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T快讯

WeTrying | 币圈快讯早知道

Menu
  • 首页
  • 工具包
Menu

月度归档: 2025 年 6 月

火币HTX 发布第六期「金狗计划」:深度优选7大优质资产,捕捉市场确定性机会

Posted on 2025-06-10 18:30

当前加密市场持续高位震荡,比特币价格在10万至11万美元区间波动,市场情绪受宏观经济政策、监管动态及投机行为驱动。近日,火币HTX 发布第六期「金狗计划」,继续秉持“以数据说话、优中选优”的原则,精选7个具有成长潜力和社区热度的优质项目。本期入选资产涵盖RWA/DeFi、AI、MEME、LSD、SocialFi等多个热门赛道,不乏近期市场表现强势的老牌项目。

六期亮点:5月新币表现活跃,赛道分布均衡

5月,火币HTX 共上线23个新资产,其中包括6个稳定币,持续跟进稳定币热点,补全资产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稳定币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USD(USD1)在火币HTX 全网首发,其发行方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由特朗普家族背景加持,致力于构建以美国为背景的 DeFi 借贷生态,成为5月社媒热度最高的新项目之一,评级 S。

除 USD1 外,本期「金狗计划」中还有2个新资产表现尤为突出:

SYRUP(Maple Finance)属于 RWA/DeFi 赛道,5月8日上线后最高涨幅达117.7%,评级 A。SYRUP是去中心化借贷协议Maple的原生代币,用户可将 USDC 存入平台获取 syrupUSDC 并赚取收益,所有贷款均由数字资产抵押,具备高安全性和可持续收益能力。

KAITO 属于 InfoFi/AI 赛道,今年2月23日上线火币HTX 至今涨幅达263.6%,评级 A。作为聚焦信息金融(InfoFi)领域的创新项目,KAITO 构建基于 AI 的加密信息网络,打通创作者、用户与资本分发路径,赋能内容生态,站上加密与人工智能融合风口。

金狗计划之外,B2 作为首个使用 USD1 池的 Meme 币,同样展现稳健上行趋势,涨幅40%,项目基本面获市场认可;还有联合首发项目 SOON、NXPC,依托其社群热度及平台流量加持,上线期间社媒热度持续高涨,讨论度居高不下。

老项目重焕生机,叙事想象力强劲

尽管市场风格不断轮换,一批早期上线的项目凭借坚实的产品基础和持续的社区热度,在近期重新获得资金和用户的高度关注,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叙事延展性。

去年9月上线的 Meme 赛道代表有 MOODENG 和 NEIROCTO 。SOL 链上的 MOODENG 涨幅达 961.5%,评级A。这只来自泰国的网红侏儒河马 MOODENG 凭借其独特的形象、浓厚的社区文化和爆发式传播能力,上线后实现接近十倍涨幅,堪称 Solana 生态中的现象级 Meme。

ETH 链上的 NEIROCTO(First Neiro On Ethereum)由社区主导,承载着 Doge 精神的延续,2024年9月7日上线以来最高涨幅达 235%。项目通过持续运营与内容驱动,成功构建出高度粘性的 Meme 社区氛围,依旧具备可持续叙事能力。

2024年3月上线的 ETHFI(ether.fi)属于当时大热的 LSD 赛道,涨幅达258.7%。流动性质押赛道持续升温,ETHFI 凭借创新的质押机制,在确保用户资产安全和密钥自主权的同时,实现高效收益分配。随着以太坊生态对 LSD 需求扩展,该项目成长空间广阔,价格表现亮眼。

2021年上线的 MASK(Mask Network)属于 SocialFi 赛道,近期涨幅达187.3%。作为连接 Web2 与 Web3 的桥梁型产品,MASK 通过插件形态将去中心化应用嵌入传统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钱包、身份系统与 dApp 市场在内的一站式 Web3 使用体验,近期版本更新和社群推动助力价格显著回暖。

「金狗计划」定位升级,助力用户穿越周期

截至目前,金狗计划已成功推出六期。本期入选资产不仅涵盖创新赛道中的高成长性新星,也兼顾近期涨幅突出的“老项目”,从稳健收益到潜力倍增,为用户提供兼具防御与进攻能力的优选资产组合。

回顾金狗计划第一期和第二期聚焦于链上 Meme 热潮;第三期押注 AI Meme 赛道,精准卡位赛道爆发点;第四期则将目光投向 Meme、Layer1 及 AI+ 社交等板块,表现持续稳健;第五期盘点近期持续狂飙的多链 Meme,以及精选公链、再质押等多赛道评级优异的头部项目。

自推出以来,金狗计划始终围绕财富效应和捕获早期潜力币种为严选标准,结合资产质量、赛道热度、社区活跃度、上线表现等多个维度,甄选优质资产,帮助用户在复杂市场中精准定位价值洼地。未来,金狗计划将继续通过丰富的数据支持与前瞻判断,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资产发现路径。

关于火币HTX
火币HTX成立于2013年,经过11年的发展,已从加密货币交易所成为一个全面的区块链业务生态系统,涵盖数字资产交易、金融衍生品、研究、投资、孵化和其他业务。

火币HTX作为全球领先的Web3门户,秉承全球扩张、生态繁荣、财富效应、安全合规的发展战略,为世界虚拟货币爱好者提供全面、安全、可靠的价值与服务。

如需了解更多火币HTX信息,请访问HTX Square或https://www.htx.com/,并关注X、Telegram和Discord。如有进一步的疑问,请联系glo-media@htx-inc.com

 

 

一文看懂 BTTC 跨链全流程

Posted on 2025-06-10 18:30

在当今多链并存的Web3 生态中,实现资产和数据的自由流动是构建真正开放互联网的关键。作为专为解决链间互操作性而生的高性能扩容方案,BitTorrent Chain (BTTC) 已成为波场TRON生态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通过突破性的跨链架构为去中心化网络提供关键支撑。

截至2025 年,BTTC 生态已吸引超过 1400 万地址参与,网络累计处理交易超 2.9 亿笔,智能合约部署总量突破 760 万份。链上日均交易量与 Gas 消耗持续攀升,充分证明了网络的活跃度、强劲增长势头以及作为底层支撑平台的广泛应用。这套经过市场验证的解决方案,正在持续释放波场TRON生态连接全链世界的无限潜力。

同时,随着波场TRON 生态不断壮大,BTTC 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核心价值,提供与外部链资产进行无缝、低成本交互的顺畅通道。通过将资产安全转移至BTTC网络再发送至目标链(支持TRON/Ethereum/BNBChain三端互通),用户即可完成资产安全转移,其核心在于双向验证与智能合约的精密协作:

1. 资产转移 (发送网络 -> BTTC): 将资产从源网络转移到 BTTC 网络。

2. 跨链桥接 (BTTC -> 接收网络): 将资产从 BTTC 网络转移到目标网络。

3. 最终接收 (在接收网络上): 在目标网络上接收并使用资产。

BitTorrent Bridge 当前支持 BTT、TRX、JST、NFT、SUN、USDD、WIN 的跨链转移,并提供三种跨链资产转移模式,可灵活应对不同场景需求:

● 手动接收:跨链资产全额到账,适合熟悉目标链操作的用户。注意:目标链接收地址需有足够资金支付Gas 费以完成最终接收操作。

● 自动接收:可实现“一键到账”的极致便捷。去中心化 Relayer 代理接收资产并支付 Gas 费用,服务成本从跨链资产中自动扣除。

● 自动接收+Gas 充值:可在跨链完成后即刻参与链上生态。Relayer 代理接收资产并支付 Gas 费用,同时向接收地址转入小额目标链原生 Gas 代币用于后续操作,服务成本同样从跨链资产中扣除。

本文将以从 TRON Network 到 BSC Network 的跨链转账为例,详细说明3种跨链模式下的整个流程。

1、填写基本信息

● 链接钱包,在操作界面的“From” 和 “To” 下拉菜单中,分别选择 TRON Network和BSC Network 作为源网络和目标网络。

● 接收地址将默认填充当前连接的钱包地址,如需指定收款地址,点击“Use another address” ,并输入地址。 务必仔细核对地址,因为交易一经发起将无法撤销或修改。

● 在“Sending Amount” 栏选择代币并输入转账金额,系统将实时显示收到的预估金额。

2、手动接收模式

● 启动桥接(波场TRON -> BTTC)

在接收模式中切换为“Manual Receive”,点击“Bridge”,在交互页面中查看预计接收时间和所需 Gas 费用,确认无误后进行授权。

● 资产到达BTTC,执行跨链(BTTC -> BSC)

当资产到达BTTC 的收款地址后,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通知”中看到该笔交易。点击“Process”查看交易详情。确认交易信息后,在 BTTC Network 下授权钱包进行跨链。

整个交互将完整展示预计到达时间和跨链费用,正常情况下,此过程需要 30 分钟左右,但如果网络拥堵,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整个过程受网络实时状态影响)。

● 资产接收

交易完成后,页面右上角的“通知”区域将显示相关提示,点击提示中的“Receive”按钮,并在钱包中确认签名,即可完成资产接收。

3、自动接收模式

自动接收模式支持BTTC 上的大部分代币,在此模式下,用户只需完成前两笔交易即可(将资产从发送网络转移到 BTTC、将资产从 BTTC 转移到接收网络),Relayer 会自动执行第三笔交易。

● 启动桥接(波场TRON -> BTTC)

填写基本信息后,在接收模式中切换为“Auto Receive”,平台会显示不同Relayer 的实时服务报价。交互页面中可查看预计接收时间和所需Gas 费用,确认无误后授权。

● 资产到达BTTC,执行跨链(BTTC -> BSC)

当资产到达BTTC 的收款地址后,在“Process”页面查看交易详情。确认交易信息后,在 BTTC Network 下授权钱包进行跨链,跨链过程通常需要约30 分钟(受网络拥堵情况影响)。

● 资产接收

接下来,Relayer 将自动完成目标链的接收操作,用户无需执行额外的Receive操作,扣除服务费后的资产自动出现在目标链地址。

4、自动接收+Gas充值

与自动接收类似,在此模式下,用户只需完成前两笔交易即可(将资产从发送网络转移到BTTC、将资产从 BTTC 转移到接收网络)。

● 启动桥接(波场TRON -> BTTC)

填写基本信息后,在接收模式中切换为“Auto Receive+Gas Top Up”,选择合适的Relayer 。在交互页面中查看预计接收时间和所需Gas 费用,确认无误后授权进行跨链。

● 资产到达BTTC,执行跨链(BTTC -> BSC)

资产到达后,可在“Process”页面查看交易详情。确认无误后在BTTC Network 下授权钱包发起交易,将资产从BTTC转移至BSC。跨链过程通常需要约 30 分钟(受网络拥堵情况影响)。

● 资产接收

Relayer将自动完成目标链的接收操作,扣除服务费后的资产将自动出现在目标链地址。同时,接收地址还会收到一小笔目标链原生Gas代币,方便后续参与链上生态。

5、交易记录查询

所有跨链交易记录均可在[Bridge Records]页面查看,清晰透明。

通过BTTC掌握在多链时代自由转移资产的核心能力,现在即可体验:登录官网(https://app.bt.io/bridge),用BTT/TRX/USDD等代币开启首次跨链之旅,加入释放波场TRON生态潜能的万亿级流动性网络。

2025 全球加密反诈趋势报告

Posted on 2025-06-10 18:30

Bitget 反欺诈月研究报告(2025)摘要

加密货币欺诈已迈入AI 深度伪造、社会工程学与虚假项目包装驱动的新纪元。本报告由 Bitget、慢雾(SlowMist)与 Elliptic 联合撰写,剖析2024至2025年初常见欺诈手法,并提出用户与平台联防对策。

当前三大高危欺诈类型:

1.深度伪造冒充——利用合成视频推广虚假投资;

2.社会工程学欺诈——涵盖求职木马、钓鱼机器人及虚假质押方案;

3.现代庞氏骗局——伪装成 DeFi、NFT 或 GameFi 项目。

现代欺诈正从技术漏洞转向信任与心理漏洞的双重攻击。从钱包劫持到数百万美元级欺诈,攻击呈现高度个性化、高度欺骗性与隐蔽化趋势。

Bitget 为此推出“反欺诈”行动页(Anti-Scam Hub),升级平台防护体系,并联合慢雾与 Elliptic 实现链上赃款追踪、钓鱼网络瓦解及跨链欺诈行为标记。

报告内含真实案例解析、欺诈红标清单及用户及机构防护指南。

核心结论:当AI 可完美复刻任何人时,安全防线必须以质疑为起点,以集体防御为终点。

目录

1. 核心摘要

AI 辅助加密欺诈威胁升级现状,及 Bitget、慢雾与 Elliptic 联合反制机制。

2. 引言:威胁演进态势

DeFi 发展、AI 普及与跨境便利性如何催生新型欺诈温床,以及其中蕴含的风险。

3. 现代加密欺诈解剖

当下最危险欺诈解析:

3.1 深度伪造冒充

3.2 社会工程学策略

■ AI 套利机器人

■ 木马求职陷阱

■ 社交媒体钓鱼

■ 地址投毒攻击

■ 貔貅盘代币骗局

■ 虚假质押返利平台

■ 空投陷阱

3.3 Web3 时代的庞氏骗局

4. 加固数字防线:Bitget 多层安全架构

Bitget 实时威胁检测、代币尽调、双审计机制及3亿美元保护基金详解。

5. 链上欺诈追踪与资金取证(Elliptic 撰文)

交易监控、跨链桥追踪与行为分析如何识别并阻断赃款流动。

6. 防护建议与最佳实践(慢雾撰文)

用户与企业实操指南:从钓鱼识别到防诈习惯养成及企业级响应框架。

7. 结论:未来路径规划

加密安全如何从孤立防御转向网络免疫,以及Bitget 如何在不断升级的威胁中领先一步。

洞察前沿:揭秘加密领域欺诈新趋势

1. 核心摘要

2025年1月,香港警方捣毁深度伪造诈骗集团并逮捕31人,该团伙通过冒充加密货币高管窃取3400万美元——这只是第一季度在亚洲破获的87起同类案件之一(慢雾,《2025加密犯罪报告》)。而这些,都是无可辩争的事实。从新加坡总理 AI 合成视频到马斯克“虚假代言”,深度伪造信任攻击已成为日常威胁。

由三方共同完成的本报告揭示加密欺诈如何从粗糙钓鱼诈骗进化为AI 增强的心理操控:2024年近40%的高额诈骗案涉及深度伪造技术。无论是木马求职陷阱还是庞氏“质押平台”,背后都是社会工程学对信任、恐惧与贪婪的精准利用。

加密欺诈不只是骗取钱财——它正在侵蚀行业信任根基。

Bitget 安全系统每日拦截大量信任滥用行为:登录异常、钓鱼攻击、恶意软件下载。为此我们推出反欺诈中心,开发主动防护工具,并联合慢雾、Elliptic 等全球性领头平台瓦解诈骗网络及追踪赃款。

本报告绘制威胁演变图谱,揭示当前高危手法,并为用户及机构提供实用防御策略。当AI 可以复刻任何人的面容时,安全机制必须从根本上具备质疑精神。

2. 引言:威胁演进态势

加密货币的无国界特性既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风险。随着去中心化协议锁定总价值超过980亿美元,机构参与度也不断提升,推动创新的同一技术也在助长新一波加密货币欺诈的出现。

这已非过往出现的初级钓鱼攻击。2023-2025年欺诈规模与精密性剧增:2024年全球用户因欺诈损失超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Chainalysis,《2025年加密犯罪报告》)。从深度伪造冒充到伪装成“质押收益”的庞氏生态,诈骗分子正利用 AI、心理操控及社交平台欺骗资深用户。

三大主流攻击手法:

● 深度伪造,伪造成公众人物代言虚假平台。

● 社会工程学骗局,包括木马求职测试及钓鱼推文等。

● 庞氏骗局变体,如经DeFi/GameFi/NFT 包装后的骗局。

最令人警觉的是心理操控升级:受害者非单纯受骗而是被逐步说服。诈骗者不仅会窃取密码,更会针对行为盲点设计陷阱。

当然,防御体系也在同步进化:生态内协同创新正在加速推进。

Bitget 行为分析系统实时标记可疑模式;Elliptic 跨链取证追踪多链资产;慢雾威胁情报助力铲除亚洲钓鱼团伙。

本报告融合实战案例、实地调研及三方运营数据,剖析当前资产损失的主因,并为用户、监管方及平台提供反制策略。

诈骗手法持续进化,但防御机制也在同步升级。本报告详细阐述了具体方案。

3. 现代加密欺诈解剖:2024 – 2025 十大骗局

随着区块链技术普及与加密资产越发增值,诈骗越来越复杂、隐蔽且精密,呈现“高技术伪装+心理操控+链上诱导”新特征。过去两年诈骗者融合 AI、社会工程学与传统欺诈模型,构建更具欺骗性及破坏性的诈骗生态。其中,深度伪造、社会工程学与庞氏变体最为猖獗。

3.1深度伪造:信任体系的崩塌

2024-2025年生成式 AI 催生新型信任诈骗:一种利用深度伪造技术进行基于信任的诈骗。攻击者使用 AI 合成工具伪造知名项目创始人、交易所高管或社区 KOL 的音视频误导用户。伪造素材往往可以以假乱真——模仿目标面部表情与声线,甚至生成含“官方标识”背景的视频,令普通用户难辨真伪。典型场景:

(1)名人深度伪造推广投资

诈骗者利用深度伪造技术轻松“邀请名人站台”。案例: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副总理黄循财也被制作了深度伪造视频,用来推广“政府背书加密平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31229-1458809

特斯拉CEO 马斯克频现虚假投资奖励骗局。

https://www.rmit.edu.au/news/factlab-meta/elon-musk-used-in-fake-ai-videos-to-promote-financial-scam

此类视频通过X/Facebook/Telegram 等社媒平台广泛传播,诈骗者常关闭评论功能营造“官方权威”假象,诱使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投资特定代币。这种攻击方式利用了用户对“权威人士”或“官方渠道”的固有信任,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2)绕过身份认证

诈骗者利用AI 伪造动态人脸视频(可响应语音指令),结合受害者照片突破交易所/钱包平台身份认证系统,劫持账户窃取资产。

(3)虚拟身份投资诈骗

2024-2025年香港及新加坡警方连续捣毁多个深度伪造诈骗集团。例如,2025年初,香港警方在一起涉案金额高达3400万港元的案件中逮捕了31名嫌疑人,受害者遍布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犯罪组织特征:

● 招募传媒专业毕业生构建丰富的虚拟身份与背景;

● 在Telegram 上创建大量钓鱼群,以“高学历、温柔、友好人设”接触目标;

● 通过“交友→引导投资→提现障碍”话术诱导用户在虚假平台投资;

● 伪造聊天记录/客服对话/收益截图营造真实感,可信任的假象;

● 以“激活算力”和“提现审核”等名目为由诱导持续充值(庞氏架构)。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67957

(4)深度伪造 +Zoom 钓鱼

诈骗者冒充Zoom 发送伪造会议邀请链接,诱骗用户下载含木马的“会议软件”。会议中“参会者”使用深度伪造视频冒充高管或技术专家,操控受害者进一步点击,进行授权或转账。设备被控制后,诈骗者就会开始远程控制设备,窃取云数据或私钥。

https://x.com/evilcos/status/1920008072568963213

从技术层面上讲,诈骗者采用Synthesia、ElevenLabs、HeyGen 等 AI 合成工具在分钟级的单位里生成高清音视频,并通过 X/Telegram/YouTube Shorts 等平台扩散。

深度伪造技术已成为AI 驱动诈骗的核心组件。视觉与听觉内容的可信度在 AI 时代急剧下降。用户必须通过多通道验证资产操作类“权威信息”,避免盲目相信“熟悉的面孔或声音”。同时,项目团队应认识到 AI 伪造所带来的品牌风险,建立唯一可信的信息传播渠道,或采用链上签名广播进行身份认证,从而从机制上抵御伪造攻击。

3.2社会工程学策略:利用心理漏洞

与高科技手段相辅相成的,是那些低技术但极高效的社会工程学攻击。人性是最薄弱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导致许多用户低估了社会工程学带来的威胁。骗子往往通过伪装、引导、恐吓等手段操纵用户行为,利用用户的心理弱点逐步达到诈骗目的。

(1)AI 套利机器人骗局

AI 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一项标志性技术,诈骗者迅速抓住了这一趋势,用“ChatGPT 生成”(听起来尖端又可信的流行语)标签包装骗局,降低用户戒心。

骗局通常以详细的视频教程开始。在视频中,骗子声称套利机器人的代码通过ChatGPT 生成,它可以部署在以太坊等区块链上,监控新代币的发布和价格波动,通过闪电借贷或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他们强调“机器人会自动为您完成所有逻辑运行,您只需等待利润生成即可”。这种说法与许多用户“人工智能=轻松赚钱”的先入为主的观念非常吻合,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警惕性。

诈骗者通过降低用户技术门槛的包装语言,引导用户访问高度仿真的Remix IDE 界面(实际上是一个假页面)。单从界面上看,真假难辨。用户被要求粘贴所谓的“由 ChatGPT 编写的合约代码”。部署完成后,用户被告知需向合约地址注入启动资金作为初始套利本金,而诈骗者则暗示“投资越多,回报越高”。用户完成这些步骤并点击“开始”按钮后,等待他们的不是源源不断的套利利润,而是再也找不回资金。因为用户复制和粘贴的代码中已经包含了诈骗逻辑:合约激活后,充值的 ETH 就会立即转移到骗子预设的钱包地址中。换句话说,整个“套利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敛财工具。

慢雾分析表明,此类骗局采用“广撒网、小诱饵”策略,导致单个用户损失数十至数百美元。虽然单个用户被诈骗的金额相对较小,但诈骗者通过大规模传播教程,诱使众多用户上当,仍能获得稳定可观的非法利润。由于每个受害者损失金额不大,且操作看似“自主完成”,而不是直接的欺诈性转账,大多数受害者都选择沉默,不再进一步调查。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骗局很容易改头换面重新上线:只需要更改机器人名称或更换几个页面模板,骗子就能重新上线继续行骗。

其他社会工程学套路包括:木马求职陷阱、虚假面试编程任务、推文/Telegram 私信钓鱼链接、相似地址投毒攻击、阻断卖出的“貔貅盘”代币、伪装质押平台的返利骗局。这些攻击通过信任(私聊接触)、贪婪(高收益承诺)或困惑(伪造界面和聊天记录),不断更换包装形式,通过隐蔽、让用户主动配合的方式导致用户资金损失。

3.3庞氏骗局:新瓶装旧酒

加密生态发展迅速,传统的庞氏骗局也如影随形,并未消失。它们利用链上工具、社交病毒式增长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度伪造,进行了一场“数字进化”。这些骗局通常伪装成 DeFi/NFT/GameFi 项目进行募资、流动性挖矿或平台币质押。本质仍是“新钱补旧账”的庞氏结构,现金流断裂或操盘者卷钱跑路即崩盘。

2023年震动香港的 JPEX 事件就是典型案例。该平台自称“全球交易所”,通过线下广告与明星代言推广平台币 JPC 并承诺“高额稳定收益”,在无监管批准及信息披露缺失下吸纳大量用户。2023年9月,香港证监会将平台标记为“高度可疑”,警方“铁关行动”逮捕多人。截至2023年底涉案16亿港元,2600余名受害人,或成香港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之一。

此外,链上庞氏项目的典型模式也在不断演变。2024年区块链分析师 ZachXBT 曝光诈骗团伙在 Blast 链部署 Leaper Finance 项目。该团伙曾运作 Magnate、Kokomo、Solfire 以及 Lendora 等项目窃取数千万美元,他们伪造身份认证文件与审计报告,预洗资金并人为刷高链上数据引诱用户投资,TVL 达数百万美元后迅速抽逃流动性,卷钱跑路。

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团伙多次瞄准多个主流链,包括Base、Solana、Scroll、Optimism、Avalanche 和以太坊,采用快速“换皮和重塑品牌”的轮换诈骗方式。

例如,他们部署在Base 链上的 Zebra 借贷项目的 TVL 曾一度达到31万美元以上;在 Arbitrum 上,他们的 Glori Finance 项目的 TVL 曾达到140万美元的峰值。这两个项目都是 Compound V2 的分叉。这些项目利用从 Crolend、HashDAO 和 HellHoundFi 等其他骗局中提取的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形成了一个诈骗闭环。

与传统的庞氏骗局相比,数字骗局具有以下新特点:

● 更隐蔽的技术伪装:借开源合约/NFT 包装/链上数据积累营造“技术创新”假象,误导用户相信这些都是合法合规的 DeFi 产品。

● 返利结构复杂化:以“流动性挖矿”、“质押奖励”、“节点分红”掩盖资金流,实际多层抽取资金与内外盘操控。

● 社交裂变传播:依赖微信群/Telegram 频道/KOL 直播驱动用户拉新,形成典型的传销式传播模式。

● 游戏化界面与身份伪造:许多项目采用游戏UI 与 NFT 项目 IP 塑造“年轻化”及“合法”形象。有些项目甚至结合 AI 换脸和深度伪造技术,伪造项目创始人或代言人的图像或视频,从而提高可信度。

例如,2025年2月黑客劫持坦桑尼亚富豪 Mohammed Dewji 的 X 账号,用深度伪造视频推广虚假代币 $Tanzania,数小时内募资148万美元。类似的造假技术已被广泛用于伪造创始人视频、编造会议截图和伪造团队照片,使受害者越来越难以辨别真伪。

以下诈骗红标对照表总结了核心预警标志和简单防范措施,供用户参考。

如何保障安全:对可疑或来源不明的内容保持警惕——无论是通过领英、Telegram 还是电子邮件;请勿运行陌生代码或安装不明文件(尤其是在以工作测试或应用演示为借口的情况下);收藏官方网址;使用 Scam Sniffer 等浏览器插件;请勿连接钱包至未知链接。加密世界的信任需主动验证而非被动给予。

4. 加固数字防线:Bitget 多层安全架构

面对日益复杂的数字资产威胁,Bitget 构建了一个全面安全框架,旨在保护每个平台用户。本节介绍了在账户保护、投资审查和资产保护方面实施的战略措施。

1. 账户保护:实时阻断未授权访问

Bitget 采用一整套实时监测工具来检测和提醒用户注意任何异常活动。从新设备登录时,用户会收到详细的电子邮件通知,其中包括防钓鱼码、验证码、登录位置、IP 地址和设备详情。这种即时反馈使用户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未经授权的访问。

为了减少可能由诈骗引起的冲动行为,Bitget 设立了动态冷静期。该机制由异常登录位置或可疑交易等指标触发,对提现实施1-24小时的临时停用,以便用户重新评估和确认账户活动是否正常。

此外,Bitget 提供官方验证通道,使用户能够验证通信内容并有效防范钓鱼攻击。

2. 投资审查:数字资产严格评估

Bitget 认识到加密市场中高风险代币的激增,因此为资产上架制定了详尽的尽职调查流程,其中包括对项目团队进行全面背景调查、深入分析代币经济学、评估估值和分配模式,以及评估社区参与程度。

为进一步确保评估准确,Bitget 实施了双层安全审计系统。内部区块链安全工程师会进行彻底的代码审查,以找出漏洞。同时,第三方权威机构会进行复审,确保审查到位。

资产上线后,Bitget 的专有链上监测系统将持续实时监控交易和合约互动情况。该系统旨在适应新的安全威胁,不断演变并更新其威胁模型,以迅速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3. 资产保护:全面保护用户持有资产

Bitget 采用双钱包策略,同时采用热钱包和冷钱包来提高安全性。大多数数字资产都存储在离线、多签名的冷钱包中,大大降低了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

此外,Bitget 还设有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巨额保护基金,用于在发生与平台相关的安全事件时向用户进行赔付。

对于Bitget Wallet 用户,平台额外采用了部分安全功能,包括钓鱼网站警报、内置合约风险检测工具和创新的 GetShield 安全引擎。GetShield 可持续扫描去中心化应用、智能合约和网站,在用户交互之前检测出潜在威胁。

通过这种多重安全架构,Bitget 不仅保护了用户的资产安全,还增强了用户对其平台的信任,为加密货币交易所行业的安全标准树立了标杆。

5.链上诈骗资金追踪与标记

本报告前几节介绍了诈骗者如何通过不同手段骗取加密货币,包括使用深度伪造技术。诈骗者通常会尝试转移赃款并最终兑换为法币。这些资金流动可被追踪——区块链分析工具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此类工具主要分为三类:交易监测、地址筛查及调查工具。本节重点解析交易监测工具如何检测并标记诈骗相关资金,增加赃款利用难度。

交易监测工具已被Bitget 等加密货币交易所广泛采用。该工具通过扫描进出交易识别并标记潜在风险。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检查所有用户充值,以识别潜在风险。多数正常用户充值不会被标记为高风险,资金自动处理并及时入账用户账户;但若充值资金源自已知诈骗地址,资金将被标记为高风险。

我们可以看看交易监测的实际案例。下图显示的是交易监测工具对用户在加密货币交易所充值的分析。如图所示,某交易所用户充值被识别为“杀猪盘”投资诈骗关联地址转账。

工具给出10/10最高风险评分,触发人工审核流程——用户资金不会自动入账,该活动将移交合规团队手动核查。

高级犯罪组织熟知交易监测机制,常采用特定链上操作混淆(即隐藏)资金路径。典型手法即“资金分层”:通过多级中间地址转移赃款,试图切割其与源头的联系。先进交易监测工具可穿透无限层级中间地址,精准定位资金犯罪源头。犯罪组织亦日益频繁使用跨链桥,下小节将重点解析。

5.1跨链桥

过去几年里,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各种区块链。用户可能由于某个区块链承载着特定的加密货币或去中心化应用或其他服务而被吸引。跨链桥使用户能近乎实时地将价值跨链转移。虽然普通区块链用户是跨链桥主要使用者,但诈骗者正日益利用其在区块链间转移赃款。诈骗者使用跨链桥通常有以下动因:

● 获取混淆机会:特定混淆工具仅支持特定区块链(如多数混币器网站仅处理比特币)。犯罪组织常跨链至目标区块链使用混淆服务后再次转移至其它区块链。

● 增加追踪难度:跨链转移显著提升资金追踪复杂度。即便调查员能手动追踪单次跨链行为,重复跨链操作将极大延缓调查进度,而且如果资金被拆分,调查员手动追踪所有线索的可行性也会降低(下文案例显示,专用工具可实现跨链资金无缝追踪)。

犯罪组织深知部分自动化交易监测工具在跨链桥处会终止追踪。下图上半部分展示此类工具在识别非法活动时止步于跨链桥,导致交易所仅可见来自桥接地址的资金,无法追溯前序路径。下图下半部分为Bitget 采用的 Elliptic 交易监测工具,其自动穿透跨链桥完整还原资金路径,暴露出相关非法实体。

下方案例研究描述了非法实体如何利用一系列跨链桥和区块链,大规模、有计划地试图对加密货币进行洗钱,以及如何从某些工具中识别该活动。

案例研究:下图Elliptic 调查工具截图显示某犯罪组织如何利用跨链桥在多个区块链上转移资金,然后最终将资金存入加密货币服务平台。

资金从比特币链发起(左侧),跨链至以太坊,以太坊切换地址进行内部转移,跨链至Arbitrum,再跨链至Base 链,最终存入加密货币服务平台。图片还突出显示了另外两个具有相同模式的实例。虽然没有完整显示,但同样的套路还出现了十余次,反映出洗钱行为的系统性。

此行为目的有二:延缓调查员追踪速度或进行干扰;阻止接收方交易所识别资金非法源头。然而,支持自动跨链桥追踪的区块链调查工具可无缝还原完整路径。具备跨链追踪能力的交易监测工具(如Bitget 采用的Elliptic 系统)能自动识别资金与犯罪组织的原始关联。

5.2 如何利用行为和模式侦查诈骗资金

前文案例依赖已知非法加密货币地址标签(如杀猪盘地址),这些地址标签通常来自受害者报案、执法协作等多渠道数据采集。但诈骗规模膨胀(加之受害报案率低等因素)导致无法覆盖所有地址。

因此部分先进交易监测工具引入行为检测作为补充防线。通过自动分析行为和模式,系统可推断某特定地址是否进行符合诈骗特征的链上操作,并对相关交互进行风险标记。此类行为分析通常由专业行为检测模型执行(部分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截至目前,Elliptic 行为检测可识别15余种诈骗类型(含杀猪盘、地址投毒、冰钓攻击等),且检测能力持续扩展。

下方示例展示行为检测如何阻止用户向诈骗地址转账:该示例中存在三个杀猪盘相关地址。顶部与底部地址经受害者报案识别并确认。处于中间的那个地址虽未被举报,但行为检测模型将其标记为潜在杀猪盘关联地址。

该地址随后收到了某交易所的转账。若该交易所启用行为检测警报,转账前即可识别风险从而避免用户资金损失。最终这三个杀猪盘地址资金均流向同一地址,该地址后被Tether 官方冻结,列入黑名单。该地址持有的 USDT 均被冻结,进一步证实了所涉资金的非法性质。

点击此处了解Bitget 接入Elliptic 区块链分析工具后如何将风险拦截率提升99%——该行业领先工具支持超过50条区块链,具备自动化跨链桥追踪与行为检测能力。

6. 防护建议与最佳实践

面对持续升级的诈骗技术,用户需建立清晰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技术鉴别能力。为此,慢雾提出以下核心反诈建议:

(1)提升社交媒体内容鉴伪能力

切勿点击评论区或群聊中的任何链接——即便看似“官方”。进行钱包绑定、领取空投、质押操作等关键行为时,务必通过项目官网或可信社区渠道验证。建议安装 Scam Sniffer 等安全插件实时检测并拦截钓鱼链接,降低误触风险。

(2)警惕 AI 工具引入的新型风险

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LLM)迅猛发展,各类新型 AI 工具涌现。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标准已成为连接 LLM 与外部工具/数据源的关键桥梁。但 MCP 普及也带来新安全挑战。慢雾已发布系列MCP 安全研究文章,建议相关项目团队提前自查并加固防御。

(3)善用链上工具识别风险地址与庞氏特征

对疑似跑路或欺诈的代币项目,建议使用MistTrack等反洗钱追踪工具查验项目关联地址风险,或通过GoPlus 代币安全检测工具快速评估。结合 Etherscan/BscScan 等平台查看受害者评论区预警。对高收益项目保持高度警惕——异常高回报往往伴随极高风险。

(4)切勿盲信“规模效应”与“成功案例”

诈骗者常通过大型Telegram 群组、虚假 KOL 背书、伪造盈利截图营造暴利氛围。一般来说,项目可信度应通过 GitHub 代码库、链上合约审计、官网公告等透明渠道进行验证。用户需培养独立验证信息源的能力。

(5)防范社交信任型“文件诱导”攻击

越来越多的攻击者利用Telegram、Discord 和领英等平台发送伪装成工作机会或技术测试邀请的恶意脚本,诱使用户操作高风险文件。

用户防护指南:

● 警惕要求从GitHub 等平台下载/运行代码的可疑工作或自由职业邀约。请务必通过公司官网或邮箱核实发件人身份,请勿轻信“限时高回报任务”话术。

● 处理外部代码时严格审查项目源及作者背景,拒绝运行未经验证的高风险项目。建议在虚拟机或沙盒环境中执行可疑代码以隔离风险。

● 谨慎处理Telegram/Discord 等平台接收的文件:关闭自动下载功能,手动扫描文件,警惕“技术测试”名义的脚本运行要求。

● 启用多重认证并定期更换高强度密码,避免跨平台密码复用。

● 请勿点击来源不明的会议邀请或软件下载链接,养成核验域名真实性和确认官方平台来源的习惯。

● 使用硬件钱包或冷钱包管理大额资产,减少联网设备敏感信息暴露。

●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与杀毒软件,防范新型恶意程序和病毒。

如果怀疑设备被感染,立即断网,转移资金至安全钱包,清除恶意程序,必要时重装系统以最小化损失。

企业防护指南:

● 定期组织钓鱼攻防演练,培训员工识别伪造域名与可疑请求。

● 部署邮件安全网关拦截恶意附件,持续监控代码仓库防范敏感信息泄露。

● 建立融合技术防御与员工意识的钓鱼事件响应机制。这种多层次战略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泄露和资产损失的风险。

(6)牢记投资判断的“基本原则”

● 高收益承诺=高风险:任何宣称“稳定高回报”或“保本盈利”的平台均应视为高风险平台。

● 基于拉人头进行病毒式增长即典型红标:设置招募返利机制或“团队收益”分层结构的项目可初步判定为传销。

● 使用链上分析工具识别异常资金流:MistTrack 等平台可追踪大额异常资金动向,分析团队套现路径。

● 核验审计机构与团队透明度:警惕部分项目提供的“虚假审计报告”或小型审计机构形式化背书,用户应确认智能合约是否经可信第三方审计且报告公开。

总之,AI 时代的加密诈骗已从单纯“技术漏洞利用”升级为“技术+心理”双维操控。用户既要提高技术识别能力,也要加强心理防御:

● 多验证,少冲动:请勿因“熟人、权威视频、官方背景”降低戒心。

● 多质疑,少转账:涉及资产操作务必深究底层逻辑,核实来源,确认安全。

● 戒贪婪,常存疑:项目“保本盈利”承诺越诱人,越需提高警惕。

建议研读慢雾创始人Cos 所著《区块链黑暗森林自救手册》,掌握链上反诈基础技能,增强自我防护。如遇盗窃,用户可寻求慢雾团队的协助。

唯有透彻理解诈骗机制、提升信息甄别力、强化安全工具认知、规范操作习惯,方能在充满诱惑和风险的数字时代风险浪潮中守护资产安全。安全防护无法一劳永逸,需要持续提起注意。构建完整认知体系与基本防御习惯,是在数字时代稳步前行、避开诈骗陷阱的唯一航标。

7.结论:未来路径规划

五年前防诈意味着“勿点可疑链接”,如今则是“所见不为实”。

当AI 伪造视频、虚假招聘流程与代币化庞氏骗局重新将信任变成伤害用户的手段,加密安全的下一阶段不仅依赖智能技术,更需集体防御。Bitget、慢雾与 Elliptic 正通过共享威胁情报、自动化资金追踪、跨生态风险标记构建联防网络。

结论已然明晰:安全无法依赖孤立措施,必须构建网络化、持续化、用户中心化的体系。

为此Bitget 将全力推进三大方向:

● AI 红队攻防演练:模拟新型诈骗手法测试系统漏洞。

● 合规数据协同网络:携手监管机构与合规伙伴共建情报共享生态。

● 推进安全教育:通过反欺诈中心赋能用户实时威胁感知能力。

诈骗者持续进化,我们也需升级迭代。在这个行业,最珍贵的货币从来不是比特币,而是信任。

下载完整报告,请点击此处。

大金狗(DJ.DOG)首发公开测试版,全面适配 iOS 26

Posted on 2025-06-10 18:3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手机 Meme 交易所大金狗(DJ.DOG)首个公开测试版今日发布,现已适配 iOS 26。

大金狗是一款用户自托管的链上交易产品,用户自行加密托管私钥在其 iCloud 加密存储空间中。
 
大金狗在实现秒内交易速度的同时,每5秒进行切片抓取链上真实热度。汇总全网聪明钱地址监控的同时,也能够实时监测推特 CA 发布及删除跑路等动作。

下载链接:DJDOG.ai

Michael Saylor:苹果公司应该买比特币

Posted on 2025-06-10 18:3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财经节目主持人Jim Cramer表示苹果公司当前的股票回购计划“并未奏效”。对此,Strategy联合创始人Michael Saylor回应称,“苹果(Apple公司)应该买比特币”,暗示将现金储备投入BTC可能是更具策略性的选择。

莫斯科交易所(MOEX)宣布将于周二开始计算并发布比特币指数

Posted on 2025-06-10 18:2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安纳多卢通讯社报道,莫斯科交易所(MOEX)宣布将于周二开始计算并发布比特币指数。据交易所声明,该指数将基于Binance、Bybit、OKX和Bitget等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数据。此前,MOEX已开始为合格投资者提供比特币期货交易。在西方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对加密货币的需求显著增加,部分本地企业也开始在国际支付中使用加密货币。

5 亿美元融资瞬间售罄,Tether 背书的 Plasma 如何打造比特币金融结算层?

Posted on 2025-06-10 18:03

作者:Sam,Messari分析师

编译:Tim,PANews

PANews编者按:随着Circle顺利IPO且取得亮眼的上市表现,市场对于稳定币的关注度逐渐上升。由Tether支持的稳定币链Plasma昨晚完成IC0,5亿美元额度数分钟内被“抢光”。Plasma主要标签是稳定币,然而市场对其技术架构及功能特性知之甚少,本位将为大家补齐这一“认知短板”。

正文:

先睹为快

  • Plasma不仅仅是稳定币链,它同时是比特币侧链和隐私解决方案。

  • Tether很可能会在Plasma链上启动原生USDT,实现比特币低滑点兑换与最小化信任的比特币抵押稳定币借贷,这将成为打开BTCFi新需求的关键。

  • 与Circle支付网络类似,Plasma作为银行合作伙伴及托管机构的支付网络,为USDT的法币出金通道提供支持。

​​Plasma经常被简化理解为一个“稳定币链”。这种理解没错,但没提到重点。Plasma 真正构建的,是专为比特币打造的金融基础设施层,它不仅支持稳定币,更视其为底层基础。它是一个比特币侧链,提供原生USDT支持、协议级的隐私保护,其Gas模型也不要求用户持有波动剧烈的治理代币。这不仅仅是关于支付功能,而是要构建一个原生支持比特币的、以美元计价的结算层。​​

该项目由Peter Thiel与Paolo Ardoino旗下的Tether和Bitfinex提供支持,融合了三大新兴技术趋势:比特币Rollup技术、稳定币基础设施与链上隐私保护。每个概念本身都具备投资价值,而三者结合更可能构建出比特币生态中最具价值的金融基础设施层。

Plasma是比特币侧链,不局限于稳定币应用

Plasma的架构采用比特币作为其最终结算层。该链发挥类L2与侧链的功能,通过定期将状态承诺锚定至比特币区块链,减轻信任依赖假设,并继承比特币的安全模型。

等离子链技术极有可能引领BTCFi的新浪潮,因为它解锁了用户真正渴求的功能:以极低滑点兑换大额比特币,并直接质押原生比特币借入稳定币。这看似基础的需求,实则需要两大核心支撑:深层流动性(Tether提供支持)和信任最小化机制(BitVM2提供支持)。

由于有Tether的直接背书,Plasma得以接入加密世界最深度的流动性资产池之一。该平台极有可能原生支持USDT,这一优势使其碾压那些依赖跨链稳定币或新型原生稳定币的比特币侧链。它实质上将成为BTC/USDT交易的核心结算层,而这正是当前比特币主网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与其他需要封装比特币或托管桥梁的Layer 2与侧链不同,Plasma搭建了专属比特币跨链桥,通过无许可验证者机制进行运作,并承诺在BitVM2上线后采用该方案。这将实现更无缝化的用户接入,同时有效降低对手方风险。

内置隐私功能

隐私保护被直接整合进Plasma的交易模型中。用户可选择加入屏蔽转移功能,该功能能隐藏交易双方及金额信息,且不会牺牲互操作性及用户体验。与需要专用工具或浏览器扩展的ZK隐私解决方案(如ZCash、Aztec)不同,Plasma的隐私模型可实现应用层兼容,通过引入基础的账户抽象元素,使其使用体验更接近银行服务而非又一条EVM链。

该设计支持选择性披露功能,使用户能够在需要时(例如向交易所、审计方或合规平台)证明特定交易细节,而无需暴露全部链上活动。这套隐私系统在保障个体控制权的同时,实现了与监管框架的互操作性。

关键是,Plasma技术让用户无需持有或使用波动剧烈的原生代币进行交易。Gas手续费可直接通过USDT或BTC支付,这些支付会通过预言机机制或内部定价系统自动完成兑换。该设计不仅简化了用户体验,更消除了因购买和消费原生代币带来的交易溯源风险,使Plasma成为追求低摩擦、低调金融操作用户的理想选择,在保持卓越可用性的同时实现隐私保护。

稳定币视角

需要了解的核心要点是:Plasma代表着对Tether最直接的投资。传统意义上的Tether只是各平台的流动性层,而Plasma则被定位为垂直集成的执行环境,在这里,USDT不再只是众多资产之一,而是作为该链的原生组件存在。

这为其带来了两种潜在的增值空间。第一种是市场驱动型,随着稳定币需求增长(尤其是寻求美元敞口的全球用户),基于USDT的产品可能获得强劲的基础性拉动作用。加之Circle的IPO使市场重新聚焦于稳定币,与Tether基础设施挂钩的资产有望受益于正在不断上升的市场热度。

第二点是结构上的优势。Plasma能够将金融机构与合规的全球支付系统连接起来。这单类似于Circle支付网络,但服务于Tether生态。该系统将具备完整的反洗钱能力以支持企业入驻,通过与银行合作伙伴及托管机构集成实现法币兑换通道,同时仍可支持无需许可的DeFi应用。凭借近乎实时且低成本的国际结算能力,Plasma可与传统银行网络展开竞争。考虑到USDT的流通量是USDC的近2.5倍,且取决于对Circle支付网络的价值评估,我认为仅支付网络功能带来的机构需求就足以支撑5亿美元的全稀释估值(FDV)。

基于比特币构建的金融层Plasma,由Tether提供启动流动性,并通过原生隐私功能增强,能够实现其他加密货币项目难以企及的目标。

币安 Alpha积分达236将可获得2500枚HOME空投

Posted on 2025-06-10 18:03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官方消息,Binance 是首个上线 Defi App (HOME) 的平台:

Alpha 交易开放:2025 年 6 月 10 日 19:00 (UTC+8) 

合约交易开放:2025 年 6 月 10 日 19:30 (UTC+8)

符合条件的用户,拥有至少 236 个 Alpha 积分,可在交易开启时前往 Alpha 活动页面上申领 2500 个 HOME 代币的空投。

请注意,申领空投将消耗 15 个 Alpha 积分。用户需要在申领开放后的 24 小时内完成申领,否则视为放弃领取空投。

Ripple 欲借 XRPFi 激活 XRP 千亿市值,填补生态 DeFi 版图空白

Posted on 2025-06-10 18:03

作者:Weilin,PANews

Ripple欲借XRPFi激活XRP千亿市值,填补生态DeFi版图空白

6月10日,XRP Ledger Apex 2025大会在新加坡召开。会上,一个名为“XRPFi”的概念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XRPFi,即XRP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结合,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视为激活XRP这一老牌加密资产、带动XRPL和Ripple生态增长的新路径。

XRP是加密市场最具代表性的资产之一,目前市值接近1344亿美元,是除比特币之外市值最高的非智能合约类加密货币。凭借其快速、低成本的跨境支付能力,XRP在传统金融场景中拥有稳定应用。但在链上领域,XRP长期缺乏智能合约支持,难以融入主流DeFi生态,这一结构性矛盾也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随着SEC暂停对Ripple的诉讼、Ripple稳定币RLUSD市值接近3.9亿美元,以及市场对XRP ETF的持续猜测,投资者对XRP未来的期待逐渐升温。部分机构与散户开始关注XRP如何借助DeFi获得收益、提升资产使用效率,这也推动了“XRPFi”概念的诞生和发展。

借助Flare赋能XRPFi,打造多链互操作DeFi生态

在当前的XRPFi发展进程中,Flare Network被视为关键基础设施提供者。XRP Ledger(XRPL)虽然在速度和稳定性方面表现优秀,但在DeFi所需的可组合性和合约功能方面存在天然限制。因此,Flare选择从技术上为XRP赋能,成为当前桥接传统XRPL与多链DeFi生态的核心引擎。

Flare是一个兼容EVM的L1区块链,专为实现多链互操作性设计。其FAssets协议可将非智能合约资产如XRP映射为FXRP,使其具备合约调用能力,从而无缝接入去中心化借贷、交易和衍生品协议。借助这一机制,XRP持有者可参与包括质押、流动性挖矿等在内的主流链上收益活动。

此外,Flare还引入了USD₮0稳定币,作为基于LayerZero的OFT(Omnichain Fungible Token)标准发行的原生资产,具备跨链原生互操作性。与XRP配对后,USD₮0不仅可用于构建交易深度池和借贷抵押物,还可连接至市值超过1550亿美元的USDT生态,为XRPFi生态注入高流动性的“资本底座”。

据官方数据,Flare生态近期增长显著:截至6月10日,TVL突破1.57亿美元,主要得益于USD₮0的上线,目前USD₮0的供给量约为9210万美元。若拉长时间看,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Flare的TVL同比增长超过400%。同时,Flare也集成了Bifrost、Oxenflow等与XRPL兼容的钱包工具,进一步降低用户进入门槛。

Flare将其XRPFi体系形容为“飞轮模型”:以USD₮0提供资本来源、FXRP实现合约可组合性,二者配对带来流动性,进而带动更多DeFi应用和真实场景,从而反哺XRP的长期生态价值。

未来,Flare还计划将比特币、狗狗币等非智能合约资产带入Flare,拓展其在DeFi领域的使用场景。

构建XRPFi收益矩阵,CeDeFi与链上策略双轨并行

Ripple欲借XRPFi激活XRP千亿市值,填补生态DeFi版图空白

在Flare构建链上兼容性的同时,Doppler Finance则围绕XRP设计了一整套收益机制,试图补全XRP过去在生息和金融产品方面的空白。截至6月8日,该平台吸引超过3000万美元TVL,成为XRPFi赛道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Doppler Finance提供两类主要的收益产品:CeDeFi收益与链上DeFi策略。前者主要通过机构级托管和量化操作进行资产管理,后者则探索包括借贷、稳定币策略和质押在内的链上收益场景。

在CeDeFi模式下,用户将XRP存入专属地址,资产由Fireblocks、Ceffu等托管商保管,并按计划转移至中心化交易平台开展量化策略,如套利、基差交易等。收益通过链下结算后回流至用户账户。

而在链上收益方面,Doppler正积极对接XRPL侧链生态,包括兼容EVM的网络与新兴协议。其策略包括:

  1. XRP借贷:通过将XRP存入审计合规的借贷协议,获得利息或原生奖励。借款人以其他资产作为抵押,平台自动管理清算流程,确保安全性。

  2. 稳定币收益策略:将XRP作为抵押借出稳定币(如USDC),再部署至稳定币收益协议中。Doppler采用保守LTV比率,动态调整仓位,以实现低风险收益。

  3. 流动性质押与杠杆策略:用户可在特定LST池中进行一键杠杆质押,尤其围绕如ROOT这类侧链代币。该机制通过自动化合约简化繁琐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Doppler Finance正在构建风险隔离型借贷市场,允许不同资产池独立运作,从而避免高波动资产拖累整体系统稳定性。除了包含XRP、USDC、ROOT等主流资产的核心池外,Doppler Finance还计划推出多个隔离市场,包括专为杠杆收益农业设计的LST池,以及包含Futureverse生态中的游戏代币的隔离市场。

由于XRPFi牵涉到资产跨链、托管与高阶策略执行,其安全机制成为项目设计的重要一环。当前,Doppler Finance采用多层风控机制。

在资产托管方面,平台选用业内头部服务商(如Fireblocks与Ceffu),并通过冷钱包管理、链上验证、破产隔离等手段确保资产安全。量化操盘方面,平台则采取多策略、多团队合作模式,并将大部分操作设计为“借贷合约结构”,确保本金在非极端情况下可收回。

此外,据官方介绍,所有合作操盘方需通过严谨尽调,包括历史业绩、策略稳定性、AUM规模与财务风险等维度评估,筛选具有资质的机构参与。

填补DeFi市场空白,XRPFi尚处早期阶段

随着以太坊DeFi生态的内卷,市场正将目光转向尚未被充分激活的高市值资产。XRPFi 的出现正填补了XRP长期以来“高市值、低链用”的空白。XRPFi通过Flare网络的FAssets协议等技术实现,让原本缺乏智能合约能力的XRP得以进入DeFi生态。Doppler Finance正在构建包括CeDeFi收益、流动性质押等一整套可持续的收益机制,不仅具备真实路径,还投入资源提升安全性与用户体验。

从逻辑上看,XRPFi的发展回应了激活XRP和Ripple生态发展产生的迫切需求。但需指出的是,当前XRPFi生态仍处于早期阶段。Flare与Doppler的产品路线虽较为清晰,但整体用户规模、流动性深度、协议成熟度仍有待验证。旧资产融入新叙事,前景如何?PANews将持续保持关注。

链游工作室Orange Cap Games完成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1kx和Yuga Labs领投

Posted on 2025-06-10 18:03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链游开发工作室Orange Cap Games宣布完成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1kx和Yuga Labs领投,Bing Ventures、Infinity Ventures Crypto等参投,另有多位天使投资人参与。此次融资将用于推动旗下Vibes TCG与Moonbirds产品及生态系统发展。

 

CZ 宣告「DeFi 日」诞生:解读 SEC 新政与引爆盛夏的三大财富密码

Posted on 2025-06-10 18:03

撰文:撰文:Oliver,火星财经

在变幻莫测的投资世界里,真正的先机往往并非隐藏于市场的喧嚣 K 线中,而是潜藏在华盛顿看似枯燥的政策文本之下。当监管的巨轮调转航向,其激起的涟漪,足以定义未来数年的财富流向。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新任主席 Atkins 在一场关于「DeFi 与美国精神」的会议上的讲话,正是这样一份值得反复研读的「藏宝图」。

这场会议的影响力迅速发酵,以至于 Binance 创始人 CZ(赵长鹏)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6 月 9 日将被铭记为 DeFi 日。」这一论断,为整个事件赋予了历史性的注脚。行业观察家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空气中不同寻常的气息,认为新一轮「DeFi Summer」(去中心化金融之夏)可能正蓄势待发。这并非空穴来风。回顾 2020 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夏天,DeFi 在监管的真空地带野蛮生长,创造了无数传奇。而今,Atkins 的讲话,似乎正在为一场更合规、更强大、可能由机构和散户共同参与的「DeFi 盛夏」,铺设好起飞的跑道。

这并非一次寻常的官方发言,而是一场对 Gensler 时代「执法优先」监管哲学的深刻反思与系统性修正。在这份全新的监管蓝图中,我们得以按图索骥,发掘出三个足以重塑行业格局、点燃盛夏烈火的「财富密码」。现在,让我们以抽丝剥茧之心,一同解读这背后的深意。

市场闻风而动:DeFi 板块的积极响应

在 Atkins 主席的讲话细节披露后,资本市场迅速给出了最直接、最坦诚的反馈。主流 DeFi 协议代币应声上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仿佛在为这场监管新风的到来而集体喝彩。

根据行情数据显示,DeFi 领域的蓝筹项目均录得了显著涨幅。去中心化借贷巨头 Aave (AAVE) 和顶级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UNI) 均飙升超过 13%,作为行业基础设施的预言机龙头 Chainlink (LINK) 也上涨近 6%。此外,流动性质押协议 Jito (JITOSOL) 和专注于真实世界资产(RWA)的 Ondo Finance (ONDO) 也分别上涨超过 5%。

这组数据并非偶然的巧合,它精准地印证了我们即将解读的三大「财富密码」的含金量。市场的反应逻辑清晰可见:AAVE 和 UNI 的强势反弹,代表了资本对 DeFi 核心应用在监管明朗化后前景的认可;LINK 的上涨,说明了市场看好整个基础设施层的价值重估;而 Jito 和 Ondo 的跟涨,则分别对应了「自主保管」下的 Staking 生态和「创新沙盒」中 RWA 赛道的巨大潜力。可以说,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为 Atkins 新政的积极影响投下了信任票。

第一大财富密码:代码的「免罪」——重现创新大爆炸的土壤

在 Atkins 的演讲中,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密码,隐藏在他对开发者责任的全新界定之中。他用了一个精妙的类比:「让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者对第三方使用汽车违反交通规则或抢劫银行负责是非理性的。」 这句话的背后,是为「代码中立」原则的正式加冕。

这正是 2020 年 DeFi 之夏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无需许可的创新」。当年的开发者们可以自由地发布实验性的协议,而无需担心为代码的潜在滥用负责。然而,Gensler 时代以 Tornado Cash 事件为标志,让这种自由的创新精神戛然而止,开发者社区人人自危。

而 Atkins 的论述,则精准地为这片创新的土壤解除了警报。他将责任的主体从工具的「创造者」清晰地转移到了「使用者」身上,这是对「代码即言论」这一开源世界基石理念的强力捍卫。当监管的焦点从审查代码转向追溯恶行,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便豁然开朗,一个允许开发者再次大胆试验、快速迭代的环境正在回归。

这道财富之光首先照亮的,是那些为加密世界铺路奠基的基础设施赛道。无论是 Layer 1 和 Layer 2 的公链,还是那些提供开发工具包(SDK)的团队,他们的估值模型中最大的一个负向变量被移除了。同时,它为去中心化隐私赛道打开了价值修复的空间。当技术的中立性得到承认,「隐私」不再与「原罪」划等号时,市场将重新评估那些拥有扎实技术、致力于保护用户合法权利的隐私项目。这无疑是在宣告,投资基础设施和开发者生态的确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大财富密码:产权的「回归」——引爆流动性的核心引擎

如果说第一个密码解放了生产力,那么第二个密码,则是在为引爆流动性提供核心燃料。Atkins 强调,「拥有对私有财产的自主管理权是美国的基本价值之一,这一权利不应因为人们登录互联网而消失。」 这句话,是对加密世界「自主保管」(Self-custody)理念的一次王权认证。

2020 年的 DeFi 之夏,其核心玩法便是流动性挖矿(Yield Farming),用户将自己的资产在各类协议中质押、出借,以获取收益。这一切都建立在用户对自身资产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基础之上。然而,Gensler 时代对中心化 Staking 服务的打击,一度让这种模式的合规性蒙上了阴影。

而 Atkins 的讲话,则是一场彻底的「产权回归」宣言。他将叙事的重点从平台的「服务」,拉回到了用户的「权利」,明确支持用户通过个人钱包直接参与链上金融活动。这不只是一种技术上的认可,更是从美国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确认了「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这一加密世界黄金法则的神圣性。

这个密码所解锁的,是一个无比庞大的 Staking 及其衍生品生态。以 Lido 为代表的流动性质押协议(LSD)和以 EigenLayer 为核心的再质押(Restaking)赛道,其商业模式的合法性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此前,市场对其最大的疑虑(是否会被定性为未注册证券)已基本烟消云 – 散,这为它们打开了通往主流金融机构万亿级资产配置的大门。与此同时,所有钱包服务商的战略价值都被极大地提升了,它们正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超级应用」入口。

第三大财富密码:创新的「沙盒」——新物种诞生的官方孵化器

在厘清了「代码无罪」和「产权神圣」这两大根本性问题后,Atkins 给出了第三个,也是最具建设性的密码——设立「创新豁免」(Innovation Exemption)框架。这标志着 SEC 的监管思路,正从「被动防御」和「事后打击」,转向「主动引导」和「事前规划」。

2020 年的 DeFi 之夏,见证了无数新物种(如 AMM DEX、去中心化借贷、算法稳定币)的「寒武纪大爆发」。但这种爆发,是在一片监管的蛮荒之地进行的。而 Atkins 的「创新沙盒」,则试图为下一次的物种大爆发,提供一个官方认证的、更安全的「孵化器」。

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监管艺术。它承认,用上个世纪的法律去生硬地套用日新月异的数字金融,本身就是一种削足适履。因此,在守住「反欺诈」等核心底线的前提下,给予新生事物一个在真实市场环境中试错、迭代和成长的空间,就成了必然选择。

这个密码,为所有心怀梦想的创业者和慧眼识珠的投资者,都开辟了一片全新的试验场。无论是致力于将房地产、债券等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先驱,还是畅想去中心化社交未来的梦想家,他们都有了一条可以预期的、快速验证自己想法的「绿色通道」。对于风险投资机构(VC)和早期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投资组合中最大的系统性风险——监管突变风险——被大大降低了。

未来展望:「DeFi Summer 2.0」的序曲

Atkins 主席的讲话,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 SEC 新政的大门。这三大「财富密码」——代码的免罪、产权的回归、创新的沙盒——环环相扣,共同构建了一个更清晰、更友好、也更具活力的监管新范式。

如果说 2020 年的 DeFi 之夏是一场由极客和冒险家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草根狂欢,那么 Atkins 新政所预示的,则可能是一场由开发者、散户和华尔街巨头共同参与的「DeFi 盛夏 2.0」。它将不再是野蛮生长,而是在清晰规则下的有序繁荣。

这不仅关乎几个赛道的短期利好,更是一场深刻的长期价值重估。它预示着美国正以一种更自信、更开放的姿态,重塑其在全球加密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对于每一个身处这个行业的我们而言,读懂这些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深刻的认知,或许正是穿越牛熊、抓住下一个时代脉搏的关键所在。历史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一个更加成熟和繁荣的加密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HashKey Exchange 新增 15 国法币通道,支持离岸人民币等多币种出入金

Posted on 2025-06-10 17:5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香港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 HashKey Exchange 宣布,其银行充值服务范围已扩展至 32 个国家和地区,较此前新增 15 个,进一步拓宽了用户的法币出入金通道。平台现支持离岸人民币(CNH)、港元(HKD)、美元(USD)、欧元(EUR)多币种出入金,可接受转账的银行服务扩展至 32 个国家 / 地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

马斯克的新棋局:X 和 Polymarket 合作,哪些标的躺赢流量红利?

Posted on 2025-06-10 17:54

撰文:KarenZ,Foresight News

6 月 6 日,X 正式宣布与 Polymarket 建立合作关系,后者成为 X 官方预测市场合作伙伴。这场被 Polymarket 称为「互联网真相探索新篇章」的合作,标志着链上预测市场与主流社交平台的深度融合,通过「注意力经济」与「金融化博弈」的双重驱动,推动信息传播机制向市场驱动模式转型。

正如 Polymarket 所说,「下一个信息时代将不会由 20 世纪的媒体巨头主导,而将由市场驱动。未来的新闻将以真相为核心,以透明度为根基,以现实为锚点。」

X 与 Polymarket 的合作并非一蹴而就。Polymarket 在 2024 年美国大选前持续显示特朗普的胜选概率高于民调和传统媒体预测。马斯克本人曾在 2024 年美国大选前一个月转发「Polymarket 上特朗普以 51% 支持率领先」的数据,并评论道:「由于涉及真金白银投入,这一数据比传统民调更为准确」。Polymarket 因准确预测特朗普在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胜利而名声大噪,在关键摇摆州的预测也较为精准,由此声名鹊起,迅速成为预测市场领军者。

值得一提的是,5 月下旬,据彭博社报道,「另一预测市场 Kalshi Inc. 聘请小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Jr.,特朗普长子 ) 担任其战略顾问,该公司正在与马斯克旗下 AI 公司 xAI 合作,提供定制信息为网站用户的投注提供指导。」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马斯克与特朗普公开决裂的次日,其掌舵的 X 便迅速与 Polymarket 达成合作关系,这一时间线的巧合引发业界广泛猜想。需要指出的是,Polymarket 在美国因未注册为指定合约市场(DCM)或掉期执行设施(SEF)而被 CFTC 认定为非法运营,2022 年被罚款 140 万美元并需屏蔽美国用户。2024 年美国司法部和 FBI 的调查进一步凸显其监管困境。

Polymarket & X 合作细节

Polymarket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hayne Coplan 表示:「将 Polymarket 准确、公正、实时的预测市场概率与 Grok 的分析和 X 的实时洞察相结合,将能够即时为全球数百万 Polymarket 用户提供情境化、数据驱动的洞察。」

根据合作协议,Polymarket 和 X 将推出一款集成产品,为 Polymarket 提供数据驱动的洞察和建议。Polymarket 的预测将与 X 的数据相结合,提供实时洞察,并整合来自 Grok 和 X 相关帖子的实时注释,为用户呈现动态市场分析。这款产品是 Polymarket 和 X 将通过合作共同开发的一系列集成和独特体验中的第一款产品。

X & Polymarket 合作有何意义?

Polymarket 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真金白银的投注形成事件概率共识,而 X 的实时信息流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天然土壤。部分社区用户猜测 X 会从底层整合 Polymarket,预测市场会出现在推特信息流中。

X 与 Polymarket 的合作关系具有多重意义,不仅有望塑造社交媒体与预测市场的交互模式,更有助于推动 Web3 时代信息生产与决策机制的革新。

增强预测市场公信力与规模效应

首先,Polymarket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预测市场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和预言机提供透明、不可篡改的市场结果预测。然而,受限于加密货币的小众性,Polymarket 的用户基数一直难以与传统社交平台比肩,据 Dune数据,在 2025 年 5 月份的月活不到 28 万,2025 年 1 月份的历史最高月活为 45 万。

X 作为全球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在实时性、趋势发现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并且拥有庞大用户基础和实时信息传播能力。据 ThunderBit 数据,2024 年全球 X 用户量达到 4.15 亿,月活用户达到 3.35 亿,日活跃用户大约 2–2.5 亿,用户每天平均在 X 上花的时间超过 11 分钟。从用户行为来看,55% 的 X 用户偏好信息类内容,59% 的 X 用户经常用它获取新闻。在美国,59% 用户表示关注政治是主要用途。

这种用户规模的悬殊差距正是合作的最大价值点之一。X 有望为 Polymarket 带来指数级增长的「流量闸门」,而 Polymarket 的预测数据则能为 X 用户提供独特的市场洞察。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有望使预测市场从专业投资者的工具转变为大众参与的信息民主化平台。

推动 Crypto 大规模采用

Polymarket 基于 Polygon 网络搭建,以 USDC 稳定币作为交易媒介,而 X 与 Polymarket 的深度整合,有望为加密货币打开「社交化普及」的关键入口。

重构社交媒体互动范式

传统社交媒体用户以「内容消费」为主,而 Polymarket 的加入或将引入「金融化参与」模式:用户可通过真金白银的投注表达观点,并基于预测结果获得收益,有望显著提升 X 用户的粘性与活跃时长。

信息金融化和金融社交化的双重变革

X 与 Polymarket 的合作代表着信息金融化和金融社交化的双重变革。一方面,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或将被注入市场机制,每条重要新闻、事件都可能衍生出对应的预测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反映其可信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金融行为将深度融入社交场景,用户在进行日常信息浏览的同时,也能参与市场预测并获得经济回报。

这种融合的深层意义在于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信息可信度危机。传统媒体受制于编辑偏见、广告压力和政治立场,社交媒体则饱受算法推荐和虚假信息的困扰。而预测市场依赖真实资金下注,往往能更准确地反映公众的真实看法,也通过经济激励引导参与者挖掘真相。

商业化路径

从商业角度看,这次合作或许可以为 X 开辟新的变现渠道。若引入预测市场,不仅能增强用户粘性,还能为其广告系统提供更精准的用户兴趣数据,实现商业价值的闭环。而且,Grok 也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实时数据,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和洞察。目前 Polymarket 不收取任何类型的费用。

利好哪些标的?

此次合作催生的关注机会可分为生态直接关联标的与衍生项目炒作两类:

一、生态核心受益标的(直接关联)

  • Polygon:底层网络

  • 以太坊:Polymarket 底层网络 Polygon 是基于以太坊网络的 Layer2 网络,间接利好以太坊。

  • USDC:Polymarket 主要使用 Polygon USDC 进行预测投注,所有交易和流动性奖励也均以 USDC 形式发放,合作后随着平台交易量的增长,USDC 的使用频率和需求量也可能会相应增加。

  • 以太坊、Base、Arbitrum、Solana:除 Polygon 之外,Polymarket 还支持在这四个网络上充值 USDC、ETH、SOL、ARB 等币种,不过交易仅支持 Polygon 网络的 USDC。

  • Coinbase、Binance、Bitfinex:Polymarket 支持从这三家交易所充值 USDC。

  • MoonPay:MoonPay 允许用户使用 Visa、Mastercard 和部分银行卡在 Polygon 上购买 USDC。

  • UMA:Polymarket 预测市场由基于智能合约的 Optimistic 预言机 UMA 解决,与 X 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对 UMA 预言机服务的需求。2025 年 3 月份,UMA 表示,正在与 Polymarket 和 EigenLayer 合作研究构建新一代预测市场预言机。一些研究想法包括开发一个可以支持多种代币来解决争议的预言机,还在研究其他功能,例如动态绑定、AI 代理集成以及增强的防贿赂攻击安全性。

  • Safe:Polymarket 为用户采用代理钱包系统,一种为 Safe 智能账户,利用 Safe 智能账户实现账户抽象;另外一种为 MagicLink 代理钱包(依赖如下 Magic Labs MagicLink)。

  • Magic Labs:Magic Labs 成立于 2018 年 5 月,Magic Labs 通过嵌入式钱包消除了种子短语和浏览器插件的复杂性,使普通用户能够轻松进入 Web3 世界,还发布了链上可验证自动化层 Newton。

二、衍生项目关注标的

  • Polycule:Polymarket 生态 Telegram 交易机器人,也支持跟单交易。Polycule 官推被 Polymarket CEO Shayne Coplan 关注。Polycule 代币于 5 月中旬由 @top_jeet_ 在 Believe 上推出,市值自 6 月 6 日以来上涨逾 200%。值得一提的是,在 X 和 Polymarket 的合作关系披露之后,Polycule 宣布从 Alliance 或的 56 万美元投资。

  • Polytrader:提供有关 Polymarket 机会的见解、技术分析以及机器人自主交易服务。Polytrader 代币此前通过 Virtual 发行,当前市值 180 万美元。

  • PredictFolio:支持在 Polymarket 上分析、比较和跟踪用户,官推被 Polymarket CEO Shayne Coplan 关注。

小结

X 与 Polymarket 的合作不仅是一次「商业联姻」,更是互联网信息传播逻辑的深层变革 —— 这里不再是单纯的观点战场,而是注意力、资金、共识交织的链上金融市场。

然而,预测市场在不少司法管辖区被视为类博彩活动,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另外,合作的长期成功需克服潜在的操纵和信息污染等挑战。

非金融用途受认可?Bitcoin Core 声明对比特币生态的再思考

Posted on 2025-06-10 17:54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近日,Bitcoin Core 项目在其官方论坛发布了《比特币核心开发与交易中继策略》联名声明,提出比特币网络上的非金融用途不应受到限制,矿工和节点不应拒绝此类交易的中继和打包。声明所传达的,是对比特币网络抗审查性与协议中立原则的再确认。但在当前生态背景下,这一表态也引发了开发者和社区之间的广泛讨论。

自 2023 年铭文机制引发热潮以来,链上资源使用、网络拥堵以及围绕话语权的争议成为比特币生态中的核心问题。随后出现的 BRC20 协议推动了资产形式的多样化,也让围绕非金融应用的分歧进一步凸显。此次声明的发布,重新激活了关于比特币网络用途边界的争论,未来比特币是否继续扩展非原生应用空间,将取决于开发者与用户之间更深层次的协调与共识。

Bitcoin Core 声明释放何种信号?

不难看出,该声明本质上是对围绕 Ordinals、铭文交易以及非金融用途数据流量争议的一次正式回应。声明中明确指出:比特币网络应坚持去中心化和抗审查原则,核心开发团队无权阻止用户将链上空间用于非金融用途,节点运营者和矿工也不应因主观判断而选择性中继或打包交易。这一立场,实质上表达了对铭文及其他链上数据应用的「技术中立」态度。

从声明发布背景来看,Bitcoin Core 团队此举并非突然转向,而是延续了数年来在中继政策上的一贯立场:节点软件的职责是最大程度保证网络运行的中立性与可靠性,而不是对交易用途进行定性判断。此前围绕铭文的数据膨胀问题、网络拥堵以及手续费高企的争议,在社区内部形成了鲜明对立的意见。而此次声明,试图在不干涉交易类型的前提下,通过强化共识中立性来缓解开发者与节点运营者之间的长期分歧。

不过,该声明一经发布,便迅速引发社区层面的强烈反响。多位开发者和业内人物表达了不同程度的不满甚至质疑。Casa 钱包联合创始人 Jameson Lopp 认为,Bitcoin Core 开发者并非统一实体,但以联名声明的方式发声,有失去中心化项目应有的治理透明度之嫌;JAN3 首席执行官 Samson Mow 亦指出,「现在就是这样」的表态掩盖了开发者逐步放任网络结构被改变的事实。而来自 Bitcoin Core 内部的知名开发者 Luke Dashjr 更直言不讳地批评声明的中继目标设计不当,认为对「哪些交易应该被转发」的定义缺乏清晰性,将导致中继机制更加混乱。

在分歧背后,其实也显露出当前比特币生态内部对「网络定位」的根本分歧。以 Carl Horton 为代表的开发者认为比特币应专注于作为「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功能定位,而不是被用作通用数据存储载体。这与铭文及 BRC20 等实践路径产生明显冲突。当前声明虽然没有直接支持此类非金融交易,但其「不干预」的态度,已被市场广泛解读为对链上扩展应用的隐性松绑。

短期来看,此声明可能降低矿工或节点出于主观意愿排斥铭文类交易的行为,有助于恢复网络层面对 Ordinals 的包容性。但中长期,其对整个比特币生态的路径选择、对开发者与用户关系的重新界定,仍有待观察。核心开发团队与社区其他主体之间的博弈,可能远未结束。

比特币生态的内部分歧与技术瓶颈

回顾比特币生态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其在创新探索方面虽有突破,但整体生态建设依然面临诸多结构性难题。

生态内部缺乏一致的技术方向与共识机制,核心开发者、矿工、钱包服务商及用户群体之间的立场分歧长期存在。由于比特币协议原生功能有限,对于是否应当支持非金融用途的争论始终未能达成统一意见,这种割裂在实际运行中表现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对协议演进的推进缓慢,制约了生态联动和建设效率。

以铭文和 BRC20 协议为代表的非金融应用为比特币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消耗上升、节点运营负担加重等问题。部分矿工与节点选择性地回避这类交易,加剧了网络参与者之间的对立情绪。这种技术与立场上的不一致,使得整个生态在处理新兴应用时显得缺乏协调与弹性,创新难以形成持续效应。

此次 Bitcoin Core 团队声明提出不应限制或拒绝非金融交易,是对这一局面的一次干预尝试。从生态角度来看,该表态有望打破部分技术壁垒与认知隔阂,为新项目的部署与用户参与释放更多空间。一旦核心开发者明确反对技术审查立场,并推动中继层与打包策略更加中立,那么围绕非金融应用的开发路径将获得更多确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问题迎来根本性解决,相反,技术演进能否真正落地、开发者社区能否形成有效协作机制,仍将决定这一声明最终能否带来实质性转变。

新玩法,或是比特币生态的拐点

部分开发者对 Bitcoin Core 项目近日发布的声明持保留态度,但该声明明确了比特币网络对非金融用途的开放立场,为生态创新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目前,比特币生态中传统项目发展放缓,技术和应用的扩展面临一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关注那些能够抓住这次政策调整机会的新兴项目,可能更有成长空间。虽然这些创新带来了一些争议,比如对网络负载和稳定性的影响,但它们也展示了比特币网络多样化发展的潜力。

毕竟,Web3 生态最擅长的就是不断尝试和创造新东西,面对挑战,探索新的可能或许正是未来的方向。

特朗普连夸「不错」,比特币再冲新高

Posted on 2025-06-10 17:54

撰文:Bright,Foresight News

6 月 10 日早间,随着中美会谈利好释放,加密货币二级行情回暖。BTC 回升突破 110000 大关,距历史新高仅差 1400 美元,众多山寨币纷纷大幅回升。BTC 自 5 月 22 日创下新高后,已经持续回调两周,低点触及 100355 美元,本周稳步回升至 110000 美元,期间涨幅超 10.26%。截至发稿前,比特币暂报 109632 美元。

ETH 表现相对强势。短暂盘整后延续良好涨势,自探底 2379 美元后回升突破至 2726 美元,离本轮上涨新高仅差 62 美元,涨超 12.2%。SOL 或因链上行情遇冷而遭大户抛售,在触及 141 美元低点后堪堪回升至 161 美元,涨幅 14.18%,但距离本轮上涨高点 187.71 美元仍有较大空间。

加密货币总市值回升超 2%,逼近 3.5 万亿美元。随着山寨币集体拉涨,比特币市占率略微下降至 62.42%,山寨币季节指数回升至 20,恐惧与贪婪指数攀升至代表贪婪的 64。同期,美股整体小幅上涨。标普 500 指数收涨 5.52 点,涨幅 0.09%,据 2 月 19 日收盘高点仅差 2.3%。道指收跌 1.11 点,跌幅 0.00%,报 42761.76 点。纳指收涨 61.28 点,涨幅 0.31%。而美加密货币股票中,Circle 依旧表现亮眼,盘中突破 138 美元,距 31 美元的发行价已经涨超 4.45 倍。,Coinbase 上涨 2.13%,股价回升至 256.63 美元。而微策略涨超 4.71%,收盘价达 392.12 美元,马上重返 400 美元大关。

爆仓数据方面,据 Coinglass 显示,最近 24 小时共计超 10.66 万人爆仓,爆仓总额 4.36 亿美元,空单爆仓 3.81 亿美元,多单爆仓 5462.6 万美元,主爆空单。CEX 上最大单笔爆仓为 ETH-USDT,发生在火币,价值 405.96 万美元。

可以说,BTC 中长期基本面不变,资管机构与上市公司的持续买入成为了目前 BTC 延续涨势的主要买盘。BTC 历经两周宽幅回调后健康上涨,中美启动新一轮贸易谈判释放的利好进一步刺激了风险资产的整体回暖。BTC 冲击 12 万美元,或许在 6 月份并非难事。

特朗普政府连赞「不错」

6 月 9 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就中国稀土进出口问题、美国泛科技类产品进出口问题进行讨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出席本次会议。其中,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曾在 5 月份的中美日内瓦会谈时缺席,他被认为是对中国技术出口控制立场非常严格的美方高级官员。

6 月 10 日,特朗普政府对该场磋商会议表示满意。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谈及中美会谈时表示,「是一次不错的会议」。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谈及中美会谈时认为,中美会谈「富有成果」。随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态,「我们与中国的进展不错,从伦敦收到不错的消息。将考虑解除出口管制,中美谈判仍在进行中。」当即美股芯片股领涨,英伟达涨超 2.2%。

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双方官员对话态度积极,显然是希望能够延长在早前出现了贸易摩擦之后,双方认可的休战期。而特朗普政府在会谈后的满意表态,推动了全球风险资产的进一步上涨。

宏观数据提振信心

5 月,美国消费者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全面下降,为 2024 年来首次,其中短期通胀预期降幅最大。美国纽约联储发布的 5 月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一年期通胀预期从 4 月的 3.6% 降至 3.2%,降幅最大。三年期通胀预期从 3.2% 降至 3%。五年期通胀预期从 2.7% 降至 2.6%。

分析指出,虽然通胀预期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 2% 目标,但已明显回落,显示消费者信心改善,核心原因是中美贸易局势暂时缓和。关税缓解消息发布后,多项调查(包括纽约联储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消费者情绪有所回升。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Kevin Hassett 对此表示:「从各项通胀指标来看,当前通胀降幅是过去四年来最大的一次。虽然关税收入在上升,但通胀却在下降,这与很多人说的(关税会推高通胀)相反,但却与我们一直以来的判断一致。」

4 月通胀数据也显示,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在 4 月为 2.1%,为 2021 年 2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PCE 为 2.5%。美联储官员正在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以评估关税是否可能导致通胀持续上升,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 6 月 17-18 日的议息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

不过,「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 表示,美国中期通胀预期不确定性仍然保持高位(3 年期通胀预期为 3%,前值 3.2%; 五年期通胀预期为 2.6%,前值 2.7%)。市场可能「过度乐观」地解读了短期数据。

比特币动能强劲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进入了战略储备比特币的游戏。

6 月 9 日,美上市公司 KULR 正寻求通过在市场上发行普通股筹集高达 3 亿美元的资金,该公司目前持有 800 枚比特币,并且计划将募集的资金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包括购买更多比特币。据悉,KULR 还通过两份协议租赁了 5500 台 S-19 比特币矿机以从事挖矿,总额超过 400 万美元。

6 月 9 日,加密矿企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宣布以近期股票发行所得资金在公开市场购入 100 枚比特币,正式启动其比特币储备策略。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增持比特币,作为长期投资与核心业务支柱。

同日,英国上市公司 Anemoi International 董事会宣布,在 2025 年 6 月 6 日发布的公告基础上,公司已将约 30% 的现金储备投资于比特币。董事会认为,公司修订后的财务管理策略与当前核心业务完全互补,并预计将在近期就公司业务及财务管理策略发布进一步公告。Anemoi International Ltd. 是一家位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控股公司。该公司通过其子公司 id4 AG 运营,id4 AG 是一家监管科技公司,为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数字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机构资金的持续涌入成为比特币走高的主要推手之一。据彭博高级 ETF 分析师 Eric Balchunas 披露,贝莱德 IBIT 持仓规模突破了 700 亿美元,仅用 341 天就成为最快达到这一里程碑的 ETF,比 GLD 保持的旧纪录 1691 天快了 5 倍。

Decrypt 分析师 Jose Antonio Lanz 表示,比特币 50 日指数移动平均线(EMA)与 200 日 EMA 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这通常是市场看涨动能增强的信号。这一趋势确认了中期的看涨前景,同时成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死亡交叉」,并使得短期均线区间更容易被视为一个良好的价格支撑区。即使价格回调,也较难跌破 10 万美元这个关键支撑位——目前的 EMA 线正好处于这个位置。

目前,中美两国政府官员在伦敦举行的对话仍在继续推进。鉴于中美各自的战略发展的考量,此次对话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任何基于政策妥协的上涨,都需要警惕协议破裂的黑天鹅。7 月关税数据落地的冲击,仍需市场去摸索、「排雷」。

MEET48 正式 TGE,$IDOL 官宣于 6 月 11 日上线 Binance Alpha、Bitget、Gate、MEXC 和 PancakeSwap

Posted on 2025-06-10 17:49

6月10日,全球 Web3.0 首个专注娱乐领域的 AI-Agent 及 AIUGC 创作者及粉丝经济生态社区 MEET48 宣布,将在2025年6月11日正式启动 TGE,其官方代币 IDOL 将同步上线Binance Alpha、Bitget、Gate、MEXC 和 PancakeSwap,用娱乐破局 Web3 的理念,用偶像养成和粉丝经济引领 Web3 娱乐新纪元。

目前,币安钱包携手 PancakeSwap 已经官宣 MEET48 将于2025年6月11号下午4点到6点 (UTC+8)进行币安独家 TGE,符合认购资格的用户须使用币安 Alpha 积分参与。Bitget、Gate 和 MEXC 将在2025年6月11号晚上8点 (UTC+8)上线 IDOL 代币。

MEET48 社区目前在全球拥有380万活跃用户和50万 Web3 钱包,多次以链上交互过亿的数据名列 BNB Chain 社交类应用第一名,并将以 TGE 为起点陆续注入大量重磅 AI 娱乐产品和服务,不断夯实和提升 IDOL 代币的含金量和市场价值,力争实现成为 Web3 落地应用领域行业主流币的项目愿景,并直击 “IEO 即高光时刻” 的行业痛点,为市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长期价值回报。

此前,在2024-2025年的各大 Web3 盛会中,无论是在香港、东京、曼谷还是新加坡,MEET48 都曾以独特的互动模式和震撼舞台表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例如,在 TOKEN2049 期间,MEET48 主办的 Side Event「回到街头 Back To The Streets」派对上,偶像与全球粉丝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握手,进一步加深了彼此间的情感联结。

另外,MEET48 还官宣获得了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梁信军、Hash Global、HashKey Capital、Animoca等众多专业机构和个人跟投的代币论融资,FDV 估值为 1 亿美元。在 TGE 后,MEET48 将公布本轮融资的最新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延续 MEET48 用娱乐破局 Web3 的理念,给予 MEET48 未来在 BNB Chain 上更多的想象空间。

MEET48 已于6月9日启动了 $IDOL 空投计划,面向所有与 MEET48 生态产生交互的用户、合作社区、特殊贡献者、Mars Protocol 活跃用户、「The Mars Audition for Best3 AI-MEME」前三名,以及生态 NFT 持有者。IDOL 代币的首次领取将在 TGE 后立即开放,可用于参与第一届 Web3.0 全球偶像年度人气总决选(The 1st Web3.0 All-Community Annual Idol Popularity Audition & Ceremony,简称 WIPA)投票。据悉,WIPA 是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将区块链机制引入偶像选拔体系的先锋尝试,由 MEET48 与中国大型青春女团 SNH48 GROUP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在8月2日中国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 Arena 共同举办。SNH48 GROUP 全体成员及其海外 AI-Agent 虚拟组合将同时参与到本届 WIPA 海外总决选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从而争取海外和 Web3 领域的发展资源。

2025 Q3 Roadmap——Mars Protocol、AIdol Producer(AI偶练房)和 AI-Audition(AI劲舞团)

在 WIPA 之外,MEET48 还将按照已经发布的生态规划 Roadmap 为用户带来更多产品策划。在2025年 Q3,MEET48 将持续建设基于 BSC 生态的 AI-Agent 和社交养成币发射平台 Mars Protocol。AIdol Producer(AI偶练房)将为用户提供一键定制具备自主交互能力的虚拟偶像 AI Idol-Agent,实现聊天、直播、虚拟演出等多种功能,并利用全球领先的虚拟音乐舞蹈垂直领域 AIGC 技术高效生成 AI 图文、歌曲、舞蹈内容。

同时,MEET48 社区重磅注入全球现象级游戏 IP “劲舞团(Audition)”的次世代 AI+Web3 升级产品 “AI-Audition(AI劲舞团)”——Web3 次世代虚拟音乐舞蹈生态 AI 模拟链游。劲舞团(Audition)是一款现象级经典舞蹈模拟网络游戏,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用户、历史累计总收入超过100亿美元。而 AI-Audition(AI劲舞团)由劲舞团(Audition)原始市场团队策划和研发,并与 MEET48 社区深度融合,直接使用 $IDOL 作为游戏主币,基于 Web3 框架、偶像养成和粉丝经济理念。作为全球首个虚拟人音乐舞蹈 LLM 和 AI-Agent 技术打造的次世代虚拟音乐舞蹈 AIUGC 全生态 AI 模拟大型社区游戏,AI-Audition(AI劲舞团)在 Web3 共识下将实现包含音乐舞蹈 AIUGC 创作者生态、虚拟偶像与组合养成生态、音舞模拟游戏生态的三态融合。

作为 MEET48 社区的生态内容支柱,AI-Audition(AI劲舞团)是 AI娱乐和 GameFi 发展史上全球最大的经典游戏 IP 导入,研发历时3年时间,项目总投资逾1亿美元,研发人员总数超500人。AI-Audition(AI劲舞团)即将于2025年 Q3 公开发布并开放用户限量测试,定将创造 AI 和 Web3 领域全新的全球产业奇迹。

2025 Q4 Roadmap——CoinFishing(赏金猎鱼)和 MonopoliFi(链富翁)

在2025年 Q4,MEET48 还会为用户提供更多使用同一个治理代币进行社区激励和治理的游戏项目。其中,CoinFishing(赏金猎鱼)通过结合去中心化爆率机制与市场驱动的 Swap 流动池,为经典捕鱼游戏打造了创新的 3D 升级版 P2E 模式,实现无人工干预的公平娱乐体验。创新 MonopoliFi(链富翁)是融合开放世界与城市 UGC 机制的大型 GameFi,支持用户通过任务挖矿、编辑器建城及链上交易实现游戏与现实经济的深度连接。

2026 Q1 Roadmap——AI-Audition(AI劲舞团)、去中心化 AI-Agent 图形社交基座和元宇宙

在2026年 Q1,Web3 次时代虚拟音乐舞蹈生态 AI-Audition(AI劲舞团)将开启不限量测试和商业化运营。MEET48 还将重点构建去中心化 AI-Agent 图形社交基座和 MEET48 元宇宙。凭借 UGC 内容创作和人气养成配套代币价值成长的理念,MEET48 会携手用户共建强大的 Web3 + AI 驱动型娱乐基础设施,共同引领偶像养成与粉丝经济的未来。

关于MEET48

MEET48 是全球首个专注娱乐领域的 AI-Agent 及 AIUGC 粉丝经济生态社区,被认为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 Web3 应用项目团队之一,拥有 500 人规模的技术和研发团队,覆盖新加坡,香港,台北,东京、首尔和迪拜的区域运营网络。MEET48 的目标在于用聚焦于 AIGC(Animation,IDOL、GAME和Comics)Z 世代潮流娱乐内容的 AIUGC 内容生态及图形化、智能化的元宇宙社交基座,实现 Web3 技术的社会化大规模应用 Mass Adoption。

MEET48 官网:https://www.meet48.xyz/

Twitter (X):https://x.com/meet_48

Telegram:https://t.me/MEET_48

Discord:https://discord.gg/meet48

HYPE突破40美元,创历史新高

Posted on 2025-06-10 17:49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Bitget行情显示,HYPE 突破 40 美元,现报价 40.13 美元,创历史新高,24 小时涨幅达 12.8%。

JUST 协议 TVL 突破 97 亿美元,领跑波场 DeFi 赛道

Posted on 2025-06-10 17: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官方最新数据显示,波场 TRON 生态核心 DeFi 协议 JustDeFi 总锁仓价值(TVL)已突破 97 亿美元大关,持续领跑波场去中心化金融市场。

作为 TRON 生态首屈一指的 DeFi 协议,其正在为全球用户构建更开放、高效的区块链金融服务体系。 

BTTC 2.0 即将正式发布

Posted on 2025-06-10 17: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官方消息,BTTC 2.0即将正式发布。本次升级采用革命性的三层架构设计,通过创新的技术方案彻底打破区块链间的信息孤岛,实现资产与状态的安全无缝同步。

这一重大技术突破将提升跨链互操作性,全面推动Web3应用的大规模普及,为开发者和用户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跨链体验。

更多技术细节将在近期公布。

币安钱包于6月11日上线MEET48(IDOL)TGE

Posted on 2025-06-10 17: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官方消息,币安钱包于6月11日上线MEET48(IDOL)TGE,认购时间:2025年6月11号下午4点到6点 (UTC+8) 。认购资格:符合资格的用户须使用币安 Alpha 积分参与。

QCP:以太坊重获市场关注,美中贸易谈判进展有限

Posted on 2025-06-10 17:2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QCP发布简报,比特币在美中贸易谈判重启的背景下一度突破11万美元,但由于缺乏实质性突破,市场热情迅速减退。与此同时,以太坊正悄然重获叙事主导地位,其隐含波动率上升、期权偏斜转向看涨,ETF资金流入显著(上周2.81亿美元,昨日5270万美元),表明机构投资者兴趣回升。随着GENIUS法案在美国参议院推进、Circle IPO讨论重启以及稳定币获得监管支持,以太坊作为代币化和结算基础设施的角色可能迎来结构性上行机会。

某巨鲸花费200万美元重新购买160万枚FARTCOIN

Posted on 2025-06-10 17:17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OnchainLens)监测,某巨鲸花费200万美元重新购买160万枚FARTCOIN,均价1.25美元。此前,这位巨鲸在一笔 FARTCOIN 交易中赚了 368.5 万美元。

从狂热到理性:加密货币风投的成熟之路

Posted on 2025-06-10 17:10

文章作者:Thejaswini M A

文章编译:Block unicorn

前言

我曾经对每一个加密货币的融资公告都感到兴奋。

每一个种子轮融资都像是重大新闻。“匿名团队为革命性的 DeFi 协议筹集了 500 万美元!”

我会疯狂地研究创始人,深入他们的 Discord,试图理解这个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快进到 2025 年。又一轮融资出现在我的新闻头条。A 轮融资。3600 万美元。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

我将其归类到“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下,然后继续处理其他事情。

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务实了?

自 2020 年以来,加密货币风险投资的后期交易首次超过了早期交易。

65% 对 35%。

再读一遍。

这个行业曾经建立在种子轮前融资的基础上,匿名团队在车库里构建 DeFi 协议搞创新。

现在?A 轮及以后的融资正在推动资金流动。

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切都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变。

加密风投

西装革履的风投。尽职调查从几分钟变成几个月。

监管合规。机构采用。

专业的项目推介,而非匿名的 Discord 消息。

KYC 流程。法律团队。真正有意义的收入模型。

像 Conduit 这样的公司为“统一链上支付”筹集了 3600 万美元。Beam 为“基于稳定币的支付服务”筹集了 700 万美元。

这些都是基础设施项目。B2B 解决方案。企业级平台。

无聊、盈利、可扩展的业务。

加密货币风投的头条新闻总是喜欢夸大数字,所以让我们先从事实说起:

2025 年第一季度:446 笔交易共投资 49 亿美元(环比增长 40%)。

今年迄今:共筹集 77 亿美元,2025 年有望达到 180 亿美元。

而问题在于:MGX(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向 Binance 开出了 20 亿美元的支票。

这完美地反映了当前的风险投资环境:少数几笔巨额交易扭曲了数据,而整体生态系统依然低迷。

根据 Galaxy Research 的数据,比特币价格与风投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多年来一直可靠——在 2023 年破裂,且尚未恢复。

比特币创下新高,而风投活动依然低迷。事实证明,当机构可以购买比特币 ETF 时,他们不需要为风险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来获得加密货币敞口。

风投的现实检验

加密货币风险投资从 2022 年 230 亿美元的峰值下降了 70%,到 2024 年仅 60 亿美元。

交易数量从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941 笔暴跌至 2025 年第一季度的 182 笔。

但这部分应该让每个宣称“下一个大事件”的创始人感到恐惧——自 2017 年以来筹集种子轮融资的 7650 家公司中,只有 17% 进入了 A 轮。

而且仅仅有 1% 达到了 C 轮。

这是加密货币风险投资的成熟过程,对于那些以为盛宴会永远持续的人来说,这将是痛苦的。

类别轮换

2021 – 2022 年的热门叙事——游戏、NFT、DAO ——几乎从风投的兴趣中消失。

2025 年第一季度,构建交易和基础设施的公司吸引了大部分风险投资。DeFi 则协议筹集了 7.63 亿美元。与此同时,曾经主导交易数量的 Web3/NFT/DAO/游戏类别,在资本分配中已滑落到第四位。

这是风投终于将创收业务置于叙事驱动的投机之上。

真正推动加密货币交易的基础设施获得了资金。

人们实际使用的应用程序获得了资金。

产生真实费用的协议获得了资金。

而其他一切都将越来越缺乏资本。

人工智能也已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竞争对手。

为什么要押注加密游戏,当你可以押注具有更清晰收入路径的 AI 应用?加密原生应用的机会成本已显著转向不利于那些无法展示即时效用的项目。

毕业危机

让我们从数据中挖掘出最发人深省的统计数据:加密货币从种子轮到 A 轮的毕业率是 17%。

这意味着每六家筹集种子轮的公司中,有五家永远不会获得有意义的后续融资。

相比之下,传统科技行业大约有 25 – 30% 的种子轮公司达到 A 轮,你开始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加密货币的成功指标一直以来都存在根本性缺陷。

为什么?因为多年来,加密货币的剧本很简单:筹集风险资金,构建一些看起来创新的东西,推出代币,让散户投资者提供退出流动性。风投不需要公司真正通过融资轮次毕业,因为公开市场会为他们提供纾困。

这种安全网已经消失了。2024 年发行的大多数代币的交易价格仅为其初始估值的一小部分。EigenLayer 的 EIGEN 以 65 亿美元的完全摊薄估值发行,如今已下跌 80%。月收入超过 100 万美元的项目屈指可数。

当代币上市之路走到尽头时,真正的毕业率才逐渐显现。而且结果并不乐观。结果如何呢?风投现在提出的问题,与传统投资者几十年来一直在问的问题如出一辙:“你如何赚钱?”以及“你何时才能盈利?”这显然是加密货币领域的革命性概念。

集中化接管

虽然交易数量大幅下降,但交易规模却发生了有趣的变化。自 2022 年以来,种子轮的中位数显著增长,尽管总体上筹资的公司减少了。

这说明一个行业正在围绕更少、更大的赌注进行整合。撒网式”的种子投资时代已经结束。

给创始人的信息很明确:如果你不在核心圈子里,你可能就得不到资金。如果你没有获得顶级基金的融资,你获得后续融资的机会就会大幅下降。

这种集中化不仅限于资金。

数据显示,A16z 投资组合中 44% 的公司在后续轮次融资中有 A16z 的参与。

对于 Blockchain Capital,这个比例是 25%。最好的基金不仅在挑选赢家,还积极确保他们的投资组合公司继续获得资金。

我们的观点

我们都见证了从“革命性 DeFi 协议”到“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的转变。

老实说?我很矛盾。

我的一部分怀念那种混乱。剧烈的波动。那些用 Discord 昵称的匿名团队为听起来像发烧梦一样的想法筹集数百万美元。

那种疯狂中有种纯粹。仅仅是建造者和信徒们在押注传统金融甚至无法想象的未来。

但我的另一部分——那个见证了太多有潜力的项目因基本面不足而失败的部分——知道这种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多年来,加密货币风投一直以一种根本上错误的方式运作。创业公司可以仅凭白皮书筹集资金,向散户投资者推出代币以获得流动性,然后无论是否构建了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都称之为成功。

结果呢?一个为了炒作周期而非价值创造而优化的生态系统。

现在,该行业正经历着姗姗来迟的从投机到实质的转变。

市场终于开始应用从一开始就应该存在的绩效标准。当只有 17% 的种子轮公司进入 A 轮融资时——这意味着市场效率终于赶上了这个曾经被过度叙事人为支撑的行业。

这一切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对于习惯于基于代币潜力而非商业基本面筹集资金的创始人来说,新现实是残酷的。你需要用户、收入和明确的盈利路径。

但对于那些构建解决真实问题、真正业务的公司来说,环境从未如此好。资金竞争减少,投资者更专注,成功指标更清晰。

“游客资金”已经离开,留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公司所需的巨额资金。留下的机构投资者并非在寻找下一个“模因币”或投机性的基础设施投资。

在这次转型中幸存的创始人和投资者将为加密货币的下一章构建基础设施。与上一个周期不同,这一次将建立在商业基本面上,而不是代币机制上。

淘金热已经结束。采矿作业刚刚开始。

尽管我说过怀念那种混乱?但这正是加密货币所需要的。

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上线 WOD,总奖池 10 万美元 BGB

Posted on 2025-06-10 17: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 上线 WOD。此外,还可参与交易活动。买入 500 美元 WOD,即可有机会获得 50 美元等值 BGB,总奖池 100,000 美元等值 BGB。活动结束后 Bitget 官方将公布幸运 UID 尾号,符合资格的用户共同瓜分总奖池。活动时间为 6 月 10 日 18:00:00 至 6 月 13 日 18:00:00 (UTC+8) 。

上市公司跟风买币,潜在回报与风险如何?

Posted on 2025-06-10 17:10

撰文:kushagra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新的加密货币财库策略工具诞生。本文将分析比特币作为企业财库策略的表现,以及基于私募股权投资(PIPE)的加密策略的关键趋势。

每个地区都会推出自己的 「比特币」 策略 ,但我担心的是,那些可能采用类似策略的尾部资产(Right Tail Assets)。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很好,但如果是你钟爱的 L1 或 L2 呢?这毫无意义。毕竟,第 50 个 zkEVM L2 的边际买家会是谁?更不用说,尾部资产存在低流通量问题,市场参与者看到的账面收益可能无法真正实现。所以,朋友们,务必谨慎。

运作机制

构建此类财库工具的路径主要有三条:

  • 业务转型:濒临破产的企业转向加密金融服务公司,执行加密策略(如 Solana 质押);

  • 并购重组:将私营企业并入在纳斯达克 / 纽交所上市的中小型公司;

  • SPAC 合并: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重新制定业务和财库策略。

无论采用何种路径,所有策略均需通过 私募股权投资(PIPE) 和可转换债券融资。以下是 PIPE 的典型操作:

  1. 瞄准空壳公司:通常是 SPAC 工具或在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失败的中小型公司

  2. 与该公司合作,为比特币或任何其他加密资产创建储备

  3. 要求投资银行发行 / 构建两种工具:i)传统的 PIPE 和 ii)可转换债券

  4. 传统 PIPE:以固定价格(通常是折扣价)直接向合格投资者出售普通股或优先股

  5. 可转换债券:发行可转换债券或可转换优先股,投资者可在一定期限内或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自行转换为发行公司的普通股。这些通常提供下行保护并部分降低上行收益。

例如,特朗普媒体与技术集团(DJT)采用了以下结构:

  • 通过出售近 5600 万股(每股 25.72 美元)融资 14.4 亿美元;

  • 发行 10 亿美元 2028 年到期的 0% 可转换高级担保债券(转换价为每股 34.72 美元)。

  • 这是股票稀释与高级可转换债务的混合结构,兼具 PIPE 与可转换债券的特点。

需注意:与其他发行方式相比,PIPE 受 SEC 监管较少,但可能导致现有股东股权稀释。这些股份附带注册权,即公司需向 SEC 提交注册声明,允许 PIPE 投资者在锁定期后向公众转售股份。

投资者框架

你可能会问,为何投资者愿意参与此类发行?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 团队知识产权:董事长或核心团队的行业影响力至关重要。例如,Joe Lubin(以太坊联合创始人)推出的 ETH 策略,很容易被类比为 「以太坊版 Microstrategy」。在目睹 MSTR(Microstrategy)的成功后,投资者因 Joe 的行业地位而踊跃参与 ETH 策略,毕竟 ConsenSys 对以太坊生态的发展始终至关重要。

  • 资产质量:储备资产的选择至关重要。预计将出现一波尾部资产(如市值前 50 的代币)被纳入小型企业财库的浪潮。但这些尾部资产策略风险更高,因其波动性通常高于比特币。

  • 加密溢价:此类 PIPE 工具之所以能大规模融资,并非因比特币或以太坊在企业策略中的价值 「一夜暴涨 3-4 倍」,而是传统对冲基金和加密原生机构因害怕错失(FOMO)当前存在的一级 / 二级市场套利机会而涌入。诚然,这些策略可能通过质押和借贷实现收益或杠杆效应,但这是否能支撑 3 倍于资产净值的溢价?恐怕未必。

近两个月的企业加密财库交易概览

迄今为止,最受争议的财库交易当属特朗普媒体公司的案例。这也引发了关于 「战略性比特币(或数字资产)储备」 的质疑——如何处理潜在的利益冲突?至少从短期看,受 Microstrategy(MSTR)和 Metaplanet(3350.T)启发,私人和公共投资者均预期此类融资将带来中短期高回报。

MSTR 最初将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和抗通胀工具;如今的加密 PIPE 则通过质押和借贷实现更积极的管理和收益生成。私人投资者对加密 PIPE 的需求近乎狂热,原因在于:此类交易一经宣布,股价往往在启动时上涨 2-10 倍。

企业的加密财库策略表现

尽管历史无法预测未来,但比特币策略已有大量数据可供分析。以下是企业纯比特币财库策略的表现研究,我研究了 17 家上市公司:

列表中选取了比特币持仓占公司市值比例超 30% 且持有 300 枚以上 BTC 的 17 家上市公司

迄今为止,采用此策略最成功的公司是 Microstrategy,该公司是最早涉足企业比特币策略的公司。但随着比特币 ETF 和新财库策略的推出,其 「比特币 / 市值」 溢价可能逐渐消退。短期内,比特币资金策略的公告往往会增加短期甚至长期回报的可能性。回报率差异很大,甚至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也是如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绩表现会下降:

  • 1 年平均回报率:526%(59% 的公司盈利);

  • 3 年平均回报率:119%(仅 13.64% 的公司盈利);

  • 历史平均回报率:515%(59% 的公司盈利)。

注意:中位数回报显著低于均值,表明极端值拉高了整体平均水平。2020-2025 年,比特币跑赢多数资产类别,是这些公司回报高的核心驱动因素。

比特币策略的表现热力图

  • 成功案例:拥有强社区共识、能提升 「每股比特币持有量」 并创造金融工程机会的企业表现优异。

  • 失败案例:如 SOS Limited(原加密矿业公司转型大宗商品交易),因主营业务困境且比特币策略执行不力,表现落后。可见,「纯比特币策略」 企业比 「小额配置」 公司更受市场认可。

  • 风险提示:比特币相关企业可能面临极端波动和回撤,但当公司资产净值(NAV)超过市值时,可能出现困境反转机会。需注意:对濒临破产的企业而言,仅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少量比特币无法扭转颓势。

结论

随着 Circle 作为纯稳定币公司 IPO 的成功,股票市场与加密市场正加速融合。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优质加密公司上市,同时涌现更多加密策略工具。鉴于近期市场对加密策略的热情,投资者可通过以下框架捕捉机会:团队影响力、资产质量、加密溢价持续性,并深入分析具体项目。

然而,当策略涉及市值前 20 以外的代币时,务必高度谨慎。这些代币不仅缺乏比特币般的硬资产属性,且往往缺乏持续的净买入需求。从结构上看,投资者必须明确:1)该公司正在实施的底层业务战略是什么;2)交易的资本结构(债务、可转换债券、PIPE);以及 3)每股资产净值。

社区反馈:比特币闪电网络钱包 Alby 的非活跃资金被无故转走

Posted on 2025-06-10 17: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社区反馈,比特币闪电网络钱包 Alby 的非活跃钱包资金被无故转走。通过 Alby 条款中发现,Alby 声称保留对连续 12 个月不活跃(即该期间内无交易)的用户旧 Alby 账户的共享钱包中扣除全部剩余余额的权利,适用于 2023 年及之前创建的共享钱包的不活跃旧 Alby 账户。

JustLendDAO TVL 突破 64.8 亿美元

Posted on 2025-06-10 17:1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官方数据显示,波场 TRON 生态头部 DeFi 项目 JustLendDAO TVL 突破 64.8 亿美元。目前协议存款总量达 39.8 亿美元,借款总量 1.7435 亿美元。作为波场 TRON 生态的核心项目,JustLendDAO 正在推动 TRON DeFi 生态的繁荣发展。 

Riot出售158万美元Bitfarms股份,持股降至14.3%

Posted on 2025-06-10 17:0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CoinDesk报道,比特币矿商Riot Platforms宣布出售175万股Bitfarms股票,交易价值约158万美元,平均售价约为每股0.90美元,此举使其在Bitfarms的持股比例从近15%降至14.3%。此次出售是Riot在此前未成功收购Bitfarms后对其投资进行持续审查的一部分。今年5月,Riot曾提出以每股2.30美元收购Bitfarms的敌意收购要约,但该提议迅速被拒绝并在次月被放弃。Riot表示将继续根据多种因素评估其在Bitfarms的持仓,包括与Bitfarms管理层的潜在讨论、公司战略方向及市场状况,未来可能增加或减少持股。

CryptoQuant:Taker CVD重返绿色区间,暗示新一轮牛市的到来

Posted on 2025-06-10 16:5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CryptoQuant分析师指出,比特币市场出现积极转变,Taker CVD指标在经历四个月下跌后重返绿色区域,表明买方力量重新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已从约10.1万美元反弹至约10.7万美元,涨幅近6%,现货市场买家活跃度明显提升。专家认为,Taker CVD指标从红转绿是重要的看涨信号,历史数据表明,当该指标从长期红色区间转为绿色时,通常预示着新一轮上涨趋势的开始。此次转变可能标志着比特币即将进入新的牛市阶段,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后续成交量变化和价格支撑位表现,以确认这一看涨信号的有效性。

重新审视以太坊:有哪些看多理由?

Posted on 2025-06-10 16:50

主持人:Alex, Mint Ventures 研究合伙人

嘉宾:Zhou Qi, EthStorage 创始人;Lawrence, Mint Ventures 研究员

大家好,欢迎来到由 Mint Ventures 发起的 WEB3 Mint To Be。在这里,我们通过持续追问和深度思考,在 WEB3 世界里澄清事实、探清现实、寻找共识。为大家厘清热点背后的逻辑,提供穿透事件本身的洞察,引入多元的思考角度。

Alex: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 EthStorage 的周博士,还有我们的研究员 Lawrence。我们来谈一个加密投资者都非常关心的蓝筹标的——以太坊。我们知道以太坊在这轮周期的整体表现一直是不太好的,它的汇率一直跑输 BTC,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也比不上它的竞争对手 Solana。不过以太坊近期有很多令人瞩目的变化,比方说 Vitalik 在 Layer1 的扩容上变得很坚决,然后也有在进行重组架构,进行了裁员,整体呈现出来一种比较务实的做事态度。现在是不是以太坊重振价格的一个拐点时刻呢?今天在我们开始正式讨论之前,我们先请两位嘉宾跟我们的听众朋友介绍一下自己。周博士先来。

Zhou Qi:大家好,我是 EthStorage 的创始人 Zhou Qi。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对以太坊的一些见解,包括我们最近在以太坊上的一些工作。我们其实在 17、18 年的时候就非常深入地去研究整个以太坊的技术,包括以太坊的扩容路线图,从之前的 Layer2 到现在的 Layer1,包括参与了以太坊很多的研究工作,也拿到了非常多以太坊的支持,包括在 DA 上面的一些研究,以及与 OP Stack 做的一些相关研究,也拿了很多 grants。所以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能分享一下我们在这里面的一些相对独特的见解。

Lawrence:大家好,我是 Mint Ventures 的 Lawrence,很高兴今天能跟周博士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本轮以太坊跑输 BTC 和 SOL 的原因

Alex:那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正题。在讨论今天以太坊值得期待的看多理由之前,我们可以先来梳理一下目前以太坊面临的问题。在二位看来,以太坊在本轮周期大幅跑输 BTC,也跑输了 Solana 的主要原因,目前可能有哪些?要不这个问题先请周博来分享一下。

Qi Zhou:我觉得有几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整个以太坊的路线图,尤其是以 Layer2 为核心的路线图,其实大家发现跟以太坊的核心价值并不是那么一致。这个其实也是我在上个月 East Asia 的时候见到 Vitalik 时和他讨论的问题,这也是他的一个想法。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在去年的时候,在 EIP 4844 上线之前,以太坊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通缩的状态。但是当 4844 升级上线后,使得 L2 提交数据给以太坊的手续费大幅下降,同时也导致很多 L2 上的价值并没有反映在以太坊本身。比如很多 L2 项目,如 Base 和 Arbitrum,虽然收到了很多用户手续费,但这些手续费并没有反哺以太坊的价值本身。因此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激励不兼容的问题。第二方面,从以太坊本身来说,因为它在上一轮周期的表现非常好,某种意义上也影响了它的判断,使得它在某些方面,比如说工程进展方面变得相对缓慢。那个时候以太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挑战者,无论是比特币还是 Solana。而在这一波中,很多人抱怨以太坊变化太慢,路线图规划很久,但没有实际工程上的落地成果。每一次升级都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实现相应功能。与 Solana 一些激进的工程推进相比,以太坊一直是偏向研究,在工程方面不是特别优先的模式。这种方式对以太坊整体发展和升级路线图造成了很大的滞后。这方面我们有很多亲身经历,比如前几年我们为以太坊做了很多 EIP,包括 EthStorage 本身,这些等一下我们可以再展开讲一讲。总结来说,主要是这两方面。

Lawrence:刚刚周博讲的这两个也是我想提的两点。另外一点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一轮周期而言,总体来讲链上的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是新的创新都是比较少的。链上业务的丰富程度和活跃度比起 21 年并没有太大的好转,甚至总体如果我们刨除掉 Meme 交易之外,链上业务的活跃度和丰富程度可能都是略有下降的。相反 BTC 这边的基本面是大幅度提升的。所以此消彼长之下,其实所有的公链的总体表现都不好。即便是表现比较好的 Solana,相比 BTC 的汇率也距离 21 年的高点还差至少 50%,就这一轮的高点比上一轮还差 50%。这个我觉得也是所有 Layer1 在本轮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另外两点就是刚刚周博士提到的。一个可以说是最近两三年之内以太坊的战略性问题,就是这个 Layer2 的战略。我觉得比较坦率地说,基本上已经可以判断为失败了。还有一点,我总结下来可能是以太坊长期存在的一个结构性问题,还不是中短期的战略问题。这一点我最近看了很多人的批评,尤其是一位叫 Max Resnick 的批评,我觉得非常典型。这位 Max 其实之前一直是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员,在 24 年年底转投 Solana,去了 Anza,也就是 Solana Labs 拆分出来做研发的那个团队。他过去其实一直在以太坊基金会的时候就不支持 Rollup 的策略,而是支持扩展 Layer1。他有一些对以太坊非常尖锐的批评,比如说他认为制定以太坊路线图的人,确切地讲就是 Vitalik,他们的专长是在对区块链和密码学的研究上,反而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较少。这样的话就使得以太坊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于如何提升区块链性能这个问题的判断和研究上出现了很多在他看来可能是很基础的、事实性的一些偏差,包括方向上的偏差。比如说,以太坊基金会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以太坊的性能提升瓶颈是在执行层。但按照他的说法,目前来看性能提升的瓶颈明显是在共识层。而且他也提到,Vitalik 或者说制定以太坊路线图的人,太多地追求长期、追求目前看起来相对虚无缥缈的方向,而不去关注当前的用户。比如说 Vitalik 本人就一直在他的博客上谈论隐私应用和社交应用,但对 DeFi 谈得比较少。但实际上,以太坊主网上存在并被最多人使用的一直是 DeFi。这个问题在去年大概 7、8 月份的时候还有过一段时间的争论,Vitalik 和以太坊上几个头部的 DeFi 项目就在谈这个事情。包括因为这些原因所引发的,刚刚周博也提到的,以太坊的研发效率其实是相当低的。一方面,它的研究团队和开发团队之间存在比较大的脱节,研究团队研究的东西和开发团队开发的东西之间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它的研发进度确实非常慢,基本上一年只有一个大的升级。像转 POS 这件事情,其实 Vitalik 可能在 15、16 年就开始提了,但直到 23 年的上海升级才算正式把这件事情大体上 close 掉。过去从 21 年之后,大家能叫得上来的升级其实是不多的:22 年的 Merge、23 年的上海升级,然后去年的坎昆升级,以及刚刚过去的 Pectra 升级。总体而言,开发进度非常慢,导致它的纠错成本变得非常高,尤其是时间成本。比如说刚刚提到的 Layer2 战略问题,在以太坊这个案例里是:2020 年 Vitalik 提出要以 Rollup 为中心,实际上到 2022 年相关的东西才落地,到现在 2025 年大家才发现不行了,要改。这中间时间的浪费是非常多的。尤其是相比像 Solana 和一些新的 Layer1,比如 Sui,他们的研发进度之间的差距已经接近一个数量级的效率差距了。也就是说,以太坊可能要花其他公链 10 倍的时间来做一个决策并把这个东西推进上线。当然我觉得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以太坊是比特币之后第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公链,它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包括之前很多监管因素的考虑,然后它一直对去中心化相对而言有着极致的坚持。不过从结果来看,我觉得刚刚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属于以太坊基金会或者说以太坊核心层,也就是制定以太坊路线图的人的一个长期结构性问题。我大概感觉主要就是这三点。

Alex:OK,我这边可能还想再补充一点。刚刚其实 Lawrence 也谈到,以太坊基金会顶层的观念对于去中心化的坚持是非常执着的。直到上一个周期,大家都还认为这是区块链正统性的其中一个要素。但是这一轮还是发生了蛮多的变化。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美国主政的政府班子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一轮的美国政府对加密非常亲和,监管也非常松。这个结果导致至少在这一轮执政周期当中,对加密项目的围剿、对抗审查这件事情变得没有那么迫切了。以太坊对去中心化的高度执着,在这轮政府周期中显得其必要性下降了。反而像 Sol、Sui 这些,可能它们的去中心化程度并不高,但效率和性能非常好,反而成为一种优势。而且从长期来看,我感觉即便下一届政府换届变成民主党,民主党也会认识到美国这边加密投资者的票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相信他们在任期内也不会像上一轮 Gary Gensler 那时候对加密项目进行那么残酷的围剿。所以去中心化的必要性整体来看也在随着行业变化而逐渐下降。我们看这一轮其实冒出来的很多项目,比如 Ethena,包括现在很多投资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叙事 RWA,其实都是 CeFi 与 DeFi 结合的产物,这是大势所趋。这个叙事的重要性下降,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太坊的共识。这也是这一轮它在叙事上不如 SOL 更好的原因之一。

关于以太坊问题的共识和非共识

Alex:我们来谈下一个问题。刚刚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以太坊的问题,包括它的工程能力、发展方向的一些认识、纠错的速度比较慢等等。那么我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在以太坊的领导者、社区和开发者之间,对于这些问题的共识是哪些?非共识又是哪些?我表达得再简单一点,哪些问题是从以太坊的核心管理层到社区和开发者都共同认为是问题的?哪一些又是存在分歧的?比方说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一个障碍,但以太坊目前的态度是觉得这不是问题,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特点。关于这一点,两位是怎么看的?我们还是先请周博士来讲一下。

Qi Zhou:这一波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以太坊对去中心化的定义上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我可以这么说,几年前的以太坊还是抱有一种非常理想化、甚至有点像宗教狂热的方式来极度追求去中心化。我记得那时跟以太坊的一些人聊天,他们说希望以太坊 L1 成为一个最小的信任层,使得比如像手机,甚至非常简单的嵌入式设备都可以跑一个以太坊的 validator。但很明显,这一次在 Solana 等挑战之后,尤其是 L1 扩容方面的升级路线图里,包括不断提升 gas limit,以及引入 block-level access list 来加速执行层的交易速度等技术手段,他们其实是在用更加实用的方式寻找去中心化与执行效率之间的权衡。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更强大一点的电脑。大家面对的直接问题是:你现在设计一个以太坊的共识,让一个手机或者 100 元的设备去跑 validator,但是你最少需要 32 个以太坊。以当前价格来看,大概将近 10 万。这个其实是不匹配的。你的设备并不是造成 validator 的瓶颈,主要还是你需要拥有的以太坊数量太多。所以在这个前提假设下,为什么不能松一下这个假设?比如说我们可以让价值 1000、2000、3000 美元的电脑也能跑节点,同时以太坊的 L1 吞吐扩容做到 2 倍、3 倍甚至 10 倍?这是以太坊接下来的 plan。这是以太坊在寻找去中心化和执行效率之间一个很实用主义的调整。举个例子,我们两年前就向以太坊提交过一个 proposal,就是 ESP grant。我们希望研究 block-level access list。它的意思是,在打包一个区块的时候,我可以告诉其他 validator,我在执行这些交易时会访问哪些数据。这样他们可以使用预存取的技术,把像账户余额这些随机访问的数据提前进行高并发预读取,大大提升执行效率。两年前我们就只申请了一万元经费去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觉得这个研究对以太坊是有价值、有帮助的,但被拒绝了,没有说明原因。我们猜测是因为以太坊觉得这可能对去中心化有影响,不是 top priority。但到了今年年初,他们突然说要做这方面研究,欢迎我们参与。这说明以太坊的范式从两年前理想的去中心化观念,到现在更关注实用角度。尤其是随着电脑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大致还是符合摩尔定律的。如果以太坊还按照原来设计框架,不动态调整 gas limit,或不动态加入 block level access list,那么执行效率就无法释放出来,也就难以实现比如十倍扩容的可能性。我挺诧异的,两三年前我还想他们为什么不考虑这个问题。我只能以是他们对理想主义的坚持来理解。

而非共识的部分,我认为以太坊还背负着很多「债务」——包括技术债、认知债,甚至是品牌债。就是说当它要进行大改革时,很多时候不能直接否定自己。历史上也有这种情况,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和苏联某些领导交接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缓慢但坚定地改革比彻底推翻过去更有效。举个例子,现在以太坊采用多客户端路线图。在执行层和共识层都有四、五种不同语言写的客户端。而我们历史上看到那些特别成功的基础设施软件,比如 Solana 本身、Linux 操作系统、HDFS 等,基本上都是用一套语言、一套测试框架来实现的。他们追求的是工程效率。而以太坊因为经历过 DAO 的攻击事件,预测到可能使用一个语言,会因为这个语言的漏洞引入了一些机制,会导致宕机。因为以太坊现在还是变化非常快的,不像比特币基本上很多的功能已经比较固化了。所以他们宁愿花十倍的工程量来预防这种风险。但是这么做的话,以太坊需要五倍到是十倍的工程力才能跟上 Solana 的节奏。这也是为什么以太坊每次升级都那么慢。我们亲身参与过以太坊的升级过程,包括 EIP 制定、DevNet、TestNet,会发现协调不同客户端之间的实现要花大量的力气。例如这次 Pectra 升级中,发现 Geth 与其他客户端配置不一致,导致不同步,必须马上修,最后发现问题出在 Geth 上。这是一个权衡问题,工程上需要花很大力气。那这里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像以太坊这样快速变化的软件是否一定不能宕机?Solana 曾多次宕机,其他项目也一样。也许我们可以允许宕机,但恢复速度很快。同时只维护一个客户端,就能更快迭代。这其实是一个软件工程方面的问题。我看到以太坊最近也在招募比如首席性能开发师,更多关注从工程角度出发,更有效率地解决进度问题。我在大厂待过,知道宕机其实是常态。即便有钱、有工程师,也经常出问题。每次培训时都要讲我们系统宕机多少次,比如 Meta 或 Google 系统都曾在一小时内完全无法访问,这种情况不少见。所以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也是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的一个方面。

Lawrence:我理解目前大家的共识应该是过去聚焦 Layer2 的这个策略是要转向。因为这一点,我看到以太坊基金会最近确实提了一系列动作,社区其实之前就一直对这个事情有怀疑。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不太确定的部分,比如以太坊基金会对这件事的字眼,他们使用的是「优先级再定义」,也就是 Reprioritization,这听起来比较缓和。但大部分人会觉得这个应该被称为 Pivot,是一个转折,意味着需要承认过去是错误的。不过至少从目前的实际动作来看,我认为聚焦 Layer1、放弃过去 Rollup Centric 的策略是目前最有共识的一点。

非共识的点,周博士刚刚也提到了,我认为还是在于以太坊基金会对去中心化坚持的限度到底在哪里,目前感觉这还没有共识。实际上以太坊很多效率低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他们对去中心化原则的坚持。比如说,不论是执行层还是共识层的客户端,他们都要求去中心化,保持多个端都要支持。同时他们长期坚持要支持 Solo Staker,把个人质押者的参与率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这样也会影响到效率,因为要协调非常多的客户端。我过去也一直在关注 Lido。我觉得目前来看,以太坊基金会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一个明显的态度,比如说不再重视 Solo Staker,觉得集中一些也无妨。我感觉以太坊在创立之初只能跟比特币对比,而比特币在最初几年一直是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反抗者形象存在的。因此,以太坊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抗监管、抗审查。相比 BTC 没有主体,以太坊有主体,很担心被监管查到,总体而言就是非常谨慎。过去几年 Solana 发生了一些以太坊最初担心的事情。比如说,Solana 在 2023 年被 SEC 明确定义成证券。以太坊基金会过去非常在意这个事情,但现在看来,即便被定义为证券,似乎也没有太大问题,Solana 依然发展得很好。到底去中心化上的退步或者说让步可以到什么程度,我没有看到非常多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中长期会持续影响以太坊效率等多方面的关键问题,目前还未达成共识。

以太坊改革事件的时间表

Alex:Ok。刚刚我们谈到了这么多问题,也谈到了对于这些问题,从社区到以太坊基金会顶层的一些共识性的一些情况。那么针对这些大家有共识的问题,目前以太坊的领导层已经规划了哪些对策?这些对策的大致时间表又是怎么样?比方说近期大家很关注两个事件:第一个是 Vitalik 提到今年希望能够在年底前实现以太坊扩容达到十倍;另一个是近期以太坊基金会进行了重组和裁员。类似这样的关键事件,在两位看来大概有哪些?它们对应的发生时间是否有一个共同的预期?这个问题还是请周博士先来讲一下吧。

Qi Zhou:首先第一个是关于以太坊的 L1 扩容。可以看到以太坊已经推出了非常清晰的路线图,如何将现在的 Gas Limit 从大约 3000 万提高到比如说 6000 万,并且逐步提升,他们也有相应的 EIP 来做相关改进。第二我们也看到,以太坊的比如说 Geth 这个客户端,也在积极优化当前的代码。比如最近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以太坊的所有客户端都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性能缓存,就是数据缓存。我们发现 Geth 的缓存实现其实在过去四、五年里并不特别有效,我们对此诧异,但没有深入分析。这导致目前交易执行速度大约是 1 亿 gas per second。如果把区块的 gas limit 调到 1 亿甚至 2 亿,比如说 10 倍就是 3 亿,那单单处理执行交易的区块的时间可能就需要 3 秒钟,可能导致区块超时。因为以太坊在 12 秒的时间里面,出块、投票、执行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很有可能超时。很有意思的是,Nethermind 在工程实现时做了一些缓存优化技术,神奇地将性能提升了约 3 到 4 倍,达到 4 到 5 亿 gas per second 的水平,这是目前我们已经测出来并可以复现的数据。我们看到 Geth 在这个月初还是上个月底发布了最新的改进,我们自己也用机器复现,可以达到同样的性能标准,并且没有修改当前共识和执行层的任何 spec(技术规范)。可以看到,Geth 在过去四、五年可能在这方面并没有花太多时间优化,突然有了压力,看到别人做得更好,就开始大幅优化,一下也有 4 到 5 倍的性能提升。当初我们看 Nethermind 4 到 5 倍的性能提升,是针对以太坊所有客户端,当时还以为他们用了黑魔法或是数据不准,后来才发现大家都没有足够紧逼自己,都还在舒适圈。现在我们知道性能其实可以跑得更快,这是一种在压力下发生的进步。这也意味着,我们已经通过数据验证,可以提前让以太坊提升 3 到 4 倍,甚至是 10 倍都是有可能的。原来大家认为 1 亿 gas per second 再提升 10 倍就会超时,而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大问题了。这是一个非常细节的角度,也说明这种压力实际上对以太坊来说是个非常好的进步。Solana 对以太坊,这一次虽然表现不好,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以太坊因为竞争不断改进,对整个行业都是好的进步。

另外一个关于裁员,也有一些故事可以分享。我们之前与以太坊官方项目 Portal Network 合作,该项目主要解决以太坊扩容后的数据存储问题。以太坊历史交易数据大约是 300G 到 400G,状态数据也是 300G 到 400G,加起来约为 1T。如果扩容 10 倍,数据很快就会超过 2T、3T。最后的目标是在不影响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把数据存下来,同时降低验证节点和全节点的开销,从而达到更好的去中心化扩容方式。我们与他们紧密合作了一年半到两年,结果就在某个星期一,他们突然宣布项目被取消,所有全职成员都失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太坊内部应该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所有不能直接解决扩容的方案,都不是他们目前的头等问题。以太坊在这方面的决心是巨大的。

Lawrence:时间表目前只看到非常粗略的信息,比如刚刚提到的一年内 L1 扩容 10 倍,以及 4 年还是 2 年要扩容 100 倍的目标。刚刚周博士讲的也从侧面说明以太坊过去的问题:比如执行层其实有 5 倍以上唾手可得的优化,但在过去几年没有去做。对策一方面是战略调整,把 L1 重回核心战略;另一方面是组织架构的变动,包括两位新的执行董事的加入,一位是王筱维,另一位是 Nethermind 创始人 Tomasz kajetan Stanczak。这几天也密集地进行裁员。今天早上以太坊基金会发布了关于预算的一封总纲性质的信,前段时间也对基金会做了重新组织和人员分配。更明细的时间表可能要再更详细的动作之后。但就目前来看,这两位新的执行董事任期是两年,是从今年开始,我觉得他们对以太坊的扩容目标,尤其是提升 L1 性能,应该会有好的帮助。因为他们两位相比其他研究人员,更具研发背景。王筱维很早就在研究以太坊扩容,当时研究的是分片;而 Tomasz Stańczak 做的 Nethermind 客户端,在最近一段时间让以太坊其他客户端受到了震撼。这两位的加入,我觉得对以太坊性能提升是利好,可能会带来更直观的提升。

以太坊是否依然值得看好

Alex:那么结合刚刚我们聊的种种,以太坊有些问题,也做了很多的改进,当然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在目前这个阶段下展望未来,两位是否依旧看好以太坊?我指的是作为一个资产投资的看好。你们看好它的理由有哪些?在你们看好的理由当中,有哪些理由在你们看来可能是市场目前忽略得比较严重的?还是请周博士先回答一下。

Qi Zhou:我对以太坊的观点是谨慎乐观。从乐观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以太坊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去中心化、且有众多开发者社区一起去参与、贡献的大生态系统。某种角度来说,他也是我们整个 web3 行业里一个非常拿得出手的成果。包括我跟很多对 crypto 不太懂的工作室聊起来,大家都会把以太坊跟英伟达、苹果、特斯拉这种高科技公司做比较。这方面,我觉得以太坊有非常好的基础和网络效应。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如果我们这个行业只有比特币,没有这些新的有意思的东西的话,这个行业也未免太无聊了。

谨慎的话是我觉得以太坊他们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有非常理想的一些人在驱动。一开始拿到非常不错的一些市场反馈,但是在逐步跟现实的一些问题打交道的时候,暴露了之前一些过于理想化的想法。基金会不能去做比较大的改革,或者这个改革不够彻底的话,我觉得会有一些反弹的可能性。我觉得很多时候是人性,毕竟他们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高度,还要保持初心,保持不断努力去做事情,对他们来说也是人性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这方面的话,我还是对以太坊保持谨慎的态度。

Lawrence:我也还是比较看好以太坊的,当然可能没有上一个周期那么看好。我觉得看好的理由,第一个是还是有非常多优秀的开发者一直在以太坊生态持续构建,就像周博士这样。我觉得这个是以太坊一个非常关键的竞争力。当然现在会有一些新的应用可能在选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选择以太坊,可能直接去了 Solana 或者是去 Sui,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早期的、很早参与 crypto 市场的优秀的开发者还是在以太坊或者 EVM 的生态内做开发。我觉得这算是一个对以太坊长期看好的重要因素。第二点是,尽管这一轮有很多新的应用类型都先发生在 Solana 上,但是偏金融类的应用,包括 RWA,然后 Ethena 也算新的应用,HyperLiquid 也可以勉强算,可以看到 DeFi 领域的一些新进展还是在以太坊生态内。后面在监管放松进一步落地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金融类的应用,在他们选择链的时候可能还是会选择以太坊。另外一点就是,我觉得在中短期之内,可能很快就可以看到以太坊性能的提升或者说费用的降低。我觉得会有一个相当于短期很强的类似于超跌反弹的感觉,就是市场对它短期的看法可能会有一个转变。

但我跟周博士一样,也还是偏谨慎看好。以太坊虽然说中短期有所改变,但是长期的路线还很难讲是不是真的发生了改变。比如说在这两位新的执行董事的两年任期结束之后,后面会如何?然后 Vitalik 本人的一些特性会不会在未来有所改变?就可能变得要更关注现有的用户,更关注短期的一些指标,不能说完全关注中长期的一些虚无缥缈的指标。我觉得这些特性如果不改,或者说 Vitalik 本人对以太坊的影响力持续不变,他的态度也不变,可能以太坊在可能五到十年的长期来看,可能还会相对竞争链,比如说 Solana、Sui,还是会保持现在一个总体上仍然是缓慢、过于保守的一个状况。这样的话,以太坊早一轮周期上线带来的这些竞争优势,不管是开发者还是说金融应用的提前铺设,会随着周期一轮一轮过去变得越来越少。我觉得如果说在下一个周期,以太坊还是这样缓慢而又保守的话,可能就不是一个很值得投资的标的。

什么情况下会增持以太坊

Alex:OK,最后我们回到一个直接跟投资相关的问题上。以太坊目前的估值整体水平相对于比特币是一直在下降的。现在发生了一些比较好的转变的迹象,对于两位个人来说,未来出现哪些事实、数据或者信息会给你足够的信心去选择买入或加仓,或者调高以太坊在整体加密资产配置当中的水平?这样的事实、数据或者信息可能会是哪些?

Lawrence:好的。我觉得现在做买入 ETH 的决定,如果要看数据的话,数据会后置得太多,就很可能价格提升会在数据提升之前比较多。我很期待能看到 Vitalik 有一天突然跳出来说过去我们做错了,然后我们现在决定怎么怎么样。我现在隐隐约约的感觉是,所有人都告诉他做得不对,他说我们就按照你们说的这个方式去走走看,是这样的一个感觉。Vitalik 对于以太坊整体的影响力还是没有任何其他人能比拟的。可能他的影响力随着两位新的执行董事的加入会相对而言弱化,但是目前他还是对以太坊影响最大的人。我希望看到的事实或者信息是说,Vitalik 本人变得更加激进或者像 Tomasz 这种相对激进的人在以太坊内部的影响力更大。

另外一个点是我希望以太坊能够犯一次错误。我认为他们过去都太追求不犯错,太追求一定要做一个十年、一百年的东西。可以慢,但是一定不能错,他们对这个的追求有点太过。刚刚周博士也提到,其实犯错是很正常的。Solana 过去宕机这么多次,包括新的公链也经常宕机,但是以太坊还是太过谨慎。我希望看到以太坊不跟过去一样谨慎,而是变得更加激进。如果从决策层能看到这样一些信号,我可能会加仓。当然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的以太坊的仓位一直持有且比例不小,所以我在可能加仓的时机会考虑得比较多一些。

Qi Zhou:我觉得从估值方面来说的话,我们的行业估值本身就是一个完全新的问题。所以在决定买入以太坊的时候,可能我会纳入两个方面的主要因素。一个是大的行情,其实像以太坊已经达到了一个这么大的网络效应,只要他们往实用方向的路径在走的话,只要不是在 hype 的时候去买入,应该都会有非常不错的一些投资机会。经过这么几轮周期之后,对以太坊来说其实机会还是非常多的。第二个是关于以太坊是不是能够保持他们这种更加实用的态度去做接下来的各种决策。这里面其实有一些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不只是以太坊的问题,而是一个大的组织、社区里面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举例来说像这一次为什么很多人去 FUD 以太坊,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 Vitalik 周围就有很多小人去利用他或者是 oversell。但是一些真正的社区新生就觉得 Vitalik 有点脱离群众,导致信息不对称,Vitalik 周围噪声太多,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去识别好的人或者优秀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任何一个组织到了一定的规模必然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要看 Vitalik 怎么去建立一个更好的团队,去倾听社区的声音,去面对可能已经犯了的错误。但这边我还是抱了一个观点,就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更加 smooth。当年如果像赫鲁晓夫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很容易也会造成社区的分裂。所以这方面来说,Vitalik 可能需要更多内省和反思。很重要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识别分辨社区里面的声音,让更多人、更多组织都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以太坊。并且之前我也觉得 Vitalik 他们当时设计以太坊是作为一个超主权的项目,他觉得有些意识形态不太符合他的一些地方,就抱着一个远距离的态度。举例来说,这次美国特朗普他们对 Crypto 做了很多比较友好的事情,包括宴会、各种听证会等,我感觉 Vitalik 对这种活动还是抱着一个比较远的距离。虽然我看到这次已经非常活跃,我看他最近也在跑来跑去,但在回答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比如说是不是要在香港办个办事处,是不是要参加特朗普的晚会,或者去美国听证会,我感觉他还是有一些可能比较犹豫的态度。我不是说对抗,但是可能会有些犹豫。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以太坊的生态演进各方面来说,是不能缺少很多 local 的社区支持的,包括普通大众、上层,以及制定监管各方面的支持。之前我读过他的 blog,他可能跟俄罗斯,跟普京有很多这方面的互动,因为他本来就是俄罗斯人。但后来俄乌战争之后,他是极度反对这样的事情的。所以他说他以后跟主权交流的这方面事情不会再去做。但我觉得如果是一棒子打死的话,这不是一个特别实用的态度。我们中国有句话,就是说把朋友做得多多的,把敌人做得少少的。这样的话呢,我觉得以太坊未来还是有非常多的表现空间的。

Alex:好的。感谢两位嘉宾今天对这个话题的无私分享,也非常希望后续我们能够有更多的议题邀请到两位来发表自己的动见。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

五名男子认罪,涉嫌参与超3690万美元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诈骗案

Posted on 2025-06-10 16:45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美国司法部周一宣布,五名男子已承认参与一项国际数字资产投资诈骗阴谋,该诈骗导致受害者损失超过3690万美元。根据法庭文件,这些被告是加州和中国籍人士,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电话和约会应用等方式接触美国受害者,诱导他们进行虚假数字资产投资。诈骗所得资金被转移至巴哈马Deltec银行账户,随后转换为稳定币Tether(USDT)并转至柬埔寨诈骗中心。被告面临最高5至20年不等的监禁刑期。目前已有八名共谋者认罪,案件由美国特勤局、国土安全调查局等多部门联合调查。

法国兴业银行推出美元稳定币USDCV,将于7月初上线交易

Posted on 2025-06-10 16: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CoinDesk报道,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加密货币部门SG Forge周二宣布,计划在以太坊和Solana区块链上推出美元稳定币USD CoinVertible(USDCV),预计将于7月初开始交易。该稳定币由纽约梅隆银行担任储备托管人,旨在支持加密交易、跨境支付、链上结算和外汇交易等多种金融活动。SG Forge表示,继推出符合欧盟MiCA法规的欧元稳定币EURCV后,美元版本是顺理成章的下一步,将帮助机构、企业和散户投资者利用机构级稳定币的优势。

币安将PUMPUSDT永续合约更名为PUMPBTCUSDT

Posted on 2025-06-10 16:4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官方公告,币安期货宣布,将于2025年6月13日对USDⓈ-Margined PUMPUSDT永续合约进行更名调整。现有合约将在6月13日09:00(UTC)关闭并自动结算所有头寸,随后于10:00(UTC)推出更名后的PUMPBTCUSDT永续合约,最高可提供50倍杠杆。

Bybit 加密洞察报告:Circle 破纪录 IPO 预演 2025 加密货币公开上市浪潮

Posted on 2025-06-10 16:30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发布最新一期《Bybit加密洞察报告》,重点分析了Circle Internet成功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深入探讨华尔街为何严重低估Circle估值,Coinbase对投资者的前车之鉴,以及哪些加密巨头有望在新兴IPO浪潮中获利。

Circle(纽交所代码:CRCL)作为USDC稳定币发行商,其股价从IPO价格31美元飙升至首周交易收盘价107美元,充分展现了市场对加密股票的强烈需求。其股价表现远超华尔街预期,也从侧面反映投资银行严重低估了Circle的估值潜力,凸显了加密货币的颠覆性本质。随着更多区块链及加密资产相关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传统估值方法正在被重写。

Circle仅仅是开始。Bybit报告列出六家正在筹备IPO的候选公司,包括Fireblocks和Chainalysis在内的关键参与者估值有望达到数十亿美元。行业专家指出,新一届美国政府下的有利监管环境为加密公司进入公开资本市场创造了最佳条件,预期的加密IPO浪潮将进一步确立加密货币行业在全球金融中的合法地位。

Bombie 空投认领开启, 代币质押收益超过 1000%

Posted on 2025-06-10 16:1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Bombie 空投认领现已开启,玩家原有余额已按固定比例转换为$BOMB。CapyBomb 质押功能同步上线,用户可一键质押$BOMB,获得年化收益超过 1000%,进一步促进生态内的资产流通和用户活跃。

据社区反馈,大部分玩家已完成质押,印证了 Bombie 所构建的闭环式游戏经济体系,推动代币在内部循环使用,增强整体稳定性。同时,Bombie 面向 LINE Dapp Portal 用户推出 150 万美元奖励活动,用户通过注册和参与可获得相应回报机会。

Ripple追加500万美元投资亚太区块链教育

Posted on 2025-06-10 16:14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据Cointelegraph报道,Ripple宣布在亚太地区扩大区块链教育投入,通过其大学区块链研究计划向六个国家追加500万美元资金。

HTX DeepThink:CPI 数据公布与美债拍卖在即,加密市场迎关键考验

Posted on 2025-06-10 16: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HTX DeepThink 专栏作者、HTX Research 研究员 Chloe(@ChloeTalk1)分析指出,本周的 5 月 CPI 数据和 220 亿美元的 30 年期美债拍卖,或将成为加密市场后续走势的关键分水岭。通胀方面,市场预计核心 CPI 环比上涨 0.3%、同比升至 2.9%。如果通胀高于预期,可能削弱 9 月降息预期,并引发资产价格波动;债市方面,因财政赤字扩大与政策不确定性令长债需求承压,市场担忧认购疲软。目前 30 年期美债利率维持在 4.94%的高位,若拍卖不佳,可能加剧流动性紧张,拖累风险资产。

Chloe 表示,当前期权市场释放防御信号,比特币期权隐含波动率升至 48%,Put/Call 比升至 0.68,显示看跌保护需求增强,尤其是 6 月 14 日到期、执行价为 10.5 万美元的 BTC 认沽期权成交活跃,成为市场短期关注点。链上数据则显示加密市场“内坚外松”,比特币长期持有者“已实现市值”占比升至 0.45,底部筹码稳定。但链上活跃地址减少,边际流动性减弱,市场走势仍待宏观信号明确。

注:本文内容并非投资意见,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产品之要约、要约招揽或建议。

HTX DeepThink:CPI 数据公布与美债拍卖在即,加密市场迎关键考验

Posted on 2025-06-10 16: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6 月 10 日,HTX DeepThink 专栏作者、HTX Research 研究员 Chloe(@ChloeTalk1)分析指出,本周的 5 月 CPI 数据和 220 亿美元的 30 年期美债拍卖,或将成为加密市场后续走势的关键分水岭。通胀方面,市场预计核心 CPI 环比上涨 0.3%、同比升至 2.9%。如果通胀高于预期,可能削弱 9 月降息预期,并引发资产价格波动;债市方面,因财政赤字扩大与政策不确定性令长债需求承压,市场担忧认购疲软。目前 30 年期美债利率维持在 4.94%的高位,若拍卖不佳,可能加剧流动性紧张,拖累风险资产。

Chloe 表示,当前期权市场释放防御信号,比特币期权隐含波动率升至 48%,Put/Call 比升至 0.68,显示看跌保护需求增强,尤其是 6 月 14 日到期、执行价为 10.5 万美元的 BTC 认沽期权成交活跃,成为市场短期关注点。链上数据则显示加密市场“内坚外松”,比特币长期持有者“已实现市值”占比升至 0.45,底部筹码稳定。但链上活跃地址减少,边际流动性减弱,市场走势仍待宏观信号明确。

注:本文内容并非投资意见,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产品之要约、要约招揽或建议。

通缩中的情绪价值

Posted on 2025-06-10 16:00

当人们在宏观上“赚不到钱”,就会在微观上“赚刺激”——盲盒把赌博阈值压到零钞级别,让情绪补偿像充电宝一样随手可得,却也让多巴胺账单暗暗累积。

在通缩时代,“情绪价值 / 花费”成了新的性价比。泡泡玛特给了刺激,蜜雪冰城给了社交,老铺黄金给了安全——它们共同满足了人们“低成本、快兑付、高可见”的心理契约,这才是爆火的真正底层逻辑。它们都在用极低门槛的花费,让消费者买到“身份感”。

把“下一次也许中大奖”的不确定感嵌入重复动作里,能在大脑中放大回报预测误差并且诱发更强、更难消退的多巴胺冲击,最终形成“付费—反馈—渴望”的闭环。

在学习大模型的过程中,这两年我也研究了很多的关于脑科学的书籍,本篇我尝试从脑科学与人类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爆火的泡泡玛特与Labubu。

很多人都在疑惑,在消费如此低迷的当下,为什么所谓的新消费异军突起了,不管是泡泡玛特,还是蜜雪冰城,亦或者说老铺黄金?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虽然真实物价在跌,但人们感觉到的“心理物价”在涨——必须用更少的钱换回同量甚至更多的情绪价值。

泡泡玛特:借用“盲盒+IP”把博彩心理包装成潮流文化,本质上是“低成本多巴胺”——变量奖励的瘾性机制,当宏观回报率下降,快、强、廉价的情绪刺激成为替代品——盲盒把赌博成本缩小到可日常化的“情绪快充”;

老铺黄金:在“储值+炫耀”双曲线上找到了比传统奢侈品更低价的甜点区,“安全感+炫耀感”二合一,在不确定时代,人们一边想炫耀(维勃伦效应),一边害怕踩空(资产焦虑)。黄金首饰把“炫耀”与“避险”打包出售,解决了炫耀悖论;

蜜雪冰城:把奶茶的身份消费降维到“5 元社交符号”,本质仍是“可负担的身份象征”——社交资本的折扣销售,在收入分层扩大的背景下,“喝得起的炫耀”满足了向上对齐的本能需求:我可能买不起海底捞,但同样能在社交媒体留下“我也在享受生活”的痕迹。

它们的共同点不在于经典意义上的“吉芬效应”,而是用最低可承受的成本满足阶层向上的身份想象——一种广义的“廉价身份经济学”。

接下来,详细展开分析一下变量奖励的成瘾机制。

1 │ 神经层:多巴胺的「预测误差」放大器

从大脑的运作机制上来看,多巴胺不是“快乐荷尔蒙”,而是“差异信号”。可预测=差异小,随机=差异大 → 成瘾风险随“奖励方差”单调上升。

  • 触发,电极记录显示,不确定奖励触发的 VTA→NAc(伏隔核)多巴胺脉冲幅度 >可预测奖励,大脑用 δ = 实际奖 – 预期奖来更新价值;δ 越大,学习强化越快;

  • 迁移,重复多次后,提示线索本身就能提前激活多巴胺——赌徒在按下拉杆前已感到兴奋,线索 → 渴望;奖品 → 满足;二者时间错位形成 长期驱动回路

  • 耐衰减,停止奖励后,VR 组行为衰减最慢(经典 Skinner 盒实验),大脑把“没有奖励”也当作可被解释的随机事件 → 行为不易消失

2 │ 认知层:三种心理错觉让人“停不下来”

近失效应 (Near-Miss),老虎机“两个樱桃 + 一个铃铛”,让玩家觉得“差一点就赢”,把失败编码成“几乎成功”,维持正向预期;

错觉控制,摇骰子用力、盲盒“挑盒角”,赋予自我操作感,降低风险焦虑

沉没成本 & 期望盾,“都抽 8 次了,再来一次一定中”,已付出 → 提升主观中奖概率 → 自我合理化继续投入。

3 │ 行为层:“多巴胺环”如何驯化重复行动

Cue → Action → Variable Reward → Dopamine Spike → Memory Consolidation → Craving → Cue…

  • Cue:视觉/IP 线索、倒计时、推送铃声

  • Action:抽盒、下单、刷新

  • Variable Reward:R₁…Rₙ 遵循 *P(Rᵢ)*≠const → 提高 奖励熵

  • Spike:δ↑触发 NAc phasic DA,强化记忆

  • Memory:海马体把“乐趣+动作”绑定

  • Craving:环境线索再次出现 → DA 预激活 → 渴望升级

变量奖励把“小赌注”放大成“多巴胺洪峰”,可预测差→δ↑,不确定掉率让预测误差(δ)最大化,VTA-NAc 多巴胺脉冲显著强于固定奖励。Near-Miss 强化,“差一点中隐藏款”的近失反馈进一步提高复购意愿。不连续频率,间歇/高方差奖励能维持持续的 DA 释放并促成药物式敏化 。

在经济低迷期,外部“大奖”变少,脑内就用更高方差的小游戏来凑同等强度的惊喜。

4 │ 产品设计里的“瘾性配方”

  • 随机+稀缺,盲盒隐藏款、SSR 卡牌掉率 0.2%

  • 层级大奖,小奖高频、大奖超低频 (Power-law)

  • 多渠道触达,线下排队×线上直播×社群二级交易

  • 时间锁,限时复刻、半夜抢购

  • 进阶任务,“十连抽必得稀有”/“累抽返利”

变量奖励机制之所以强大,不在于它给了多少奖励,而在于它让大脑永远搞不清“下一次会怎样”。在不确定时代,这份“不确定的确定感”最能撬动人类的渴望,也最容易被产品设计者放大为商业利润——和潜在的成瘾风险。

为什么“便宜赌博”在通缩期成了情绪快充?——宏观回报枯竭 × 变量奖励成瘾 的双轮驱动?

① 宏观回报枯竭:财富“正反馈”渠道失灵

真实利率转负:2025 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 1%,CPI 同期为 –0.7%,名义回报几乎被蚕食

资产升值故事断档:房价横盘、股指震荡;居民新增存款仍在攀高(2025 年 3 月 +3.1 万亿元,远高于长期均值);

结果:传统“赚差价”路径不给力,人们获得正向情绪的平均成本上升。

②情绪缺口的行为经济学后坐力

损失框架:前景理论“亏损段”凸性,回报稀缺→风险寻求↑,愿为 59–99 元的小赌注博隐藏款;

机会成本递减:低利率=对闲钱要求降,投资门槛感知↓,“一次盲盒≈一杯咖啡”,心理负担小;

时间折现效应:长期回报不确定,偏好即时反馈,抽盒 10 秒获结果,满足即刻回报,就跟短视频牢牢锁住了我们的闲余时光一样,频繁的多巴胺刺激让我们的大脑停不下来。双方都把 “低门槛 × 高方差 × 快反馈” 按最优组合嵌入日常碎片时间,形成可日常化的小赌博/小奖赏。

在通缩压力与情绪低谷之下,Pop Mart 用“盲盒 × 稀缺掉率 × 社交放大”把变量奖励做成了一台自我加速的情绪印钞机:随机 → 预测误差 ↑ → 多巴胺峰值 ↑ → 社交炫耀 ↑ → 新增玩家 ↑ → 更高随机度 → … 周期性放大,直到监管或情绪疲劳把飞轮刹停。

1 │ 奖励脚本的拆解

A. 诱饵公开掉率表(隐藏款 1/144),明示极小概率 + 明确“大奖”,激活 进化式罕见偏好(rare-item bias)

B. 抽盒59–99 元/次,最快 10 秒完成。Variable-Ratio(VR)掉表,δ=实际奖−预期奖 → VTA-NAc 多巴胺脉冲 ↑

C. 近失二级溢价名单实时滚动,塑造“差一点中奖”氛围,Near-Miss效应 → 行为坚持度 ↑

D. 社交炫耀带话题开箱、拼图晒全套,公开排行榜 & 用户生成内容,群体见证 → 外部多巴胺助推(点赞、跟评)

E. 交易退出高价套现隐藏款,为头部用户提供兑现,财富反馈环强化成功记忆

2 │ 为什么 Labubu 成为「最强触媒」?

设计层面:高方差可塑性

一个「丑萌」原型 + 无限主题(海洋、万圣节…)→ 掉表可以轻易拉高 Reward Entropy。

视觉预期差

兔耳 + 锯齿牙的“怪异-可爱”混搭,让用户难以精确想象抽中样貌 → 预期误差天然大。

社媒兼容度

3–6 cm 尺寸、饱和配色,天然适配 TikTok 15 s 开箱镜头;#Labubu话题 1.4 M+曝光。

二级流动性

隐藏款在 eBay/StockX 溢价 10–20× 常态化 → “中大奖”具可兑现的现实回报。

3 │ 多巴胺环加速的三颗「涡轮」

T1:社群同步,抽盒-晒单-拼单-互换,1 月内社媒提及量 87.6 万次(Jan-May 2025)

T2:名人背书,Rihanna、Dua Lipa 等街拍同款,Vogue Business报道称名人效应推高成人“Kidult”潮流

T3:稀缺封控,英国线下暂停销售以“确保安全”→ 稀缺感翻倍,Pop Mart 16 家 UK 店停卖引发新闻连环报道;

社会放大器:从个人兴奋到群体狂欢

社媒可视化——TikTok #Labubu话题量超 140 万;开箱视频把个体“中奖峰值”转播给潜在玩家

兑现通道——隐藏款在二级市场溢价 10–20×,让“好运”成为现实货币奖励,进一步强化行为循环。

名人背书——明星街拍降低“赌一把”的社交风险,转而赋予潮流身份标签。

但是,树不会涨到天上,变量奖励 ≠ 永动机

上限:当 δ(预测误差)被玩家认知/掉表透明度提高后,多巴胺增幅衰减 → 行为灭绝期来得很快。

下限:只要线性可预测性 < 100%,就总会有新玩家被差异信号吸入。

监管前瞻:概率公开、付费冷静期、青少年日限额几乎肯定成为下一步落地措施——留意 Pop Mart公告与文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口径变化。

Labubu 的 GMV 仍在爬坡,但多巴胺红利 ≈「指数曲线 × 可监管」——越靠近拐点,波动越剧烈。

高频多巴胺模型在宏观低增长期暴利,但其现金流对 ① 奖励方差、② 监管温度、③ 用户注意力库存过度敏感。赌增长,也要盯刹车:当 δ 衰或政策砍,估值压缩速度不亚于其扩张速度。

盲盒与短视频把大脑进化出的“预期误差-多巴胺”引擎调到高转速,让我们在每一个 10 秒空隙里都能获得“似赚非赚”的即时满足。可当高频刺激成为常态,长期专注与深度思考的肌肉就会萎缩。理解机制、设好阀门,才能既“充值”情绪,也不透支认知。

最后的最后,反思一下,“最好”的商业模式,比如奢侈品,爱马仕,法拉利,贵州茅台,为什么常常抓住的是人性里最软的部分?

高利润与高黏性的商业模式,往往不是凭空创造需求,而是放大人类进化路径里已存在的偏好与短板——把它们“工程化”成可规模复制的现金流机器。

最赚钱的模式常从人性弱点起步,但能穿越周期的模式,终究要把弱点转译成正向习惯或网络效应,设计能把短期刺激,沉淀为长期价值的二级飞轮。

全文完。

通缩中的情绪价值

Posted on 2025-06-10 16:00

当人们在宏观上“赚不到钱”,就会在微观上“赚刺激”——盲盒把赌博阈值压到零钞级别,让情绪补偿像充电宝一样随手可得,却也让多巴胺账单暗暗累积。

在通缩时代,“情绪价值 / 花费”成了新的性价比。泡泡玛特给了刺激,蜜雪冰城给了社交,老铺黄金给了安全——它们共同满足了人们“低成本、快兑付、高可见”的心理契约,这才是爆火的真正底层逻辑。它们都在用极低门槛的花费,让消费者买到“身份感”。

把“下一次也许中大奖”的不确定感嵌入重复动作里,能在大脑中放大回报预测误差并且诱发更强、更难消退的多巴胺冲击,最终形成“付费—反馈—渴望”的闭环。

在学习大模型的过程中,这两年我也研究了很多的关于脑科学的书籍,本篇我尝试从脑科学与人类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爆火的泡泡玛特与Labubu。

很多人都在疑惑,在消费如此低迷的当下,为什么所谓的新消费异军突起了,不管是泡泡玛特,还是蜜雪冰城,亦或者说老铺黄金?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虽然真实物价在跌,但人们感觉到的“心理物价”在涨——必须用更少的钱换回同量甚至更多的情绪价值。

泡泡玛特:借用“盲盒+IP”把博彩心理包装成潮流文化,本质上是“低成本多巴胺”——变量奖励的瘾性机制,当宏观回报率下降,快、强、廉价的情绪刺激成为替代品——盲盒把赌博成本缩小到可日常化的“情绪快充”;

老铺黄金:在“储值+炫耀”双曲线上找到了比传统奢侈品更低价的甜点区,“安全感+炫耀感”二合一,在不确定时代,人们一边想炫耀(维勃伦效应),一边害怕踩空(资产焦虑)。黄金首饰把“炫耀”与“避险”打包出售,解决了炫耀悖论;

蜜雪冰城:把奶茶的身份消费降维到“5 元社交符号”,本质仍是“可负担的身份象征”——社交资本的折扣销售,在收入分层扩大的背景下,“喝得起的炫耀”满足了向上对齐的本能需求:我可能买不起海底捞,但同样能在社交媒体留下“我也在享受生活”的痕迹。

它们的共同点不在于经典意义上的“吉芬效应”,而是用最低可承受的成本满足阶层向上的身份想象——一种广义的“廉价身份经济学”。

接下来,详细展开分析一下变量奖励的成瘾机制。

1 │ 神经层:多巴胺的「预测误差」放大器

从大脑的运作机制上来看,多巴胺不是“快乐荷尔蒙”,而是“差异信号”。可预测=差异小,随机=差异大 → 成瘾风险随“奖励方差”单调上升。

  • 触发,电极记录显示,不确定奖励触发的 VTA→NAc(伏隔核)多巴胺脉冲幅度 >可预测奖励,大脑用 δ = 实际奖 – 预期奖来更新价值;δ 越大,学习强化越快;

  • 迁移,重复多次后,提示线索本身就能提前激活多巴胺——赌徒在按下拉杆前已感到兴奋,线索 → 渴望;奖品 → 满足;二者时间错位形成 长期驱动回路

  • 耐衰减,停止奖励后,VR 组行为衰减最慢(经典 Skinner 盒实验),大脑把“没有奖励”也当作可被解释的随机事件 → 行为不易消失

2 │ 认知层:三种心理错觉让人“停不下来”

近失效应 (Near-Miss),老虎机“两个樱桃 + 一个铃铛”,让玩家觉得“差一点就赢”,把失败编码成“几乎成功”,维持正向预期;

错觉控制,摇骰子用力、盲盒“挑盒角”,赋予自我操作感,降低风险焦虑

沉没成本 & 期望盾,“都抽 8 次了,再来一次一定中”,已付出 → 提升主观中奖概率 → 自我合理化继续投入。

3 │ 行为层:“多巴胺环”如何驯化重复行动

Cue → Action → Variable Reward → Dopamine Spike → Memory Consolidation → Craving → Cue…

  • Cue:视觉/IP 线索、倒计时、推送铃声

  • Action:抽盒、下单、刷新

  • Variable Reward:R₁…Rₙ 遵循 *P(Rᵢ)*≠const → 提高 奖励熵

  • Spike:δ↑触发 NAc phasic DA,强化记忆

  • Memory:海马体把“乐趣+动作”绑定

  • Craving:环境线索再次出现 → DA 预激活 → 渴望升级

变量奖励把“小赌注”放大成“多巴胺洪峰”,可预测差→δ↑,不确定掉率让预测误差(δ)最大化,VTA-NAc 多巴胺脉冲显著强于固定奖励。Near-Miss 强化,“差一点中隐藏款”的近失反馈进一步提高复购意愿。不连续频率,间歇/高方差奖励能维持持续的 DA 释放并促成药物式敏化 。

在经济低迷期,外部“大奖”变少,脑内就用更高方差的小游戏来凑同等强度的惊喜。

4 │ 产品设计里的“瘾性配方”

  • 随机+稀缺,盲盒隐藏款、SSR 卡牌掉率 0.2%

  • 层级大奖,小奖高频、大奖超低频 (Power-law)

  • 多渠道触达,线下排队×线上直播×社群二级交易

  • 时间锁,限时复刻、半夜抢购

  • 进阶任务,“十连抽必得稀有”/“累抽返利”

变量奖励机制之所以强大,不在于它给了多少奖励,而在于它让大脑永远搞不清“下一次会怎样”。在不确定时代,这份“不确定的确定感”最能撬动人类的渴望,也最容易被产品设计者放大为商业利润——和潜在的成瘾风险。

为什么“便宜赌博”在通缩期成了情绪快充?——宏观回报枯竭 × 变量奖励成瘾 的双轮驱动?

① 宏观回报枯竭:财富“正反馈”渠道失灵

真实利率转负:2025 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 1%,CPI 同期为 –0.7%,名义回报几乎被蚕食

资产升值故事断档:房价横盘、股指震荡;居民新增存款仍在攀高(2025 年 3 月 +3.1 万亿元,远高于长期均值);

结果:传统“赚差价”路径不给力,人们获得正向情绪的平均成本上升。

②情绪缺口的行为经济学后坐力

损失框架:前景理论“亏损段”凸性,回报稀缺→风险寻求↑,愿为 59–99 元的小赌注博隐藏款;

机会成本递减:低利率=对闲钱要求降,投资门槛感知↓,“一次盲盒≈一杯咖啡”,心理负担小;

时间折现效应:长期回报不确定,偏好即时反馈,抽盒 10 秒获结果,满足即刻回报,就跟短视频牢牢锁住了我们的闲余时光一样,频繁的多巴胺刺激让我们的大脑停不下来。双方都把 “低门槛 × 高方差 × 快反馈” 按最优组合嵌入日常碎片时间,形成可日常化的小赌博/小奖赏。

在通缩压力与情绪低谷之下,Pop Mart 用“盲盒 × 稀缺掉率 × 社交放大”把变量奖励做成了一台自我加速的情绪印钞机:随机 → 预测误差 ↑ → 多巴胺峰值 ↑ → 社交炫耀 ↑ → 新增玩家 ↑ → 更高随机度 → … 周期性放大,直到监管或情绪疲劳把飞轮刹停。

1 │ 奖励脚本的拆解

A. 诱饵公开掉率表(隐藏款 1/144),明示极小概率 + 明确“大奖”,激活 进化式罕见偏好(rare-item bias)

B. 抽盒59–99 元/次,最快 10 秒完成。Variable-Ratio(VR)掉表,δ=实际奖−预期奖 → VTA-NAc 多巴胺脉冲 ↑

C. 近失二级溢价名单实时滚动,塑造“差一点中奖”氛围,Near-Miss效应 → 行为坚持度 ↑

D. 社交炫耀带话题开箱、拼图晒全套,公开排行榜 & 用户生成内容,群体见证 → 外部多巴胺助推(点赞、跟评)

E. 交易退出高价套现隐藏款,为头部用户提供兑现,财富反馈环强化成功记忆

2 │ 为什么 Labubu 成为「最强触媒」?

设计层面:高方差可塑性

一个「丑萌」原型 + 无限主题(海洋、万圣节…)→ 掉表可以轻易拉高 Reward Entropy。

视觉预期差

兔耳 + 锯齿牙的“怪异-可爱”混搭,让用户难以精确想象抽中样貌 → 预期误差天然大。

社媒兼容度

3–6 cm 尺寸、饱和配色,天然适配 TikTok 15 s 开箱镜头;#Labubu话题 1.4 M+曝光。

二级流动性

隐藏款在 eBay/StockX 溢价 10–20× 常态化 → “中大奖”具可兑现的现实回报。

3 │ 多巴胺环加速的三颗「涡轮」

T1:社群同步,抽盒-晒单-拼单-互换,1 月内社媒提及量 87.6 万次(Jan-May 2025)

T2:名人背书,Rihanna、Dua Lipa 等街拍同款,Vogue Business报道称名人效应推高成人“Kidult”潮流

T3:稀缺封控,英国线下暂停销售以“确保安全”→ 稀缺感翻倍,Pop Mart 16 家 UK 店停卖引发新闻连环报道;

社会放大器:从个人兴奋到群体狂欢

社媒可视化——TikTok #Labubu话题量超 140 万;开箱视频把个体“中奖峰值”转播给潜在玩家

兑现通道——隐藏款在二级市场溢价 10–20×,让“好运”成为现实货币奖励,进一步强化行为循环。

名人背书——明星街拍降低“赌一把”的社交风险,转而赋予潮流身份标签。

但是,树不会涨到天上,变量奖励 ≠ 永动机

上限:当 δ(预测误差)被玩家认知/掉表透明度提高后,多巴胺增幅衰减 → 行为灭绝期来得很快。

下限:只要线性可预测性 < 100%,就总会有新玩家被差异信号吸入。

监管前瞻:概率公开、付费冷静期、青少年日限额几乎肯定成为下一步落地措施——留意 Pop Mart公告与文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口径变化。

Labubu 的 GMV 仍在爬坡,但多巴胺红利 ≈「指数曲线 × 可监管」——越靠近拐点,波动越剧烈。

高频多巴胺模型在宏观低增长期暴利,但其现金流对 ① 奖励方差、② 监管温度、③ 用户注意力库存过度敏感。赌增长,也要盯刹车:当 δ 衰或政策砍,估值压缩速度不亚于其扩张速度。

盲盒与短视频把大脑进化出的“预期误差-多巴胺”引擎调到高转速,让我们在每一个 10 秒空隙里都能获得“似赚非赚”的即时满足。可当高频刺激成为常态,长期专注与深度思考的肌肉就会萎缩。理解机制、设好阀门,才能既“充值”情绪,也不透支认知。

最后的最后,反思一下,“最好”的商业模式,比如奢侈品,爱马仕,法拉利,贵州茅台,为什么常常抓住的是人性里最软的部分?

高利润与高黏性的商业模式,往往不是凭空创造需求,而是放大人类进化路径里已存在的偏好与短板——把它们“工程化”成可规模复制的现金流机器。

最赚钱的模式常从人性弱点起步,但能穿越周期的模式,终究要把弱点转译成正向习惯或网络效应,设计能把短期刺激,沉淀为长期价值的二级飞轮。

全文完。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67 68 69 … 100 下一页

近期文章

  • Coinbase将上线dYdX (COSMOSDYDX)
  • 今日加密货币市值前100代币涨跌:PUMP 涨 9.92%,LTC 跌 3.70%
  • 特朗普发文称自豪捐出总统薪水,首笔款项用于白宫修缮
  • TAO Synergies披露持有42,111枚Bittensor (TAO)
  • 「内幕老哥」20 分钟前止损一半的 BTC 空单,目前仓位价值约 6250 万美元

归档

  • 2025 年 8 月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分类

  • 1kx (1)
  • 21Shares (1)
  • a16z (1)
  • Aave (3)
  • ai16z (1)
  • Alameda Research (1)
  • Alpaca (1)
  • Arbitrum (1)
  • Ark Invest (1)
  • Arkham (1)
  • Avail (1)
  • Azuki (1)
  • Base (1)
  • Berachain (1)
  • Bitget (8)
  • BlackRock (3)
  • Brian Armstrong (1)
  • BTC (4)
  • Bybit (2)
  • Canary (1)
  • Cathie Wood (1)
  • Coinbase (3)
  • Coinbase Prime (2)
  • Coinbase Ventures (3)
  • CoinDesk (2)
  • CoinGecko (1)
  • Cointelegraph (1)
  • COMP (1)
  • Compound (1)
  • DAO (1)
  • DATA (2)
  • DeAI (1)
  • DePIN (1)
  • DEX (3)
  • EARN (1)
  • Eliza (1)
  • ETF (4)
  • ETH (4)
  • Ethos Network (1)
  • Fartcoin (2)
  • FDUSD (1)
  • FLock.io (1)
  • FLUID (1)
  • FUEL (1)
  • Gas (2)
  • GPU (1)
  • Grayscale (1)
  • IEO (1)
  • Inception (1)
  • IOG (1)
  • Jupiter (1)
  • Kairos (1)
  • Kaito (1)
  • Launchpool (1)
  • Layer2 (1)
  • Liquidity (1)
  • Magicblock (1)
  • Mango Markets (1)
  • Mechanism Capital (1)
  • Meebits (1)
  • Meme (3)
  • Netflix (1)
  • NVIDIA (1)
  • Ondo (1)
  • OpenAI (2)
  • Paradigm (1)
  • Polygon (3)
  • Pudgy Penguins (1)
  • pump.fun (1)
  • Raydium (2)
  • Robert Leshner (1)
  • Robinhood (1)
  • Sam Altman (1)
  • SEC (4)
  • Securitize (1)
  • SideKick (1)
  • SNX (1)
  • SOL (1)
  • Solana (3)
  • Stani Kulechov (1)
  • StarkWare (1)
  • STO (1)
  • Stripe (1)
  • SunDog (1)
  • SunPump (1)
  • Synthetix (1)
  • TechFlow (12,949)
  • The Block (2)
  • Tron (2)
  • TRX (1)
  • Upbit (1)
  • USDC (3)
  • WBTC (2)
  • Web3 (4)
  • WLD (1)
  • WOO X (1)
  • Xai (1)
  • Zora (1)
  • 交易所动态 (8)
  • 人工智能 (1)
  • 以太坊 (4)
  • 以太坊基金会 (1)
  • 信托 (1)
  • 借贷 (2)
  • 公链 (1)
  • 基础设施 (1)
  • 大额投融资 (1)
  • 存储 (2)
  • 孙宇晨 (2)
  • 安全 (2)
  • 富达 (1)
  • 工具 (2)
  • 币安 (7)
  • 快讯 (14,092)
  • 托管 (1)
  • 指数 (1)
  • 支付 (1)
  • 数据 (6)
  • 数据追踪 (4)
  • 智能合约 (1)
  • 未分类 (311)
  • 模块化 (1)
  • 欧洲 (1)
  • 欧盟 (1)
  • 比特币 (7)
  • 永续合约 (1)
  • 治理 (1)
  • 波场 (1)
  • 游戏 (3)
  • 火币 (1)
  • 灰度 (1)
  • 特朗普 (5)
  • 社交 (2)
  • 稳定币 (3)
  • 空投 (6)
  • 纳斯达克 (1)
  • 美国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3)
  • 英伟达 (2)
  • 英国 (1)
  • 萨尔瓦多 (1)
  • 融资 (3)
  • 行情异动 (7)
  • 贝莱德 (1)
  • 质押 (4)
  • 赵长鹏 (1)
  • 跨链 (3)
  • 跨链桥 (1)
  • 迪拜 (1)
  • 重要消息 (45)
  • 金库 (1)
  • 钱包 (4)
  • 阿根廷 (1)
  • 阿里云 (1)
  • 隐私 (2)
  • 项目重要进展 (9)
  • Bluesky
  • Mail
©2025 WT快讯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