capital、Reforge、Dispersion Capital、Hash Global、Generative Ventures、Legend Star(联想之星,联想控股的早期投资和孵化板块)、MH Ventures、Zion 和 Chorus One 等参投。当时,Pharos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 Zhang 向 The Block 透露本轮融资于 7 月开始募集,并于 9 月完成融资,采用简单未来股权协议(SAFE)的形式,并附带代币认股权证。
2025 年 3 月份,Pharos 还启动了 2000 万美元生态系统资助计划,旨在通过为有助于 Pharos 技术进步和应用的项目提供资金和支持,促进生态系统内的创新和增长。
另外,据研究员@WorldOfMercek,Pharos 会在三季度发布主网,届时 3 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 RWA 资产会投入使用(@_FORAB 通过同行间也得知,Pharos 已经获得了 3 亿 RWA 资产的承诺),四季度启动 SPN 和优化 RWA 环境,2026 年扩展新的资产类型并且引入更多机构合作伙伴。
Pharos 架构如何?
Pharos 是一个兼容 EVM 的模块化和全栈并行 L1 区块链网络,专注于高吞吐、低延迟、可扩展性,并支持异构计算和跨链互操作。其核心目标是为 Web3 应用提供企业级基础设施,同时支持 RWA 和 DeFi 的融合。从 Pharos 文档资料来看,Pharos 框架类似于 Cosmos SDK,支持在此基础设施上构建 L1 或 L2。
宏观系统方面来看,Pharos 采用三层架构设计:
一、L1-Base(基础层):提供数据可用性与硬件加速能力。
二、L1-Core(核心层):高性能全球分布式区块链网络,由去中心化节点驱动。
三、L1-Extension(扩展层):基于 L1-Core 的模块化扩展层,支持网络在三个维度上的网络扩展:
-
利用异构计算创建定制化的特殊处理网络(Special Processing Networks, SPNs):支持运行区块链网络、侧链或非区块链应用程序(类似子网),如 HFT 、 ZKML 和 AI 模型 。
-
原生再质押:验证者可将主网质押代币再质押至 SPNs,实现安全共享、质押奖励分配与罚没机制。
-
跨 SPN 互操作:通过跨 SPN 协议实现不同网络间的资产与数据无缝流转,支持基础设施型、中间件型与应用型 SPN 的协同,构建高度模块化的可组合生态。
从功能模块方面来看,Pharos 模块化区块链堆栈分为共识层、执行层、结算及再质押层以及数据可用性层。
共识层:Pharos 支持多种共识模型,包括 PBFT、PoS 和 PoA,并确保 SPN 和主网络之间的有效通信和验证。Pharos 网络拓扑和共识机制利用三种基本节点类型: 验证器节点 、 完整节点和中继器节点 。其中,验证者节点基于拜占庭容错(BFT)权益证明协议运行,确保网络安全并高效处理用户交易。除了交易费和质押奖励外,验证者还可以通过再质押获得额外收益。全节点和中继节点支持区块链数据的分发,并提供状态同步、并行提示生成、索引、查询和 API 等服务。
执行层:有调度器和执行器两个关键组件,其中,调度器是并行调度和执行交易的核心组件,利用优化算法实现最大并行度和最小冲突;执行器采用双虚拟机(EVM 和 WASM)引擎,可快速灵活地执行智能合约。Pharos 还利用乐观执行和「Pipeline Finality」算法,允许执行结果快速汇集并有效地确定最终状态。Pipeline Finality 算法中,Pharos 优先考虑交易最终性,提升用户体验,还为每个区块设置最大最终时间。
来源:Pharos
结算及再抵押层:主网络中的验证者可参与 SPN 再质押,从而增强 SPN 和主网络双重奖励。使用 Pharos 再质押协议可以快速启动 SPN,从而确保共享安全性、资源池化并激励验证者。
除此之外,Pharos 支持多资产协议,并可与 Babylon 和 Eigenlayer 等再抵押协议无缝集成,从而扩展整个网络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
数据可用性层:采用认证数据结构(ADS)实现高吞吐低延迟存储。Pharos 表示,其基于区块链的可验证存储解决方案的的吞吐量最高可提升 15.8 倍 , 存储成本节省 80.3%。对于 SPN, 跨 SPN 协议与原生重新质押相结合,官方称可实现秒级最终确定性。
另外,Pharos Gas 模型沿用以太坊 Gas 机制,兼容 EIP-1559(基础费用 + 优先费用)。基础费用是动态的,在每个 epoch 重新计算。
Pharos 的生态潜力与应用场景
Pharos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 Zhang 曾向 The Block 透露,实时支付和 RWA 是 Pharos 优先考虑的两个主要用例。Pharos 还与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数字科技的 Web3 品牌 ZAN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旨在共同开发以节点服务、安全和硬件为重点的 Web3 基础设施。Alex Zhang 强调,与 ZAN 的合作将专注于 RWA 用例,而与全球稳定币支付网络(WSPN)的另一项合作也将专注于稳定币支付用例。
根据 Pharos 官网描述,Pharos 具有以下使用场景:
-
机构级 RWA 代币化:通过 zkDID 认证与链上 / 链下信用体系,支持可再生能源、房地产、供应链金融等资产上链。Pharos CTO 曾表示,Pharos 的 RWA 应用就是希望用可信数据和区块链技术为资产定价,而不是中心化的金融机构。
-
全链中央限价订单簿合约或现货 DEX:支持止盈、止损、时间加权平均价格(TWAP)等高级订单类型 。
-
实时支付:依托 1 秒最终性与极低交易成本,帮助实现无缝混合支付系统。
-
可扩展 DePIN
-
多虚拟机下统一流动性:支持 EVM 与 WASM 智能合约跨虚拟机互操作,开发者可在统一账户体系下构建跨链应用,降低多链部署成本。
如何交互?
考虑到 Pharos 在去年的种子轮融资中采用 SAFE 形式,并附带代币认股权证,而且测试网已部署原生代币 PHRS 作为网络费用,因此我们可以合理预期 Pharos 将推出其原生代币。Pharos 官推表示,Pharos 测试网上线 24 小时内,有超过 11 万名真实用户。
Pharos 具体交互策略如下:
1、连接钱包:https://testnet.pharosnetwork.xyz/
2、水龙头测试币领取:
-
下拉页面,每 24 小时可领取 0.2 PHRS(需人机身份验证)。
-
在 ZAN(https://zan.top/faucet/pharos)网站每 24 小时可领取 0.2 PHRS(需注册)。
-
在 https://testnet.zenithswap.xyz/faucet 水龙头认领 USDC 或者 USDT(笔者领取失败)。
3、完成链上任务和社交任务。(https://testnet.pharosnetwork.xyz/experience)
链上任务包括:
-
在 Zenith 上兑换代币(https://testnet.zenithswap.xyz/swap)和提供流动性;
-
将 PHRS 代币转给其他地址;
-
邀请朋友。
4、之后探索 Pharos 其他生态项目。(https://testnet.pharosnetwork.xyz/ecosystem)
Pharos 的挑战与机遇
Pharos 凭借蚂蚁系原核心成员的技术积累与资源整合能力,在 RWA 上链、高性能 DeFi 等领域或将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其模块化架构与 SPNs 设计为企业级应用提供了灵活的定制空间,而 EVM 兼容性则降低了开发者迁移门槛。然而,如何平衡性能与去中心化、应对监管合规要求(尤其在 RWA 领域),以及构建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将是其主网上线后面临的关键挑战。
随着测试网的全面开放,Pharos 能否在 Web3 基建赛道占据一席之地,取决于技术落地速度、生态合作伙伴的拓展效率,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接受度。若能兑现其性能承诺,并打通 RWA 与 DeFi 的价值闭环,其有望成为链接现实资产与区块链世界的核心枢纽。
美元稳定币法案:链上霸权的序幕
撰文:Sanqing
🇺🇸 稳定币立法破冰:GENIUS 法案通过参议院程序性投票
【华盛顿,2025 年 5 月 19 日】—美国参议院于周一晚间以 66 票赞成、32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指导法案》(GENIUS Act)的程序性投票,为该法案的最终通过扫清了最大障碍。这一法案为稳定币在美国的发行、储备、赎回、合规和消费者保护设立了联邦层面的全面监管框架。
该法案原本因涉及前总统特朗普家族的加密业务利益而遭遇政治阻力,5 月初未能进入表决程序。经过对条款的修订后,新增了对外国发行人限制、禁止大型科技公司主导稳定币发行等内容,部分温和派议员转而支持,使得法案得以突破参议院 60 票的程序性门槛。预计本周将进行参议院最终投票,随后送交众议院审议。
法案概览:以「稳定」为名,行监管之实
GENIUS Act 明确稳定币为「承诺以固定金额赎回、用于支付结算的数字资产」,排除央行数字货币与银行存款等形态。
GENIUS 法案核心条款速览表
该法案通过后,Circle(USDC)、PayPal(PYUSD)等合规稳定币发行商将受益,而像 Tether(USDT)及多数 DeFi 结构性稳定币项目(如 RAI、USDe)可能面临美国市场的合法性危机。
背景深化:链上美元的确权时刻
从结构上看,GENIUS 法案不是对稳定币的容忍,而是对美元主权在区块链空间的制度化确认,是数字货币的美式扩张。它通过合法化合规稳定币的方式,将美元发行权延伸至 Web3 生态:链上结算单位虽由 Circle 发行,本质却是「链上美元清算银行」。
这意味着:
-
美元成为链上所有资产定价基准,主导权继续掌握在美联储体系;
-
合规稳定币获得清算特权,其他算法稳定币和结构性金融代币将被边缘化或退出美国市场;
-
Web3 正在丧失其作为「独立价值体系」的可能性,逐渐被纳入美元霸权的数字延展。
GENIUS 法案让区块链从「货币中立平台」逐渐变成「美元的结算附庸」。
对 Web3 与去中心化金融的深层影响
去中心化愿景 vs 合规现实
1. DeFi 收益型资产被边缘化:
禁止「付息」意味着结构性稳定币难以存续。sDAI、USDe 等设计受限,可能面临证券化风险,DeFi 核心业务逻辑受到侵蚀。
2. KYC 合规倒逼 DApp 中心化:
稳定币使用的合规性将迫使 DApp 引入 AML/KYC 机制,从而违背去中心化设计初衷,DAO 可能不得不在法律上设立代表实体。
3. 稳定币市场高度集中化:
USDC 与 PYUSD 等拥有美国监管「护照」的稳定币将吸收市场流动性,新项目成本陡增、创新门槛提高。
4. 链上协作单位难以形成闭环经济:
如 PAYFi 等试图构建非锚定价值单位的结构性项目,将因缺乏法币出口而难以获得主流用户信任,闭环经济面临信用瓶颈。
5. 「金融反抗实验室」正在收编为「数字美元接口」:
GENIUS 法案代表着 Web3 不再被视为对旧秩序的威胁,而是被迫成为其基础设施的子模块。这是霸权不是被颠覆,而是被「协议化延展」。
结语:从灰区货币到许可金融,Web3 的下一步是妥协?
GENIUS 法案是稳定币立法的里程碑,更是「美元作为全球价值锚」的链上确权。短期看,它提升了合规清晰度,为机构进场打开绿灯;长期看,它构筑的是一道价值系统的防火墙,让 Web3 越来越像 TradFi,而越来越不像它原本要替代的那个世界。
如果说比特币曾梦想打破主权货币的垄断,那 GENIUS 法案则宣告:
货币没有被重构,只是上了链;Web3 没有获得自由,只是换了监管人。
LBank已首发上线CANDLE U本位永续合约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官方公告,LBank已于2025年5月20日16:30(SGT)首发上线CANDLE U本位永续合约,最高杠杆为20倍。
DINO 单月拉涨 3500%,老恐龙睡醒了吗?
撰文:Bright,Foresight News
近期,Base 链上的 DINO 常驻涨幅榜前列,5 月 19 日更是再创新高,强势突破了 4000 万美元市值。但这趟 24 年 4 月发车的持币之旅前半段,却是币圈绝大部分项目的现实写照。
假设你在 24 年 4 月摸顶买入了 DINO,你只需要熬过 15 周的下跌和 36 周的横盘,再按捺住 5 周微涨止损割肉的心情,就可以收获 6 根暴力拉涨的周线,斩获超 70% 的利润。
而如果你运气万中无一,你完全有充分的时间在不超 100 万市值的情况下建仓,享受到超 40 倍的「推背感」。
反叛的小恐龙
DINO(CODING DINO)在 2024 年 3 月进行了预售,并在 4 月份 TGE。DINO 是一个 ERC50 智能合约资产发行协议。在资产发行阶段,用户可以把 eth 打入合约换取 DINO 代币,在达到硬顶之前,可以随时打入 DINO 换回自己的 eth。在达到硬顶之后,智能合约自动加池子开始交易。
根据 DINO 官推转发文章表示,人们之所以买入 DINO,是因为 24 年 4 月份有太多的大割 (VT , machi) 借 Bome、Slerf 的预售形式发币收割,大家因为盲目信任这些大割,损失了大量金钱。所以 DINO 的概念不信任中心化的人(项目方 /KOL),得信任去中心化的代码。并喊出了 DINO 与以太坊的叙事是一致的:
don‘t trust , just verify
don’t trust people , trust code
在当时,DINO 官方还设问到:「那么这个叙事是否能继续扩大呢?比如说之后的资产发行都不再用打钱到私人地址的方式,而是用 dino 的智能合约来实现呢?短期来看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大多数项目的发行者并不是技术专家。但是只要散户团结起来,要求项目方采用智能合约方式发行代币,项目方可能最后也不得不采用智能合约发行代币。」
没想到,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 Bonding Curve 的雏形。
而 DINO 的 logo 也很有意思。结合 DINO 的核心叙事——只相信代码,反抗项目方 /KOL 割韭菜,DINO 选取了 Chrome 浏览器断网时会呈现的一个小恐龙游戏。这个经典的小恐龙形象与早期的代码开发者精神挂钩,独立、开源、技术性优先。
沉默币价与真空社区
然而如同所有不成功的 Meme 项目,缺乏了热度的 DINO 在一个月后币价自由落体,并延续了归零走势。
同时,DINO 的社媒与社群也在币价走低中渐趋沉默。官方推特最后的更新是蹭了一下币安,截止时间点是 2024 年 9 月 7 日。
官方电报最后的更新是引入了 Safeguard 机器人,截止时间点 2024 年 9 月 6 日。
换言之,DINO 原本的发币团队可能(可能性>99%)已经跑路了,徒留持币者徘徊。
暴力拉盘的背后
DINO 生命周期前半段的「软 rug」对于币圈玩家来说是如此熟悉,而后半段大阳线的拉涨,属实是难得一见的新闻。
5 月 12 日 -18 日,DINO 单周交易量超 1560 万美元,量价齐升。据小道消息,是有盘圈大佬、地推推手入场了 DINO。
不过,虽然涨势凶猛惹人心痒,但是 DINO 的链上情况并不「健康」。持币地址前十多数都有代币转入行为,持币第一的地址更是已经积攒了全流通 53.4% 的筹码。而且根据链上显示,一直有 DINO 持续流入前十持币地址。这一切无不说明了 DINO 整个盘面的高控筹度,所以现价上车 DINO,还需自行考虑风险。
换言之,以去中心化、代码独立、散户反抗叙事为生的 DINO 早已失去了他的所有拥趸,取而代之的,是早有预谋的庄家和追着涨幅而至的 Degen。人为吵醒的恐龙,生命可能会更为短暂。
资产管理公司 Strive 计划以折扣价购买比特币,或涉及 Mt. Gox 破产相关的 75,000 枚比特币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Bitcoin Magazine 报道,Vivek Ramaswamy 创立的资产管理公司 Strive 计划以折扣价购买比特币。该计划可能涉及 Mt. Gox 交易所破产财产中约 75,000 枚比特币的处置。
Bitget 已上线 U 本位 AGT 永续合约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官方公告显示,Bitget 宣布已上线 U 本位 AGT 永续合约,杠杆区间1-20倍,合约交易 BOT 将同步开放。
稳定币法案通过,FRAX 凭何成为最大赢家?
撰文:Alex Liu,Foresight News
稳定币法案与 FXS
5 月 20 日,美国稳定币立法法案《GENIUS 法案》在参议院投票中通过,距离正式通过还差众议院投票和递交总统签字两个主要环节。市场此前认为参议院投票是该法案通过的最大阻碍,若无意外,该法案的彻底通过将只是时间问题。
哪个加密项目是这场立法胜利的最大赢家呢?从代币价格表现上看,可能是 Frax Finance。
随着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Frax Finance 代币 FXS(现改名为 FRAX,中心化交易所中尚未更新)一度升破 4.4 USDT,在主流交易所涨幅榜中位居第一。即使目前价格稍有回调,拉长时间线来看,FXS 在月内涨幅仍超过 100%。
该法案为何利好 Frax Finance,Frax 凭什么被部分人视作 GENIUS 法案胜利的最大赢家?
Frax Finance
Frax Finance 的产品不只是稳定币,还包括流动性质押、借贷、L2 等等。但它们和稳定币有很深的渊源。Frax 曾是混合算法稳定币 FRAX 的发行者,但其在 Luna UST 暴雷后放弃了「算稳」赛道,转型为全抵押稳定币。
此后,FRAX 进一步更新为 frxUSD,以法币作为抵押,「整个路线图是成为第一个获得许可的法定货币稳定币」。
Frax 创始人 Sam 暗示 Frax 在该法案中受益最多
但 frxUSD 凭何先于 USDC、USDY 等产品成为「第一个」获得许可的法定货币稳定币呢?在监管层面,它还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能性。
Frax Finance 的创始人 Sam Kazemian 自今年初以来频繁晒出自己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与加密立法人物的合照。据传他作为业内人士深度参与了《GENIUS 法案》的讨论与起草。市场似乎正在为 Frax Finance 将据此拥有监管优势定价。
Sam 与加密友好参议员 Lummis 合照
若猜测属实,作为法案的起草者、参与者,Sam 自然对 《GENIUS 法案》有更深的理解,更容易让自身的项目符合要求。此外,和立法人士的友好关系是否会为 FRAX 的未来打开监管绿灯也未可知。
FRAX 的未来路线
除了潜在的监管先机外, FRAX 正在构建一个垂直整合的稳定币生态系统,包括 frxUSD(稳定币)、FraxNet(银行接口)和 Fraxtal(L2 执行层),以适应未来监管环境的需求:
-
frxUSD:作为 FRAX 的稳定币,1:1 锚定美元。
-
FraxNet:一个银行接口,旨在连接传统金融系统与 DeFi。
-
Fraxtal:一个 L2 执行层(或将逐步向 L1 转向),提供高效的交易和扩展性。
代币重组也是 FRAX 未来规划的一部分。FXS 已更名为 FRAX,并赋予其 Gas、治理、燃烧和质押等功能。这一调整旨在增强 FRAX 的功能性和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合规环境下的运作更加灵活。
而质押 FRAX 为 veFRAX 能得到 FXTL(Frax 自身积分)、Karak、Ethena、Symbiotic 的积分等潜在奖励。
创始人积极运作参与稳定币相关立法,自身产品路线图积极调整为叙事服务。随着《GENIUS 法案》的进一步落实,FXS(FRAX)的表现值得进一步期待。
渣打银行:根据美 SEC 数据,预测比特币到 2028 年或达 50 万美元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 Walter Bloomberg 报道,渣打银行数字资产研究主管Geoff Kendrick表示,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13F文件表明,到2028年底,比特币价格有可能上涨至50万美元。
尽管第一季度直接投资于ETF的比特币持仓量有所下降,但政府实体却增持了 Strategy 的股份,而该公司被视为比特币的替代投资标的。这可能反映出,尽管面临监管限制,但各方仍在努力寻求比特币的投资敞口。
美股上市公司 KULR 增持 83.3 枚比特币,总持仓量达 800 枚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20 日,据美股上市公司 KULR 联创 Michael Mo 披露,KULR 近期以约 900 万美元的价格购入 83.3 枚比特币,平均购买价格约为 103,234 美元。截至 2025 年 5 月 20 日,KULR 持有的比特币总量达到 800 枚,总投资约 7,800 万美元,平均持仓成本约为 97,597 美元每枚。该公司比特币投资组合年初至今收益率达到 220%。
25 万美元的比特币,离我们有多远?
撰文:Alertforalpha
编译:白话区块链
25 万美元的比特币——听起来很疯狂,对吧?
但一些坚定的看涨者提出了这个数字,而且他们有图表支持。以下是为什么这不仅仅是幻想。
1. M2 货币激增——流动性海啸
全球 M2 货币供应正在激增,且短期内不会停止。据 Real Vision 分析,全球流动性大潮将持续到 2026 年。这意味着四年周期可能被打破。别指望今年 10 月会准时见顶。如果资金继续流动,BTC 可能在明年春天达到 25 万美元。
2. 高收益债券——无恐慌,无问题
比特币看涨者 Tom Lee 指出,高收益债券市场——金融危机的风向标——并未出现恐慌。政府债券有些波动,但高收益债券很平静。这不是崩盘前的信号。如果债券市场不慌,你也不必慌。
3. V 形复苏概率——历史站在看涨者一边
有趣的是,自 1950 年以来,18 次重大下跌中有 17 次都出现了 V 形快速复苏,命中率 94%。如果你认为市场会直接崩盘,那你是在和历史作对。
4. 商业周期底部——我们正处于低谷
市场在商业周期顶部时见顶,而不是在底部。现在我们仍处于周期的「恶劣、可怕」阶段。这对看涨者是好事。一旦周期翻转,牛市就来了。
5. 技术模型指向更高
技术分析也支持上涨:
-
幂律图表:2025 年底基线 15 万美元,2028 年达 25 万美元。
-
Pi 周期顶部:当前约 16 万美元,但持续上涨可达 25 万美元。
-
黄金比率乘数:保守估计 16 万美元,稍加延伸可达 25 万美元。
-
斐波那契扩展:若历史重演,目标 21.5 万至 25 万美元。
6. 机构仍在囤币
别忘了大户。BlackRock、Fidelity 和 MicroStrategy 等机构仍在大量买入比特币。甚至有传言美国政府考虑将 BTC 纳入战略储备。你不会想在火车开动时才上车吧。
7. 调整心态——这是一场持久战
是的,路上会有「剧烈、恶心的回调」。你会觉得一切都完了——然后价格暴涨。通往 25 万美元的路上会有无数新手被清算。别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总结——坚持下去
底线?忽略噪音,无视看跌者,保持专注。如果你是长期玩家,25 万美元的比特币不仅是可能的——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